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各题。(本题满分18分)
老头子的固定电话
(1)爸爸喜欢我叫他老头子。他经常搬出纪晓岚的名言:万寿无疆之谓老,顶天立地之谓头,经纶满腹之谓子。其实,他169cm的身高只能算是立地,万寿无疆不过是个愿望。至于满腹经纶,还是换成“满腹唠叨”比较好。
(2)那天,我和我先生一起去看望他。老头子自己做了一桌菜,烫了一壶老酒。两杯酒下肚,话就来了。他先抱怨了水果越来越难吃,又评价说当前的国际局势真乱,而后谈到了家里的固定电话。他说:“也不知道是谁把咱们家的号码给卖了,天天有人打骚扰电话,什么地产公司啊,旅游公司啊,有时候早晨五点钟就打过来!”
(3)我说:“那就把固定电话断了吧。”老头子瞥了眼放在沙发旁的电话机,咂了咂嘴巴说:“还是留着吧,家里有个电话,才像一个家。”
(4)先生说:“老爸真是个念旧的人呢。”
(5)我先生是台南人,在上海做生意。老头子还算比较宽容地接纳了他。结婚前,老头子嘱咐他说:“我女儿在家很受爱的,十指不沾阳春水,嫁过去,你不要欺负她。家务么摆个样子就好了,不要让她真做。”先生说:“爸爸,你放心吧,我也舍不得的。”
(6)婚礼之后回到上海,我给老头子放结婚录像,他看到我按台南的风俗跪拜给公婆奉茶那一段,眼泪忽然就下来了。我说:“这么大年纪了,哭什么呀?”没想到老头子跺着脚,抹着泪说:“我女儿哪里遭过这样的罪哦,那天我等了一夜都等不到你电话,就知道你嫁人后肯定受委屈了。”
(7)我觉得他有点矫情,又忽然有些感动。原来我出嫁那天,父亲竟然一夜未眠。
(8)后来,我给老头子买了部有答录功能的电话机,老头子很是喜欢。他的自动回答,好像只录给我一个人。他说:“囡囡啊,是你找?我现在不在家。不是去锻炼,就是去买菜了,一会就能回来,听到嘟的一声,把你要说的话留下来好了。”
(9)每次听到,我都会笑。
(10)我怀孕后,老头子要接我回家养胎。他喜滋滋地整理出客房,买了新被褥。不过,第一胎,婆婆还是希望生在台南老家。为此,我和先生发生了激烈的争吵。之后,我给老头子打了电话,听着他的声音,满心委屈涌出来。可是讲给他有什么用呢?他也只能是一个人陪着乱操心。于是我说台南的空气很好,水果味道香甜,这里一切都好。
(11)我们聊了很久,直到无话可聊。要挂电话时,他问:“那个……你还有什么话没说吧?”我说:“没。”
(12)一向快言快语的父亲听了,慢慢地说:“空气好,吃得好是重要,但最重要的,还是要心情好……我这几天都在家。如果你烦了闷了,就找我老头子说说话。”
(13)“哪有什么烦闷啊。”我连忙说。“没有更好。”老头子在电话那边笑了。但在电话挂断时,我听到话筒里传来一声轻轻的叹息。
(14)女儿一岁的时候,我带着她回到上海。那天老头子一直在笑。喝了酒,话就多了。他拉着我先生说:“我跟你讲,你不要以为你在台湾,我就没办法了。你要再敢欺负我女儿,我做鬼也不会放过你。”当时先生听了哈哈大笑,回程的路上却有些不悦,诘问道:“咱们吵架的事,你和他说干什么?”
