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

爱因斯坦的悼词

朱也旷

①对于现代物理学,1905年是个有点特殊的年份。在这年9月的德国《物理学杂志》上,发表了由一位默默无闻的专利审查员爱因斯坦所写的三篇论文。三篇论文中的任何一篇,都足以使作者享有大物理学家的盛名。而其中最有名的便是《论动体的电动力学》,此文宣告了相对论的诞生。

②在科学论文的最后,通常会有一大堆的引文索引,但这篇论文的结尾却是光秃秃的。爱因斯坦没有提及任何同行的工作,只感谢同样默默无闻的专利审查员贝索的“热忱帮助”。

③对于爱因斯坦,贝索是个有点特殊的人物。尽管终其一生,贝索也许连半个物理学家都算不上,但在当时他却是最理解爱因斯坦的人。全欧洲都找不到比贝索更好的“思想共振器”,爱因斯坦后来曾这么评价。

④1955年3月15日,贝索在日内瓦病逝。3月21日,爱因斯坦在给贝索亲属的吊唁信中,写下了如下一段话:“现在,他又比我先行一步,离开了这个奇怪的世界。但这并不意味着什么。对于我们笃信物理学的人来说,过去、现在和未来之间的区别只不过是一种幻觉而已,尽管这种幻觉有时还很顽固。”

⑤这是我所见到的最难以忘怀的悼词之一,它是由两种特殊的金属熔合成的合金,一种是高贵的情感,另一种是幽邃的智力。它既包含着对友人的深厚感情,也包含着深刻的物理学思想。此前一年,爱因斯坦曾与贝索在信中讨论过“时间箭头”的问题。爱因斯坦指出,在相对论与量子力学中,均不存在所谓的时间箭头(在牛顿的经典力学中当然也不存在),亦即基本的物理方程式均不提供过去和未来的区别。这段悼词应该是源于这次讨论。    

⑥但这也是一位聆听着死神脚步声的老人为自己撰写的悼词:他的妻子和妹妹已经走了,他的终生挚友贝索也走了,现在该他了,既然过去和未来并无区别,生与死又何足道哉! 不到一个月,爱因斯坦的病情就恶化了。他拒绝了人为延长生命的手术建议,因为他要庄严地死去。4月18日,爱因斯坦在普林斯顿逝世。

⑦我个人以为,爱因斯坦对死亡的感受可以与孔子媲美,至少可以与司马迁笔下那位悲歌慷慨、唱着“太山坏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的孔子媲美,尽管前者显得内敛,后者则溢于言表。像爱因斯坦目睹着他的亲友先他而去一样,孔子也目睹着妻子、儿子以及他的心爱的学生颜渊、子路先他而去。颜渊死时,孔子曾发出著名的感叹“天丧予”,大概可算作世界上最短的悼词。

⑧后来,我读到了更多的关于时间的书,像什么《时间简史》、《时间之箭》之类,甚至还有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似乎,我又多了一些关于时间的知识。

⑨有一阵子,这段话不那么使我感动了。我甚至以为,那不过是一位大物理学家的机智与幽默罢了,但不久我便发现,这是一种假象。我还发现,我所拥有的关于时间的知识其实都是多余的,顶多也不过是一架维特根斯坦的梯子:一旦爬上屋顶,就必须把它抽掉。

