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鹰巢
【挪威】比昂松
恩德雷是一个又小又偏僻的教区里一个农庄的名称,周围是崇山峻岭。农庄位于一个平坦而肥沃的山谷。发于群山丛中的一条大河,从山谷中穿过,注入教区附近的湖泊,给四周的山乡添上一片绮丽的风光。
农庄主人原先是到恩德雷湖摆渡的,他第一个在这个山谷里披荆斩棘,开垦荒地。他叫恩德雷,如今住在这儿的是他的后裔。据说恩德雷是犯了杀人罪才逃到这儿的,他的家庭之所以这样神秘,原因也就在这里。不过也有人说,这是由于大山的关系,仲夏的午后,五点就不见阳光了。
教区有一处上空孤悬着一个鹰巢。鹰巢筑在一座大山的悬崖绝壁上。人人都能看见雌鹰落在鹰巢上,但是谁也无法攀登上去。雄鹰在教区的上空盘旋翱翔,一会儿猝然下降,抓走一只绵羊;一会儿猛扎下,攫去一只小山羊;有一次它甚至拎着一个小孩,然后冲天而去。因此,在这座大山上,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当地居民有个传说,说是古时候,有两兄弟攀登上山,捣毁了鹰巢,但是如今已经没人能上了。
在恩德雷农庄,不论什么时候,只要两个人碰在一起,就谈论着那个鹰巢,然后抬头看看。在新年中,当这对兀鹰再次出现的时候,人人都知道它们原先猛扑下杀生的地方;也知道谁最后作出最大努力,想攀上悬崖绝壁。当地的小伙子们从儿时就开始练习爬山,上树,搏斗,扭打,为的是有朝一日能够仿效古时两兄弟的壮举,攀登上大山的绝顶,捣毁鹰巢。
在讲述这个故事期间,恩德雷农庄有个最聪明的孩子叫利夫,他并不是恩德雷家族的人。鬈曲的头发,小小的眼睛,在一切游戏中他聪明伶俐,而且喜欢漂亮的小姑娘。他很早就立下豪言壮语,说有朝一日,他一定要攀登上这座大山,直捣鹰巢。但是上了年纪的人却说,他不应该夸下海口。
这话大大刺伤了他的自尊心,因此,在他还没有成年就开始爬山了。那是早春一个阳光灿烂的星期六上午。雏鹰一定快要破壳而出了。一大群人聚集在山脚下,观看利夫的壮举;老年人极力劝他放弃这种危险的尝试,小伙子们则尽量怂恿他上去。
但是利夫自有主意。他等待着,一直等到雌鹰离巢飞去,于是他纵身一跳,攀住离地几米高的一棵大树的树干。这棵大树生长在岩石裂缝里,他从这个裂缝开始往上爬。小石子儿在他的脚下松动起,泥沙和砾石滚滚而下,除了背后奔流的山涧发出压抑的、没完没了的哗哗声以外,一片宁静。不久,他就攀到大山开始凸出的地方了。他在这儿用一只手攀在岩石上,把身子悬空了很长时间,同时用一只脚探索立足点,因为脚下的情况他根本看不见。很多人,特别是女人,都背过脸去,说要是他的生身父母还健在的话,决不会允许他干出这种玩命的行径。他的脚终于找到了立足点,不断探索攀登,一会儿用一只手,一会儿用一只脚,抓牢、站稳;他有时失手,有时滑脚,接着又把身子悬空吊起。站在山脚下的人们静得连彼此的呼吸都听得见。
