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两段文字,完成小题
张家界 卞毓方
①张家界绝对有资格问鼎诺贝尔文学奖,假如有人把她的大美翻译成人类通用的语言。
②鬼斧神工,天机独运。别处的山,都是亲亲热热地手拉着手,臂挽着臂,惟有张家界,是彼此保持头角峥嵘的独立,谁也不待见谁。别处的峰,是再陡再险也能踩在脚下,惟有张家界,以她的危崖崩壁,拒绝从猿到人的一切趾印。每柱岩峰,都青筋裸露、血性十足地直插霄汉。而峰巅的每处缝隙,每尺瘠土,又必定有苍松,或翠柏,亭亭如盖地笑傲尘寰。银崖翠冠,站远了看,犹如放大的苏州盆景。曲壑蟠涧,更增添无限空蒙幽翠。风吹过,一啸百吟;云漫开,万千气韵。
③刚见面,张家界就责问我为何姗姗来迟。说来惭愧,二十六年前,我本来有机会一睹她的芳颜,只要往前再迈出半步。那是为了一项农村调查,我辗转来到了她附近的地面。虽说只是外围,已尽显其超尘拔俗的风姿。一眼望去,峰与峰,似乎都长有眉眼,云与云,仿佛都识得人情,就连坡地的一丛绿竹,罅缝的一蓬虎耳草,都别有其一种爽肌涤骨的清新和似曾照面的熟悉。是晚,我歇宿于山脚的苗寨。客栈贴近寨口,推窗即为左道,道边婆娑着白杨,杨树的背后喧哗着一条小溪,溪的对岸为骈立的峰峦。山高雾大,满世界一片漆黑。我不习惯这黑,翻来覆去睡不着,于是披衣出门,徘徊在小溪边,听上流的轰轰飞瀑。听得兴发,索性循水声寻去。拐过山嘴,飞瀑仍不见踪迹,却见若干男女围着篝火歌舞。火堆初燃之际,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树枝。燃到中途,树枝通体赤红,状若火之骨。再后来,又变作熔化的珊瑚,令人想到火之精,火之灵。自始至终,场地上方火苗四蹿,火星噼噼啪啪地飞舞,好一派火树银花。猛抬头,瞥见夜空山影如魅,森森然似欲探手攫人,“啊─—”,一声长惊,恍悟我们常说的“魅力”之“魅”,原来还有如此令人魂悸魄悚的背景。
④从此,我心里就有了一处灵性的山野。且摘一片枫叶为书签,拣一粒卵石作镇纸,留得这红尘之外的秋波,伴我闯荡茫茫前程。犹记前年拜会画家吴冠中,听他老先生叙述七十年代末去湖南大庸写生,如何无意中撞进张家界林场,又如何发现了漫山诡锦秘绣。欣羡之余,也聊存一丝自慰,因为,我毕竟早他四五年就遥感过张家界,窃得她漏泄的吉光片羽。
⑤是日,当我乘缆车登上黄狮寨的峰顶,沐着蒙蒙细雨,凝望位于远方山脊的一处村落,云拂翠涌,忽隐忽现,疑幻疑真,恍若蜃楼,想像它实为张家界内涵的一个短篇。不过,仅这一个短篇表现力就足够惊人,倘要勉强译成文学语言,怕不是浅薄如我者所能企及。天机贵在心照,审美总讲究保持一定的距离,你能拿酒瓶盛装月白,拿油彩捕捉风清?客观一经把握,势必失去部分本真。当然不是说就束手无为,今日既然有缘,咦,为什么不鼓勇试它一试。好,且再随我锁定右侧那一柱倒金字塔状的岩峰,它一反常规地拔地而起,旁若无人地翘首天外,乍读,犹如一篇激扬青云的散文,再读,又仿佛一集浩气淋漓的史诗,反复吟味,更不啻一部沧海桑田的造化史,─—为这片历经情劫的奇山幻水立碑。
【小题1】文章开头说:“张家界绝对有咨格问鼎诺贝尔文学奖,假如有人把她的大美翻译成人类通用的语言。”请解释这句话的含意。(3分)
答:     
【小题2】张家界是大自然“鬼斧神工,天机独运”的创造,从第二段看,张家界的山在哪几个方面与众不同?(3分)
答:      
【小题3】 作者认为张家界风景的“表现力”“足够惊人”,请以第五段对倒金字塔状岩峰的描写为例加以说明。(3分)
答: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3-03 01:26:4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汉字美学
骆冬青
汉字美学要关注汉字独特的美学创造的智慧,即汉字构造的原则。汉字的造字原理,以许慎《说文解字》所论影响最为深远。甲骨文的发现,固然令汉字造字在人们的视野中变得更加复杂,来自远古的蛮荒之气、野性的思维,渗透到原初的汉字形态中,值得我们从美学思维的层面进一步探索;许慎揭示的“六书”说,在思维层面对汉字的造字原理,做出了堪称经典的阐说,或许可以进行进一步的归纳和补正,但其无疑已为探讨汉字美学提供了一种深刻的致思方向。汉字构造以象形为根基,图象先于声音的原理,就是造字层面上的美学阐论。汉字美学真正的起点,正在汉字创造的美学原点之中。
