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14分)
井 绳
李汉荣
通向月亮的路并不是美国航天局发现的。 在美国之前,甚至远在公元前,我们的先人就已经发现了接近月亮的最佳方式。方法很简单,只需要一眼井,一汪清澈的好水,一根井绳。
面对水井的时候,要让自己的心静下来,不要怀着总想征服什么的冲动,内心清澈一些,低下你高傲的头,弯下你高贵的身子,你就会看见,从水里,从岁月深处,一轮干干净净的初月正向你升起,并渐渐走向你,走进你的生活。
美国航天局用了很大的劲爬上了月亮,只抓了几块冰冷的石头拿回来让人类看,让人类扫兴,让人类的神话和童话破灭,让孩子们面对冰冷的石头再不做美丽的梦。
美国航天局让人类离月亮越来越远,离石头越来越近。
我父亲不知道人类的宇航船在天上折腾些什么,我父亲心目中的月亮仍是古时候的那个月亮,那是神秘的月亮。我不读诗的父亲也知道,李白打捞的就是水里的这个月亮。
我父亲几乎天天都要和月亮会面。在他漫长的一生中,他一直都在打捞水中的那个月亮。
你见过我父亲在月夜里挑水的情景吗?
他望一眼天上的月亮,他微笑着低下头来,就看见在井水里等着出水的月亮。我父亲就把月亮打捞上来。 两个水桶里,盛着两个月亮,一前一后,猛一看,是父亲挑着月亮;仔细看,就会发现是两个月亮抬着父亲,一闪一闪在地上行走。
通向月亮的路是多长呢?据美国航天局说是三十万万公里,走了三十万万公里,他们发现了一块冰冷的石头。
我丈量了一下父亲用过的井绳,全长三米,父亲通过这三米的距离,打捞起完整的月亮和美丽的月光。
审美是需要保持距离的。取消距离,美国得到一块冰凉的石头;谦卑地、怀着敬畏守着一段距离,我的父亲披着满身满心的圣洁月光。
我发现,美国是一个会折腾的技术员,父亲是一个与天地精神往来的美学家。为什么要去解剖一个美女呢?为什么要把天地奥秘都去洞穿呢?为什么要用冷冰冰的技术去肢解万物的大美大神秘呢?
我记得父亲的那根井绳,三米的长度。三米之下,就能触到孔夫子和李白的那个月亮;三米之上,到处是伸手可掬的白银一样的月光。
【小题1】为什么说“美国航天局让人类离月亮越来越远”?(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我”父亲在月夜挑水的场景描写有哪些特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如何理解“父亲是一个与天地精神往来的美学家” ?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本文主要表现手法是什么?请作简要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分析“井绳”的含义。(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3-03 01:15:4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9分)
莫言在诺贝尔奖晚宴致辞中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文学和科学相比较,的确是没有什么用处,但是文学的最大的用处,也许就是它没有用处。”在实用理性统治的现代社会,艺术(当然也包括文学)因为它的“无用性”,被人们逐渐冷落,不得不说是现代社会的悲哀。作为人类文化的支柱,艺术和科学就像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科学与艺术互补,“有用”与“无用”合一。而“无用”正是艺术之大用。
艺术的精神,本可以对现代人偏激乖戾的心灵作一种极好的救赎。当下的艺术教育本可以通过对现代文明悖论的反思,让青年人真正了解到“平淡天真”的中国艺术的基本性格,不是装腔作势、怪僻虚伪,而是平和平实、雅淡素朴。这正是扰攘纷乱的现代社会的良药,是纠结心理的镇魂剂,甚至借此可以突破很多技巧的抗拒和精神的屏障。然而,现代社会“有用性”的价值观,却已侵入艺术教育实践之中。“无用”的艺术,却以“用”为衡量标准。艺考的持续火爆,带给人们一种艺术繁荣的表象。很多青年人因为文化课不理想,通过突击和速成,转而报考艺术专业。艺考成了高考最直接“有用”的捷径。同时,艺术教育也多以艺术技巧为目的,重“技”轻“道”,忽视了支撑艺术、灌溉艺术的 “心”的培育。艺术沦为技巧的奴仆,日益偏离了“君子以钟鼓道志,以琴瑟乐心”的“根植人心”的传统。一门最需要文化滋养的学科,竟然成为文化缺失的避难所!