⑩这太奇怪了。正如爱因斯坦所说:这个奇怪的世界。

(注释)[维特根斯坦]奥地利哲学家,罗素的弟子。

【小题1】我们高中阶段所学过的《    》一文中,作者曾称赞爱因斯坦“科学、艺术和哲学作为一个整体便成了他一生的三大支柱,成了他的血和肉。”
【小题2】第③段中“对于爱因斯坦,贝索是个有点特殊的人物”,说贝索“特殊”是因为    
【小题3】第⑤段中作者说爱因斯坦给贝索的悼词“是由两种特殊的金属熔合成的合金”,“合金”一词具体包含了怎样的含义?
【小题4】第⑨段中作者引用维特根斯坦关于梯子的言论:“一旦爬上屋顶,就必须把它抽掉。”其用意是什么?
【小题5】对本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突出爱因斯坦论文“光秃秃的结尾”,意在指出爱因斯坦在物理学上成就极高。
B.本文从爱因斯坦给贝索的悼词中引发了对爱因斯坦的敬仰和对生死、时间的哲学思考。
C.全文采用夹叙夹议写法,“叙”得简练,“议”得精当。
D.本文语言精练准确,例如对爱因斯坦悼词所作的比喻式评价就非常精当。
【小题6】纵观全文,概括爱因斯坦对死亡的认识和感受。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3-03 12:58:1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文化的“软”与“硬”
艾斐
文化是一种软实力,这一点毋庸置疑。众多专家学者认为,文化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软”只是文化的表现形态而非其本质作用,文化还有“硬”的一面。
文化的价值和功能,主要在于通过励志、传道、尚德、增智等,不断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与创造力,进而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可以说,人类社会和人本身正是在文化的浸润、引导和驱动下,才一步步地发展完善的。汉字的构成讲究形意结合:“文”字上半部的喻义是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世界从黑暗走向光明,下半部的喻义是通过治理使社会和谐、天下安宁:“化”字是一个意象符号,表示人只有在执掌器物并发挥能力的情况下方可对社会进行有效治理与变革。由此来看,“文化”的寓意是一种光芒普照的思想与智慧,即人类用以提升自身和治理社会的有力思想武器。正如《易经》所云:“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就此而论,文化的社会功能和作用就是“硬性”的。一旦失去或弱化了文化的作用,社会就会陷入愚钝、野蛮、落后之中,遑论进步与发展、文明与创新了。文化的“硬”作用,在于它能对人类精神世界进行有效干预和能动指导,为人们塑造灵魂、输注智慧,使人们运用文化所赋予的能动性和创造力持续构建社会文明。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认为:文化是一本打开的关于人的本质力量的书;恩格斯则强调:文化上的每一个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
现代社会,文化的覆盖面不断扩展、干预力不断提升。经济、政治、社会、军事、外交等各个方面、各个领域,都越来越需要借重文化的力量。从一定意义上说,现代社会中的许多冲突在本质上都是文化的冲突。传统意义上的政治、军事、外交手段,在面对复杂局面如政治乱局与外交僵局、军事对抗与社会对立、经济困难与民生困厄等时,常常显得功效不济或无能为力,这就需要发挥文化的积极作用。近年来,社会生产与消费的重点越来越转向文化领域,这就使得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当前,英、美等发达国家已在文化产业领域捷足先登,先后成为文化产业的大国与强国,其文化产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大都在15%以上,并且这一数字还在持续快速攀升。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这些国家的“腰杆”越来越硬:不仅主导了国际话语权,并且凭借强大的文化传播手段,不断对外输出本国的文化理念和价值观念。比较而言,我国在提升文化软实力上差距不小、任重道远。
文化凝结着历史,连接着未来;既有“软”形态,又有“硬”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在科学审视和认识文化特有的性质和作用时,不仅应着力凸显其精神价值,而且应充分发挥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全方位辐射与推动作用,推动国家文化软实力不断提升。为进一步增强我国综合国力与国际竞争力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
(选自2012年1月5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小题1】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诸多专家学者普遍认为,文化固然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文化还有其“硬”的一面。
B.文化对人类社会和人本身起着浸润、引导和驱动的作用,由此促进人类社会和人本身一步步发展完善。
C.传统意义上的政治、军事、外交手段在现代社会已经显得功效不济或无能为力,而文化却能发挥积极作用。
D.当今世界,发达国家已成为文化产业的大国与强国,主导了国际话语权,并不断对外输出本国文化理念和价值观念。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化能够不断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与创造力,进而推动社会进步发展,而这一切,主要通过传道等途径来实现。
B.马克思个人认为:文化是一本打开的关于人的本质力量的书。这句话有力地论证了文化的“硬”作用。
C.《易经》认为“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是对文化“硬”作用的肯定。
D.只有提高文化软实力,才能为进一步增强我国综合国力与国际竞争力,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输出我们的文化理念。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人们的精神境界与创造力得到提升,社会之所以发展进步,都是因为文化有“硬”的一面在起着积极作用。
B.“文化”在古代的寓意是一种光芒普照的思想与智慧,即人类以提升自身和治理社会的有力思想武器,可见古人就认为文化具有“硬”的一面。
C.近年来,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预计在不久的将来,文化将会成为社会生产与消费中最重要的部分。
D.如果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们把提升文化软实力作为国家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就一定能超过英美。

