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小题。(18分)
北方榆 张中飞
①在突兀的山岗上飘动着一面旗帜。在风的鸣叫中,展示她的伟岸与辉煌。夕阳西下,暮色沉沉,静穆的山岗上,仍可升起大片大片的黑色希望。
②啊!北方榆,高原最值得称赞的精灵。
③如若一位杰出的诗人与你站在同一山岗上,他的灵感,他的激情会陡然升起,无数赞美的言词,会情不自禁地显示在你那令人感动的身躯上。同时,他会虔诚地跪拜于你的脚下,双手作揖,然后仰望你的颜容,聆听你的心声。他只能泪流满面,泣不成声;因为你写在这突兀的山岗上的诗,他是无论如何绞尽脑汁也描绘不出的呀!
④黑暗把你裹了起来,看不清你的身躯,看不清你的叶片,甚至看不到你的轮廓。但是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我,已把你深深地镌刻于我的眼窝。北方榆的壮美,即使在夜晚,也显现得那样令人充满悠远的遐想。北方有哪一个树种,能与你媲美?杨树在山岗上显得那样弱不禁风,柳树在山岗上显得那样苍老萎靡,唯有你显出的是气魄,是豪迈与威风凛凛的风度!
⑤这,我想,都是源于你刚强的筋骨!
⑥在突兀的山岗上飘动着一面旗帜。在太阳潮的涌动中,泛起绿波绿光,举起永不熄灭的火炬。
⑦啊!北方榆,高原最为动人的绿色天使!
⑧早春来临,你轻轻一抖严冬的灰尘。你那粗糙的主干皮肤,似乎没有绿色,看不到青春的象征。但是,你那柔嫩的枝条,浅红中透出亮丽的翠绿,叫人不能不感到春的气息、春的温暖。北方的老农,始终把你作为春的使者、春的风筝。
⑨你在春潮中,最为壮美的一幕,便是孕育出那满枝满枝、丰盈夺目的榆钱钱,它们把你打扮得犹如美丽的村姑,楚楚动人。山风吹来,你扭一扭身姿,那姿态,那风韵,实叫大山嫉妒。你是一道流动的风景啊!这道风景能延续好长好长时间,使寂静空旷的山,有了动人的绿云绿彩。在阳光与风雨的柔抚下,你把成熟了的晶莹而饱满的果实,轻轻地抛落在大地上,于是大地上便铺满了金黄色,铺满了生机,铺满了希望,铺满了延绵不绝的力量。
⑩我常常想,你那薄薄的种粒,为何有着那样顽强的生命力。不论是山洼,还是高坡,只要能接触到的地方,一场春雨过后,总能看到你小巧的身影,有时能连成一片,茂茂密密,好不让人惊羡。就是这些小巧的身形,风雨吹打不死,严寒封冻不死,酷暑暴晒不死,反而却能高高耸起,成长为北方的树雄。
11这,我想,都是源于你胸中那澎湃的激情。
12在突兀的山岗上飘动着一面旗帜。鼓满力的雄健,召唤高原人挺起钢铁般的身躯,挥动古铜色的双臂,在高原上雕塑不毁的形象。
13啊!北方榆,高原最为壮烈的骄傲!
14站在山岗上是英雄,躺下了,同样是好汉。生命已经终结,留下的仍然是坚贞不屈的形象。老牛拉的犁扶手,锄田的锄杆,掀土的锹把,甚至割田的镰刀把,哪一样都离不开你的枝干。你的生命,就在这寂寞中,又一次得到升华,死得其所,死而有为,这就是你的品性,你的壮烈!
15我常常会站在北方榆下沉思,依偎着她,就仿佛依靠的是一座雄浑的大山。因为在突兀的山岗上,难道还能找到比北方榆更好的依靠吗?看着北方榆的精神风貌,再想想北方的农夫,我不知不觉就会由衷地大喊一声:高贵的树种,伟大的群体!或许正是北方榆的精神,感召、震撼了北方的农夫,他们固守着这方土地,写出了一篇又一篇璀璨厚重的诗章,描绘出一幅又一幅优美凝重的画卷;才使北方与南方一样,同样显得生机盎然,同样有着美感灵气。
16北方榆,北方永远飘动的一面旗帜!
【小题1】根据上下文,解释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2分)
你是一道流动的风景啊!