一位远离大家、坐在一块岩石上的高个子小姑娘,蓦地跳了起。据说她从小就许配给利夫了,尽管他跟她没有宗族关系。她张开双臂,大声喊叫:“利夫,利夫,你干吗要往上爬哟?”人人都扭过头看着她。站在旁边的姑娘的父亲严厉地盯了她一眼,但是她根本没有理睬。“利夫,还是下吧,”她叫喊,“我爱你,你在山上只会落得一场空!”大家看见利夫正在犹豫不决;他迟疑-了一会儿,然后继续往上攀缘。有长长一段时间,他的进展十分顺利,因为他踏得稳当,握得坚实;但是一会儿以后,他仿佛渐渐变得筋疲力尽,因为他常常爬爬停停。不久一块石头像是不祥之兆似的滚了下,在场的人不能不注视着这块石头落下的途径。有的人再也不忍心看下去,转身走了。那位小姑娘仍旧站在岩石上,绞着手,目不转睛地朝山上凝望。
利夫再次用一只手攀住岩石,但是手一滑没有攀住;小姑娘在山下看得一清二楚;然后利夫使尽气力用另一只手去抓岩石,但是他的手又滑下了。“利夫!”小姑娘呼喊,喊声响彻群山,所有的人都跟着她喊叫。
“他滑下啦!”大家一声惊叫;男男女女都朝他举起双手。他真的夹带着沙粒、石子、泥土滑下了,滑下了,不停地往下滑,越滑越快。大家都背过脸去,接着就听见他们身后传一阵阵沙沙声和嚓嚓声,这以后就听见什么沉重的物体,仿佛是一大堆湿土,轰然一声落在地上。
当大家能够四下看看的时候,只见利夫躺在地上,跌得粉身碎骨,血肉模糊。那位小姑娘一下昏倒在岩石上,她父亲立刻把她抱在怀里走了。
原下过一番工夫,煽动利夫从事危险的登山活动的小伙子们,这会儿连帮忙把他抬起的勇气也没有了;有的人甚至不敢对他看一眼。因此,老年人不得不走到前面。年纪最大的一位老人,一面抱住死者的尸体,一面说:“太惨了。不过,”他又说,朝山上瞥了一眼,“鹰巢筑的那么高毕竟是件好事,不是人人都能上的去的。”   (余杰译)
【小题1】小说开头写恩德雷农庄及其历,有什么作用?(4分)
【小题2】请概括利夫的性格特点,并加以分析。(6分)
【小题3】小说生动逼真地描绘了利夫攀登悬崖的场面,请从正侧结合的角度作简要分析。(6分)
【小题4】文章结尾划线处老人的话耐人寻味,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8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3-03 01:30:1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
霞飞澜沧江
原因
换上金色的晚装,它衣袂飘飞地走过河岸,走过树梢,留下一行行斟满灿烂笑容的足迹。
我说的是夕阳。在满是落照的江波里,它的投影真像陈列在锦缎上的、被谁捧出的一串鲜花项链。那时,我正在一艘客轮的甲板上,倚着栏杆四处瞭望,尽情观赏着落日熔金、霞映江天的景象。
事实上,在8个多小时的航行中,这条江向我们奉献出的景色,都让我贪得无厌地品读着、体味着。我为它的神秘、狂野、多姿多彩而陶醉。它就是大名鼎鼎的澜沧江!
