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面小题。

良心的安抚

困难时期,粮食成了全社会的中心,天下事,再大也大不过粮食去。“民以食为天”的平淡警句,在那个时候,彻头彻尾地被我们所理解,牢牢地记在心上。

在普通的家庭里,一天要吃几两粮食,一顿又该怎样分配,成了大家要反复掐算计较的事情,决不可以有半点疏忽。

就是在粮食如此困难的时候,有一天,我的奶奶突然意外地扛回了一袋粮食,是捡来的。天上掉馅饼!足足三十斤重的白面。我们全家都愣了,呆呆地望着那袋粮食,不是大喜,而是惶恐。是谁丢的粮食?

奶奶说,也许是从自行车上掉下来的,也许是毛驴车上掉下来的,也许是大卡车……奶奶伸出冻红的手,说我守着这袋粮食,在路边等了两个小时。我们心情复杂地望着这袋粮食,谁也不知道怎么办。奶奶说,要不,咱就跟这个人买点粮食,只买一碗,只一碗!我们都不明其意。奶奶拿起碗,从口袋里舀出一碗,又将口袋扎紧,拿出十块钱来,将粮食又扛了出去。全家人如释重负。奶奶拿着钱,背着粮食,又到路边上去等候了。直到傍晚,夜幕降临,奶奶又将口袋背了回来。没有人认领这袋粮食。

第二天,我们又从口袋里“买”了一碗粮食,奶奶又拿出十块钱……整整三个月,我们全家怀着惶恐不安的心情,将一口袋粮食“买”光了。小柜上放下了一百多块不知该给谁的钱。在那个冬天,奶奶的心情一直很不安,像做了天大的错事。空空的粮袋,成了她最大的心病。她甚至神经质地一手攥着钱,一手拿着空粮袋子,三番五次地站在路边,等候那个丢粮的人。

岁月如梭,奶奶的不安,似乎一直都没有化解。后来的年份里,奶奶总要拿出家里的吃食送给邻居。甚至无故地塞给小孩子们钱,为他们买糖果。有一天,奶奶将父亲给她的工资一分不剩地全丢了。奶奶回来不是丧气,而是有些兴高采烈。她不断唠叨着,这就对了,这就对了,就算是还上了。原来,她还是想着那袋粮食。两件事情虽然风马牛不相及,但奶奶却像是做了某种道义上的补偿。奶奶的这种“交换”虽然可笑,甚至近于迂腐,但我们却能理解她的心情。

在奶奶的晚年岁月里,她因那一袋粮食,而做了许多的善事,很投入地去帮助别人。她常常帮得生硬过火,令人不解。但在奶奶的这些善举里,她的眉眼渐渐地舒展了,脸上渐渐地多了笑容。在她临去世的那年,她终于开心地说:奶奶到底还上了那袋粮食,一定是还上了,你们说呢?我们随声附和,使劲说,还上了,还上了!

奶奶是用了多少代价去偿还那袋粮食,我们说不清,奶奶心里自然有她自己的计算,也许是十倍,也许还不止十倍。从她津津乐道的言语中,我们觉得她是还上了!是多少倍地还上了!

这件事,让我记了许多年,印象之深,永不可磨灭。尽管奶奶的做法近于可笑和迂腐,尽管她的举动是那么不可思议,但左右思量,却又觉得十分对称。人世间就是这样,良心是需要安抚的。后来我发现,凡是世上的好人,忠厚的人,都会有这般的迂腐。仿佛冥冥之中,与上帝早已签好的一张契约。守规矩,讲良心的人,都会遵守着这张冥冥中的契约。

世上有些事,我们大概永远也找不到债主,永远也不知道那个我们该去感恩报德的人是谁。甚至两下里,谁都不被对方所知晓。但我们却躲不过良心的自审。对于善良的人,活一生,莫过于良心上的安逸了。它是一种温暖,一种可靠,一种约定,人生是万万不能失去的。人自然需要许许多多物质上的东西,但往往更离不开良心上的安抚。

奶奶在还清了“债务”之后,每晚睡得特别踏实,夜夜香甜。记得有一句话:良心是一个温柔的枕头,枕着这个温柔的枕头,无论窗外有什么样的响动,我们都可以安然入眠。

【小题1】“人世间就是这样,良心是需要安抚的。”“良心”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小题2】文章把仁慈守信、感恩图报的奶奶作为中心人物来表现,为什么还要写到家庭其他人的“愣了”“惶恐”“惶恐不安”“尽情复杂”以及“如释重负”?
