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15分)
【小题1】【小题2】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E.海棠诗社成立后,诗社的首次活动便是以“白海棠”为题作限韵七律诗,李纨评黛玉诗为魁首。
A.宝玉打发袭人去宝钗处借书,趁机叫晴雯送两块旧帕给黛玉。黛玉一听是旧帕,先是烦闷,思忖一时,方大悟过来,忙叫晴雯放下。黛玉体贴出旧帕的意思来,不觉神魂驰荡,左思右想,题诗三首于其上。
B.宝玉挨打后,贾母吩咐贾政的亲随小厮们,以后贾政若唤宝玉便以她的名义加以拒绝。宝玉自此以后甘为诸丫环充役,宝钗等偶尔劝他留心仕途经济,他便斥之为“入了国贼禄鬼之流”,不留情面。
C.黛玉到怡红院,听到宝玉在梦中喊“和尚道士的话如何信得?什么是金玉姻缘,我偏说是木石姻缘!”黛玉听见不觉怔了,坐了一会,只好离去。
D.刘姥姥离开贾府之时,凤姐叫她给自己的女儿取名。刘姥姥问清孩子的生辰后,便取名为巧姐,说这是“以毒攻毒,以火攻火”的法子,日后逢凶化吉都从这个“巧”字上来。
【小题3】【小题4】下列各项中,对作品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E.凤姐生日,贾母带头凑份子为她做生日。生日宴会办得热闹,凤姐想躲回家歇会儿,无意中发现贾琏和鲍二媳妇在一起,还听到他们在议论,骂凤姐。凤姐醋意大发,拿平儿出气,与鲍二家的厮打。
简答题(5分)
A.平儿是个有原则的大善人。她的镯子被宝玉房中的小丫鬟坠儿偷去,平儿明知底里而不愿意声张,为的是一来体谅宝玉在丫鬟们身上的良苦用心,二是怕招老太太、太太生气;三是为了顾全宝玉房中大丫鬟们的体面,更怕病中的晴雯生气发作。其用心之良苦,令宝玉大为感叹。
B.薛宝琴是个非常有才气的姑娘。芦雪庭联句,宝琴与湘云、黛玉争胜,三人联句最多;众人称赏红梅,邢岫烟、李纹及宝琴三人最先成诗,三人中又以宝琴的最好;宝琴作怀古诗十首,咏古迹,怀往事,又暗隐十件俗物,让众人“都称奇道妙”,不过黛玉认为后两首怀古诗史鉴无考,要求另作,宝钗、李纨反对。
C.宝玉带着箬笠,披着蓑衣,前来看望黛玉。黛玉笑他像个渔翁。宝玉见她喜欢,就说要弄一套送她。黛玉笑着说,戴上那个,成了画儿上画的和戏上扮的那渔婆儿了!说完了,一想到自己说他是渔翁,自己是渔婆,便后悔不及, 羞的脸飞红。
D.贾母喜欢说笑话、听笑话,并能与年轻人打成一片。小说第五十二回写到,贾母说王熙凤“太伶俐也不是好事。”凤姐拍着马屁反驳了几句,并说“我活一千岁后,等老祖宗归了西,我才死呢”。贾母听后,心里觉得不吉利,就骂王熙凤道:“众人都死了,单剩下咱们两个老妖精,有什么意思。”说的众人都不敢笑了。
【小题5】【小题6】阅读下面的《红楼梦》选段,回答问题。
黛玉叹道:“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心里藏奸……”
以上选段中“你”是谁?请简述黛玉说这番话的始末。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3-03 01:18:1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寒夜里的温暖
周建
晚上,天很冷,呵口气都能结成冰,路上冷冷清清的,行人可能都躲到被窝里了,连车子都很少。从老家回小县城 的时候天已经很晚了,我的车开得飞快,一路上,贼亮的灯光愈发冰冷,孤独得很,开足了暖气的车厢内显得很温暖。偶有三三两两的人在寒风中招手拦车,我也懒得理会他们。
快要到县城的时候,我有意放慢了车速。突然,路边的一个加油站旁,一个十六七岁的男孩子向我扬手招车,他身边的硕大红色旅行包显得有点耀眼沉重。
带,还是不带?我稍作犹豫,还是停下了车,心想一个孩子,比我儿子大不了几岁,在这寒冷的夜晚,在这凛冽的寒风中守候,该是多么辛苦!