傣族人叫它“南兰章”,意为“百万大象繁衍的河流”。出国后它叫湄公河,而“湄公”两字,据说在泰国语里意为“母亲”。不同的称谓,有着相同的寓意,那就是:它是一条繁衍和延续着生命的河。
它从青海唐古拉山启程,经西藏进入云南境内,走过雪山峡谷,走过无数的峭崖陡坡,向南流经迪庆、丽江、大理、保山、临沧、思茅,到达西双版纳。然后出国到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和越南,在越南胡志明市附近注入南中国海,全长4880公里,是世界第六大河流。由于它是一条连接着6个国家的河流,素有“东方多瑙河”之称。
我们在景洪港登船。绿,热带雨林多层次的、浓得化不开的绿,横七竖八地涂满了两岸,河水一样朝无尽的前方汹涌奔腾,野性十足,发散着强烈的原始气息。
正值少水季节,水落而石出。数不胜数的礁石、鹅卵石构成河面奇异的风景。既然河水清碧如茶水,不妨把那坐在河心的圆形礁石想象成一把紫砂壶,周围的小礁石是茶盅;既然天空爽洁如素笺,不妨把那站在河边的柱形礁石想象成一支画笔,前面一溜鹅卵石是颜料碟……河道的左侧向我们呈现出一座袖珍的水上石林了。石头们或如手指,或如竹笋,或如剑戟,疏密有致地分布着。它们大多青黑发亮,仿佛被无数的刀锋磨过。这刀锋也许就是亚热带一年四季都亮晃晃的阳光了。
河道时宽时窄,河水时急时缓。险滩和暗礁层出不穷,激流和江浪也不断对客轮发出挑战。由于水手的富有经验,客轮沉稳地前进着。
依偎着两岸,大小不等的沙滩或左或右再三呈现,它们大都线条柔和、简约、流畅,如一幅幅质地细腻的丝绸。沙滩上偶尔可以看到独木小舟的遗骸,或者一缕渔家野炊的袅袅蓝烟。最难忘的是出现于江心的一个玲珑绿岛。哗哗江水,被它梳成两绺,披散开去,仿佛小岛别致的发型。也许是被客轮的马达声所惊扰,仿佛绿波荡漾的小岛溅起一片飞沫,几只白色的水鸟扑棱棱飞起。它们有的飞向老挝一侧,有的落脚缅甸一方,浑然不顾及自己的国籍。
同行的乔先生说,澜沧江—湄公河是两岸人民生命中的一条动脉,我们特别珍爱它。因此在开通和整治航道中,环保问题被摆在了首位。对需要进行整治的20多个险滩,都进行了国内最高水平的透彻研究,搞定向爆破、钻孔爆破、小当量爆破。国外有媒体说,整治炸毁了江中小岛,加快了水流速度,影响了鱼类生存。实际上,整治不但使河道保证具有1.5米以上的水深,使船只的装载力提高到300吨,还改善了流速,保持了空气的畅通和新鲜,保留了良好的生态和美的景观。澜沧江—湄公河已成为一条连接沿岸国家的生态走廊、经济走廊、旅游走廊和文化走廊。
我们的客轮停靠于泰国清盛港。为表示欢迎,泰国友人向我们每人赠戴一个鲜花项链。我看清了项链上的花朵为钟形,火红色,鲜亮明丽,散发出淡淡的清香。
经打听,知道花的名字是:“感恩花”。
真应该感恩澜沧江—湄公河所带给我们的一切。那花的名字,真好!
(原载《人民日报》,有删改)
【小题1】文章开头两段写“夕阳”有什么作用?(4分)
【小题2】本文主要描写了澜沧江的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具有怎样的特点?(5分)
【小题3】试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及表达技巧。(6分)
【小题4】文章以“那花的名字,真好!”来结尾,试探究其深刻意义。(6分)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20分)
冬青树
林海音
为了舅母的六十整寿,我冒着酷暑到台北来。表哥表妹两对夫妇都早到了,只等迟到的我。
我进门放下手提箱高声喊:“阿妗,我到啦!”从厨房的甬道里发出一迭声的“啊”,跟着拥出了表妹和表嫂,表哥和表妹夫也从舅舅的书房跑出来,舅母矮矮胖胖,又是放足,她擦着鼻尖的汗,拖着笨重的身躯,抢着跑出来。我见了舅母好高兴,赶忙迎上去,舅母握住我的手,把我上下一打量,红着眼圈叹口气:“瘦了!”
