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小镇心情 宁白
我曾去过的瑞典小镇,现在回想起来,首先跳出记忆的词是:安宁。不仅是因为小镇的街上人少、街面整洁;也不仅是因为汽车不鸣喇叭、悠远的教堂钟声传出的沉寂。而是小镇上人的神情、语言、举止,流露着安然、宁静的气韵,使安宁随着人流在街市弥漫。于是,小镇的平静便无处不在了。
我们进入这个小镇,正近黄昏。汽车刚驰入酒店的后院,听到悠缓的乐声传来,从车窗看去,有近百位老人,坐在院里,围着几位乐手,听他们演奏。我们的大巴静静地在他们身后经过,没有人动一动他们的身子,只有一位老太太把椅子往前移动了一下,转身时,我看到是一位脸上布满皱纹、戴着眼镜的老人,我看清了她沉湎于音乐的那种肃穆的神情。据说这是小镇周末的音乐会,它的音乐声响,在我听来,使周围变得更为安静。我在想,当音乐会结束,这些从音乐的氛围中走出的老人,行走于街巷时,一定是快乐而沉静的,他们有的夫妇相拥,有的以邻相携,把心灵对音乐的感知,把受到安抚的心的安宁,延伸到了小镇的街巷里,一直带入自己的家中。
第二天早上,我们在酒店门口拍照。这是一幢古建筑,巨大的石块墙面,狭窄的酒店进门,展现着欧洲风情。我正要给一伙伴摁下快门,有位瑞典姑娘走近了,浅浅微笑着跟我做摁快门的动作,还说着我听不懂的话。我揣摸她的意思是说,你们如果要合影,我给你们拍。我瞬感一阵暖意,笑着跟她摇手,说,谢谢!不知她是否听懂中国话,但是,摇手的意思她一定懂了。她没有再回话,点一下头,转身,走了。她的笑容几近于无,也没见她想做好事的夸张神情。平静地走近,又平静地离开,连帮助我们的询问都是平静的,没有在酒店门口的空间产生些微的干扰。可能正是上班时间,她身着牛仔裤,脚步快速,等我一回头,已经在街角不见了。
接着,我们在小镇的一处古迹参观,高墙古堡,树木森森。我们在古城墙下留影,又有一位瑞典中年妇女过来问,要否帮助照相,也是安静地走近,安静地离去。这让我思忖,帮助人,是他们渗入心底的道德观,已经成了瑞典人生活的一部分,因此,不必做得那么气宇轩昂,也不必表达得过分谦恭,日常的生活姿态,便平静而安然了。
离开小镇前一天晚上,约了3人走进了小河边的酒吧。月亮高悬,月光下,能见到镇上那座教堂黑色的尖顶直刺夜空。酒吧只有四五张桌子,都空着,临河的窗外,挂着退了色的瑞典国旗。我们入座时,少妇模样的老板娘微笑着走近,用英语问我们,是韩国人吗?这里只供应啤酒。同行中有人懂英文,听出她的言语温和,声调平静。我们看她的表情,没有见到客人进店的惊喜,更没有拉客的狂热神态,同伴说,没有推销哪款啤酒的诱惑言词。跟着她的一只高大干净的淡黄色的狗,那对善良的眼睛看着我们,不见一丝凶光。啤酒端上后,少妇便坐在柜台后看书了。小小的酒吧,就我们4位顾客,她没有再和我们说话。
看着窗外缓缓流淌的河水,一位同伴说,这个安静的小镇,连人都是平和安静的,没见到一个焦躁、急忙的人。另一位附和,不知道这是文化、音乐的熏陶,还是道德、宗教、社会制度的影响?或者是由于富裕?没人应答。
我想说,人要是从内心确立了人文准则和道德理念,他的心真会沉静,小镇便透彻地安宁了。而要达到这样的沉静,会多么难。但是,我没说出来。门外,正走来一位瘦高、俊朗的瑞典大男孩,他的眼睛闪着清澈而快乐的光。
(2013-10-25《新民晚报》)
【小题1】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表现“小镇心情”的?(6分)
【小题2】结合全文,分别回答下面三段文字的用意。(6分)
(1)“又有一位瑞典中年妇女过来问,要否帮助照相,也是安静地走近,安静地离去。”
(2)“离开小镇前一天晚上,约了3人走进了小河边的酒吧。月亮高悬,月光下,能见到镇上那座教堂黑色的尖顶直刺夜空。酒吧只有四五张桌子,都空着,临河的窗外,挂着褪了色的瑞典国旗。”
(3)“门外,正走来一位瘦高、俊朗的瑞典大男孩,他的眼镜闪着清澈而快乐的光。”
【小题3】作者说:“而要达到这样的沉静,会多么难?”请结合本文回答,难在哪里?(4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3-03 01:09:3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文后各题。
槐花
阿来
突然袭来一股浓烈的花香。