(15)“我从来没说过。”“那他为什么对我说这种话?”我靠在车窗上,有点懒得回答。我说:“等女儿长大,你或许会懂吧。”
(16)一年后,老头子突发急性肺栓塞去世。人走得很快,没什么痛苦,我也没能见上最后一面。先生帮我办的后事,十分风光。老头子的那套房子,先生建议我把它卖掉,我没同意。先生说:“那把固定电话拆了吧,又没有人用。”我说:“先留着吧。”
(17)去年年底,因为种种积蓄已久的矛盾,我和先生的感情终于走到尽头。痛苦之余,我却迟迟没有下定决心离开他;我更舍不得的是女儿,不忍心让她吃苦;然而留在这个家里一直委屈自己,我又怎能甘心……
(18)除夕那天晚上,我翻来 (fù)去地睡不着,拨了那串熟悉的号码。铃声响了几声,就听到了老头子的声音传过来:“囡囡啊,是你找我?我现在不在家。不是去锻炼,就是去买菜了,一会儿就能回来,听到嘟的一声,把你要说的话留下来好了。”
(19)这声音给我慰藉,让我冰冷的心一下子暖和起来。
(20)老头子说得没错。家里有个固定电话,你至少还有一个家。
【小题1】在括号内给相应汉字注音,根据拼音,在横线上正确、规范、美观地填写汉字。(2分)
问(    )   翻来 (fù )去    
【小题2】文章围绕“老头子的固定电话”主要写了6件事,请根据下面的提示,简要概括出其余的4件事。(4分)
段落②—④  内容概括 事件①:父亲抱怨受到固话的骚扰,却不同意拆除它。
段落⑥—⑦  内容概括 事件②:父亲没等到我新婚夜的电话,认为我受了委屈。
段落⑧—⑨  内容概括 事件③:
段落⑩—⑬  内容概括 事件④:
段落⑯ 内容概括 事件⑤:
段落⑱—⑲  内容概括 事件⑥:
【小题3】结合上下文,说说第⑦段中加点词语“矫情”和“感动”在文中的具体含义。(4分)
我觉得他有点矫情,又忽然有些感动。
⑴矫情:
⑵感动:
【小题4】第⑫段中的画线句子,表达很形象,情感很丰富。请认真品味,加以品析。(4分)
一向快言快语的父亲听了,慢慢地说:“空气好,吃得好是重要,但最重要的,还是要心情好……我这几天都在家。如果你烦了闷了,就找我老头子说说话。”
答:    
【小题5】结合全文,分析文章最后一段在结构和内容方面的作用。(4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3-03 01:43:2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融入科技元素的时装
我们有iPod和黑莓手机,手指轻轻触屏就可以选项。我们进入了数字化时代,我们变得机械化了,什么东西都分门别类。而时尚设计师也开始将高新科技元素融入服装中。
近年来,背包里开始设计有专放iPod的口袋,手袋一般也都有专放手机的小袋子。如今,前卫的时尚业开始将新科技置于衣料中,而不仅仅是为这些好玩的小玩意儿提供存放空间。
这种新科技服装有时看上去像是来自科幻片,有的像是情绪戒指,这种服装可以依据穿衣者的举止来感觉和判断他的心情,并据此播放适当的mp3歌曲。创新是不受限制的,有时看起来也可能很荒唐。荷兰乌得勒支艺术学院的大学生埃里克设计出一种高科技牛仔裤,在大腿部位装有无线电蓝牙键盘,后兜里放有鼠标,膝盖上装有话筒。有些人或许会觉得这种在大腿上敲键盘的方式有点儿不雅,但它凸显了这种高技术在推动服装技术的发展。还有人利用一种镍钛记忆合金,改变服装面料的质地,使之发光的嵌料可以移动,就像是它们在呼吸,有点儿像珊瑚随潮水移动一样。
英国服装设计师侯赛因·卡拉扬被公认是高科技服装的创始人,他两次荣获“年度最佳英国设计师”的美称。伦敦设计博物馆正在举办一场有趣而诱人的展览,其展出的全是卡拉扬的杰作。这些作品向人们展示了他15年的设计生涯。其中的一件作品是由水晶和激光制成的服装,可以产生艳丽的光影闪烁的效果,还有两件带液晶显示屏的衣服,上面显示的是水底世界。卡拉扬认为,将科技融入时装是“创新的唯一途径”。
高科技服装设计师并不期望他们的作品很快会在大街上流行,但他们认为他们的努力正在慢慢引导时尚业的创意思维。纽约的服装设计师张安骅用热变色布料设计了一款皱褶叠层服装,它可展现出一幅纽约市地图。生产防寒服的奥尼尔公司研制出一种内置GPS定位系统的导航滑雪服。其袖筒上装有液晶显示器,可以显示滑雪者的坐标和地理信息,还可以导航。
(《参考消息》摘引美国《新闻周刊》2009年4月20日一期文章,略有删节)