同类题2

(题文)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
谈崇拜
闰恩虎
①崇拜不等于爱,虽然崇拜可能产生爱,爱里面也常常会有一些崇拜的成分。在现实生活中,有时会将它们混淆。崇拜是种可能趋向狂热的情绪,而爱则是真诚的情感。爱对崇拜的消解是文明进步的表现,是人本主义和人文主义的升华。
②中国古汉语很含蓄,也很深刻。对崇拜现象,精神层面谓之曰“高山仰止”,庸俗利用则称之为“趋之若鹜”。前者如齐白石,艺术衰年变法崇拜徐渭八大山人吴昌硕,便诗以明之:“青藤雪个远凡胎,缶老衰年别有才,我愿九泉为走狗,三家门下转轮来。”而官场上的所谓崇拜都属于后者!
③崇拜本身可以给人力量,给人自我发展的动力和导引,引导内向走向外部世界。但崇拜若被意识形态利用,就会变为一种盲目的潮流,成为一种残酷的个人精神残害。专制和独裁往往就是利用崇拜筑起吃人的祭台,以领袖的脑袋代替所有人的脑袋。没有脑袋的人就是完全崇拜的人!崇拜而没有了自信,便是理性的沦陷,会演化为迷信。为什么近几十年间,崇拜真理变成了崇拜教条,崇拜科学变成了崇拜技术甚或机器,而崇拜权威则演化为迷信!亚里斯多德的一句话:我敬吾师,但更重真理!这种思考精神是对崇拜误区的最好启示。
④崇拜不等于不怀疑或不容怀疑。不容怀疑的绝对信仰只能是已经僵化的教条,那叫“洗脑”。没有信仰的社会是涣散腐败的,但绝对信仰的社会必然是恐怖残酷的。绝对真理、顶礼膜拜、不容怀疑是对人类精神的戕害,是崇拜的死结。怀疑精神是人类发展的顽强基因,使信仰更具光芒!不容怀疑的崇拜是野蛮的枷锁,是中世纪宗教极端化统治留下的历史斑点。因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才成为现代文明强调的核心观念。
⑤崇拜本属于宗教精的内容,图腾就是早期崇拜的意识产物。艺术无论如何是需要一些宗教精神的。托尔斯泰说:“信仰是生命的力量。人没有信仰,就不能生活。宗教思想在最初的人类思想中已经酝酿成熟了。信仰所给予人生之谜的答复合有人类最深刻的智慧。”我认为,真正的艺术都是人类对大自然真善美崇拜的反映。我们现在看到的大多数艺术遗迹都是宗教崇拜的产物。但必须强调:宗教精神的核心是仁爱,暴力崇拜绝不属于宗教范畴!
⑥近几十年来,国人的现代崇拜历经三次嬗变,从领袖崇拜到权威崇拜再到明星崇拜,有许多人认为这是人们素质的下降,相反,我倒认为是素质的提高。领袖崇拜多半是盲目迷信的,基本上是政治宣传误导的,其本质是权力崇拜。史前文明的图腾崇拜、宗教时代的神灵崇拜,以及人文时代的英雄崇拜,都包涵有理想的探索,而权力崇拜则是去理想的现实堕落!权威崇拜是科学发展与普及的搁浅,真理从来就没有永恒的或固定的贴标签载体。而明星崇拜则是现实的具体的,是对生命现象真实美好的向往。平凡的理性崇拜绝对是进步的表现。
【小题1】(小题1)下列对爱与崇拜的关系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崇拜可能趋向狂热,爱肯定是一种真诚的情感。
B.崇拜能产生爱,爱里也肯定会有崇拜的成分。
C.崇拜和爱经常交织在一起,在现实生活中很难分清。
D.爱能将崇拜消解,是因为人文主义和人本主义推动了文明的进步。
【小题2】(小题2)(小题2)下列对崇拜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山仰止”和“趋之若鹜”既含蓄又深刻地点出了崇拜的两个层次,前者可提升精神,后者则陷入庸俗。
B.崇拜真理变成崇拜教条,崇拜科学变成崇拜技术,是因为人们不知道“我敬吾师,但更重真理”这句话。
C.怀疑精神是推动人类发展的重要基因,如果一种崇拜不容怀疑,那么它就是“洗脑”,就是野蛮的枷锁。
D.崇拜如果被意识形态利用,就会变成盲目的潮流,如果没有了自信,就会演化为迷信。
【小题3】(小题3)(小题3)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专制和独裁往往就是以领袖的脑袋代替所有人的脑袋,把人都变成没有自信的完全崇拜的人。
B.艺术无论如何都需要宗教,真正的艺术都表达了人类对大自然真善美的崇拜。
C.信仰是生命的力量,人没有信仰就不能生活,社会一旦没了信仰,就会涣散腐败。