谢拉班在梦醒时突然感到过分的宁静,还闻到了稠重浓烈的花香。是槐花的香气。他关了灯,仰躺在床上。岗亭的顶尖就成了一只幽深的倒悬的杯子,里面斟满往事的气味。
花香又一次袭来。谢拉班掀开楼顶口的盖板,下了楼梯。转过身子时,他发现了墙外河边的槐树。树和他就只隔着一条马路一扇铁栅门。目力所及,凡是被灰蒙蒙的灯光映射的地方都有巨大的寂静存在。而那些灯光照射不到的树林里、田野里、村庄里的夜晚似乎充满了声音,野兽走动,禽鸟梦呓,草木生长,夜风吹动……妻子死了,当派出所长的儿子看他孤独,为他办了农转非手续。这个以前远近闻名的猎手成了车场的守夜人。
警车尖利的叫声划破了寂静。
儿子他们又抓住小偷或者什么别的坏人了吗?谢拉班为那个小家伙担心了,虽然他知道小家伙不在城里。他曾听儿子说过:“叫小家伙不要再遇见我,他干的事够他蹲两年监狱。”躺在床上,闭上眼睛,那小家伙向他走来。那眉眼,那暴突的门牙都给人一种稚气的感觉。小家伙稚气未脱却故作老成,用一种突然有了钱,见了一点世界的大大咧咧的口气跟他说话:“嗨,老头……”谢拉班却偏偏对这么一个不懂礼貌的小家伙怀着父亲般的慈爱。他用哄孩子一样的声音说:“把车停好,停好。”停好车了,他又叮嘱他收好东西,关上车窗,上锁。每次都是等小家伙走远了,谢拉班才突然意识到:天哪,家乡话!老头已经很久不说家乡话了。除了家乡话,他只能讲几句和守车有关的不连贯的汉语。所以几乎失去了说话的机会。
他刚进城时不住在这里,跟儿子和媳妇住在一起。儿媳妇是汉语,戴着眼镜,说话轻声细语。谢拉班尤其喜欢她那口整齐洁白的牙齿。媳妇给了他一间专门的房子。床低矮柔软。墙上挂着他舍不得卖掉的火枪,一对鹿角、几颗野猪獠牙和几片野鸡翎子。窗下有一张躺椅,上面铺着熊皮。媳妇经常让同事和上司来参观,这个老猎手的房间引起了他们的赞叹。谢拉班终于渐渐明白,那赞叹不是冲他来的,而是冲着媳妇,赞叹她对一个形貌古怪的藏族公公的孝敬而发的。最终的结果是她成了妇联的领导。那天家里摆了酒,还有好多的菜。吃完,媳妇用牙签拨弄牙缝,拨断了几根签子也没弄出点什么。她大张开嘴唇,这时,全部上牙就掉了下来。媳妇可爱的牙齿是假的!谢拉班对儿子说:“我受不了了。”
“为什么?”“你老婆是假的,牙齿。是你打掉的吗?”儿子摇头。媳妇问丈夫:“你们说什么,你们用汉话谈吧。”“父亲不会。”“慢慢学嘛。”说完,她就端起那个装假牙的杯子进了另一间房子。谢拉班突然高声说:“我要回家!”于是他就成为车场的守夜人了。
刚守夜的时候还没有这个专门的停车场。原先的车都停在一个僻静的十字街口。守夜人住在一幢六层楼房下平时不用的安全门洞里,门洞很小,刚好能放下一架床、一只火炉和他宽大的身子。后来,他把儿子为他架的床拆了,在地上铺上那张熊皮,听着火炉里的噼啪声和那好闻的松脂香气,在熊皮上安然入眠。
小家伙每次都给他捎来东西:一捆引火的干树枝,点燃后熏除蚊虫和秽气的新鲜柏枝,糖果,甘蔗,鼻烟,甚至还带来过一摞连环画和一把玩具手枪。然后就和他告别,上街吃饭,打下点小注的台球。有一次,小家伙从车上抱出来大把洁白芬芳的槐花,他把槐花扔在熊皮上,小屋里立即充满了槐花的香气。他又从车上取下一小袋麦面,说:“做个馍馍吧,家乡的槐花馍馍吧。”谢拉班生火,烧水,和面,在面粉中掺进细碎的槐花瓣子。馍馍熟了。馍馍上纹路开阔,眉开眼笑,香气四溢。小屋里缭绕着甘甜的槐花香气。
现在。在这个槐花初放、香气浓郁的夜半,谢拉班躺在床上,他好像又看到说家乡话的小家伙从车上下来时摹仿那些最老成的司机的姿态,听见他喊:“老头,嗨!”
组成这个城市的建筑正从模糊的、似梦非梦的灯光下解脱出来,谢拉班就从床上起来。那天他花了很长时间把一些废钢条绑成了一架梯子,把梯子扛到槐树下,采摘了许多芬芳洁白的槐花。 (选自《阿坝阿来》,有改动)
【小题1】谢拉班为什么“偏偏对这么一个不懂礼貌的小家伙怀着父亲般的慈爱”?(4分)
【小题2】简要赏析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4分)
(1)岗亭的顶尖就成了一只幽深的倒悬的杯子,里面斟满往事的气味。(2分)
(2)馍馍上纹路开阔,眉开眼笑,香气四溢。(2分)
【小题3】小说中有关槐花花香的描写是怎样推动情节发展的?(6分)
【小题4】作品中插叙占了大量篇幅,这样的写法对表现小说的内容有什么样的效果?试作探究。(6分)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归来的温馨

