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钢琴家的脚

陈钢

①在我珍藏的波兰版的《肖邦全集》的扉页里,印着一双秀长纤细、令人动容的手——那是肖邦的手。就是这双手,流注出多少醉人的旋律,又演绎出多少变化万千的“音乐魔方”;手啊手——钢琴家的代号和骄傲!

②不知从哪天起,我突然注意起钢琴家的脚来。因为在他们出台时,必先举足由幕后走到琴前;而这几步路,可真谓“寸步难行”啊!他们有的如万里长征,步履艰难;有的则小心翼翼,如履薄冰;还有的活像是小脚女人赶集——急急匆匆,扭扭歪歪。但是,有一位钢琴家的路却走得潇洒自若,怡然大方,他——就是傅聪。而带他学会走路的,就是他的父亲傅雷。这条路的路标上有四句话:“第一,做人;第二;做艺术家;第三,做音乐家;最后才是钢琴家!”——这是傅雷给孩子的临别赠言。

③为了让傅聪学会“做人”,这位精通洋学的大翻译家,既没有把儿子送到他早年留学的法国,也没有让他进音乐学堂;而是另辟蹊径,用近乎“私塾”的方式,从孔孟先秦诸子、《国策》、《左传》、《晏子春秋》、《史记》、《汉书》、《世说新语》中自选教材,进行“道德规范”——“做人ABC”的教育。傅雷认为,对于没有宗教信仰的人来说,“道德规范”是生活中惟一的“圭臬”。而当他将这个“圭臬”与古希腊罗马的崇尚自然,文艺复兴的崇尚人文,法国大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崇尚民主的精神相融合时,就构筑起一个“理想世界”的最高境界!傅聪以后在国外生活了那么多年,面对着光怪陆离的西方社会和纸醉金迷的金钱世界,始终“视富贵如浮云”,而不像“巴尔扎克笔下的那些人物,正好把富贵作为人生最重要的,甚至是惟一的目标,”就是因为精神境界中有这个“圭臬”所维系。傅雷在家书中盛赞傅聪的前丈人梅纽因,说他在海牙为一个快要死的女孩子演奏巴哈的《恰空舞曲》和他1947年在柏林对犹太难民的讲话,是一种“符合我们威武不能屈的古训”的精神和气节;而傅聪也以孔夫子所称道的颜回为榜样,保持“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那种“以清贫为自傲”的中国文人传统和超尘脱俗的崇高境界。真是:有“德”才有“品”,有“品”才有“境”,有“境”才能铸造高人!而傅雷,就是这样带着儿子走人生之路的。

④傅聪的艺术之路,是一条以民族文化根蒂来“开发”“引爆”世界艺术顶尖的“通路”。

⑤陆游示儿:“功夫在诗外”。可傅聪的功夫倒是在“诗内”。他对中国古诗词的通晓决不逊于托斯卡尼尼对莎士比亚的熟悉——一次,当一个女演员在刚读过莎翁的《仲夏夜之梦》后用德语引用其中的台词与托氏交谈时,他竟能马上接过去用英语与意大利语背诵下一面的台词。

⑥傅聪在“肖邦”比赛前,他的演奏已被波兰教授认为“赋有肖邦的灵魂”,甚至说他是一个“中国籍的波兰人”。他荣获的“最是波兰魂”的玛祖卡奖,更被认为是桩“有历史意义的事件”。因为,这是由“一个中国人创造了真正的玛祖卡的表达风格”。意大利钢琴家阿高斯蒂教授对傅聪说:“只有古典的文明才能给你那么多难得的天赋,肖邦的意境很像中国的意境。”说得多好、多对啊!傅聪就是这样弹肖邦的。他弹肖邦,“就好像是我的命运”,“我自己很自然地说自己的话”。而且,肖邦又有李白“非人世”的气息和李后主那种“垂死之痛,家国之恨”的愁绪。傅聪用李白来演绎,升华肖邦;从某种意义上说,他得的是李白奖!