这种关于造字的美学探索,也就与汉字从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以及楷书的不同书体的变易有关,更与汉字最终的“方块字”形态相关。其中奥妙,虽与书写的物质变迁、技术要求等相关,却更应当在一种美学的思维下予以理解。但最根本的,却在于汉字造字的美学原则的探索。这些原则的发现,当与汉字创生的原初情境息息相关。
由此原理、原则的探索,自然引入关于汉字美学、汉字文化精神的探讨。汉字之中的文化积淀,是与汉字的构成相关的。例如,一个“中”字,一个“道”字,所包含的中国文化内核,需要多少部论著才能阐释清楚?西方文字也有类似情形,汉字之不同则在于字形、字音的分析中已经包含着深刻的文化史的内容,这种对中国文化史内容的积淀,成为汉字美学又一深刻的方面。若深究“文”之含义,则“文化”本身即为“审美化”的重要体现。所以,在汉字中积淀的文化史,包含着许多美学的内容,需要进行深入研究。每个汉字都是一首诗、一个故事、一段历史,还是一种哲学。而这些内容,与其他文字不同,是深刻地蕴涵于汉字的训释之中的。训诂学或传统的小学之所以重要,显然并非“识字”那么简单。或者说,广义的“识字”,正包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而审美的感悟乃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汉字“偏旁”的构成,形成了一个稳定而持久的谱系。这当然与汉字创造时的物质条件相关,但是,汉字之所以能够长久地应对物质世界的变迁,灵动自如地承担复杂的表达任务,自是与汉字的特点相关。汉字本身内在的美学谱系与汉字观照世界的方式之间,存在着深刻的关联。许慎说:“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这里的“俯仰”“观象”“观法”,“近取诸身”等,昭示了文字与世界建立关系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却在文字本身中如同活化石般被凝定。
汉字美学的蕴涵,不妨说是无尽的。中国文化的蕴涵,在汉字美学中具有相当充分的体现。从汉字到汉语,当是一个更广远、更深邃的美学境域。可是,“汉字美学”的独特性,却可以自成一体,与“汉语美学”并非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我们瞩目于“汉语美学”,但更注重“汉字美学”的奠基性。
(选自《文史知识<汉字蕴涵的美学>》)
(注)①文:许慎《说文解字序》:“文者,物象之本。”②小学:汉代称文字学为小学。隋唐以后为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之总称。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许慎的“六书”说对汉字的造字原理做出了经典阐释,不需要进行进一步归纳和补正。
B.汉字在对字音字形的分析中就包含了深刻的文化史内容,类似情形也出现在西方文字中。
C.汉字内在的美学谱系与其观照世界的方式间的关联,是其能灵动自如地承担表达任务的原因。
D.汉字美学具有独特性,可自成一体,它虽然只是“汉语美学”的一部分,却是其基础所在。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列举“甲骨文”和“六书”两个事例,对比鲜明地论证了研究汉字构造原则是探索汉字美学的开端。
B.文章在论证中以大量篇幅阐述汉字中的文化精神,彰显了作者关注民族传统文化的立场。
C.作者以许慎包羲氏治理天下的话为论据,论述了汉字与世界建立深刻关联的过程。
D.全文围绕对汉字构造美学原则的探索,逐层深入地论述了其在汉字美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只有对汉字造字的美学原则进行深入探索,才能找到汉字美学真正的起点。
B.只要深入了解汉字的造字原理及蕴含的中华文化,就抓住了汉字美学的全部内容。
C.传统的小学并不只是简单地教人识字,也包含审美感悟等深刻的文化内涵,因而很重要。
D.具有无穷无尽蕴涵的汉字美学,能够相当充分地体现中国文化的蕴涵。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韩流”与“汉流”的内涵解读
