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证   明
耕 堂
从县政府往东走,是一条长长的下坡路。当然也可以这样说,从国税局往西走,是一条长长的上坡路。两种说法,指的是同一条道路。人间的勾当就是这样,同一个事物,至少会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乍一听,好像是矛盾的,是相反的,仔细琢磨,其实是一回事儿。立场不同,视角不同,说法自然就不会相同嘛。
那条长长的下坡路,几天前发生了一场交通事故,把我和我的朋友老周都牵扯进去了。我的心情很不平静。老周的心情也很不平静。
老周曾经是我的同事,两个人在同一间办公室里坐对面,关系相当密切。十几年前“下海热”的时候,老周义无反顾地下去了,开办了一个律师事务所。如今,老周的事业红红火火,连“奥迪”都开上了。我呢,还窝在原先的那个部门。当然也“进步”了,不过跟老周相比,我的“进步”可以忽略不计。
老周不忘旧交,忙里偷闲,会主动来电话,约我出去小聚。去的是老地方——农家菜馆。
那个黄昏跟往常一样,老周亲自开车来接我。我在副驾驶的位置上坐好,奥迪便缓缓驶出县政府的大门。跟往常不一样的是,在那个下坡路的中间地段,围了一群人。老周把车停下了。老周说:“肯定是交通事故。”
说完,老周打开车门走了出去。我坐着没动。我不想管这种闲事,弄不好会管出一身麻烦的。这样的例子我见到的不少,听到的更多。原本是一种美德,可很多人都被自己的美德弄得焦头烂额。
我正胡思乱想着,老周回到车上,从公文包里拿出纸和笔,匆匆地写着什么。
我说:“老周,别管闲事!”
老周没有抬头,边写边说:“不管不行,弄不好有生命危险。”
我心里有点儿不踏实,跟老周一起下了车。我看见柏油路上躺着一个白发的老人,脑袋上有血,手上也有。跟我想像的一样,肇事司机逃走了。没逃走的是一群围观的看客。事不关己,看看又何妨呢?何况,看过以后,他们至少会捡到一个话题,跟别人说来说去,还可以发几声感慨,加几句议论,甚至还可以骂骂娘。
老周走到白发老人身边,扶起了他的上半身,把纸和笔都递给他,说:“老人家,你签个字,证明我不是肇事的司机。签完字,我送你上医院。”
老人的神志还算清醒,他看了老周一眼,点点头,接过笔,在纸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我注意到,老人的手有些颤抖,字写得歪歪扭扭,而且,还把手上的血蹭到那张“证明”上去了。
这时候,围观的人群里一个声音说:“救人要紧,签哪门子字呢?”
又一个声音说:“快点吧,出了人命谁负责?”
还有一个声音说:“人心不古,人心不古哇!”
老周一声不吭。我不知道他在心里想什么。我倒是有些愤愤不平。一大群人没一个肯动手帮忙的,现在倒说起风凉话了。
我们把老人送进了医院。还好,伤势不算太重。医生说,需要住院观察一下。恰好,老人的儿子也赶到了,住院的事情,让他去安排吧。
老人的儿子是个穿着皮夹克的中年人,脸色很阴,似乎有些愤怒。他没去安排住院的事,而是瞪着眼睛走到我们身边,说:“怎么回事儿?”
老周把前后经过跟他说了一遍。皮夹克沉默不语,他的表情很怪,似乎不相信老周的话,又似乎是将信将疑。屋子里的空气僵硬了。老周轻轻叹了口气,把“证明”拿出来给他看。皮夹克低着头看了很久,才从牙缝里挤出了几个冷冰冰的字:“那就,谢谢啦!”说完,一转身走了,连老周的姓名都没想起问一下。老周不是肇事司机,他心里是不是特别失望呢?
我对皮夹克非常不满。什么人呀?人家帮了你父亲,你就用这种态度来对人家?老周长长吁了一口气,突然在我的胸脯上擂了一拳,大声说:“走,我们到富丽华大酒店,一醉方休!”
富丽华大酒店是本地最高档的酒店,我和老周还从来没有一起去过呢。
已经是晚上九点多了。老周先把“奥迪”开回了家,然后我们打车奔向富丽华大酒店。看老周的架势,真的要一醉方休了。
我很纳闷儿,老周怎么变得如此兴奋呢?