【小题3】为了安抚自己的良心,奶奶付出了哪些代价?请分条表述。
【小题4】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席卷之下,我们怎样完好安抚自己的良心?请结合实例谈一谈。不少于100字。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7-08 12:15:2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伊丽莎白·泰勒:永远的传奇
陈一鸣
①好莱坞著名影星伊丽莎白·泰勒离开人世一个星期后,在那个阴郁的午后,当我漫步在好莱坞星光大道上时,仍然看到在台历的“星星”旁布满众多影迷献上的花环、花束和蜡烛。在这个小小的悼念台前,不时有过往的行人驻足,或拍照,或沉思,或祈祷……
微风徐徐吹来,飘过缕缕花香,仿佛尚未走远的一代影后正回眸人间,再次投下嫣然的笑容。
③3月23日清晨,饱受多种病痛折磨的泰勒安详地走完了79年的人生旅程,在“天使之城”洛杉矶永归天国。年轻时被称为“玉女”,41岁后荣升“玉婆”,泰勒的一生以参演55部影片、两次奥斯卡封后,留下了一个个影坛经典,更以8场婚姻、4度死里逃生,书写了一部令人惊叹不已的人生传奇。
④泰勒的离去,标志着好莱坞黄金时代的总结。媒体铺天盖地地追忆这位10岁便登上银幕的女星的生平。望着报纸上从童星到老妇的一幅幅照片,似乎在看一部电影,那璀璨星光照耀下的情节,不是明星八卦,而是一位女性的青春、爱恨、奋斗,直至走向生命静湖时的脚步。
⑤1932年泰勒生于伦敦,父母是移居英国的美国人。二战爆发后,7岁的泰勒随父母回到美国。
⑥泰勒并非电影表演科班出身,她在演艺事业上的成功依赖于天生丽质与对事业的满腔热枕。为了在银幕上塑造一个个完美形象,她甚至不惜奉献自己的健康,以至年老是百病缠身,因“活够了”而拒绝就医。当时她还是一名童星时,就曾因拍戏从马背摔下来,留下创伤。27岁接拍《青楼艳妓》,她又险些因肺炎而断送性命,而正是这种对电影事业的奉献精神,打动了学院气息浓厚的奥斯卡奖评委,泰勒凭借这部影片在1961年首度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如愿捧得了小金人。6年后,她又以一部《灵欲春宵》,再次摘得影后桂冠。
⑦清秀的眉宇,婀娜的身材,泰勒呈现给世人的形象是迷人的。然而在“世界头号美人”的名号下,健康问题却一直困扰着她。1953年,泰勒赴丹麦旅行时突发心脏病,转年又摔断了腿,还曾因眼睛里戳进小钢片和患阑尾炎二动手术。
⑧很难想象,几十年来,泰勒这棵“好莱坞常青树”,竟然是在多次与死神檫肩而过,并经历了上百次手术后打造出来的。泰勒有一句自嘲语“我进医院的次数,就像平常人搭出租车那样频繁”。这仿佛为一朵娇艳欲滴的花儿,平添了风雨的背景,令人唏嘘。
⑨或许,事业上不服输的泰勒在感情的道路也一直在寻找,尽管伤痕累累,但始终跌倒再起,至死方休。在谈到自己的“婚姻传奇”时,泰勒用及调侃又认真的语气说:“我只和我的丈夫睡过。”
⑩从20世纪80年代起,泰勒逐渐淡出影坛,专注于慈善事业。1991年,她创立了艾滋病研究基金会,帮助世人认识、战胜这一“世纪瘟疫”。1993年泰勒获得奥斯卡人道主义奖,这一奖项是授予那些为给电影事业带来信誉而做出人道主义努力的电影界人士的。