【小题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文中所说的融入科技元素的时装的一项是()
A.近年来,服装设计行业设的专放iPod的口袋,以及专放手机的小袋子。
B.埃里克设计出的在大腿部位装有无线电蓝牙键盘,后兜里放有鼠标,膝盖上装有话筒的牛仔裤。
C.纽约服装设计师张安骅用热变色布料设计的一款皱褶叠层服装。
D.奥尼尔公司研制出的内置GPS定位系统的导航滑雪服。
【小题2】(小题2)下列各项中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当今时尚服装设计师将高新科技元素融入服装中是为了取悦消费者。
B.有的服装设计师利用一种镍钛记忆合金,改变服装面料的质地,使之发光的嵌料可以移动,给人以动感。
C.高科技服装的创始人侯赛因·卡拉扬曾两次荣获“年度最佳法国设计师”的美称。
D.高科技服装设计师期望他们的作品能够很快在大街上流行,并能够引领时尚。
【小题3】(小题3)下列各项中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融入科技元素的时装可以判断并调节穿衣者的心情。
B.埃里克设计的那种时尚牛仔裤很不雅观,不会有发展的市场。
C.当今时尚的创意思维正在为高科技服装设计师的这一努力所引领。
D.奥尼尔公司研制的那种导航滑雪服,可以用于到寒冷荒芜地带探险的人员。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小题。
吴孟超:“医学是一门以心灵温暖心灵的科学”李秀婷李珺
50多年前,吴孟超选择进军肝胆外科时,国内这一学科还是一片空白。如今,他已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院长,被誉为“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尽管已是九旬高龄,他仍坚守手术台,每周都要安排一两台手术。2013年,他甚至为自己的女儿做了肝癌细胞切除手术。他说,“即使有一天,倒在手术室里,也将是我一生最大的幸福!”
向肝脏外科进军连闯“禁区”
肝脏血管密集,纵横交错,手术中极易引发大出血。50多年前,肝脏手术在国内被视为生命禁区。我国是肝癌高发国家,肝癌患者占了世界患者数量的一半左右,而当时肝癌手术的成功率却是零。
从同济大学医学院毕业以后,吴孟超在老师、著名外科学家裘法祖的建议下,选择了当时在我国还是一片空白的肝胆外科,接连闯过了肝脏手术的多个禁区。
1959年4月,吴孟超小组制成了中国第一具能满足科研需要的肝脏腐蚀标本,中国医生第一次清晰地看到了肝脏内的血管分布;他创立“五叶四段”新理论,提出肝脏解剖在外科临床上分为“五叶四段”最为实用;为解决肝脏手术临床的出血难题,他尝试了“常温下间歇肝门阻断切肝法”“常温下无血切肝法”的实验,并取得了成功。
1960年3月1日,他在常温下主刀完成了中国第一例成功的肝脏手术,闯入了“禁区”;1963年,他成功地实施了中肝叶切除术,突破了“禁区中的禁区”;1975年,他成功地切除了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重达18公斤的特大肝海绵状血管瘤,并发明了捆扎治疗血管瘤的新方法,使外科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的成功率达到100%。
“光靠开刀解决不了肝癌的问题,基础研究非常重要。”作为外科医生的吴孟超分外注重基础研究,力排众议,扩大了实验室规模,组建了国际上规模最大的肝胆外科专科研究所。正是这种远见卓识,使他“实现了从一名外科医生向一位科学大家的跃升”。
从医60多年来,吴孟超为14000多名肝胆癌症患者做过肝脏手术,从未放下过手中的手术刀。他在实践基础上创立了独具特色的肝脏外科关键理论和技术,建立了中国肝脏外科的学科体系,为国内外培养了超过1000名肝胆外科人才。
吴孟超平时态度温和,但一站在手术台上自然就会流露出一种威严,握紧手术刀的双手有力又坚定。他动情地说:“我现在90多岁了,攻克肝癌,在我这辈子大概还实现不了,所以我需要培养更多人才,把这个平台铺好,让以后的人继续往前走。”
对待肿瘤“快、准、狠”对待病人“慢、拙、仁”
吴孟超的同事、中国工程院院士王红阳曾说,“吴氏刀法”对待肿瘤“快、准、狠”,对病人则是“慢、拙、仁”。吴孟超在病人中的口碑极好,除了精湛的手术技术,还因为他对待病人总是如春风般温暖。