【小题2】从全文看,文章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4分)
【小题3】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表现了北方榆是“高原最为动人的绿色天使”? (6分)
【小题4】“在突兀的山岗上飘动着一面旗帜”这句话在文中多次出现,有什么作用? (6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3-03 12:24:5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题文)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各题。
汪大娘(张中行)
①汪大娘,旗人,是我城内故居主人李家只管做饭的佣人。我三十年代末租居李家,开始认识汪大娘。
②那时她四十多岁,中等身材,偏于瘦;朴实,没有一点聪明精干气;很少嘻笑,但持重中隐藏着不少温和。目力不好,听说曾经把抹布煮在粥锅里。像有些妇女一样,过日子有舍身精神,永远不闲着。不记得她有请假回家的事,大概男人早已作古了吧。有个女儿住在永定门外,像是也少来往。李家人不少,夫妇之外,子二女三,逐渐都成婚传代,三顿饭,活儿不轻。
③汪大娘的行事,勤勉,不稀奇,稀奇的是身份为外人却丝毫不见外。她主一家衣食住行的食政,食要怎样安排,仿佛指导原则不是主人夫妇的意愿,而是她心中的常理。她觉得她同样是家中的一员,食,她管,别人可以发表意见,可以共同商讨,但最后要由她做主。具体说,是离开常轨不成,浪费不成。她刚来时,推想家里人可能感到不习惯,但汪大娘是只注意常理不管别人习惯的,日久天长,杂七杂八的习惯终于被她的正气憨气压服,只好都依她。
④两三年前,我们夫妇往天津,见到李家的长媳张玉婷,汪大娘呼为大少奶奶的,闲谈,说到汪大娘,她说:“我们都怕她,到厨房去拿个碗,不问她也不敢拿。孩子们更不成,如果淘气,她看不过,还打呢。所以孩子们都不敢到厨房去闹。她人真好,一辈子没见过比她更直的。”
⑤李家房子多,自己住正院,其余的房子大部分出租。门户多,住时间长的,跟汪大娘熟了,家里有什么事,她也管。
⑥汪大娘也有使人费心的时候。是一年夏天,卫生的要求紧起来,街道主其事的人挨门挨户传达,要防四种病。如何防,第一,也许是唯一的要求,是记牢那四种病名,而且过两三天一定来查问。李家上上下下着了慌,是唯恐汪大娘记不住。小姐,少奶奶,以及上了学的孩子们,车轮战法,帮助汪大娘背。费了很大力量,都认为可以了。不想查问的人晚来一两天,偏偏先到厨房去问她。她以为这必是关系重大,一急,忘了。由严重的病入手想,好容易想起一种,说:“大头嗡。”查问的人化严厉为大笑,一个难关总算渡过去。
⑦还有更大的难关,是她因为年高辞谢到女儿家养老、文革的暴风刮起来的时候。李家是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当然要深入调查罪状。汪大娘曾经是佣人,依常情,会有仇恨,知道得多,自然是最理想的询问对象。不幸这位汪大娘没学过阶级斗争的理论,又不识时务,所以总是答非所求。比如人家带启发性地问她:“你伺候他们,总吃了不少苦吧?”她答:“一点不苦,我们老爷太太待我很好。他们都是好人。连孩子们也不坏,他们不敢到厨房淘气。”不但启发没收效,连早已教她不要再称呼的“老爷太太”也冒出来了。煞费苦心启发的人哭笑不得,只好不再来,又一个难关平安渡过去。
⑧汪大娘的年高辞谢是被动的,她舍不得走,全院的人也都舍不得她走。为了表示欢送,李家除了给她一些钱外,还让孩子们带她到附近的名胜逛逛。一问,才知道她年及古稀,还没到过故宫。我吃了比她多读几本书的亏,听到这件事,反而有些轻微的黍离、麦秀之思,秀才人情,心里叨念一句:“汪大娘不识字,有福了!”那几天,汪大娘将要离去成为全院的大事,太太们和老太太们都找她去闲谈,问她女儿的住址,说有机会一定去看她。
⑨我们也抄来住址。但不凑巧,还未成行时,文革的大风暴来了。其后是自顾不暇,几乎连去看看的念头也消灭了。一晃十几年过去,风停雨霁,人人有了明天还可以喝清茶看明月的安全感,我们不由得又想起这位可敬的汪大娘,她还健在吗?还住在她女儿那里吗?因为已经有了几次叩门“人面不知何处去”的伤痛经验,我们没有敢去。
⑩但她正直、质朴、宽厚,只顾别人、不顾自己的少见的形象,总在我们心中徘徊;还常常使我想到一个问题,是:常说的所谓读书明理,它的可信程度究竟有多大呢?
(选自陕西大学出版社张中行著《柴门清话》,有删改)
【小题1】(小题1)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汪大娘的“正直”?