(《小小说选刊》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小说开头作者不厌其烦地对县政府和国税局的这条路的介绍看似闲笔,实则交代了环境,为下文这条路车祸的发生埋下伏笔,不是赘述。
B.“我”与老周的身份、关系及不同境况的介绍在文中起到铺垫的作用,“进步”一词似乎不仅仅只是体现在经济上,在其他方面也有“进步”。
C.在车祸发生后,“我”和老周的表现迥然不同,揭示出了“我”与周围的“看客”共同的心理,即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袖手旁观说风凉话。
D.小说第六段中“原本是一种美德,可很多人都被自己的美德弄得焦头烂额”这句话看似轻描淡写,实际交代了社会环境和大众的普遍心理,也为“证明书”的拟写做了解释。
E.小说语言精当、详略有致。其中,对“皮夹克”的描写虽然很简略,但运用了动作、神态和心理描写,刻画了一个令“我”非常不满的人物形象。
【小题2】有些读者认为老周这人物,让人感觉“很有温度”。请结合文本,对老周的形象进行简要的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小说以“我很纳闷,老周怎么变得如此兴奋呢?”为结尾,让人有点不解。请结合全文,探究一下老周兴奋的缘由及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3-03 12:55:1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问题
马云的江湖(节选)
1964年,马云出生在杭州一个普通家庭。儿时的他是个顽童,对学***当时没有笑,估计是憋住了。但我是绝对有信心的,因为我做的事情我自己清楚,一定会有潜力,有市场!”
1997年,是中国互联网大热的一年。马云和他的团队到北京开发了外经贸部官方站点、网上中国商品交易市场等一系列国家级站点。
1999年3月,他已意识到互联网产业界应重视优先发展企业和企业之间的电子商务(B2B),于是成功开发了阿里巴巴网站,为中国企业构建了一个完善的电子商务平台。阿里巴巴时代的马云是激情而霸气的。
不过,互联网很快迎来了一个低潮期,所有媒体都在报道——互联网是个大泡沫。“江湖”上一时间开始风雨飘摇,员工们或多或少对自己所做的事情失去了信心。这时只见马云端上一杯啤酒,坐在会议室里对大家说:“最好喝的啤酒,就是要带着泡沫去喝!”好喝的啤酒果然被能坚持的马云尝到,他的阿里巴巴逐渐得到了全球商业机构的认可,一大批名牌企业在他那里做广告,做主页。
2003年,将B2B(指企业间的电子商务)已经做到炉火纯青的马云投资开设了C2C(指消费者之间的电子商务)的业务,他把这个新的网站叫做淘宝。如果说过去的阿里巴巴针对的是商业企业,而这次淘宝的客户群则涵盖了几乎所有的网络使用者。从B2B到C2C.马云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但是这无招却创造了他在江湖上的神话。
马云依然喜欢《笑傲江湖》中的风清扬,但他更喜欢自己去发现和寻找新的江湖。
(有删改)
相关链接:
马云,中国IT企业的代表性人物,阿里巴巴集团、淘宝网、支付宝创始人。在福布斯中文网发布的2014中国富豪榜中,马云以195亿美元身家名列第一。
胡润研究院2014年10月28日发布的《2014胡润慈善榜》显示,中国首富——阿里巴巴的马云以145亿元捐赠额刷新中国慈善记录,成为新一届“中国最慷慨的慈善家”,同时成为“2014大中华区最慷慨的慈善家”,也超越最近一年的美国首善Facebook的马克 扎克伯格(70亿元捐赠额)。
(1)下列对本文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马云在进入杭州师范学院英语专业之后,拼命地学起英文,主要是为了将来有一份稳妥而平淡的工作,后来便选择当了老师。
B.马云第一次登录国际互联网。好奇的他在搜索引擎里输入了“Chinese”的关键词,但是搜索结果却是一片空白,这让他很失望。
C.所有媒体都在报道——互联网是个大泡沫。马云却对大家说:“最好喝的啤酒,就是要带着泡沫去喝!”这句话反映了马云有独到的眼光和超前的意识。
D.从B2B到C2C.如果说过去的阿里巴巴针对的是商业企业,而现在淘宝的客户群则涵盖了所有的网络使用者。
E.作者在文中把马云的事业称为“马云的江湖”,综合运用了叙述、描写、议论,表现马云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先锋人物的形象。
(2)结合马云的“江湖”经历,简要分析马云是怎样的一个人。
(3)马云在“江湖”行走中,有哪些主要经历促使他成为互联网行业的先锋人物?