⑦傅聪的艺术之路还通向大自然。

⑧达·芬奇从被微风吹皱的涟漪碧波中找到了蒙娜丽莎谜一般的线条;邓肯说她的灵感可以从“云彩、海浪以及介于热情与山岚之间的恬静与微风之间的共振”中得到;“濡湿的贝多芬”(因经常冒雨散步,湿透衣裳而得此雅号)从“小溪的潺潺流水声”和“树叶中小鸟的歌唱”中唤起了写作《田园交响曲》中“溪畔小景”的灵感;而傅雷,则多次要求傅聪到大自然中去。因为,大师的作品“就是从大自然,从人生各方面的材料中‘泡’出来的,把一切现实升华为emotion与sentiment”,所以,“表达他们的作品,也得走同样的路”。更重要的是,大自然可使人“荡涤胸中尘俗”,“打破纸醉金迷的俗梦,养成淡泊洒脱的胸怀”。从而获得一种“萧然意远,旷达怡静,不滞于物,不凝于心的境界”,使演奏具有“生命的活力与搏击飞纵的气势”!

⑨一开始谈的是“钢琴家的脚”,但步子一拉开,就不知不觉地走远了。所以,得赶紧补上一句:我可不是一味地提倡钢琴家的“练台步”,更不希望他们演奏时随意摇摆。傅雷在家书中至少有八处提醒傅聪,弹琴时要“身如岩石,像统帅三军的主帅”,不能乱摇摆。因为,“唯有肉体静止,精神的活动才最圆满”。

(选自散文集《三只耳朵听音乐》)

[注]圭臬:比喻准则或法度。

【小题1】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说钢琴家的手代表的是其艺术造诣和成就,那么钢琴家的脚代表的则是他们充满奋斗与艰辛的艺术之路。
B.波兰教授认为傅聪是“中国籍的波兰人”是因为傅聪深刻地领会了肖邦的精神,也表达了他对傅聪不是波兰人的遗憾。
C.“从某种意义上说,他得的是李白奖!”意思是说傅聪对李白的通晓帮助他理解了肖邦,他在演绎肖邦,也是在演绎李白。
D.中国的古典文明给傅聪植下民族文化之根,再加上西方人文精神的滋养浸润,使他成为融东西方文化于一身的“高人”。
【小题2】从第三段看,傅雷奉为“圭臬”的“道德规范”实质上指什么?它对艺术家的人生之路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小题3】从傅聪身上,我们看到傅雷的教育有哪些成功之处,请分条作答?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0-23 07:46:4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6年7月《摇滚藏獒》上映,业界内部也都予以不亚于《大鱼海棠》的期待,但其票房仅3900多万元,远低于预期。虽然票房并不能说明一切,却总归不是偶然的,国产动画电影在跨越了“低龄化”和“粗制滥造”阶段以后,又面临着质优而价劣、高投入而低产出的困扰。

不少国产动画影片票房遭遇滑铁卢,有商业运作问题,但更重要的是创作问题。大凡成功的动画片,都是在看似天马行空、神奇乃至荒诞的叙事中隐含着极为现实的情感或情绪。从观众对《功夫熊猫》《花木兰》等这种影片的认可可以看出,大众对于具有独特中国文化风格的作品很认可。美国好莱坞借助中国的文化资源来发展自己的电影,而我们还没有找到出路,如何将我们的东方情怀和表达方式变成世界语言,这是一个基础性、方向性的问题。

材料二:

2016年度中国电影市场上映的动画电影国产片41部,产出24亿元票房;进口片22部,产出41亿元票房;2015年度国产片41部,产出21亿元票房;进口片13部,产出24亿元票房;市场呈现出严重的分布不均状态。

从消费端来看,中国动画电影市场对原创优质内容十分渴望,《大鱼海棠》5.65亿元的票房及其两极分化的口碑热议就是证明。观众愿意为这部影片的情怀买单,其实可以视为对原创内容需求的一次集中爆发。对创作者来说,他们追求原创的努力得到了市场的积极回应。可以说,经过多年的模仿和磨合,全社会对动画创作中原创意识的必要性已经达成共识。