【小题2】(小题2)简析⑨自然段对人物刻画和表现主旨的作用。
【小题3】(小题3)作者为什么在文章结尾提出一个读书明理可信程度的问题?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第小题。
何必温馨
周国平
①不太喜欢温馨这个词。
②温馨本来是一个书卷气很重的词,如今居然摇身一变,俨然一位通俗红歌星。她到处走穴,频频亮相,泛滥于歌词中,散文中,商品广告中
③可是,仔细想想,究竟什么是温馨呢?温馨的爱、温馨的家、温馨的时光、温馨的人生究竟是什么样子的?朦朦胧胧,含含糊糊,反正我想不明白。也许,正是词义上的模糊不清增加了这个词的魅力,能够激起说者和听者一些非常美好但也非常空洞的联想。
④正是这样:美好,然而空洞。这个词是没有任何实质内容的。温者温暖,馨者馨香。暖洋洋,香喷喷。这样一个词非常适合于譬如说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用来描绘自己对爱的憧憬,一个初为人妻的少妇用来描绘自己对家的期许。它基本上是一个属于女中学生词典的词汇。当举国男女老少都温馨长温馨短的时候,我不免感到滑稽,诧异国人何以在精神上如此柔弱化,纷纷竞作青春女儿态?
⑤事实上,两性之间真正热烈的爱情未必是温馨的。这里无须举出罗密欧与朱丽叶,奥涅金与达吉亚娜,贾宝玉与林黛玉。每一个经历过热恋的人都不妨自问,真爱是否只有甜蜜,没有苦涩,只有和谐,没有冲突,只有温暖的春天,没有炎夏和寒冬?我不否认爱情中也有温馨的时刻,即两情相悦、心满意足的时刻,这样的时刻自有其价值,可是,倘若把它树为爱情的最高境界,就会扼杀一切深邃的爱情所固有的悲剧性因素,把爱情降为平庸的人间喜剧。
⑥比较起来,温馨对于家庭来说倒是一个较为合理的概念。家是一个窝,我们当然希望自己有一个温暖、舒适、安宁、气氛浓郁的窝。不过,一味地温馨,结果不是磨灭掉夫妇双方的个性,从而窒息爱情,就是造成升平的假象,使被掩盖的差异终于演变为不可愈合的裂痕。
⑦至于说以温馨为一种人生理想,就更加小家子气了。人生中有顺境,也有困境和逆境。困境和逆境当然一点儿也不温馨,却是人生最真实的组成部分,往往促人奋斗,也引入彻悟。如果否认了苦难的价值,就不复有壮丽的人生了。
⑧写到这里,我忽然悟到了温馨这个词时髦起来的真正原因。我的眼前浮现出许多广告画面,画面上是各种高档的家具、家用电器、室内装饰材料、化妆品等等,随之响起同一句画外音:“……伴你度一个温馨的人生。”一点也不错!舒适的环境,安逸的氛围,精美的物质享受,这就是现代人的生活理想,这就是温馨一词的确切的现代含义!这个听起来好像颇浪漫的词,其实包含着非常务实的意思,一个正在形成中的中产阶级的生活标准,一种讲究实际的人生态度。不要跟我们提罗密欧了吧,爱就要爱得惬意。不要跟我们提哈姆雷特了吧,活就要活得轻松。理想主义的时代已经结束,让我们回归最实在的人生……
⑨我丝毫不反对实在的生活情趣。和突出政治时代到处膨胀的权力野心相比,这是一个进步。然而,实在的生活有着深刻丰富的内涵,决非限于舒适安逸。使我反感的是“温馨”这个流行词所标志的人们精神上的平庸化,在这个女歌星唱遍千家万户的温软歌声中,我不禁缅怀起歌剧《卡门》的音乐和它所讴歌的那种惊心动魄的爱情和人生来了。
⑩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要说:
⑪爱,未必温馨,又何必温馨?
⑫人生,未必温馨,又何必温馨?    (有删节)
【小题1】怎样理解文章中“她到处走穴,频频亮相,泛滥于歌词中,散文中,商品广告中”的含义。(2分)
【小题2】作者认为“温馨”“美好,然而空洞”,这种“空洞”体现在哪些方面?(4分)
【小题3】请简要梳理作者的思路。(4分)
【小题4】文中第⑤⑧⑨段用了“罗密欧和朱丽叶,奥涅金与达吉亚娜,贾宝玉与林黛玉”、“哈姆雷特”、歌剧《卡门》等文学性的内容作素材,这在文章的表达技巧和内容方面有何作用?(6分)
【小题5】从人生态度和生活理想的角度看,对个体而言,选择“温馨”与否是自由的,但作者为何还是要批判“温馨”这种人生态度和生活理想?对作者的观点,你如何评价?谈谈你的看法。(6分)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重 逢
吴念真
事业失败之后他才发现除了开车之外,自己好像连说得出口的专长都没有,所以最后他选择开出租车。
不过,出租车在市区里跑还是容易碰到以前商场上的客户或对手,他说,熟人不收费,自己倒贴时间和油钱这不算什么……最怕遇到的是以前的对手,车资两百三给你三百块,奉送一句:不必找啦,留着用!外加一个奇怪的眼神和笑容,那种窝囊感让人觉得不如死了算了!
