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瓦尔特·施那夫斯奇遇记
[法]莫泊桑
自从随军入侵法国以来,瓦尔特·施那夫斯觉得自己处处背时不顺。他身体肥胖,走起路来很费劲,老是喘气,他那双又肥又厚的平脚板,痛得他苦不堪言。
每当夜幕降临,他裹着大衣躺在地上睡觉,这时,他总要久久地思念着留在家乡的妻子儿女。碰到好吃的东西,他总是细嚼慢咽,仔细品尝。他常这样想,人一死,世上一切良辰美景、欢快幸福岂不立即就化为乌有。
他所属的那个兵团向诺曼底进发。有一天,他奉命跟一支小分队外出侦察。田野里一切似乎都毫无动静,这些普鲁士人放心大胆地走进一个沟壑纵横的小山谷。突然, 枪声大作,猛烈的火力阻挡了他们的去路,他们队伍中立即有二十来人被撂倒。一支游击队从一个巴掌大的小林子里直扑而来。
施那夫斯起初愣在那里没动,他一时不知所措,竟忘了赶快逃命。随后他才拔腿就逃,但立即又意识到自己慢得像一只乌龟。这时,他看见,在他前方六步开外有一道宽宽的地沟,上面长满荆棘并有枝叶掩盖,他猛然双脚一并,纵身往沟里一跳,正如从桥上往河里一跳那样。
有一段时间,枪声、叫喊声与呻吟声仍清晰可闻。后来,一切归于平静,寂寥无声。
这个普鲁士大兵开始盘算起来:我该怎么办呢?如果回部队的话,那又要去过开战以来那种苦不堪言的生活,每天忧心忡忡,惊恐不安,疲劳难耐!
可是,到底怎么办呢?总不能老待在这条沟里,一直到战争结束。一个人每天都需要吃东西呀!他突发奇想:“如果我当上俘虏就好了。”此一奇想既出,他的心就兴奋地跳动起来。关在看管严密的牢狱里,有吃有住,枪弹打不着,刺刀碰不上,什么都不用害怕了。
夜幕突然降临,一片晦暗,万籁无声。他待在那里一动也不动。夜色中只要有一点轻微的陌生的声响,他都要吓得打哆嗦。正好有只兔子屁股擦到窝边发出了响声,险些吓得施那夫斯拔腿就逃。猫头鹰的叫声,更是把他的心撕碎了,使他感到一阵阵突如其来的恐惧。
晨光又重新照临他头上。他又开始进行守望。 
一直又到了夜幕降临大地的时候,他不失时机悄悄地爬出地沟,猫着腰,胆战心惊地朝远处的城堡走去。城堡底层的窗户都透出灯光,其中有一扇窗还大大地敞开着;一阵浓浓的烧肉香从里面冲出来,钻进了他的五脏六腑,使得他呼吸急促,勇气骤增。
于是,他不假思索,戴着尖顶盔就冒冒失失出现在那个窗口。 
屋里有八个仆人,正围着一张大桌子吃晚饭。突然,他们瞧见了敌人!老天爷啊!普鲁士大兵攻进城堡了!在场的人争先恐后站起来,一阵混乱。转眼间,人就跑空了,只剩下那张堆满了食物的桌子。施那夫斯则对眼前的这一幕感到莫名其妙。
他迟疑了一会儿,就爬过窗台,朝那一桌食物走去。 
当一群武装到头发的士兵迅速抢占了整幢房子的时候,施那夫斯正在那里呼呼大睡。五十枝上膛待发的枪一齐对准了他的胸,接着,把他从头到脚捆了个结结实实。一位军服上镶着金线的胖军官,大喝一声:“你被俘虏了!投降吧!”
施那夫斯脸上露出了微笑,他,现在的确是面带微笑,因为他确认自己终于当上了俘虏!
【小题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和写法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
A.《瓦尔特·施那夫斯奇遇记》是一篇以一名普鲁士士兵为主人公的短篇小说。作者以普鲁士侵略法国为创作背景。
B.小说通过施那夫斯的奇遇故事,表现了他贪恋安逸,胸无大志的性格品质,作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C.作者从普通人性的角度去塑造人物,描绘出了一个畏惧死亡、在战场上思亲念人的厌战者形象。
D.作品表达了作为侵略者的普鲁士士兵对战争也很厌恶的主题。发动战争只是统治者的政治手段,人民爱好的是和平。
E.小说结尾施那夫斯面带微笑,但内心却十分痛苦忧伤,他只是不想让法军看出。
【小题2】小说取名为“瓦尔特·施那夫斯奇遇记”,请你简述作品中瓦尔特·施那夫斯经历了怎样的奇遇。
【小题3】小说多次写到夜幕降临的场景,请结合原文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小题4】有人认为主人公施那夫斯的人物形象是可悲的,有人认为施那夫斯是可爱的,那你的观点呢?请探究文本,概括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3-03 01:56:4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乙.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阿法狗大胜,人类该怎么办

