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小题。
重访草莓园
肖复兴
到纽约总要去中央公园,因为那里有约翰·列侬的草莓园。今年是列侬逝世30周年,就更要来了。上次来,是四年前的春天,这一次,是秋天了。人生四季的轮回,叶子绿了又黄,黄了又绿,无论卑小的个人,还是偌大的世界,都在发生着变化,草莓园却依然故我,和四年前见到的没什么两样,就像听他生前唱的那些歌一样,依然动听如昨,没有走音跑调。
我爱听列侬的歌,他并不像有些歌手只会咀嚼个人的那些风花雪月的小感情,他那种对于世界的关注,只有鲍勃·迪伦能够和他比肩。他不是那种社论式的大气磅礴,而是他独特的诗人式的关注,完全跳出一般流行歌手的范畴。我们的一般流行歌手有时也唱些这样宏观的歌曲,却只是把它们当作公益歌曲或晚会歌曲来唱唱罢了,那种别人替他们编好的词和曲调,千人一面般的相似,完全可以把这首歌的歌词或旋律同另外一首歌随意置换。列侬不是这样的,他总是能及时而准确地把握住时代的脉搏,唱出他自己的那一份感情,对这个世界做出他独特的发言。
最喜欢的是《想象》,在过于现实的生活里,想象早已经被磨钝,锈蚀成了一块铁疙瘩,还有比列侬更能让我们感受到想象能如气球一样载我们飞升进天空的吗?虽然这首歌有些浪漫和乌托邦,但他对世界和平统一的向往,让你无法不感动,感动他的真诚的同时,感慨我们有些歌手的浅薄和贫乏。你会感到列侬一步就迈过了那种浅薄却装点得豪华如同游泳场里的蘑菇池,而走向那样宽阔的水域,立刻有一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感觉。
那一连串激流直泻的排比,是他对你我这样普通百姓的直抒胸臆:“想象这里没有天堂,这很简单,如果你想试试的话。我们的下面也没有地狱,我们的上面只有天空。想象所有的人民,只为今天的和平生活;想象没有国家,想象没有杀戮,想象没有牺牲,想象没有宗教,这一切并不难做到。想象没有占有没有贪婪没有饥饿四海之内皆兄弟……你可以说我是做梦的人,但我不是唯一的一个,我希望有一天你能加入进来,那么世界就能变成一个。”真的,什么时候听,什么时候都会被感动。
草莓园,并没有草莓,只是一个直径三米多的圆圈,彩砖铺地,一条条放射线铺展开来,很有些动感。圆心中写着IMAGINE,这就是约翰·列侬那首著名歌曲《想象》的名字。
这是当初纽约市政府出资100万美元修建的,近看如一个硕大的花环;远看像一滴垂落的泪珠。如此敬重地对待一位摇滚歌手的城市,让我想起英国的利物浦。10年前利物浦机场改名为约翰·列侬机场,成为了当时的一则新闻,因为用名人的名字命名机场的有不少,用一位摇滚歌手的名字命名,利物浦机场是头一个也是迄今唯一的一个。列侬出生在这座城市,当年是一个失去了父亲又接着失去了母亲的无助孤儿,他组织披头士乐队时,没有地方演出,只好在码头附近的低级小酒馆去卖唱。利物浦用这种方式表达对他的敬意,也表达对他曾经冷漠的歉意。这是一座有文化的城市应有的文化自觉和艺术气质
秋意正浓,中央公园里的树已经开始变色,色彩缤纷,如同围绕着圆圆的草莓园的那些不同肤色的人。大家像是围绕着正在唱歌的列侬,轻声说着来自世界各地的语言,表达着对他的敬意。这一天,多了一个中国人,在心里对他说,很多中国的歌迷也喜欢你的歌。
禁不住又想起了他的《想象》:“想象所有的人民,只为今天的和平生活;想象没有国家,想象没有杀戮,想象没有牺牲……”如今谁来为我们重唱这样动人的歌?
