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睡美人
清丽、优美的芭蕾舞剧《睡美人》序曲奏响了。可是扮演公主奥罗拉的A角却突然“失踪”了。
“嘭”,化妆间的小门开了,一名女演员朝回过头来的导演一耸肩:“找遍了,哪儿也没有。”导演阴沉着脸。心中紧扣着的一线希望也随着这声响给绷断了。突然,他的手指向了坐在一边的B角:“你上!”
B角激动地站直身,双手抚摩着短裙,眼里闪着倔强和自信的光。只见她,踮起脚尖,一个优雅的旋转,轻盈地提着舞裙,飘然来到台上……
导演余怒未息。A角有丰富的舞台经验,和扮演王子菲力浦的男A角又是老搭档,今天的汇报演出正是胜败定局的关键时刻,万一,万一B角腿一软……他不禁打了个冷战,不敢再往下想了。
B角在追光下独舞。多么雍容的舞步,多么飘洒翩翩的舞姿,她巧妙地把音乐的颤动和灯光的光芒融会在一整套的芭蕾舞的语言里了……
……英俊的王子出现了,两人在月光如水的舞台上跳起了双人舞。导演紧张地眯起了眼。这是最令人担心的,B角和男A角是第一次同台演出。奇怪,导演的眼前B角分明已被爱情拥簇而起,漂浮在浪花之上,乘着白色双翼;她手臂的姿势犹如玫瑰花瓣的开放;她的双脚和着音乐在踩踏,犹如树叶飘然落地。她和男A角的搭档真是天衣无缝!
导演的拳头松开了,他暗暗惊讶,我平时怎么会没有发现呢?是由于她的倔强和顶撞?是由于她的执著、自信大于技巧?是由于我对女A角的偏爱所形成的偏见?还是……
……B角弯曲着双腿,柔软的身子在向地面上倾倒。
……哀怨、激昂的主题乐如泣如诉在轻叩观众的心扉。一个个音符,飘坠在导演的心湖上,泛起圈圈涟漪。B角不是曾经要求和男A角搭档吗?而我却用“A”“B”角这道坚固的厚墙将一对“情人”隔开,导演了一出“悲剧”。唉!
……醒了,奥罗拉醒了!安睡了一百年后,由于菲力浦纯真的爱情,她,死而复生了!而B角,这位现实生活中的“睡美人”,恰似许多沉睡着的美,她,春花怒放了!
“哗——”,忽然,剧场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B角噙着泪,微笑着向观众躬身回礼;可是,她的目光在某一观众席上凝滞了——
A角正微笑着坐在那儿鼓着掌……
【小题1】第一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述。(4分)
【小题2】这篇小说为什么以“睡美人”为题,请说说你的理解。(5分)
【小题3】有人说文中的女A角才是这篇小说的主人公,你同意吗?请谈谈你的看法。(6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3-03 01:08:0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地球的气候系统是一个由大气、海洋、冰、生物和陆地等要素构成的系统,非常复杂。它们不但受外界影响,而且也会发生相互作用。气候模式可以说是对气候系统的数学表达,它首先编写由众多方程组成的复杂程序,再通过巨型计算机进行运算,对未来的气候变化趋势做出预测。其运算过程所使用的数据量大得惊人,往往达到几十个TB(万亿字节),时间长的要用高速计算机算好几个月。气候模式已经成为当今科学界用以预测未来气候演变和影响的主要工具。
气候模式是在天气预报模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原理和天气预报模式有些类似。天气预报模式已有60多年历史,是全世界预报天气的主要工具。二者的区别在于,天气预报模式主要考虑大气运动变化情况,而气候模式要复杂得多,需考虑大气、海洋、冰、生物和陆地的状况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