“瘦了?哪里!我临来时才在医院磅过的,比上次长了两磅呢!”舅母不满意我的答复,不住地摇头。
“姆妈就是这样,见了谁都嚷瘦呀瘦的,都像您胖得油篓似的走不动才算数吗?”表妹虽然结婚了,仍然改不了跟舅母抢白的习惯。我们听了都好笑,舅母用手指戳着表妹的头笑骂:“该死!该死!”我又听见舅母熟悉的骂人声了,惟有在舅母这毫无恶意的骂声里,才觉得是回到了有所依赖的家。
这是两年来一次难得的团聚,年轻的一代,为了事业,不能守在老人的身旁,舅母口口声声说:“走远了顶好,图个清静!”其实我知道她是多么盼望孩子们都围绕在她的身边。这一次大家写信商量好,要在舅母的生日全体回家来——其实各人在外面都已成家立业了,可是提到回家,总以在舅母的身边才算真正回到了家,就因为这里有一个舅母。她无论在什么时候都使你安心。她安排你的生活,让你舒服得像一个懒洋洋的人,躺在软绵绵的床上,不由得睡着了。
可是在这个团聚的家庭里,我算的是什么呢?我不过是舅父的妹妹遗留下的一个孤女,在女孩时代便被远游的父亲寄留在这家里。舅母每见我瘦弱,总叹息说我是一个不幸的女孩,而我却以为遇到舅母是我今生最幸运的事。我曾失去许多亲人,却永远不会失去舅母,她像一棵冬青树,在我的生活里永远存在。如果我说我在这家里从无寄居之感,那正是因了舅母的慈爱,她从没有给过我一次机会,使我感觉在这家庭里是额外的一员。我和一个表哥一个表妹共同生活,安全而快乐,舅母却偏爱说我不幸。
舅母是旧时代中一个可爱的妇人,她所以常常说我不幸,正因为她是一个家庭观念极浓厚的人。我的出生就是悲剧的开始,生母早死,又被父亲遗弃。后来我自己又在一次婚姻悲剧里,扮演了不幸的一方。
在舅母的生活方式下,是包含着新的希望与旧的道德,叩头礼并不是这家庭落伍的表现,而是子女奉给长辈所喜爱的一些行为的表现,如果我们那种七摇人晃的叩头法,能给舅母老夫妇开心的话,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舅母还照老规矩,四眼儿人不必下跪,表嫂和表妹算是免了,我和表哥表妹夫带着两个表任一字排开跪倒在红毡子上。桌上的一对红寿烛,烛光摇曳映到舅母刚扑了粉的圆脸上,在舅母光亮的脸上,我看见一个老妇人最快乐的时光。刹那间,我忽然想,舅母真是一个懂得生活,富有生活风趣,而也得到真正生活的女人。
这次我们要叫一桌席孝敬舅母,可是舅母不肯,她说她愿意自己下厨,因为她知道我们每个人的口味。“可是,您是老寿星呀!我们应当孝敬您,您怎么反倒做给我们吃?”表妹笑着说。
“算了罢,吃一顿明天就全滚蛋了,什么孝敬不孝敬!”舅母又骂了,可是这次骂是亲切中带着伤感的,她虽是个顶达观的女人,但是老人的心是希望归来而怕离去的,舅母又何能例外?
我们吃得好开心,表妹夫和老丈人猜拳,五魁首,八匹马,把舅舅要灌醉了。我们也顾不得舅母在厨房烤成什么样儿,上一道菜,喊一回好。
和两表兄妹在一起,我一直受舅母特别的宠爱,当然是因为她对我多几分身世的怜悯。她希望我身体健康,婚姻美满,好对我那谜样的父亲有个交代,可是在这两方面,我都使她失望而伤心。我很惭愧一直给舅母精神上负荷沉重,她对于我的关怀远超过她的亲生子女,虽然我已成人,不需人扶助,她的关怀也未稍减。
舅母的生日,我画了一幅冬青树送给她,我知道,更多的颂词,再多的赠礼,都不如给她一个能使她放心的表白,我许久以来就要对舅母说的是:我的身体虽仍嫌瘦弱,但意志却坚强;我的婚姻虽告失败,但这并不证明我从此失去光明的前途!