孩子飞奔过来,赶到车旁,伸手就拉开了车门,有点俗套有点狡黠地问:“到涟水县城,多少钱?”欣喜而雪亮的眼光有着掩饰不住的稚气,开口露出的嫩玉米粒般的牙齿告诉我——他真的是个孩子!
“快点,快点上来!”因为赶路,我有点着急,心想这么冷的天,一个孩子家,难道没钱就不赶路吗?
男孩略作犹豫,上了车,打开了车窗,还是忍不住问我:“到涟水多少钱?”
我看见他打开了车窗,觉得很奇怪,不解地问:“打开车窗干嘛?”
“抽烟!”
“什么?我不抽烟!”我不仅自己不抽烟,而且对别人抽烟也很反感。
“我自己抽。”
我对他的态度由同情转为厌烦了,心里对停车带他也有些后悔。男孩可能感觉出了我的厌烦,只有服从地扔掉正燃着的香烟,关好车窗,但还是忍不住地问我:“师傅,到涟水多少钱?”
我说:“不要你的钱,小孩子,没必要的。”车子的引擎声很大,我说话的声音也很大,语气带着明显的反感。借着灯光,我看到了男孩的诧异稚气的脸上满是疑惑。
尽管我说不要,男孩还是摸出几枚硬币,放在驾驶台上。我听见了硬币清脆的撞击声,心里感到了自己的态度很不友好,不觉有点不好意思,见他这样,立即劝他:“赶快收起,说不要就不要的!”
男孩这才相信我说的“不要钱”是真的,稚嫩的小手又把驾驶台上的硬币收回,摸摸索索的。摸了好几遍,才摸到,攥在手里,对我的态度明显友好,称呼也由“师傅”改成了“叔叔”。
车子里暖和和的,两个人的话也渐渐融洽起来。我从男孩的嘴里得知他是外出做油漆徒工的,他到县城的中心去,还有几个同伴在一家旅社等他。
看到男孩小小年纪就外出打工,我觉得他真不容易,心里对自己刚才的态度后悔。一路上,我们说了很多,我就像一位和蔼可亲的长者,语调里充满了关切,但绝没有居高临下的意思;而他,则成了机灵乖巧的孩子,说什么都认真听着。我叫他要有爱心,关心他人。没读什么书不要紧,但要听师傅的话,好好工作,学手艺要下工夫。他听了以后点头称是,吃吃地发笑。
路途很短,县城很快就到了,而我们的谈兴正浓,我执意要送他到目的地,但他坚决地谢绝了。下车时,他还向我要电话号码,夸奖我 人很好,还说有事会联系我的。不知道为什么,我倒有点喜欢有点心疼这个孩子。于是,我把手机号码告诉了他。
男孩一下车,就被昏黄的灯光淹没了,消失在寒冷的茫茫的黑夜里。我望着车窗外发呆,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到家后,我看到了手机上的一条短信:叔叔,明天请你将车后座的红包送到那个加油站后第二家,我不该拿人家的东西。我这才想起,男孩并没有带走那个红色的旅行包。我耸耸肩膀,摇了摇头,自个儿轻松地笑了。
【小题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小男孩对“我”的称呼由“师傅”改成了“叔叔”,表明了这个孩子并不稚嫩,而是一个精于世故的人。
B.“我”对这个男孩的态度由同情转为厌烦,是因为这个男孩这么小的年龄就吸烟,“我”对此感到很反感。
C.男孩诧异稚气的脸上满是疑惑,是因为他在想自己偷东西的事情有可能被发现了,感到很害怕。
D.在寒冷的夜里,“我”让一个跟自己儿子差不多大的男孩子上车,表明了“我”是一个有爱心的人,也表现了“我”非常爱自己的儿子。
E.到了县城,“我”执意要送他到目的地,但他坚决地谢绝,是怕“我”知道他的地址,趁机勒索他,表明这个孩子很有戒心。
【小题2】第一段中描写了两种不同的环境,运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6分)
【小题3】文中男孩屡次问“到涟水多少钱”,这表明了男孩是一个怎样的人?(6分)
【小题4】这篇文章介绍了一个用爱心感化失足少年的故事。对于这个问题,有人认为,爱心可以挽救一个人;也有人认为,爱心不是万能的,只能起到辅助的作用。你同意哪种观点?请说说你的理由。(8分)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题。