从近年票房过千万的国产动画作品来看,普遍存在创作理念格局不大、不利于在更广泛的市场内传播交流的弊病。这些作品大都有着明显排他的民族特征和区域文化特征。以《熊出没》系列为例,虽然也遵循好莱坞类型故事的讲述规范,但故事气质有明显排他的区域文化特征,决定了它只能在相对固定的受众群体内被接收。反观迪士尼制作的《疯狂动物城》,同样以拟人化的动物角色为主角,却能轻易跨越文化区隔的限制,不得不说是受益于国际化的创作理念,其角色设计、行为动机、叙事逻辑等既具备合理的假定性,又具备强烈的现实观照,甚至可以在不同文化语境中对号入座。在市场回归理性的趋势下,动画电影市场上的赢家从来都是大小通吃的合家欢类型,一味屈从低幼,就低不就高的创作理念应该及时修正。

(选自张斌宁《国产动画电影正在崛起》)

材料三:

日本动漫产业采取产销分离模式,简单来说就是动漫由独立的工作室制作,媒体择优营销推广。我国的动画制作目前大多自产自销,独资的动画公司发行渠道还不够通畅,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独资动画公司的发展潜力和创新能力。此外,作品细分度高是日本动漫营销成功的重要因素,将动漫作品按照读者的年龄、性别、兴趣方式等不同进行细分,每一个受众群体都有丰富的动漫作品作为选择,从而带动了全民消费。我国的动漫作品则更偏向少儿化,也过多的承担了教育感化的职责,受众面偏窄让国产动漫损失了不少观众。美国并没有组建特别的机构来专管动漫产业。这一方面是由于美国经济的市场化、法制化程度较高,另一方面也是由于美国的电教结合了动漫作品,极大地普及了动漫产业。

(选自易良义《国外的动漫电影为什么这么受欢迎》)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电影市场上映的中国动画电影的票房不少不尽如人意,这并不是偶然的,能够反映出中国动画电影存在的一些问题。
B.大众对于具有独特中国文化风格的作品很认可,中国动画电影还未很好地将我们的东方情怀和表达方式变成世界语言。
C.原创意识在动画电影制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中国动画电影制作者以及观众对原创意识的必要性已经达成共识。
D.美国没有组建特别的机构来专管动漫产业,但他们的动画电影受到欢迎,原因就是其经济的市场化、法制化程度较高。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动画电影一直存在“低龄化”和“粗制滥造”的问题,这些问题还没有解决,又产生了质优价劣等新的问题。
B.中国动画电影市场呈现出严重的分布不均的状态,国产动画电影比进口动画影片的上映数量要多,但票房却要低。
C.《疯狂动物城》动画影片因为用拟人化的动物角色担任主角,使得它轻易地跨越了文化区隔的限制,大受欢迎。
D.日本动漫产业实行产销分离模式,动漫由独立的工作室制作,媒体择优营销推广,这种模式是当前最好的一种模式。
【小题3】根据材料三,概括说明国产动画电影与国外动漫电影存在的差距。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

枪挑紫金冠

李修文

①谁要看这般的戏?新编《霸王别姬》。霸王变作了红脸,虞姬的侍女跳的是现代舞,一匹真正的红马扮乌骓。我先是手足无措,而后生出了深深的羞耻——所谓新编,在许多时候,并不是将我们送往戏里,而是在推我们出去。它像镜子,只照出两样东西:胆大妄为与匮乏。

②羞愧地离席。出了剧院,二月的北京浸在浓霾里。没来由想起了甘肃,陇东庆阳,一个叫做小崆峒的地方,黄土上开着一树树的杏花。三月三,千人聚集,都来看秦腔,《罗成带箭》。我到时,恰好是武戏,一老一少,两个武生,耍翎子,咬牙,甩梢子,一枪扑面,一锏往还,端的是密风骤雨,又配合得滴水不漏。突然,老武生一声怒喝,一枪挑落小武生头顶的紫金冠,小武生似乎受到了惊吓,呆立当场。