草莓园紧挨着公园出口,从这里抬头向公园出口望去,就可以望到达克塔公寓的高楼,当年列侬就住在那里。推开正对着公园的那扇窗,列侬常常站在那里眺望公园。30年过去了,那扇窗口前再也无法出现他的身影。
草莓园,曾经是列侬家乡利物浦的一块童年梦想之地。那一年,姨妈带着他到那里看演出,是他看到的第一场歌唱演唱会。正是那块草莓园让他迷上了音乐。1967年,他唱了第一首自己创作的《永恒的草莓园》。
他用他的生命和歌声换来了一座如今的草莓园。
【小题1】如何理解文中划线语句的含义?(4分)
【小题2】约翰·列侬为什么能够得到不同国家人们的喜爱和敬重?(6分)
【小题3】综观全文,“草莓园”有什么作用?(6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3-03 12:25:4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丢失的香柚
梁晓声
“大串联”①时期,我从哈尔滨到了成都,住气象学校,那一年我才17岁,头一次孤独离家远行,全凭“红卫兵”袖章做“护身符”。
我第二天病倒了。接连多日,合衣裹着一床破棉絮,蜷在铺了一张席子的水泥地的一角发高烧。
高烧初退那天,我睁眼看到一张忧郁而文秀的姑娘的脸。她正俯视我。我知道,她就是在我病中服侍我的人。又见她戴着“红卫兵”袖章,愈觉得她可亲。
我说:“谢谢你,大姐。”看去她比我大二三岁。
一丝悱然的淡淡的微笑浮现在她脸上。
她问:“你为什么一个人从大北方串联到大南方来呀?”
我告诉她,我并不想到这里来和什么人串联。我父亲在乐山工作,我几年没见他的面了,想他!我委托她替我给父亲拍一封电报,要父亲来接我。
隔日,我能挣扎着起身了,她又来看望我,交给了我父亲的回电——写着“速回哈”三个字。
我失望到顶点,哭了。
她劝慰我:“你应该听从你父亲的话,别叫他替你担心!”
我这时才发现,她戴的不是“红卫兵”袖章,是黑纱。
我说:“怎么回去呢?我只剩几毛钱了!”虽然乘火车是免费的,可千里迢迢,身上总需要带点钱啊!
她沉吟片刻,一只手缓缓地伸进衣兜,掏出5元钱来,惭愧地说:“我是这所学校的学生,‘黑五类’②。我父亲刚去世,每月只给我9元生活费,就剩这5元钱了,你收下吧!”她将钱塞在我手里,拿起笤帚,打扫厕所去了。
第二天临行时,她又来送我。走到气象学校大门口,她站住了,低声说:“我只能送你到这儿,他们不许我迈出大门。”她从书包里掏出一个柚子给了我:“路上带着,顶一壶水。”
空气里弥漫着柚香。我说:“大姐,你给我留个通信地址吧!”
她注视了我一会儿,低声问:“你会给我写信吗?”
我说:“会的!”
她那么高兴,便从她的小笔记本上扯下一页纸,认认真真给我写下了一个地址,交给我时,她说:“你们哈尔滨不是有座天鹅雕塑吗?你在它前边照张像寄给我,好吗?”
我默默点了一下头。我走出很远,转身看,见她仍呆呆地站在那里,目送着我。
路途中缺水,我嘴唇干裂了,却舍不得吃那个柚子。在北京转车时,它被偷走了。
回到哈尔滨的第二天,我就到松花江畔去照像。天鹅雕塑已砸毁了。满地碎片。一片片仿佛都有生命,淌着血。
我不愿让她知道天鹅雕塑砸毁了,就没给她写信……
去年,听说哈尔滨的天鹅雕塑又复雕了,我专程回了一次哈尔滨,在天鹅雕塑旁照了一张像,彩色的。按照那页发黄的小纸片上的地址,给那位铭记在我心中的大姐写了一封信,信中夹着照片。
信退回来了。信封上,粗硬的圆珠笔字写的是——“查无此人”。
她哪里去了?
想到有那么多我的同龄人“消失”在那个年代之中了,我的心便不由得悲哀起来。
注:①“大串联”:文化大革命中以“革命”的名义天南地北地联系。②“黑五类”:文化大革命中,父辈或祖辈乃至曾祖辈是地主、富人、反革命、坏蛋和右派分子,其子女称作“黑五类”。
【小题1】下列对小说的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篇带有散文风格的小说,它采用第一人称叙述,显得真实亲切,有一种“天然去雕饰”的自然之美。
B.“我”从哈尔滨“串联”到成都,不是为了“革命”,而是去探望很久不见的父亲,这并不是为了表现“我”的自私,实际上是对“文革”中所谓的“革命大串联”的嘲弄和讽刺。
C.“大姐”对“我”一往情深,而“我”却并没有及时寄照片过去,这表现了“我”有些自私,没有珍惜“大姐”的真情。
D.这篇小说立意深刻,以小见大,发人深省,是小小说中之大手笔。
【小题2】“大姐”为什么希望“我”在哈尔滨的天鹅雕塑前照张相送给他?这一情节有什么作用?
