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对《记念刘和珍君》选段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时间永是流驶,街市依旧太平,有限的几个生命,在中国是不算什么的,至多,不过供无恶意的闲人以饭后的谈资,或者给有恶意的闲人作“流言”的种子。至于此外的深的意义,我总觉得很寥寥,因为这实在不过是徒手的请愿。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
然而既然有了血痕了,当然不觉要扩大。至少,也当浸渍了亲族,师友,爱人的心,纵使时光流驶,洗成绯红,也会在微漠的悲哀中永存微笑的和蔼的旧影。陶潜说过,“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倘能如此,这也就够了。
A.“无恶意的闲人”指的是一般庸俗的市民,“有恶意的闲人”指的是“陈西滢之流的流言家,走狗文人”。
B.文章以煤的形成比喻人类发展的历史,阐明徒手请愿的斗争方式只能推动历史前进一小步,而牺牲太大,告诫斗争者要改变斗争方式。
C.引用陶潜诗句的目的是说明烈士的血不会白流,亲族、师友、爱人将永远怀念她们。
D.这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是总结“三·一八”惨案的教训,指出烈士的鲜血不会白流。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7-03-03 12:22:3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秋 水
田中禾
鸡子叫头遍金保就醒了。妈起来做饭,风箱呼嗒呼嗒的,猪在院里哼唧。他睡不着,可又不想起来。麦种完了。他早对秋水说过:“种罢麦,一定要找个门儿挣钱。”可如今,啥门儿也没找到。
冬日的阳光透过窗格子,直射在金保的床前。他想起从前在学校可没这么笨,总在前十几名里。下了学,庄稼种得也不赖。起先,他想投稿儿,买书,订杂志,没日没夜地写。寄出去十几篇石沉大海的文章,一场梦也就结束了。后来他想学修收音机、钟表。谁知那进修班跟哄人差不多,白扔了30块学费。
“唉,钱难抓呀!”他叹了口气,开始穿毛衣蹬裤子。“哪云彩眼里有个挣钱门儿呢?”他皱皱眉,“反正今年我的棉花争气,一级就卖了400斤,还不说加价款。玩去!”
他一脚踏进厨屋,喊:“妈——”厨屋里雾腾腾的。风箱呼嗒呼嗒,没有人应声。他又喊“妈”,却听见妈在背后说话:“你瞧你,还不快穿上袜子鞋!真真是……”
妈一手端着糠瓢,一手向屋里指着。金保听见灶前传来低声的嗤笑,他一看,原来是秋水在那儿拉风箱。他不好意思地笑了。
“哟,这么早来了?”
“早?太阳晒着……”秋水没把下句话说完,咯咯地笑着使劲拉风箱。
妹妹放早学了。秋水把馍饭端上桌,妹妹忙忙地喂鸡,妈给猪拌食。
“吃!都吃了再弄。”秋水这么说着,夺过妈手里的糠瓢。
“二姨!”——没过门,她还不便叫妈。“今年花收得好呀?”
“好哩。”
“卖了多少一级?”
“总有两三百斤吧。”
屋里忽然有些沉默。问到花,就等于问钱。谈到钱,大家就未免神经紧张。
“金保,我看你别老盘算挣钱,倒不如先盘算到手的钱咋花?”秋水叫着金保的名字,眼睛却望着妈。秋水的眼睛不大,很秀气,滴溜溜的,很有神儿。
“那还用说,先尽你们办事用呗。”妈款款地说。
秋水的脸一下子红了——她还和在学校那会儿一样,爱红脸。
“我不是说那……”
“我刷,我刷!”金保站起来去拾掇碗筷,话头就这样打断了。
秋水把扯旗一样搭在屋里绳上的脏衣服收下来,拿了棒槌和棉油皂去下塘。静静的塘边立刻响起嘭嘭的声音。银亮亮的水珠迸溅起来,清澈的塘水泛起涟漪。金保最爱看秋水洗衣服。她半蹲着,向水里探着身子,短发辫一只向前一只向后,两只手在石条上来回搓,细细的腰肢随着胳膊起伏。
照往常习惯,过了午,金保就推出自行车送她回家。七里路,走一后晌。可今天,她竟把脸一摆说:“我不回呢。”“不”字咬得挺重,连妈都感到诧异了。
她斜着身子,用手指着背后的水塘说:“你瞧这水多好!清得像水晶样。”
他很有些茫然,好像读一首朦胧诗。
“俺姨夫在县鱼苗场。我跟他说了,这一冬,你帮他干义务工去,跟他好好学。开了春,买千把尾鱼苗,把这口塘承包了。”
“那……那靠得住吗?”