所以后来他专跑机场,因为跑机场比较不会遇到类似难堪的状况,而且也不用整天在市区没目的地逛,让自己老觉得像一个已经被这个战场淘汰的残兵败将,或者像中年游民一般地无望。
不过,他也承认跑机场的另一个奢望是如果前妻带着孩子们偷偷回国的话,说不定还有机会碰上他们,和孩子们见上一面;“离婚后就没见过……我都只能凭空想象他们现在的模样。”
孩子和前妻一直没碰上,没想到先碰到的反而是昔日的爱人。
那天车子才靠近,他就认出她来了。曾经那么熟悉的脸孔和身体……,而且除了发型,十几二十年她好像一点也没变。
上车后,她只说了一个医院的名字和“麻烦你”之后就沉默地看着窗外,反而是他自己一直担心会不会因为车子里的名牌而被她认出来;不过,她似乎没留意,视线从窗外的风景收回来之后,她便拿出电话打起来。
听得出,第一通电话她是打回澳洲的家里,听得出她的先生出差去了英国,她轮流跟两个孩子说话,她要一个男孩不要为了打球而找借口不去上中文课,也要一个女孩钢琴要好好练,不然表演的时候会出糗,然后说见到外婆之后会替他们跟她说爱她等等,最后才听出是她母亲生病了,因为她说:“我还没到医院,不过妈妈相信外婆一定会很平安。”①
他还记得她母亲的样子和声音,以及她做的一手好菜,更记得两人分手后的某一天,她到公司来,哽咽地问他说:“你怎么可以这样对待我女儿呢?”那种颤抖的语气和哀怨的眼神,真让人忘不了。
打完家里的电话,接着打的是她公司,利落的英文、明确的指令加上自然流露对同事的关心,一如以往。他们大学时候就是朋友,毕业之后他去当兵,而她在外商公司做事;退伍后,她把一些客户拉过来,两个人合伙做,三年后,两人公司变成二十几个人,而他却莫名其妙和一个客户的女儿发生了一夜情……
说莫名其妙其实是借口。他想,到现在也没什么好不承认的……,一来是新的身体总比熟悉的刺激,还有……这个客户公司的规模是我的几百倍,那时不是流行一句话:娶对一个老婆可以省掉几十年的奋斗。
最后车子经过敦化南路,经过昔日公司的办公室,两旁的台湾栾树正逢花季,灿烂的秋阳下一片亮眼的金黄。
后座当年的爱人正跟之前公司的某个同事话家常,说台北说澳洲说孩子说女人到了一个年龄阶段的感受,然后说停留的时间以及相约见面吃饭,说:“让我看看你们现在都变成什么模样。”②
车子最后停在医院门口,他说他还在躲避,也在犹豫要不要跟她收费或者为她打个折,没想到后头的女人忽然出声,笑笑地用极其平静的语气跟他说:“……我都已经告诉你所有近况、告诉你现在的心情、告诉你对一些人的思念……,什么都告诉你了,而你……连一声简单的问候都不肯跟我说?”
(1)下列对小说的理解和分析,恰当的两项是(  )
A.文章的前三段不仅交待了这个出租车司机的困窘处境,而且也可以看出他吝啬小气、自尊好强的个性。
B.他跑机场的另一个奢望是希望碰到前妻和他的孩子们,说明他其实很想念家人,很渴望家的温暖,可见他是一个重情重义的人。
C.出于好奇,他一直在用心地倾听昔日恋人的电话,出于自尊,他不希望昔日的恋人认出他,但出租车里他的名牌为结尾情节的突转埋下了伏笔。
D.文中写车子经过敦化南路他昔日的办公室时,对开得灿烂的台湾栾树进行了特写,这一处景物描写反衬出他此刻心境的黯淡。
E.这篇小小说从出租车司机的视角来展开叙述,通过他的内心独白和他“昔日恋人”打电话的内容,将回忆与现实联系起来,这种全知视角,使小说故事完整,叙述有条不紊。
(2)文章对计程车司机昔日恋人的语言描写,大部分是间接引用,但有三处却是直接引用,请说说画横线的两处直接引用分别有什么作用?
(3)这篇小小说用非常平静的语调叙述一个中年男子的悲剧,试根据文章内容简要分析,悲剧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4)这篇小小说在构思上有哪些巧妙之处?请作简要分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传统中国是在农耕经济的基础上形成的乡土社会,乡土社会的基本单位是村落。村落是特定区域内的人们共同生产、生活的基本社会单元。在长期生产、生活的过程中,就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以乡土文化、家族文化与礼俗文化为主要表现形态的传统村落文化。
