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
霞飞澜沧江
原因
换上金色的晚装,它衣袂飘飞地走过河岸,走过树梢,留下一行行斟满灿烂笑容的足迹。
我说的是夕阳。在满是落照的江波里,它的投影真像陈列在锦缎上的、被谁捧出的一串鲜花项链。那时,我正在一艘客轮的甲板上,倚着栏杆四处瞭望,尽情观赏着落日熔金、霞映江天的景象。
事实上,在8个多小时的航行中,这条江向我们奉献出的景色,都让我贪得无厌地品读着、体味着。我为它的神秘、狂野、多姿多彩而陶醉。它就是大名鼎鼎的澜沧江!
傣族人叫它“南兰章”,意为“百万大象繁衍的河流”。出国后它叫湄公河,而“湄公”两字,据说在泰国语里意为“母亲”。不同的称谓,有着相同的寓意,那就是:它是一条繁衍和延续着生命的河。
它从青海唐古拉山启程,经西藏进入云南境内,走过雪山峡谷,走过无数的峭崖陡坡,向南流经迪庆、丽江、大理、保山、临沧、思茅,到达西双版纳。然后出国到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和越南,在越南胡志明市附近注入南中国海,全长4880公里,是世界第六大河流。由于它是一条连接着6个国家的河流,素有“东方多瑙河”之称。
我们在景洪港登船。绿,热带雨林多层次的、浓得化不开的绿,横七竖八地涂满了两岸,河水一样朝无尽的前方汹涌奔腾,野性十足,发散着强烈的原始气息。
正值少水季节,水落而石出。数不胜数的礁石、鹅卵石构成河面奇异的风景。既然河水清碧如茶水,不妨把那坐在河心的圆形礁石想象成一把紫砂壶,周围的小礁石是茶盅;既然天空爽洁如素笺,不妨把那站在河边的柱形礁石想象成一支画笔,前面一溜鹅卵石是颜料碟……河道的左侧向我们呈现出一座袖珍的水上石林了。石头们或如手指,或如竹笋,或如剑戟,疏密有致地分布着。它们大多青黑发亮,仿佛被无数的刀锋磨过。这刀锋也许就是亚热带一年四季都亮晃晃的阳光了。
河道时宽时窄,河水时急时缓。险滩和暗礁层出不穷,激流和江浪也不断对客轮发出挑战。由于水手的富有经验,客轮沉稳地前进着。
依偎着两岸,大小不等的沙滩或左或右再三呈现,它们大都线条柔和、简约、流畅,如一幅幅质地细腻的丝绸。沙滩上偶尔可以看到独木小舟的遗骸,或者一缕渔家野炊的袅袅蓝烟。最难忘的是出现于江心的一个玲珑绿岛。哗哗江水,被它梳成两绺,披散开去,仿佛小岛别致的发型。也许是被客轮的马达声所惊扰,仿佛绿波荡漾的小岛溅起一片飞沫,几只白色的水鸟扑棱棱飞起。它们有的飞向老挝一侧,有的落脚缅甸一方,浑然不顾及自己的国籍。
同行的乔先生说,澜沧江—湄公河是两岸人民生命中的一条动脉,我们特别珍爱它。因此在开通和整治航道中,环保问题被摆在了首位。对需要进行整治的20多个险滩,都进行了国内最高水平的透彻研究,搞定向爆破、钻孔爆破、小当量爆破。国外有媒体说,整治炸毁了江中小岛,加快了水流速度,影响了鱼类生存。实际上,整治不但使河道保证具有1.5米以上的水深,使船只的装载力提高到300吨,还改善了流速,保持了空气的畅通和新鲜,保留了良好的生态和美的景观。澜沧江—湄公河已成为一条连接沿岸国家的生态走廊、经济走廊、旅游走廊和文化走廊。
我们的客轮停靠于泰国清盛港。为表示欢迎,泰国友人向我们每人赠戴一个鲜花项链。我看清了项链上的花朵为钟形,火红色,鲜亮明丽,散发出淡淡的清香。
经打听,知道花的名字是:“感恩花”。
真应该感恩澜沧江—湄公河所带给我们的一切。那花的名字,真好!
(原载《人民日报》,有删改)
【小题1】文章开头两段写“夕阳”有什么作用?(4分)
【小题2】本文主要描写了澜沧江的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具有怎样的特点?(5分)
【小题3】试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及表达技巧。(6分)
【小题4】文章以“那花的名字,真好!”来结尾,试探究其深刻意义。(6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3-03 01:38:2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处在全球化这一大的历史背景下,当代中国文化的发展正处在一个十字形的交叉点上:它一方面要实现本土文化与域外文化(主要是西方文化)的综合,一方面则要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后现代文化”的综合。这一情况发生的物质层面的根源在于,当代中国要跻身现代化、全球化的潮流,要赶超西方发达国家,必须完成由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再到信息社会的转型。这对中国发展进程来说无疑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但同时也是一个重大的、特殊的发展机遇。从文化层面看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现代文化有很大的互补性。汤因比认为,稳定与活力是人类安居乐业所不可缺少的要素,而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现代文化恰恰分别蕴含了这两种东西。因此,他满怀希冀,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两极——中西文化的接触,极有可能融会出一种既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稳定性又体现西方现代文化活力的、适用于全人类的理想文化模式或生活方式。这种方式不仅使人类得以生存,而且还能保证人类的幸福安宁。不仅如此,汤因比还坚信,能够实现这种综合与统一的将不会是任何西方力量,而只有可能是中国。这是因为,中国有政治统一和思维统一的悠久和深厚的历史传统,而且正在开辟和尝试走出把前工业社会的传统生活方式和西方工业社会的现代生活方式二者的优点结合起来,同时又避免二者的缺点这样一条道路。
从全球化的角度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中华民族赶超西方发达国家、从前现代化向现代化乃至后现代化,从农业经济社会向工业经济社会乃至知识经济社会跳跃式发展的必然的历史阶段和社会形式。华夏文化它将有可能做到:既享有科学理性所带来的现代高科技的成果,又高扬和弘大民族的人文精神;既获得经济和财富的巨大增长,又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即拥有经济效率,又具有社会公平。总之,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和谐发展。
(节选自侯才《全球化背景下的当代中国文化》)
【小题1】表述不属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发展的特征的一项是( )
A.中国文化的发展面临实现本土文化与域外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后现代文化”综合的问题。
B.中国文化发展的严峻挑战在于,当代中国必须完成由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再到信息社会的转型。
C.中国文化发展的机遇在于,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现代文化在互补中共同发展,融合出适用于全人类的理想文化模式或生活方式。
D.中国文化有可能实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和谐发展。
【小题2】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中国传统文化的稳定和西方现代文化体现的活力是人类理想生活方式不可或缺的要素。
B.中西文化的综合与统一应该由中国来实现。
C.政治统一和思维统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稳定性的表现,它不适应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
D.科学精神可以带来高科技成果,促进经济和财富的增长,并提高经济效率;人文精神可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并促进社会公平。
【小题3】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必定能把前工业社会的生活方式和西方工业社会的现代生活方式二者的优点结合起来。
B.中国传统文化使人类面临生存困境,而西方现代文化又无法保证人类的幸福安宁,所以中西文化的融合才有必要。
C.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必须经历的社会形式。
D.现代化从程度上可分为前现代化、现代化、后现代化三种,中国目前处于前现代化阶段,西方发达国家处于后现代化阶段。