“我知道你专走保险门儿。没听俺爷说:喂猪不如喂羊,喂羊不如养塘。如今鱼价一年年涨,街上都卖一块二一斤了!”
“这是过水塘,下了雨,鱼都跑了!”
“我知道!”秋水拿火辣辣的眼睛盯着他,“你呢,要你那手干啥!”
“得一笔本钱。”
“你呀……那卖花的钱呢!压在箱底能生儿吗?”秋水声气不高,金保却如猛地听了炸雷——天爷,那宝贝钱,他连摸都怕摸脏呢!
妈倒先应了:“保儿!你这上不得山打不得狼的脾性。秋水说了,你就试试。”
“家里你放心。”秋水说,“我住俩月,等你过年回来再走。”
金保咧开嘴笑了,一头扎进屋去收拾行李。他弯着腰,忙活着。呼啦,从他肩膀上摔下来一本书,只见那上边有四个字:淡水养鱼。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开篇写金保睡懒觉,表现了他踌躇满志但又无从下手的无奈,与后文写他茫然无主的情态和秋水的形象作了铺垫。
B.小说中金保妈妈和秋水之间围绕买棉花钱的用途有了矛盾,是文章中的一个波澜,金保见机主动去刷碗,化解了矛盾。
C.小说写清水塘的清澈,既是为了突出其适合养鱼,表现秋水的心计,也是对秋水形象的烘托,同时,美的风光也增强了文章的美感。
D.小说充满朴实的乡土味,用喂猪、养鱼、摘棉花等乡土生活情景以及妈妈和妹妹的勤劳表现作者对乡土生活的向往之情。
E. 小说描写贴切、简练、优美,富有生活气息;秋水的语言描写“你呢,要你那手干啥!”就恰当表现出她对金保惫懒样子的蔑视。
【小题2】文中秋水有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小题3】你认为这篇小说主题是“致富”还是“爱情”?为什么?请加以探究。

同类题2

现代UFO研究一般认为是从1947年6月24日肯尼思·阿诺德驾驶私人飞机途经华盛顿雷尼尔山上空时看到了九个发光的物体编队快速移动这个事件开始的。实际上在这个事件之前,古代人对UFO研究也是相当充分的。
例如,《山西方志》中记载:“明万历28年春,蒲县中白村雨急风大。云中有异物,状如桶,长约丈余,色黄、卷尾。落于杨树下,顷刻无踪。”又如我国清代画家吴友如作的“赤焰腾空”图,画中有文字说明:“九月二十八日晚间,金陵城南隅忽见火球一团自西而东,形如巨卵,飘荡半空;维时天色昏暗,举头仰视甚觉分明。立朱雀桥上翘首驻足者不下数百人……”这就是我们现在说的不明飞行物,也就是UFO。像这样的记载国内外是相当多的,由于历史的局限性,人类没有花更大的力气去加以研究。
1947年后,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通讯工具的迅速发展,飞碟事件逐渐地引起了各国政府的关注。对不明飞行物的目击报道,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一种人认为,不明飞行物是可以用现代自然科学理论加以解释的,所谓不明飞行物是不存在的;另一种人认为,不明飞行物是现代科学无法解释的一种不明现象。这就是UFO研究史上肯定论与否定论的大论战。其间,美国空军部门组织了一个调查委员全,对12618例UFO事件逐一进行研究,其中有11917件可以用现代科学解释,701件用现代科学技术无法解释;英国也组织了专门人员,对1631例UFO事例逐一进行了研究,结果查明了1351件,还有280僦无法用现代科学技术解释。它们的工作,使下面的事实得到了肯定:用现代科学技术无法解释的飞行物现象是存在的,但是,不是所有的目击报告都是不明飞行物。目击报告中很大一部分是可以用云块、球状闪电、海市蜃楼;雷达假目标、流星、行星等天文、大气现象来解释的。一向不承认不明飞行物存在的海尼克博士1980年写给《飞碟探索》杂志的信中说:“……作为一个科学家,我不得不承认,一种名叫不明飞行物的现象是存在的,当然它们是值得研究的。”
