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智能灰尘”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灰尘,实际上它是一个由无数超微型传感器组成的监测系统,人们的最终目标是把每一个传感器都缩小到1mm3大小甚至更小,这就是“智能灰尘”的来历。如今,智能灰尘正从科幻作品中走向现实的世界。 
“智能灰尘”是上世纪90年代末由美国国防部提供资金、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实施的一项研究课题,它是一个由具有电脑功能的低成本、低功率的超微型传感器所组成的网络,该网络可以监测周边环境的温度、光亮度和振动程度,它甚至还可以察觉到周围是否存在辐射或存在有毒的化学物质。
如今大多数的智能灰尘都使用 AA 电池提供能量,控制智能灰尘的操作系统被人们形象地称为“微型操作系统”。这些所谓的灰尘颗粒可以监测周围的环境并借助无线技术相互交流,它们可以凭借接力传递的方式把收集到的数据送达某台个人计算机。如果某些灰尘颗粒失灵,其他的颗粒将弥补其疏漏,而新的颗粒也会加入到该系统并迅速融入网络。灰尘颗粒相距3m~30m,散布开来之后可以监测饭店的一个楼层,或者200公顷大小的葡萄园。
经过若干年的改善,智能灰尘将在未来两年内趋于成熟,并走出实验室,大量运用于商业、军事、医药、安全和生态学等领域。据预测,到2006年,这种微粒的产量将达到1.5亿只,其应用范围从艺术博物馆到飞机承运商无所不包。与美国国防部一样,美国国土安全部也拨出了大量研发经费用于传感器技术的研究和开发。美国有英特尔、摩托罗拉在内的多家高技术公司,纷纷加入这一研究行列。
也许用不了多久,人们就能在各处见到这种超微型独立个人计算机的身影。工厂车间的振动传感器将为操作人员找出即将出现故障的机器,从而避免因机器停工而造成的大量损失。卡车轮胎上的气压传感器不但可以防止交通事故的发生,而且还能帮司机节省燃料。空投到森林大火所经之处的传感器可以判断出火势将朝哪个方向蔓延,还有一些传感器可以用来寻找脏弹——也就是将带有辐射或有毒的化学物质包裹在常规武器上,通过有毒物质、污染和辐射达到杀伤性目的的炸弹。人们还可以用这种微粒来判断地震后的建筑物是否还能再次安全进入,或者利用它们监视老年人的重要生命体征和所处的位置。水下应用的传感器将可以在船只失事时抛撒在水里协助寻找遇难者,还可以用于监测水环境污染和水流量、流速的变化。
智能灰尘目前还很不完善,许多问题有待解决,如可靠性、产品标准以及能耗等。尽管使用AA电池的智能灰尘寿命可达数年──为了保存能量,大部分时间它们都是在“睡眠”中度过。但研究人员希望通过放弃使用电池来缩小智能灰尘的体积,他们设想让智能灰尘从光、温度或振动中吸取能量。
【小题1】下列对“智能灰尘”概念的解释,最准确的一项是
A.“智能灰尘”是能监测周边环境的温度、光亮度和振动程度的操作系统。
B.“智能灰尘”是一个由无数具有电脑功能的超微型传感器组成的监测网络系统。
C.“智能灰尘”是一个使用AA电池提供能量的“微型操作系统”。
D.“智能灰尘”是让人们把每一个传感器都缩小到1mm3甚至更小,从而使它从科幻作品走向世界的研究项目。
【小题2】下列对原文相关信息叙述、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组成“智能灰尘”的超微型传感器不仅具有电脑的功能,而且成本低,功率低。
B.美国的英特尔、摩托罗拉等多家高技术公司都拨出大量研发经费加入智能灰尘的研究和开发行列。
C.完善后的智能灰尘装在卡车轮胎上既可以防止交通事故的发生,又可以节省燃料。
D.智能灰尘趋于成熟后人们可以利用它来预测森林火势、判断地震后建筑物的安全状况和船只失事后的救援。
【小题3】根据文章所提供的信息,以下判断或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到2006年,“智能灰尘”的产量已达1.5亿只,被广泛应用于工厂、运输、人体等。
B.可靠性、产品标准以及能耗等问题解决后,“智能灰尘”就变得完美无缺了。
C.“智能灰尘”研究成功后将被用来制造带有辐射或有毒化学物的炸弹,使常规武器更具威力。
D.用光、温度或振动作智能灰尘的能源,科学家将能使“智能灰尘”的体积变得更小。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3-03 11:16:1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