【小题3】文章以“丢失的香柚”为题,有什么深刻用意?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题。
看麦熟
刘成章
①肥沃的关中平原,从头年冬到次年春,走到田野上,十有八九都铺着日渐加厚的小麦的绿毡。而到了清明节呢,农谚说:“清明麦子埋老鸹。”于是,田野处处,是厚可盈尺的绿绒被了。“清明时节雨纷纷”,一块又一块的绿绒被儿,绿光闪烁,好不喜人。从此小麦就可着劲儿长了,那绿绒被便膨起来,膨起来,一天一个样子,直至像隆起的海浪碧波,涛声震响。忽然有那么一天,麦梢儿迎风摇摆,一浪推着一浪,有了金子一样的颜色。麦梢儿的变化是一种信号,它触动了每一个庄稼人的心,而跳得最快最欢最美的,却是婆娘们的心。
②婆娘,关中农村特有的称谓,把自己的一颗心分作两半——一半在婆家,一半在娘家。婆娘负重最多、爱最多,最具人性美,最有人情味。
③这不,看见麦梢儿黄了,她们立即想到了娘,想到了娘家的麦田,都准备着看望辛苦了大半年的爹娘和兄嫂弟妹,同时分享娘家麦子即将成熟的欢乐。于是,她们都忙碌起来了:蒸馍馍,烙锅盔,采拔菜蔬……丈夫、公婆都理解她们,由着她们的心性。咱关中俗话“麦梢黄,女看娘”呀!这种风俗辈辈沿袭。她们小曲悄唱,加紧了手中的活儿。手疾脚快地找篮篮,装礼物,梳洗打扮——家家屋中大体都是这样。她们恨不得转眼间就能扑到亲娘的怀里。
④于是,麦黄天,人们都惊叹关中路广漠的田野上,到处闪耀着看麦熟的婆娘的身影。她们的肌肤有的粉红,有的微黑,有的如春萝卜般的细嫩,有的如秋白菜般的健康,真是摇曳多姿、风情万种。于是,这麦黄天,田野是大片大片的黄的色块,她们是红的绿的花的荡漾的曲线。色块有了曲线喜悦的旋律,曲线有了色块成熟的神韵。而这一切是被馨香浸透。
⑤天那么蓝,那么纯,布满麦田的大地显得更黄了。大地焕发出我们民族的原色,它那么丰盈,那么辉煌。婆娘们就走在那原色之中。丰收在望,庄稼人被它所燃烧,田野上便此起彼伏地飘荡着吼唱的秦腔。在那原色中,婆娘们踏着秦腔的节拍:“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这是来自《诗经》的声音。婆娘们虽然不懂得《诗经》,但这声音,早就存于她们的心坎了。
⑥奔着爹,她们在走。奔着娘,她们在走。她们粘着轻尘的布鞋、皮鞋、胶鞋,踩下的脚印,千姿百态,南来北往地撒布在旷野,一如总也开不败的夏的花朵。
⑦一片胜似一片的麦子,常常逗引得她们停下脚来。她们被关中大丰收的景象撩拨得晕晕乎乎,竟至忘了此刻身在何处,以为自己嗅到的已是娘家麦子的芳香,等恍然大悟——这哪是娘家的麦地呢,便独个儿笑了起来,如歌似地灿烂。但绝不吝惜泼出去的情意,娘家爹和丈夫不都常说么,人不能太自私了,天下农民是一家。是的,也应该为别人喜欢喜欢。何况,娘家地土好,人又勤,麦子一定不会比这儿差,也应该提前为之开怀一乐了。
⑧满怀的麦香,满心的快活,满鬓角的汗珠,满眼睫的光。她们的身姿是大小雁塔上的风铃。正干农活的男人们都知道她们是干什么去的,都为她们而感到自豪和充实。婆娘们喜滋滋地迈开脚步。现在,娘正在做什么呢?是不是早站在村口的老椿树下等我了?爹又在做着什么?一定是风风火火地联系收割机去了,但他这两天会早早地赶回家的。爹娘都上了一把年纪了,女儿多么想这回多住上几天,好给他们凑一把力,把麦子颗粒不剩地收到囤子里头。这期间一定要尽量多帮爹娘干一些事情,比如缝缝补补呀,比如领着患老年病的爷爷上医院诊治呀。可是,爹又会厉声吼叫:“哪有这种情理?”娘也会柔声相劝:“听你爹的话,回去吧。麦忙天,谁家不是等着人手用哩?”而她们自己也放心不下婆家的事啊!婆娘,婆娘,婆娘的心里有多少牵挂啊!