111989年,在美国十大艺术家大奖颁奖典礼上,泰勒在宣读乐坛巨星迈克尔·杰克逊的获奖理由时,将他称为“真正的流行乐和摇滚乐天王”,杰克逊由此获得了“流行天王”的称号,泰勒也与他成了忘年交。后来,在杰克逊陷入丑闻缠身的低谷时,泰勒仍然与他保持着不变的友情。
12“她对任何事情都充满激情,并且极富同情心,包括对他的家庭、朋友,特别是抗击艾滋病的公益事业。她是个真正的传奇。”获悉泰勒病逝的消息后,美国前总统里根的夫人南希·里根语调中充满了怀念。
13泰勒离世时,4各子女全部陪伴在身边。按照犹太教习俗,泰勒去世的次日便安葬被在洛杉矶“森林草坪”公墓,与自己的父母永远相依。包括子孙在内的50多名家庭成员参加了这个持续不到两小时的私人葬礼。
14泰勒的家人号召影迷想泰勒的艾滋病研究基金会捐款,以此来表达对她的悼念。泰勒的儿子威尔丁这样评价自己的母亲:“一个将人生活得淋漓尽致的非凡女性,她的一生充满了激情、幽默和爱。
(选自《新华文摘》2011年第12期)
【小题1】请分别指出文中②⑧段画线部分所用的修辞手法,并具体说明这些修辞手法在文中的表述效果。(4分)
(1)微风徐徐吹来,飘过缕缕花香,仿佛尚未走远的一代影后正回眸人间,再次投下嫣然的笑容。(2分)
答:   
【小题2】这仿佛为一朵娇艳欲滴的花儿,平添了风雨的背景,令人唏嘘。(2分)
答:   
【小题3】文章选取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来抒写伊丽莎白·泰勒的传奇人生的?(5分
A.
答:   
【小题4】如何理解第14段中画线部分的内容?请结合全文回答。(6分)
答: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彩 虹
梁晓泉
男人进屋往床上一扑就睡着了。
惯力挺大,双人床抗议似的响了好几声。床是他们俩口子从旧货市场淘来的,便宜,才二十元钱。房东不管床,就这房子,爱住不住,明儿个就要来收下月的房租了。
儿子嘟了嘴跟母亲回来了,老师动员学生报兴趣班,母亲没给报。
一进屋,儿子就嚷起来,你看哪,老爸的鞋!他老爸睡觉不文明,躺大床上,一只脚却搁在小床上,没脱鞋。
女人不恼,却笑了。她瞧见了男人手里的营生,弯腰,把男人攥的三张十元的人民币弄下来。在解决了儿子提出的问题。一切都轻柔,她知道丈夫累了,怕整醒他。可儿子似乎不太体谅人,又抱怨上了,这回是嫌他爸呼噜太响,影响他做作业了。
拿板凳,到门口做去。母亲把儿子赶外边去了。
儿子在老家不好好上学,他爷爷前不久才把他送来,儿子来了后心情一直不太好。原因挺多,首先,是对他老爸的诚信有怀疑。那晚,房子漏雨,儿子说,老爸,你怎么说你住在高楼大厦里……父亲有力地摆手,说,儿呵,你现在小,大了就明白了,干啥都要有发展的眼光……爸在盖高楼大厦,这你看见了吧?那么,为什么没领你住高楼大厦呢?我有我的安排,你妈知道,你不知道。我跟你透露透露。
归纳一下,老爸的安排是,“想要知道春天的温暖,先要经历冬天的严寒。”现在有意先“严寒”一下;再具体讲是,夜里能享受喷泉音乐,白天能欣赏彩虹。儿子反驳说,老家也有彩虹。父亲说,人和人能比吗?同理,农村的彩虹咋能和城里的比呢。
母亲的心态永远是平和的,她听了只是点头。而现在,她刚给丈夫盖了件衣服,就一时怔在那了,心里盘算着其余的二十元钱从哪来?每月房租一百五,凑到一百三了。女人叹口气,听见儿子在外面嚷,出来看是落雨点了,帮儿子搬了板凳回屋。
板凳碰着床了,把男人弄醒了,男人伸一个懒腰,说,钱,拿去了吧?又说,今天点高,碰上刘老板弄到工地一汽车大理石,急用,卸车给现钱,每人三十元,还管一顿饭,嘿嘿,六个小时搞定,爽!
