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农夫与行者

道傍有甫田(大田),农夫耕之,数息而后一锄。行者见而曰:“甚矣,农之惰也!田且甫矣,数息而后一锄,将终岁无能为乎!”农夫闻之,招行者谓曰:“余将老于农矣,而莫知所以耕,子盍(何不)示我以耕之道?”行者于是解衣下田,忙忙然,一息而数锄,一锄尽一身之力。未及移时,而气竭汗雨,喘喘焉,不能作声,且仆于田。徐谓农曰:“今而后知耕之难也!”

农夫曰:“耕曷难乎?子之速耕,殆难也。夫子一息而数锄,则作者常少,而辍者常多;余数息而一锄,则作者常多,而辍者常少。以其所常多者,较其所常少者,以其所常少者,较其所常多者,孰为速而孰为迟乎?孰(谁:哪个)为逸而孰为劳乎?”行者服而退。

【小题1】下列句中的“而”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农夫耕之,数息后一锄   而:表顺承。
B.余将老于农矣,莫知所以耕 而:可是。
C.一息数锄,一锄尽一身之力 而:就。
D.行者服退 而:却。
【小题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甚矣,农之惰也!
②孰为逸而孰为劳乎?
【小题3】故事里的过路人,他不懂得种田的规律,没有正确分析广大田地和人的有限体力之间的矛盾。这则寓言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5-23 10:09:5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唐河店妪传

王禹偁

唐河店南距常山郡七里,河为名。平时虏至店饮食游息,不以为怪。兵以来,始防捍之,然亦未甚惧。

端拱中,有妪独止店上。会一虏至,系马于门,持弓矢坐定,呵妪汲水。妪持绠缶趋井,悬复止,因胡语呼虏为王,且告虏曰:“绠短,不能及也。妪老力惫,王可自取之。”虏系绠弓杪,俯而汲焉。妪自后推虏堕井,跨马郡。马之介甲具焉,鞍之后复悬一彘首。常山民吏观而壮之

噫!国之塞,多用边兵,盖有以也,其习战斗而不畏懦矣。一妪尚尔,其人可知也。近世边郡骑兵之勇者,在上谷曰“静塞”,在雄州曰“骁捷”,在常山曰“厅子”。是皆习干戈战斗而不畏懦者也。闻虏至,或父母辔马,妻子取弓矢,至有不俟甲胄而进者。顷年,胡马南下不过上谷者久之,以“静塞”骑兵之勇也。会边将取“静塞”马,分隶帐下自卫,故上谷不守。今“骁捷”、“厅子”之号尚存,兵不甚众,虽加召募,边人不应。何也?盖选归上都,离失乡土故也;又月给微薄,或不能充;所赐介胄鞍马,皆脆弱羸瘠,不足御胡;其坚利壮健者,悉为上军所取;及其赴敌,则此辈身先,宜其不乐为也。诚能定其军,使有乡土之恋;厚其给,使得衣食足;复赐以坚甲健马,则何敌不破!如是得边兵一万,可敌客军五万矣。谋人之国者,不于此而留心,吾未见其忠也。

