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追寻那遥远的美丽
梁 衡
快二十年了,总有一个强烈的向往,到青海去一趟,这不只是因为小学地理上就学到的柴达木、青海湖的神秘,也不只是因为近年来西北开发的热闹。另有一个埋藏于心底的秘密,是因为一首歌,那首《在那遥远的地方》,还有它的作者,像一个幽灵似的王洛宾。
大概是上天有意折磨,直到今年夏末,才有缘去朝圣。当汽车翻过日月山口的一瞬间,就像一个千磨万难之后到达西天的唐僧。日月山口是当年藏王亲迎文成公主的地方。山下是一马平川,绿草如茵,起起伏伏地一直漫到天边。远处有一汪明亮的水,那就是青海湖,是配来映照这蓝天白云的镜子。我们的车像撒欢的马驹,追着天边的云朵,路边闪过金色的彩带,那是一片片正在开花的油菜。微风掠过草面,送来一阵远古的苍茫。那首歌就诞生在这里,青海湖边这片被称为金银滩的草原。
这里的草不像新疆的草场那样高大茂密,也不像内蒙古的草场那样在风沙中透出顽强,它细密而柔软,蜷伏在地上,如毯如毡,将大地包裹得密密实实,不见黄沙不见土,除了水就是浓浓的绿。草地上虫草、人参果、秦艽等中药材随处可见。牛羊漫过天边,帐篷旁闪过姑娘的彩裙,牧人悠然挥鞭带着他的歌声翻过山梁。老鹰发现了什么,在低空一圈圈地盘旋。这真是金银一般的草场。
当年二十六岁的王洛宾采风到这里,十七岁的卓玛姑娘用鞭子轻轻地抽了他一下,含羞拍马远去。这倩影绕心三日,挥之不去,终于幻化为一首美丽的歌———在那遥远的地方——这首歌永远定格在世界文化史上。卓玛一辈子也没有想到她那轻轻的一鞭会抽出一首世界名曲。
当后人听着这首歌时,总想为它注释一个具体的爱情故事,殊不知这里不但没有具体的爱,就是在作者的实际生活中也没有找到过歌唱着的甜蜜。王洛宾好像生来就负有一种使命,总是去追寻美丽,美丽的旋律,美丽的情感。王洛宾是美令智昏,乐令智昏,他认为生活甚至生命就是美丽的音乐。他一入社会就直取美的内核,而不知这核外还有许多坚硬的甚至丑陋的外壳。所以他一生屡屡受挫,他活了八十多岁,有三年是坐国民党的监狱,有十五年坐共产党的监狱,又有十五年的时间是被控制使用,直到1982年六十九岁时,才正式平反,恢复正常人的生活,1992年七十九岁时,中央电视台首次向社会介绍他的作品。这时,全社会才知道那许多传唱了半个世纪的名曲原来都是出自这个白胡子老头儿。这时,离他的生命终点只剩下两三年的时间。
王洛宾的生命是以歌为主线的,信仰、工作,甚至生活中的衣食住行都成了歌的附属,就像一棵树干上的柔枝绿叶。1937年,他到西北,这本是一次采风,但他被那里的民歌所迷,就留下不走了。他在马步芳和共产党的军队里都服过役,为马步芳写过歌,也为王震将军的词配过曲,他只知音乐而不知其余。他像草原上一只渴急的黄羊,见到一点水光,就拼命地向这惟一的目标冲去,至于路边的石块荆棘,他全没有看见。在音乐的感召下,他是一个勇敢的先锋,而对音乐之外的一切,他却是不屑一顾。在劳改服刑时他宁可用维持生命的一个小窝头,去换取人家唱一曲民间小调。他也曾灰心过,有一次他仰望厚墙上的铁窗,抛上一根绳,挽成一个黑洞似的套圈,就要通向另一个世界时,一声悠扬的牧歌,轻轻地飘过铁窗。他分明看到了铁窗外的白云红日,嗅到了原野上湿润的草香。他终于没有舍得钻进那个死亡隧道,三两下扯掉了死神递过来的接引之绳。我们至今不知道这是哪一位牧人的哪一首无名的歌,这也是一根“卓玛的鞭子”,又一回轻轻地抽在了王洛宾的心上。这一鞭,为我们抽回来一只会唱歌的老山羊,一个伟大的音乐家。
【小题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E.现实中得不到的东西往往都是甜蜜的,美好的。作者远赴青海湖,是因为现实中找不到美丽的草原、动人的风情。
A.“当汽车翻过日月山口的一霎间,我就像一个千磨万难之后到达西天的唐僧。”一句表明作者既有实现夙愿的喜悦,又有历经艰辛到达目的地的欣慰。
B.王洛宾能写出定格在世界文化史上的作品,是因为他找到了自己实际生活中没有找到的“歌唱中的甜蜜”。
C.作者写王洛宾对音乐的热爱与执着,其实道出了现在的人们不能创作出伟大音乐作品的原因。