同类题2

乙.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阿法狗大胜,人类该怎么办

起源于中国的围棋一向是智者的运动。其变化多端以及对大局观和战略观的高度要求常常被人称道,围

棋被认为是人工智能无法战胜人类的最后一项棋类运动。然而事情发生了变化:最近的人机大战中,电脑阿 法狗(AlphaGo)以 4:1 的总比分将韩国围棋名将李世石九段挑落下马。这不仅是世界围棋史上的大事,也 是人工智能发展的新阶段。

围棋是中国的国粹,在南北朝时传入日本。在唐朝年间,两国棋手有过不少切磋。进入 16 世纪,日本围 棋开始走上职业化的道路,棋手水平开始反超中国。特别是进入近代之后,中国国力贫弱,围棋水平不升反 降。围棋名手吴清源甚至不惜在抗战期间背负骂名加入日本国籍,以此来维系自己的职业生涯。

国运兴,棋运兴。日本棋手横行棋坛的时代正是日本国势强盛的时代;韩国棋手称雄棋坛的十年正是韩 国经济腾飞的十年;而中国棋手统治棋坛的那一年,中国的 CDP 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

然而,正当人们对世界围棋格局的中国王朝进行展望时,一位“棋手”横空出世,“他”不是中日韩棋手, 甚至不是人,而是人工智能棋手——阿法狗。

2018 年 1 月 27 日英国《自然》杂志刊登文章称,谷歌的人工智能系统阿法围棋 2018 年 10 月份以 5 比 0 的战绩完胜欧洲冠军,这是人类历史上,围棋人工智能(AI)第一次在公平比赛中战胜职业围棋手。2018 年 3 月,人机大战开始升级:阿法狗的对手换成了韩国名将,世界冠军的获得者李世石九段。

2018 年 3 月 9 日,围棋人机大战在韩国首尔打响,最终比分定格为 1 比 4。阿法狗之所以获胜,在其具 备的三个巨大优势:第一,学习能力。阿法狗的核心技术是深度学习方法,它的围棋知识不是编在程序里的, 而是它通过大量棋谱和自我对弈自己学会掌握的。而且,这种学习能力具有相当大的通用性。自己学习的能 力,使得计算机有了进化的可能。

第二,局部落子和整体棋局着法的平衡能力。阿法狗通过深度学习产生出来的策略网络(或称走棋网络), 在对抗过程中可以实现既考虑局部得失,又考虑全局整体胜负。而这种全局性“直觉”平衡能力,正是过去我 们认为是人类独有的。

第三,超出人类对围棋博弈规律的理解能力。阿法狗的着法有些超出了人类棋手的预料,但事后评估又 认为是好棋。意味着阿法狗的深度学习算法,甚至可以从大数据中发现人类千百年来还未发现的规律和知识, 为人类扩展自己知识体系开辟了新的认识通道。

然而这场人机大战的意义不仅仅是在围棋领域,更在于人工智能方面。一般说来,机器智能主要分为三 大类:计算智能、感知智能和认知智能。在计算智能领域,以科学运算、逻辑处理、统计查询等形式化规则 运算为核心,在有些方面计算机早已超过了人类。但也有些还无法超越人类,比如复杂符号推理。在感知智 能领域,以图像理解、语音识别、语言翻译、运动控制等为代表,近期由于深度学习方法的突破,取得了重 大进展,开始连步趋于实用水平。

但是,在认知智能领域,以理解、推理和决策为代表,强调“会思考”、“能决策”等,因其综合性更强, 更接近人类智能,研究难度更大,长期以来一直进展缓慢。阿法狗在深度学习技术上的突破,使其在自主学 习、理解和推理能力上取得重大进步,使我们终于在认知智能万面看到了曙光,尽管现在还非常非常的初步。

然而这种进步对人类来说带来的并非全是福音。由于人工智能在催生更多的聪明武器和自主化无人平台、 提高对战场态势的认知速度、拓展认识信息化战争机理的新途径、助推兵棋推演实现真正的人机对抗、使指 挥信息系统克服智能辅助上瓶颈等防务领域的巨大价值,必然会被用于战争,如果是这样,恐非人类之福。

