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章,然后回答问题(18分)
黄山听雨
熊召政
下午,车轮掠过千枝万枝秋色,每一枝上都悬着黄山的雨云。仿佛只要按一下喇叭,雨点就会噼噼叭叭掉下来。比之山下,黄山要秋得早一些。又因触目皆是石破天惊的境界,黄山的秋雨,就格外像千年的老蛇那样冷峻。
这个季节,游山的人很多。客店已满,我们一行三人只好投宿到眉毛峰下的一户农家。那是丛林中一栋简陋的小楼。我们还没有走进小楼。大雨就滂沱而至。游山的兴致,被它淋成一壶欲热还凉的花雕。
雨下着,树枝变成了雨箭,很古风地飘荡着;雨下着,岚雾搓成的雨绳,很悠久地恍惚。雨中孵出的暮霭,像我的肺叶一张一合。黄山七十二峰,七十二座美丽得叫人想哭的自然博物馆,在今晚,已不能让我参观它隐秘又恢宏的构筑了。
黄山最好看的,是松、石、云,如今松在雨中,石在云中,云在暮中。层层叠叠的黄昏,封锁了所有的山道。
那么,今夜,我在黄山就只能听雨了。
今年夏天,我已游过庐山,九华山。我想,来到黄山,游兴一定能推到极致。谁知天半朱霞已成妄想。顺着雨绳,我怎能攀摘黄山的翠微?那时我曾有好一阵子生气呢。在这个浅薄的年头,不说那些高官巨贾,政客名伶,就连那些星相邪卜,趋炎附势之流到处都有青眼相迎。难道黄山也生了一双势利眼,只肯用连山寒雨,来搪塞一个落拓的诗人?
很快,我明白到,这么想是错的。
正因为我的落拓,我的在庐山三叠泉洗过的耳,在九华山的归城寺里被梵钟撞得更为清纯的襟抱,黄山才迎我以雨。
人之上升的历史中,雨是永远的动力。而诗人之于雨,并不仅仅是生物的适应。至今我尚能感到,落在唐诗宋词中的雨,是何其地撩人情怀。“巴山夜雨涨秋池”的李商隐,深沉彻骨;“寒雨连江夜入吴”的王昌龄,冷峻有加。“一蓑烟雨任平生”,活脱脱的苏东坡情性;“细雨骑驴过剑门”,书剑飘零的陆放翁自况。大凡血气十足的诗人,没有几个不落拓的,唯其落拓,才能让生命在雨中开放出超凡拔俗的花朵来。
所以说,今夜的黄山雨,是为我下的。
为了好好儿度过这个雨夜,我询问小楼的主人有没有酒。他翻箱倒柜找出半瓶大曲。三人共享,少是少了点儿,但总比没有强。
雪中饮酒是为了驱寒,雨中饮酒是为了驱散寂寞。而今夜我并不寂寞,窗外的每一枝松,每一尊石,都是等了我千年的酒友。
雨是越下越浓了。
夜太深,我见不到楼下的谷中桃花溪崩冰喷雪的流姿,更看不到楼后的山上百丈泉瘦蛟腾舞的威仪。但是,我有满耳敲金戛玉的声音,这些涵养灵气的乡音,把万物融为一体,使我无穷遐思的辐射频带,瞬间穿透了永恒。
我端起杯来,一口饮尽黄山的七十二峰雨声。并细细品味:哪是鳌鱼峰的粗犷,哪是莲花峰的婀娜,哪是仙人峰的飘逸,哪是耕云峰的深洁。
五光十色的黄山雨声啊,醉了我的十丈青肠。
一杯复一杯,小饮着酒而豪饮着雨。今夜里,黄山给了我锦绣之胸,青灯外满掌的黑暗,也被我拍成比轩辕帝还要古老的浩然。
酒尽了,兴犹未尽。主人又煮了一壶非常新鲜的雨季送来。用它来泡黄山云雾茶,一杯芬芳的江南便在我眼前袅袅升起。啜饮它,佐以泉鸣飞瀑。我携之既久的孤独,顿时被暖成挂在历史树上的一枚果实。虽然它是酸的,毕竟那么浑圆。
酒也酒过,茶也茶过,雨声愈不见稍歇。同行的朋友说:这时候如果雨声停了,出一轮明月多好,我则希望这雨永远落下去。获瞻霁月固然是清丽的享受,但得到雨声滋养,我的精神领域中,更能长出一片比黄山还要峭拔的风景。
【小题1】阅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理出作者对于黄山之雨的情感变化过程。(3分)
【小题2】文章第三段文字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4分)
【小题3】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6分)
(1)唯其落拓,才能让生命在雨中开放出超凡拔俗的花朵来。
(2)得到雨声滋养,我的精神领域中,更能长出一片比黄山还要峭拔的风景。