(4)马云是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先锋人物、IT企业的代表性人物,他的“江湖”经历给了你怎样的启发和感受?结合文本,联系个人“江湖”,谈谈你的看法。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20分)
人在胡同第几槐
刘心武
(1)五十八年前跟随父母来到北京,从此定居此地再无迁挪。
(2)北京于我,缘分之中,有槐。童年在东四牌楼隆福寺附近一条胡同的四合院里居住。那大院后身,有巨槐。那株巨槐,仰起头,脖子酸了,还不能望全它那顶冠。巨槐叶茂如伞,网住好大一片阴凉。最喜欢它开花的时候,满树挂满一嘟噜一嘟噜白中带点嫩黄的槐花,于是,就有院里还缠着小脚的老奶奶,指挥她家孙儿,用好长好长的竹竿,去采下一笸箩新鲜的槐花,而我们一群小伙伴,就会无形中集合到他们家厨房附近,先是闻见香气,然后,就会从老奶奶让孙儿捧出的圆形盖帘上,分食到用鸡蛋、蜂蜜、面粉和槐花烘出的槐花香饼……
(3)后来我搬出那四舍院了,但依然会在梦里来到巨槐之下,梦境是现实的变形。我会觉得自己在用一根长长的竹竿,吃力地举起——不是采槐花,而是采槐花谢后结出的槐豆——如果槐花意味着甜蜜,那么槐豆就意味着苦涩,过去北京胡同杂院里生活困难的人家,每到槐豆成熟,就会去采集,将它晾干后卖给药房做药材……在梦里,我费尽力气也揪不下槐豆来,而巨槐顶冠仿佛乌云,又化为火烫的铁板,朝我砸了下来,我想喊,喊不出声,想哭,哭不出调……噩梦醒来是清晨,但迷瞪中,也还懂得喟叹:生存自有艰难面,世道难免多诡谲……
(4)除了院子里的槐树,还有更可爱的胡同路边的路槐。槐树有多种,国槐虽气派,若论妩媚,则似乎略输洋槐几分。洋槐开花在春天,一株大洋槐,开出的花能香满整条胡同。
(5)北京胡同四合院树木种类繁多,而最让我有家园之思的,是槐树。
(6)东四牌楼附近,现在仍保留着若干条齐整的胡同。胡同里,依然还有寿数很高的槐树,有时还会是连续很多株,甚至一大排。不要只对胡同的院墙门楼木门石墩感兴趣,树也很要紧,槐树尤其值得珍视。青年时代,就一直想画这样一幅画,胡同里的大槐树下,一架骡马大车,静静地停在那里,骡马站着打盹,车把式则铺一张凉席,睡在树阴下,车上露出些卖剩的西瓜……这画始终没画出来,现在倘若要画,大槐树依然,画面上却不该有早已禁止入城的牲口大车,而应该画上艳红的私家小轿车……
(7)过去从空中俯瞰北京,中轴线上有“半城宫殿半城树”一说,倘若单俯瞰东四牌楼或者西四牌楼一带,则青瓦灰墙仿佛起伏的波浪,而其中团团簇簇的树冠,则仿佛绿色的风帆。这是我定居五十八年的古城,我的童年、少年、青年、壮年的歌哭悲欢,都融进了胡同院落,融进了槐枝槐叶槐花槐豆之中。
(8)不过,别指望我会在这篇文章里,附和某些高人的高论——北京的胡同四合院一点都不能拆不能动……城市的改变当然包括着拆旧与建新,拆建毕竟是一种活力的体现,而一个民族在经济起飞期的亢奋、激进乃至幼稚、鲁莽,反映到城市规划与改造中,总会留下一些短期内难以抹平的疤痕。我主张在北京旧城中多划分一些保护区,一旦纳入了保护区就要切实细致地实施保护。在此前提下,对非保护区的拆与建都采取个案分析,该容忍的容忍,该反对的反对。发展中的北京确实有混乱与失误的一面,但北京依然是一只不沉的航空母舰,我对她的挚爱,丝毫没有动摇。
(9)最近我用了半天时间,徜徉在北京安定门内的旧城保护区,走过许多条胡同,亲近了许多株槐树,发小打来手机,问我在哪儿。我说,你该问:岁移小鬼成翁叟,人在胡同第几槐?