(摘自《世界博览》2018 年 7 期)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围棋大约在南北朝时传入日,历史上两国棋手多有交流。日本围棋在进入职业化之后,棋手水平开始反 超中国。
B.作为智者运动的围棋以其变化多端和对大局观及战略观的苛剥要求为人熟知,因而围棋被认为是人工智能无法战胜人类的最后一项运动。
C.围棋水平与国家的经济实力密切相关,日本国势强盛,日本棋手横行棋坛;韩国经济腾飞,韩国棋手称 雄;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中国棋手开始统治棋坛。
D.围棋大师吴清源背负骂名加入日本国籍,恰恰反映了当时中国围棋水平的落后,棋于若要寻求发展,只 能流落海外。
【小题2】下面的解释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深度学习方法是阿法狗的核心技术,它的围棋知识不是编在程序里的,而是通过自我对弈自己学会掌握 的。该能力具有相当大的通用性,既可以学习围棋,也可以学习其他。
B.从大数据中发现人类千百年来还未发现的规律和知识是阿法狗深度学习算法的一个重要特征,其实也为 人类扩展自己知识体系开辟了新的途径。
C.阿法狗在深度学习技术上的突破,使其在自主学习、理解和推理能力上取得重大进步,使人类终于在认 知智能方面看到了曙光,而这一领域,长期以来进展缓慢。
D.以图像理解、语音识别、语言翻译、运动控制等为代表的感知智能领域,由于深度学习方法的突破,取 得了重大进展,已经超过了人类的水平。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工智能的深度学习算法,基于对大数据的深入挖掘。拓展了人类原有的知识体系,为人类认识未知开 辟了新的认识通道。
B.人机大战的意义不仅仅是在围棋领域,其影响是多方面的,尤其是在人工智能方面,使人类看到了人工 智能在认知智能领域的曙光。
C.人工智能的巨大进步对人类来说并非全是福音。因为人工智能完全有可能被用于战争,其毁灭性将是巨 大的,可能毁灭全人类。
D.由于人工智能在防务领域有着巨大的潜能,机遇中也蕴含着巨大的风险,所以人类一定要慎重对待人工 智能,切不可盲目乐观。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戒 猎
王 族
加拿别克骑马向山谷深处走去。正是黄羊下山喝水的日子,狼在这时会跟踪黄羊而来,他要利用机会开始开春的第一次猎狼。
很快黄羊便成群出现,加拿别克趴在石头后一动不动,等待它们过去。加拿别克的目标是黄羊后面的狼。很快,五只狼出现了。加拿别克在一个射击点位瞄准了一只狼,他有信心一枪把它打死。只要打死一只狼,另外四只狼就会迅速逃走,他只需把打死的狼扛回村里。但他很快发现了一头比其他狼都高的大狼,它犹如王者,气宇轩昂。
加拿别克弃其他的狼于不顾,调转枪口向那狼中王者射击。子弹准确击中了它,但它却挣扎着逃跑了。加拿别克骑上马就追。他知道狼已经中弹,会因为奔跑而大量流血,而急促的追赶无疑会加速它的死亡。这些人能想到,但狼不懂。这就是猎人经常谈论的话题,猎人打猎不仅靠枪和子弹,还要靠智慧。有了智慧,才能确保猎物逃不出猎人的手掌。
山谷中,一只狼中王者和一人一马展开了“马拉松”。加拿别克在逼近,狼在逃跑,二者之间的距离在缩短。最后,当狼想爬上山坡时,终因体力不支滚了下来。加拿别克跳下马准备向它开枪,但它发出的一声哀鸣让他心头一颤,勾扳机的手犹豫了。他看见它口吐鲜血,一定是因为刚才奔跑让伤痛加剧,它的命不长了。这是他预谋的猎杀方案。一切似乎都在意料之中。