起源于中国的围棋一向是智者的运动。其变化多端以及对大局观和战略观的高度要求常常被人称道,围

棋被认为是人工智能无法战胜人类的最后一项棋类运动。然而事情发生了变化:最近的人机大战中,电脑阿 法狗(AlphaGo)以 4:1 的总比分将韩国围棋名将李世石九段挑落下马。这不仅是世界围棋史上的大事,也 是人工智能发展的新阶段。

围棋是中国的国粹,在南北朝时传入日本。在唐朝年间,两国棋手有过不少切磋。进入 16 世纪,日本围 棋开始走上职业化的道路,棋手水平开始反超中国。特别是进入近代之后,中国国力贫弱,围棋水平不升反 降。围棋名手吴清源甚至不惜在抗战期间背负骂名加入日本国籍,以此来维系自己的职业生涯。

国运兴,棋运兴。日本棋手横行棋坛的时代正是日本国势强盛的时代;韩国棋手称雄棋坛的十年正是韩 国经济腾飞的十年;而中国棋手统治棋坛的那一年,中国的 CDP 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

然而,正当人们对世界围棋格局的中国王朝进行展望时,一位“棋手”横空出世,“他”不是中日韩棋手, 甚至不是人,而是人工智能棋手——阿法狗。

2018 年 1 月 27 日英国《自然》杂志刊登文章称,谷歌的人工智能系统阿法围棋 2018 年 10 月份以 5 比 0 的战绩完胜欧洲冠军,这是人类历史上,围棋人工智能(AI)第一次在公平比赛中战胜职业围棋手。2018 年 3 月,人机大战开始升级:阿法狗的对手换成了韩国名将,世界冠军的获得者李世石九段。

2018 年 3 月 9 日,围棋人机大战在韩国首尔打响,最终比分定格为 1 比 4。阿法狗之所以获胜,在其具 备的三个巨大优势:第一,学习能力。阿法狗的核心技术是深度学习方法,它的围棋知识不是编在程序里的, 而是它通过大量棋谱和自我对弈自己学会掌握的。而且,这种学习能力具有相当大的通用性。自己学习的能 力,使得计算机有了进化的可能。

第二,局部落子和整体棋局着法的平衡能力。阿法狗通过深度学习产生出来的策略网络(或称走棋网络), 在对抗过程中可以实现既考虑局部得失,又考虑全局整体胜负。而这种全局性“直觉”平衡能力,正是过去我 们认为是人类独有的。

第三,超出人类对围棋博弈规律的理解能力。阿法狗的着法有些超出了人类棋手的预料,但事后评估又 认为是好棋。意味着阿法狗的深度学习算法,甚至可以从大数据中发现人类千百年来还未发现的规律和知识, 为人类扩展自己知识体系开辟了新的认识通道。

然而这场人机大战的意义不仅仅是在围棋领域,更在于人工智能方面。一般说来,机器智能主要分为三 大类:计算智能、感知智能和认知智能。在计算智能领域,以科学运算、逻辑处理、统计查询等形式化规则 运算为核心,在有些方面计算机早已超过了人类。但也有些还无法超越人类,比如复杂符号推理。在感知智 能领域,以图像理解、语音识别、语言翻译、运动控制等为代表,近期由于深度学习方法的突破,取得了重 大进展,开始连步趋于实用水平。