(有删改)
【小题1】 作者多次写到舅母骂人,请简要分析舅母骂人的特点及这样写的作用。 (3分)
答:
【小题2】为什么舅母认为“我”不幸,而“我”却认为“我”是幸运的? (4分)
答:
【小题3】赏析第二自然段中划线的语句。(4分)
答:
【小题4】文中以“冬青树”为题,这样写有什么的好处?请简要分析。(4分)     
答:
【小题5】 舅母口口声声说:“走远了顶好,图个清静!”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有怎样的感受?(5分)
答:

同类题3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移动支付、网购、共享单车……这些凭借互联网和大数据等技术创新手段产生的新鲜事物,正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吸粉”,正在悄然改变你我生活,成为展现中国企业强大创新活力的亮丽新名片。这些让国人自豪的产品,只是中国企业在新技术领域善于开拓创新的一个缩影。
②第11届夏季达沃斯论坛正在中国大连举行,主题为“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实现包容性增长”。在这一次工业革命中,积聚了强大的创新动力和发展活力的中国,正在展现不同以往的矫健身姿。
③当下,以智能化为核心的人类第四次工业革命,正以前所未有的态势席卷而来,改变着人类生活中的各个领域。中国曾错失前几次工业革命发展的契机,深刻体会到技术落后、创新不足、工业体系残缺之痛。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为中国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以创新引领发展,实现弯道超车,中国正努力扮演着新的重要角色。
④无论是科技进步还是社会繁荣,无论是寻找新增长点还是应对危机,都必须依靠创新,包括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各个层面。在此背景下,中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无疑将为新一轮工业革命和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正能量。
⑤在传统制造领域,智能制造作为《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取得长足进展,一大批传统制造业企业实现华丽转身;在数字经济领域,以华为、中兴等中国企业已跻身这轮浪潮的市场引领者行列;在互联网经济领域,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企业等在国际舞台上群星闪耀。
⑥在全球经济复苏进程步履维艰、保护主义和内顾倾向抬头的当下,中国始终坚持开放共赢的原则,欢迎各方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中国巨大的市场,对各国企业家有着强大吸引力。随着全球市场流动性增强,中国的市场和资本优势将在新一轮工业革命中进一步体现。
⑦与世界握手,世界就在手中。如今,中国与世界各国开展战略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市场互补,越来越多的***克劳斯·施瓦布说,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到来,中国凭借开放创新,正在成为新一波经济活动和技术创新浪潮的“弄潮儿”。
⑧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面对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澎湃浪潮,锐意创新的中国不会再错过这个革新求变的大时代,中国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所扮演的角色也必将更加亮丽。
(摘编自《新华时评: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国角色更亮丽》)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没有第四次工业革命,我们就无法体会到技术落后、创新不足、工业体系残缺之痛。
B.中国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凭借着强大的创新动力和发展活力,走在世界的前列。