【小题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2分)
E、去从空中俯瞰北京,中轴线上有“半城宫殿半城树”之说,这显示老北京与古槐相依相存。
A.作者心中前后两幅画的画面虽有变化,但大槐树不变,表明作者对北京的传统生活始终热爱。
B.作者一直想画一幅画,表达他对北京的热爱,但因生活经历的变化,一直没有画成这幅画。
C.作者在文中一再指出五十八年定居在北京,是为了强调北京与自己一生相伴,密不可分。
D.虽然作者对胡同四合院很有感情,但他认为将胡同四合院全部拆掉是北京发展必需的过程。
【小题2】在不同时期,“那株巨槐”给“我”的感受不同。请分别概括“我”童年时和搬出四合院后对巨槐的感受。(6分)
答:  
【小题3】作者在文末用两句自创的诗句作结,作者这样写想表现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
答:  
【小题4】本文笔墨多集中在槐树上,而倒数第二段又写到作者对北京城改造的看法,你认为这段内容是否可以删去,请谈谈你的见解(6分)
答: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小题。
十字街口
李德霞
昌顺路十字街口,有个自发的劳务市场。
每天从早到啤,等活儿的男人们聚在这里,多则五六十人-少則二三十号。雇主一来,男人们“呼啦”围上去,争先恐后,生怕错过了机会。而大部分的时间里,这些人三个一群,五个一伙,或聊天,或下棋,或甩扑克,借此消磨时光。人群中,只有二崔似乎有点另类,独自坐在市场边上的那棵冬青树下,一会儿看看天,一会儿看看过往的车辆和行人。二崔来这个市场也快两年了,按理说也是个老资格了,可是,二崔的一条脑受过伤,人长得瘦弱,话语又少,所以显得很不入流,好多不错的活儿轮不到他,他也不争不抢,心甘情愿干一点别人不愿干的活,赚点儿小钱。
日子水一样流淌。
这天一早,一辆大货车从远处轰隆隆而来,车没停穗,前面的男人们便一窝蜂涌了上去。车上装着雪白的卫生纸,一袋一袋码得齐整。大家伙都知道,卸卫生纸这活儿不错,不用下苦力,赚钱还不少,谁都想把这活儿揽到手。
站在最前面的大老黑伸出粗大的手,把几个人扒拉到一边,然后扭脸朝市场边那棵冬青树下看,边看边喊,二崔,你过来!
二崔已半蹲起身,正朝着这边张望。想一想,他已经有三天没揽到活儿了,巴不得司机冲他招招手,说一句就你了。听到大老黑的叫声,二崔伸了伸脖子却没有动。前边的六子不乐意地冲他喊,你个瘟鸡,聋啦?黑哥叫你呢!
大老黑是市场公认的头儿,黑不溜秋,壮得像铁塔,大家伙都叫他黑哥,好多事情都是他说了算。二崔忙不迭站起身,诚惶诚恐地来到大老黑跟前,不相信地说,黑哥,你叫我?大老黑说,这活儿适合你干,你去吧。二崔还是有点懵,甩手一指自己的鼻子,我?大老黑推他一把说,别磨叽了,快上车!直到这时,二崔才算真正明白过来,大老黑是要把卸卫生纸这活儿让给他干。之前,大老黑可是从不多瞧他一眼的。二崔心里一热,有泪在眼眶里转悠。二崔冲着大老黑弯一下腰,转身连滾带爬地上了车。大货车一溜烟驶离了市场。
站在大老黑旁边的三毛左一眼右一眼地盯着大老黑看,看了半天说,黑哥,不对呀,这么抢手的活儿你咋让给了二崔那货,你没弄错吧?嘿嘿,该不是二崔跟你攀上了啥亲戚?