传统村落文化具有区域性认同、家族文化主导、礼治大于法治等特点。传统村落文化的这些特点,使它在村级管理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具体而言,具有如下作用:一是维系村庄共同体。由乡土文化中的安土重迁、家族文化中的家族本位、礼俗文化中的人情礼俗所组成的纽带,将传统乡村社会构建为牢固的村庄共同体。村庄共同体的内向性、封闭性很强,一般村民不愿也不能脱离这个共同体,而外来人也难以融入这一共同体。在这种村庄内部团结、和睦,而对外提防、疏离的传统村落文化中,村庄共同体得以维系着。二是维系村落自治。传统中国,“皇权不下县”,在州县级以下没有任何类型的正式政府机构存在,村落社会实行自治。造成村落社会自治的原因,除了农村地域辽阔、中央财政不足、地方官员匮乏等地理、经济和政治等原因外,如果从文化角度上看,则是因为村落具备了自治的文化基础。在传统村落社会,长老、族长和士绅等传统村落权威,能够借助于传统村落文化的意识形态功能,调解村落社会纠纷,维持村落社会秩序。由于文化是最深层次的东西,它所造成的村落自治状态也因此更为长久。这也正是在中国历史上政治风云变幻,而村落社会却难为所动的深层原因。
当前中国农村普遍采用村民自治的方式,村民自治具有浓厚现代民主政治特色,与传统社会的村落自治有着本质的不同,但有一点却是相同的,那就是它们都会受到村落文化的影响。
作为一种外部性的制度“嵌入”村落社会后,村民自治势必会受固有村落社会特性的制约,村落文化便是其中因素之一。村民自治是在一个村落共同体内由村民自我管理,与政府的外部性管理不同,这种自我管理主要借助于基于共同体内部形成的规章和共同认可的权威。这种共同体不是政治共同体,而是一个生活共同体和文化共同体。因此,文化资源对于村民自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需要我们更加注重对文化资源的利用。
但任何事物都存在两面性,传统村落文化也不例外。尽管传统村落文化中不乏有利于当前村民自治的积极因素,但是也存在着一些消极因素。就其在村级治理中的消极一面看,第一,传统村落文化中人治色彩浓厚。第二,传统村落文化中农民对权力的敬畏与崇拜意识浓重。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的专制主义形成了专制文化,专制文化在村落社会中又形成了族长、长老以及与皇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或皇权代表的士绅等传统权威的统治。在这种统治格局中,传统权威在村庄中具有说一不二的力量,村民则养成了逆来顺受的性格。第三,传统村落文化中家庭意识引发的家族文化主义严重,家族主义的封闭性与排外性,是相左于村民自治原则的。
(选自《村落文化在当前中国农村村级治理中的作用与重构》,有删改)
【小题1】下列关于“传统村落文化”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传统村落文化在村级管理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一是将传统乡村社会构建为牢固的村庄共同体,二是维系村落自治。
B.传统村落文化的主要表现形态是乡土文化、家族文化和礼俗文化,特点有区域性认同、家族文化主导、礼治大于法治等。
C.传统村落文化是村落中的人们在长期生产、生活的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一种文化,突变性是其形成特点。
D.就当前村民自治而言,传统村落文化对它的影响既有积极性,也有消极性,消极性如农民对权力的敬畏与崇拜意识浓重等。
【小题2】(小题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村落是特定区域内的人们共同生产、生活的基本社会单元,由于实行自治,传统中国又“皇权不下县”,因而它和皇权没有联系。
B.作为乡土社会的基本单位,村落具有非常强的内向性和封闭性,一般村民不愿意也不能脱离村落,同时外来人也难以融入村落。
C.当前我国农村普遍采用的村民自治方式,与传统社会的村落自治有着本质的不同,但在受到村落文化的影响方面则是相同的。
D.当前实行村民自治的村落共同体不是政治共同体,而是生活共同体和文化共同体,因此要更加注重对文化资源的利用。
【小题3】(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传统乡村社会通过乡土文化中的安土重迁、家族文化中的家族本位、礼俗文化中的人情礼俗构建为牢固的村落。
B.严重的家族文化主义是传统村落文化中的家庭意识引发的,家族主义的封闭性与排外性是与村民自治原则相违背的。
C.传统村落社会中的长老、族长和士绅是权威,他们调解村落社会纠纷,维持村落社会秩序,村民们则逆来顺受。
D.在中国古代,村落能够实行自治,除了地理、经济和政治等原因外,更重要的是因为村落具备了自治的文化基础。