聂鲁达

①我的住所幽深,院内树木繁茂。久别之后,房子的许多去处吸引我躲进去尽情享受归来的温馨。花园里长起神奇的灌木丛,散发出我从未领受过的芬芳。我种在花园深处的杨树,原来是那么细弱,那么不起眼,现在竟长成了大树。它直插云天,表皮上有了智慧的皱纹,梢头不停地颤动着新叶。

②最后认出我的是栗树。当我走近时,它们光裸干枯的、高耸纷繁的枝条,显出高深莫测和满怀敌意的神态,而在它们躯干周围正萌动着无孔不入的智利的春天。我每回都去看望它们,因为我心里明白,它们需要我去巡礼,在清晨的寒冷中我凝然伫立在没有叶子的枝条下,直到有一天,一个羞怯的绿芽从树梢高处远远地探出头来看我,随后出来了更多的绿芽。我出现的消息就这样传遍了那棵大栗树所有躲藏的满怀疑虑的树叶。现在,它们骄傲地向我致意,俨然已经习惯了我的归来。

③鸟儿在枝头重新开始往日的啼鸣,仿佛树叶下什么变化也未曾发生。

④书房里等待我的是冬天和残冬的浓烈气息。在我的住所中,书房最深刻地反映我离家的迹象。

⑤封存的书籍有一股亡魂的气味,直冲鼻子和心灵深处,因为这是遗忘——业已湮灭的记忆——所产生的气味。

⑥在那古老的窗子旁边,面对着安第斯山顶上白色和蓝色的天空,在我的背后,我感到了正在与这些书籍进行搏斗的春天的芬芳。书籍不愿摆脱长期被人抛弃的状态,依然散发出一阵阵遗忘的气息。春天身披新装,带着忍冬的香气,正在进入各个房间。

⑦在我离家期间,书籍被弄得散乱不堪。这不是说书籍短缺了,而是它们的位置被挪动了。在一卷17世纪古版的严肃的培根著作旁边,我看到萨尔加里的《尤卡坦旗舰》。尽管如此,它们倒还能够和睦相处。然而,一册《拜伦诗集》却散开了,我拿起来的时候,书皮像信天翁的黑翅膀那样落下来。我费力地把书脊和书皮缝上,事前我先饱览了那冷漠的浪漫主义。