狼又嚎叫一声,他的心又一颤。大狼悲惨的叫声,如果换作人,一定是血泪飞溅的那一刻才能发出的。生的希望如火苗熄灭,死的深渊已张开大口。它已没有挣扎逃跑的力气,只是望着他。加拿别克看见它眼里布满痛苦,那是一种经过较量、挣扎之后屈服的痛苦。死亡之神正在移动看不见的手指,紧紧扼住它的喉咙,狼无法挣扎,无法逃脱。加拿别克下不了手,蹲在它身旁看着它抽搐。
加拿别克看见它的眼中滚出了泪水,他的心一颤,勾扳机的手松开了。它是狼中王者,但恐惧让它身上的光彩骤减,并且把悲哀迅速放大。所有生命在死亡面前都是脆弱的,谁又能从深不见底的死亡黑洞中爬出?加拿别克有些悲哀,他不想看见这样的死亡尤其是在死亡边缘的挣扎和绝望。看见了这样的场景,便犹如自己正在经历死之一样,让他感到不祥。
他不打算要它的命了。天很热,他抱来一些野草将它盖住,以起到降温的作用,也让它缓解伤痛。如果它命好,或许可躲过这一劫。
一个多小时后,他掀开野草,发现血已在狼的唇角结成黑色痂块,它的呼吸也十分微弱,但那双眼睛却睁得更大了,里面是放大的绝望和恐惧。他在它跟前走动,它的眼神随之移动,似乎希望他帮助自己从死亡中挣脱出来。但死亡的绳索已死死将它捆绑,它无望再活下去。
加拿别克估计,它还得受两天左右的折磨才能死去。一个难题摆在了他的面前,晚上会有熊出现,一旦发现它便会扑上来用大掌拍打一番。那样的话,它在死亡的最后一刻又会遭受屈辱。即使没有熊的出现,它在两天里的慢慢等死又是多么痛苦!
加拿别克产生了一个念头。他不再犹豫,将枪口对准狼的头部,转过脸勾动了扳机。枪响过后,狼一动不动躺在那里。它的痛苦终结,生命终结。
加拿别克从此戒猎。
(摘选自《百花园》2017年第1期)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的开头单刀直入,寥寥数语,就直接交代了故事的主要对象以及事件缘由,有助于读者快速进入文本,语言比较简捷、平实。
B.小说中的加拿别克,对狼的生活习性了如指掌,善于选取猎杀的时机,他追逐猎物讲求策略,是一个塑造得非常成功的猎人形象。
C.在与加拿别克的较量中,大狼虽然处于下风,命运被加拿别克牢牢控制在手中,但是即使面对死亡,它也保持着王者应有的威严。
D.在猎杀的过程中,猎手与大狼的关系逐渐产生了变化,加拿别克的选择“转过脸勾动了扳机”,把情节推向高潮,也深化了主题。
【小题2】联系文本,从描写手法的角度对下面句子进行赏析。
加拿别克有些悲哀,他不想看见这样的死亡,尤其是在死亡边缘的挣扎和绝望。看见了这样的场景,便犹如自己正在经历死亡一样,让他感到不祥。
【小题3】小说以“加拿别克从此戒猎”为结尾,请结合文本分析这样处理的作用。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奖励【荷兰】马尔埃尔泽·赞得列夫
我的祖父待人和蔼可亲,可就是赚钱不多。我至今还感到奇怪,祖母是怎么靠他挣来的微薄收入维持一家人生活的。
在我的整个孩提年代就有那么一次让我吃得又好又饱。那一天,贝塔姑姑忘了锁上食品储存室,让我一下子瞅见了。等姑姑一走,我就溜进去将里面的二十二个炸面卷一扫而光。为此,家里的其他人一直耿耿于怀,也一直不肯原谅我。几年以后,每当我出现在家庭聚餐时总会有人高声喊道,“看紧那些炸面卷!”
也许你可以想象出,在晴朗的一天,当幸运女神微笑着朝我祖父走来意味着什么。他遇到了一次火车失事!
嗨,如果你遇到这种事(而你又能幸免于难),那你就发财了。铁路局得赔钱!所以,那些大难不死的幸运旅客完全知道该如何去做:他们尽量表现出痛苦呻吟的样子,躺在地上滚来滚去,等待医生和担架救援队员的到来。
可我的祖父是个例外!