【小题4】同行的朋友希望雨停,我则希望雨永远落下去,如果是你,会有怎样的希望呢?试结合自身的人生经历,谈谈对人生风雨的态度。(5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3-03 12:20:0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下题。
隐形星系
最近,天文学家宣称发现了第一个由暗物质组成的隐形星系,这一发现有助于人类进一步了解宇宙的奥秘。
这组天文科学家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洛维尔望远镜观测到这个距离地球5000万光年的隐形星系,在波多黎各的阿雷西沃望远镜也证明了这一发现。
这个没有恒星的庞大星系的运转如同一般星系,它由暗物质、神秘物质组成,与我们所熟悉的星系有极大差异。
此次新发现的暗星系是通过无线电天文望远镜观测到的。暗物质是一种不可见的物质,人类还没有掌握它的特性。科学家相信,暗物质大约占宇宙物质——能量总和的23%。普通物质,如构成恒星、行星和人类自身的物质,则只占4%。宇宙的其他部分由一种甚至更为神秘的“暗能量”驱动。暗物质的存在,理论上可以解释为将普通星系及大的星系群约束在一起的引力,这种引力大于万有引力。在英国威尔斯的加地夫大学,来自英国、法国、意大利和澳大利亚的天文学家们共同参与了这项研究,直到最近才向外界发布这一结果。加地夫大学的罗伯特·明钦介绍:“根据其旋转的速度,我们观测到室女座H121的氢原子质量有1亿倍太阳的能量,如果它是一个普通的星系,应该十分明亮,只需通过一个稍微好点的业余望远镜就能观测到。”目前,该项目小组正在寻找其他可能的暗物质星系。这一天体的旋转速度很快。如果是由一般物质构成,这样的速度应该会把很多物质“甩”出去。它之所以能够保持如此大的质量而进行如此高速的旋转,其中必定存在某种物质,具有“引力胶水”的作用。这项发现被认为是重要的发现,因为科学家推测宇宙暗物质比普通物质多5倍多。加地夫大学的琼·戴维斯说,宇宙有着各式各样的秘密,它不断地显现出来,这让我们开始了解如何以正确方式对待宇宙。这是一个让人兴奋的发现。
(选自《科学之友》2005年第5期)6.
【小题1】下列对“隐形星系”解释最准确的一项是
A.隐形星系是天文学家发现的一个由暗物质组成的星系,没有恒星,运转如同一般星系。
B.隐形星系一般距离地球有5000万光年,这一天体的旋转速度很快。
C.隐形星系是由暗物质、神秘物质组成的,与我们所熟悉的一般星系有着极大差异的星系。
D.隐形星系是由暗物质、神秘物质组成的,没有恒星,运转如同一般星系,却与一般星系有着极大差异的庞大星系。
【小题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章意思的一项是
A.由于新发现的暗星系是通过无线电天文望远镜观测到的,因此,暗物质迟早可以通过天文手段达到视觉上的可见可看这一地步。
B.科学家相信,宇宙是由恒星、行星、人类自身的物质等普通物质和暗物质,以及其他由一种更为神秘的“暗能量”驱动的部分组成的。
C.暗物质是将普通星系及大的星系群约束在一起的引力。这在天文理论上的解释是正确的。
D.隐形星系中有一种类似于“引力胶水”的,不同于一般的物质存在。这一结论的立足是由于隐形星系旋转得很快。但却没有“甩”出其他物质。
【小题3】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测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隐形星系的发现,有助于人类对宇宙奥秘的进一步认识与解读。
B.暗物质是一种不可见物质。它占的能量总和相当于宇宙物质能量总和的23%。因而宇宙其他物质的范畴中有构成恒星、行星和人类自身的物质部分。
C.从理论上讲,人类如果在隐形星系生活的话,体重会比在地球上的体重减小。