⑨脚下的这条路,已经走过百遍千遍了,却愈走愈亲切,愈走愈爱走。而且总是一边走一边在心里悄悄呼唤:娘啊娘啊,我回来了!无边麦田的金黄的底色,她们的脚步编织着一幅既古老又鲜活的关中农村的风俗画。她们望着麦子,她们也是麦子,装饰着田野。她们急匆匆地前行,她们心灵的麦芒在前行中,辐射出最亮丽最动人的光彩。
附注:鞠:养育。拊:同“抚”,抚摸。腹:名词作动词,抱抱。
【小题1】赏析第一自然段中对麦熟过程的描写。(6分)
【小题2】第五自然段,作者为什么要引用婆娘们并不懂得的《诗经》中的诗句?(4分)
【小题3】文章结尾说,“她们心灵的麦芒在前行中,辐射出最亮丽最动人的光彩”,对这句话你如何理解?请简要作答。(5分)
【小题4】简要概括本文的写作特点。(6分)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王国维的忧郁
苏珊·桑塔格认为本雅明是个深具“深刻的忧郁”气质的人。她极细腻地分析了这种气质:身体孱弱、性喜沉思、敏感孤僻、行为古板、隐藏的激情等等,并与本雅明的作品及生平对证,文字透出一种让人感伤的宿命色彩。我眼前出现的影像,却是我国一代宿学王国维。
两人的确有一定的可比性,都生在国运飘摇、战火连绵的时代。本雅明身为犹太人,纳粹横行时,仍苦留在他认为是文化阵地的欧洲,宁愿成为欧洲最后一个知识分子。大战发生后,本雅明自杀在逃亡的路上。而王国维,沿着这气质一路行来,其悲剧的结局,似乎也是注定了的。
忧郁沉潜的气质决定了王国维选择研究的方向。
1898年,王国维再次乡试落第后到上海谋生,利用工余学习新学。“体素羸弱,性复忧郁,人生之问题日往复于吾前,自是始决从事于哲学。”王氏忧郁的禀性与叔本华的悲观哲学一拍即合,但是最后收获却是“可爱者不可信,可信者不可爱”。理智上虽接受了西方思想,感情上却与中国旧文化形成了尖锐的矛盾,人生方向反而更加彷徨。接下来填词成功使他在文学中找到了乐趣,遂转向文学研究;不过他很快意识到:自己欲为哲学家,则苦于感情多而知力寡;欲为诗人,则又苦于感情寡而理性多,所以愈加苦闷,在文学、哲学之间徘徊不定,不能决定专攻方向。1909年,王国维转向戏曲研究。然而,辛亥革命的爆发打破了他怡情弄性的生活。跟随罗振玉流亡日本京都之后,处在漂泊异乡、家国无望的时期,内心之苦闷显而易见。罗振玉此时起到了精神导师的作用,他坚定地告诉王国维:“士生今日,万事无可为,欲拯此横流,舍反经信古末由也……期与子共勉之。”王国维如闻雷击,觉得自己从多年的蒙昧中苏醒。以前觉得济世无门,才灰心于文学、戏曲研究。现在罗振玉指出道路,让王国维看到了他一直苦苦追索的人生价值所在,为了道统(儒家传道系统),他毅然抛弃哲学、文学、戏曲,坚定地转向经史考证。
性格忧郁的人喜好译解神秘的事物。王国维沉入甲骨残片的破译中后,著《殷周制度论》,认为“殷周间之大变革,自其表言之,不过一家一姓之兴亡,与都邑之转移;自其里言之,则旧制度废而新制度兴,旧文化废而新文化兴”,流露出怅望周孔的感伤。他努力在断瓦残片之中辨认着中国文化的昔日身影。在上海时,曾与学生庄敬严肃地演习古礼,亲自设计搭盖“芦殿”,叹之为“极美之事”。“五四”以后,王国维面对文化无法挽救的陨落,蓄起了辫子,摆出世人皆废我独持的悲壮姿势,这与他最后走向死亡已不远了。
忧郁的人行事刻板,他们是自剖的大师,毫不宽容、毫不留情地进行自我惩罚。
王国维遗书云:“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他用自己迷恋的悲剧形式遽尔撒手,让后世之人去深哀痛惜和费心猜度其缘由。1923年,王国维应召任清逊帝溥仪“南书房行走”,由一个秀才荣升为“帝师”。他深感溥仪的知遇之恩,寄望于溥仪励精图治、重振朝纲,但天下共和大势浩浩汤汤,溥仪自己也旦夕不保,这使得王国维思想上陷于绝望。1924年,冯玉祥率军“逼宫”,溥仪先藏于日本公馆,后又移居天津张园,苟安一时。此时王国维作为溥仪册封的命臣,将革命军撕毁民国优待皇室条约的行为引为奇耻大辱,便约罗振玉等同沉神武门御河,后因家人极力阻拦、严密看守未果。中国士大夫自古名节观念极重,王朝更替时,必有一批士人眷恋旧朝,甚至以死相抗,传统价值观往往使这样的士人青史留名。既然没有死成,王国维在心理上便觉得名节有亏,遗书中说“只欠一死”,应当是指此次自杀行动。后来北伐军一路成功,天将变色,王国维眼看溥仪不保,猜测北伐军一旦进京,自己的一场大辱在所难免,自杀似乎是唯一的选择。