祖父的胃口好得很,我们全家其它人加起来都望尘莫及。在他的一生中还从来没有错过一顿饭,看来现在也不打算这样。那可绝对不行!他不会因为一次小小的车祸而做出这样的牺牲。所以,他自己折了一段粗壮的树枝权当拐杖,走了三小时的路程,不辞辛苦地回家了。
与此同时,发生车祸的消息传到了村里。
我简直无法向你描述当祖母看到她的丈夫跨进家门,满身的尘土,因长途跋涉而面带一丝疲倦,更多是庆幸自己及时赶上晚餐而自鸣得意时脸上所出现的种种表情。首先,看到祖父安然归来心里总算松了一口气;不过,那份轻松便很快夹杂着一丝怨气,并最终变成了一股怒气。
祖父已经错过了难得甚至是一生中唯一的大好机会!
想到这,那愤怒变成一阵阵无情的责骂。还没等祖父明白是怎么回事,他便发现自己的裤子被扒掉了,不由分说地被按倒在床上。无论他怎么抗议也无济于事。祖母将湿毛巾敷在他的额前,找来了家里仅有的药物——蓖麻油!
祖父吓得叫了起来,赶紧躲到铺盖下面。可祖母不管三七二十一,捏紧他的鼻子就往他的嘴里灌药。我可怜的祖父!祖父眼下唯一需要的只是他的晚餐。可一旦他的妻子下定了决心,他又能如之奈何呢? 
做完了这一切之后,祖母派我们中的一个孩子去请医生。医生给祖父来了一个彻底体检,正准备恭喜祖父健康状况并无大碍,这时候,祖母纹丝不动地立在医生面前,挺直她那四英尺十英寸高的身材,以一种不容置疑的语调对医生说,祖父得了严重的休克还有什么脑震荡之类的病。要不然还怎么去解释他竟然会主动放弃这一生中难得的一次机会呢? 
医生看着祖母满脸冷峻与坚定,心中不寒而栗。他以前与祖母打过交道,知道拗不过她。于是,医生让步了,接受祖母的诊断,然后知趣地离开了。
接下来便是等待。祖母想方设法让祖父躺在床上,认真地指点他铁路局的人来后该说些什么不该说什么。祖父明智地点点头,答应合作。
大概你有这种体会,要让一条鳗鱼乖乖地待在池中那谈何容易?祖父三番五次想要溜掉。无奈之下她只好把他的裤子藏起来,祖父便诱使我们小孩子帮他找来裤子,想方设法溜下了床。
刚下了床穿好衣服,我们便听见屋外一阵骚动,铁路方面来人了!透过窗户我们看见铁路局的调查人员,整个村子的人都有礼貌地跟在后面,等待着调查结果。
裤子、靴子…祖父连同身上穿的一切钻进被窝里,将铺盖一直拉到脸下巴。蓖麻油瓶子就放在床边的显眼位置,这时,调查人员被领了进来。
调查人员一到,祖父显然把祖母好不容易教会的东西早已忘到九霄云外去了。他笑容可掬地迎接尊贵的来访者,恭维起他们如何如何的英俊漂亮,然后又谈论起天气,还有什么庄稼呀,等等等等。等到铁路局的医生最终有机会问到他伤在哪儿时,祖母站在一旁不耐烦地指着自己的脑袋向来者暗示。
“哎呀!”祖父面带天使般的微笑说道,“其实我什么事也没有,根本没得什么连十万块钱都治不好的大病。”
祖母听了当即昏了过去,而那位调查组的事故赔付精算员却笑得直不起腰来。
来人把可怜的祖母抢救了过来,又对全家人一阵安慰,然后,他们奖励了祖父五千块钱,让他一下子成了全村最有钱的人。
可是,直到临终的那一天,祖父也搞不明白他们为什么要给他那笔钱!
【小题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小说从细微处写人,“庆幸自己及时赶上晚餐而自鸣得意”“笑容可掬地迎接尊贵的来访者”等细节描写使祖父的形象跃然纸上。
B.遭遇火车失事本应是非常倒霉的,但在文中却被描述成“幸运女神微笑着朝我祖父走来”,这种违反常理的观念正是病态社会的体现。
C.医生也无法解释祖父为何“会主动放弃这一生中难得的一次机会”,从而被祖母说服,认同了她的诊断结论。
D.祖父的价值观念与其他人是截然不同的,他完全不赞同祖母的做法,在行为上毫不妥协,也因此得到了意料之外的奖励。
 