D.科学家目前正在寻找其他可能的暗物质星系,力图对暗物质星系有更多的了解和认识。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汉画像对世俗生活的痴迷程度是令人吃惊的。它所记述的那些生活资料丰富、详细、准确、全面,以至于它对当时人们生活娱乐、工业制作、出仕做官、拜谒觐见和狩猎战斗等内容的记述可以作为严肃而严谨的学术研究资料而进入这一时期的社会生活史研究,并起到文字资料所不可替代的形象作用。显然,汉代人在创作这些图像资料时并未将之作为幻想材料加以处理,而是采取了“彻底的写实主义”态度。正是这些逼真、准确、精细的世俗生活内容的渗透建构了汉画像的精神世界,后者又反过来加强了人们对世俗生活乐趣的认同和建构。
“人间生活的乐趣”是汉画像审美意识内容的核心主题,而且这一主题具有极强的生命力,一直在影响着华夏民族对自我生活和生命存在的认识,并反映在他们的墓葬中。如山东沂南出土的汉画像石生动、翔实而全面地记录了一对墓主人夫妇进食时的热闹繁忙景象。作为整个墓葬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幅画像所记录的正是当时士人阶层的自我世俗生活场景,它几乎构成了汉画像表现内容的基本主题之一。由此,这块画像石所表现的内容亦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墓葬的设计者似乎要将自己现世的生活完全带入死后世界;换言之,在他的思想观念中,死后的世界实际上是现世世俗生活的延续。于是,汉代人墓葬里的图像世界就具有了延续世俗生活的意义和作用,日常生活由此被无限延展而获得永恒性。通过对各种文献和资料的考查,我们可以发现,在有汉一代,人们一直在倾其所有、通过各种手段和途径将自我的世俗生活延续下去,并使之永恒化。这构成了汉代艺术尤其是汉画像艺术的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主题。
山东沂南出土的这块汉画像石仅展现了汉代人生活中的一个场景,更多的同类图像资料证明,他们不仅将自己生活中的各种场景以图像的方式保存下来,而且还将生活中所能使用到的几乎所有物品均以模型或实物的方式一同埋入墓葬。显然,这种方式在两汉时期已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具有规范性和强制性的习俗。除了对日常世俗生活的极端迷恋外,没有任何原因能解释汉代人这种几乎是用尽一切心思来制造死者日食生活用具的行为。在汉代人看来,自我日常世俗生活中曾经存在的事与物具有不可抗拒的力量,它甚至就是一种神圣的记忆和召唤。
林巳奈夫将汉代人的这种做法归结为生者担心死者的鬼魂因在黄泉世界中生活不好而来到世间作祟,“设计这样的措施是为了阻止魂魄在身体一旦被埋葬之后便离开其中”,“所有想法设法要死者的灵魂能够心满意足地住在坟墓中”。即使类似的观点有同一时期的图像榜题和文字记载作为证据,而且这种心理至今在中国各民族的习俗中均有不同程度的留存,但这不足以完整解释汉代人的上述行为。因为坟墓的建造者不仅是墓主本人(此前或当时的礼仪还规定皇帝即位一年后即要开始建造自己的陵墓),而且大多数是死者的亲友或子孙,他们有朝一日同样要走进坟墓,能给他们死后生活带来安定感、安全感的同样是他们世俗生活中的各种所有和价值观念。而且,对于死者来说,贸然进入生者的领域就像生者无意间进入死者的领域一样,并不是充满乐趣的事情,而更多地是受到伤害。
与此相关的一个重要的表征,是以往在祭祀等仪式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器具逐渐被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具所取代。器具用途的变迁反映出人们关注问题的变迁,日常生活因素参与建构了人们的仪式活动,并在此过程中世俗化。在这种经济形态基础上所形成的这样一个自给自足而相对封闭的世俗生活和情感世界是其他生活乐趣所不能取代的。
(节选自王怀义《汉画像中的日常生活的美》)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间生活的乐趣”是汉画像审美意识内容的核心主题,它一直在影响着华夏民族对自我生活和生命存在的认识,并反映在他们的墓葬中。