苏珊·桑塔格说:“他带着所有残篇断简、他的抗议态度、他的沉思和梦想、他的无尽的忧郁,和他向下望的双眼,将在最后审判面前,对他所占据的全部位置和一直到死对精神生活的捍卫,做出辩护。”这同样适用于王国维。这些忧郁的天才总是过分敏感,莫名地痛苦,最终为他们的忧郁气质和天才的某种偏蔽所累,走着一条近乎宿命的长道,直至上苍收走了他们。而这也是注定了的。
【小题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王国维和本雅明生在同一时代。本雅明宁愿成为欧洲最后一个知识分子,大战爆发后在逃亡中自杀;王国维自杀,跟传统中国士大夫极为重视的名节观念有关。
B.王国维选择研究西方哲学是由他的气质决定的。然而,因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无法割舍,理智与感情形成激烈冲突,最终无法接受西方思想,人生方向更为迷茫。
C.罗振玉认为在当时的时代环境中,想要救世只有一条途径,那就是重返经典古籍研究。这对于王国维触动极大,于是他决定为了继承儒家道统而考证经史。
D.王国维沉迷于甲骨残片的破译,实际上是沉醉于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传统文化的衰落和无法挽救的现实,他蓄起辫子,以这样一副悲壮姿势反抗新文化。
E.作者认为王国维不能认清共和大势,只是单纯捍卫自己的精神生活,又因为性格中的忧郁气质,过分敏感与天才的某种偏执,进而导致了他的自杀。
【小题2】文章主要写王国维,却又从苏珊·桑塔格对本雅明的评价写起,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请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请简要概括作者对王国维遗书“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的理解。(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王国维治学方向经历了哪几次转变?结合实际,谈谈王国维治学道路的变化给你怎样的启示。(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4

(题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25分)
摆渡老人  叶大春
①摆渡老人从少年起,就从爷爷手上接过渡船和撑篙,开始了摆渡生涯,与这条默默流淌的小河结下生死之缘。他摆渡过多少货物,只有这条小河知道;他摆渡过多少行人,只有这条渡船知道;他流过多少汗,只有这根撑篙知道;他唱过多少歌,只有这酒壶知道。
②花开花落,雁来雁去,摆渡老人都伴随着这条小河,厮守着这只渡船,像伴随着一个古老的传统,像厮守着一个人生的诺言。在他的生涯中至少有三次离去的机遇:第一次是年轻时他救过一个被还乡团追杀的区长,解放后那区长当上了县长,要他到县里去吃公家饭穿公家衣,他婉拒了,嗫嚅:“我走了,谁来摆渡?”第二次是中年时他救过一个跳河自尽的人,这人原是县煤矿的矿长,住牛棚受迫害而寻短见。后来矿长平反昭雪官复原职,就请他去煤矿看守仓库,他仍是那句话:“我走了,谁来摆渡?”第三次是老年时他当官的养子要接他进城享福去,他还是执拗地不肯离去,还是那句老话:“我走了,谁来摆渡?”养子说:“爹,您老管那么多干吗?”他很生气,悻悻地说:“你咋这么说话?我不管你那么多,你哪有今天,早喂鳖了!小子记住,你可以忘记我。但不能忘记父老乡亲!”