“你是哪里人,家里有几口人?”面对千里迢迢前来求医的病人,他总是会先跟病人聊聊家常,让病人消除紧张的情绪。冬天的时候,他会先把手捂热,再去触碰病人的腹部做检查;他还坚持在确保诊疗效果的前提下,尽量给病人用便宜的药,减少重复检查。
护士程月娥说,吴老问诊很仔细,往往看一个病人要问上半个多小时。由他负责过的病人,总会被吴老不经意的小细节所感动:检查时顺手拉上屏风,检查完后顺手掖好被角,并弯腰将鞋子摆放好。
2005年,吴孟超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参评时,上级派人来考核,他原定的手术需取消。但吴孟超却坚持不能推迟手术,只因病人是一位穷苦的病重农民,来上海住院的钱都是村里一点一点地凑起来的,“多住一天院,对他们都是负担。”
吴老有20字“养生口诀”——心态平衡,脑子常用,手脚常动,管住嘴巴,定期体检。他保持平和心态,平淡面对各种殊荣和各种烦恼,一心投入医学研究中,把每天查房、定期门诊和为患者做手术看做是身体锻炼。
“我觉得医生是一个很好的职业,可以指导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做得好的话,能够得到病人的尊重,那是其他职业很难体会到的一种感觉。”吴孟超说得很实在。在他的影响下,三个子女也都学医。
“医学是一门以心灵温暖心灵的科学。”吴孟超白眉微动,慈祥地笑着说。
(2015年12月17日《南方日报》)
相关链接:
①吴孟超,著名肝胆外科专家,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1922年出生于福建省闽清县,马来西亚归侨,1949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医学院。擅长肝胆疾病的各种外科手术治疗,尤其是肝癌、肝血管瘤等疾病。2011年5月,中国将17606号小行星命名为““吴孟超星”。(“百度百科”词条“吴孟超”)
②60年前,他搭建了第一张手术台,到今天也没有离开。手中一把刀,游刃肝胆,依然精准;心中一团火,守着誓言,从未熄灭。他是不知疲倦的老马,要把病人一个一个驮过河。(“2011年感动中国人物”“吴孟超”颁奖词)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本文全面介绍了我国著名肝胆外科专家吴孟超的生平概况,突出了他献身医学事业、专攻肝胆外科的感人事迹,选材精当,不蔓不枝。
B.在吴孟超进军肝胆外科之前,国内这一学科还是一片空白,当时肝癌手术的成功率也是零,直到1960年3月1日吴老主刀完成了中国第一例成功的肝脏手术。
C.吴孟超认为,医生是一个很好的职业,可以保障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如做得好,还能得到病人的尊重,因而有着从事其他职业无法体会到的一种光荣感和幸福感。
D.吴孟超心态平和,淡泊名利,把工作当事业来做,“一生只挖一口井”,在中国肝胆外科方面取得卓越贡献,在学养和人品方面也堪称世人楷模。
E.本文很注重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神态和心理描写,特别在典型细节上下功夫,为我们塑造了一位慈祥而坚毅的外科医生形象。
(2)吴孟超是如何“实现了从一名外科医生向一位科学大家的跃升”的?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3)吴孟超说:“医学是一门以心灵温暖心灵的科学”,你是否赞同他的观点?请结合材料并联系现实医患关系,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妈妈的银行存款
【美国】凯瑟琳·福伯斯
每星期六的晚上,妈妈都会坐在擦干净的饭桌前,皱着眉头处置爸爸小小的工资袋里的那点钱。 
钱分成好几摞。“这是付给房东的。”妈妈嘴里念叨着。 
“这是付给副食商店的。”又是一摞银币。 
“凯瑞恩的鞋要打个掌子。”妈妈又取出一个小银币。 
“老师说这星期我得买个本子。”我们孩子当中有人提出。 
妈妈脸色严肃地又拿出一个5分的镍币或一角银币放在一边。 