B.通过山东沂南出土的汉画像可知,将自我的世俗生活延续下去,并使之永恒化构成了汉代艺术尤其是汉画像艺术的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主题。
C.因为汉画像记述的生活资料丰富、详细、准确、全面,所以它可以作为严肃而严谨的学术研究资料而进人这一时期的社会生活史研究。
D.世俗生活内容的渗透建构了汉画像的精神世界,而汉画像又反过来加强了人们对世俗生活乐趣的认同和建构。
【小题2】(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因为墓葬的设计者认为死后的世界是现世世俗生活的延续,所以汉代人墓葬里的图像世界就具有了延续世俗生活的意义和作用。
B.在整个汉代,人们为了将自我的世俗生活延续下去,并使之永恒化,利用了很多种的手段和途径。
C.除了将生活中的各种场景以图像的方式保存下来外,汉代人还将生活中所能使用到的几乎所有物品均以模型或实物的方式一同埋入墓葬。
D.山东沂南出土的汉画像记录的是当时士人阶层的自我世俗生活场景,此类场景构成了汉画像表现内容的基本主题。
【小题3】(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代人几乎是用尽一切心思来制造死者的日常生活用具,是因为他们对日常世俗生活的极端迷恋。
B.林巳奈夫将汉代人的这种做法归结为生者担心死者的鬼魂因在黄泉世界中生活不好而来到世间作祟,这种看法是片面的。
C.直到汉代,日常生活用具才出现在祭祀等仪式活动中,且逐渐取代以往占有重要地位的器具,这反映出人们关注问题的变迁。
D.在汉代人看来,自我日常世俗生活中曾经存在的事与物具有不可抗拒的力量,它甚至就是一种神圣的记忆和召唤。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池莉专访:在生活中修行
“车、房,所有这些面上的东西我都不热衷。”2007年的春天,池莉在酒店大堂一边看手机短信,一边果断总结。这个终日白描物质的女人,自己却在恰当的时机看穿逃离,大约有十余年的时间,池莉不开自己的作品研讨会,不请著名人物作序或者写书评,拒绝电视,关闭博客。她在武汉市郊安家落户,自己种菜自己吃,满足于劳动后一身大汗,享受着与人世两不相争的快活:“上午我在阅读以赛亚·柏林的书,下午我在菜地里干农活。当家家户户炊烟升起的时候,我倚靠在篱笆上休息。”
在生活中修行
中国新闻周刊:你小说中的市井描写和你的清静生活差别很大,仿佛是一个人一边在茶馆说书,一边在庙里修禅。这种转换会让你觉得不适吗?
池莉:没有。如果不这样就不是我了。我就是需要这样,我一直都很静,而且还一直在刻意地修炼自己内心的平静。海必须很深很静,才可以在表面翻腾出各种浪花,很浅的水都是泡沫。作家要目光清澈,首先物质欲望要很少。
中国新闻周刊:你觉得自己达到了理想状态吗?
池莉:修身养性不是一天是一辈子的事情。而且修炼得越到位,感觉越好。中国式样的生活是从政治到社会到人事,到城市的每个角落,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综合状态。作家看得越深越透越好,写得越像越客观越好。
中国新闻周刊:除了阅读,你通过什么途径来观察这种复杂生活呢?
池莉:不需要什么刻意的途径啊!我就在生活。生活对我来说无处不在。不是你不出去就没有生活。对于一个修炼到一定层次的人来说,光是看和思想,就足可以达到生活的最深处;而一些生活现象与场景,在写作中就是技术性问题,很简单了。
中国新闻周刊:你会担心被时代淘汰吗?
池莉:任何时代都有不被淘汰的作家,也都会有作家被淘汰。作家和社会的变化是没有直接的关系的。关键在于作家自己。最好的作家无需把所有的职业都做完了再来写作。他把握的是人类的灵魂和精神状态。
幸福感与成败无关
中国新闻周刊:作家出版社1989年出版的文学新星丛书——《烦恼人生》里,你在前言中介绍,我只剩下了一个愿望:好好过日子。这个愿望如今变化与否?