D.文章以“追寻”为明暗两条线索,明写了作者对遥远的青海湖金银滩美景的追寻,暗写了作者对王洛宾歌中美好生活的憧憬。
【小题2】文中对草原的大量描写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概括。(5分)
【小题3】文中的王洛宾给作者留下怎样的印象?请结合文章作简要的分析。(6分)
【小题4】题目是“追寻那遥远的美丽”,请你根据全文内容,探究题目的意蕴。(6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3-03 12:28:5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阿芳
林语堂
我家里有个童仆,我们姑且叫他阿芳,因为阿芳,不是他的名字。由某兑换铺雇来时,阿芳年仅十五,最多十六岁。现在大约十八岁了,喉管已经增长,说话听来已略如小雄鸡喔喔啼的声调了。但是骨子里还是一身小孩脾气,加上他的绝顶聪明,骂既不听,逐又不忍,闹得我们一家的规矩都没有,主人的身份也不易支撑了。阿芳能为人所不能,有许多事的确非他不可,但是做起事来,又像诗人赋诗,全凭雅兴。大约一星期间,阿芳打破的杯盘,总够其余佣人打破半年的全额。然而他心地又是万分光明,你责备他,他只低头思过。而且在厨房里,他也是可以称雄称帝,不觉中几位长辈的佣人,也都屈服他的天才。也许是因为大家感觉他天分之高,远在一班佣人之上。你只消听他半夜在电话上骂误打电话的口气,便知道他生成是一副少爷的身份。
在阿芳未来的时候,修理电铃,接保险丝,悬挂镜箧,补抽水马桶的浮球,这些杂差,都是轮到我身上的。现在一切有阿芳可以代拆代行了,我可以安然读柏拉图的《共和国》,不会奉旨释卷去修理自来水马桶,或是文章做得高兴不至于有人从厨房里喊着:“喂!水管漏了。”单单这一层的使我放心,已经足以抵补我受阿芳的损失而有余了。他有特赋的天才,多能鄙事,什么家具坏了,会自出心裁,一补一塞,一拉一敲,登时可以使用起来;闲时也会在花园中同小孩讲其火烧红莲寺的故事,到底不知道是讲的小孩有趣,还是听的小孩有趣。尤其是有一件事,使我佩服。自从到我家之后,他早已看准了我的英文打字机,每晨我在床上,他总在书房里打扫两个钟头,其实正在玩弄那一部打字机。有一天,打字机凭空坏了。我花了两小时修理不好。我骂他不该玩弄这个机器。那天下午,我出去散步回来,阿芳对我说:“先生,机器修理好了。”
还有许多方面,确乎非有阿芳莫办。他能在电话上用英语、国语、上海语、安徽语、厦门语骂人。而且他哪里学来一口漂亮的英语,这只有赋予天才的上帝知道吧。只消教他一次便会。他说Waiterminit,而不像普通大学生说Wait-a-meenyoot。我劝他晚上去念英文夜校,并愿替他出三分之二的学费,但是他不肯去。
叫阿芳做事,又是另一回事了。比方叫他去买一盒洋火,一去就是两个钟头,回来带了一只新布鞋及一只送给小孩的蝗虫,但是没有洋火。一收拾卧房,就是三小时,因为至少有一小时须喂笼鸟,或者在厨房里同新老妈打诨说笑:“阿芳,你今年十八岁了,做事也得正经一点。”我的太太说。但是有什么用?还要看他摔破杯盘,把洋刀在洋炉烤焦了,秽箕放在饭台上,扫帚留在衣柜中,而本人在花园里替小孩捉蝗虫。现在我的茶碗没有一副全的了。到了他预备早餐时,厨房里又是如何一阵阵“乒——乒——乓”的声音,因为他相信做事要敏捷。早餐本来是厨子的事,但是不知如何,已变成阿芳的专利。
三星期前,我们雇了一个新来洗衣的老妈。这个老妈并不老,只二十一岁。从此厨房重地又变成嬉笑谑弄的舞台了。工作更加废弛,笑声日日增高。打扫房间已由两小时增到三小时,阿芳连我每日应刷的皮鞋都健忘了。我教训他一次,两次,三次,都没结果,最后无法,我便下严重的警告:如果明天六时半皮鞋不给我擦亮,放好在卧房前,定然把他辞退。我必须维持主子的身份。那天晚上,我召集全家佣人,重申警告,大家都有惧色,尤其是烧饭洗衣的老妈。
第二天早晨,我六时醒来,静听房外的声音。六时二十分,洗衣服的青年老妈把我皮鞋放在门前。我觉得不平。
“我是叫阿芳带来的。你为什么替他带来?”