③我以为这是剧情,哪知不是,老武生一卸长髯,手提长枪,对准小的,开始训斥;鼓锣钹之声尴尬地响了一阵,渐至沉默,在场的人都听清了,他是在指责小武生上台前喝过酒。说到暴怒处,举枪便打。这出戏是唱不下去了,只好再换一出。我站在幕布之侧,看见小武生在受罚:时代已至今天,他竟然还在掌自己的嘴。

④梨园一行,哪一个的粉墨登场不是从受罚开始的?这台前幕后,遍布着多少不能触犯的律法:玉带不许反上,鬼魂走路要手心朝前,上场要先出将后入相……如此讲究戒律,却是为何?

⑤戏台上那烟尘里的救兵、危难之际的观音,实际都不存在。唯有信自己,信戏,以及那些古怪到不可理喻的画荻和戒律。这些戒律因错误得以建立,又以眼泪、屈辱浇成,越是信它,它就越是坚硬和无情,虽然它不能改变那可怕的命数,但它总能赏你一碗饭吃,给你些许做人的尊严。

⑥在江西万载县乡村场院里,我看过一出赣剧《白蛇传》,那大概是我此生看过的用时最长、记忆也最刻骨的一出戏。

⑦这出戏只五回,而每一回竟长达一个多小时。戏台上,小青与法海,一场打斗,但见翎子翻飞旗杆挑枪,但见金盔跌落银靴生根。可能是我想多了,——编排这出戏的人真是看透了人世。漫长的时间之下,戏台上的打斗正如生活中的对抗,几乎将无休止地进行下去,既认真,又厌倦。

⑧戏台上,白素贞和许仙,他们说着西湖,说着芍药,彼此接近着,端的是:隔墙花影动,金风玉露一相逢。就要换在一起之时,又有意无意地闪躲开……一切都在微小处展开,又牵动着我的神经:他在如火如荼,我却知道好景不长;她那边莲步轻移,我这厢敲的是急急锣鼓;她深情款款,我看了倒是心有余悸。到最后,这许多的端庄、天真和痴恋只化作山水画上的浓墨一滴,剩余处全是空白,演戏的人走向断桥、残垣,看戏的人则奔向空白处的千山万水。

⑨这便是戏啊,老生和花旦,凤冠和禅杖,纷纷聚拢,造出幻境:这一方戏台,虽无波涛却会江水长流,不事耕种也有满眼春色。所谓“强烈的想象产生事实”,它让你沉醉其中,到了这时候,还分什么你看戏我演戏?我还清楚地记得散场之后的夜路。那一隅戏台被空前扩大,连接了整个夜幕:在月光下走路,折断了桃树枝,再去动手触摸草叶上的露水,都像一场戏。

⑩还记得安徽的一个小县城,在长江边一艘废弃的运沙船上看微剧《单刀会》。那只不过是个寻常的戏班子。

⑪可是,这里的关云长,全然不是人人都见过的那个关云长。上百种关公戏中的关云长,先是人,后是神,在不断的言说中变得单一和呆板,戴上了一副面具,成为了人们所缺失之物的化身。他不再是刘玄德一人的二弟,而是万千世人的二弟。他的命运,便是被取消情欲,受人供奉。可是,且看这出戏里的关云长:虽说逃脱了险境,惊恐、忐忑、侥幸却一样都没少,置身在回返的行船上,一遍遍与船家说话,以分散一点惊惧,惶恐得像个孩子。

⑫这一出乡野小戏;几乎照搬了元杂剧,竟然侥幸逃过了修饰和篡改;可以说,这出戏,以及更多的民间小戏,其实就是历史典籍。只不过,修撰者不是翰林史官,而是人心。是人心将那些被铲平的复杂人性、被抹消的文化印记,全都放置于唱念做打里残存了下来。这诸多顽固的存留,就是未销的黑铁,你若有心,自将磨洗认前朝。

⑬还是二月的北京,再次踏入美轮类奂的剧院,去看《战太平》。又是要命的新编,又要继续一夜的如坐针毡:声光电一样都没少。管他蟒袍与褶衣,管他铁盔与冠帽,都错了也不打紧,反正我有声光电;谋士的衣襟上绣的不再是八卦图,名将花云的后背上倒是绣上了梅兰竹菊,都不怕,反正我有声光电。