③摆渡老人一辈子没结婚,据说他年轻时痴恋的姑娘被恶霸强抢去后,他就断了婚念。中年时他收养了一个弃婴,一把屎一把尿地拉扯大,供养子读到大学,进城当了官。养子很孝敬他,多次要接他进城去住,有一次竟跪下哀求他:“爹,您老该享享福了,还这样辛劳我真于心不忍。再说,知道的是您老不愿进城,不知道的还心为我忘恩负义,会指着我的脊梁骂的。就算儿子求您老了。”他才终于吐露了心头的夙愿:“我是想在这小河上造一座桥后再走……”
④几年后,摆渡老人捐献出一辈子摆渡的积蓄,在小河上造了一座漂亮的小桥。小桥竣工剪彩那天,养子闻讯赶回来接他进城。他仍然摇头。养子困惑地问:“往年您老不肯离开,是要替人摆渡,是想造一座桥,如今您老的心愿实现了,咋还不愿离开?”他痴迷地说:“我离不开这河这船……”
⑤摆渡老人没有生意了。人们既怜悯他,又讥笑他:“真傻!把一辈子的血汗钱拿来造桥,又不收过桥费,这不等于自己断了自己的财路!没人坐渡船,摆渡老人只有靠钓鱼捞虾度日。摆渡瘾发了,他就恳求放学的孩子们坐渡船玩,渡来渡去,不收一分钱,累出一身汗,心里却舒畅多了。
⑥摆渡老人没有生意了。人们既怜悯他,又讥笑他:“真傻!把一辈子的血汗钱拿来造桥,又不收过桥费,这不等于自己断了自己的财路!没人坐渡船,摆渡老人只有靠钓鱼捞虾度日。摆渡瘾发了,他就恳求放学的孩子们坐渡船玩,渡来渡去,不收一分钱,累出一身汗,心里却舒畅多了。
后来,孩子们也不坐他的渡船了,一是孩子们坐厌了,二是怕耽误了回家做作业,三是家长担心不安全。摆渡老人无奈,抱着酒壶喝闷酒。喝得醉醺醺时就唱歌,常常把自己喝得泪洒襟怀。
⑦摆渡老人忽然养起一群羊来,人们感到蹊跷:怎么突然养羊呢?养羊又不赚钱,好多养过羊的人家都亏本了,他不是不知道。人们观察了多日,才恍然大悟:这古怪老头哪里是养羊,纯粹是把羊当他的义务摆渡对象。他把一群羊分成两拨,把这一拨儿摆渡到小河彼岸无能为力放牧,接着把那一群羊摆渡到小河此岸来吃草,从早到晚,周而复始,乐此不疲,优哉游哉。这老头,亏他想出这么一个傻到家的点子,真是吃饱了撑的。人们笑过之后,细细咀嚼:傻点子中也有精明之处,自己找活儿干,免得闹出病来嘛!这哪里是在摆渡羊,分明是摆渡他自己,摆渡他自己的时光与心灵。
【小题1】(小题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从少年起,摆渡老人不知饮过多少酒。
B.自己痴恋的姑娘恶霸抢去之后,摆渡老人便得了“婚姻恐惧症”,他从此再也不敢跟姑娘谈情说爱,一辈子都没有结婚。
C.摆渡老人拿出自己的血汗钱来造桥,不但没有得到家乡人的感激,的反而受到了讥笑,这说明人们在用世俗的眼光看待他。
D.摆渡老人在家乡的小河边放养羊群,不只是为自己找活干,免得闹出病来,更为了摆渡他自己,摆渡他自己的时光与心灵。
E. 这篇小说用补充无华的语言叙述了一们摆渡老人的一生斯守家乡小河的故事,成功塑造了一个依恋家乡、至老无悔的农民形象。
【小题2】(小题2)小说中的摆渡老人具有什么样的性格?(6分)
【小题3】(小题3)小说⑤⑥两个自然段写了摆渡老人修桥后的遭遇,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
【小题4】(小题4)有人说把小说的题目“摆渡老人”改为“摆渡”,更为合适,你认为是否合适?请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8分)

同类题5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7年4月1日,新华社发布消息: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这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
从区域发展看,雄安新区的设立,以建设绿色智慧新城,建成国际一流、绿色、现代、智慧城市为目标,以打造优美生态环境,构建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为参照,不仅有利于破解首都发展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的新模式,还有利于完善中国城市群形态,优化生产力布局和空间结构,促进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打造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
当然,建设雄安新区厘清定位是首要的,做好规划是必须的。“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的忌讳。”雄安新区绝非传统工业和房地产主导的集聚区,创新驱动将是雄安新区发展基点,要“把每一寸土地都规划得清清楚楚再开始建设”“精心推进不留历史遗憾”。
因此,加快建设雄安新区,要以“建设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协调发展示范区、开放发展先行区,努力打造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示范区”为定位,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积极探索与现行体制协调、联动、高效的新区管理方式,从广度和深度上推动新区的科学发展,筑造一座标杆之城。
谋定千年大计,办好国家大事;引领时代发展,打造改革高地。人们将从这里读懂未来中国。雄安新区一定能行!