“我正要上楼,顺便替他拿来。”那老妈恭而有礼的回答。
“是他叫你的,还是你自己作主?”
“他没叫我,我自己作主。”
我知道她在撒谎。阿芳的梦魂还在逍遥睡乡。但是这位青年老妈婉词的替阿芳辩护,倒使我不好意思。我情愿屈服。
按:此为两年前存稿,阿芳后来与新老妈有私,串通在外行窃,入狱,今年六月出狱,至此尚未见面。
【小题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阿芳和新来洗衣的老妈年纪相差不大,他们经常在厨房玩笑嬉闹,以致影响到工作,我怕他们长久下去会产生不良的影响,所以决心整顿他们。
B.阿芳做事总是心不在焉,差错不断,让我觉得无可奈何:只有修理电铃、接保险丝、悬挂镜箧、补抽水马桶的浮球这些杂差做得让我满意,让我放心。
C.作者没有歧视家里的童仆阿芳,而是以平实的笔调,如叙家常般地展现了他的形象,在字里行间流溢着脉脉的温情,显示出深沉、委婉的写作风格。
D.作者善于运用朴素而个性化的语言来揭示人物的内心,在我和年轻老妈的对话中,青年老妈理直气壮的心态,我同情老妈的心情,都表现得恰到好处。
E.洗衣服的青年老妈在我限定的时间之前,把我的皮鞋放在门前,但我的心中还是不平,因为我惩戒阿芳的目的没有达到。
【小题2】作品中的阿芳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小题3】作品是怎样叙述阿芳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小题4】作品结尾一段是作者两年后写的文字,作者为什么补写这段文字?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小题。
《关雎》中的“在河之洲”所指何地,多年来,从教科书到《诗经》的多种版本,均未明确注释。经我们考证,就在黄河中游,乃河南省济源市坡头镇西滩村也。
翻阅《中国历史地图集》,在周代的版图上寻觅,便可以看到在万里黄河的中游,有一片像小岛似的滩涂,奔腾的黄河水,其主河道从这里一分为二,围绕着这片滩涂形成南北二水之势。然后,在滩之东端又合二为一,卷起滔滔巨浪,东流入海。这片多达万亩的滩涂,素有“万里黄河第一滩”之称。河南省济源市坡头镇西滩村的人们,世世代代就居住在这片被誉为“河心岛”的滩涂之上。
从宏观上看,西滩与《诗经》十五国风“周南”所涵盖的地域有缘。《诗经》中的十五国风,是指周南、召南等十五个地方的土风歌谣。关于周南,《辞海》解释中有“《史记·太史公自序》:‘太史公留滞周南’。《集解》谓即洛阳;《索隐》谓陕以东皆周南之地”之语。西滩与洛阳仅一河之隔,应属周南的统治区域。国风中的不少诗篇也都是河南地区的民歌。
从微观上说,黄河古代称河具有唯一性和排他性,我国江河众多,但在古代尤其是汉代之前,除黄河外,所有的水系都不能称河。
在周代的版图上,西滩可以说是万里黄河之中唯一人类能够定居的岛屿。多少年来,黄河西滩绿树掩映,农舍点点,瓜果飘香,渔舟晚唱,人们自给自足,民不交皇粮,官不征田赋,不谙水性的兵匪毛贼,轻易不敢越河进滩袭扰。村民们如世外桃源般地在此生息繁衍,创造着自己的历史和文明。尽管历史上黄河多次泛滥,但是西滩从未被洪水淹没。
西滩的形成和存在,自然也为《关雎》一诗的创作,奠定了基础,表现诗意的载体也就更加明确。
《关雎》中的雎鸠鸟和主人公“窈窕淑女”采摘的植物——荇菜,西滩可觅其踪。荇菜属于多年生草本植物,龙胆科类,今名莕菜,别称金莲儿、水荷、水葵。据《诗经植物图鉴》载:“荇菜分布于中国南北各省以及韩国、日本和俄罗斯等国,生育于池塘及流动缓慢的溪河中。”1987年,济源中草药资源普查领导小组,在普查过程中,也在济源王屋山区的小溪边和黄河沿岸发现了大量生长的荇菜,当然也就包括西滩了。