同类题5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复 仇

刘 平

矮坨一动不动趴在那块布满青苔的岩石后面,警觉的目光盯着前面不远处那片箭竹林。他肯定那只熊瞎子就在里面,打了几十年猎,矮坨追踪猎物的经验十分丰富。旁边林子里,几只兔子悠闲地啃着青草,松鼠在松枝间跳跃,可因为那只熊瞎子,矮坨对兔子松鼠之类的小动物就不感兴趣了,他手中猎枪的枪口一直瞄着前面那片箭竹林。

“畜生!你的死期到了!”矮坨想,有些兴奋。

矮坨就靠手中的猎枪喝酒吃肉和到山下镇上享乐,那些兔子、野鸡、松鼠之类的小动物对他来说就是小菜一碟,它们常常鲜血淋漓地被绑上腿挂在猎枪管上,晃晃悠悠变成矮坨的下酒菜或被弄下山换成钱。而那只熊瞎子就不一样了,熊掌、熊胆、皮毛、肉,那是一大堆现大洋。是猎人,就会眼红。

那只狡猾的熊瞎子多年来一直在这片山林里游荡,矮坨和另一个叫坑头的猎人曾经联合起来围剿它,可他们一次又一次的围剿都失败了。在最后一次围剿中,矮坨瘸了一条腿,那天傍晚他心生一计扮成熊瞎子引诱那家伙,却被坑头开枪打中左腿。

在这片大山里,矮坨和坑头是两个最有经验的猎人,他们常常一起喝酒吃肉交流心得,关系密切得像兄弟。开始,矮坨认定坑头那一枪是故意的,他想独吞那只熊瞎子!可坑头赌咒发誓说自己不是故意的,真的把他当成熊瞎子了。矮坨说:“你哄鬼去吧!”