⑭唯有闭上眼睛。闭上眼后,却又分明看见一个真实的名将花云正在怒发冲冠,正在第马狂奔。他穿越河山、带兵入城,闯进剧院,来到没有畏惧的人中间,立马横枪,劈空断喝,一枪挑落他们头顶的紫金冠。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②段中作者“羞愧地离席”,是因为难以忍受缺乏敬畏、胡乱改编新编戏的行为。
B.对白素贞与许仙相逢的一段,体现了中国戏剧表演中的含蓄细腻,作者十分欣赏。
C.叙写《单刀会》时,作者特意交代是以“废弃的运沙船”为舞台,是想突出当下戏班面临的生存困境。
D.那些繁多的戒律是前人根据错误总结出来的,坚硬无情,但只有遵守了才能得到饭碗和些许尊严。
【小题2】文章写了《罗成带箭》《白蛇传》《单刀会》三出戏,请分别概括作者借这三次观看经历所表达的对戏剧艺术的认识。
【小题3】文章最后一段画线句运用了想象的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艺术表达效果。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科学的历史无疑就是人类智性进步的历史。那么科学普及的历史又呈现出什么样的景象呢?美国历史学教授约翰·伯纳姆在著作《科学是怎样败给迷信的》中向我们描绘了一幅出人意料的科学普及史图景:起先科学是一种积极进步的文化力量,但在逐渐兴起的美国消费文化中,科学慢慢地为新伪装下的迷信和神秘主义的复活让出了一条通道,最终在大众层面上科学被迷信击败。
②这样一部令人有点沮丧的美国科学普及史,对于中国现阶段的科学普及工作并不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当前中国的科学生长环境不容乐观。虽然“崇尚科学,破除途信”这样的标语几乎张贴在了每一个居民小区的宣传栏里,但中国公众受教育程度参差不齐,科学素养相对缺乏,所以迷信有额外的生存维度。在中国社会的各个阶层,迷信没有被真正破除干净过。至今在居住区外面的马路上,还常遇到泼洒在路面上的一团团药渣,这种乞求药“倒”病除的现象反映了老式迷信在现代社会中的顽强生存力。有一些古代迷信则以改头换面的方式继续留存着。譬如“4”是不吉利的,“8”是吉利的等等。电话号码、车牌号码等数字就有了吉凶之分,人们选择号码时纷纷避凶趋吉。这无疑直接有力地推动了迷信思想的流行,与“科教兴国”的国策和培养科学理性的民族精神的努力目标背道而驰。
③在中国当今的报纸和电视中可以看到,铺天盖地的对孤立科学事实的强调和对科学产品的推销,最典型的就是对航天技术的报道。新闻媒体放弃了向公众普及有关飞船的飞行动力学和外太空高能物理环境的科学知识,航天活动基本上被看作是一种政治活动而不是一种科学探索活动。媒体倾心于对飞船搭载物品的神秘性和尊贵性大肆渲染,似乎发射飞船的物质代价都被附加到这些物品上。如果说是搭载植物种子,希望在高能环境中诱发基因突变以改良品种,这还有一点科学的余味——其实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所以搭载种子以改良物种的效率和科学性往往被夸大;而一些搭载的纪念品、会旗等被赋予的价值和神圣性,则纯粹是巫术色彩的,毫无科学理性可言。
④美国科普史上曾出现过一批既从事科研又热心科普的科学家,他们一般从文化和社会的层面用较宽的视野看待科学,撰写科普文章,把科学理性带入到生活的各个方面,不过二十世纪后这批科学家撤退了。反观中国当今的情形,似乎从来没出现过这样一大群有影响力的科学家。现在有人呼吁,前沿科学工作者应参与科学的普及,但应者寥寥,学术界远离科普的现状没有改观。“科学太重要了,不能只交给科学家们去做。”这句话便是在强调公众应更多更深入地参与到科学中去,同时科学也需要在更广泛的公众层面上被理解。因此,政府、科研机构组织者应通过科学普及来让公众理解科学,做这件事尽管有很多困难,但还是值得和应该首先做。
(钮卫星《科学究竟能否被真正普及》)
【小题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美国历史学教授伯纳姆认为科学最终将为迷信所击败,原因在于逐渐兴起的美国消费文化使在科学压制下的迷信和神秘主义以新伪装的方式复活。
B.人们泼洒药渣到路上以乞求药“倒”病除,选择电话号码、车牌号码时以数字区分凶吉等,这些改头换面的老式迷信现象助长了迷信思想在当今的流行。
C.作者认为新闻媒体在宣传上应注重对公众的科学启蒙,比如中国的航天活动更应该是一种科学探索活动,而不仅仅是一种政治活动。
D.作者以美国科普现状作为参照对象,从前沿科学工作者、公众、政府等几个方面指出了中国科普现状的不足,并为改变这一现状提出了设想。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二段主要通过列举中国民众在日常生活中的种种迷信行为的事例,论证了中国现阶段科学普及工作的迫切性。
B.文章就当今媒体报道航天技术新闻的角度进行了论述,指出了当今媒体有步入新伪装下的迷信与神秘主义道路的趋势。
C.文章提出问题后,从不同角度分层次分析了中国科学普及艰难的原因,并指出改变中国的科普现状的基本途径。
D.整篇文章旨在呼吁公众更多更深入地参与科学,在更广泛的公众层面上去理解科学,来提高科学素养。
【小题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科学没在大众层面上被迷信击败,就可能与一批能把理性带入生活各个方面的科学家的参与有关。
B.如果迷信不能被破除干净,必然与中国公众受教育程度不高、科学生长环境不好有关。
C.新闻媒体宣传航天技术过于渲染神秘性和尊贵性,由此可见中国的新闻媒体也需要重视自我的科学普及。
D.要实现科教兴国的国策,培育科学理性的民族精神,就需要政府和科研机构组织者向民众普及科学。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过河