池莉:我在80年代后期发愿,所谓好好过日子,就是要创建自己的生活方式。学会远离世俗热闹,断绝名利诱惑,让自己的文学感觉更敏锐,思想更深远和明澈,更有能力理解真实的众生并写好每一个文字。
20年前人年轻,名利愿望很强烈,不过同时也已经感觉和意识到了浮云遮日的可怕,那时候我要求自己开始“好好过日子”,也就是好好开始个人的修炼,目标是争取十年还有读者。感谢上苍!我的愿望基本实现。不过,我还在坚持修炼和进步。
中国新闻周刊:对于你来说幸福的元素除了写作,除了女儿,还有什么?
池莉:现在我对幸福的要求,不落在什么具体的元素上。不需要外部的任何形式来给予我幸福感。甚至它不具体地落在孩子、落在写作身上,更不落在名利上头。只要有心情,有能力而且有时间做我自己一心想做的事情,我觉得都很幸福,和事情的成败没有关系。
中国新闻周刊:现在的你,为何而写作?为谁写作?
池莉:现在的我,与从前的我一样:为自己天生的热爱而写作,为神交的读者而写作,为我母语的众生而写作。
知天命之年的池莉看上去大方得体,衣服颜色搭配及装扮和谐,头发一丝不苟,还有隐约的脂粉香,更像是一名外企女高管,精力充沛,不讲废话,谨慎而知进退。张爱玲在《我看苏青》里总结,驻颜有术的女人总是一、身体相当好;二、生活安定;三、心里不安定。因为不是死心塌地,所以时时注意到自己的体格容貌,知道当心。
《池莉影记》里有一张她上大学时的照片,连衣裙的棉布是她费好大劲才买到的,款式是自己设计的,并且为此制作了一条项链,巧妙遮住了一小块疤痕。如今的池莉仍然善于修饰,保养得当,甚至连声音都很年轻,包括语气和声调的起伏,略熟以后,她的诚恳和天真就像泉水里的泡泡一串串冒出来,但绝不水花四溅。
采访中,她拒绝摄影师近距离拍照,她自嘲不上相,“所有的摄影师都不喜欢拍我,没有轮廓。”她认为自己最好的照片都是家常的,因为只有家里人才懂得怎么拍她。她做得一手好菜,女儿赞扬作家妈妈的手艺,总是能够让自己胃口大开。
(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
A.作为作家的池莉从始至终坚持“为自己天生的热爱而写作,为神交的读者而写作,为我母语的众生而写作”。
B.池莉对于复杂生活的观察不需要任何途径,因为生活对她而言无处不在,光是看和思想就足够了。
C.池莉的幸福不落在孩子、写作身上,更不落在名利头上。她强调只要有心情做自己一心想做的事情,就觉得幸福。
D.作为一篇人物专访(或人物通讯),本文全方位多角度地概括了池莉最主要的特点,即在生活中修行。
E.在写作上,本文大多通过语言描写来表现池莉对于物质生活的态度以及她当下的生活方式,让读者感觉真实可靠。
(2)本文以“车、房,所有这些面上的东西我都不热衷”为开头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3)即使不认识传主,通过作者的叙述你也会在脑海里产生一个“立体”的池莉形象,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自古文人很注重自然和生活汲取,注重修行,譬如田园诗的鼻祖陶渊明。作为本文专访的对象,池莉同样注重生活修行。他们讲求在生活中修行的思想根源有何不同?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把匕首藏在哪里
向 东
我把匕首藏在怀里。我觉得这样对我不是多安全,到时候动起手来对方要是一推我,匕首就可能刺进我的心脏,我不能这么藏。
我把匕首掖进腰间。这样做我觉得不是太舒服,一个硬邦邦的家伙顶着腰,还没有动手就有一种被别人拿下的感觉。我把双手往上举了举,知道是自己没把匕首掖对地方,就急忙把匕首从腰间拔出来。
我必须把匕首藏在一个又安全又能在关键时刻派上用场的地方。我往前回忆自己看过的武打功夫片,突然就想到了美国大片《第一滴血》里史泰龙扮演的那个硬汉的匕首是藏在马靴里的。我觉得藏在马靴里比较科学。
我到商场里花五十块钱买了一双过了时的马靴穿上。我把匕首藏在马靴里,把风衣的领子立起来,迈步出了门。
街上人来人往川流不息没人注意我,这让我心里很安慰,我既然是个凶手,如果没有人注意我就会安全很多。我想在人群中寻找我要攻击的目标,我知道这是徒劳的。现在是上班时间,马经理一定在他的办公室,再说马经理出入有车,我这么寻找肯定发现不了他。