艺术之“无用”为人的精神解放创造了条件。艺术在其起步的地方,实际上和游戏一样,正是从现实的“实用”观念中得到解脱的。艺术的真精神是自由和解放,而这种自由和解放,恰恰于由“无用”所得到的精神上的满足。当一个人沉浸到艺术精神境界之中时,他浑然皆忘,自然也会忘记现实事功的“有用”性,所以庄子说“知无用而始可与言用矣”。
世人皆知用之为用,其所谓“用”,系由社会观念所决定的社会价值,人欲得之,就必须接受社会的束缚;而“无用”于社会,就是不为其所束缚,人的生命就是完整和谐的。艺术对于“用”的超越,成就了艺术和美的观照。科学缔造了“有用”的现代文明,艺术营构了“无用”的精神世界,成就了生命的和谐。艺术虽无经世之用,却有生命之用。
——《光明日报》2013.4.18 崔树强《艺术也需无用之用》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艺术的“无用性’’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
A.艺术因为它的“无用”性,在实用理性统治的现代社会,被人们逐渐冷落。
B.艺术沦为技巧的奴仆,日益偏离了“根植人心”的传统。
C.艺术就现代社会而言,因其不被社会价值束缚,而“无用”于社会。
D.艺术自由和解放的精神,于由“无用”所得到的精神上的满足。
【小题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A 科学和艺术相辅相成,“有用”与“无用”合一,共同构成人类文化的支柱。
B.艺考持续火爆带来繁荣的表象,说明“有用性”的价值观,已侵入艺术教育实践之中。
C. 从现实的“实用”观念中得以解脱,是艺术和游戏相似的地方。
D.世人皆知用之为用,其所谓“用”,是与社会观念相关联的社会价值。
【小题3】请结合上下文,说明作者认为“无用正是艺术之大用”的理由。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垂钓的遗憾
①那片杂草葳蕤的南窑塘,是水生物的天然繁殖场。草鱼、鲫鱼、白条和鲢鱼成群结队畅游,鲶鱼、鳖、鳝鱼也时常出没。黑鱼的模样狰狞可怖,占塘为王,和鳖一样,属捕食小鱼虾的鱼类。它性情阴鸷暴戾,冲击力强,宽大的上下颌都有尖锐的利齿。钓钩上的饵食如面团、蚯蚓之类,对黑鱼的诱惑力不大,所以平时极难钓上一条黑鱼。我垂钓数年,也只有一次钓上黑鱼的历史,充其量三四两重而已。斤把重以上的黑鱼,只好动用渔叉或撒网捕捞了。
②有一种情况例外,那就是黑鱼的产卵护婴期,此时,钓它就易如反掌了。黑鱼的产卵护婴是个有趣的现象。在一个暖融融的夜晚,黑鱼即将临盆了。它会在选定的隐蔽地点,甩动有力的尾鳍,啪啪啪地击打这一方水域,不知是产前的狂躁宣泄呢,还是警告其他同类勿扰。懂行的人会说,黑鱼闹塘了。黎明时分,塘里静谧如常。到塘边儿寻找,果然在塘边儿的杂草丛中,黑鱼在尺幅之内产满了卵子,浅黄如米,颗粒分明。这时候的雌雄黑鱼在鱼卵边上虎视眈眈,负责监护。倘有任何侵犯之举,它们都会毫不留情地给以迎头痛击。那种护崽儿的本能,绝不亚于人类。鱼子一旦孵化成形,就开始离开塘边儿活动。在人的视野内,会看见清水塘里游弋着一群黑鱼崽儿,有成百上千之多吧。雄父在前开路,雌母在后压阵,一路上咂起“扑扑扑”的水泡儿,欢闹中的崽儿白肚子乱翻,挺像一个多子多孙的幸福家庭在郊游,一时蔚为壮观。
③大约十岁那年,我听说黑鱼闹塘了。溜到南窑塘的一个僻静处,果见杂草上的鱼卵一派狼藉。原来是几位钓鱼者发现鱼卵后,争相逗钓黑鱼,人多吵闹,黑鱼大概吓得不敢靠近,他们没钓着黑鱼,懊恼之下,粗暴地打散了鱼卵,扬长而去。