1978年11月27日,格林纳达政府向第33届联大特别政治委员会提交的有关不明飞行物问题的第126项议题的决议草案得到了通过,“大会提请各有关成员国采取必要的立场,以便在有关国家协调包括不明飞行物在内的外星生命的科学研究和调查”等内容的会议纲要,是飞碟研究史上划时代的一件大事,UFO研究也从此变成了世界各国和全人类研究的一个大课题。
1978年11月,《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UF(卜一个不解的世纪之谜”的文章,我国近代UFO研究从此开始了。第二年,也就是1979年,在武汉大学成立了“中国UFO爱好者联络处”, 1980年5月1日更名为“中国UFO研究会”。至此以后,各省市都陆续地成立了相应的研究组织,UFO研究像旭日东升一样,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展开了。   
【小题1】下列对UFO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根据《山西方志》中的记载和画家吴友如作的“赤焰腾空”图中的文字说明,可以知道,古代人对LJF()研究也是相当充分的。
B.UFO研究史上肯定论与否定论的大论战是围绕“不明飞行物是否可以用现代自然科学理论加以解释”展开的。
C.英国和美国空军部门对多个UFO的认真观测表明,用现代科学技术无法解释的飞行物现象是存在的。
D.一向不承认不明飞行物存在的海尼克博士,1980年认可了不明飞行物现象的存在。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1947年6月24日肯尼思·阿诺德驾驶私人飞机途经华盛顿雷尼尔山上空时看到了九个发光的物体编队快速移动,这是最早的关于UFO的记载。
B.1978年11月27日,有关不明飞行物问题的第126项议题的决议草案得到了通过,UFO研究从此变成了世界各国和全人类研究的一个大课题。
C.我国对UFO的研究是以1978年《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UFO——一个不解的世纪之谜”的文章为标志的,而非联大特别政治委员会上决议草案的通过。 
D.1980年5月1日,“中国UFO爱好者联络处”更名为“中国LJFC)研究会”,之后各省市都陆续地成立了相应的研究组织,UFO的研究在中国展开了。
【小题3】下列推断,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
A.云块、球状闪电、海市蜃楼、雷达假目标、流星、行星等天文、大气现象都有可能被人类看成是LIFO,因此越能对以上现象进行更为精准地分析,越能快速准确地判断真正的不明飞行物。
B.“赤焰腾空”图中的文字说明栩栩如生,据此,我们可以知道,我国清朝年间有数百甚至上千人目睹了的UFO是真芷意义上的不明飞行物。
C.在21世纪的今天,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及通讯工具的迅速发展,人类对UFO的探索研究将更为深入、细致。
D.自古而今,大部分关于LIF()的目击报道都不是不明飞行物,但是对这些报道的研究分析却能够提高人类辨析真假UFO的能力。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文学与人生
朱光潜
一般人嫌文学无用,近代有一批主张“为文艺而文艺”的人却以为文学的妙处正在它无用。它和其他艺术一样,是人类超脱自然需要的束缚而发出的自由活动。比如说,茶壶有用,因能盛茶,不管它是泥的瓦的扁的圆的,自然需要止于此。但是人不以此为满足,制壶不但要能盛茶,还要能娱目赏心,于是在质料、式样、颜色上费尽机巧以求美观。就浅狭的功利主义看,这种功夫是多余的,无用的;但是超出功利观点来看,它是人自作主宰的活动。人不厌其烦要作这种无用的自由活动,才显得人是自家的主宰,有他的尊严,不只是受自然驱使的奴隶;也才显得他有一片高尚的向上心。要胜过自然,要弥补自然的缺陷,使不完美的变成完美。文学也是如此。它起于实用,要把自己所知所感的说给旁人知道;但是它超过实用,要找好话说,要把话说得好,使旁人在话的内容和形式上同时得到愉快。文学所以高贵,值得我们费力探讨,也就在此。