地震一般发生在地壳之中。地球在不停地自转和公转,同时地壳内部也在不停地变化,由此而产生力的作用,使地壳岩层变形、断裂、错动,于是便发生了地震。根据地震的成因,可以把地震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塌陷地震、诱发地震、人工地震等。而其中构造地震发生的次数最多,破坏力也最大,约占全世界地震的90%以上。地震波发源的地方叫做震源,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叫做震中,震中到震源的深度叫做震源深度。通常将震源深度小于70公里的地震叫浅源地震,深度在70公里—300公里的叫中源地震,深度大于300公里的叫深源地震。破坏性地震一般是浅源地震。如1976年的唐山地震的震源深度为12公里。
震级是指地震的大小,是以地震仪测定的每次地震活动释放的能量多少来确定的。国际上通用震级划分共分9个等级。震级每相差1.0级,能量相差大约30倍;每相差2.0级,能量相差约900倍。比如说,一个6级地震释放的能量相当于美国投掷在日本广岛的原子弹所具有的能量。一个7级地震相当于30个6级地震,或相当于900个5级地震。
  地震时,人在感到大的晃动之前有时首先感到上下跳动,这是因为地震波从地内向地面传来,纵波首先到达的缘故。横波接着产生大振幅的水平方向的晃动,是造成地震灾害的主要原因。海底大地震时,洋壳的大范围变动会引起海水振荡(大片水域突然上升或下降),可形成高达20米—30米的地震海啸。2004年的印尼7.9级大地震引发的海啸致24万人死亡。地震还会激发地球整体的长周期自由振荡,持续时间为几天到几个星期。地震波的能量会有一小部分传入空气中,变成声波,即地声。在大地震时,还有可能观察到天空发光的现象,即地光,其成因尚不清楚。
全球每年发生地震约500万次,对整个社会有着很大的影响。大地震能使局部地形改观,或隆起,或沉降。使城乡道路坼裂、铁轨扭曲、桥梁折断。如果地震发生在现代化城市中,会造成地下管道破裂和电缆被切断,造成停水、停电和通讯受阻。如果煤气、有毒气体和放射性物质泄漏,可能导致火灾和毒物、放射性污染等次生灾害。2011年3月11日发生在日本附近海域的9级大地震造成了自切尔诺贝利核泄露之后最严重的福岛核危机。
  地震具有一定的时空分布规律。世界上的地震主要集中分布在三大地震带上,即:环太平洋地震带、欧亚地震带和海岭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几乎集中了全世界80%以上的浅源地震、全部的中源和深源地震,所释放的地震能量约占全部能量的80%。我国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两大地震带之间,受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的挤压,地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震源浅、分布广,是一个震灾严重的国家。
【小题1】下列对“地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根据地震的成因,可以把地震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塌陷地震、诱发地震、人工地震等。
B.地震是因地壳内部产生变化而产生力的作用致使地壳岩层变形、断裂、错动。
C.地震中破坏力较大的是构造地震和浅源地震两种。
D.地震发生次数频繁,破坏极大,可能会造成局部地形改观,如果发生海底大地震,会引发海啸。
【小题2】(小题2)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环太平洋地震带几乎集中了全世界80%以上的浅源地震、中源地震和深源地震,所释放的地震能量约占全部能量的80%。
B.中国处于世界两个大地震带上,受两大板块挤压,地震活动频繁,是一个地震多发国家。
C.地震会使人先感到上下摇晃后水平摇晃,这是地震波中纵波和横波先后到达地面的原因,也是造成地震灾害的主要原因。
D.大地震会使地球长周期自由振荡,可能持续几天,也可能持续几个星期。
【小题3】(小题3)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地震发生后人们会感到摇晃,听到声音,看到地光。