大老黑一摆手,扯淡!我跟二崔八种子打不着。
号称算破天的四平咧一下嘴,一脸坏笑地说,嘻嘻,黑哥八成是看上二崔的老婆了吧?听说,二崔的老婆长得不赖,很有几分姿色哩……
大老黑一张黑脸更黑了,放你娘的屁!再敢胡咧咧,老子叫你爬着走你信不信?四平吐一下舌头,赶紧闭了嘴巴。
三毛不惧大老黑,不服气地说,黑哥,这也不是,那也不是,你把弟兄们绕糊涂了。这么好的活儿你让给二崔,总得有个原因吧?
大老黑摸出一支烟点燃,根报地吸一口,一脸严肃地说,以前我不知道,昨天晚上,我儿子告诉我,说他和二崔的女儿是高中同学……
三毛一撤嘴,就为这?
大老黑接着说,弟兄们都知道,我儿子今年高考。昨天分数下来了,我儿子跟我这个当老子的一样没出息,使出吃奶的劲儿连个二本也没考上。你们知道吗?二崔的女儿考得是啥?北京大学!
啥?北京大学!大老黑的话像一块石头丢进湖里,荡起一圈圈涟漪。人群一下子骚动起来。四平瞪着两眼说,乖乖,北京大学,这么牛!我侄儿连考三年,连个大学的校门都摸不着。三毛翻着眼皮儿说,我的妈呀,北京大学,咱这城皇能有凡个上得去?
大老黑把烟头一丢,拍拍手,看着众人很庄重地说,二崔的女儿考上北京大学,不光是他的荣耀,也是咱大家伙的荣耀,谁叫咱们是一个战壕里的战友呢!你们说是不是?从今天起,弟兄们让着点二崔,咱不为别的,就为他那考上北京大学的女儿……
(选自《短小说》,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小说开篇交代了十字街口的等活人的生活画面,一方面表明他们生活的艰辛,另一方面也体现出其消磨时光、无所事事的生活态度。
B.文中说“二崔似乎有点另类”,是因为他总是心事重重,独自坐在树下,从不与其他人聊天、下棋、打扑克等,显得十分不合群。
C.文中三毛等人对大老黑把“好活”让给二崔做法的猜测过程,表现出他们人性中恶劣、粗俗的一面,与大老黑的形象相成鲜明对比。
D.小说前半部分以大老黑的行为给全文设置了悬念,之后再通过劳务市场中的人物对话解开了悬念,情节虽然简单,但不失起伏。
E. 小说短小精悍,通过描写二崔女儿在考人北大之后给劳务市场的人们带来的影响,揭示出他们内心对知识的尊重,以及对知识改变命运的认可。
【小题2】小说中大老黑把活让给二崔的过程,二崔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变化过程?是如何刻画的?
【小题3】大老黑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小题4】有人说“寒门难出贵子”,而二崔的女儿却迈进了名校。结合结尾处大老黑的话,谈谈你的理解。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霍英东的传奇人生
霍英东原名官泰,祖籍广东省番禺县,1923年5月10日,他生于香港一个水上人家。那时,他家境贫困,父母靠一只小驳船,做驳运生意。7岁那年,他父亲不幸患病去世,坚强的母亲独自挑起生活的重担。母亲虽然目不识丁,但希望儿女知书达理,出人头地,特别是在霍英东身上寄予了厚望。读书期间,他非常勤奋,成绩总是名列前茅。1936年,他进入皇仁书院学习,为图报国,他改名为英东,意思是要“英姿勃发于世界的东方”。在这里,霍英东接受了比较系统的教育。但是在那段读书的日子,他的生活是相当艰辛的,他后来回忆说:“紧张生活,经常弄得我筋疲力尽,头昏眼花,甚至神经衰弱。不过这对于我又是一个极好的锻炼,使我后来走入社会以后,不管生活多么艰辛,工作多么繁忙,自己也不怎样畏惧,都能够从容对付。”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进攻香港,霍英东的学业也被迫结束了。