目前,各国科学家正在抓紧对全球30多个气候模式进行完善和运算,也就是把各国的气候模式,放在同一个平台上交流比试。这些模式会模拟过去1000年的气候演变,特别是1850年工业革命以来的气候变化;更重要的是,根据未来不同温室气体排放情景,预估全球温度变化情况。
最新预测结果是怎样的呢?有关专家表示,不同模式之间预测的结果差异较大,目前采取的一个方式是“集合平均”,即把所有模式预测的结果集合起来,看其平均情况,这样可靠性会大大增强。从世界各国气候模式最新的预估结果来看,未来升温趋势将延续,而增温幅度和温室气体排放量关系很大,但预估结果同时显示,全球变暖并不是意味着每个地区都普遍升温,未来不排除某些区域会出现降温。
气候模式的发展在不少国家受到重视,它是目前唯一能定量客观展现未来气候变化趋势的手段,尤其是对大尺度气候异常和变化的预测可信度较高。但也有一些科学家对气候模式的可靠性提出了质疑,他们认为气候模式的结果并不可信。例如,由于不同的模式对天空中云的状态处理方式不同,预测结果在地表温度等方面就会存在很大的差异。
然而,气候系统从本质上来看是一个非线性的混沌系统,而且地球气候系统还受到地球以外的太阳活动、火山爆发等其他因素变化的影响。要对未来长时间的气候状况做出像一周之内的天气预报那样准确和精细的预测,几乎是不可能的。由于科学水平局限,气候模式的预测确实存在不确定性,但不确定性不等于不可靠和不能用。从对全球平均升温趋势的预测来看,可信度就很高。作为目前预测未来气候变化和影响的最主要的工具,气候模式的预测结果能够作为政府决策者的科学依据。
【小题1】下列关于“气候模式”的理解,不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气候模式是对气候系统的数学表达,它借助巨型计算机对许多复杂程序进行长时间、大数据量的运算,从而预测未来气候变化趋势。
B.气候模式之所以能预估全球温度的变化情况,主要依靠其对过去1000年,尤其是工业革命以来的气候变化的准确模拟。
C.气候模式由天气预报模式发展而来,前者是对未来长时间的气候状况做出预测,后者则是对短期天气做出准确和精细预测的主要工具。
D.与天气预报模式相比,气候模式比较复杂,它必须将地球气候系统中的各组成要素的状况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考虑在内。
【小题2】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为了对未来气候变化做出准确预测,各国科学家正在抓紧对全球30多个气候模式进行完善和运算,每个气候模式的运算都要耗时好几个月。
B.“集合平均”的操作模式,可以完全消除不同气候模式之间预测结果的差异,使人们对未来气候变化的预测变得更加可靠。
C.虽然有一些科学家对气候模式的可靠性提出了质疑,但作为目前唯一能预测未来气候变化趋势的手段,其科学价值不容忽视。
D.地球的气候系统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不仅其组成要素之间会发生相互作用,太阳活动、火山爆发等其他外界因素变化也会对其造成影响。
【小题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气候模式的最新预估结果来看,未来升温趋势将延续,但不排除某些区域会出现降温。
B.只要对天空中云的状态采用相同的处理方式,就可消除科学家对气候模式可靠性的质疑。
C.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气候模式对未来气候状况的预测难以达到天气预报那样的准确和精细。
D.气候模式对未来气候的预测存在不确定性,但其预测结果也能作为政府决策者的科学依据。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浪子  (美)华·欧文