时下上海和中国各地,到处都劲吹着滚滚“韩流”,加上媒体的宣传,这股与“寒流”谐音而其实是一股“暖流”的文化现象正引起人们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其实,任何文化交流都是双向的,“韩流”在中国的劲吹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在今天的韩国也到处涌动着滔滔“汉流”,韩国学者或称之为“汉风”、“华流”、“中国热”。现在不仅韩国的大学总共有180个本专科中文专业,中小学也开设了中文课程或“中文特别班”,可以说,海外的“汉语热”中,韩国是主要的推动者。
仔细分析一下“韩流”和“汉流”的不同内涵,也许颇有意思。按照中韩学者的说法,“韩流”一般分为“韩国电视剧”、“韩国音乐”、“韩国电影”、“韩国游戏及其他”四类,“其他”中则又包括美容、足球、手机、现代汽车等;也有分为五类,把“游戏”换成“文学”,另单列“其他”一类,“游戏”也包括在“其他”类里。其实不管是分几类,核心的部分是电视剧,它是在中国受众面最广,也是影响面最大的。而“汉流”的主要组成部分,虽没有人做过具体分类,但其核心部分无疑首推汉语。
  内涵的不同,反映了中韩两国人民时下关注的热点不同。韩国人学习汉语热,是因为拥有十三亿人口的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使韩国企业家和一般国民对中国的期待和关注大为提高。某杂志2002年曾对韩国“汉语热”作过调查,称韩国人学汉语是为了“过上好日子”,甚至说是为了“望子成龙”和“盼女成凤”。中国人爱看韩剧,则主要是欣赏影片的人物和故事,为主人公的高尚品德和坎坷命运所打动,为家庭的亲情和平凡人的爱情所感染;其间没有实际利益的考量。而两国间的这种不同,都是符合各自的国情的,它们具有一种互补性和相容性。
中国人爱看韩剧的另一个原因就是观众从中看到了我国传统的儒家文化在周边国家的良好传承,并由此感叹本国传统文化的断裂和流失。正如韩国学者所指出的,“韩国是一个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国家,中韩两国人民在感情表达、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等方面都很相近,自然韩国的文化产品也就很容易打动中国人的心。”看来,“韩流”之所以会在中国劲吹,是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汉流”在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大可不必大惊小怪“韩流”的来势凶猛,或愤愤不平于“韩流”抢走观众,因为这股“韩流”所代表的,恰恰是“汉流”的回归。
不过,“韩流”给我们的启示还远不至于此。众所周知,由于历史的原因,韩国既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又接受过美国文化的洗礼,因而韩剧能融合东西方文化,保持高度的竞争力。韩剧中虽有着传统儒家的美德,但更重要的是现代人的思想观念,而这些现代观念又是和西方文化相关联的。由此看来,“韩流”给我们的启示还在于它所体现的文化的多元性,正如韩国学者所指出的:执著于狭隘的民族主义和国家主义,不能克服本民族中心主义,是不可能创造出走向东亚和世界的“韩流”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汉流”要走向世界,也必须走融合东西方文化、融合现当代生活的路。
【小题1】根据文意,下列说法正确的两项是
A.任何文化都会进行双向的交流,既然在中国有滚滚“韩流”劲吹,也就必然会有滔
滔“汉流”在韩国涌动。
B.“韩流”所涵盖的种类虽然十分广泛,但最受中国广大受众关注、影响面最大的,
则是其中的韩国电视剧。
C.由于中、韩两国人民对时下关注的热点有别,因此对实际利益的考量也有所不同,
形成一种互补性和相容性。
D.对来势凶猛的“韩流”不必大惊小怪、愤愤不平,因为它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传统儒
家文化在周边国家的良好传承。
E.不执著于狭隘的民族主义和国家主义,吸纳其他民族文化精华,体现现代思想观念,
因此韩剧具有强劲的竞争力。
【小题2】对中国出现滚滚“韩流”的原因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传统文化的断裂与流失
B.韩剧体现现代人的观念
C.当下中国经济迅速崛起
D.不少新闻媒体大力宣传
【小题3】为什么说“韩流”“其实是一股‘暖流’”?