平单位一个领导,挺好的一个人,却因贪污受贿被捉了起来,平很是不解,领导那么好的一个人,怎么还去贪污受贿呢。一天平看见了朋友乔,平喊住乔,把心里的疑问告诉了乔。平说我单位有一个领导,很好的一个人,却因贪污受贿被捉了,平还说这领导不仅人好,家庭条件也好。平说我实在是不明白,才问你,还有,有些领导官当得很大了,比如某某某已经算得上国家领导人了,又比如某某某是一个省级干部,他们官当得那么大,应该不为钱发愁吧,可他们却大肆贪污受贿,最后连命都搭上了。你认为他们为何要这样?乔这时不笑了,很严肃地看着平,乔说我刚刚看了一篇小说,是作家刘国芳的《过河》,我跟你说说这篇小说吧,平说我未问你小说呀。乔说你别打岔。平不解地看看乔,不做声了。

乔便讲起那篇《过河》的小说来。

乔说河边住了一个孩子,总在河边玩,河边有条堤挡,堤挡上草色青青,花儿点点,还有蝴蝶蜻蜓满天空飞。孩子很迷恋这儿,总在堤挡上玩得很开心。孩子的母亲,不反对孩子在堤挡上玩,但交代孩子,不要到堤下去,更不要到水边去。孩子是一个听话的孩子,就在堤上玩……

平这时打断了乔,平说我跟你说大人的事,你怎么说孩子的事。

乔说有些大人还不如孩子哩,你听下去吧。一天,孩子在堤上玩着,忽然看见河对岸有一朵花。这朵花很大很大,红红的。孩子从没见过这么大的花,便一直盯着花看,看了很久,孩子就想去摘这朵花,但那朵花在河对岸,孩子过不去。孩子很乖,过不去,孩子就在这边找,想在河这边找到那种花。但孩子失望了,河这边根本没有那样的花。因为这边没有,孩子越想摘到那朵花。孩子于是下了堤挡,还来到了水边……