现在,美丽温柔的陶洛丽斯的脸上布满忧愁,就像空中的一片乌云,那真是一场灾难,而这 一切正发生在阿尔罕伯拉宫里面。这位小姑娘喜欢养各种各样的小动物。阿尔罕伯拉宫有一 座废弃的宫殿,那里是她和小动物的天堂。那只雍容华贵的孔雀和它的配偶似乎已经成为了 那里的王者,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统治着爱炫耀的火鸡、性子暴躁的珠鸟和一大群乱七八糟 的普通的鸡种。但是有一个时期,陶洛丽斯的宠爱完全集中在一对最近婚配的小鸽子身上,这 使她无法挤出更多的时间去照顾其它可爱的小动物。

她做了一个非常精美的小房子来作为这对新人的爱巢。这对新人幸福地住在里面,对房 子外面晴空万里的天空一无所知,也许也从未想过要飞到城市上空去和高大的山峰一争高低。 下面的故事就要谈谈我们美丽的女主人为何这般不快乐了。这天清早,陶洛丽斯正在喂 公鸽子,她忽然想到要使它瞧瞧这个伟大的世界。于是,她打开了俯瞰达罗山谷的那扇窗户, 一下子把它扔到阿尔罕伯拉宫的墙外面。

当时,这只受惊的小鸟有生以来头一次被逼得非把全部力量使出来不可。它在空中来来去去,自由翻腾,它从来没飞得这么高过,当然也就没体验过这样飞行的乐趣。这时,它就像一 个极度贫穷的人一下予拥有了百万产业不知如何挥霍一般,被面前突然呈现的那片无边无际的可以施展身手的天空,搞得眼花缭乱了。这一整天,它一直在尽情地飞翔,到处盘旋,由这座高搂飞到那座高楼,由这个树梢飞到那个树梢。女主人用尽办法招呼它飞回城堡,但是这些办法的效果显然无效,即使是它美丽的妻子也不能令它变心。使陶洛丽斯更加焦急的是,另外有两只强盗鸽子和它结成了一道,这种家伙专门会引诱飘零的鸽子到它们自己窝里去。这只欣喜若狂的鸽子,正像一般初次踏进社会、毫无头脑的青年人一样,对于那些新结交的堕落的同伴是非常信任,并急于跟随他们去见识广阔的世界。它已经和它们飞遍了格拉那达的每一家房顶、每一座塔尖。暴风雨来了,它也不想回家,夜幕将临的时候,它还是没有回来。

晚上很迟了,女主人得到了最新消息,有人看见这只游荡的鸽子在琴纳拉莱夫宫的高楼上、碰巧那座古宫的管理人也有一间鸽子棚,其中正好有两三只这种四处勾引的鸽子,好多鸽子都因此而受害。“自己的鸽子被勾引走了。”陶洛丽斯马上得出了结论,认为大伙瞧见和她那只游荡的家伙在一块的两只披着羽毛的骗子是琴纳拉莱夫宫里飞出来的。于是陶洛丽斯先决定由派比——花园里的那个口吃的小伙子,作为去见琴纳拉莱夫宫主管人的大使,要求他,如果发现在他的辖区之内有这样一只逃亡的家伙,希望他能把这只鸽子作为阿尔罕伯拉宫的臣民,押送回国。接受了任命的派比出发了,穿过月光笼罩着的树丛,经过一座巨大的山丘,踏上了外交的旅行。不到一个钟头,他就回来了,带回了令人烦恼的情报,说琴纳拉莱夫宫的鸽子柜里,根本没有这样一只鸽子。但主管倒是满口应允全力以赴帮助寻找。由于那个不负责兰的遥犯,它的女主人失眠了一夜,更可怕的是,整个宫殿都忐忑不安。