D.相比起领袖崇拜,明星崇拜是现实的具体的,是素质提高的表现,是进步的表现。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独到寒山顶
杜芳清
今年春节期间,我独自登上近些年新开发的乌鲁木齐雅玛里克山的顶巅。山上被冰雪覆盖,空中仍飘着小雪。风不大,却像刀子一样刮人肌肤。山上仍有隐隐约约的路迹,是管理山林的清洁工扫出来的,还是寒风有意无意之中吹出来的,我不得而知。我也不愿多想它。人生有限,岁月宝贵,不必物物寻根,事事探底,只需走好自己愿走的路,做好自己想做的事。在雪天高低错落的茫茫山野中游走,我自然得拣道而行,因为我早已从人生的坎坷道和荆棘林中走出,摆脱了莽撞,抛却了固执,摈弃了狂想,甩掉了浅薄。况且这山的地形坡谷我早已熟知。尽管如此,我还是捡了一根长长的干树枝作探路之物。
我不怕冷,尽管是零下二十一度,我并没有感到那种奇寒。但我还是在两个毛衣之外又加了件藏蓝色大衣,大衣领内又围了条黑白间点的围巾。我慢慢地随意而轻松地向前放步,上坡,越谷,转弯,踏阶,雪花为我轻扬飘舞,树木为我冰清玉洁。这些坡坡岭岭道旁渠畔的白杨、垂柳、青草、野花,夏季是何等地放情开颜潇洒妩媚!可时光一转,秋风一吹,它们就叶子变黄,枝干变秃,“一朝春尽红颜老”了。自古女子怕红颜褪去,男子怕体弱无能,但这是自然沧桑,谁都逃脱不了啊。只是我想,处在同一个时间段和年龄段的人,其精神和状态竟有天地之差,有的女子潇洒依然,风韵独存;而有的女子却褶皱网面。有的男子成熟威武,年富力强;而有的男子却面如土灰,老态龙钟。何止同龄,不同龄者亦是如此,有的年过八旬,仍是鹤发童颜,声如洪钟;而有的不足三十,却是疲态不振,目光呆痴。我曾于十五年前说过:真正的青春在精神,而不在年龄。眼前的山野已不是秋天,而是银装替换了绿装的严冬季节。可我却聊发少年狂气,稳踏阶台,迅速登上了山顶的凉亭中。
在山巅,我忽然感到一股冰凉的清气穿过我的全身,脑腔中的杂质和腐物也被全盘清除,浑身觉得好轻松好清醒。六十多年的人生风雨击破了我的童真,酸甜苦辣的悲欢阅历练就了我的才智,善恶正邪的人世百态顿悟了我的思维。此时此地,我敢于面对苍天厚土,面对人世尘寰,庄严而郑重地说:天地之间,人界之中,我好清醒好轻松啊!
我挺胸东望,大西北名城乌鲁木齐的千楼万厦笼罩在雪花飞舞之中。冬季是冷,可没有寒冷,哪来的雪花飞舞?哪来的玉树琼枝?哪来的栩栩如生的冰雕雪人?哪来的茫茫千里壮观气派的冰雪世界?我喜冷,还不在于它的外观外貌,而在于它的哲学内涵。许多人都喜欢热,因为热能生春,没有春天,哪会有山明水秀万紫千红的胜景?因为热能生情,没有热情,就会出现心难通、事难成的冷落而尴尬的局面。但热盛出浮躁,热极出膨胀。人间诸事之败大都败在一个“热”字上。少年意气导致的打杀成祸,受委屈不忍,一怒而结冤仇,都市邀友聚会上的酒桌醉态……这些有失社会文明又污染人文环境的劣态,极为影响人们的心灵健康。这就需要一个“冷”字。有冷才有静,先冷而后静。静生平和,静出智慧。任何棘手之事、麻烦之事,必须先作冷处理,然后再图良策。这样才能据情顺理,得以比较合情合理的解决。所谓“三思而后行”,不冷静何来三思?不三思何来良策?无良策事怎能做顺做成?无论是大事、小事;公事、私事;国事、民事,都不能偏离这个思路和程序,其先决条件就是:先冷静下来!
雪花陪伴我下了山。路迹不清,我竟然没有滑倒。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这篇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对乌鲁木齐雅玛里克山的地形坡谷熟悉,又懂得拣道而行,加以树枝探路,随意轻松而行,无惧天气恶劣,最终登上了山巅。
B.作者已经六十多岁了,人生的风雨让他思想成熟起来,丰富的人生阅历使他才智不凡,人世百态领他思维顿悟,他活得清醒而轻松。
C.文章开头写“山上仍有隐隐约约的路迹”,结尾写“路迹不清”,“路”一语双关,既指上山的路,也指人生之路;首尾呼应,卒章显志。
D.文章边叙边议,借登上顶而对社会的认识,对人生的感悟,对生活的思索,抒真情,启人智,散发着智慧、哲理的光芒。
【小题2】简要分析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小题3】作者说“人间诸事之败大都败在一个‘热’字上”,倡导遇事“先冷静下来”,你是否赞同这说法?结合本文和现实认识,谈谈你的看法。