平这时又打断了乔,平说你今天怎么啦,我在跟你说大人的事,你怎么喋喋不休老说那个孩子那朵花……

乔说你这人怎么这么没耐心,往下听呀。那孩子走到水边,站住了,这边离对岸近一些,那朵花更好看了,孩子看了一会,便想过河了。当然,在过河前,孩子往水里看了看,孩子看见水并不深,水里全是沙子。看见水不深孩子胆子大了,脱了鞋下水了,慢慢往前走。水真的不是很深,但走到河中间时,水深了,孩子脚踩下去,便没过了胸部。水一没过胸部,孩子便站不稳了,孩子随即被水冲走了。不过,在被水冲走前,孩子终于看见那朵花了,那根本不是什么花,而是缠在草里的一个红红的塑料袋。

平知道这个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平说现在你说完了孩子的故事,该回答我问你的那些事了吧。乔说我不是回答了吗?平说你今天哪根筋不对,说话东拉西扯,你原来不是这个样子的,我有事,不跟你说了。

说着,平走了。

过后,平便把这事忘了。

大概三个月后,平又碰见了乔,平这天满脸高兴。乔见了,就说:“怎么这么高兴,捡到钱了吗?”

平说:“比捡到钱还高兴,告诉你,我当上主任了,官不大,但也是个正科级。”

乔也一脸高兴,连忙说祝贺祝贺。说完,脸一变,又非常严肃地说:“你千万莫过河呀。”

平说:“过什么河,你说话怎么老是东拉西扯。”