我们眼看着那钱堆变得越来越小。最后,爸爸总要说:“就这些了吧?”妈妈点点头,大家才可以靠在椅子背上松口气。妈妈会抬起头笑一笑,轻轻地说:“好,这就用不着上银行取钱了。” 
妈妈在银行里有存款,真是件了不起的事。我们都引以为荣。它给人一种暖乎乎的、安全的感觉。我们认识的人当中还没有一个在城里的银行有存款的。 
莱尔斯中学毕业后想上商学院。妈妈说:“好吧。”爸爸也点头表示同意。大家又急切地拉过椅子聚到桌子面前。我把那只漆着鲜艳颜色的盒子拿下来,小心翼翼地放在妈妈面前。这就是我们的“小银行”。它和城里的大银行不同之点在于有急需时就用这里面的钱。昆斯廷摔断胳膊请大夫时动用过。戴格玛得了重感冒,爸爸要买药的时候也用过。 
莱尔斯把上大学的各类花销——学费多少,书费多少,列了一张清单。妈妈对着那些写得清清楚楚的数字看了好大一会儿,然后把小银行里的钱数出来。可是不够。妈妈闭紧了嘴唇,轻声说:“最好不要动用大银行里的钱。”我们一致同意。 
莱尔斯提出:“夏天我到德伦的副食商店去干活。”妈妈对他赞赏地笑了一笑。她慢慢地写下了一个数字,加减了一番。爸爸很快地心算了一遍:“还不够。”他把烟斗从嘴里拿下来端详了好一会之后,说道:“我戒烟。”妈妈从桌子这边伸出手,无言地抚摸着爸爸的袖子。又写下了一个数字。我说:“我每星期五晚上到桑德曼家去看孩子。”“好。”妈妈说。 
大家一起出力干活,使得去大银行取钱的事一再拖延。这简直像游戏一样有趣。 
在罢工期,妈妈到克茹帕的面包房去帮忙。得的报酬是一大袋快发霉的面包和咖啡蛋糕。妈妈说,新鲜面包对人并不太好。咖啡蛋糕在烤箱里再烤一下吃起来和新出炉的差不多。爸爸每天晚上到奶制品公司刷瓶子。老板说那里的发酸牛奶可以随便拿。妈妈把酸了的奶做成奶酪。最后,罢工结束了,爸爸又去上工。那天妈妈的背似乎也比平时直了一点。 
她自豪地环顾着我们大家,说:“太好了,怎么样?我们又顶住了,没上大银行取钱。” 
后来,好像忽然之间孩子们都长大了。我们一个个结了婚,离开家了。爸爸好像变矮了,妈妈的黄头发里也闪烁着根根白发。在那个时候,我们买下了那所小房子,爸爸开始领养老金。 
也在那个时候,我的第一篇小说被一家杂志接受了。收到支票的时候,我急忙跑到妈妈家里,把那张长长的绿色的纸条放在她膝盖上。我对她说:“这是给你的,放在你的存折上。”她把支票在手里捏了一会,说:“好。”眼睛里透着骄傲的神色。我说:“明天,你一定得拿到银行里去。”“你和我一起去好吗,凯瑟琳?”“我用不着去,妈妈。你瞧,我已经签上字把它落到你的户头上。只要交给银行营业员,他就存到你的账上了。” 
妈妈抬头看着我的时候,嘴上挂着一丝微笑。“哪里有什么存款,”她说,“我活了这一辈子,从来没有进过银行的大门。”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这篇小说讲述了一个关于“善意的欺骗”的故事,“我”家生活拮据,妈妈却一直骗家人说家里在银行有存款。
B.妈妈在生活上的勤俭深深影响着家里的每一个人,莱尔斯中学毕业后就开始到副食店干活养家,爸爸也把烟戒了。
C.事实上,“我”家在银行并没有存款,但妈妈的“谎话”让家人感到安慰,让家人在困境中总是对生活充满希望。
D.这篇小说的故事很简单,但布局却很精巧,小说结尾出人意料,妈妈的话解开了“我”心中的疑惑,也让读者知道了真相。
E.文中多次写到了妈妈的笑,不同的笑传达着不同的信息,文章最后一段的微笑说明妈妈为鼓励全家渡过难关而感到幸福和骄傲。
(2)纵观全文,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6分)

(3)文中的妈妈是怎样一个形象?请结合文章内容赏析。(6分)

(4)作者的妈妈用实际上并不存在的“银行存款”一直“骗”着全家,你对此有何感受和想法?(8分)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网络文学:什么才是人们该关注的
潘凯雄
从社会整体有关网络文学的关注中我获取的最大量信息概括起来或可用如下两字而蔽之。
第一个字谓之为“量”。具体点说就是数量多、体量大、点击量高、吸金量强。数量多指的是网络文学的作品很多,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目前网络文学签约作者数量超过百万,每年上传作品的数量也接近一百万部。体量大指的是网络文学单个作品的体量动辄三四部五六部者甚多。点击量高指的是某部网络文学作品获得数以百千万的点击量都并非天方夜谭。至于吸金量强则是说网络作家的“造富能力”好生了得。