E.本文虽然是一篇外国小说,但所呈现的一些社会现象我们也似曾相识,这展示了优秀的文学作品是可以突破语言和地域的限制的。
【小题2】小说中祖母这个人物有哪些特征?请简要分析。
【小题3】小说第二段“我”偷吃的情节,是否可以删去?请简述你的理由。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大众史学热的风还能吹多久

记者 桂杰

正说清史的阎崇年火了。讲三国的易中天火了。还有一个个那些以前不曾熟悉的面孔和名字,似乎都在电视媒体的放大和热闹的网络中一下子跳出来。

最近出现的大众历史热引发的关注和出版热潮是前所未有的。在中国,可以说讲史自有其传统,而独盛于今,其中自有原因。其实,早在易中天之前,讲史、读史的热潮就已经形成了。

今年“五一”长假期间央视《百家讲坛》又趁热推出了孟宪实主讲的《贞观之治》。《孟宪实讲唐史》一书的热销又使得“唐朝”一度成为热门关键词,韩国《朝鲜日报》评价说,中国人陷入“帝国回忆”时代。与此同时,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所研究员雷颐也推出了自己的新书《历史的裂缝:近代中国与幽暗人性》,着力从近现代中国史的只鳞片羽来考察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关注超越时代的复杂人性与社会幽暗的方方面面,并具有浓烈的忧患意识。历史学不断升温,史学热还要热多久?面对大众史学热,专家、学者的观点不尽相同。

现在所谓的大众史学热,其实是史学从危机和冷门回到了一个比较正常的位置。

记者:清史、明史之后,今年一度出现了“唐史年”、“唐史热”的说法,有很多人预测这股大众史学的热潮在短时期内难以消退,您觉得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是否正常?