当然,世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事情。早晨我离开房间,头一个遇上的就是陶洛丽斯,她手里抓着那只游荡的鸽子,眼睛里欢喜得闪闪发光,快乐得足以抵消前一天的痛苦。陶洛丽斯放开了手里的鸽子。它在窗外乱飞,是因为自己的行为而不敢飞进窗户吧!可是它这次回来并没有取得大家的信任。从它狼吐虎咽吃着面前的食物的样子看来,情形就像一个浪子,完全是被饥饿逼回家来的。陶洛丽斯虽然怀着女人的天性,一面给它最知心的呵护,可是一面也在责备它这种忘恩负义的行为,用各式各样的话骂它是个浪子。我注意到她已经为了使它再不能够远走高飞,特地剪短了它的翅膀。我对这种防患于未然的方法是绝对赞成的。这种经验适合的又岂止鸽子,对于人来讲不也是至诚、至真的道理吗?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A.陶洛丽斯是一个关心小动物、热爱自然的美丽温柔的姑娘,但是这些动物并不理解她的心意,特别是公鸽子逃走不回,这让陶洛丽斯满脸愁绪。
B.阿尔罕伯拉官里有许多动物,但作品重点写小鸽子,这样写是为了衬托女主人对鸽子的爱,为下文发生的变故张本。
C.小说有两条线索,一是陶洛丽斯热爱小动物,关心小动物,表现小姑娘的善良;一是一对小鸽子夫妻不能理解女主人的善意,表现它们知恩不报。
D.小说的标题为“浪子”,一语双关,既指那只雄性的小鸽子,也影射了生活中和那只鸽子有相似特征的人。
E.小说最后一段写那只游荡的鸽子又回来了,陶洛丽斯眼睛里欢喜得闪闪发光,这样的结尾意在表明只要真心关心别人、关心社会,终能打动世人、让人理解这一主题。
(2)小说在情节安排上有何特点?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
(3)小说刻画了“浪子”的形象,请对这一形象作简要分析。
(4)小说的主人公.有人认为是陶洛丽斯,也有人认为是“浪子”——鸽子,你是怎样理解的?请简要分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25分)
塞尚:普罗旺斯的紫蓝色符号   陈爱萍
塞尚1839年生于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地区。精明能干的父亲由帽子匠起家,一跃成为银行家。母亲是敏感的妇人,有着世俗的伶俐,将热情大半给了眩晕在色块、立体中,长着宽大额头和鹰钩鼻子的矮胖儿子塞尚。  
中学毕业时,塞尚得到美术学校的素描二等奖。母亲快乐得尖叫,父亲失声惊呼:“孩子,孩子,想想将来,天才是要饿死的!”在父亲焦灼的念叨声中,塞尚勉强在埃克斯大学法科听了两年课。
1861年4月,洞察儿子内心躁动的母亲说服丈夫放塞尚到巴黎去寻觅艺术之路。
他狂爱的颜色在闹别扭,初期作品不能令人满意。情知“滥用颜色”却又舍不得向时人低头,使他始终未能考入巴黎高等美术学校,作品落选官方沙龙。人们批评他:好像把一支装满各种颜色的手枪向着画布狂扫。至少在他本人看来,这是丢脸的事:如何向父亲交代呢?
父亲以精明商人的笃定拥抱着金不换的“回头浪子”,儿子的碰壁似在他的预料之中,父亲一把将儿子搡进银行,兴冲冲来检查儿子的工作进程时,他惊愕地张大了嘴巴:账簿上、墙壁上涂满了速写或素描,他不费力地找到了自己的画像,还有塞尚的自画像。一对面容酷似而内心迥然的父子。父亲绝望了。