女人打男人脸一下,说,天天有这事就好了,给现钱哪。省得求爷爷告奶奶的要钱了。她春节要钱时跟人打了一仗,也没弄回来,想到这儿,她又来气了,倒好像咱欠了他似的?
可是,还差二十元房租?女人撞男人胳膊。
男人没搭腔,钱?钱?俩口子也不是没合计过回家。可老家的教学质量不行,再说了,俩人大张旗鼓地跑出来,要是灰头土脸地回去,脸往哪放。男人终于冒出句,睡觉,睡觉,知道不?天塌下来有老爷们顶着。
外边的天黑下来了,雨越下越大。
到半夜。小床上的儿子嘟囔有水,揉着眼睛爬这床上了。
女人急忙起来,这工夫,丈夫也醒了。俩大人一阵忙碌,接下来睡不着了,于是,男人搂了儿子又在讲他的安排。
儿子小床上的被褥掀开卷到一头,露出床扳的地方摆上俩脸盆,雨水自棚顶划出轻盈的流线,叮咚、叮咚地响——确乎有那么点音乐的意思。现在,对于父亲的一再坚持,儿子有些同意了,儿子说,嗯,就是往外溅水不好。父亲说,这好办哩。让女人下地,扔盆里俩手巾。女人下去却立马上来了,说:“妈呀!看见老大一只耗子。”
下雨搬家嘛。男人淡淡地说,闭了灯就看不见了。
关了灯,三个人往一起挤,挤着挤着,女人忽然乐了,用头顶男人,说,老鬼!女人一高兴就愿意这样叫,老鬼,那二十元钱不给她了。
男人应承说,对呵,大耗子也在屋住,那二十元得让大耗子交。
贫嘴,女人说,这脸盆不要动。明儿个,让老女人看看,漏得可比她说的大多了。一个盆扣十元。男人笑了,说,反正是你们老娘们的事儿。
上午。女人把要房租的老女人引到儿子的床铺前,一个劲儿地连说带比划。
老女人不示弱,也一个劲又说又比划。半小时后,俩人达成了一致意见。各让一步,这月缓交二十元,下月交。
老女人撑着伞走了,这边的男人、女人眼睛乐成了缝。
雨停了,太阳露出笑脸。工地远方的沼泽地那边,天际间,升起了一道美妙的彩虹……父亲怪声地喊儿子,说,看见没?看见没?不经风雨,咋见彩虹。儿子说,嗯!是和老家的不一样。女人也嘬嘴说好……另侧的高楼浴在春天的阳光里,一切都那么可爱、迷人。望了好一会儿,女人把脸盆里的水倒了,拿出被褥挂在院落的铁丝上晾。
男人说,我立马到工地看看,兴许还有昨天那样的好事。
女人说,赶紧去吧。
【小题1】第五段画线的部分表现了女人怎样的心理?(5分)
【小题2】画线句子“外边的天黑下来了,雨越下越大”,在文中起什么作用?(5分)
【小题3】“雨停了,太阳露出笑脸。工地远方的沼泽地那边,天际间,升起了一道美妙的彩虹……”这段描写有什么作用?(6分)
【小题4】小说以《彩虹》为题有什么深刻含意?(6分)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外婆家的杨梅树
①小时候,我在乡下外婆家住过几年。外婆家的屋后,有一棵杨梅树。那棵杨梅树,主干有两层楼房那么高,树冠有一间房子那么大。春末夏初,杨梅树上便挂满了杨梅。杨梅开初是青的,慢慢地变红,变红,熟透了,就真的红得发紫了,看着就流口水,放进嘴里,蜜一样甜,但比蜜爽口,吃了还想吃。我住在外婆家的时候,外婆心里只有两个宝贝,一个是我,一个就是那棵杨梅树。