枝蔓状城市----以城市边缘化和信息技术、虚拟技术为特征的后现化城市,将既不会是奴隶社会的“城堡式”城市,也不会是封建社会的“城池式”城市,当然也会与现代工业社会高楼耸立的中心化城市相区别。
在枝蔓状城市布局中,即使是眼下北京绞尽脑汁建造起来的多层环状结构也将大不适应。中心化城市的各种弊端,诸如交通堵塞、人口拥挤、环境污染、空气浑浊、疾病易于传播、犯罪案件增多、居住环境恶化、管理难度增加和公众空间锐减等,限制了城市的进一步发展。而现代高科技可以自由地用虚拟空间、网络空间取代地理空间或物理空间,因此,人们也就没有必要再拥挤在一个地域。于是自然而然就开始了从市区向市郊的转移,许多工厂、学校、研究机构都迁向市郊。市区再也没有工厂和生产基地,而变成纯粹的物质交换和消费的场所。又由于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电信技术的发展,中心化城市的传统布局被彻底打散。
现在世界各地迅速崛起许多边缘城市,就属于中心化城市的后现代演变。中心化城市逐渐演变为主城市和边缘城市。主城市和边缘城市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又各自独立,它们更多的是经济、文化和教育上的紧密联系。城市的边缘化,就是城市由中心向四周的蔓延与扩展,扩展到与非城市区域相接壤的既是城市又是乡村的地区。这里,现代商业交易和办公活动也走向郊区化、边缘化。生产规模、生产程序、劳动力市场和销售状况呈分散状。主城市与边缘城市通过铁道、地铁、高速公路、航空路线等组成的多模式运输系统以及卫星天线进行沟通。
这种城市的边缘化在许多发达国家已经形成规模,比如今天的美国就已经形成大洛杉矶都市区以及波士顿—劳伦斯—洛厄尔、旧金山—奥克兰—圣何塞等都市区。它们还会进一步向周边地区扩展,通过原料网、生产网、销售网、消费网、信息网和电脑网的连接而延伸到整个地球,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化城市。
【小题1】下列对中心化城市的后现代演变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许多工厂、学校、研究机构都迁向市郊,不再拥挤在市区
B.城市蔓延扩展到非城市区域相接壤的地区,这里既是城市又是农村
C.现代商业交易和办公活动走向郊区化、边缘化,生产销售、劳动力市场呈分散状
D.主城市与边缘城市通过多模式运输系统以及卫星天线进行沟通,成为全球化城市
【小题2】(小题2)下列对于“枝蔓状城市”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以城市边缘化和信息技术、虚拟技术为特征的后现代城市
B.没有工厂和生产基地,成为纯粹的物质交换和消费场所的城市
C.彻底打散中心化城市的传统布局,利用各种网络相互连接的城市
D.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又各自独立,在经济、文化和教育上联系紧密的城市
【小题3】(小题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在枝蔓状的城市布局中,主城市和边缘城市的差别将趋于消失
B.铲除中心化城市的诸多弊端有待于城市的后现代演变
C.在枝蔓状城市中,人们受地理空间或物理空间的限制将越来越少
D.随着中心化城市的边缘化,生产地域化和劳动力低廉化将成为现实

同类题3

现代文阅读
乌篷摇梦到春江
叶文玲
四年前,在青海戈壁滩竟日奔波时,被辉煌如火的大沙漠灼花了眼睛的我,曾经大发其想:假如让富春江泻到这儿来,那该多好!