但是,在认知智能领域,以理解、推理和决策为代表,强调“会思考”、“能决策”等,因其综合性更强, 更接近人类智能,研究难度更大,长期以来一直进展缓慢。阿法狗在深度学习技术上的突破,使其在自主学 习、理解和推理能力上取得重大进步,使我们终于在认知智能万面看到了曙光,尽管现在还非常非常的初步。

然而这种进步对人类来说带来的并非全是福音。由于人工智能在催生更多的聪明武器和自主化无人平台、 提高对战场态势的认知速度、拓展认识信息化战争机理的新途径、助推兵棋推演实现真正的人机对抗、使指 挥信息系统克服智能辅助上瓶颈等防务领域的巨大价值,必然会被用于战争,如果是这样,恐非人类之福。

(摘自《世界博览》2018 年 7 期)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围棋大约在南北朝时传入日,历史上两国棋手多有交流。日本围棋在进入职业化之后,棋手水平开始反 超中国。
B.作为智者运动的围棋以其变化多端和对大局观及战略观的苛剥要求为人熟知,因而围棋被认为是人工智能无法战胜人类的最后一项运动。
C.围棋水平与国家的经济实力密切相关,日本国势强盛,日本棋手横行棋坛;韩国经济腾飞,韩国棋手称 雄;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中国棋手开始统治棋坛。
D.围棋大师吴清源背负骂名加入日本国籍,恰恰反映了当时中国围棋水平的落后,棋于若要寻求发展,只 能流落海外。
【小题2】下面的解释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深度学习方法是阿法狗的核心技术,它的围棋知识不是编在程序里的,而是通过自我对弈自己学会掌握 的。该能力具有相当大的通用性,既可以学习围棋,也可以学习其他。
B.从大数据中发现人类千百年来还未发现的规律和知识是阿法狗深度学习算法的一个重要特征,其实也为 人类扩展自己知识体系开辟了新的途径。
C.阿法狗在深度学习技术上的突破,使其在自主学习、理解和推理能力上取得重大进步,使人类终于在认 知智能方面看到了曙光,而这一领域,长期以来进展缓慢。
D.以图像理解、语音识别、语言翻译、运动控制等为代表的感知智能领域,由于深度学习方法的突破,取 得了重大进展,已经超过了人类的水平。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工智能的深度学习算法,基于对大数据的深入挖掘。拓展了人类原有的知识体系,为人类认识未知开 辟了新的认识通道。
B.人机大战的意义不仅仅是在围棋领域,其影响是多方面的,尤其是在人工智能方面,使人类看到了人工 智能在认知智能领域的曙光。
C.人工智能的巨大进步对人类来说并非全是福音。因为人工智能完全有可能被用于战争,其毁灭性将是巨 大的,可能毁灭全人类。
D.由于人工智能在防务领域有着巨大的潜能,机遇中也蕴含着巨大的风险,所以人类一定要慎重对待人工 智能,切不可盲目乐观。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
背在背上的井
谢 云
在俯首弯腰、面向井口时,倏地想起故园那口暌违已久也淡忘已久的井来。