经过福大爷的修鞋摊,我想远远地绕过去,还是被福大爷喊住了。福大爷从头到脚打量了我一番,那眼神像是在看马戏团里敲锣的猴子。福大爷说小子,打扮得跟绑匪似的在街上瞎溜达什么。
福大爷这么一说把我吓得一怔。我说福大爷你胡说什么,我没事这不溜大街玩吗。
福大爷说你不是在什么大酒店当保安吗,怎么突然就成了大街上的便衣警察了?我说福大爷你不知道,酒店欠我一年的工资不给我,老子不给他干了。
福大爷摇摇头,说把你的马靴脱下来。我一惊,说福大爷,我可什么也没有做呀。福大爷说,这么好的马靴打上掌可以多穿几年,快脱下我给它们钉上掌。
我说谢您了福大爷,我知道您和我爸是老哥们儿,您不会跟我要钱,可我现在有急事。说完赶紧跑了。
我想真是危险,要是让福大爷发现了我的秘密,那我什么也干不成了。看来,把匕首藏在马靴里也不是万全之策。
我拐进了一家医院,我说医生麻烦你给我打上绷带。那个头发脱落殆尽的男医生奇怪地打量着我,眼睛里充满疑惑。我说我给你钱!医生摸了一下我的脑门子,说给钱也不行,这是我们的医德。他随手写了一行字递给我,说你最好到这里去看一看。我认得那行字,是一家治疗精神病的医院。
我花了八十块钱到一家按摩院好说歹说让人把我的胳膊脱了臼。花了三十块钱买了一个准备出院的骨折病人的X光片子。我拿着片子拖着胳膊又花了一百二十块钱到一家私人诊所上了夹板打了绷带。这一番折腾让我浑身直冒冷汗。这更增加了我的仇恨,马经理,今天我要给你点颜色看看!今天不把拖欠我的工资给我,我就……
我用白布包了匕首,把它放进夹板里,正正好好,不露痕迹,天衣无缝。我觉得自己这么聪明没考上大学,真是白搭了。
进了酒店大厅,富丽堂皇的水晶吊灯炫得我几乎睁不开眼。我用另一只手扶了扶挂在胸前的绷带,生怕匕首会反射出光来。服务员点头向我问好。我仰着头说我找你们马经理。服务员到吧台拨了个电话微笑着对我说,马经理不在。
我说我可以等。
我又说我可以等!
一会儿过来四个保安,说马经理有请。
我对走在身边的四个保安说,哥们儿,去年我也和你们一样在这里当保安。他们表情漠然没一个人说话。我想他们怎么和我那时一个德性!
我终于见到马经理了。马经理从老板椅上站起来,有力地握住了我吊着绷带的那只手。我一阵撕心裂肺的疼痛。我知道机会来了,只要我把藏在夹板里的匕首突然掏出来,就可以轻松地刺进马经理肥胖的身体。我瞥了一下周围的保安,他们似乎对我没有任何警惕。
我……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   )(   )
A.小说借一个曾经的酒店保安讨要工资的事件,写出了社会中小人物的悲哀,表现了要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的主题。
B.男医生拒绝了“我”打绷带的请求,可以看出他的医德,但他又恶意地推荐我到精神病医院,又可见其缺德。
C.“我”为了能合理地打上绷带不惜花钱施起苦肉计,终于把匕首藏在一个安全又能派上用场的地方。这一情节幽默搞笑,令人放松。
D.酒店大厅里“炫得我几乎睁不开眼”的富丽堂皇的水晶吊灯与我落魄的生活状况形成对比,也引出马经理的出场,为下文做铺垫。
E.作者运用了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等方法来刻画人物,突出了人物性格,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小题2】小说的标题“把匕首藏在哪里”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小题3】作者设置福大爷这个人物有什么用意?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历史上,齐国和鲁国由于种种因素,形成了齐文化和鲁文化两种风格迥异的文化体系。