④我按照大人的办法,弄成一个结实的钓竿。钓钩是自行车辐条磨尖弯成的,上面缠了一团棉絮。翌日清晨,我一骨碌披衣下床,抓起钓竿溜到塘边。天上的弯月尚明,芦尖上露珠闪动。我惊奇地发现那狼藉的鱼卵早已连成一片,颜色变成黑芝麻般了。我心中涌动起一种无可名状的快意,黑鱼果然尚在。我小心翼翼,刚把钓钩落入水中,手感一沉,极有劲力,塘面泛起一汪水势。这是黑鱼试探性的一击,含有威胁性和恐怖的成分。十多岁的顽童,连好奇心理也是脆弱的。一旦与隐蔽的黑鱼对垒,心情则忐忑不安了。
⑤说是钓黑鱼,其实是“逗弄”,把特制的钓钩儿在水中一颤一颤,以激怒黑鱼。黑鱼盛怒之下,毅然吞噬,才会死命咬住。我又钓,无动静了。连续颤了几十下,依然无异样感觉。稍松懈时,竿儿一沉,我一抬,竿儿未起,惊喜之中,使尽全身力气向上猛甩。随着轰隆轰隆的击水声,硕壮无比的黑鱼露出水面,嘴里咬着钓钩不松。我不敢犹豫片刻,刺啦一扔,黑鱼在脱钩的同时,早跌落在五米开外的塘坡上。巨大的惯性,使我也趔趄不止。黑鱼出水后凶相毕露。在鱼类的灵性和求生的欲望驱使下,它呼呼地猛蹿几下,试图扭动巨大的尾鳍,回归到它逍遥和逞威的清水塘里。我几乎手足无措,根本不敢对视黑鱼那喷火的目光,更不敢伸手去摁住它。情急生智,伸钓竿连连拨动它,才不至于让它重温旧梦。
⑥那条黑鱼足有七八斤重。父亲惊叹,用疑惑的目光睨我半天,才相信真是我从水里钓出的。当时,乡下人是不大喜欢食黑鱼的,认为它肉粗且皮厚,口感不好。炸熟费油,煮烂熬锅。吃黑鱼时,往往是先把它干放在大盆里,浇入滚水,用锅盖封死,任黑鱼垂死挣扎。这样刚好把鱼皮烫掉。无论油炸还是煮汤,都好拾掇了。
⑦那天,我无论如何也咽不下溢着鲜味儿的鱼汤。黑鱼冒着火花的眼睛,幽怨地叠印在我脑海里。
⑧我在那个明媚的早上,完成了我的梦,却将另一个梦无情地粉碎了。曾经无数次地设想,假如再有此境遇,我还有勇气重复做一次吗?回答总是否定的。
⑨多年来,我时常对自己说,忘掉它吧,它毕竟只是一条鱼。可事与愿违,在梦里,记忆愈加清晰,那一双喷火的目光,依然在闪烁。(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本文第一段介绍了南窑塘的自然环境,对黑鱼进行了详细地描写,主要意图是向读者介绍黑鱼的类属、性情和样貌。
B.文中几位钓鱼者钓不着黑鱼,“粗暴地打散了鱼卵,扬长而去”,表现了他们对自己钓鱼技艺的不满,并衬托出后文中“我”形象的高大。
C.文中写乡下人吃黑鱼时,往往先把它干放在大盆里,浇入滚水,用锅盖封死,这一场面描写,表现了作者家乡的地域风情。
D.在文章第⑧自然段中,“我的梦”指钓到黑鱼,无情被粉碎的“另一个梦”指的是黑鱼能够繁衍生息。
E.本文以第一人称“我”为叙述视角,综合运用多种写作手法,语言生动细腻,表现力强,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小题2】结合全文内容,分析第②自然段的作用。
【小题3】结合第③~⑦自然段的内容,分析“我”的心理变化。
【小题4】文中三次写到黑鱼的目光,请分别说明其在表现主旨方面的作用。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12分)
铜奔马正名
作为中国旅游标志的东汉铜奔马是1969年在甘肃武威出土的,据云当时被定名为“马踏飞燕”,也有学者引经据典,将其定名为“马超龙雀”。最后可能因为众说纷纭,无奈之下取名为“铜奔马”。“铜奔马”一名虽然简明扼要,但有马无燕,未惬人意。
最近有人在《光明日报》上撰文,更考定此物应名“飞廉铜马”。其根据有二:一是《后汉书•董卓传》中有“飞廉铜马之属”的记载,二是“《三才图会》里的飞廉图,便是一只飞鸟”。愚意此说更属不妥。