第二个字谓之为“体”。具体地说就是各家都在力图为网络文学定性,试图回答网络文学的本体是什么?概括起来大体上亦不外乎如下四说:一曰传统文学之类型说,即网络文学无非就是传统文学中的类型文学,且多为玄幻、武侠、言情和戏说历史等四类;二曰非文学说,即网络文学多芜杂,压根儿还谈不上是文学;三曰互渗说,即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并非完全对立而是相互渗透;四曰另起炉灶说,即传统文学的那套话语已无力诠释网络文学,因而需要新建另一套话语体系方能言说。
这一“量”一“体”,前者说的都是网络文学现阶段最外观的一些特点,这些特点与文学本身基本上没什么关系。业内人士都知道,文学产量的多少与质的优劣从来就没有必然的对应关系,也就是说这些个量与文学自身的价值本身是毫无关系的。而所谓“体”尽管试图是在评析网络文学的文学特色,但这样的评析也着实皮毛了些。比如说它是类型文学这不算错,但类型文学本身同样也有优劣之别。比如说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并非完全对立而是相互渗透,这话也几乎等于没说,只要是文学,又有哪一种能够与文学传统截然不同呢?再比如说网络文学需要另一套话语体系方能言说,那到底又是一套什么样的话语体系呢?究竟是文学的还是其他的则一概语焉不详。至于认为网络文学压根儿还算不上文学则是从根本上将其拒之于文学之门外,这样固然简单,但恐怕也会因其简单而不成为一个办法。由此看来,我们似乎可以得出这样一个判断:一方面,所谓网络文学的写作在互联网上闹腾得风生水起、热闹得很;另一方面,人们对它的关注与评价则基本上还都是停留在最外围、最皮毛的层面。如果我们对网络文学的关注持续停留在这样的外部与浅层,那不是一种无能的表现就是学风的浮躁。
那么网络文学什么才是人们真正该关注的?答案只能是回到文学自身,回到文学写作的内部,就作品说作品就写作说写作。离开了对作品的阅读,对网络文学的任何关注与评说都是苍白的、虚无的和想当然的。其实与传统文学一样,对文学的任何关注,无论是传统还是网络,不读作品就没有发言权。
(节选自《文汇报》,2014年7月12日,有删改)
【小题1】下列有关网络文学的论述中,属于本文所论“人们该关注的”是( )
A.网络文学单个作品动辄三四部五六部者甚多,有的甚至能够获得数以百千万的点击量。
B.目前,中国网络文学签约作者数量超过百万,每年上传作品的数量也接近一百万部。
C.网络文学自身的价值、特色、写作规律植根于对网络文学作品阅读的关注和评说中。
D.网络文学就是传统文学中的类型文学,多为玄幻、武侠、言情和戏说历史等四类。
【小题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网络文学海量的数字无非只是在提供一个客观的现实,它并没有触及其价值判断和文学分析。
B.将“量”作为网络文学巨大成就的重要标志,暴露出了论者对文学的无知和显性指标的崇拜。
C.既不能将网络文学简单地归入传统文学中的类型文学,也不能将其简单化地拒之于文学之外。
D.“另起炉灶说”认为传统文学话语体系是无力的,网络文学应该新建另一套有力的话语体系。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网络文学的基本现状是,其写作在互联网上很活跃、很热闹,而人们对它的关注和评价却很肤浅。
B.由于缺少实实在在的阅读,社会整体对网络文学的关注还仅停留在“量”和“体”的外部和浅层。
C.不读作品就没有发言权,我们只要改变浮躁的学风,对网络文学的关注就能深入到其内部和深层。
D.网络文学尽管具有数量多、体量大、点击量高、吸金量强的特点,但这并不能证明其自身的价值。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20分)
走眼
王伟锋
老街两边,一溜儿开有十多家古玩店。“珍宝斋”的门店在老街的最里面。老板姓赵,做这一行已经有20多年了。赵老板内行,眼力好。据说,好东西只要打他眼前一过,没有看走眼的。
一次,老街有家店收了一件钧瓷,吃不准货色。半条街的人都看过了,但谁也不敢拍板下结论。店主亲自出马,恭恭敬敬地请赵老板赏脸,过去给看一眼。赵老板热心,当即过去,反复把玩了,淡淡地说:“收着。”
店主心中一喜,禁不住颤声问:“能收?”