⑧海螺是我住所里最沉默的居民。从前海螺连年在大海里度过,养成了极深的沉默。如今,近几年的时光又给它增添了岁月和尘埃。可是,它那珍珠般冷冷的闪光,它那哥特式的同心椭圆形,或是它那张开的壳瓣,都使我记起远处的海岸和事件。这种闪着红光的珍贵海螺叫Rostellaria,是古巴的软体动物学家卡洛斯·德拉托雷,有一次把它当作海底勋章赠给我的。这些加利福尼亚海里的“橄榄”,以及同一处来的带红刺的和带黑珍珠的牡蛎,都已经有点儿褪色,而且盖满尘埃了。从前,就在有那么多宝藏的加利福尼亚海上,我们险些遇难。

⑨还有一些新居民,就是从封存了很久的大木箱里取出的书籍和物品。这些松木箱来自法国,箱子板上有地中海的气味,打盖子时发出嘎吱嘎吱的响声,随即箱内出现金光,露出维克多·雨果著作的红色书皮。旧版的《悲惨世界》便把形形色色令人心碎的生命,在我家的几堵墙壁之内安顿下来。

⑩不过,从这口灵柩般的大木箱里还出来一座雕像,她有一张可爱的脸,一双浸透音乐和盐水的手。我给她取名叫“天堂里的玛利亚”,因为她带来了失踪船只的秘密。我在巴黎一家旧货店里发现了她,当时她因为被人抛弃而面目全非,混在一堆废弃的金属器具里,埋在郊区阴郁的破布堆下面。现在,她被放置在高处,再次焕发着活泼、鲜艳的神采出航。每天清晨,她的双颊又将挂满神秘的露珠,或是水手的泪水。

⑪玫瑰花在匆匆开放。

⑫从前,我对玫瑰很反感,因为她没完没了地附丽于文学,因为她太高傲。可是,眼看她们赤身裸体顶着严冬冒出来,当她在坚韧多刺的枝条间露出雪白的胸脯,或是露出紫红色的火团的时候,我心中渐渐充满柔情,赞叹她们骏马一样的体魄,赞叹她们含着挑战意味发出的浪涛般神秘的芳香与光彩;而这是它们适时从黑色土地里尽情吸取之后,像是责任心创造的奇迹,在露天里表露的爱。而现在,玫瑰带着动人的严肃神情挺立在每个角落,这种严肃与我正相符,因为她们和我都摆脱了奢侈与轻浮,各自尽力发出自己的一份光。

⑬可是,四面八方吹来的风使花朵轻微起伏、颤动,飘来阵阵沁人心脾的芳香。青年时代的记忆涌来,令人陶醉:已经忘却的美好名字和美好时光,那轻轻抚摸过纤手,高傲的琥珀色双眸,以及随着时光流逝已不再梳理的发辫,一起涌上心头。