那时,我并没见过富春江,却千百次做过有关她的梦,郁达夫“屋住兰江梦亦香”的诗文和叶浅予墨韵淋漓的画卷,早把我对富春江的梦幻濡染得又浓又甜,那绿沉沉的甜梦中,总是悠荡着乡思绵绵的乌蓬船。
我终于圆了梦。回归浙江仅两年,我已两次遂了与她相亲的心愿。
一是去岁金秋,一在今年暮春,两次均作陪客,陪文朋艺友遨游;一棹轻波碧水路,兴致格外高昂,只觉得不枉我作悬肠念的富春江,比梦中更俏更娇美。
两次遨游,都是旱路走,水路归。这行程颇使人得其佳妙:因为,当你迂回山间行行复行行不胜引颈张耳之苦时,突然,一条银练素带在前方闪闪烁烁起来,你兀的眼前一亮,倍觉这碧波粼粼一江水的鲜活可爱;待盼到归程荡舟起桨开始真正的春江游时,这漾波漫流的大小,更令你陶然如醉,神魂飞扬,彼时,你纵有千种愁思万般忧,也将全部消溶在这一江碧玉里。
我始想,富春江的俏,恐怕全在于江流的曲折多姿,从她与新安江、兰江的汇合处下行,越见委婉袅娜;行过淹没在水中的乌石滩,行至流急涡回的七里泷,富春江裙裾一闪,又闪出个江中之江葫芦湾。葫芦湾委实别致有趣,湾形毕肖一只毛茸茸嫩生生的青葫芦,壁立湾畔的奇岩崛石,似乎触手可及,掩映在老树青藤中的村居农舍,更添无限野趣。小船悄悄儿荡进湾来,船上人无不惊殊,若再到那流泻百尺飞珠迸玉的葫芦瀑下溅一溅,定会溅得你满身惬意。
我还想,富春江的娇,也在于她的色泽,无怪她有“第二漓江”之称。那江水真是澄于湖海碧于天,活脱脱是天神地母拣尽翡翠绿玉铺就的。行在江上望两岸,只见千嶂染翠,峰峰岭岭尽都浓浓淡淡的绿进去;立在船头看江心,只觉水底天上的云絮,一朵朵一团团,俱是深深浅浅的绿出来,真难说是山染绿了江,还是江浸绿了山,无怪朋友们相视叹曰:喔,一到富春江,眼瞳都是绿的!
我再想,富春江的美,更在于她无与伦比的静。由于电站的建成,益发使江水浪敛波平,所以,她虽还是千重涧水汇清流,但那汇和流,仿佛都是在水底暗处悄悄儿进行的,几十里水面竟没弄出丁点儿惊涛骇浪,“临流鼓棹,帆飞若驰”的光景已不复见,那或顺流或逆水的千舟百舸,亦如动画一般悠悠来去,舒泰、自在极了。“鸥鸟亦知人意静,故来相近不相亲。”在轰轰闹闹的现代生活中,烦躁了城市的嚣音后,人们自然格外钟爱富春江这千金难买的幽静。
奇山异水的富春江,钟灵毓秀,风物独绝,而七里泷碑文荟萃的严子陵钓鱼台,尤能展现她扬古启今的魅力。
我又想,古往今来的人对严子陵如此仰慕,大概并不在乎已成百太悬崖的钓台当年是否真能垂钓,而是敬崇这位先贤不慕富贵不媚皇亲的傲世风骨。试想,几请不出山宁作垂钓翁的归隐客,倘使活至今日,恐怕更要与阿谀奉承趋炎附势开后门发横财之类歪风邪道绝缘;而这位敢把脚搁在刘秀肚子上午睡的严光先生和喝了高粱酒“见了皇帝不磕头”的山东好汉们的神魂,又是何等的相通相似!
哦,钓台不仅是一处风景点,更是历史老人垂落在江边的一只巨手,千年百载,以其特殊的膂力,撩拨着人们心头的重重波澜。
丰哉,富春江,乌篷摇梦梦越酣,惟愿年年得相觅。
【小题1】下列对作品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A.作者说富春江“俏”、“娇”、“美”,可见富春江总体上显得灵秀,充满诗情画意。
B.说“ 钓台更是历史老人垂落在江边的一只巨手,千年百载,以其特殊的膂力,撩拨着人们心头的重重波澜”,是要强调严子陵的风骨和神魂给人们心灵所造成的巨大震撼力。
C.作品想象力丰富,从戈壁滩到富春江,从自然山水到人文景观,文笔自由舒展,文采绚丽飞扬。
D.作者借两次游历富春江的所见所闻所感表达了对富春江的赞美和对喧嚣城市生活、歪邪世风的批判。
E.文章写到富春江“比梦中更悄更娇美”后并未马上分写其“俏”、“娇”、“美”,而是宕开一笔陈述行程佳妙之因。这样写很好地为下文写富春江“俏”、“娇”、“美”蓄势并营造总体氛围。
【小题2】作者说“丰哉,富春江”,富春江“丰盈”的魅力体现在哪些地方,请作简要分析。
【小题3】作品题为“乌篷摇梦到春江”,可文中并没有一只实实在在的乌篷船摇撸前行,作者这样安排,会不会文不对题,试根据文本,作简要探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本,回答文后问题。
寒冷的味道黄明山
①寒冷离我们越来越远了。
②有人说,地球变得越来越热了。还说有一种厄尔尼诺现象。对此,我说不出个子丑寅卯来。我只感觉到,曾经是多么可怕的寒冷,现在似乎变得可爱了起来,就像一个被误会了的擦肩而过的老朋友。
③也许我对寒冷还只是一知半解。是的,我仅仅接触过南方的寒冷。说得具体一点,是在过去,是在江汉平原。
④树是江汉平原不可多得的景致,树的旁边有湖或者河流。我想起来了,冬天的水面结了厚厚的冰。我们在河上行走。干净的树枝上也结了冰——不,是穿上了漂亮的琼衣,朔风一吹,发出有如碎玉的声响。那是一种不可模拟不可复制不可言状的绝响。我在冰上伫足仰望,在体验寒冷的厚度的同时,又领略到了寒冰的高度。
⑤冷!我的一双手冻成了两个肉包子,脚后跟早冻穿了,分别有一个洞,洞里有凝固的血,用棉絮裹着。我总是想奔跑,疼痛便在后面拼命地拽我。糟了,好像是哪根筋断了„„我几乎要跌倒下去。
⑥寒冷培育的疼痛真是刻骨铭心啊!