赵老板朗声道:“能收!”后来,那件钧瓷出手,价钱竟然翻了10倍。自此,赵老板名声日隆。
但是,新近开张的“云芳斋”的李老板却偏不信这个邪。李老板的店原本开在省城,不知怎么一时兴起,在小镇开了一家分店。他初来乍到,想干一件露脸的事,好在老街尽快站稳脚跟。
这天,“珍宝斋”来了个外乡人。看打扮,像是落难之人。一进店,那人便掏出一个精巧的盒子,说盘缠儿不够了,身上有块玉,想换俩钱花。伙计打开盒子,一看,心里一惊,赶忙一溜小跑,把正在后院竹椅上闭目养神的赵老板请了过来。
赵老板拿过那盒子,看了一下玉,又盖上盒子,端详良久,问卖家:“想淘换多少钱?”
卖家说:“少说也得这个数。”说着,伸出五根手指。
赵老板不语,站起身来,踱了几步,站定,对着卖家伸出了三根手指。
卖家摇摇头,固执地伸出五根手指,神色凝重地说:“这可是家传的宝贝,低于这个数,免谈。”
“收了。给客人添茶。”赵老板微微皱了皱眉头,不动声色地吩咐道。客人走后,赵老板拿了盒子,低声嘱咐了伙计几句,然后不紧不慢地踱着方步,回后院品茶去了。
卖家出了古玩街,在镇上拐了几个弯,又勾回头,一闪身进了“云芳斋”的后院。伙计远远地看得仔细,回来向赵老板汇报。赵老板低头沉思良久,叹了口气,说:“这个李老板,不怎么地道啊!”
隔天,李老板和街上的几个店主来到“珍宝斋”,进门便嚷:“听说贵店新近收了件好东西,拿出来,让大家开开眼!”
赵老板拱手道:“小玩意儿而已,不值一提。”见赵老板不肯拿出玉,李老板暗自得意,忍不住大声嚷嚷:““赵老板,您不让我们开眼,莫非您这一次走了眼,收了个扔货?”
赵老板干咳一下,默不作声。李老板愈发得意起来:“呵呵,想不到,老街赫赫有名的赵老板,也有看走眼的时候。”
这可关系到“珍宝斋”的声誉,连伙计都急了,赵老板依旧笑而不答。
李老板恣意取笑一番之后,领着一群人得意洋洋而去。伙计实在忍不住了,说:“老板,您怎么一句话也不说啊?莫非咱们真的着了人家的道,收了个赝品?”
赵老板粲然一笑,说:“玉的确不怎么样,但盒子实实在在是个好东西。上等的古檀香木,名家雕刻的纹饰。你说,究竟是谁走眼了?”伙计明白过来,心里那块石头终于落了地。他不解地问:“既然如此,你为何不说,羞辱李老板一番呢?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赵老板长叹一声,说:“都在这个圈子里混饭吃,得饶人处,且饶人吧!”
一个月后,“珍宝斋”做成了一笔买卖,一个雕工精良的古檀香木盒子卖了个好价钱,整条老街都轰动了。
不久,老街的人发现,“云芳斋”的牌子在夜里悄悄摘掉了,店面转给了一个本地人。
(本文有删改)
【小题1】赵老板在鉴定钧瓷时,小说先用“淡淡”,后用“朗声”来描写他的神态,反映了人物怎样的心理?(3分)
【小题2】“买玉”情节中,作者使用了“欧·亨利笔法”,试作简要分析。(4分)
【小题3】小说结尾处,李老板为什么会悄悄摘牌走人?(3分)
【小题4】这篇小说为什么要用“走眼”做题目?(5分)
【小题5】结合赵老板这一人物形象分析作品主旨。(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