【小题4】要让一国文化走向世界,需要具备哪些因素?联系文本作答。(4分)

同类题3

现代文(文学类)阅读(21分)
冷冷的夜雨
铁 枫
①仿佛是刹那间的事,一直狂躁地奔突于高楼广厦之间的狂风突然声势大减,变得气若游丝了,紧接着细密的雨丝就从幽邃、混沌的夜空里无声地飘落下来。冰凉的雨滴划过脸颊,锐利的寒意透过肌肤在心底迅速扩散开来,然而这浓浓的寒意却无法驱退心中焦躁的火焰——那辆每日载我回到栖身之处的夜班巴士,今晚不知何故久等不至。我不知道自己究竟还要在这个飘着冷雨的初冬深夜等待多久。
②我孤零零地伫立在狭窄的、勉强可以遮雨的候车亭里,头顶一盏昏黄的路灯下,晶亮的雨滴急速飞旋成一道道凌乱交织的线条,如同在表达一种浮躁而又无奈的情绪……此时的马路上冷冷清清,偶尔有行人经过,大都是低着头,行色匆匆。
③在马路的另一边,一间餐厅明亮辉煌的灯光无遮拦地倾泻出来,以其温暖柔媚的色调引诱每一个在寒冷中穿行的行人。我远远地注视着那些坐在灯光里细斟慢酌、谈笑风生的男男女女,心中隐隐掠过一缕失落和酸楚,说不清是为了什么。后来我注意到,在餐厅内一个灯光昏暗的角落里,一个中年男人独自坐着,目光总是在腕上的手表与窗外之间游移不定。看上去他是在等什么人,或者是这场突降的冷雨阻挡了他回家的行程。餐厅内再温暖再明亮,也终究无法取代家中妻儿的欢笑……在所有的词汇中,家是最为温暖的一个词儿,洋溢着关爱的馨香。没有家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没有家的人是无根的浮萍,值得悲哀。在许多真正的漂泊者眼里,“浪迹天涯、四海为家”这八个字中所包含的无奈与悲哀远远多过浪漫和洒脱。一个真正的漂泊者是不会崇拜漂泊的。
④这样想着的时候,那辆巴士终于姗姗而至了。在登上巴士的一瞬间,我稍稍犹疑了一下,下意识地觉着似乎有什么东西被我遗忘在站台上了,但是回头看看刚才站过的地方,什么也没有。车门咣地一声关上了,把细锐的寒风、绵密的冷雨和一些或焦躁或怅惘的心情关在了车外。
⑤车内空荡荡的,零星地坐着几个乘客。除了沉闷的马达声之外,听不见别的声音。忽然从邻座传来一阵压抑的咳嗽声。循声望去,那是一个四十多岁的男人,膝上躺着一个五六岁的小女孩,看情形是他的女儿了。小女孩已经睡着了,她的父亲咳嗽的时候努力向一边偏着头,并用手捂着嘴,生怕吵醒她。路灯的光芒透过车窗,一束一束扫过女孩的脸庞:她微闭着双眼,脸上漾着幸福的微笑,腮边闪烁着快乐的红潮……恍惚间,我仿若回到十年前那个初冬的雨夜,父亲挽着我的手走在一段泥泞的路上,我几次险些滑倒,都是父亲那只厚实有力的大手牢牢把我抓住。黑暗中,温煦的父爱从父亲坚实的掌心传过来,令我为之深深陶醉,忘却了寒冷和恐惧……
⑥下车的时候雨已经小了,只是风更紧了,寒气沁骨。耳边的雨声淅淅沥沥,犹如肖邦奏响的《雨滴》。多年以前,当我第一次沉醉于这支绝美的钢琴曲中时,内心随之生发的是对生途艰辛、世事跌宕的嗟叹,而此刻,这支熟悉的旋律再度从心底奏响的时候,我已经走近被自己称之为“家”的狭小居所,和着那旋律的是一种安然恬淡的归属感。
⑦假如说人生就是一场突降的冷雨,那么谁能够拥有一个可以栖息和回归的地方,保证自己一颗干燥而又从容的心不被淋湿,谁就注定能够坦然地接近幸福。这场冬夜的冷雨也许很快就会过去,但愿一切长养于这场雨中的幸福感觉能够永恒
【小题1】第③段说“一个真正的漂泊者是不会崇拜漂泊的”,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意?(4分)
【小题2】第④段画横线句子“觉着似乎有什么东西被我遗忘在站台上了”中,遗忘的是什么东西?为什么会遗忘?(5分)