同类题4

阅读下面小说,完成各题。
天 眼
梅寒
“怎么说呢……你说这事儿弄的……真不知道从哪里说起……”他小学生一样坐在我对面的沙发上,勾着头,左手搓右手,右手搓左手,吭哧了半天还是没扯到正题。时近深秋,屋里气温很低了,他黝黑的额头上却沁出一层亮晶晶的汗。
他可真能磨蹭,一句话憋了十几分钟还没憋出来。
“您别急,慢慢儿想清楚再说。”我起身又给他的纸杯里续了点儿热水,“喝口热水润一下。”
我对眼前这个男人的耐心,大约源自他的外貌──他那老实巴交的样子让我想起远在乡下的父亲。那满头灰白而蓬乱的头发,额间深深浅浅密布的皱纹,尤其是他那双手,那算是一双人的手吗?粗大的关节,如老树皮一样粗糙的手背,布满着老蚯蚓一样的青筋,指甲磨秃了,却能清晰地看见指甲缝填满污垢──那是一双经历了多少风雨磨难的手呵。
“嗯嗯,谢谢您,王警察……我说……我是来认罪的……”他抿了口水,僵硬的舌头在双唇外努力转了一圈,终于拐上了漫长的回忆之路:
“那还是十年之前,我在咱们镇上做水果批发生意……嗯,那时候,您估计还没来,咱派出所还没盖起这三层楼来,那时候还是个四合院……那天晚上,快收摊儿的时候忽然下起了一阵大雨,我和老婆提前就收摊儿了。那个包就是在我们收摊儿时发现的,一个黑皮包,鼓鼓囊囊的。当时因为急着收摊儿,也没想着打开看看,就把它带回家了。带回家……带回家……咳咳……”讲到这儿,他流畅的语速又变得迟缓阻滞起来。
“别急,您慢慢儿说。”我又站起来给他续了点儿热水。他抿一口,接着讲下去:“带回家后,我和老婆就把那包打开了。一打开,我们两个都吓傻了啊,整整齐齐五大捆啊——五万块。当时,我们在小镇上做一年的水果批发生意也赚不到那么些钱……”
男人的头再次低下去。他变戏法似的从肥大的粗布劳动服里拿出一个黑色的皮包来。“就这只皮包,跟了我们十年了……可我们一分钱也没敢花……”
从男人断断续续的讲述里,我总算弄明白了他的来意:十年之前,他无意中在自己的水果摊位儿上捡到一笔五万块钱的巨款,一时起私念,将那五万块钱据为己有,却又不敢动那包里的一分钱。十年,他把那包藏了十年,最终还是来找我们,让我们帮助寻找那笔巨款的失主。
怎么说呢?看到那个包时我的心情极复杂,我怎么也不会把私吞别人五万巨款这样的事情与眼前这个看上去老实巴交的男人联系在一起。那个黑色皮包的出现,让他先前在我心中树立起的父亲形象轰然倒塌。
“哦,那需要做个笔录。”我开抽屉,找纸找笔。
“可算是交出来了,这块石头在俺心里压了十年了……十年啊……”男人猝不及防的哭声再次把我的思绪搅乱了。我从没有看到一个男人哭得如此伤心畅快。他把一双关节粗大的手插进灰白的乱发里头,肩膀一耸一耸,就从沙发上滑下来,实实地蹲在了地板上。“人欠啥债也不能欠良心债啊,这五万块钱跟火炭儿一样天天烧心……俺天天夜里睡觉,就觉得头顶上有双眼在盯着俺……”
男人继续往下讲,竟然再一次扭转了他在我心目中的形象,那个倒下去的男人,又一点儿一点儿从旧日的光阴里立起来。他说:“拿了这五万块钱之后,我们也不敢再在这镇上待了,就把家门一锁,到外面打工去了……这十年,我跟老婆什么苦活儿累活儿都做过,给人洗盘子洗碗,去养殖场给人养猪……前年,我老婆病了,胃癌,可她死活不让我动那笔钱,她让我早晚都要找到这钱的主人……可惜……她看不到这一天了……”
