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初中科学

题干

为了研究电流、电压、电阻三个量的关系,所采取的研究方法正确的是()
A.先使其中的两个量保持不变,研究另一个量的变化规律
B.先使其中的一个量保持不变,研究另两个量的变化规律
C.同时研究三个量的相互关系
D.以上三种方法都可以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7-02-24 07:05:1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炎热的夏天,电风扇给我们带来了丝丝凉意。小科同学观察到教室里的电风扇吹出的风有时大有时小,爱动脑筋的他思考:电风扇吹出的风的强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并对此提出了两个猜想:
猜想一:电风扇吹出的风的强度与距离电风扇的远近有关; 猜想二:电风扇吹出的风的强度与扇叶的转速有关。
为验证上述猜想,小科同学设计了如图甲装置:将纸板B 固定在支架上(支架未画出),硬质纸板 A 与轻杆固定后悬挂在纸板 B 上的转轴 O 处。纸板 A 和轻杆可绕转轴 O 来回自由摆动而不会与纸板 B 碰撞,且纸板 A 和纸板 B 两平面垂直。将电风扇放在纸板 A 左侧并正对纸板 A,图中 s 是纸板 A 自然下垂时(虚线)到电风扇的水平距离;θ 是电风扇吹动纸板A 向右摆动稳定后轻杆与其自然下垂时(虚线)的夹角。
(1)在本实验中,小科用_____来反映电风扇吹出风的强度大小。
(2)小科先对猜想一进行了探究。保持电风扇的转速不变,移动电风扇,使 s 分别等于 0.30 米、0.50 米、0.70 米、0.90 米,在纸板B 上分别描下纸板A 被电风扇吹动后稳定时轻杆的位置 abcd,如图乙所示(轻杆和纸板A 未画出),分别连接 OaObOcOd,比较四次实验中 θ 的大小。由此可得出猜想一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_____。

(3)在探究猜想二时,除改变电风扇的转速外,其他器材仍与图甲相同。在探究过程中, 还要保持_____不变。

同类题4

小燕多次乘车了解到夜间开汽车,若车内亮灯,车内物体会在前面的挡风玻璃上成清晰的像,干扰司机的视线,影响行车安全。为今后安全行车,小燕根据生活中透明平板玻璃所成像“明”、“暗”不同的多种情况做以下探究:

(提出问题)物体在透明平板玻璃中成像的“明”、“暗”程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进行猜想)
猜想1:透明平板玻璃成像的“明”、“暗”程度可能与物体离光源的距离有关;
猜想2:透明平板玻璃成像的“明”、“暗”程度可能与光源的强度有关;
猜想3:透明平板玻璃成像的“明”、“暗”程度可能与物体的颜色有关。
(进行实验,收集数据)
实验一:如图所示,在水平桌面上竖直固定一块透明平板玻璃,同一物体固定在离透明平板玻璃0.5m的A点,在桌面的C点先后用不同功率的灯照亮A点处的物体,观察同一物体不同光照下在透明平板玻璃中所成像的“明”“暗”程度。各次实验人的眼睛都在同一位置从右向左观察物体在透明玻璃板中的像。结果记入下表。
灯的功率/W
物体和灯的距离/m
像的明暗程度
5
1

25
1
较暗
40
1

 
实验二:同一物体位置固定在A点不动,用同一盏5W的灯先后在桌面B、C、D三点照亮A处的同一物体,同一位置观察同一物体在透明平板玻璃(仍固定不变)中成像的“明”“暗”程度。结果记入下表。
灯的功率/W
物体和灯的距离/m
像的明暗程度
5
0.5

5
1.0
较明
5
1.5

 
(1)小燕是用实验一来探究猜想________(选填“1”、“2”或“3”);
(2)分析实验二的实验数据及结果可得结论:物体与灯的________越小,物体所成的像越亮;
(3)你认为物体在透明平板玻璃中所成像的“明”、“暗”程度还与________有关(至少写一个因素),你说的因素在小燕上述两个实验中________控制该变量(选填“没有”或“已经”);
(4)小燕猜想1和猜想2还可归纳为物体成像的“明”、“暗”程度与物体的________有关;
(5)请你就光现象根据光学知识、对司机提出一条有利于安全行驶的建议: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