故因一妪之勇,总录边事,于有位者云。

【小题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兵以来  兴:兴盛
B.跨马郡  诣:到……去
C.国之塞  备:防备,防御
D.于有位者云 贻:给予,赠送
【小题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河为名 虏系绠弓杪
B.悬复止 兵不甚众
C.其习战斗而不畏懦矣    分隶帐下自卫
D.闻虏至     使得衣食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常山民吏观而壮之
常山官吏百姓看到都认为她豪壮
B.一妪尚尔,其人可知也
一个老妇人尚且这样(勇敢),其他人就可以知道了
C.盖选归上都,离失乡土故也
大概是(怕被)选到京都,离开乡土的缘故
D.其坚利壮健者,悉为上军所取
那些坚强厉害、健壮有力的人,全被禁卫军选走了
【小题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面对敌人,唐河店妪处变不惊、机智勇敢,设计将敌人首领推到井中,获得了许多战利品。
B.文章叙事部分叙写了唐河店妪杀敌的一段故事,语言简洁生动,人物的潇洒英姿跃然纸上。
C.近些年,敌兵南下,很长时间都不敢经过上谷,是因为当地的“静塞”骑兵勇于杀敌守土。
D.文章由唐河店妪之勇写起,透辟说理,指出政府边防措施不当,表明自己备战守边的主张。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牛弘,字里仁,安定鹑觚人也。弘初在襁褓有相者见之谓其父曰此儿当贵善爱养之及长须貌甚伟性宽裕好学博闻。在周,起家中外府记室、内史上士。开皇初,迁授散骑常侍、秘书监。弘以典籍遗逸,上表请开献书之路。上纳之,于是下诏:献书一卷,赉缣一匹。一二年间,篇籍稍备。进爵奇章郡公,邑千五百户。三年,拜礼部尚书。奉敕修撰《五礼》,勒成百卷,行于当世。六年,除太常卿。时杨素恃才矜贵,轻侮朝臣,唯见弘未尝不改容自肃。素将击突厥,诣太常与弘言别。弘送素至中门而止,素谓弘曰:“大将出征,故来叙别,何相送之近也?”弘遂而退。素笑曰:“奇章公可谓其智可及,其愚不可及也。”及献皇后崩,王公已不下能定其仪注。杨素谓弘曰:“公旧学时贤所仰。今日之事,决在于公。”弘了不辞让,斯须之间,仪注悉备,皆有故实。弘在吏部,其选举先德行而后文才,务在审慎。虽致停缓,所有进用,并多称职。隋之选举,于斯为最。炀帝之在东宫也,数有诗书遗弘,弘亦有答。及嗣位之后,尝赐弘诗。其同被赐诗者,至于文词赞扬,无如弘美。从拜恒岳,还下太行,炀帝尝引入内帐,对皇后赐以同席饮食。六年,从幸江都,卒,时年六十六。帝伤惜之,赠甚厚。归葬安定,赠开府仪同三司、光禄大夫、文安侯,谥曰宪。弘荣宠当世,而车服卑俭,事上尽礼,待下以仁。性宽厚,讷于言而敏于行,笃志于学,虽职务繁杂,书不释手。有弟曰弼,好酒而酗,尝因醉,射杀弘驾车牛。弘来还宅,其妻迎谓之曰:“叔射杀牛矣。”弘闻之,无所怪问,直答云:“作脯。”坐定,其妻又曰:“叔忽射杀牛,大是异事!”弘曰:“已知之矣。”颜色自若,读书不辍。

(节选自《隋书·牛弘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弘初在襁褓/有相者见之/谓其父曰/此儿当贵/善爱养之/及长须/貌甚伟/性宽裕/好学博闻
B.弘初在襁褓/有相者见之/谓其父曰/此儿当贵善/爱养之/及长/须貌甚伟/性宽裕/好学博闻
C.弘初在襁褓/有相者见之/谓其父曰/此儿当贵善爱/养之及长/须貌甚伟/性宽裕/好学/博闻
D.弘初在襁褓/有相者见之/谓其父曰/此儿当贵/善爱养之/及长/须貌甚伟/性宽裕/好学博闻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里仁”中的“字”即“表字”,旧时人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意义的名字。平辈之间不能称字,否则认为是不礼貌的表现。
B.“突厥”是指公元6—8世纪在中国北方和西北建立突厥汗国的突厥族,突厥人以狼为图腾,后来分为东西两支,隋朝常受东突厥侵扰。
C.揖,古代的拱手礼,有模仿带手枷奴隶的含义,意为愿作对方奴仆,以自谦的方式表达对他人的敬意,《论语》中有“子路拱而立”的记载。
D.开府仪同三司,官名,文散官的最高官阶,得授仪同三司者可以得到与三公一样的待遇,“赠开府仪同三司”是朝廷对有功大臣功劳的重赐。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牛弘痴心文献,规整礼仪。在做秘书监时,因文献典籍散失,他上表请求开民间献书之路,文献稍稍齐备,他又修撰《五礼》。
B.牛弘不攀权贵,善于选才。他送别杨素大将时,到中门而止;他在吏部选举人才时,先看德行后看文才,所进用的人,大多称职。
C.牛弘备受皇恩,荣耀至极。他深受皇帝青睐眷顾,隋炀帝即位后,几次赠送诗书,后来炀帝曾把他引到内帐,赐他与皇后一起同桌饮食。
D.牛弘笃志于学,宽厚待人。他虽然职务繁杂,但仍手不释卷,弟弟醉酒射杀驾牛,无所怪问,只说做肉干,脸色不变,仍旧读书。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弘了不辞让,斯须之间,仪注悉备,皆有故实。
(2)弘荣宠当世,而车服卑俭,事上尽礼,待下以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