②那棵杨梅树,除了细伢子打吃一些外,每年要摘两三百斤杨梅呢。杨梅摘下来后,除了自家吃,除了左邻右舍尝尝新鲜,还要浸酒,还要卖钱。外婆家每年要浸三大坛杨梅酒,怕有百把斤呢。外公、舅舅都不喝酒,倒是外婆每天晚上要喝一小杯。村里人说,外婆五十多岁了,一点也不显老,还是那么乖态,是杨梅酒养的呢。余下的杨梅,外公和舅舅便挑到街上去卖了,三毛钱一斤,可卖六七十元钱。那年头六七十元是什么概念呢?舅舅在生产队里辛辛苦苦劳动一年,也只有六七十元钱的收入。难怪外婆要把杨梅树当宝贝看待了。杨梅开始由青转红的时候,外婆就天天呆在家里,守着那棵杨梅树了。
③树后是一条高墈,站在高墈上的细伢子,一棍或者一石头,就可打下几颗十几颗,多时可以打下几十颗。只要外婆一背眼,杨梅就可能被偷打。带头偷打的是表哥顺生,我也跟在后面。一棍或者一石头之后,如果外婆没有出现,我们便会箭一般地冲到树下,寻找那打下来的杨梅,找到之后五六个细伢子平分,有时四五颗,有时七八颗。那杨梅又酸又涩,一点也不好吃,但我们吃得津津有味。往往,一棍或者一石头之后,外婆就出来了,扯着嗓子大骂起来。我们则一溜烟地跑到外婆看不见的地方,蹲下来,屏住气,无声地笑,听外婆骂。外婆骂人的声音很宏亮,话语极恶毒,抑扬顿挫,有板有眼,像唱歌一样:“ 你个没良心的鬼崽子哎——你个砍脑壳的鬼崽子哎——杨梅还是青的哩,你们就这样下得手啊!你们吃了——烂嘴巴啊,肚子痛啊,屁眼里屙血啊!”骂来骂去,也就这么几句。骂得越厉害,我们越高兴。骂声停下来,反倒没味了。
④其实,外婆完全知道是表哥带头偷打的。回到家里,外婆冷不防就会抓住表哥的耳朵,边扯边骂。有时,表哥忍不住了,就会把我供出来,说:“英子也参加了,只打我骂我。”外婆就会说:“英子是个妹子,又比你小,还不是你带去的?”又问:“你还带头去偷不?”表哥便说:“再也不偷了。”表哥立了保证,外婆也就松了手。但保证归保证,偷还是要偷的。外婆骂仍是要骂的。外婆骂的实在难听。我就对表哥说:“顺生,我们不去偷了,不赚骂了,想吃,就和外婆说,摘几颗下来。”表哥想都不想,就说:“那有什么味?又不好吃。”又说:“细伢子要赚骂,骂去身上的凶煞,才长得大呢。”
⑤杨梅树上的杨梅,在我们的偷打和外婆的咒骂声中成熟了。外公翻开历书,选一黄道吉日采摘杨梅。舅舅搬来一架长长的楼梯,架在树上。顺生便和他父亲爬到树上,提个小篮子,一枝一枝地采摘。外公只能打下手,在楼梯上传递。外婆、舅妈和我,则站在树下,笑眯眯地仰望着他们。一小篮杨梅下来了,舅妈就接住,提到房里去。采摘完后,左邻右舍包括那些偷打杨梅的细伢子,都会来吃杨梅,外婆就特高兴,总是笑呵呵地说:“吃啊,多吃啊,好吃呢。”看见顺生和那些细伢子,外婆还会说:“要是顺生那些鬼崽子不偷打,还要多很多哩。”外公就说:“杨梅树啊,要细伢子偷,老人骂,才旺呢。”我们这些细伢子就边吃杨梅边嘻嘻地笑。