另外,从唐诗中也可以看出,西滩在古代就曾是古人的游览胜地。唐代诗人温庭筠有《河中陪帅游亭》诗曰:“倚阑愁立独徘徊,欲赋惭非宋玉才。满座山光摇剑戟,绕城波色动楼台。鸟飞天外斜阳尽,人过桥心倒影来。添得五湖多少恨,柳花飘荡似寒梅。”曾在王屋山学道的唐代诗人李商隐,也有《奉同诸公题河中任中丞新创河亭四韵之作》诗云:“万里谁能访十洲,新亭云构压中流。河鲛纵玩难为室,海蜃遥惊耻化楼。左右名山穷远目,东西大道锁轻舟。独留巧思传千古,长与蒲津作胜游。”
如今,随着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的建成,国家又在其下游 15公里处修建了二坝——形成了一个23平方公里的西霞院反调节水库。昔日宁静的西滩,夹于其间。新西滩成为名副其实的一个小岛,但它无疑是一个充满人文特色的新景点。
(摘编自姚景强李立政《“河之洲”在哪儿?》)
【小题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西滩为“河之洲”依据的一项是(   )
A.西滩应属《诗经》十五国风“周南”的统治区域,且《关雎》中的雎鸠鸟和主人公“窈窕淑女”采摘的荇菜,也可在西滩找到。
B.在古代尤其是汉代之前,虽然我国江河众多,但除黄河外,其它的水系都不能被称为河,黄河在古代称河具有唯一性和排他性。
C.在周代的版图上,西滩可以说是万里黄河之中唯一人类能够定居的岛屿,尽管历史上黄河多次泛滥,但是西滩从未被洪水淹没。
D.唐代诗人温庭筠的《河中陪帅游亭》及李商隐的《奉同诸公题河中任中丞新创河亭四韵之作》说明西滩曾是古人的游览胜地。
【小题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在周代版图上寻觅,便可以看到在万里黄河的中游,有一片像小岛似的滩涂,黄河主河道从这里一分为二,这片滩涂便是西滩。
B.西滩与洛阳仅一河之隔,应属周南的统治区域。国风中的不少诗篇也都是河南地区的民歌。
C.西滩素有“万里黄河第一滩”之称,这里农舍点点,绿树掩映,村民们在此过着世外桃源般的生活,创造着自己的历史和文明。
D.西滩的形成和存在,为《关雎》一诗的创作奠定了基础。没有西滩,也就没有《关雎》诗作。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考证《诗经·关雎》中“河之洲”所指何地,仅因为多年来从教科书到《诗经》的多种版本,均对此没有明确注释。
B.司马迁一生曾游历过许多地方,《史记·太史公自序》云“太史公留滞周南”,再据《集解》《索隐》看,他是到过河南的。
C.荇菜属于多年生草本植物,龙胆科类;在济源王屋山区的小溪边和黄河沿岸发现了大量生长的荇菜,它还应该是一味中草药。
D.随着“河之洲”考证的落实,加之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的建成及西霞院反调节水库的修建,西滩无疑是一个充满人文特色的旅游胜地。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下面问题。
此花此叶长相映
吕游
①我的家乡有一个偌大的池塘,池塘里有一池荷花。当夏日满塘的荷花盛开时,池塘便成了我小时候最爱去的地方。那荷叶可真大啊,简直就像让荷花睡觉的绿色小床。远远望去,一片片又肥又大的荷叶堆满了整个池塘,一直堆到了天边;而那一朵朵将开未开、含苞欲放的荷花,则像在荷叶这一个个圆圆的绿色舞台上嬉戏、歌舞的身着粉红色连衣裙的小姑娘……这种美妙的意境从童年起就深深镶嵌在了我的记忆里。