三个月后的一天上午,坑头独自一人去找那家伙复仇,结果被那家伙咬断了喉管。

坑头的坟就在矮坨身后的林子里,清明那天,矮坨去给坑头烧了一大堆纸钱。矮坨烧纸钱的时候心情很复杂,他不知道坑头那一枪究竟是不是故意的。坑头死了,这件事就成了永远的谜。矮坨心里不想再纠结这个问题,他知道这片山林里少了一个顶尖的猎人,那只熊瞎子就属于他一个人了。一大堆现大洋,他可以在小镇上买房子,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

那只熊瞎子大摇大摆地从箭竹林里走出来了。矮坨第一次这么近距离看到那家伙,它大得像头牛犊,嘴张着,矮坨仿佛闻到了一股血腥气。熊瞎子没有意识到一个黑洞洞的枪口正瞄着它,它悠闲地在那里晃悠,这儿闻闻,那儿看看。“畜生!你的死期到了!”矮坨又想,心里愈发兴奋。

矮坨觉得命中注定该自己发财,他和坑头联手围剿了那么多次都没有成功,而且坑头还把命丢了。今天,熊瞎子却自己往他的枪口走来!矮坨只要一扣扳机,他和坑头的恩怨就彻底烟消云散了。啊,对了!小镇上那个满脸络腮胡的餐馆老板看到熊掌不知道有多高兴呢,嗯,不能轻易卖给他,要狠狠敲他一笔!

那只熊瞎子还在那儿悠闲地玩耍,它把一丛白色的野花拔了起来,闻一闻,又扔了。它似乎又对旁边树干上的一团蘑菇产生了兴趣,伸出一只爪子去拍。就在这时候,矮坨扣动了扳机!

“砰——!”

野兔、野鸡、松鼠们惊得四下逃窜,一股刺鼻的硝烟味儿散开来。可熊瞎子没有倒下,它肚子上淌着血愤怒地朝矮坨冲来。

瘸了一条腿的矮坨还没来得及重新装弹,熊瞎子已愤怒地向他扬起了巴掌。矮坨感到脑袋被猛击了一下。

那一瞬间矮坨还有一点儿意识,他突然想到了坑头,感到后悔不已。熊瞎子扑咬坑头的时候,他其实就在附近,那天他也在悄悄追踪熊瞎子。熊瞎子带伤跑到坑头面前时是他很好的开枪机会,那家伙脑袋的侧面正对着他的枪口。可他没有开枪。那天,只要矮坨开枪,就可以救坑头的命。

“完了!”矮坨绝望地哀鸣,可没有人能够听见。

拍晕矮坨,熊瞎子又一巴掌将地上那杆猎枪拍成两截。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小说开篇就刻画了矮坨与熊瞎子对峙的惊险场景,牢牢抓住了读者的心,让读者与人物的心一起跳动,起到了扣人心弦的效果。
B.矮坨和坑头两个经验丰富的猎人原本是一对关系亲密的好朋友,但他们却因为一只熊瞎子闹掰了,因为他们都想独吞那只熊瞎子。
C.矮坨清明节去给坑头烧纸时不想再纠结坑头那一枪究竟是不是故意的,这一心理描写表明他已经放下了仇恨,原谅了同伴。
D.小说写了矮坨猎杀熊瞎子失败的故事,小说通过大量的对矮坨的心理描写推进故事情节,在叙述的过程中展现了人性的复杂。
【小题2】小说在刻画矮坨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小题3】作者在矮坨生命垂危时插叙他对坑头见死不救的情节,起到了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