⑥外婆村子里自然还有杨梅树。但只有外婆家的杨梅树最大,结的杨梅最多,也最甜。为什么呢?因为外婆家对杨梅树最好。外婆说,礼尚往来,人也好,猪也好,树也好,都是一样。杨梅树结杨梅给我们吃,我们也要以礼相还,不然就不结果了,结几个也不会甜。怎么还礼呢?除了春上给杨梅树施肥外,每年还要给杨梅树过年。大年三十晚上,我们坐在火炉边,外公讲一些故事后,外婆就会说:“不早了,去给杨梅树过年吧。”外公就提着酒菜,舅舅就拿一把柴刀,两人蹑手蹑脚,悄悄地走到杨梅树下。舅舅在杨梅树上猛剁一刀,问道:“你是什么树?”外公就说:“我是杨梅树!”舅舅把酒倒到刀口处,问:“酒好吃不?”外公就说:“好吃。”舅舅又把菜倒到刀口,问:“菜好吃不?”外公就说:“好吃。”吃喝之后,话题转换,还是一问一答。问答完毕,放一挂鞭炮,杨梅树就过完年了,新年也就到了。杨梅树过年的时候,我们只能看,不能说话。外婆先就叮嘱了,说是其他人一讲话,就踏破杨梅树的年节了,杨梅树会不高兴的,自然就不会多结杨梅了,稀稀拉拉结几个,也是酸酸的,进不得口。表哥是个吵死鬼,这时倒很听话。我在外婆家住的时候,每年都要偷打杨梅,每年都要看杨梅树过年,那是我们细伢子真正的节日。
⑦眨眼几年过去,又是杨梅挂果时,我们还未去偷打杨梅呢。一天下午,外婆家里来了十多个人。他们径直走到杨梅树下,说这棵杨梅树是资本主义尾巴,必须砍了。外公、舅舅站在树下,愁眉苦脸,没说什么。外婆双手死死抱住杨梅树,一把眼泪,一把鼻涕,边哭边骂:“这棵杨梅树,就是我的崽啊,比我崽还要强啊。崽还靠不住啊,树靠得住啊,我要靠它养老的啊。这棵杨梅树,老老实实在这里,没踩你们的肚子啊,碍了你们什么事啊,要这样下毒手啊。你们砍了这棵杨梅树,我就只能死了啊。要砍杨梅树,就先砍死我啊。饿死不如被你们砍死啊。”哭也好,骂也好,都没用。外婆被拖开了,杨梅树被砍倒了。
⑧外婆哭骂了好几天,喉咙哑了,才停下来。杨梅树没了,外婆一下子也就老了。
(选自2016年第1期《连河》,作者莫美,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第①段先描写杨梅树的高大形态,后描写梅子从青到红紫的色泽美以及果实的甜蜜,最后点明杨梅树是外婆心中的宝贝,引起第②段外婆看重杨梅树原因的叙述。
B.第③、④段追忆了童年时表哥、我和一群小伙伴偷杨梅的经历,这个生活片断的描写充满童真童趣,既表现表哥异常顽劣的天性和不良的品德,又表现我童年乡村生活的快乐。
C.第⑤段追忆收杨梅、吃杨梅的经历,外公翻开历书选择黄道吉日收获杨梅,外婆批评我们偷吃杨梅时他护着我们,这些足以表现外公是个心地善良而迷信的人。
D.第⑦段追忆砍杨梅树事件,运用肖像、动作、语言、心理等描写手法,表现外婆以死相拼地保护杨梅树,此场面描写隐含作者对极左时代损害群众利益的批评。
E.小说语言描写生动传神,如外婆恶毒咒骂我们偷吃杨梅的话语,故事情节富有传奇味道,如外婆处罚顺生、外公给梅树过年等,浓郁的抒情性是小说的鲜明特色。
【小题2】小说中外婆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简要赏析。
【小题3】请简要分析小说第⑦段的作用。
【小题4】小说为什么要用“外婆家的杨梅树”作标题?请结合文本内容和小说一般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收藏阳光 余继聪
①深冬的早晨,太阳慢慢升高,屋顶上敷着的厚厚白霜,渐渐融化,潮湿了黛青的屋瓦和太阳红的瓦松。明媚的阳光,奢华地倾泻进农家小屋里来,绿色的藤萝窗纱,被金子般的阳光浸透,室内弥漫着浓浓的、暖暖的浪漫和温馨味道。女孩静静地坐在窗前的阳光里,一边衲花鞋,一边沐浴着幸福的阳光,一边梳理着心事。甜甜的笑容,很阳光很温暖地从她美丽的嘴角漾开来。