失学后的霍英东开始了第一份工作,在一艘旧式的渡轮上当加煤工,可因身体单薄,顾得上铲煤就顾不上开炉门,他刚上岗就被辞退了。后来他的母亲倾其所有,和他人合股,在湾仔鹅颈街开了间杂货店。并将杂货店交由霍英东管理,每天早上六时多开店,深夜12点才能离开,非常辛苦。由于他的精心经营,杂货店的生意日渐兴隆。霍英东从打理杂货店中获得经营管理的方法,处事也显得更为沉稳与坚毅。
抗战结束后,香港百废待兴,运输业急需发展。霍英东母亲和他一致认为这是一个值得把握的好时机,毅然决定把杂货店卖给别人,并将转让所得的7000港元全部投入到香港的舶运业中,从此开启了他辉煌的创业历程。随后,他转投地产,于1953年创办了霍兴业堂置业有限公司,开设了立信置业有限公司及有荣有限公司,在湾仔及铜锣湾一带发展住宅楼宇,首创楼花制度,容许买家在大厦未落成前预先订购。因公司经营有方,他获得了巨大的成功,霍英东跻身全球富豪之列。
事业有成的霍英东,以一颗至诚的赤子之心,积极投身祖国的各项事业。
50年代初,朝韩战争爆发,香港当局严格执行“全面禁运”。霍英东利用自身的优势,对新中国的抗美援朝给予了大力支持。在近三年时间里,他不仅承担了在港澳和中国间运输军用物资的主要任务,他还组织了精密的侦察队伍,监控香港当局的缉私艇的动向;他的船队每天半夜都从英国海军的军舰旁悄悄绕过,驶向公海;而为了摆脱当局的监视,他甚至一天之内换了三个不同的地点,作为整个运输系统的“指挥部”。因此,他受到英美政府的非难。
改革开放后,霍英东积极从事内地投资,1983年,霍英东投资的白天鹅宾馆正式在广州开业,投资额达5000万美元,成为当时的改革“样板”。霍英东晚年,致力于珠江西岸的南沙改造,他拨款支持香港大学北上南沙,投资兴建道路、大桥,兴建英东体育馆、泳池、医院等社会设施。历年来,共投入资金达40亿元人民币。正是他的不计回报的执着投入,使南沙由一个不毛之地变成了珠三角最具活力的区域。
与此同时,他还积极从事慈善事业,据香港媒体报道,他用作慈善的捐款超过150亿元。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霍英东基金会”于1997年正式成立,基金会一直以捐献和非牟利投资形式,策划了数以百计的项目,在教育、医疗卫生、体育、科学、文化艺术与山区扶贫等方面做了难以胜数的工作。如他两次向香港科技大学捐款,2003年捐赠3000万元,两年后又捐出一笔总值8亿元的巨额捐款,支持该校未来的发展,这笔捐款创下该校十多年来接获捐款的最高额纪录。又如1984年,他捐赠一亿港元设立体育基金,20多年来,他已累计投入4亿港元,在内地、港澳各地建设20多个现代水平的体育运动基地、中心、场馆,培养了无数体育人才。
相关链接:
①霍英东(1923—2006),生于香港。7岁丧父。12岁进香港皇仁英文书院,当过渡轮加煤工、机场苦力、修车学徒、铆工等。1953年创办霍兴业堂置业有限公司及有荣有限公司,任董事长,先后担任香港地产建设商会会长、香港中华总商会会长、香港足球总会会长、国际足联执委、世界羽毛球联合会名誉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2005年,霍英东名列《福布斯》2005年亿万富翁榜。
②霍英东说:“捐赠体育项目,并非仅仅由于我本人喜欢体育运动,而是基于体育运动本身对于***,这既是对他成功的肯定也是他进入《福布斯》富豪榜的资本。
 
E.霍英东积极从事内地投资,南沙由一个不毛之地变成了极具活力的区域就得益于他长期的不计回报的投入。
(2)造就霍英东传奇人生的因素有哪些?
(3)霍英东为图报国,改名“英东”,请具体谈谈他是如何报国的?