这种“为文艺而文艺”的看法却有一番正当道理,我们不应该以浅狭的功利主义去估定文学的身价。但是我们纵然退一步想,文学也不能说是完全无用。人之所以为人,不止因为他有情感思想,尤在他能以语言文字表现情感思想。试假想人类根本没有语言文字,像牛羊犬马一样,人类能否有那样光华灿烂的文化?文化可以说大半是语言文字的产品。有了语言文字,许多崇高的思想,许多微妙的情境,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才能流传广播,由一个心灵出发,去感动无数心灵,去启发无数心灵的创造。这感动和启发的力量大小与久暂,就看语言文字运用得好坏。在数千载之下,《左传》、《史记》所写的人物事迹还活现在我们眼前,若没有左丘明、司马迁的那种生动的文笔,这事如何能做到?这数千载之下,柏拉图的《对话集》所表现的思想对于我们还是那么亲切有趣,若没有柏拉图的那种深入浅出的文笔,这事又如何能做到?从前也许有许多值得流传的思想与行迹,因为没有遇到文人的点染,就湮没无闻了。我们自己不时常感到心里有话要说而说不出的苦楚么?孔子说得好:“言之无文,行之不远。”单是“行远”这一个功用就深广不可思议。
柏拉图、卢梭、托尔斯泰和程伊川都曾怀疑到文学的影响,以为它是不道德的或是不健康的。世间有一部分文学作品确有这种毛病,本无可讳言,但是因噎不能废食,我们只能归咎于作品不完美,不能断定文学本身必有罪过。在创作与欣赏的聚精会神的状态中,心无旁涉,道德的问题自无从闯入意识。纵然离开美感态度来估定文学在实际人生中的价值,文艺的影响也绝不会是不道德的,而且一个人如果有纯正的文艺修养,他在文艺方面所受的道德影响可以比任何其他体验与教训的影响更为深广。
(节选自朱光潜《谈文学》,略有删改)
【小题1】下列关于“文学”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学在一般人看来是无用的,然而近代一批主张“为文艺而文艺”的人却认为,文学的美妙之处正在它无用。
B.文学是人类超脱自然需要的束缚而发出的一种自由活动,它胜过自然,弥补自然的缺陷,使不完美的变得完美。
C.文学起于实用又超过实用,它不仅要把自己的感知告诉读者,而且要使读者在活的内容和形式上得到快意。
D.文学是有用的,它的价值不应当用浅薄和狭隘的功利主义去衡量:如果人类没有文学,那就没有灿烂的文化。
【小题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人只要不厌其烦地从事文学活动,就会显得他是自家的主宰,有尊严,有高尚的向上心,而不是受自然驱使的奴隶。
B.很大程度上说,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有了它,许多崇高的思想、微妙的情境和可歌可泣的事迹才能广为传播。
C.人们时常苦于心里有话要说而说不出,光是孔子说的“言之无文,行之不远”中的“行远”这个功用就深广不可思议。
D.一个人文艺修养纯正,他在文艺方面受到的影响定是道德的,这种道德影响比任何其他体验与教训的影响更深广。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
A.语言文字运用得好坏,影响着文化对人心灵感动和齐发力量的大小与久暂:《史记》中的人物事迹还活现在我们眼前,得益于作者生动的文笔。
B.从前许多值得流传的思想与行迹,因没遇到文人的点染而湮没无闻;柏拉图的《对话集》文笔深入浅出,因此它表现的思想至今还那么亲切有趣。
C.卢梭、托尔斯泰和程伊川等都曾怀疑到文学的影响,认为文学是不道德的或是不健康的;无可讳言,世间确有部分文学作品存在道德和健康问题。