⑭这是忍冬的芳香,这是春天的第一个吻。

(注释)①聂鲁达:智利诗人,曾获诺贝尔文学奖。1946年后由于政治原因被迫流亡国外,1953年才回到国内。 ②忍冬:即金银花。

【小题1】从修辞角度赏析第②段画线句。
【小题2】概述文章第④—⑧段从哪些方面说明“书房最深刻地反映我离家的迹象”?
【小题3】下列对文章加点词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用“躲进去”更能表达我对家中一切充满新奇、亲切之感。
B.作者因为栗树变化大而产生生疏感,表达为栗树对作者“满怀敌意”。
C.作者将海螺视作“海底勋章”、“橄榄”,表达他对海洋的热爱之情。
D.女神雕像的双手“浸透音乐和盐水”表现女神内心充满快乐与痛苦。
【小题4】阅读第⑫段,概括作者对玫瑰充满柔情的两个主要理由。
【小题5】联系上文,理解结尾句中“春天”的涵义。
【小题6】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评析本文的选材特点。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后面题。
【材料一】
中药命名的文化意蕴
“厚朴”是一味中药。中医药书称其因“本质朴而皮厚”得名。但这看似简单的药名却实在不简单。厚,是淳厚的厚;朴,是质朴的朴。淳厚与质朴是中国人一向赞美的品德,巧妙地落在了一味药草上。在数千种中草药中,有很多这样粗看自然质朴,细品却韵味十足的药名。
“百合”的意趣
医圣张仲景的经典著作《金匮要略》中记录了这样一种病:患病者精神、饮食、行动皆异于常人,沉默少言,欲睡难眠,不思饮食,此为“百合病”。中医认为这个病多由心神失养,或情致不调等引起。治疗这个病常用“百合”为主药,以百合地黄汤为主方,在此基础上再根据病情及时调整。那么,“百合”究竟是什么样子呢?
说来没什么稀奇,罗大佑歌中的“野百合”和近年被阿宝唱响的“山丹丹”就是这味百合良药。娇艳的百合花在山野蓬中亭亭玉立,其生于地下的鳞茎由近百块鳞瓣抱合而成,古人将其视为“百年好合”的吉兆,花也因此得名。不过,治疗百合病的不是美丽的花朵,而是那抱合的鳞茎。百合具有滋阴润肺、镇静安神之功效,在中医看来,精神、情绪上的问题,就要用“百合”去治。因此,就有了百合病是“因以百合为主药才得名”的说法,百合也有了“因治百合病才叫百合”的另一种得名原因。
中草药中,像百合一样拥有美妙、独特的名字的还有很多。比如《神农本草经》一书中将一种主治时疾寒热、内补不足的“玉竹”列为上品,但此草并非竹类,它还有个名字叫“葳蕤”,有华美之意。不过,“玉竹”之名更雅。李时珍说“其叶光莹像竹,其根长而多节”,故名玉竹。
药名的诗情
比起西药以化学分析为起点命名的科学和理性,中药本草的命名则大都感性。有的药名本身就极富诗意,成为可以寄情思的对象。我国古代以中药名连缀拟就的对联、诗歌多不胜数,历史上很多文学大师都精通医药知识。吴承恩在《西游记》第三十六回中,就从数千味中药的药名中选出九味创作了一首唐三藏抒发情怀的诗。诗曰:
自从益智登山盟,王不留行送出城。
路上相逢三棱子,途中催趱马兜铃。
寻坡转涧求荆芥,迈岭登山拜茯苓。
防己一身如竹沥,茴香何日拜朝廷?
这首诗选用了益智、王不留行、三棱子、马兜铃、荆芥、茯苓、防己、竹沥、茴香九味中药。虽然药的功能与诗的内容无关,但这些药名却巧妙地紧扣小说的情节,与全诗内容然一体,令人拍案叫绝。
本草的哲学
从药的得名看,本草从天地间带来的自然之美,也是中国人    天地自然的结果,本草的名称因此拥有了韵味悠长的人文之美,甚至某种意义上的情意和    。但是本草的价值不只在于“美”,更在于“理”,这在药名中亦有体现。
中医常以“本草”来统称中药。通常的理解是因为草本药物占了中药的绝大多数,而明朝的文人谢肇制却认为是因为“神农尝百草以治病”。“本草”的名称含有“以草为本”之意。    是指草药的数量大,    是指中药采制以及行医疗病的整个过程都贴近自然、取法自然。中药“五味子”的名称,就体现了中医学的哲学思想。
五味子是一种木兰科植物的果实,古医书记载,其“皮肉甘酸,核中辛苦,都有咸味”,故有“五味子”之名。可别小看这“五味”,中药学将药物分为辛、甘、酸、苦、咸五味,味不同,则作用不同。辛味能发散,酸味能收敛,甘味能和缓滋补,苦味能泻火清热,咸味能软坚润下。《黄帝内经》中将五味与五脏相联,并与五行相类:辛入肺,类金;酸入肝,类木;苦入心,类火;咸入肾,类水;甘入脾,类土。中医讲求慎察五脏的变化,了解其顺逆情况,处理好阴阳、表里的对应和联系。五味子这种五味俱全、五行相生的果实,正好能对人体五脏发挥平衡作用,所以早在两千多年前,就被王公贵族和中药名师普遍采用,当作强身妙药,在《神农本草经》中被列为上品。
中国人不但将目光放之四野,将生长于自然的药草用于人的药补食疗,同时也将人的身体看作一个自然之体,是肝(木)、心(火)、脾(土)、肺(金)、肾(水)相生相制的和谐整体,是天地之气蓄之、养之的自然机体。人的生命健康与自然草木的茁壮生灵相呼应,人与自然中的生命息息相通,顺应自然法则而得养生大道。这就是以五味调五脏、以本草调人身、以人之小宇宙适应自然之大宇宙的道理。
(取材于《中华遗产》)
【小题1】文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蓬(hāo)B.葳蕤(wēiruí)C.寄D.然一体
【小题2】下面说法不属于“百合”一名的意趣的一项是(3分)
A.百合花朵娇艳,亭亭玉立,被文艺作品歌咏。
B.百合生于地下的鳞茎由近百块鳞瓣抱合而成。
C.“百合”喻指“百年好合”,被古人视为吉兆。
D.百合有镇静安神的功效,能治情致不调之病。
【小题3】下面是唐三藏抒怀诗中提到的四味草药,请你从中任选一种,简述《西游记》中与药名相关的内容。(可参考例句)(2分)
三棱子 马兜铃 竹沥 茴香
例:王不留行——指的是唐太宗亲自为御弟三藏饯行,并与众官送出长安城外
阅读“本草的哲学”部分,完成后面题。
【小题4】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A.参悟灵动不仅更B.参悟灵性不仅更
C.参看灵动不而D.参看灵性不而
【小题5】分析“五味子”这一药名怎样体现了中医学的哲思。(4分)
根据下面题目要求,阅读“材料二”,完成后面题。
【小题6】在②—⑤段的横线处填入适当语句,使上下文语意连贯。(4分)
【小题7】填入文中“□□”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诚恳 B.招待 C.样式 D.轻缓
【小题8】听了大臣的话,谢安为什么会感到惭愧?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各题。