讲到现在,男人似乎才真正放松下来。窗外,夜色已经漫上来。他手里的纸杯里,水早已凉透。他脸上的泪也干了。执笔而待的我,却没在面前的纸上落下一个字。现在,喉咙干涩心潮起伏的是我。
“我回去了。谢谢您,王警察,希望您能尽快帮忙找到钱的主人。”卸掉心上的巨石,男人与来时似换了一个人。他脊背挺直,声音清晰洪亮。他大大方方伸出那双粗黑的大手来跟我握手道别,握得我骨头都发麻。
他走到门口时,又转身停住,回头淡淡地跟我说:“王警察,有个细节我没跟您说,原本不想说的,想想还是说了吧。那天我跟老婆发现包里有五万块钱,也没想着私吞的。我们想了一晚上,想起来那天下午曾有两个老板模样儿的人曾在我们摊儿上买过水果……可是第二天上午,俺想去还钱时,那两个老板说他们包里装的是八万块钱……八万块,俺拿什么还?”
男人没再往下说,转身融进了黑沉沉的夜幕里。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篇通过对男人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表现了他紧张不安的心理,也设置了悬念,激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他可真能磨蹭,一句话憋了十几分钟还没憋出来”,这句话既写出了男人“认罪”的艰难,也表达了“我”对男人超乎寻常的忍耐。
C.“我”既是一个听者,又是故事的叙述者,将 “我”作为听者,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在“我”纯客观的叙述中给读者留下更多想象的空间。
D.“大大方方伸出那双粗黑的大手来跟我握手道别”,形象地表现了男人从深重的负罪感中走出后的轻松,也暗示寻回失落的诚实品格后,男人重新赢得了尊严。
【小题2】请结合男人“认罪”的经过及具体表现,分析男人的性格特征。
【小题3】小说结尾部分,男人走到门口又回头说起当初的一个细节。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从不同角度进行简要分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5G的意义并不仅仅局限于“面向2020的移动通信技术”。毫无疑问,5G是推动新一轮数字变革的最重要角色。

5G的出现,让物联网真正成为可能;另一方面,也只有5G网络,才能承载物联网产生的庞大无比的井喷式网络流量和在同一瞬间产生的海量网络请求。可以看到,5G将成为实现网络世界和物理世界的重要纽带,它首先将使前几年兴起的物联网概念真正成为现实,可穿戴智能终端、车联网终端以及各类大大小小的智能终端,都将连上这张物联网。在这种连接的基础上,新的应用比如实时视频分享、随时随地云接入、虛拟现实等都将成为现实,整个社会的信息化将更加深入、彻底。