首先,《三才图会》一书乃明朝嘉靖、万历间人所作,且《四库提要》认为其中采摭浩博,间有冗杂虚构之病。其次,关于“飞廉”,注家多有出入。《墨子•耕柱》云:“夏后启使飞廉折金于山川。”《史记•秦本纪》云:“飞廉善走,父子俱以材力事殷纣。”以上两书显然认为飞廉是人。但是《淮南子•俶真训》高诱注:“飞廉,兽名,长毛有翼。”《楚辞•离骚》王逸注:“飞廉,风伯也。”洪兴祖补注:“飞廉,神禽,能致风气。”可见飞廉到底是人是神,是兽是禽,古人也无定论。两汉之间神话颇多,汉代画像石中常有人骑神兽、驾神龙升天的景象,亦有骑马的形象,但神兽归神兽,马归马,在这些图案中各有其形。武威铜马是一件写实的作品,马足下的飞鸟亦然,所以很难将其与神话中的飞廉相提并论。至于《后汉书•董卓传》所说,当是飞廉归飞廉,铜马归铜马,非指一物,故文后有“之属”一词。
然而,武威铜马足下确有一鸟,其象征之意为人所关注。一提到马,人们很快想到奔腾如飞,而飞燕的速度同样也是毋庸置疑的。历朝多有以燕喻良马之诗文,如南朝沈约诗有“紫燕光陆离”句,注:“紫燕,良马也。”梁朝简文帝诗云:“紫燕跃武,赤兔越空”,二句中赤兔指良马,紫燕亦指良马。李善注谢灵运诗云:“文帝自代还,有良马九匹,一名飞燕骝。”在古代,武威铜马足下的飞燕无疑是用来比喻良马之神速,这种造型让人一看便知其意,所以铜马应直截了当取名为“紫燕骝”或“飞燕骝”,此名恰合古意,最为雅致贴切。
【小题1】以下不属于作者为铜奔马正名的原因的一项是(   )
A.“铜奔马”一名中虽然有奔马,但是没有飞燕,不能令人满意。
B.“飞廉铜马”一名,比起“铜奔马”、“马踏飞燕”等更逊一筹。
C.“马踏飞燕”、“马超龙雀”二名跟铜奔马造型相合,但未被采用。
D.作为中国旅游标志的东汉铜奔马,其名称一直众说纷纭。
【小题2】对原文最后一段中有关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古到今的诗文中,有许多用燕子比喻良马奔腾如飞的例子。
B.“二句中赤兔指良马”的“二句”指“紫燕光陆离”、“紫燕跃武”二句。
C.作者认为,“紫燕骝”、“飞燕骝”的名称符合古人原意,又切合铜奔马的造型。
D.铜奔马足下有一鸟,文中透露出这种造型的用意表明奔马速度快于飞燕。
【小题3】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四库提要》虽然比《三才图会》晚出,却是一部权威性的著作。
B.在体会古人创意这一点上,“飞廉铜马”和“紫燕骝”两个命名是相似的。
C.高诱、王逸、洪兴祖三人都是我国古代学问渊博的注释家。
D.在汉代画像石中,凡是有人骑马形象的图案,就不属于神话故事。
【小题4】作者否定“飞廉铜马”一名时使用了哪三点证据?(3分)

同类题4

在人们的印象中,孔子是一位浓眉长髯的的老者,就像相传为唐代吴道子所绘《先师孔子行教像》上的孔子一样。然而,事实很可能正好相反。
20年前,《齐鲁学刊》发表过一篇文章,题目是《孔子体态、相貌考》。这篇文章有两点使人印象深刻:一是孔子身高超过1.90米,二是孔子可能没有胡须。
说孔子身材高大没有问题,史书中众口一词地说他“长九尺有六寸”,应当可信。这些典籍所记尺度为周制,周制一尺合今19.91厘米,照此计算,九尺六寸约等于今191厘米。即使在今天,他也称得上“山东大汉”了。