⑦冬天也看露天电影。通常要到五里以外的地方去看。那天晚上雪刚刚停下,听说要放《冰山上的来客》,我来不及吃饭就跑了去。上身穿的是棉袄,下身穿的是绒裤,脚上穿的是胶鞋。跑了一路,身上发热。开始,人不觉得冷,渐渐,寒气陡生,看到中间,便招架不住了,肚子饿得咕咕叫,浑身冻得打哆嗦。那真正是饥寒交迫啊。我咬着牙,坚持把电影看完。脚已没有了知觉,就稀里糊涂地往前走。一路上,我是弹跳着回去的。我一下子发现了自己的脆弱,又一步步变得坚强起来。那天看了“冰山”,对比之下,这点寒冷算什么?
⑧寒冷,每每使我们的精神处于一种亢奋的状态,从这一点说,寒冷似乎有了酒的成份。
⑨最幸福的时刻,是围着树蔸烤就的一堆火,炖着狗獾肉(从雪森林的狗獾洞里猎获的战果),或者鸡子、粉条、霉渣巴、干豆角、大白菜„„端着暖手的碗香喷喷地吃着,看那门外的雪轰轰烈烈地下着,这时的寒冷又有了一种隽永的滋味。
⑩而回忆中的寒冷更有着异乎寻常的味道。
⑪现在不同了,风也刮得没有了规律,雪也下得没有了条理。瞧,都立春了,雪不知还在哪里开小差。冬天,失却了原来的寒冷。
⑫可孩子们却一个劲地喊冷。冷从何来?上上下下穿得规规矩矩,裹得严严实实,帽子、围巾、耳套、手套,应有尽有。晚上睡觉,要么铺好电热毯,要么灌上热水袋,条件好的,空调一开,暖气就来。本来寒冷就那么一丁点,还把它拒之门外,这就是我们目前的生活。孩子们并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寒冷,又在无微不至的关怀下丧失了体验寒冷的机会。不知冷,何识暖?如此下去,孩子们生命的潜质何以得到发挥,又何以像草木那样蓬勃成人间壮丽的风景?
⑬不仅仅是孩子们。
⑭我们已经有了太多的安逸,衣、食、住、行,还有我们的思想。不让汗水流出来,不让寒冷苦心志,把自己装在五彩缤纷的温室里,然后长成一朵朵精美的花朵,我不知道会有什么好结果。
⑮我真担心,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我们将在不知冷暖的状态下变得弱不禁风。
⑯寒冷,是我们生命所需要的盐啊。
⑰寒冷还会来的。
【小题1】第③段中,作者说“也许我对寒冷还只是一知半解”,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4分)
【小题2】第④段说:“干净的树枝上也结了冰——不,是穿上了漂亮的琼衣,朔风一吹,发出有如碎玉的声响。那是一种不可模拟不可复制不可言状的绝响。”请分析它的表达特色和表达效果。(4分)
【小题3】从文中概括作者回忆中的“寒冷”有哪些“异乎寻常”的味道。(6分)
【小题4】第①段作者说“寒冷离我们越来越远了”,最后一段又说“寒冷还会来的”,请探究作者这样表达的理由。(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