②然而,后来让我更加喜爱荷花并对其产生深深敬意的,还有另一种原因。
③有一些花,如桃花、紫荆花等等,花开了,却没有一片叶,等绿叶一一长出、伸出一只只绿色的小手时,花已经凋谢了;有一些花,绿叶长出来时却看不到花,等到花开始怒放时,叶或已不那么鲜亮浓绿,或已枯萎或已落在地上化作了泥土,或虽还在但已被花挡在身后或隐没于花下,或人们只注意欣赏花而早已忘了叶……虽然有“红花虽好,还得绿叶扶持”这话,但记着的人并不是很多。唯独荷花,花离不开叶,叶也离不开花,花与叶总是相依相伴、携手与共。
④你看,在碧波荡漾的水面上,千万荷叶多像一块块溢青流翠的绿毯铺满整个水面,仿佛溢满了绿色的生命,远远望去又似朵朵绿色的云,荷花恰如点点红霞点缀其间,与荷叶相映成趣。“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花的清香,离不开叶的挺秀。亭亭玉立的荷花,只有配上碧绿清圆的荷叶,才能更显出婀娜多姿;如果只有荷花,而没有硕大翠绿的荷叶,那荷花的美便会大大减弱。若没有叶的扶持,荷花很难在水面上绽放;若掐断荷花,水就会从被折断的茎里倒灌,致使根部腐烂,叶自然也会死亡。
⑤自古以来,荷花与荷叶都是密不可分的:有叶才有花,有花才有叶,叶肥花才美,叶亮花才鲜,叶绿花才红,花红叶才艳。叶气味芬芳,花清香袭人;叶有卷有舒,花有开有合。水摇荷叶动,露滴荷叶响,风吻荷花香。“十分荷叶五分花”,叶有多绿花有多红,花有多艳叶有多美。荷花与荷叶一生相互交融,相配得是那样和谐、完美、自然,如情侣般相依相随,你若只想欣赏荷花而抛开荷叶那也是很难办到的。难怪人们又称荷花为“绿荷”——绿叶之荷,因为花与叶早已是浑然一体、难以分割。花乃叶,叶为花,花中有叶,叶里有花,仿佛大自然的天作之合。
⑥而更难能可贵的是,荷花与荷叶不但相依相伴、难舍难分,竟然还盛衰与共、生死相随:无叶花不开,无花叶不在;花败叶也败,叶残花也衰。晚唐诗人李商隐曾写过一首《赠荷花》的诗,正是描写了这种情景——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唯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此花此叶长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
⑦我承认朱自清笔下的荷花无疑是世间最美的荷花,散发着一股浓郁的荷的清香,然而我认为美中不足的是,他只是写出了荷花的外表,并没有写出荷花的内心。而李商隐笔下的荷花则更让我感动,因为他诗句里流淌着更多的是荷的不大为人所知的真情,是荷花与荷叶生死相伴的灵魂。
⑧我以前只知道荷花清纯无瑕、洁身自好、傲然挺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被称作“君子花”,从未想到过她与荷叶之间竟还有着如此一场纯真动人的“生死恋”。
⑨“此花此叶长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一天,我来到荷塘,望见满塘的荷叶没有以前那么鲜绿了,荷花也没有过去那么鲜红了,荷花似在伤心地哭,泪珠一滴滴落在了荷叶上,仿佛在说,叶要离去了,我还有心盛开吗?
⑩我久久凝望着这满塘的荷花,似乎触摸到了花与叶的生命在轻轻颤动,纵使它是无语无声不会表达的小小植物,可我似乎看到一个个纯真晶莹的人世间最美的汉字早已溢满了整个池塘……
花叶犹如此,人何以堪?