②楼顶上挂着的一串串红辣椒和苞谷穗子,也在滋滋地吮吸和收藏着冬日温暖的阳光。用盐巴腌浸透的腊肉,用夹杆串起的豆腐肠,一挂挂晾晒在屋檐下,收藏着阳光。摘回家的老南瓜,一个个圆溜溜的卧在楼月台上,挖回家的红薯都堆在院子一角,嗞嗞地吸收着阳光。水牛和山羊都散窝在山坡上,收藏和反刍着阳光。大片的庄稼地也在嗞嗞的吮吸和收藏着阳光,有的庄稼地已经被犁铧翻出了泥土,也在收藏着阳光。整个乡村世界,都在嗞嗞地吮吸收藏着阳光。
③收藏了一秋和将近一冬的阳光,漫山遍野的山茶花,路边篱笆下的海棠和梅花,都早熟了,全身暖洋洋的,等不及春天来到,就已经绽开了她们很阳光很美丽的笑脸。
④终于闲适了的母亲,在篱笆墙上闲适地晾晒着要腌制腌菜咸菜的蔬菜,或者在院子里的果树间搭上竹竿,晾晒蔬菜,或者晾晒拆洗过的被窝和冬衣。那么细心,那么惬意幸福。吸足了阳光,收藏了充足阳光的蔬菜,将会被切细拌上作料,然后盛装进陶罐里,再次放进阳光里晾晒,继续收藏阳光,酝酿成阳光味道充足的咸菜腌菜。全家人,整整一年,就可以慢慢咀嚼品味和回味阳光的味道。
⑤一边翻晒着被窝和衣服,母亲一边解开她的头巾,解开她的发髻,用竹蔑篦子细细梳理她粘结的、夹杂着细碎草茎枯叶的头发,也让满头花发像庄稼一样尽情吸收和收藏冬日暖暖的阳光,也梳理她逐渐板结的记忆和往事。
⑥穿得鼓鼓囊囊的小脚老祖母们,也禁不住这暖暖冬阳的诱惑,蹒蹒跚跚地踱出门来,三三两两聚坐在大门外的坡坎上,一边说着、梳理着陈年往事,一边解开长长的包头布,让满头白发也吸收和收藏着金贵的温暖阳光。经历无数寒暑风霜,她们曾经飘逸乌黑的秀发,早已长成了这稀稀拉拉的白发,如同秋收后,晚秋时节庄稼地里残存的零星庄稼秆和枝叶,苍白,干枯,稀疏。老祖母们一边回忆着自己也曾经满头秀发长势旺盛,也曾经青枝绿叶、枝繁叶茂过的青春岁月,一边细细梳理和数着自己曾经收藏过的阳光,一边继续收藏着阳光。她们也曾经很阳光、很美丽过,也曾经青枝绿叶、枝繁叶茂过,也曾经花过果过,也曾经深深悲过真真喜过呢。
⑦祖父们,三三两两地聚在村路边,或者谁家的院子里,一边滋滋地吃着一锅锅草烟,一边让自己花白的胡须、眉毛和头发,吸收和收藏着阳光。除了满头稀疏白发,胡子眉毛好像也是另一种庄稼呢。一生都忙碌着侍弄打理地里的庄稼,无暇顾及自身和身边,如今老了,才有闲心侍弄打理这些离自己最近的庄稼呢。这些庄稼越来越稀疏了,长势也越来越差,但是他们这些老伙计却很满意。一辈子,让多少庄稼吸足了水分,收藏了丰硕的阳光,也让多少的儿孙饱吸了阳光水分,长得茁茁壮壮枝繁叶茂啊!
⑧唉!一茬茬的乡村人,都是另一种庄稼呢,他们自己常常忘记了,甚至不知道呢。我们还是别打扰他们,让他们饱饱吸收和收藏点阳光吧!
⑨像收藏粮食一样,把阳光收藏满心屋,心里会多踏实啊!爱如阳光。也像收藏粮食和收藏阳光那样,把爱收藏在心里,阴郁的时候拿出来温暖自己,人生路上就该洒满了阳光吧
(选自2008年2月《中国散文选刊》网刊第13期)
【小题1】文章从哪些方面写收藏阳光?为什么要写收藏阳光?