(4)“感动中国”给霍英东的颁奖词说“他有这样的境界:达则兼济天下”,请联系文本和现实谈谈你对“达则兼济天下”的认识。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小题。
文化产业的生产和消费模式不同于传统工业,其突出特点在于人与符号的互动关系,可以用“符号经济”或“非物质经济”等新术语来概括。鉴于此,文化产业新学科的建构特别需要以下两个相关学科的理论资源作为基石:一个是文化人类学,另一个就是符号学(符号经济学)。“符号”的英文对应词symbol衍生于晚期拉丁文symbolum,意思是象征。人类的一切精神活动都源于符号,符号是文化创造与文化传播的媒介。一个符号具有其自身之外的象征意义,并被用来产生一个由相互关联的意义构成的系统。人是这个星球上唯一的文化动物和符号动物,其最大的奥秘在于人类构建出的“意义”和“象征”世界。
上世纪60年代以来,符号学与人类学相互促进。文化人类学把符号学研究真正拓展到整个文化领域,作为交叉学科的符号人类学也应运而生,并在20世纪后期取得快速发展。符号人类学从符号现象入手研究和阐释文化,尤其关注仪式、神话、图腾、象征与宇宙观等方面的深层解读。在符号人类学的启示下,法国思想家、后现代主义的理论宗师波德里亚针对当代消费社会的现实变化,提出“符号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希望在传统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之外,拓展出符号批判的维度,揭示“消费暴力”所造成的异化新情况,开辟出“符号经济”这一新视野——符号具有巨大的附加值,其产业化的效益或利润率,是粗放式经济所无法想象的。看看2011年齐白石的一张画纸售出4亿元的事实,就可大致明白。
在人类整体性地进入“创意经济时代”的今天,如何认识文化资源,创造、运用“符号”的价值去驱动经济生活,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和对环境的污染,成为具有前沿性的焦点问题。在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具有滞后性,这是不争的事实。假以时日,迎头赶上,是值得期待的。需要给予特别重视的是文化崛起的观念基础和理论研究。“十二五”期间,需要有相当一部分传统知识人转向所谓“创意阶层”。知识和观念的推陈出新任务十分艰巨。人文学者需要有勇气进行自我反思。上世纪90年代以来,符号经济迅猛发展的新现实,向传统的人文学术提出转换知识结构与知识功能的新课题。虽然主流媒体充斥着有关文化创意的种种讨论,可是,有不少人把文化产业的转型简单理解为产业上的转型,无须文化底蕴的修炼过程。甚至有人误解创意经济为“空手套白狼”。殊不知,文化创意所需要的文化符号再造增值过程,有赖于深厚的人文素养和专业知识储备。如果看不出《哈利·波特》背后的凯尔特文化复兴底蕴,那还可以从直觉上欣赏魔法的热闹场景;如果不知道世界最成功品牌之一的“耐克”背后潜伏着古希腊神话的胜利女神,不知道“苹果”电脑品牌的“故事营销”背后有《旧约》的伊甸园苹果神话,要谈品牌打造的符号资本,就难了。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化产业的生产和消费模式的突出特点就在于人与符号的互动关系,而这一关系是传统工业所不具有的。
B.符号学和文化人类学作为文化产业学科的观念基础,是由文化产业的生产和消费模式的特点决定的。
C.“符号”本义是“象征”,因此后来发展为文化创造与文化传播的媒介,成为人类的一切精神活动的源泉。
D.人类能构建出“意义”和“象征”世界,人是地球上唯一的文化动物和符号动物,可见符号之于人的意义。
【小题2】(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符号人类学研究与阐释文化,其关注的切入点有自己的特殊性,尤其重视深层解读仪式、神话、图腾等方面。
B.波德里亚提出“符号的政治经济学”这一理论,既得益于当代消费社会的现实变化,又得益于符号人类学给他的启示。
C.人类整体性地进入“创意经济时代”,如何正确认识文化资源,如何创造、运用“符号”是人类面临的新挑战。
D.中国要想在文化产业发展中变被动为主动,只要给予文化崛起的观念基础和理论研究足够的重视即可。
【小题3】(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符号人类学的产生与发展,首先应归功于文化人类学的发展,因为文化人类学的发展将符号学研究真正拓展到整个文化领域。
B.符号经济产业化的效益或利润率,是其他经济难以想象的,2011年齐白石的一张画纸售出4亿元的事实可见一斑。
C.不能把创意经济理解为“空手套白狼”,因为文化创意所需要的文化符号再造增值过程有赖于深厚的人文素养和专业知识储备。
D.只有理解了“耐克”背后潜伏着古希腊神话的胜利女神,才能更好地理解世界最成功品牌之一的“耐克”打造的符号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