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农夫与行者

道傍有甫田(大田),农夫耕之,数息而后一锄。行者见而曰:“甚矣,农之惰也!田且甫矣,数息而后一锄,将终岁无能为乎!”农夫闻之,招行者谓曰:“余将老于农矣,而莫知所以耕,子盍(何不)示我以耕之道?”行者于是解衣下田,忙忙然,一息而数锄,一锄尽一身之力。未及移时,而气竭汗雨,喘喘焉,不能作声,且仆于田。徐谓农曰:“今而后知耕之难也!”

农夫曰:“耕曷难乎?子之速耕,殆难也。夫子一息而数锄,则作者常少,而辍者常多;余数息而一锄,则作者常多,而辍者常少。以其所常多者,较其所常少者,以其所常少者,较其所常多者,孰为速而孰为迟乎?孰(谁:哪个)为逸而孰为劳乎?”行者服而退。

【小题1】下列句中的“而”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农夫耕之,数息后一锄   而:表顺承。
B.余将老于农矣,莫知所以耕 而:可是。
C.一息数锄,一锄尽一身之力 而:就。
D.行者服退 而:却。
【小题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甚矣,农之惰也!
②孰为逸而孰为劳乎?
【小题3】故事里的过路人,他不懂得种田的规律,没有正确分析广大田地和人的有限体力之间的矛盾。这则寓言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5-23 10:09:5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芋老人者,慈水祝渡人也。子佣出,独与妪居渡口。一日,有书生避雨檐下,衣湿袖单,影乃益瘦。老人延入坐,知从郡城就童子试归。老人略知书,与语久,命妪煮芋以进。尽一器,再进,生为之饱,笑日:“他日不忘老人芋也。”雨止,别去。

十馀年,书生用甲第为相国。偶命厨者进芋,辍箸叹曰:“何向者祝渡老人之芋之香而甘也!”使人访其夫妇,载以来。丞、尉闻之,谓老人与相国有旧,邀见,讲钧礼,子不倜矣。

至京,相国慰劳曰:“不忘老人芋,今乃烦尔妪一煮芋也。”已而,妪煮芋进,相国亦辍箸曰:“何向者之香而甘也!”老人前曰:“犹是芋也,而向之香且甘者,非调和之有异,时、位之移人也。相公昔自郡城走数十里,困于雨,不择食矣;今日堂有炼珍,朝分尚食,张筵列鼎,尚何芋是甘乎?老人犹喜相公之止于芋也。老人老矣,所闻实多:村南有夫妇守贫者,织纺井臼,佐读勤苦,幸获名成,遂宠妾媵,弃其妇,致郁郁死,是芋视乃妇也。城东有甲乙同学者,一砚、一灯、一窗、一榻,晨起不辩衣履,乙先得举,登仕路,闻甲落魄,笑不顾,交以绝,是芋视乃友也。更闻谁氏子,读书时,愿他日得志,廉干如古人某,忠孝如古人某,及为吏,以污贿不饬罢,是芋视乃学也。然则世之以今日而忘其昔日者,岂独一箸间哉。!”

老人语未毕,相国遽惊谢曰:“老人知道者!”厚资而遣之。于是芋老人之名大著。

(节选自周容《芋老人传》)

注释①佣:受雇打工。②丞、尉:知县的佐职。③钧礼:平等之礼。④炼珍:烹制精美的食品。⑤尚食:这里指朝廷赏赐的食品。⑥不饬:不守规矩,行为不端。⑦岂独一箸间:意谓不只辍箸不吃这点事。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含义。.
(1)影乃益瘦(  )  (2)再进,生为之饱(  )
(3)织纺井臼,佐读勤苦( )  (4)相国遽惊谢日(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独与妪居渡口/谓老人与相国有旧
B.书生用甲第为相国/及为吏
C.老人犹喜相公之止于芋也/时、位之移人也
D.命妪煮芋以进/以污贿不饬罢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何向者祝渡老人之芋之香而甘也!
(2)尚何芋是甘乎?
【小题4】文中老人所言三事说明的道理是:   。(可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小题5】根据文意,揭示作者的写作意图。

同类题3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列问题。    

分宁县云峰院记

曾巩

分宁人勤生而啬施,薄义喜争,其土俗然。自府来抵其县五百里, 在山谷穷处。其人修农桑之务,率数口之家,留一人守舍行馌,其外尽在田。田高下硗腴,随所宜杂殖五谷,无废壤。女妇蚕杼,无懈人。茶盐蜜纸竹箭材苇之货,无有纤巨,治咸尽其身力。其勤如此。富者兼田千亩,廪实藏钱, 至累岁不发,然视捐一钱,可以易死,宁死无所捐。其于施何如也?其间利害不能以稊米,父子、兄弟、夫妇,相去若弈棋然。于其亲固然于义厚薄可知也长少族挨坐里闾相讲语以法律。意向小戾,则相告讦,结党诪张, 事关节以动视听。甚者画刻金木为章印,摹文书以绐吏,立县庭下,变伪一日千出,虽笞扑徙死交迹,不以属心。其喜争讼,岂比他州县哉?民虽勤而习如是,渐涵入骨髓,故贤令长佐吏比肩,常病其未易治教使移也。 