1862年11月,塞尚再次回到巴黎。他欣赏德拉克洛瓦和库尔贝的作品,此时的画颇为浪漫,他自嘲地称为“杂烩”。笔下的画和周围的人,都不像大自然那般赏心悦目。他结交画友,并以频繁的迁居方式而自动斩断交情。他能听到色块和立体尖叫的声音,苦于抓不住,这使他抵抗既定的画理及前人或时人的画风。
30岁时,他遇到了马利奥尔丹斯·菲格,她以极大的耐心面对他的孩子气的反复无常。她是一家装订工厂的女工,业余为塞尚做模特,赚外快贴补家用。她的温柔使在模特处多次碰壁的塞尚感动不已。两人同居。
她未必符合他意念中的贵族少女形象:金色头发,栗色肌肤,面容姣好,诱人的明亮眼睛,纤细的手脚,薄纱裙子,姿态优雅。但,却是困窘中的他所能抓住的最切身的温情。
消息传到家乡,父亲震怒,以断绝生活费相胁。
此后,她操持家务,精心照料他的起居,且将模特角色持续下去。他留下来的作品中,以她为模特的有25件,《红沙发上的塞尚夫人》,她还是少女的容颜。红色沙发和身上的蓝绿色调相冲,就像他乱糟糟的画室,就像他在艺术上的横冲直撞。 
后来的画,她便是辛苦的小妇人。在做家务的空隙给他当模特,在黯淡的旧绒沙发上低头缝衣服,紧束的发髻,紧绷绷的生活,她咬牙撑着做一个不被家庭接纳的穷艺术家的太太。孩子和债务同时来了,而成功犹遥不可及,一时一刻都放松不下来啊。
卖画让他觉得有辱自尊,也让从不识人间愁滋味的他感到委屈,连话都说不连贯了。
真正让他日子充裕的还是父亲创下的家底。1886年父亲过世,留给他两亿法郎的遗产,使他一跃成为法国的大富翁,甚至欧洲最有钱的画家,塞尚的内心一定很复杂。
或许,正是妻子脸上的疲惫才让他决定接受这笔遗产的。
一生不离不弃,且让妻子永远定格在画史上:他的婚姻观和画理同样坚实。
塞尚绘画的主观性改变了整个西方艺术的进程,对以后的艺术家产生了观念上的震撼,导致了艺术思想的全面解放。可以说,现代艺术起始于塞尚。他追求形式观感的艺术手法,为后来出现的现代油画派提供了引导。因他对运用色彩、造型有新的创造,晚年为许多热衷于现代艺术的画家们所推崇,并尊称他为“现代艺术之父”“现代绘画之父”。
塞尚和薰衣草一样,是一个紫蓝色符号,是普罗旺斯的骄傲。
(《青年文摘》)
【小题1】下列对传记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E.塞尚对艺术的执着追求,最终导致了西方艺术思想的全面解放,他被尊称为“现代艺术之父”“现代绘画之父”。
A.自幼酷爱绘画的塞尚,在中学时代便显露出艺术天赋。由于父亲的强烈反对,他被迫在埃克斯大学学习了两年的法律。
B.在母亲的支持下,塞尚于1861年第一次到巴黎,开始寻觅艺术之路,但由于自己的对绘画的错误理解而“滥用颜色”,最终遭到别人的批评。
C.1862年塞尚再次来到巴黎,此时他的画“颇为浪漫”,但由于他对即定画理及当时画风的抵抗,致使他的作品仍未被世人理解,他的性格由此变得反复无常。
D.从以马利奥尔丹斯·菲格为模特的25件作品中,我们看到了这位塞尚夫人的容貌的变化,也反映塞尚穷困潦倒的一生。
【小题2】“塞尚和薰衣草一样,是一个紫蓝色符号”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5分)
【小题3】塞尚晚年为许多热衷于现代艺术的画家们所推崇,并尊称他为“现代艺术之父”“现代绘画之父”,结合文本分析,塞尚成功的原因有哪些。(5分)
【小题4】现代艺术的画家们尊称塞尚为“现代艺术之父”“现代绘画之父”,有人却说塞尚是一个孤独者,你同意这个观点吗? (8分)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在风中长大