C.正是有了互联网和大数据等技术创新手段,移动支付、网购、共享单车才得以出现。
D.第四次工业革命为中国提供了机遇,如果以创新引领发展,就能实现弯道超车。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③段以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论证了第四次工业革命对中国发展的重要意义。
B.文章第⑤段采用了例证法,列举了中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具体表现。
C.文章以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国的表现为内容,论证了“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的观点。
D.文章第⑦段引用了克劳斯·施瓦布的话,意在证明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到来。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唯有依靠创新,才能实现科技进步与社会繁荣,才能找出新增长点与应对危机。
B.中国具有市场和资本优势,不惧竞争,所以才欢迎各国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
C.“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都将为第四次工业革命贡献力量。
D.面对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澎湃浪潮,中国定会抓住时机,在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习题。(9分,每小题3分)   
虫洞理论
上世纪30年代,爱因斯坦等科学家在研究引力场方程时,假设宇宙中可能存在连接两个不同时空的狭窄隧道,这个隧道就是后来物理学家所说的虫洞。爱因斯坦认为通过这个隧道即虫洞可以做瞬时的空间转移,如果虫洞的出口恰好停在过去,就可以通过它逆着时间旅行。当然,进行这种时间旅行时你只能旁观,因为时间是线性的,事件就是一个个已经穿好的珠子,你无法改变珠子也无法调动其顺序。但截至2013年,还尚未有实验证实虫洞真正存在。
早在19世纪50年代,已有科学家对虫洞作过研究。 一些物理学家认为,理论上,也许虫洞可以使用,但虫洞的引力过大,会毁灭所有进入的东西;同时,即使宇宙中充斥着数以百万计的虫洞,但也很少会有直径超过10万公里的,而这个宽度正是太空飞船安全航行的最低要求。因此虫洞不太可能用于宇宙航行。
随着科技的发展,新的研究发现,虫洞的超强力场可以通过“负质量”来中和,起到稳定虫洞能量场的作用。科学家认为,相对于产生能量的“正物质”,“反物质”拥有“负质量”,可吸去周围所有能量。目前世界上的许多实验室已经成功地证明了“负质量”能存在于现实世界,并且通过航天器在太空中捕捉到了微量的“负质量”。“负质量”的发现为利用虫洞创造了新的契机,只要用“反物质”去扩大原本细小的虫洞,并强化“虫洞”的结构,使其稳定,就可以让太空飞船穿过。
与此同时,许多科学家也在致力于构造人工虫洞的研究。科学家桑恩等人从理论上提出了构造虫洞的概念。他们相信,先进文明所创造的人工虫洞,可以用奇异物质的“支柱”来保持虫洞的畅通。奇异物质具有超过它能量密度的极大的负压,其引力具有排斥性,从而使得它周围的空间被扭曲得十分奇怪,这正好改变了空间扭曲的“符号”。桑恩的虫洞,可称为奇异物质虫洞。
科学家麦可思提出了“磁虫洞”理论。他说,极强烈的磁场能弯曲时空而形成虫洞。根据相对论,任何含有能量的东西(包括磁场),皆能弯曲空间。远在上世纪20年代,科学家莱特,就在爱氏方程中找到了磁引力。莱特的理论表明,在一个由螺线管产生的磁场中,螺线管内形成了一个引力场,但要获得这种人工引力场,需要十分巨大的磁场。麦可思说,在实验室内,用2.5T(特斯拉)的磁场即可构造出一个“磁虫洞”,但洞的半径极大,约为150光年,若要将此“虫洞”的半径压缩到实验室的尺度,则所施加的磁场需大到10亿T,这显然超出目前人类的科技能力(最大人工磁场约10T)。但麦可思认为,在天空中必定能找到这种“磁虫洞”,因为中子星表面的磁场达10亿T,在那里,“磁虫洞”将自发地产生。
不论“奇异物质虫洞”或“磁虫洞”,只要它们存在于天空之中,就能从地球上测得它们的特征性信号,我们将看到一个两边特别明亮中间较暗的R光学像。