《梁启超传》序  刘再复

把一个人的传记几乎写成一部中国近代史,只有通过梁启超的传记才可能。梁启超作为一个巨大的历史存在,他打通了中国近代史各类关键性人物关系,包括政治层面、思想层面、文化层面、国内外层面的关系。在各层各类能够呈现历史风貌的重要人物关系网络中,他是独一无二的起承转合且举足轻重的人物。这除了得益于他先进的思想和巨大的多方面的才华之外,还得益于他本身的两大特点:(1)他是一个拥有巨大书面文字语言又拥有巨大行为语言的双重存在,他既创造了巨大的“知”的体系,又创造了巨大的“行”的体系。因此,他既与思想界、文化界、学术界的人物关系密切,又与政治界、军事界、外交界、教育界、财政界的人物关系密切。也就是说,创造中国近代史的各类创造主体都与他相关。(2)他除了拥有罕见的知行兼备的能力之外还拥有一种无人可比的极为“谦和”的性格魅力。中国近现代史上有三个突出的推动历史前进又极为“谦和”的人物,这就是梁启超、蔡元培、胡适。他们成就巨大,但从不称霸,“但开风气不为师”。梁启超大事有决断,小事又谦让,能与各类人物坦诚交往又不丧失原则。这种性格魅力使他能够与袁世凯这种人相克相生,从而构成近代史变化万千又有主线的极为精彩的一页。如果写《康有为传》,就很难选择以传主及人物关系为基本构架的写法。因为康有为虽然比梁启超更有原创性(指思想理念),也更有深度,但他性格专断、固执、主观,名声很大又霸气十足,远离谦和作风,所以人际交往既缺乏广度,更没有如梁启超与黄遵宪、谭嗣同等交往中所蕴涵的如歌如泣的诗意。

通过《梁启超传》的写作而把握中国近代史的骨架与筋脉,这在海外的中国史研究中,也曾有人感悟到,值得一提的是约瑟夫·列文森。他在一九五三年完成的重要著作的题目就叫作“梁启超与近代中国思想”,其内容也是通过对梁启超传的写作而勾勒出中国近代思想史的基本风貌。尽管列文森英年早逝,但他留下的这一著作却一直是海外的中国近代史研究绕不过的重要史学里程碑。他在书中留下一句著名的评价梁启超的话:“如果一个人拥有能够打开他所在囚笼的钥匙,那么他早已不在他的囚笼之中。”梁启超早已冲破专制囚笼,并遨游于思想自由的普世天空与大地中。梁启超的思想体系,充满自由点,少有固定点。有人因此而攻击他“善变”,其实,他的所谓“善变”,恰恰是与时俱进,恰恰是在寻求真理的过程中,不断地破“我执”,破“他执”,破固定点,不断地向真理靠近。他敬重自己的老师康有为,但是,当康有为与张勋勾结一起妄图复辟帝制时,他能不改变一下“忠于老师”的角色吗?袁世凯“借助共和”而和平终结帝制时,他与袁世凯妥协合作,而袁世凯“埋葬共和”复辟帝制时他则反戈一击,给袁氏以致命打击。梁启超多次以今日之自我反对昨日之自我,表面上看,这是变,而究其深层,他始终不变而一以贯之的则是他的爱国之心,他的救国激情,他的把中国从专制引向共和、引向富强、引向自由的努力。