在汉语里,“井”实在是个美丽的字眼儿。对井的系念和牵挂,也是农业中国的一份朴素、挚切而恒久的感悟。井田制、庭院经济乃至村落文化,莫不惠益于井水的沾濡和滋润。也许正因如此,汉语里才有“饮水思源”、“吃水不忘挖井人”之类说法;也许正因如此,人们才把迫不得己到外地谋生叫做“离乡背井”。而那些漂泊海外、流落异域的人,在远行前,也总要包藏一撮“乡井土”带在身边。在游子心中,一口故园的井,甚或只是故园井中的点泥土,庶几便是故园的全部,是别井去乡前所有悲欢苦乐生活的全部。
在诗人墨客笔下,“井”也一直是个惯常的意象,沉重、凄寂而哀怨。因为它总与乡愁和怀旧有关,与故园纷纭人事和已然远逝的岁月有关。台岛诗人有诗《乡愁》,起笔便是:“故园那口井、竟住到我的心中来了。”井,实在是乡愁的最恰切的象征。故园的那口井,滋润了游子的往昔生活时,也一定在他心底孕下了怀念的根须。那根须,柔弱而坚韧,撩拨得他一夜夜做梦:梦见那幽邃的井水,梦见那缠绕在井旁的丝丝缕缕。那时候,天涯夜凉,家国路遥,而一滴故园井水的温意,便仿佛一剂灵丹妙药,能释解他沉疴痼疾般的乡愁,也能慰藉安妥他焦渴烦躁的灵魂。
这真是再美好不过的理念,纯粹中国式的理念。
我便是在这样的理念中,梦幻般回到那井边的。它就在故园屋后,沉稳、静谧,一如许多年前那样。井旁也照例是一圈树以及一些叫不出名字的灌丛、藤蔓,牵牵绊绊地拥簇着那井。井里深幽的,四壁用大小不一的石块砌了,零乱中显出整饬。石间罅隙里,洞天福地温生着喜湿爱水的苔藓、青草,一年四季都绿茵茵的。或许便是因了这井边的竹树灌藤和井壁的葱郁苍翠,那水格外清澈甘洌,入口还微微的回甜。
和北方不同,故园的井没有护栏,水便长年累月地敞豁着、明朗着,映照着日月、天家、树木和汲水人的倒影。也没有辘轳,只一根竹竿,或带了桠杈的树枝,随意地斜倚在井旁竹树上,乡人谓之“井竿”。汲水时,便拿它套了桶绳,或勾了桶梁,直入入井中。空桶吸满水后,会发出咕呼的声响,像人们吃罢饭时的愉快饱嗝。汲水人便面朝井底,躬俯了腰脊,交错着用双手去拔动井竿,水桶便一点点点地走上来了。汲水人的身子随了手上的节奏,高高低低地起伏着,仿佛是虔诚地对着水井致意。
有时挑水的人多,但需等待。倘非锅里急着用,便都会谦和地你推我让。实在推让不过,那率先汲水的人便会自觉地将井边所有水桶一一盛满。这当儿,那些一旁等着的,便会鸡毛蒜皮地随意拉几句,信口开开或荤或素的玩笑,没遮没拦的声音,在井口荡来撞去,鸟儿一般,也就会有几滴诗意或一截故事洒落在井边或井里。事隔多年,正是这些朴素零星的诗意,这些一鳞半爪的故事,构成了我对那口井的所有怀念中最温馨、也最动情的部分。
也还有枯水的时节。我们这些孩子,便要早早去井边“守水”。那往往是冬天。风大而硬,凛冽砭骨。我们便会沿了井壁的石间罅隙,一节节缩到井底,虔诚地守望着,厮候着那细细弱弱的涓涓水滴渗流出来。到积得多了再一瓢瓢舀入桶里。那时,凄厉的冷风在头顶尖啸而过,井便像一只硕大的竖笛,含混地奏出些断断续续的乐音,沉闷而雄浑,极具共鸣感……
我也曾喝着那井里的水活着,我生命的那段时光,也缠绕着那口井的周围。在这远离故园的地方,我像所有漂泊异乡的游子一样,执拗地怀念着那样的一口井,怀念着那纯净透明的水,怀念着与那井水有关的纷纭往事。
离开故园的人,心里都实实在在地“背”着一口故园的井。虽然沉滞苦重、疲惫不堪,却终究不愿放下。因为异乡没有故园的井水,而他们的灵魂,有着永远的渴意。
(节选自《散文》1996年第12期)
【小题1】在作者看来,故园的井为什么值得人们怀念?请结合原文简要回答。(6分)
答:

【小题2】文中说:“这真是再美好不过的理念,纯粹中国式的理念。”请简析这句话的含义和作用。(4分)
答:

【小题3】文章通过哪些场景写“故园屋后”那口井?(4分)
答:

【小题4】结合选文,回答下面问题。(6分)
(1)文章的标题有什么特点?
答:
(2)文章的最后一段有哪些作用?
答: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读”出一个书香中国
当网络横行全球,当微博华丽登场,阅读与写作的碎片化现象似乎已不可避免。不过,若是在这个盛夏光顾上海书展,看到那些酷暑中排长队购买入场券的读者,且大部分是年轻的面庞,不但关于纸质书末日的哀叹可以稍缓,也颇能体味一座城市的精神气质。
这几天的上海,是最为全国读者、出版社、作家瞩目的地方。书展的成功,也向我们发出疑问:读书人的节日,能否可持续发展?阅读能否不仅仅是一年一度的盛大相约,更成为润物无声的日常习惯?
比如,可否让传统的书店不那么急吼吼地退出历史舞台?尽管网上购书已成常态,但读者仍然需要阅读的氛围。在网络时代,如果还固守着当年新华书店的站柜卖书方式,书店的没落可想而知。而上海书展每天数十场作者与读者的互动、对话、签售,网上信息的充分发布,全场提供免费Wi-Fi,读者呼朋引类相约而来,既是阅读与购书的场所,也有了解作家、见识明星的机缘,还可以拿到小纪念品,或者只是一场以书为媒的社交、约会……正像上海书展的主题“我爱读书,我爱生活”——读书,本来就该是生活的一部分。
根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全国国民阅读调查课题组的研究,我国公民人均阅读图书只有4.35本,上海领先全国,人均8本,而韩国人读11本、法国人20本、以色列人64本……
重视教育的中国家庭,原来竟鲜有读书人么?除了教科书,我们的下一代真的没了阅读习惯么?
试想,倘若官员忙于应酬惰于读书,我们只能坐视各处焚琴煮鹤、荼毒人文的事件层出不穷,更无法指望社会管理的规则意识;倘若学生深陷题海无暇读书,我们只能眼睁睁看着生机勃勃的孩子变成刻板僵化的应试机器,不但失掉创新的欲望与能力,更可能耽于本能冲动而拙于理性表达;倘若我们的社会弥漫着追逐物质、不屑读书的风气,更会与书籍带来的“高贵、力量、优雅和美”绝缘,挡住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路途……“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开卷与否,兹事体大!
阅读习惯是需要培养的。如果有出了家门抬眼就能看到的社区图书馆,有在地铁站台相约时可以兜兜转转的人文书店,有班级里的图书角、学校里的阅览室,也有像年复一年的上海书展那样,成为这座城市读书人的节日,公众就有机缘体会对阅读的如饥似渴,体验思考的尊严,享受与智者对话的快乐。这也让我们温暖:未必是“大雅久不作”,公众并没有遗弃阅读,城市依然有可能成为爱书人的“书房”,很多现实疑团依然可能在阅读中丝丝缕缕地厘清……
无书使人俗,没有书香的城市更会显得伧俗无礼。一场书展,透露了一座城市优雅的文化特征,也散发了令人欣慰的讯息:书事可为,阅读可期,民气可用,它作为公共服务的一种,在激励阅读、弥散书香方面,还有很多沉睡的领域有待开拓……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减)
【小题1】下列对“书香中国”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营造阅读的氛围,使作者与读者互动、对话、签售等,让读书成为人们社交、约会的桥梁,让读书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B.让学生跳出题海,拒绝应试,通过好好读书来增强创新的欲望与能力,远离本能的冲动,扎实地提高理性表达能力。
C.让官员从应酬中解放出来,抽出时间好好读书,杜绝焚琴煮鹤、荼毒人文的事件发生,以增强社会管理的规则意识。
D.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让读书的氛围充满社会的每一个角落,让整个社会因此而变得充满文化内涵,进而高雅起来。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网络尤其是微博,使阅读与写作受到冲击。在此背景下,上海书展让人们在关于纸质书末日的哀叹中看到了希望。
B.作者希望读书人的节日能够持续发展下去,阅读能够成为一种习惯,并且能够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C.文章通过论述官员、学生不读书,社会没有读书风气的后果,指明了不读书的危害,从反面强调了读书的重要性。
D.我国公民的阅读量远远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人均每年阅读图书只有4.35本,上海领先全国,人均也只有8本。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众并没有遗弃阅读,城市依然是爱书人的“书房”,很多现实疑团依然可能在阅读中丝丝缕缕地厘清。
B.在网络时代,读书仍然应当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因为读书能够使人变得高贵、聪明,意义十分重大。
C.我们要一分为二地看待网络,它有可能使阅读与写作出现碎片化现象,但传统的阅读不会退出历史舞台。
D.这场书展透露了一座城市优雅的文化特征,但是在激励阅读、弥散书香方面,还有很多沉睡的领域有待开拓。