B.地震具有一定的时空分布规律。只要掌握了此规律,我们可以对它进行预测。
C.现代化的城市如果经历了大地震,不仅会房屋坍塌,道路、桥梁受损,还有可能面临着发生火灾、毒物、放射性污染等次生灾害的威胁。
D.2011年3月11日发生在日本附近海域的大地震释放的能量相当于900个美国投掷在日本广岛的原子弹所具备的能量。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的题目。
法律门前
奥地利卡夫卡
法律门前站着一名卫士。一天来了个乡下人,请求卫士放他进法律的门里去。可是卫士回答说,他现在不能允许他这样做。乡下人考虑了一下又问:他等一等是否可以进去呢?
“有可能,”卫士回答,“但现在不成。”
由于法律的大门始终都敞开着,这当儿卫士又退到一边去了,乡下人便弯着腰,往门里瞧。卫士发现了大笑道:“要是你很想进去,就不妨试试,把我的禁止当耳边风好了。不过得记住:我可是很厉害的。再说我还仅仅是最低一级的卫士哩。从一座厅堂到另一座厅堂,每一道门前面都站着一个卫士,而且一个比一个厉害。就说第三座厅堂前的那位吧,连我都不敢正眼瞧他呐。”
乡下人没料到会碰见这么多困难。人家可是说法律之门人人都可以进,随时都可以进啊,他想。不过,当他现在仔细打量过那位穿皮大衣的卫士,看了看他那又大又尖的鼻子,又长又密又黑的鞑靼人似的胡须以后,他觉得还是等一等,到人家允许他进去时再进去好一些。卫士给他一只小矮凳。让他坐在大门旁边。于是他便坐在那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其间他做过多次尝试,请求人家放他进去,搞得卫士也厌烦起来。时不时地,卫士也向他提出些简短的询问,问他的家乡和其他许多情况;不过,这些都是那类大人物提的不关痛痒的问题,临了卫士还是对他讲,他还不能放他进去。乡下人为旅行到这儿来原本是准备了许多东西的,如今可全都花光了;为了讨好卫士,花再多也该啊。那位尽管什么都收了,却对他讲:“我收的目的,仅仅是使你别以为自己有什么礼数不周到。”
许多年来,乡下人差不多一直不停地在观察着这个卫士。他把其他卫士全给忘了;对于他来说,这第一个卫士似乎就是进入法律殿堂的惟一障碍。他诅咒自己机会碰得不巧,头一些年还骂得大声大气,毫无顾忌,到后来人老了,就只能够独自嘟嘟囔囔几句。他甚至变得孩子气起来;在对卫士的多年观察中,他发现这位老兄的大衣毛领里藏着跳蚤,于是也请跳蚤帮助他使那位卫士改变主意。终于,他老眼昏花了,但自己却闹不清楚究竟是周围真的变黑了呢,或者仅仅是眼睛在欺骗他。不过,这当儿在黑暗中,他却清清楚楚看见一道亮光,一道从法律之门中迸射出来的不灭的亮光。此刻他已经生命垂危。弥留之际,他在这整个过程中的经验一下子全涌进脑海,凝聚成了一个迄今他还不曾向卫士提过的问题。他向卫士招了招手;他的身体正在慢慢地僵硬,再也站不起来了。卫士不得不向他俯下身子,他俩的高矮差距已变得对他大大不利。
“事已至此,你还想知道什么?”卫士问,“你这个人真不知足。”
“不是所有的人都向往法律么,”乡下人说,“可怎么在这许多年间,除去我以外就没见有任何人来要求进去呢?”
卫士看出乡下人已死到临头,为了让他那听力渐渐消失的耳朵能听清楚,便冲他大声吼道:“这道门任何别的人都不得进入,因为它是专为你设下的。现在我可得去把它关起来了。”
【小题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这篇小说以守门人和乡下人为主线层层展开,引出了作者对一系列相关法律问题以及对公平、正义的思考。
B.守门人是一个呆板、守旧的角色,他拥有权力,却不知道变通,永远以自己魁梧凶狠的形象面对世人,使诸多拜访者望而却步。
C.乡下人把注意力过多的集中在了第一个守门人身上,从而做出了许多无谓的努力和争取,换来的却是生命的代价。
D.守门人也有温和的一面,他善意地警告乡下人门内层层把守的状况,对乡下人的每一个问题都是有问必答,并提供一条凳子让其等待。
E.作者通过大量生动形象的外貌描写和语言描写,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也使得故事内涵丰富,在人物的举手投足之间让人产生无尽的遐想。
【小题2】请概括乡下人这一形象的主要性格特点。(4分)
【小题3】简析小说结尾的艺术效果。(4分)
【小题4】为了进入法律之门,乡下人付出了所有,苦苦等待了一生也没有进去。请结合全文分析乡下人是否能够进入法律之门,并结合现实谈谈小说给予我们的启示。(8分)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塔下人家