云峰院在县极西界,无籍图,不知自何时立。景德三年,邑僧道常治其院而之。门闼靓深,殿寝言言。栖客之庐,斋庖库庾,序列两旁。浮图所用铙鼓鱼螺钟磬之编,百器完。吾闻道常气质伟然,虽索其学,其归未能当于义,然治生事不废其勤,亦称其土俗。至有余辄斥散之,不为黍累计惜, 乐淡泊无累,则又若能胜其啬施喜争之心,可言也。或曰:使其人不汩溺其所学,其归一当于义,则杰然视邑人者,必道常此予未敢必也。庆历三年九月,与其徒谋曰:“吾排蓬藋,治是院,不自意成就如此。今老矣,恐泯泯无声来人,相与图文字,买石刻之,使永永与是院俱传,可不可也?”咸曰: “然。”推其徒了思来请记,遂来。予不,为申其可言者宠嘉之,使刻示邑人,有激也。二十八日,南丰曾巩记。

张伯行编选《唐宋八大家文钞》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小题1】
A.百器备完 完:完备
B.恐泯泯无声畀来人  畀 :赠予
C.治其院而侈之   侈:扩大
D.予不让    让:责备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小题2】
A.薄义喜争\青取之于蓝青于蓝
B.有激也\皆出于此乎
C.必道常\其闻道也固先
D.其土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
 
(小题3)下列文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小题3】
A.于其亲\固然于义\厚薄可知也\长少族挨坐\里闾相讲\语以法律
B.于其亲固然\于义\厚薄可知也\长少族挨坐\里闾相讲\语以法律
C.于其亲固然\于义厚薄可知也\长少族挨坐里闾\相讲语以法律
D.于其亲固\然于义\厚薄可知也\长少族挨坐里闾\相讲语以法律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人修农桑之务,率数口之家,留一人守舍行馌,其外尽在田。
译文:【小题4】
(2)民虽勤而习如是,渐涵入骨髓,故贤令长佐吏比肩,常病其未易治教使移也。
译文:【小题5】
(3)或曰,使其人不汩溺其所学,其归一当于义,则杰然视邑人者,必道常乎?
译文:【小题6】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鸿章,字少荃,安徽合肥人。父文安,刑部郎中。鸿章,道光二十七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从曾国藩游,讲求经世之学。
咸丰十一年,国藩既克安庆,谋大举东伐。会江苏缺帅,奏荐鸿章可大用,江、浙士绅亦来乞师。同治元年,遂命鸿章召募淮勇七千人,率旧部刘明传等以行。时沿江贼屯林立,乃赁西国汽舟八,穿贼道二千馀里,抵上海,特起一军,是为淮军。外国人见其衣装朴陋,辄笑之,鸿章曰:“军贵能战,非徒饰观美。迨吾一试,笑未晚也。”旋诏署江苏巡抚。美国华尔募洋兵数千,号南路军。(程)学启等将湘、淮人攻南汇,号北路军。四月,贼悉众战败南路军,华尔弃青浦走保松江。学启将千五百人屯新桥,贼围数十重,蹀尸进。鸿章亲督军来援,贼大奔,解松江围。外国军见其战,皆惊叹。自此湘、淮军威始振。七年,西捻平,加太子太保衔,以湖广总督协办大学士。八月入觐,赐紫禁城骑马。
拳匪肇乱,八国联军入京,两宫西狩。诏鸿章入朝,充议和全权大臣,兼督直隶,有“此行为安危存亡所系,勉为其难”之语。鸿章闻警兼程进,先以兵剿畿甸匪,孑身入京,左右前后皆敌军,日与其使臣将帅争盟约,卒定和约十二款。大乱之后,公私荡然。鸿章奏陈善后诸务。开市肆,通有无,施粥散米,中外帖然。积劳呕血薨,年七十有九。事闻,两宫震悼,锡祭葬,赠太傅,晋封一等侯,谥文忠。并命於京师特建专祠。汉臣祀京师,盖异数也。
及八国定盟其使臣大将多后进视鸿章皆丈人行也故兵虽胜未敢轻中国。自壮至老,未尝一日言退,尝以曾国藩晚年求退为无益之请,受国大任,死而后已。马关定约还,论者未已,或劝之归。鸿章则言:“於国实有不能恝然之谊,今事败求退,更谁赖乎?”其忠勤皆类此。既平大难,独主国事数十年,内政外交,常以一身当其冲,国家倚为重轻,名满全球,中外震仰,近世所未有也。生平以天下为己任,忍辱负重,庶不愧社稷之臣;惟才气自喜,好以利禄驱众,志节之士多不乐为用,缓急莫恃,卒致败误。疑谤之起,抑岂无因哉?
(节选自《清史稿·李鸿章传》)
(注)①贼:太平军。②恝(jiá):忽视,不在意。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八国定/盟其使臣/大将多后进/视鸿章/皆丈人行也/故兵虽胜/未敢轻中国
B.及八国定/盟其使臣/大将多后进/视鸿章皆丈人行也/故兵虽胜/未敢轻中国
C.及八国定盟/其使臣大将多后进/视鸿章皆丈人行也/故兵虽胜/未敢轻中国
D.及八国定盟/其使臣大将多后进/视鸿章/皆丈人行也/故/兵虽胜/未敢轻中国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庶吉士, 中国明、清两朝时翰林院内的短期职位。在通过科举考试中进士的人当中选择有潜质者担任,为皇帝近臣,负责起草诏书,有为皇帝讲解经籍等责。
B.“署江苏巡抚”的“署”,即署理,凡官员出缺或离任,某人代理、暂任或试充其官职,是为署某职。
C.“加太子太保衔”中的“加”,是指“加官”,即于原有官职外,兼领的其他官职,以示尊崇。如北宋蔡京,本职为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右相),加太师衔。
D.社稷,分别是谷神和土神。由于古时的君主为了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每年都要到郊外祭祀此二神。社稷也就成了国家的象征。后来人们就用“社稷”来代表国家。如,“江山社稷”、“社稷之危”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鸿章文武双全。道光二十七年中进士后,因颇具潜力而入馆阁修文,受曾国藩影响,学问思想甚务实。后更受曾国藩提携,建立淮军以安天下。自此发迹,甚为朝廷倚重,得以叱咤军政两界。
B.李鸿章行事务实。淮军初建,器物寒陋,甚为外国人所讥。然其着力于根本,攻杀骁勇,战绩斐然,一战使洋人另眼待;八国联军退去后,他恢复秩序,安济百姓,再次令中外叹服。
C.李鸿章忠义立世,铁肩担道,屡屡在国家危亡的关头力挽狂澜。他不计较个人的得失,不耽于名节之毁誉。故虽为汉人,却深受倚重,在满清朝廷大权独揽。同时也招致志节之士的嫉妒与掣肘,导致很多事情被耽误,被人怀疑和毁谤。
D.李鸿章胆气过人。初募七千淮勇,即敢携刘铭传等部将纵贯太平军重兵据守的长江辖区,直插上海建军;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太后、皇帝西逃,李鸿章以直隶总督、议和全权大臣的身份“单刀赴会”,在虎狼环伺的绝境中为国家争取最后的利益。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学启将千五百人屯新桥,贼围数十重,蹀尸进。
(2)鸿章闻警兼程进,先以兵剿畿甸匪,孑身入京,左右前后皆敌军,日与其使臣将帅争盟约,卒定和约十二款。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陶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潜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