除了身材高大,孔子上身长下身短、微微驼背、胳膊稍长、天庭饱满。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孔子可能胖瘦不同,但总体上略瘦。他一生坎坷而操劳,《韩诗外传》说他“自东自西,自南自北,匍匐救之”,以挽救“百姓靡安,莫之纪纲,礼义废坏,人伦不理”的危局。周游列国时,有个说他“累累若丧家之狗”。“累累”就是劳累、操劳的样子。孔颖达疏说:“丧容瘦瘠,累累然”。孔子人生的绝大多数时期,其身材可能都相对较瘦。
没有须眉更是他的奇特之处。有一本署名孔鲋所著的《孔丛子》,这是一部相当于“孔氏夸记”的书。在该书的《居卫》篇中,记有子思与齐君的对话,论述人之贤圣在德不在貌。子思说:““吾先君 ① ,而天下王侯不以此损其敬”。子思所谓“先君”就是孔子,子思明确说孔“ ② ”。所以,孔子天生没有浓密的眉毛,更不会有修长的胡须。
据记载,当时在场的有齐君的宠臣,那人的特点正是“ ③ ”,所以齐君对子思说:“假如相貌可以交换,我可以将他的须眉送给你。”子思则说只是担心不能继承前人的美德,并不担心“毛须之不茂”。可见,不仅孔子“  ④ ”,他的孙子子思也“ ⑤ ”。
以前,人们往往以《孔丛子》为伪书而:睁这些材料置之不理,现在看来事情并不这么简单。该书虽然不可都当作“真正的史实”,但像孔子祖孙有无须眉这样的重要事项,恐怕不会没有依据。
人们通常看到的“孔子行教像”,最早出于唐朝著名的宫廷画家吴道子之手,但他似乎并没有认真查考资料。另一方面,受《孔丛子》伪书说的影响,以后的孔子画像便以讹传讹,孔子画像、雕像都浓眉长髯。实际上,前人也指出孔子没有须眉,如明陈继儒《群碎录》、清杭世骏《订讹类编》就说:孔子无须,今像多须,误。    (本文作者杨朝明。有改动) 
【小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本文作者旁征博引,仔细考证了历史上孔子的真实形象。
B.孔子身材高大,天庭饱满。他一生坎坷操劳,体形较瘦。
C.作者引用《孔丛子》,意在说明该书不可当作真正的史实。
D.吴道子之后,便再无人指出孔子的画像是以讹传讹之作了。
【小题2】把“美须眉”“生无须眉”“毛须之不茂”分别填入标序号的横线处。(5分)
 ②  ④    

同类题5

阅读以下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中国四大发明之一——印刷术,曾被誉为“文明之母”。毕昇的活字印刷,更是领先了西方数百年,揭开了世界印刷史的辉煌一页。然而,时至20世纪,中国印刷业遇到了巨大的危机和挑战。
20世纪40年代,美国发明了第一代打字机加照相机的手动式照排机,但该照排机效率不高,一旦按错键,改版很麻烦。1958年美国发明了光机式西文照相排字机,在计算机控制下依靠光学和机械方法选取字模,逐字照相形成版面,称为第二代排字机。1969年,日本也研制成功第二代汉字排字机。1965年西德成功研制出阴极射线管输出的第三代排字机。三代机的速度可以比二代机快10倍,适用范围也广。日本引进西德和美国的技术,于1975年也初步研制成第三代汉字排字机。1976年英国研制出第四代排字机,它采用激光技术,用激光束在底片上扫描打点形成版面。日本也正在研制第四代汉字排字机,但尚未成功。
此时此刻,中国的印刷业却仍在沿用古代的技术,在汉字的“丛林里”艰难跋涉。
从美国的第一代手动照排机,到英国的第四代激光排字机,世界照排技术的发展进步大大依赖于不同国家在科技方面的实力。就拿阴极射线管输出的第三代排字机来说,该类排字机对底片要求高,对所使用的阴极射线管分辨率也要求很高。这些困难,在中国当时的技术条件下难以克服。
汉字相比表音体系的文字,数量巨大。从印刷的基本需求看,排字机的字库通常要收7000多字。而从一般书报的需求来说,字体就有书版宋、报版宋、标题宋、仿宋、楷体、黑体、长宋、扁宋、长黑、扁黑等10多种;字号还有小六号、六号直到初号,共15种。如此一来,字库的收字就会成倍增长。