沈念

和那个阳光般的男孩相见时,抬头就是被雨淋湿的古塔。那是一片老城区,黑色的、赭色的屋脊,高低交错,如波浪翻滚,把一块块光投射到远处的天幕、山峦、岛屿、湖泊。塔就站在一眼望不见尽头的“波浪”之上,瘦削的身体,穿一身褶皱青衣,脸色永远白皙。

“塔,记录了我对这座城市的初印象。”我和男孩说起25年前的记忆。成长于乡野之地的少年,14岁离家,尚未脱去稚气,求学而来,懵懂无知地“探”进这座城市。那时候,我乘坐的大客车要搭上轮渡才能抵达城市。①汽车排着老长的队伍,把前面的车挤上船,然后等着后面的车把自己挤上去。我在车上伸长脖子,也看不清城市的面目,只能眺望车窗外一湖阔朗的水波。在我“渡”到这座城市的漫长分秒中,屹立水边的塔,若隐若现。

男孩恰是那一年出生在塔下人家。他的咿呀学语、玩耍嬉戏、学习成长,塔都是见证者。塔看着人们来来往往,蹁跹游走,看着城市换着容颜,延展变迁。

那时的老城区是衰颓、晦旧的,房屋、水电路等各类基础设施苟延残喘、灰头土脸,塔下人家的生活也多艰涩愁郁。男孩那张阳光灿烂的脸,自信,刚毅,活力潜涌,怎么看都不像是从老城区走出来的孩子。“你到鱼巷子,离塔就不远了,我家就在塔下面。”男孩的电话指路,让我想起多年前寻塔的经历,同样被人这般介绍而记住了呈“7”字形的鱼巷子。过去多少年,远近渔民打鱼上岸,就在附近交易,鱼巷子久而久之闻名遐迩,是与塔一步之遥的水上集市。②多少年过去,鱼巷子的市井气鱼腥味仍丝丝缕缕飘在城市的上空,湖里的鱼和别的水产把狭长的巷子弄得湿漉漉的。塔整天看着巷子里的“人间烟火”,喜笑怒哀的人们从这里走过,又回到柴米油盐的生活轨道上。

男孩的父亲在这里贩卖过鱼,生计所迫,这位中年男人下岗后,干过多种活计,孩子要长大,老人要赡养,没有任何优势、背景、资源、专长的他,注定要付出成倍的努力。塔,看到过男人从巷子里早出晚归,也看到过他拥抱孩子和妻子时的微笑。塔下住着很多这样的家庭,大家的日子都过得紧张拧巴,就像走出门,坑洼的街面,不小心就会踩一脚烂泥水。男孩那一年喜欢上了绘画。夫妇俩纠结了一天一夜,决定送他去培训班,家里的一切开支压缩到最低限度。贫穷并没有限制这个家庭的想象力。男孩坚持了7年的绘画学习,考进了北京电影学院。男孩画过的速写本、用过的铅笔头,被夫妇俩装满了大大小小的几个纸箱。许多次,他们拒绝了友人资助的善意,却不知要如何述说陪伴、培养孩子的经历,好像是咬咬牙就走过来了,那些艰辛、隐忍和坚强却只字未提。自己的路自己走,男孩从小就记住了父亲的这句话。只有塔,是最熟悉这些塔下人家的困窘和努力的。然而似乎只要汇入城市的人流,这对夫妇、男孩和老街坊们,都变得从容、勇毅了。

在水的波光浪影中,塔把时间创造的变化藏进了城市的身体里。水在西边老城区划下一道边界,城市不断地往东走,越走越远,日新月异,人们的目光追随着这种“新”,只有老街如故。男孩的家至今都没从老城区搬走,有些老街坊离开后会常回来看看,不知从哪一天起,老街巷也悄然变化。那些曾经一成不变的店面——刻字厂、打鱼佬特色鱼馆、江清侠中西结合门诊、好帮手清洁用品批发、牙科诊所、兴旺布行……,屋瓦上叠积的尘灰,茂盛的茅草,走出人们习以为常的“看见”里,替换的是整修之后朴素洁净的新气象。细心的人发现,七拐八弯的老街路面铺了柏油,填平了积水的空洼;路灯擦亮了这里的夜晚,暗夜行走变得暖意丛生;社区服务延伸到街巷每个角落,塔下人家多了欢声。这些变化跟着时间前行,这些变化来自改革开放发展成果的美好共享。男孩每次从外地回来,都会穿过挨挤的房屋中的窄路,走到湖边看水,也抬头回望几年前整饬过的塔。那一刻,男孩似乎能猜到这座实心塔里浮动着的欢喜心思。

我离开这座城市好几年了,挥之不去的城市影像里,众多的建筑标识在脑海中你起我落、熙熙攘攘,而塔的形象一直挥之不去。谁也没有登上过塔去眺望水的风光,塔的实心结构,注定它是这座城市的一个特定坐标。二十多年来,我也说不上有多少次一个人或陪外来朋友看塔,每一次的场景仿佛都是流动的,只有塔是坚定的不变者。我和男孩每每谈起这座城市,都需要从塔出发,似乎这里是寻找宝藏的入口,似乎离开它就不能拼凑出一个记忆中的城与市。