同类题4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路是人类向大山虔诚的叩手,一阶一阶地修下来,不异于朝圣路上的长揖匍匐。大自然才是时空真正的主人,把地球史浓缩成一年的话,人类出现也只在最后一天。葳蕤的植被,把山体包裹得密密匝匝,层层叠叠的绿意中,时时有嶙峋山岩跑出来透气,这多少(泄露/暴露)了山的年龄,也是对其不俗来历的一点小小的提示。更有当头的棒喝,醍醐灌顶,让你心生敬畏。那两三层楼高的一块碣石, 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那朵朵石莲花在绽放之初,肯定伴着一声盘古开天辟地时的巨响,那声音与光阴碰撞,碎成了三分烟尘、七分流水。更有一座天生拱桥,掏心掏肺地要渡你到更遥远的高山草甸、原始森林。山梁便是桥面,宽敞到让你放心地忘记了桥侧便是万丈深渊,脚下便是滔滔流水。
变质片麻岩、冰川遗迹、灾害地质遗迹,躺在书本上的这些文字全都立体、骨感得触手可及。浩劫与创伤、不屈与桀骜,全都原始地裸露着,棱棱角角,没有被精于(事故/世故)的圆熟覆盖,也没有来得及被(牵强附会/穿凿附会)的传说消费。我的目光与之相撞,仿佛碰到了时光凌厉的刀锋上,那刀刃伤着了我的心,好疼。
【小题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加点词语的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A.揖(yī) 叩手B.喝(hē) 密密匝匝
C.创(chuàng) 凌厉D.露(lù) 醍醐灌顶
【小题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泄露    世故    牵强附会B.暴露 世故 穿凿附会
C.暴露    事故    牵强附会D.泄露 事故 穿凿附会
【小题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在即将失足的千钧一发顿然醒悟 ②却如何能在临渊处戛然而止  ③明明是从山顶滚下来的
④如梦中人的夜游 ⑤岂不惊出一身冷汗
A.④⑤①③②B.③⑤①④②C.④②③①⑤D.③②④①⑤
【小题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2017年1月17日,百度集团宣布,正式任命曾在微软一言九鼎的微软前全球执行副总裁陆奇担任百度集团总裁兼首席运营官。
B.老王是一个摄影爱好者,他走到哪儿都喜欢带着相机,那是因为他要及时拍下那些白驹过隙的瞬间。
C.学校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亡羊补牢,使学生的常见心理问题在萌芽状态及时得到解决。
D.继朝鲜发射北极星-2弹道导弹后,韩美又在紧锣密鼓地谋划新一轮的联合军演,这种危言危行直接威胁到朝鲜半岛及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安全。
【小题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目前我国各大医院的就医环境、医疗水平与以往相比均有提高,但药价始终居高不下,让患者难以承受。
B.山东省将建立高层定期协商机制和城市群工作推进机制,破除行政壁垒,统筹协调山东半岛城市群协同发展重大问题。
C.钓鱼岛争端,使日本不但政治陷入混乱,更是冲击着日本脆弱的经济形势,之前日本公然叫嚣“日企撤离,崩盘的将是中国”,但是日本财务省最新的统计数据让这一谎言不攻自破。
D.为纪念中国文学巨匠汤显祖和英国戏剧大师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曼谷中国文化中心25日在泰国首都曼谷举行了围绕“游园追梦——与民乐经典近距离”为主题的演出活动。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逆商:幸福者的必备
智商IQ和情商EQ早已为人们所熟知,近年又流行一个新概念AQ,它是AdversicyQuotient的缩写,指人们面对逆境的反应能力,即面对挫折、摆脱困境和超越困难的能力,通常译为“挫折商”或“逆(境)商”。IQ、EQ和AQ并称3Q,成为人们获取成功必备的不二法宝。有专家甚至断言:100%的成功等于20%的IQ加80%的EQ和AQ。从某种意义上看,这种说法毫不夸张。