齐、鲁文化的差异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鲁文化以周文化为主、以东夷文化为辅而形成的仁者型文化系统;齐文化是以东夷文化为主、以周文化为辅而形成的智者型文化系统。孔子曾提出“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这实际上分别是对齐、鲁两国文化本质特征的概括。这有孔子自己的话为证:“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论语·雍也》)二是鲁文化属大陆型,齐文化属海洋型。从地理上说,“齐带山海,膏壤千里,宜桑麻”(《史记·货殖列传》)。鲁国属内陆丘陵平原地带,多贫瘠土地,适宜农作。文化上,齐国主张宽松自由,兼容并包。齐文化最终成为一种合时俗、务实际,具有革新性、开放性和包容性的功利型文化传统;鲁国则用周文化强行改造土著文化,其所讲求的礼乐仁义即是重礼的周文化和重仁的东夷文化结合的产物,它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重仁义、尊传统、尚伦理、贵人和的道德型文化传统。
受不同类型文化的影响,齐、鲁两国形成了不同风格和流派的学术文化。齐国学术文化偏重智慧型和功利型,涌现出了兵家、法家、纵横家等偏重于实利型的诸子百家;而鲁国学术文化则偏重仁德型和理想型。儒、墨作为当时的“显学”虽有不同,但在非攻、尚义、节俭等尚仁德方面,二者又是共通的;鲁国异于齐国的独特文化还通过对孔子弟子的形塑而进一步左右着儒学的传承。孔子生前,其弟子就为儒学的创建做出了杰出贡献;他去世后,其言论由弟子辑录成《论语》,使之成为儒学的圣典。随着孔门弟子的增多,儒家学派也得到了大发展,特别是到了战国时期的孟子,集诸子百家学说进一步丰富并发展了儒学,完成了对孔子学说的第一次改造,从而较全面地继承和发展了孔子儒学。
后来,齐国对鲁国的兼并,造成黄河下游地区政治上的局部统一。而学术文化界兴起的百家争鸣,则促进了区域间的文化交流。两支不同特色的文化逐渐交流融合,走上了一体化道路。儒学首先传播到齐国,之后又传播到全国各地。齐国之所以成为儒学传播的重镇,一是从战国初期,一直到秦始皇,齐国均在临淄设立学术基地——稷下学宫。正是齐国这样一个条件,儒学才有机会在齐国得到传播。二是孔子之后两个最大的儒学大师孟子和荀子,都和齐国的关系相当密切。齐国是孟子实现自己理想的理想之地,他相当一段时间是在齐国;而荀子也长期在稷下学宫传播儒文化。在荀子的书里面,也第一次出现了齐鲁并称,说明当时齐、鲁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已经得到了大大地推进。三是齐国管仲学派的推动。他们把道家、法家和儒家思想融合起来,其中儒学占了很大部分。在战国时期,儒学实际上已经占据了鲁、齐两个国家,实现了儒学的齐鲁化。秦汉时期,董仲舒吸收了齐国和鲁国的新的思想,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得到统治阶级的认可,儒学从此由“齐鲁之学”发展到整个国家的“独尊儒术”。
(有删改)
【小题1】下面对齐、鲁文化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文化和鲁文化是两种风格迥异,但实质相同的文化体系。
B.鲁文化是以周文化为主、东夷文化为辅的仁者型文化系统。
C.齐文化是以东夷文化为主、周文化为辅的智者型文化系统。
D.齐文化主张宽松自由,兼容并包;鲁文化重仁义、尚伦理、贵人和。
【小题2】下列内容不属于“儒学实际上已经占据了鲁、齐两个国家,实现了儒学的齐鲁化”这一看法的依据的一项是
A.代表鲁国文化的儒学首先传播到齐国,并使齐国成为传播的重镇。
B.整个战国时期,儒学一直在齐国的学术中心稷下学宫得以传播。
C.孔子之后的儒学大师孟子和荀子的曾经在齐国传播儒家学说。
D.管仲学派把道家、法家思想和儒家思想融合进来,推动了儒学的齐鲁化。
【小题3】下面的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战国时期的孟子全面继承和发展了孔子儒学,从而完成了对孔子学说的大规模改造。
B.齐鲁第一次并称出现在荀子的书里,说明那时候的齐鲁文化已经彻底融合。
C.汉代初期,董仲舒吸收了齐鲁文化的新思想,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
D.本文从文化的差异性以及不同的学术文化的角度论述了齐、鲁两国文化的融合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