【小题1】下列对“虫洞理论”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A.虫洞是宇宙中可能存在的连接两个不同时空的狭窄隧道,理论上,利用它我们可以做瞬时的空间转移,回到过去或穿越未来。
B.虽然虫洞的能量场可以毁灭所有进入虫洞的东西,但利用“反物质”来中和以后,太空飞船就有从虫洞中穿过的可能。
C.“虫洞的引力”和“虫洞的超强力场”,拥有负质量的“反物质”和具有极大负压的“奇异物质”是含义各自相同的两组概念。
D.尽管以目前人类的科技能力还不能建造一个适合实验室尺度的“磁虫洞”,但麦可思却相信太空中或许存在着这种“磁虫洞”。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桑恩和麦可思建造的虫洞,分别利用了奇异物质的负压和人工磁场的引力来稳定虫洞的能量场,其中的科学原理是相似的。
B.“反物质”是相对于“正物质”而言的,它拥有“负质量”,可以在虫洞中吸收能量,并使自身的结构稳定,从而扩大虫洞。
C.麦可思首先提出,任何含有能量的东西皆能够弯曲空间,极强烈的磁场也能弯曲时空而形成虫洞,他据此提出了磁虫洞理论。
D.只要桑恩的奇异物质虫洞和麦可思的磁虫洞存在于天空中,我们就能从地球上看到它们两边特别明亮中间较暗的R光学像。
【小题3】根据文意,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时间是线性的,事件则像一个个被穿好的珠子,无法改变珠子也无法调整顺序,故即使能由虫洞回到过去,也不可能“重新来过”。
B.既然“负质量”已经被世界上的许多实验室成功地证明了能够存在于现实世界,那么,利用“反物质”来建造虫洞就不是不可能了。
C.目前尚没有实验证据表明虫洞的真实存在,所以,现阶段科学家对虫洞的所有研究都只是一种海市蜃楼般的猜测,前景不容乐观。
D.蛀虫在苹果表面的两个点之间蛀出了一个“虫洞”,如果在这两个点之间走直线,从三维的物理空间来看,这条直线就类似于虫洞。

同类题5

现代文阅读(完成小题,共15分)
长大的细节
①坐了两天两夜的火车,一身疲惫的他赶回家里时,父亲不在家,母亲也不在!循着邻人的指点,他几经曲折终于找到了父亲打工的地方——一家建筑工地。那时楼房已经建到了第三层,他看到了父亲的背影,佝偻着腰,挑着一担红砖,肩上的扁担弯成新月状,脚下窄窄的跳板随父亲的移动上下起伏……
②他心中有一缕悸动,轻轻地走过去,发现一个熟悉的身影弓着背正在码砖——是母亲!母亲抬手揩汗的一刹那,看见了儿子,见儿子正翕动嘴唇,赶紧打了一个掌心向下的手势“封住”了独生子的嘴。他明白了,母亲是怕他的喊声惊动父亲,酿成意外。父亲卸了担子,回头看到儿子时确实发了会儿怔。看到父亲的上衣被汗水浸透了,脸色苍白;母亲也汗流浃背,两手瘢痕,他惊讶地站在那里,泪水挡住了他的视线。
③其实开学才两个月,他不应该回来。本来暑假里父母东挪西借,给他凑齐了半年的学费和生活费,可国庆节,几个同学不期而至,游了几个景点,逛了几次街,下了几回馆子,身上那本来很有限的几张花纸便所剩无几了。他一连给家里发出了三封求援信,但都如石沉大海。撑到第二个月月底,他心中明白只有请假回家一条路可走了。
④回到家,吃了一大碗荷包蛋,心中好受了许多。母亲边看他吃边告诉他:前一段父亲病了,不肯上医院,在家里躺了半个月,身体刚恢复点,就急着去干活。他听了,明白母亲的意思,知道了为什么家里一直没回信寄款的原因;他呆坐着,沉默无言。隔了一会儿,母亲起身从厨柜里端出大半碗黑糊糊的米饭,说:“给你爹送去。”他端着碗,没动。母亲见了,说:“去呀。”“菜呢?”他问。母亲迟疑了一下,没说话,从酸菜坛中夹起两根瘦兮兮的黄瓜放在饭碗里。他忽然觉得眼睛有些潮,默默地走出家门……
⑤返校时,他的口袋里又有了三百元。要是以往,他会跟父母“说理”,这么一点钱要保证三个月的生活费塞牙缝都不够,但这次他什么也没说,接过这三百块钱时,他只觉得心一阵阵往下坠,手也有点抖。“这是你爹预支的三万块砖的工钱,一分钱一身汗,你可要省俭些用!”母亲说,“不够,想法子再给你寄点去。”他点点头,又摇摇头。母亲和往常一样送了他很远,待到母亲的身影从视野消失,他眼泪再也控制不住,簌簌地往下淌……
⑥——从此,他读懂了“辛苦钱”和“血汗钱”的最本质的涵义。
【小题1】你从文中捕捉到了“长大的细节”哪些有关信息?(至少写出两点)(4分)
(1)
(2)
【小题2】试分析一下第④段中“菜呢?”这句话所蕴含的潜台词。(4分)
【小题3】第⑤段中“他点点头,又摇摇头”表达的意思是(3分):
【小题4】“从此,他读懂了‘辛苦钱’和‘血汗钱’的最本质的涵义。”其中“辛苦钱”和“血汗钱”本质含义是什么?(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