(略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梁启超先生的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
A.梁启超打通了中国近代史政治、思想、文化、国内外层面的关系,也打通了当时各类人物之间的关系。
B.梁启超拥有罕见的知行兼备的能力,因此,创造中国近代史的各类创造主体都与他相关。他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巨大的历史存在。
C.梁启超在思想上比康有为更有深度,在人格魅力上又能胜出一筹,不仅能以谦和之风与人相交,更有如歌如泣的诗意交往的经历。
D.梁启超总是在寻求真理的过程中,不断地破“我执”,破“他执”,破固定点。因此,他的思想体系,充满着自由点,而少有固定点。
【小题2】下列对《梁启超与近代中国思想》一书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该书作者约瑟夫·列文森通过梁启超传的写作既反映了梁启超的思想体系,又了解把握了中国近代史的骨架与筋脉。
B.该书对梁启超与中国近代思想进行剖析,具有深远意义,因而成为国内外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里程碑。
C.该书作者认为梁启超早已不在自己的囚笼之中,因为他拥有打开囚笼的钥匙。尽管作者英年早逝,但这一评价却让读者铭记于心。
D.该书主要是通过写梁启超的传记而勾勒出中国近代思想史的基本风貌,这方面与国内的《梁启超传》大体是一致的。
【小题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属于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
A.梁启超大事有决断,小事又谦让,能够不失原则地与各类人物交往。这种性格使他与袁世凯时而妥协合作,时而反戈一击,因而有人攻击他善变。
B.梁启超一方面具有书面文字语言的能力,另一方面又具有行为语言的能力;他既创造了巨大的“知”的体系,又创造了巨大的“行”的体系。
C.梁启超、蔡元培、胡适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突出的推动历史前进而又极为“谦和”的伟大人物。他们“但开风气不为师”,成就巨大,却沉稳谦和,令人敬仰。
D.梁启超多次以今日之自我反对昨日之自我,从深层看,他其实始终没有变,以一颗爱国之心贯穿他的整个人生。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爱情信使
(美国)欧·亨利
在这样的季节,公园里很少见到游人。这位坐在路边长椅上的年轻姑娘,大概是想出来抢先品尝春天来临的滋味。她静静地坐在那里,沉思着,脸上显出几分忧郁和伤感。
一个身材高大的年轻小伙子,沿着她附近的一条小道匆匆穿过公园,身后跟着一个男孩,替他拿着手提箱。小伙子看见姑娘,脸上马上红一阵白一阵的。他从离她仅有几米远的地方经过,但那姑娘却好像根本没有看到他似的。
他又往前走了四五十米远,在一边的长椅上坐下。男孩扔下手提箱,两只机灵的眼睛不解地盯着他看。他对男孩说:
“我想请你传个话给坐在那边椅子上的姑娘,告诉她我是打从这儿路过去火车站的,我要去旧金山。你对她说,因为她吩咐过我不许跟她说话,也不许给她写信,我只好用这种方法最后一次请求她:为了我们旧日的情谊,别再这样感情用事。你对她说,无缘无故地指责并甩掉一个不该这样对待的人,既不说明理由,又不给人以解释的机会,这有悖于她善良的本性。去,就这样告诉她吧。”
小伙子给男孩手里塞了一枚硬币。小男孩朝小伙子望了一会儿,然后撒腿就跑开了。他走近姑娘身旁,先是犹豫了一下,随即便大大方方地说:
“小姐,那——那边椅子上的先生派我来向您打个招呼,表白他的心意。要是你不认识那小伙子,那他就是故意戏弄您,您——您只要说一声,我在三分钟之内就能把警察叫来。要是果真您认识他,那我——我就要把他那一大堆废话说给您听了。”