D.不分文学作品存在某种思想内容问题,不能据此断定文学本身一定有罪过,只能说是作品不完美;只要心无旁涉地创作与欣赏,道德问题便不复存在。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面小题。
人杰鬼雄(节选)
梁衡
①潮州有韩公祠,祠依山临水而建,气势雄伟。祠后有山曰韩山,洞前有水名韩江。皆因韩愈而名。
②原来有这样一段故事。唐代有个宪宗皇帝十分迷信佛教,公元819年,搞了一次大规模的迎佛骨活动,修路盖庙,劳民伤财。韩愈对这件事有看法,在上书前思想好一番斗争,大义战胜了私心,终于实现了勇敢的“一递”。谁知奏折一递,就惹来了大祸;而大祸又引来了一连串的故事,成就了他的身后名。
③韩愈这一贬,是他人生的一大挫折。因为这不同于一般的逆境,比之李白的怀才不遇,柳永的屡试不第要严重得多。他们不过是登山无路,韩愈是已登山顶,又一下子被推到无底深渊,其心情之坏可想而知。他被押送出京不久,家眷也被赶出长安,年仅12岁的小女儿也惨死在驿道旁。
④但是,当他到潮州后,发现当地的情况比他的心境还要坏。就气候水土而言这里还算富庶,但由于地处偏僻,文化落后,弊政陋习极多极重。农耕方式原始,乡村学校不兴。当时在北方早已告别了奴隶制,这里却还在买卖人口,有钱人养奴成风。其习俗又多崇鬼神,有病不求药,杀鸡杀狗,求神显灵。见此情景韩愈大吃一惊,这里简直就是茹毛饮血。同为大唐圣土,同为大唐子民,何忍遗此一隅,视而不救呢?按照当时的规矩,贬臣如罪人服刑,老老实实磨时间,等机会便是,决不会主动参政。但韩愈还是忍不住,他觉得自己的知识、能力还能为地方百姓做点事,觉得比之百姓之苦,自己的这点冤、这点苦反倒算不了什么。于是他到任之后,连续干了四件事。一是驱除鳄鱼。当时鳄鱼为害甚烈,当地人又迷信,只知投牲畜以祭,韩愈“选材技吏民,操强弓毒矢”,大除其害。二是兴修水利,推广北方先进耕作技术。三是赎放奴婢。他下令奴婢可以工钱抵债,钱债相抵就给人自由,不抵者可用钱赎,以后不得蓄奴。四是兴办教育,请先生,建学校,甚至还“以正音为潮人诲”。不可想象,从他贬潮州到再离潮州而贬袁州,八个月就干了这四件事。
⑤一个人为文不说空话,为官不说假话,为政务求实绩,这在封建时代难能可贵。应该说韩愈是言行一致的。面对当时最尖锐的两个社会问题,即藩镇割据和佛道泛滥,韩愈深恶痛绝,坚决抨击。他亲自参加平定叛乱。到晚年时还以衰朽之身一人一马到叛军营中去劝敌投诚,其英雄气概不亚于关云长单刀赴会。他出身小户,考进士三次落第,第四次才中进士,在考官时又三次碰壁,乌纱帽得来不易,按说他该惜官如命,但是他两次犯上直言,被贬又继续尽其所能为民办事。这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传统,以国为任,以民为本,不违心,不费时,不浪费生命。他又倡导古文运动,领导了一场文章革命,他要求“文以载道”、“陈言务去”,开一代文章先河,砍掉了骈文这个重形式求华丽的节外之枝,而直承秦汉。所以苏东坡说他:“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他既立业又立言,全面实践了儒家道德。
⑥人生的逆境大约可分四种:一曰生活之苦,饥寒交迫;二曰心境之苦,怀才不遇;三曰事业受阻,功败垂成;四曰存亡之危,身处绝境。韩愈既见心明志,著文倡道,又脚踏实地,尽力去为。只这一点他比屈原、李白就要多一层高明,没有只停留在江畔沉吟、蜀道叹难上。他不辞海隅之小,不求其功之显,只是奉献于民,求成于心。一个人不管你有多大的委屈,历史绝不会陪你哭泣,而它只认你的贡献。悲壮二字,无壮便无以言悲。这宏伟的韩公祠,还有这韩山韩水,不是纪念韩愈的冤屈,而是纪念他的功绩。
⑦韩愈一个罪臣,在海边一块荒蛮之地视政八月,这里就忽然山河易姓了。历朝历代有多少人希望不朽,或刻碑勒石,或建庙建祠,但哪一块碑哪一座庙能大过高山,永如江河呢?