【小题3】第⑥段写对肖邦的钢琴曲《雨滴》的感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5分)
【小题4】如果将第⑦段画横线的语句删去好不好?为什么?请说明理由。(7分)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独臂“总师”坦克“之父”
张辛欣
因炮弹试射失掉右臂,却不改对兵器工业的满腔热爱;66岁从零开始设计我国三代坦克,却比年轻人还具创新钻研的劲头;80高龄仍亲赴坦克实验一线,功成名就却最愿别人叫一声“老兵”……谈起已经过世的我军第三代主战坦克总设计师祝榆生,无人不为之动容。
花甲之年重披战袍 攻坚99式三代主战坦克
1999年10月1日,首次公开露面的99式三代主战坦克组成方阵从天安门前隆隆驶过,以比肩世界顶尖水平的科技含量震动中外。此时,担任三代坦克总设计师的祝榆生热泪盈眶。
坦克是陆军的主要装备之一。主战坦克的性能如何,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个兵种的战斗力,对国防安全至关重要。
1984年,99式三代主战坦克立项之初,国内第二代坦克还没有设计定型,美国的M1,德国的豹2等均已定型和装备,整整领先我国两代。任重道远,谁来担此重任,拉近与国外先进坦克几十年的差距?时任国防科工委副主任的邹家华将这个担子放在了祝榆生的肩上。而当时,先后历任兵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兵器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等职的祝榆生已66岁高龄。
事实证明,这个选择是正确的。科班出身的总师对坦克技术性能了解,却不及有实战经验的祝榆生更熟悉战场应用。总参原兵种部装甲兵局总工程师姚神保告诉记者,兵器装备都是由军方提出要求,军工单位来研制,而99式坦克不仅把科工委的要求做到,还增加了很多旁人想不到的功能。
熟悉祝榆生的人都说,这和祝老对兵器的热爱分不开。20岁参加革命,他深入战斗一线,创造和改进20多种武器和战斗器材;30岁因炮弹爆炸失去右臂,却矢志不改,仍在战场实地摸索操作;别人退休就该享清福了,祝榆生却开始新的攻坚,而且越来越精彩。
三代坦克实现80%创新性能问鼎世界
“祝老最让人敬佩之处在于确立了三代坦克的指导思想,使其成为我国第一个走向世界的先进坦克,使我国装甲兵有了新的杀手锏。”原三代坦克副总师傅宝玉如是说。
99式坦克在研制之初并没有某个固定的“假想敌”或者模仿对象。“一开始祝老就将目标定位能抗衡,甚至超越世界先进坦克。以当时的基础工业和科技水平,这个要求无疑非常高。”傅宝玉说。
“祝老桌上、床上堆满了书,每天除了睡觉,脑袋一直‘开机’,对各国的主战坦克技术了如指掌。”中国兵器工业集团201所原所长王天民说,“那时我们都怕上祝老的车,因为一上车他就会考我们各种新技术。”除了研制,在坦克完成定型进入实验阶段,古稀之年的祝老仍拖着独臂忍着颠簸奔赴荒野高山,在坦克上爬里爬外。由于没有右臂,行走时常失去平衡。这些年跌过的跟头,数都数不清。
99式坦克的创新超过80%,并且率先提出光电对抗系统等先进技术,以较轻的总量实现油耗降低,为以后改造升级留下空间。特别是主动防护技术的研制成功,在全球尚属首例,震惊四海。
毕生献给兵工 不求一丝回报
对工作,祝榆生置病残身体于不顾,却在科学研究中爆发着令人惊叹的能量。对自己,他节俭一生,淡泊名利。