逆商严格意义上说是情商的一部分,但由于它在人生事业成功中的特殊地位,美国职业培训师保罗·斯托茨提出了“逆商”这一概念。他认为逆商包括四部分:控制感、起因和责任归属、影响范围和持续时间。“控制感”指人们对周围环境的主观控制能力。面对逆境,控制感强的人会尽力改变环境,控制感弱的人则只会逆来顺受,信天由命。“起因和责任归属”指造成我们陷入困境的原因。高逆商者往往能够清楚地认识到使自己陷入逆境的原因,并愿意承担一切责任,积极采取有效行动,痛定思痛,在跌倒处尽快爬起。“影响范围”指困境的负面影响对我们生活的影响面有多大。高逆商者通常能够将某方面逆境所带的消极影响降至最小程度,他们不会因为工作中的逆境而影响家庭生活。“持续时间”指我们主观上认为逆境所带的负面影响所持续的时间。高逆商者往往相信困难只是暂时的,很快就会过去;低逆商者则会认为逆境将长时间持续,他们甚至会因此丧失努力改变的希望。
例如,被领导批评恐怕每个职场人都会遇到,对任何人来说这都是一种挫折。但是,同样的打击,逆商高的人产生的挫折感低,逆商低的人就会产生强烈的挫折感;逆商高的人会吸取教训在以后的工作中努力改进,逆商低的人则会怨天尤人,哀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
智商、情商和逆商这3Q在整个人生中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只是在人生的各个阶段和各种情况下,三者的重要性不同。有人认为,20岁前,智商显得最重要,情商和逆商作用一般;20—30岁,智商作用一般,情商很重要;30—40岁,智商作用一般,情商最重要,逆商很重要;40岁以上,智商作用一般,情商很重要,逆商最重要。可见,除了在校学习期间,在我们大部分人生中起决定作用的是情商和逆商。情商让我们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智商和情商共同帮助我们一步步迈向自己的目标,逆商让我们在摔倒时用最快的速度爬起继续前进。这三者,少了谁恐怕都很难幸福。
有言道:成功没有尽头,生活没有尽头,生活中的艰难困苦对我们的考验没有尽头,在艰苦奋斗后我们所得到的收获和喜悦也没有尽头。当你完全懂得了“成功永远没有尽头”这句话的含义时,幸福的生活也就向你绽开了她迷人的笑容。
【小题1】下列对逆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逆商即AQ(AdversicyQuotient),指人们面对逆境的反应方式,面对挫折、摆脱困境和超越困难的能力,通常译为“挫折商”或“逆(境)商”。
B.逆商是人们获取成功的重要因素,逆商严格意义上说也是情商的一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说获取成功既要有IQ,又要有EQ和AQ。
C.逆商主要表现在对被领导批评的反应上,逆商高的人被批评时产生的挫折感低,逆商低的人被批评时产生的挫折感强烈。
D.逆商的概念是由美国职业培训师保罗·斯托茨提出的,他将逆商分为控制感、起因和责任归属、影响范围及持续时间等四部分。
【小题2】【小题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控制感强弱不同的人在对周围环境的主观控制能力上有着不同的表现,有的会尽力改变环境,而有的只会逆来顺受,听天由命。
B.影响范围指困境的负面影响对我们生活的影响面的大小,高逆商者通常能够消除某方面逆境所带的消极影响,他们不会因为工作中的逆境而影响家庭生活。
C.逆商低的人往往不能很清楚地认识到使自己陷入逆境的原因,他们在承担责任以及采取有效行动上往往不积极。
D.对待困境,逆商低的人会认为逆境将长时间持续,由此甚至会丧失努力改变的希望,而逆商高的人往往相信困难很快就会过去。
【小题4】【小题5】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从逆商的规律看,挫折感低的人需要提高挫折感才能应对逆境,挫折感强的人则要降低挫折感,以利于在以后的工作中努力改进。
B.智商、情商和逆商这3Q在整个人生中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而在我们大部分人生中起决定作用的是情商和逆商。
C.生活中的艰难困苦对我们的考验没有尽头,只有提高逆商,才会提高我们面对困难、挫折的承受力,这样在艰苦奋斗后我们所得到的收获和喜悦也就没有尽头。
D.保罗·斯托茨认为逆商包括四部分,在这几个方面,逆商高的人面对逆境都会从积极方面思考和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