男孩学业优异,大四时被选送到巴黎一所著名的学校交流,结束学业后他选择了回国,先去了上海,又回到北京,刚做出自己满意的有中国元素的动画设计作品。这些年,男孩一边上学一边打工,靠自己去挣专业学习的高昂费用,从未停下迈进的脚步。和他的父亲母亲一样,在困难面前,男孩从没有生发过退缩的念头。自己的路自己走,男孩鼓舞他自己,向前走。

正是这座城市的底蕴,赋予了年轻的他和他们勇于担当的力量。

这些年城市的变化,细微的,翻天覆地的,塔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中。有时我想,一座城市总是涌现出诸多变化当然是令人欣喜的,然而,某些不变的东西更是珍贵的。从我所认识的男孩及其父母身上,我看到了属于这座城市的那种珍贵。忧乐之间,先忧后乐,忧中有乐。男孩和他的父母,以及每一个与这座城市有关的人,在这里居住、生活的人,从这里离开、归来的人,他们血液中流淌的,是豁达、勇毅、坚韧、无畏。有谁能否认,恰是最普通的他们所坚守、坚持的这些品质,恰是他们怀着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进发,积淀成一座城市的品质、生机和变化。

(选自2018年11月23日《光明日报·周末文化版》,本文有删改)

【小题1】赏析文中两处画横线的语句。
(1)汽车排着老长的队伍,把前面的车挤上船,然后等着后面的车把自己挤上去。
(2)多少年过去,鱼巷子的市井气鱼腥味仍丝丝缕缕飘在城市的上空,湖里的鱼和别的水产把狭长的巷子弄得湿漉漉的。
【小题2】作者因老街巷悄然变化的欣喜之情在文中画波浪线部分表现为怎样的语言特点?
【小题3】简要分析“男孩”这一人物形象在文中的作用。
【小题4】根据全文,分析“塔的实心结构”这一说法在文中的多层内涵。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历史启示我们,一个大国崛起图强,绝不是轻轻松松、   就能实現的。这一历史进程,必然是一个通过改革创新实现内生发展的艰难蜕变历程,必然是一个经受外部考验进而提升自我的艰辛成长历程,必然是一个正视自身不足并且不断改进的   历程。进入新时代的中国,面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蓬勃兴起,加剧了国际竞争的不确定性,世界貿易和科技格局呈现明显的“量子化”特征,我国面临的技术围堵趋向严峻。国际创新局势“乱云飞渡”,我们必须坚定自信、保持定力、不卑不亢、沉着从容,始终不渝把自己的路走踏实。自信何来,定力何来?   不可能有自信和定力,妄自尊大更不可能有自信和定力。我们的自信和定力,源于对我国科技创新成就和问题的客观认识。(   ),只做   的客观派。这些年我国科技取得的巨大增长,世人瞩目,但相比于美国等发达国家作比较我国科技事业起步晚、起点低,以关键核心技术为代表的科技创新能力仍是制约我国实现创新发展、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阿喀琉斯之踵”。必须意识到,我们没有躺在功劳薄上睡大觉的本钱,科技竞争已成为大国博弈的焦点,且不论我国与美国等发达国家在科技实力上还有很大差距,就算已有与科技先进国家一较高低长短的能力,我们也不能有松气歇脚的思想。
【小题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敲锣打鼓  艰苦卓绝   目中无人   发奋图强
B.锣鼓喧天  艰苦奋斗   目中无人   实事求是
C.锣鼓喧天  艰苦卓绝   妄自菲薄   发奋图强
D.敲锣打鼓  艰苦奋斗   妄自非薄   实事求是
【小题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无端“玻璃心”的悲观派和“天真幼稚”的乐观派都不是我们
B.我们不做无端“玻璃心”的悲观派,不做“天真幼稚”的乐观派
C.我们并非无端“玻璃心”的悲观派,更不是“天真幼稚”的乐观派
D.无端“玻璃心”的悲观派不是我们,“天真幼雅”的乐观派不是我们
【小题3】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这些年我国科技取得的巨大成就,世人瞩目,但相比于美国等发达国家,我国科技事业起步晚、起点低
B.这些年我国科技取得的巨大增长,世人瞩目,但相比于美国等发达国家,我国科技事业起步晚、起点低
C.这些年我国科技取得的巨大成就,世人瞩目,但相比于美国等发达国家作比较,我国科技事业起步晚、起点低
D.这些年我国科技取得的巨大増长,世人瞩目,但相比于美国等发达国家,我国起步晚、起点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