“他每年经手的科研经费几千万,却从不请客不送礼,也不随意接待。”傅宝玉回忆道,“他常说,好的项目,该给的我一定给,不该给的,吃饭也没用。”祝老生前的司机陈明珠告诉记者,多年前去大连参加会议,一上车祝老就把一个信封放在挡风玻璃前。“祝老叮嘱我,这次出差和三代坦克无关,所有吃住行自付,不许开发票。”
一世功名是古今多少将帅的追求,作为三代坦克总师,祝榆生却默默地退到了聚光灯之外。他认为自己不够科学家的标准,谈不上有什么学术成就,不主张申报院士。
2003年,祝榆生被聘为兵器工业集团特聘科技带头人,每月补贴4000元。2005年集团授予他兵器工业科技发展终身成就奖,一次性奖励20万元。可对于这些补贴、奖金,他都婉言谢绝。
“祝老走了,但他代表的‘把一切献给党’的人民兵工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留了下来,以三代坦克研制为重要发展基础的中国兵器工业,正走向强军固疆的未来。”中国兵器工业集团董事长尹家绪说。
(《新华每日电讯》2015年02月09日)
相关链接:
①祝榆生住的是几十年前的旧式灰砖楼。曾有人多次提出为他换个宽敞的房子,可无论怎么说,他都不同意。祝榆生的一个亲戚是位画家,想给他画一幅油画,但他说啥也不肯。没办法,这位画家只好根据他的照片创作了一幅肖像画,家人和朋友见了都说画出了祝老的风骨和人格。但当把这幅画送给他时,老人看到上面题着“99坦克总设计师、独臂英雄祝榆生”几个字,一定要画家拿回去把字抹掉。(《老年日报》2015年3月1日,有删改)
②1990年,祝榆生在去包头协调有关技术问题的路上又重重地跌了一跤,他顾不上胸口的剧痛,一只手抓住公文包,乘坐颠簸的汽车如期赶到会议现场。持续了几个小时的研讨结束了,祝老艰难地扶着桌沿,连站起来的力气都没有了。随行人员这才发现了异样,把祝老强迫送进了医院,这才发现72岁的他已经摔断了三根肋骨。即使这样,他依然坚持听取三个研制单位的技术汇报。(2014年11月2日,中新网,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材料中介绍99式三代坦克立项之初,我国的坦克与美国、德国的相比有几十年的差距,说明我国要研究99式主战坦克的迫切性。
B.材料中谈到主战坦克的性能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个兵种的战斗力,揭示了现代战争中武器就是战斗力,说明先进的武器才是取胜之道。
C.祝榆生摔断了3根肋骨依然开了几个小时的研讨会,到了医院还坚持听取三个研制单位的汇报,在写法上属夸张,为了突出人物形象这样写是允许的。
D.材料中介绍99式三代主战坦克比肩世界顶尖水平的科技含量振动中外,有的技术的研发在全世界尚属首例,这是从侧面说明了祝榆生作出的伟大贡献。
E. 99式三代主战坦克研制成功,说明祝榆生对坦克技术性能了解超过科班出身的总师,揭示了实践才能出真知,读书不如实践重要的主旨。
【小题2】材料中有不少直接引述了其他人的原话,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小题3】祝榆生是如何“把一切献给党”的?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
【小题4】祝榆生淡泊名利具体表现在哪?你认为淡泊名利与科研成功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请结合材料加以分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共22分)
我们是怎样过母亲节的?