当然,人们在憧憬5G的同时,还必须面对诸如流量费用和网络安全等问题。便宜的流量资费无疑是使用5G服务的必要前提,否则再高的网速也只能让人望洋兴叹。因此,网络运营商必须切实“提速、降费”,以适应5G时代的发展。5G在满足人们移动网絡海量教据的需求、为用户带来丰富服务的冋时,对数据隐私和安全保护的要求也显著提高。

(摘编自《人民日报》余建斌《5G撬动新一轮数字变革》)

材料二

日前,在福州长乐区的中国联通东南研究院内,主刀医生坐在机器人前,通过实时传送的高清视频画面,利用5G技术操纵机器人的机械臂,远程控制手术钳和电刀,为位于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中的一只小猪,切除了一片肝小叶。整个手术持续了近1个小时,手术创面整齐,全程出血量极少。这只小猪在手术完成半小时后,逐渐从麻醉中苏醒,各项生命体征保持稳定,手术宣告成功。

据了解,这台手术两地相距约50公里。手术的成功实施,标志着全球首例在5G环境下进行的远程外科手术测试取得圆满成功,为今后5G远程外科手术的临床应用创造了条件。

5G技术低延时的优势,与手术机器人相结合,可以实现信号实时互联互通,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给远程手术提供了可能。此次手术的成功,说明了5G技术在远程医疗上是完全可行的。

(摘编自《光明日报》《福建成功实施全球首例56远程外科手术》

材料三:

显然,5G网络会比4G快得多。在实际应用中,一部5G手机配合上5G网络环境,网速可达4G的9至20倍。

但也不是所有人都会因5G而兴奋不已。这一新标准之所以能够提升速度,是因为需要占用毫米波频段。这一宽广的无线电频段目前并没有得到有效利用——这是因为毫米波极难使用,非常复杂,非常棘手。

这个频段的频率要比现有的手机网络频段高得多(你的WiFi使用的是2.4G或5.8G频段,而毫米波使用的是24G以上的频段)。这意味着它能提供前所未有的速度,但也要接受覆盖范围的损失。毫米波基站只有150米的覆盖范围,这就是说网络服务商不仅需要升级现有的收发设备(小型基站),还需要安装更多的基站。因此,只有那些人口密集的大城市才能充分享受毫米波支持下5G带来的超高速快感。

但是5G这列快车已经无法减邈,未来的某一天,我们可以和自已的孙子讲起视频网站时常延迟卡顿的往事,把这当成怀旧的笑谈。而这,都要归功于今天的工程师和他们的毫米波。

(摘编自《光明日报》戴维·波格《5G会带来什么》)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5G作为“面向2020的移动通信技术”,它的运用将使诸如实时视频分享、随时随地云接入、虚拟现实等成为现实,社会的信息化和智能化将会推行得更好。
B.高网速是以高流量为前提的,而且网络的资费是按流量计算的,那么高流量就意味着高额资费,为了5G的发展,广大用户将迫使网络服务商降费。
C.利用信号实时互联互通和5G技术与手术机器人的结合,医生可以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对手术进行远程控制,此次为小猪手术的成功说明其可行性。
D.利用毫米波频段的特性,工程师们通过不懈的努力,可以使未来的人们体会到5G网络的超高速快感,而诸如视频网站延迟卡顿的现象也将成为历史。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利用5G网络技术,物联网将可能真正实现,人们通过各类智能终端将网络世界与物理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这将极大地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B.5G网络尽管将推动新一轮的数字变革,但是也将给数据隐私和安全保护带来新的挑战,因此必须同时构建适应5G时代需求的网络安全体系。
C.5G远程外科手术的成功意味着运用5G技术,医生将来还可能实现远程查房、远程B超等,这可能让优质医疗资源能迅速影响到偏远地区。
D.网络频段越高,基站覆盖的范围越小,要保证利用24G频段以上毫米波的5G网络的速度,服务商就需要升级现有的基站和安装更多的基站。
【小题3】5G网络有哪三大主要特征?请结合三则材料内容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