那姑娘听他这么一说,脸上显出了一点兴趣。
“我——先前认识那位先生,我想就不用劳驾警察了吧。你也可以替他表白,不过不要搞得露天表演似的。”
“哦。”小男孩浑身都耸动起来,“他说他已将所有的衣服都给收拾在那只手提箱里,要赶往旧金山。……他说您把他当作薄情郎拒之门外,又不肯给他个分辩的机会。他说您给他的打击太大。”
姑娘凝视着竖立在杂树丛中的那座忧郁的雕像,冲着小信使说道:
“你去告诉那位先生,首要的是忠贞不二和真诚可信。请你告诉他,我已尽最大努力剖析自己,我知道自己的心灵深处需要什么,但更清楚它有软弱的一面。这就是我不让他解释的原因。我不是凭道听途说,也不是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指责他的。”
“请你告诉他,那天晚上,我从后面走进花房,去给我母亲折一朵玫瑰花。我亲眼看见他和阿什伯顿小姐在粉红色的夹竹桃底下。那场面真精彩,可是那依偎在一起的丑态却成了不打自招的证据。我离开了花房,同时也丢弃了玫瑰花和我的理想。你把我的这番表白带给那位先生吧。”
“实在不好意思,小姐,依……偎……在一起,给我解释一下好吗?”
“依偎——你就说亲热地靠在一起——要不,你就说靠得太近,叫人家无法保持一个正常的距离吧。”
小男孩又一溜烟地跑开了,沙砾在他的脚下飞溅开来,不一会儿到了另一张长椅旁边了。小伙子急切地投来询问的目光。
“小姐说她懂得,当——当小伙子鬼话连篇地乞求和解时,姑娘们最容易受骗上当,所以——那些甜言蜜语她一概不听。她说她亲眼看见你在暖房里跟——跟一个姑娘搂抱在一起,正拼命地和那姑娘亲热。她看来实在恶心。她说你最好还是趁早赶你的火车去吧。”
小伙子轻轻地吹了个口哨,他眼睛一亮,突然有了主意。他迅速地将手伸进大衣里边的口袋,掏出了一封信递给男孩,随后又掏出一块银元给了他。
“把这封信给小姐送去,”他说,“请她看一看。你对她说,要是她早在自己理想的信念中掺进一点点对别人的信任的话,自己就不至于这么伤心了。”
信使又站在姑娘的面前了。
“那——那位先生说,你的那些想当然的说法真让他受了委屈。他说他不是那种花花公子,小姐,请你看看这——这——封信吧。我敢打赌,他是个清白的人,决不会错。”
姑娘犹豫了一下,打开信,看了起来。
亲爱的阿诺德医生:
上星期五晚上,我女儿出席沃尔德伦夫人家的宴会,突然心脏病发作,差点儿晕倒在她家的花房里,当时若不是您在旁扶住了她,并加妥善照料,我们也许就失去她了。特致函深表谢意。
永远感激您的罗伯特·阿什伯顿
姑娘晶莹明亮的眼睛里闪动着喜悦的泪花。
“那位先生要您的回音呢,”小男孩说。
“请你告诉那边椅子上的先生,”她颤声笑着说,“他的恋人现在就要他过来。”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开头写姑娘“抢先品尝春天来临的滋味”,是为了表现姑娘内心有美好的追求,“春天的来临”暗示了后文爱情的复活。
B.小说中小男孩机灵而可爱,他并未按原话传达,反说得有些夸张,但却很好地传递了一对恋人的意思,增添了小说的戏剧性。
C.作者将阿什伯顿的那封信原文照转,突出了信件的作用。信件既是二人矛盾化解的契机,也使小说简单的情节变得曲折跌宕。
D.作者擅长在平淡叙述中营造喜剧效果,比如男孩说“三分钟之内就能把警察叫来”,以及要姑娘解释“依偎”的意思,都令人忍俊不禁。
E. 小说善用侧面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杂树丛中的那座雕像”烘托了姑娘的忧郁,“沙砾在他的脚下飞溅开来”则烘托出男孩的机灵。
【小题2】小说围绕误会展开,请从男主人公阿诺德医生的角度,梳理小说情节。
【小题3】小说中男主人公阿诺德医生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小题4】小说以“爱情信使”为标题有什么妙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