汉字的巨大数量,为排字机字库的存贮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再加上文字印刷质量上的需求,要保证字形美观、笔锋明晰,汉字带给排字机的技术困难就会更大。20世纪已进入信息时代,只有几十年历史的计算机,向拥有数千年历史的汉字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有外国人说:“汉字如果不废除,中国就不能进入现代文明,也永远无法真正走向世界。”
(取材于1979年7月1日《汉字信息处理》)
材料二
世界最先进的第四代排字机使用激光技术,将激光束在底片上扫描打点形成版面。由于激光很强,普通底片便能感光,还可用转印的方式在普通纸上印出逼真的大样。更有意义的是,它用三到五瓦的强激光束直接打到版材上就能形成凹凸版面,称为激光直接雕版,这无疑免除了早期借助照相技术进行照排制版的一大套工序。
汉字激光照排系统采用第四代排字机的激光技术,但要解决字模存贮、文字变倍、激光只能逐线扫描而不能逐字扫描等关键问题。其中,汉字字模存贮量是横亘在科学家面前的最大的技术难关。汉字的常用字在3000字左右,印刷用的字体、字号就更多。不同字体和不同字号使印刷用的汉字字头数高达100万个以上,汉字点阵对应的总存贮量竟达200亿位,约合1万6千兆个存储单元。即使制成超容量的巨型磁盘,其缓慢的存取速度和高昂的代价也足以使它丧失使用价值。如果不能另辟蹊径解决汉字字模的存贮问题,研制汉字精密照排系统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在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研制过程中,王选所带领的科研团队成功研制出一种确保文字质量的高倍数汉字信息压缩技术,可使每个五号字的信息量大幅度下降,即从1万位下降到平均800位。这种压缩方法还允许文字变倍,能变大变小并保证质量,只需4千万位的存贮量就能存下65万字头的全部信息。在照排过程中,有一个微程序汉字点阵生成器把汉字压缩信息高速复原成点阵。汉字信息压缩技术的研制成功给汉字照排系统开辟了新的途径,使得高速、廉价的先进汉字照排机的研制成为可能,激光和照相机的结合带来了排版系统和信息处理的新突破。这些技术获得我国第一项欧洲专利和多项中国专利,成为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核心和基石。
除此之外,为了实现文字变倍和变形时的高度保真,我国又自主发明了用参数信息进行控制的独特方法,从而为汉字精密照排系统的研制扫除了又一个障碍。这项发明是世界首创,比西方早了10年。当外国电脑企业大举进军我国市场的时候,唯独在出版领域,来华研制和销售照排系统的英国蒙纳公司、美国王安公司和日本写研、森泽、二毛公司等全部退出了中国市场。国产照排系统在与国外产品激烈的竞争中大获全胜。
我国精密汉字照排系统的自主创新与成功研制,标志着中国计算机编辑排版系统和汉字信息处理技术达到了新的水平,使中文印刷业告别了“铅与火”,大步跨进“光与电”时代。
(取材于徐炎章、王素宝等相关文章)
材料三
21世纪的中国,期待着更多的自主创新。如何实现自主创新,无疑是摆在中国人面前的重要课题。
近代科学产生于西方,中国的现代科学大多也是从西方移植过来的,这是事实。然而,同样确定无疑的是,中国古代光辉灿烂的科学技术也需要我们继承并发扬光大。