加拿大里柯克
我们决定为“母亲节”举行一次特别庆祝。我们觉得这是个好主意。它使我们大伙儿都体会到:母亲为我们成年累月地操劳,她吃足苦头和付出牺牲,全都是为了我们的缘故。
我们的计划是,把这一天过得像过圣诞节或别的盛大的节日一样隆重,我们决定用鲜花点缀房间,在壁炉上贴满格言。我们请母亲来写格言和布置装饰品,因为在圣诞节她是经常干这些事情的。
两个姑娘考虑到,逢到这样一个大场面,我们应该穿戴得最最漂亮才合适,于是她们俩都买了新帽子。母亲把两顶帽子都修饰了一番,使它们显得挺好看。父亲给他自己和我们兄弟俩买了几条带活结的丝领带,作为纪念母亲这个节日的纪念品。我们也准备给母亲买顶新帽子,不过,她倒是似乎更喜欢她那顶灰色的旧无沿帽,不喜欢新的,而且两个女孩子都说,那顶旧帽子,她戴了非常合适。
早饭后,我们做了一个出乎母亲意料之外的安排,我们准备雇一辆汽车,把她载到乡下去美滋滋地兜游一番。母亲一向是难得有这样一种享受的,因为我们只雇得起一个女佣人,在家里母亲几乎就得整天忙个不停。如今乡下正是风光明媚的时节,要是让她驱车游逛几十里,度过一个美好的早晨,这对她来说可真会是莫大的享受。
但是,就在当天早晨,父亲有了一个新主意,与其让母亲坐在汽车里逛来逛去,倒不如带她去钓鱼更妙。父亲说反正车也租了钱也付了,我们何不利用它又游玩又开到山上有溪流的地方去钓鱼哩。就像父亲说的,如果你要去钓鱼,前面就有个明确的目标,能提高你的兴致。
我们大伙儿都感觉到,对母亲来说,有个明确的目标会更好些;再说,不管怎样,父亲昨天刚好又买了一根新钓竿,这就更自然而然地使他想起钓鱼来了。
这样,我们便为这次旅行做好了一切安排,我们让母亲切了些夹心面包片,为了怕我们肚子饿,还准备了一顿便餐。母亲把所有的东西都给我们收拾齐全,放到一只篮子里,准备上车。
唉,车子到了门口的时候,不料汽车里面看来并没有我们想像的那么宽敞,因为我们没有把父亲的鱼篓、钓竿以及便餐估计在内,显然,我们没法儿都坐进车里去。
父亲叫我们不必管他,他说他留在家里也很不错,而且他相信他能利用这段时间在花园里干点活儿,不过,当然我们全都觉得,让父亲留在家里可绝对不行;特别是,我们都知道,他果真留下来的话,准会闯祸。安娜和玛丽姐妹俩倒也都乐意留下来,帮着女佣做中饭,只是,在这样一个美好的日子里,她们买了新帽子不戴一戴,未免太使人扫兴。维尔和我本来也愿意退出,但不幸的是,我们在准备饭菜上,却是一点忙也帮不上。
到最后,决定还是母亲留下来,就在家里痛痛快快地休息一天,同时准备午饭。反正母亲不喜欢钓鱼,而且尽管天气明媚,阳光灿烂,但室外还是有点儿凉,父亲有些担心,要是母亲出门,她没准会着凉的。
于是我们向母亲欢呼了三次之后就开车出发了。母亲站在阳台上,从那里瞅着我们,直到瞅不见为止。父亲每隔一会儿就转身向她挥手,后来他的手撞到车后座的边上
我们把汽车开到美妙无比的山冈中行驶,度过了最愉快的一天。父亲钓到了各式各样的大鱼,维尔和我也都钓了,不过我们钓的鱼都不及父亲钓的那么多。至于那两个姑娘呢,在我们乘车一路去的时候,她们碰到不少熟人,还遇到几个熟识的小伙子,便在一块儿聊起来。这一回,我们大伙儿都玩得痛快极了。
我们到家已经很晚,母亲猜到我们会回来得晚,她把开饭的时间推迟了,热腾腾的饭菜给我们准备着。可是首先她不得不给父亲拿来手巾和肥皂,还有干净的衣服;接着,她又去帮女孩子们开饭。我们便在最最豪华的筵席上坐下来,有烤火鸡和圣诞节吃的各种各样的好东西。吃饭的时候,母亲不得不屡次三番地站起来,去帮着上菜、收盘,再坐下来吃。
这顿饭吃了好长的时间,真是有趣极了。吃完饭,我们大伙儿争着帮忙擦桌子,洗碗碟,可是母亲说她情愿亲自来做这些事,我们只好让她去做了,因为这一次我们也总得迁就她才行。
一切收拾完毕,已经很晚了。睡觉之前我们全都去吻过母亲;她说,这是她有生以来过得最最快活的一天。我觉得她眼里含着泪水。
总之,我们大家都感觉到,我们所做的一切得到了最大的报偿。
【小题1】分析“父亲叫我们不必管他……”一段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4分)
【小题2】赏析文中两处画线的句子。(6分)
①父亲每隔一会儿就转身向她挥手,后来他的手撞到车后座的边上。
②她说,这是她有生以来过得最最快活的一天。我觉得她眼里含着泪水。
【小题3】本文以“我们”的角度展开叙述,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结合文章作分析。(6分)
【小题4】对文末“我们”得到的“最大的报偿”你如何评价?根据文意,写出你认为我们应该如何回报母爱。(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