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薄,不就。躬耕自资,遂抱嬴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复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公田悉令吏种秫,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遗督邮至县,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兮辞》。

义熙末,征著作郎,不就。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潜尝往庐山,弘命潜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要之。潜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攀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俄顷弘至,亦无忤也。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浔阳,与潜情款,后为始安郡,经过浔阳,日日造潜。每往,必酣饮致醉。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潜潜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尝九月九日无酒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潜不解音律,而畜素琴一张,无弦,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潜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

所著文章,皆题其年月,义熙以前,则书晋氏年号,自永初以来,唯云甲子而已。

元嘉四年,将复征命,会卒,时年六十三。谥号靖节先生。

(选自宋本《陶潜集》,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潜/潜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尝九月九日无酒/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
B.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潜/潜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尝九月九日无酒/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
C.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潜/潜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尝/九月九日无酒/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
D.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潜/潜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尝九月九日无酒/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
【小题2】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
A.刺史又称刺使,职官。刺史制度是中国古代重要的中央监察制度,对于加强中央集权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B.甲子为干支顺序的第一个,中国传统历法的干支纪年中一个循环的第一年称“甲子年”。
C.元嘉是南朝宋文帝刘义隆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般由皇帝发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
D.谥号是人死之后,后人给予评价的文字,长短字数不定,或一两字,或二十余字,情况较为复杂。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陶潜博学多识,擅长写文章。他的《五柳先生传》中的五柳先生安贫乐道,这一形象被当时人认为是他自己的真实写照;他在辞去彭泽令时写了《归去来兮辞》。
B.陶潜仕途短暂。因亲人去世,家里贫穷,去做了州祭酒,但嫌官场烦琐,任职不久,就解职回家,此后还担任过镇军、建威参军、彭泽令等职。
C.陶潜清高不群。他不接受江州刺史檀道济的馈赠,起初也不愿意同江州刺史王弘交往,更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
D.陶潜率真自得。他曾将颜延之赠送的二万钱全都送至酒家;有时坐在菊花丛中,有时抚弄无弦琴寄托情感;如果自己喝醉,就叫客人先回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
(2)潜不解音律,而畜素琴一张,无弦,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