相比于西方,中国古代科技无论是具体的成果,还是研究的思路方法,都有着显著的不同。有学者曾经感言:“当今不少人一提到科学,脑子里想到的就是以欧美为代表的西方科学。
而我要强调的是,除了以欧美为代表的西方科学之外,事实上还有跟它们完全不同的所谓东方科学。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这一鸿篇巨制里就曾认为,东方的科学,跟西方走的是完全不同的道路,有着不同的思想方法。因此,我国的科技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自主创新,就有了更加重要的意义。中国著名的数学家吴文俊,最早发现中国最古老的数学十分适合计算机时代,他称中国古代数学为“算法的数学”或“计算机的数学”,并运用它创立了著名的“吴方法”,在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
从另一个角度看,自主创新对于进一步弘扬和传播中国固有的科技与文化,有着重大的意义。汉字源远流长,使得中华数千年的文化绵延不断。作为四大发明之一的印刷术,使得中国的科技与文化得到了更加广泛的传播。然而,进入20世纪的信息时代,中国的汉字排版与印刷却因汉字信息处理的困难,落后于西方。王选这位中国本土培养出来的科学家,率领自己的研究团队,自强不息,勇于创新,卓有成效地继承并发展了独领风骚的中国古代科技。正是王选团队在20世纪信息时代掀起的这场印刷技术的革命,大大弘扬了中国科技与文化。
如今,举国上下正满怀豪情建设创新型国家,在向科技强国迈进的征途中,我们既不能轻视创新,更不能数典忘祖。中国的科技人才应该在中国传统科技与文化的丰硕成果中汲取营养,勇于开拓,大胆创新,将中华数千年的文明发扬光大。
(取材于徐立《王选与中国文化》)
【小题1】根据“材料一”,下列对中国印刷业面临“巨大的危机和挑战”的原因,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研究进程的落后
B.计算机的历史短
C.汉字自身的特征
D.技术条件不具备
【小题2】根据“材料一”,下列对汉字在信息时代遇到“严峻的挑战”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字数量大,排字机字库存贮困难
B.因字形字体的制约,汉字排版繁复
C.表意系统的汉字无法适用于排字机
D.汉字美观、笔锋明晰的要求难解决
【小题3】下列为“材料二”所拟的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激光照排系统原理及其使用
B.汉字照排技术的突破与创新
C.高速廉价的先进汉字照排机
D.汉字信息处理技术领先世界
【小题4】根据“材料二”,在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研制过程中,不属于技术难关的一项是( )
A.字模存贮
B.汉字信息压缩
C.文字变倍
D.激光逐线扫描
【小题5】下列对“材料三”中“独领风骚的中国古代科技”所指代的对象,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印刷术
B.研究思想
C.四大发明
D.算法的数学
【小题6】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成功研发有何意义?请根据以上三个材料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