【小题1】简要概括本文的写作思路。
【小题2】从本文看,韩愈言行一致表现在哪三个方面?请概括并简要分析。
【小题3】第6小节说:“悲壮二字,无壮便无以言悲。”结合全文韩愈的经历,理解这句话。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大雪纷飞的日子
阿成
①今年是黑龙江近二十年来最冷的一个冬天,最低气温达到零下三十多摄氏度,大雪一场连着一场。就是这样一个酷寒的天气,就是这般浑厚无涯的大雪,朋友打来电话,乐滋滋地说,我请你到乡下吃杀猪菜。  
②杀猪菜是黑龙江人的最爱,尤其是前辈者,对杀猪菜始终情有独钟,以至衍成了一折别样的梦想、另类的狂欢。当然,吃杀猪菜,普天之下,最佳的舞台是在乡下,倘若乡里有人家杀年猪,那便是乡党的盛大节日了,所有的人都会应邀到杀猪人家大啖一番。场面之火爆,气氛之热烈,香气之浓郁,天公亦动容也。
③这天一大清早,朋友就开着他的吉普车来了,车窗上布满冷霜。我虽穿两层羽绒服,却仍觉冷飕飕的。雪路上的车一律甲壳虫般地爬着……车子终于爬出了城,驶上二级公路。这蜿蜒的路面上全是厚厚的冰,厚厚的雪,我亲眼所见,前方一辆超长的大货车上坡时,在冰雪路上痛苦地拧来拧去,艰难爬行,颇有命悬一线的样子。朋友并不认路,导航仪上也找不到那个乡名。不过,吉人天相,从一个不起眼的小道上拐进去之后,一问路,居然蒙对了。这就好,这就好。此刻已进入丘陵地带,道可道,非常道也。俨然爬山,一如越野的竞赛,左拐即右拐,右拐遂左拐,两边的雪色农舍也随着丘陵起起伏伏,如在雪海中航行一般。
④终于到了“八拜”乡,接着,吉普车拐进一条更窄且倾斜着的雪路。风起雪扬,顿时一种《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感觉袭上心头。  
⑤我们去的那家院子很大,有两只凶恶的大狗见了吉普车便狂吠。我们将车停在院子一隅。一下车,冲入眼帘的便是那口垒在院子当中的大铁锅,野灶由陋坯垒成,大锅悍然屹立其上,锅底下几根粗大的糙柴烧得正好,风吹火势,呼呼兮,捧锅而燃。锅里面正嘟嘟地炖着满满的酸菜五花肉、狰狞棒骨和紫色血肠,热气腾腾,傲然兮不可一世。娘亲哪,这纯粹的土法烹饪真是久违啦!  
⑥几位被让到座里。而今的农村乡宅真的是好多了,虽然横看竖看,依然是乡下的风情,但城里人有的家电之类也一应俱全。入乡随俗,几位脱鞋上炕。东北的火炕就是好啊,热热乎乎,顿时城里人的矜持与警惕一扫而光了。人只有半卧在火炕上才知道此时此刻您是多么的需要火炕啊!  
⑦原以为就我们几个来吃杀猪菜,看到好几间屋子里都摆了桌子。才知道杀猪人家请了不少客人,我们不过是一桌中的半桌而已。抽烟抽烟,拱手拱手,喝茶喝茶,谢了谢了。跟着,各式杀猪菜就上来了。屈身一看,有喝白酒的护心肉、拼酒的拆骨肉、款客的“五花三层”、牛哄哄的大骨头棒、奸诈可爱的肥肠、干腻奇香的手掰肝儿,以及传统的酸菜粉条炖冻豆腐,满满一大桌子上就一个素菜一一拍黄瓜。女主人说,啤酒怕喝着凉,俺事先倒放在了火炕上一溜,热乎热乎再喝,好。随便一款放到口中一嚼,哥,真香啊!
⑧几位正吃在兴头上,突然又拥进来一伙人,七长八短,或肥或瘦,个个的身上都喷着雪地的寒气。再加一桌!看官,您可记得春运时候的火车吗?拥挤之状就是如此。虽然彼此并不认识,但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坐下坐下,满上满上,不及款叙,开造!呱叽山响,酒声吱吱。虽然说现代人的保健意识强了,可是身临其境,无法自拔。便自我安慰说,没事儿,就一顿。  
⑨吃足了,便起身先撤了。这一撤,屋子里的后来者顿时解放般地宽松起来。来到屋外,见院子里人来人往,零下三十摄氏度严寒下,竟有穿短袖的小伙子大摇大摆地去院角处的厕所方便。但车子往外出就困难了,后来的车子已把我们堵在里面。于是,两个只穿着单衬衫的小伙子开始指挥调度。我不禁感慨起来,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国家啊!  
⑩临走时,杀猪人家让我们捎上一个亲属家的小孩。行驶的车上,我问他,小朋友,你怎么走了哇?他说,我以为有意思,其实没意思。然后他又问我,叔,你认为有意思吗?我说,太有意思了。他说,哦。
(选自《2013中国微型小说年选》,有删改)
【小题1】概括“我”认为“太有意思”的内容。
【小题2】简要分析第二段在文中的作用。
【小题3】有人认为题目改作“杀猪菜”更恰当,你怎么看?为什么?
【小题4】论者多以“新奇”评价阿成的语言,从文中选择至少一处语句作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