朱以撒

①说风,可以从我小时候居住的环境追溯过来。这个滨海小城,走几步就可以看到逐排推动的雪浪花;而城市的另一面,则是终年绿意披拂的高山。这个小城的古典气味,就在海风和山风的冲兑下回旋,漾来漾去。

②小城人家安然地度着夏日,每人一把蒲扇,指掌轻轻收住扇把,左右摇动。一个没有任何降温设备的居家生活,从夏日里探到了它的朴素和简单,同时充满了对于气候轮转的乐于接受,还有婉约的调整,调整到稍稍适应即可,用一把充满草香的蒲扇。这与如今终日在写字楼内,空调的制动使整座大楼冷飕飕不同,白领可以在夏日穿着笔挺的西服,却不知,一个人不感受夏日之炎热,是辜负了这个时节固有的赏赐。

③总是在晚饭的时候,借助夕阳的余晖品尝,每一口饭和菜,都充满芳香。一盏忽忽悠悠的煤油灯摆上了桌,火舌温柔、委婉,昏黄暗淡,却可以照见一家老小。在摇曳的火舌下,厨房里是母亲熟练运动着的双手,碗碟正在被涮洗,暗中反射着寒光。没有电灯通明的老宅,简陋中透着温馨,是一种干稻草堆那般的温暖。

④有一些人注定要离乡背井,到更广阔的空间接受风雨的扑打。我从风中的山野来到这个省会城市,已经二十六岁,又高又瘦如风中之丝。城市是乡村的怪胎,许多的空旷越来越紧密地被高层建筑挤占,似乎不占尽空间就不足以称城市。一座高大的建筑就是一面挡风的盾牌,盾牌多了,激荡的风难以穿越。城市闷热起来,蒲扇已经消失,电器降温设备在炎炎夏日的居室里制造着非自然的情调。有时也能巧遇故旧,当我放弃大路钻入小巷,风突然旋转而至,皮肤准确地判断它来自高空或者原野。即使城市生活久了,皮肤的感觉依旧,像一小节细微的芒刺拂动,有一点幸福的异样。

⑤台风是这个城市最大的威胁。当我们看到台风时,已经是这股力量穿行过后留下的破坏痕迹了——楼房倒塌,桥梁倾圮,林木拔起,船只颠覆。装点城市的无数大型广告,妖冶的美女花容失色,断成几节,只余一只煽情的眼。每一次台风过去,城市惊魂未定。对于大自然而言,只不过是它一次急促的呼吸罢了。

⑥曾经有一出戏代表了一个时代对于风的强硬态度,它的名字叫《战台风》。当几百万知青躬耕于大野,对于自然的力量不寒而栗时,这出戏的出现,增添了人们不自量力的胆魄,面对台风、暴雨、山洪、泥石流,以血肉之躯去抵挡的人不在少数。

⑦然而,自然界永远是一幅广阔高迥的相貌,深含超人的力量。人类无法拒绝风,无法改变风的走向,人的自尊自信受到了风的挑战。人在长大,除了肉身的伸张之外,更重要的标志是人的思维摆脱了愚昧,走上了正常的轨迹。我注意到,面对破坏力强大的风,人们已经从迎战转为躲避,避其锋芒、尖锐,不再侈谈人定胜天这类空话。渔船靠港、学校放假,举村迁移,这些都是认识上的觉醒和进步——没有什么比人的生命更加紧要,人在大自然自然面前低头,并不是人类的羞耻。

⑧在风中,我们长大。

(选自《十月》,有删节)

(1)文章第③节描写了家庭生活温馨的一幕,请分析其表达特色。
(2)文章第⑥节写《战台风》这出戏,有何作用?
(3)文章题目“在风中长大”中“长大”的内涵有哪些?
(4)本文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请予以探究。