【小题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我”从童年时代起就感受到了荷花与荷叶的美,对这种美有了更深的理解,荷花与荷叶可谓“翠减红衰愁杀人”。
B.“我”认为朱自清只是写出了世间最美的荷花的外表,并没有写出荷花的内心,这是朱自清散文《荷塘月色》的美中不足。
C.荷花清纯无瑕、洁身自好、傲然挺立的特点是“我”早就知道的,但荷花与荷叶生死相伴的灵魂却是“我”以前不相信的。
D.从文中作者对荷花与荷叶的赞美中,可以推断出“一个个纯真晶莹的人世间最美的汉字”这句话中的“汉字”应是“爱”。
E.荷花与荷叶的关系足以让人动容,无声无语的小植物尚能做到这一点,有血有肉的人类一定会做得比荷花与荷叶更好。
【小题2】作者对荷花情有独钟的原因有哪些?试结合文本概述。
【小题3】“此花此叶长相映”在全文多次出现,每次出现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小题4】作者在文中综合使用了多种修辞方法,请举例并简要赏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海南儋州那大镇洛南村委会下辖的力乍村,绿树环抱,依山傍水,一栋栋客家风格的民居错落有致,翠林修竹环绕村边,村道整洁干净、自然有序。村庄的环境不仅让村民自己住得舒服惬意,还吸引了不少城里人来感受田园风光。
去年,在海南省第一批美丽乡村名单上,洛南村被评为“海南省美丽乡村”。上榜的原因除了产业发展、乡风文明,还在于洛南村在规划建设中,保留着客家风情特色的村落格局和建筑风貌。一批批游客来此体验包粽子、品黄皮、吃农家饭等农家生活,力乍村的客家文化与自然风光,也正式跃入大家的视野。不仅如此,力乍村还打造了“商业一条街”“石雕一条街”“民宿旅店”“休闲农场”等项目,让游客感受到客家文化的新传承。
“美丽乡村”的创建,发展培育经济产业是关键。力乍村以农家餐饮业为龙头,带动富有地方特色的儋州粽子、客家擂茶、客家米线等产业发展,搭建旅游公共线路,使力乍变成集农业观光、乡村休闲游为一体的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呈现出无限美好前景。
(摘编自《客家小村变身文化旅游走红》,有删改)
材料二:
现代中国乡村旅游萌芽于20世纪50年代,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从最初兴起的所谓“农家乐”,到现如今相对高端的“民宿”。乡村旅游产业向着更大的规模和更广的市场发展。据统计,过去五年,中国乡村旅游游客接待人次和营业收入年均增速分别达32%和26.2%。2016年,乡村旅游游客接待已达24亿人次,占国内游客接待人次的54.2%;营业总收入4800亿元,占国内旅游总收入的12.2%。预计到2020年,全国乡村旅游年接待游客将超40亿人次,实现总收入2.3万亿元。
乡村旅游也在快速占领“小长假”的旅游市场。以2016年国庆节为例,小长假期间全国出游超过10公里的游客总计约1. 86亿人次,其中乡村旅游约为1.29亿人次,约占同期旅游人次的69%。选择乡村游的游客以青壮年群体为主,他们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
乡村旅游也是我国旅游投资的热点领域之一。近年来,民宿、特色小镇、乡村休闲地产投资增长迅速。相关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乡村旅游类产品实际完成投资3856亿元,同比增长47.6%;截至目前,全国共创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328个,推介中国美丽休闲乡村370个。而根据国家旅游局最新发布的《2016中国旅游投资报告》显示,乡村旅游投资还将持续升温。
但同样需要关注的是,目前我国的乡村旅游仍然面临产业延伸不足、服务设施不完善、专业人才缺乏等方面的问题。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的来临,乡村旅游也有待于在创新中开拓新思路、发掘新价值。不过值得欣喜的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乡村旅游众创”也在近几年迅速地发展起来,全国各地涌现出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乡村旅游创业项目,民宿客栈、艺术村落、精致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等新形式层出不穷,可见乡村旅游仍是发展方向之一。
(摘编自《乡村旅游渐升温:数说“旅游扶贫”》,有删改)
材料三:
乡村旅游的需求越来越大,很大程度上或许与当今社会的生活节奏过快相关——在钢筋水泥的“森林”中生活久了,人们往往就更加渴望追寻那种“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感受。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半数以上受访者平均每个月会到乡村地区旅游一次。下图是对各种进行乡村旅游的游客出行目的分析数据图。

(选自《新华网数据新闻》)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两项是
A.海南儋州力乍村的美丽乡村建设极具参考价值,它是乡村旅游的一个典型缩影,也是一个具有乡村旅游特色的成功案例。
B.近几年来,根据调查发现,参加乡村旅游的主体竟是青壮年群体。由此可见,青壮年群体的生活和工作节奏很快,他们的压力相对比较大。
C.“寻找乡村美食”“亲子游”是大部分都市人去乡村旅游的主要目的,力乍村开拓体验农家生活的市场正好迎合了消费者的主要需求。
D.从投资角度看,乡村旅游是我国旅游投资的热点之一,而乡村旅游产业投资不断升温,与乡村游客人数和营业总收入的增长是有关联的。
E. 乡村旅游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产业延伸不足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发展培育经济产业。
【小题2】请结合材料,简要概述乡村旅游产业怎样才能“向着更大的规模和更广的市场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