(摘自华夏经纬网   2017 04 17《从雄安新区读懂未来中国》)
材料二:
9月11日,中共成都市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举行。下午,全会审议并通过了《关于同意申报郫县撤县设区的决议》,同意申报撤销郫县,设立郫都区。
这是成都对城市发展规律的顺应,和统筹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的时代思考。如果郫县撤县设区的申报能顺利得到相关部门批复,成都市二圈层的新都、温江、双流、龙泉驿、青白江、郫都,将全部完成设区。
今年,四川各地行政区划的调整,牵动着各地老百姓的目光,它们无一不是出于发展的需要。
依据《宪法》、《行政组织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撤县建区后,与原来的县相比,新设区的行政区划、机构设置和经济、社会、行政管理职能及权限将发生较大变化:在行政区划上,将由以农村为主的空间结构,向以城区为主的空间结构转变;在职能重心上,将从以农业、农村、农民为主,向以三产、城区、市民为主转变,主要履行城市建设、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在机构设置上,将以提供服务、改善民生为中心设置机构,机构的管理权限和独立性相对于县政府机构有所下降。具体表现为城乡规划、土地管理、财政税收、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以及行政层级、组织体制等方面的区别。 以“过来人”成都温江区为例。 2002年温江撤县改区后,制约经济发展的许多障碍得到消除,提升了新设区和中心城市的发展速度。温江县在撤县改区的第一年,第二产业增加值比上一年增加了25.8%,极大促进了其工业化进程,GDP增长19%,财政收入增长28%。区划调整后,市区将实行统一规划,着手在郊区县(市)建设相对集中、富有特色的工业园和开发区,产业布局更加合理,基础设施、市政公用设施统一建设、共享共用,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认为,县改区后,消除了制度方面的障碍,地级市的发展空间就打开了,也为中心城区未来发展预留了空间。
(摘自2016 09 12《成都日报》)
相关链接:2016年7月22日,上海市委、市政府举行“崇明撤县设区”工作大会。上海市委书记韩正强调,崇明撤县设区,标志着县级行政建制在上海成为历史。7月31日,天津市最后一个县——蓟县也华丽转身为蓟州区,从此,天津市县级行政建制也成为历史,全部实现城区化管理。至此,继北京市在2015年撤销密云、延庆最后两县,最先变成无县的直辖市后,四个直辖市中,已有三个进入无“县”状态。
【小题1】下列对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管是雄安新区的设立,还是其它地方的撤县设区,各种行政区划的调整都是对城市发展规律的顺应,都是为了更好的发展。
B.建设雄安新区必须先厘清定位,做好规划,然后再有序建设发展。表明以前的中国城市建设可能存在盲目建设现象。
C.与原来的县相比,新设区在机构设置上,将以提供服务、改善民生为中心设置机构,机构的管理权限和独立性相对于县政府机构有所提升。
D.撤县建区后,与原来的县相比,新设区的行政区划、机构设置和经济、社会、行政管理职能及权限将发生较大变化。
【小题2】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雄安新区的设立,有利于破解首都发展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促进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
B.雄安新区的规划定位是建设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协调发展示范区、开放发展先行区和新型房地产集聚区。
C.郫县撤县设区后,成都的县也完全变成了区。区划调整后,市区实行统一规划,产业布局更加合理,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
D.四个直辖市中,已有三个进入无“县”状态。北京市最先变成无县的直辖市,天津和上海紧随其后成为无县直辖市。
【小题3】请你结合上述材料的相关内容对撤县设区提几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