雷颐:实际上,在其他国家史学都是比较热门的东西,很多历史学家写的著作都十分通俗好读,并能给人以教育和启发。但是在我国,历史学却长期是冷门,80年代历史学内部甚至反复讨论史学危机的话题,当时没有人关注历史学,研究者自身都不知道历史学的意义和作用是什么?当时的《光明日报》还曾发表过一些文章。

现在所谓的大众史学热,其实是史学从危机和冷门这样不正常的位置回到了一个比较正常的位置。而史学危机的出现和长期以来史学被公式化教条化有关,我们甚至在谈到某个历史问题时要求引哪些经典语录都是有规定的,这些导致历史学文章干巴巴的。

孟宪实:和英语热比起来,你能说唐史很热吗?其实我觉得史学热只是个相对的概念。在我的理解中,国人对自己国家的历史了解得远不如日本等国家。怎么可能说它很热呢?比如,日本的“易中天”陈舜臣在几十年前就写过《大唐帝国·隋乱唐盛三百年》,并引起了广泛轰动。当然,唐史的热与不热,也许读者说的话才是最有分量的。

几年来,我一边从事研究和教学活动,也参与了历史剧的编写,又有机会到百家讲坛讲史。这些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学术活动,但让我更真切的体会到,社会需要历史,社会需要历史学。历史学没有被淘汰,就是因为它的存在对社会有益,具有当代价值。

记者:很多观众有这样的感觉,在百家讲坛听到的有关历史的内容,不像是正儿八经的课程,到像是在听人讲故事,言语生动。甚至每一集之间还留有一些悬念,而正是这样的讲述方式把很多人吸引过去,对此,您怎么看?

解玺璋:历史叙事大众化的另一个特征,就是将论述变成了讲述。在讲述的过程中,文学手法则“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成为讲史很重要的手段。我们有十分悠久的讲史传统,上溯唐代,敦煌变文是至今还能看到的最早的讲史文本。变文者,变相之文也,就是把史籍和佛经以及一部分儒学典籍改编为故事,王国维就把变文称为“唐朝通俗小说”,也是注意到了讲史的文学性。这是历史写作者和讲述者为了吸引人们的注意力而必须掌握的叙事技巧。易中天和于丹都是颇擅此道之人,所以,他们能把历史和典籍讲得跟评书差不多。

梅毅:也有一种倾向,在电视媒体上,有些人只是为了讲得有趣,已经把学术的严谨抛在脑后,并越来越以媚俗为乐。比如有人说卓文君给人当“二奶”,过去可以纳妾,怎会有“二奶”之说?还有,汉武帝的一个臣子在衣服外面罩了一层轻纱做的袍子,他说别人穿的是“透视装”,这都哪儿跟哪儿?而这样说的动机就是为了故意讨好普通观众,在一味追求好看的过程中,对于历史的歪曲有时候到了流俗的地步。

一个民族的历史观积极、乐观、正确,那么这个民族的未来创造性就会越大

记者:您觉得大众史学热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孟宪实:历史是既往的经历,它不仅仅属于研究者,概括地说它属于全社会共有,是社会和民族的共同财富。历史已经证明,一个民族的历史感越强,他们的使命感就会越强。一个民族的历史观积极、乐观、正确,那么这个民族的未来创造性就会越大。让全社会都来了解我们共同的历史,让全社会都拥有一个强烈的历史感、正确的历史观,毫无疑问,这是我们专业人员的理想,同时这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历史从业者的努力。培养社会的历史观,这是我们应该具有的责任。

【小题1】第一节访谈中,两位嘉宾回答记者提问时都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
【小题2】本文中加线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在文中含义是什么?
【小题3】结合文本简要概括大众史学热出现的原因。
【小题4】面对大众史学热这一现象,专家学者的看法不尽相同。你对此有怎样的认识?请谈谈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