【小题2】第⑥自然段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小题3】文章在材料安排上有什么特色?第⑧自然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小题4】文章最后说“爱如阳光。也像收藏粮食和收藏阳光那样,把爱收藏在心里,阴郁的时候拿出来温暖自己,人生路上就该洒满了阳光吧!”结合全文,探究这段话的深刻内涵。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黑蝴蝶
刘国芳
那时候儿子依偎在他的怀抱里,有蝴蝶飞过来,是黑色的,很大。儿子从他的怀抱里挣脱出来,歪歪地跑着去捉。蝴蝶没捉到,倒是他跑过去把儿子捉到了。他说:“莫捉蝴蝶。”
儿子仰着头,问他:“为什么?”
“蝴蝶是人死了之后变的。”
儿子说:“人死了都变蝴蝶吗?”
他说:“都变蝴蝶。”
“爸爸以后也变蝴蝶吗?”
“莫乱说。”
儿子仍要去捉蝴蝶。他把儿子的一双手捉牢来。这儿蝴蝶蛮多,在他们头顶上翩翩起舞。儿子于是抬头转来转去,大喊:“这么多人都变了蝴蝶呀。”
他把儿子捉回了家去。
这以后他不大和儿子在一起了。他在外面交了个相好,很漂亮的一个女孩,女孩喜欢他,天天和他在一起。有一回女孩对他说:“我们结婚吧。”
他说:“我舍不得儿子。”
女孩说:“以后我给你生就是。”
他发半晌呆,然后点了一下头。
于是就先和妻子办离婚。办了离婚再收拾东西往外走,儿子拉着他的手,问:“爸爸,你去哪?”
他扯了个谎,说:“出远门。”
儿子说:“爸爸以后不要我了。”
他不好作声。
这时候有一只蝴蝶飞来了。黑色的,很大。他看见儿子盯着它,一动不动。黑蝴蝶晃来晃去飞走了。
他也走了。
以后他便见不着儿子了。他很想儿子。在他想儿子的时候他的新婚妻子便拍着肚皮对他说:“莫慌嘛,我帮你生。”
他想只好这样。
于是就等,等妻子肚子隆起来。可是等呀等,等呀等,妻子并没有给他生儿子,他便愈发地把儿子想得慌。
有一回他再也忍不住,便瞒着妻子去看儿子。但好些年不见,他不晓得儿子搬哪儿住去了,很费劲打听才找到。
找到那屋时他看见一个孩子,孩子很高了,已无昔日的稚气了。他盯着他看,有些不敢认;但直觉使他相信他就是他儿子。于是他对孩子说:“你认识我吗?”
孩子摇摇头。他叫孩子认真看看他。
孩子认真看了后说:“我不认识你。”
他说:“我是你爸爸呀。”
孩子说:“你不是我爸爸。”
他说:“是你爸爸,我是你爸爸。”
孩子说:“不是,你不是我爸爸。”
他固执地说:“我就是你爸爸。”
孩子不再和他争,跑进里屋去拿了一个小木盒出来,递给他。孩子说:“我爸爸在这里。”他把小木盒打开来。
打开小木盒他眼泪流了出来。
他看见小木盒里有一只蝴蝶。
是只黑蝴蝶,很大。
(原载《现代作家》1990年第9期)
【小题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文章开头父亲要孩子“莫捉蝴蝶”“莫乱说”,乃是因为他自己已经移情别恋,有了离家别子的打算,但此时还不能说出。
B.儿子说:“爸爸以后不要我了。”他不好作声,体现了此时作为父亲的他虽已下定决心离开家,但内心里还是舍不得儿子。
C.好些年不见,他不晓得儿子搬哪儿住去了,说明父亲虽然挂念儿子,但并没有关心孩子的实际行动。
D.本文的情节单一集中,时间跨度小,而内涵丰富、韵味深远,体现了微型小说的典型特点。
E.本文的语言多为短句,节奏明快,富有韵味,像一首意蕴深厚的小诗。
【小题2】当他凭直觉认出他儿子时,他儿子为什么一再说“你不是我爸爸”?(4分)
【小题3】文中多处出现“黑蝴蝶”。请根据文本,说说“黑蝴蝶”在文中有何作用。(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