同类题5

(题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宇宙学中有许多具有争议性的话题,其中一个便是:为什么一些最基本的宇宙常数似乎偏好生命现象,从而创设了那些恰好适合生命成长的环境出来?微细结构常数(常用α表示)便是这样的一个例子。这是一种电磁耦合力常数,其数值大约等于1/137.0359。如果α的值增大或减小4%,宇宙中的恒星将不能够产生碳和氧,这样的结果便是宇宙中将不可能出现今天我们看到的生命景象。但是一项最新研究却显示了其中更加复杂的机理。科学家们发现,α的值在不同的宇宙方向上,在数十亿年前,存在轻微差异。具体来说,其值在北半球天空稍小,而在南半球天空稍大。对此的一种可能解释是:微细结构常数可能在空间中存在连续的变化,而其变化都对生命的存在意义重大。
来自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的物理学家约翰·韦伯(John Webb)和他的合作者调阅了两架望远镜的观测数据,以便研究微细结构常数(α)与空间变化之间的关系。他们使用的望远镜包括位于北半球夏威夷莫纳克亚山顶的凯克望远镜(口径10米),以及位于南半球智利的欧洲南方天文台甚大望远镜(口径8米)。研究人员利用这些世界上最强大的望远镜对超过100个类星体目标进行了观测。类星体是一种距离极为遥远但是亮度极大的天体,其强大的能量来自其内部的黑洞。
通过对南天、北天两架望远镜观测数据的对比,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南天获取数据推算出的α值要比目前所知的值大大约10万分之一,而北天获取的数据推算出的α值则要比目前的值小大约10万分之一。这些“偶极”模型数据的统计学误差计算显示其“事发偶然”的可能性仅有大约1/15000。
这一结果让韦伯和他的同事们非常震惊,因为这和1999年发布的精密测量数据结果是冲突的。当时的研究人员使用的是位于北半球的凯克望远镜,那时候他们就已经注意到这样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所观测的类星体距离越远(意味着年代越久远),α的值就越小。因此当科学家们利用智利的大型望远镜在南半球进行观测时,他们也认为会出现一样的结果。但是数据却显示α的值出现了相反的增长趋势,这让他们措手不及,困惑不已。当他们终于排除了一切外来干扰和误差的可能性之后,他们意识到他们看到的是α值在南天和北天的数值差异现象。
因此,如果说科学家们仅仅使用了一个半球的望远镜进行观测,那么他们会注意到α的值具有时间上的变化,而当他们使用另一个半球的望远镜进行对比观测时,他们会发现α的值还具有空间上的变化。这一发现具有重大意义,首先一点,它颠覆了一种我们深信不疑的观点,那就是物理定律“放之宇宙皆准”。这一发现同时也与“爱因斯坦等效原理”不符,其结果暗示我们所处的宇宙可能要比我们原先设想的大得多,甚至可能是无限的。目前,科学家们将组织更精细的实验来验证这一发现,并且看看微细结构常数上取得的进展是否能带领科学家们达到对于我们的宇宙更深层次的理解。 (选自2010年《物理评论快报》有删改)
【小题1】(小题1)下列对微细结构常数α的解说与原文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A.宇宙学中有许多具有争议性的话题,微细结构常数似乎偏好生命现象就是其中之一。
B.微细结构常数α是一种电磁耦合力常数,它的数值等于1/137.0359。
C.α的值在不同宇宙方向上,在数十亿年前,存在轻微差异,在北半球天空稍小,而在南半球天空稍大。
D.物理学家约翰·韦伯等人发现了α的值在不同的空间的变化。
【小题2】(小题2)(小题2)下列说法与原文不相同的一项是
A.研究人员通过对南天、北天两架望远镜观测数据的对比,发现南天获取数据推算出的α的值要比目前所指的值大大约10万分之一,而北天恰恰相反。
B.1999年发布的精密测量数据结果与韦伯等人的发现相冲突,其实当时的科学工作者就发现α的值随时间空间的变化而变化。
C.韦伯等人发现与北半球观测的情况不同,在南半球时观测的类星体距离越远,α的值却越大。
D.科学家们用南北两个半球的望远镜进行观测,发现α的值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有变化。
【小题3】(小题3)(小题3)下列推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无论微细结构常数的值增大或减小,都不会对人类的生存产生影响。
B.我们所处的宇宙可能要比我们原先设想的大得多,甚至可能是无限的这一猜测尚需有力的证明。
C.微细结构常数研究上的进展可能为我们揭开宇宙新的奥秘,到那时我们就会看到一个更为新奇的宇宙。
D.韦伯等人的发现说明,人类探索宇宙的能力是不断变化的,是无限的,一些以前我们认为正确无误的定理可能被证明是错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