【小题1】下面对文章的分析与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小说语言平实,却在文中又巧妙地虚拟了一个过河的故事,耐人寻味。
B.这篇小说语言干巴,缺乏文采,可见作者的语言功底较差。
C.读完小说,我们也会有“平”的那种感觉,就是说话老是东拉西扯,没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和严谨的结构。
D.“乔”由于自己也难以说清“平”所问的地些事情,所以就跟“平”东拉西扯,真是“王顾左右而言他”风马牛不相及。
【小题2】(1)“乔”喋喋不休地讲述“那个孩子那朵花”的故事,用意何在?(2)“孩子”指谁?(3)“花”又指谁?
【小题3】小说末尾,“乔”一脸严肃地对“平”说:“你千万莫过河呀。”这话有何深刻含义?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一水激活万水流
——吉林省“河湖连通”工程走笔
“一进洮南府,每天二两土。白天吃不够,晚上还得补。”
——白城昔日民谣
河湖连通,一篇写满梦想的文章。
它是如何从一个宏大的战略构想成为大地上的奇迹的?
季节性泛滥,长期性干旱。水,是吉林西部多年来苦苦不得其解又不得不解的难题。怎样管水?怎样用水?这是一个考验我们智慧与胆识的科学命题。
白沙难,“河湖连通”四大水源工程之一——“引嫩入白”水利工程的起点。在这里,自北而来的嫩江水被提升进入上百公里的沟渠,一路流向城市,流向灌区,流向湿地。
流动的水让这片土地滋润起来,生动起来。
嫩江,蒙古语为碧绿的江,这个充满绿意的名字承载着世代居住在这里的人们的绿色梦想。
站在嫩江之畔,遥想当年,这片土地的景色全然与干旱无关。直至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这里依然水草丰茂,湿地众多。在八百里瀚海星罗棋布的数百个天然湖泊沼泽,向我们述说着这里过去独特的生态系统:丰水期,地上水蓄满湖泊泡沼;枯水期,地下水默默滋养大地农田。河与湖之间循环连通,天与地之间循环往复,年复一年,生生不息。
深秋的莫莫格,眼前的美景似乎在证明着生态“回归”。成千上万的白鹤、天鵝、大雁、野鸭在天空翱翔,在水波中跋步,在苇海间穿行……
向南100多公里以外的向海,是另一番繁茂景象:湖上水鸟低飞,岸上黄榆静立,苇荡芦花飞扬……
这一派生机盎然,很难让人想到被誉为“吉林西部之肾”的向海和莫莫格两大湿地,此前一度濒临枯萎。
“湿地又‘活’了过来!”在向海水库一场闸,从向海水库放出来的清水沿着幸福渠浩荡远去,它们的目的地兴隆水库此前曾经干涸了12年。通榆县委书记孙洪君手指幸福渠激动地说:“通榆县历来在白城最旱,降雨最少。据观测,今年地下水位升高了1米左右,平均降水量现在已接近500毫米,没有‘河湖连通’工程这绝对不可想象。”
通过“河湖连通”工程,白城累计为向海、莫莫格补水6亿多立方米,恢复湿地近4万公顷。
从打井抗旱、筑坝防洪,到河湖连通、治水用水,生态引发的问题就要从生态这个“根”上解决。引水为赢,有水则兴。这是一场从根本上决定吉林西部命运的观念革命。
“河湖连通”工程的先行先试让白城尝到了甜头。
景美了,人也乐了。“河湖连通”不仅是水利工程,也是地地道道的民生工程、“生态富民”工程。
在向海雁鸣湖,数万只本地独有的“向海雁”掠过水面低飞,蔚为壮观。这是通榆县向海蒙古族乡利民村村民崔本军养雁的“大本营”,他是七八万只大雁的主人。“一只雁养4个月就可出售,去了成本,利润200元没问题,养100只就能挣2万元。”在他的带动下,周边许多农民跟着养雁,形成了规模可观的产业。
有水了,恢复勃勃生机的不仅仅是湿地。
两年时间,白城增加水面面积180万亩,今年渔业产量预计3.3万吨,是14年来最高产量。
“风沙小了。”这是白城市林业局副局长肖凤祥直观的感受。
“草原的草平均高了2厘米。”白城畜牧局副局长张春雨说,“现在草原沙化、碱化速度明显减慢,鹰多了,治鼠不用放药。”
2013年白城全市平均降雨量459.7毫米,比历年同期多75.9毫米,今年降雨量有望超过500毫米。2013年白城全市地下水平均上涨1.02米,预计粮食产量82亿斤,是历史最高产量。
吉林是粮食大省,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连年增产之后我们不仅要问:下一步向哪里要增产?
吉林省粮食增产的最大潜力在西部!前提是:必须解决水的问题!
“河湖连通”,一篇写满希望的绿色发展的大文章。
吉林西部未来发展思路越来越清晰:如果生态环境改善,西部的资源条件、发展基础将转变为巨大的产业和经济优势。吉林西部走生态之路,既是解困,更是升级;既是求生存,更是求发展。
(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在保护生态前提下,尽快建设一批骨干水源工程和河湖水系连通工程,提高水资源调控水平和供水保障能力。——(〈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
②本文获第二十五届中国新闻奖文字通讯与深度报道类一等奖。
【小题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本文主标题“一水激活万水流”形象生动,前后两个“水”的含义有所不同,前一个“水”取其本义,后一个“水”是取其比喻义。
B.“河湖连通”工程是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确立的国家重大水利发展战略,而本文是一篇重大主题深度报道,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C.本文获得第二十五届中国新闻奖文字通讯与深度报道类一等奖,这是对作者的激励和鼓舞,有利于人们了解“河湖连通”工程。
D.本文报道方式大胆创新,开头引用民谣,语言通俗易懂,表现了白城的贫穷状况,契合主旨,有地方色彩,极富个性色彩。
【小题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河湖连通”曾是一个梦想,从战略构想到实施是一个奇迹。吉林西部长期缺水,要解决这个难题,要有智慧和胆识。
B.“嫩江”蒙古语含义是碧绿的江,承载着人们的绿色希望,因此,“河湖连通”四大水源工程之一就是引嫩江水进入白城。
C.“河湖连通”后,嫩江江畔数百个天然湖泊沼泽形成独特的生态系统,河与湖之间循环连通,年复一年,生生不息。
D.本文多处运用数字说明的方法,如“地下水位升高了1米左右”“恢复湿地近4万公顷”等等,表达准确、严密,更具说服力。
E. 这篇报道站位高远,思考深入,气势恢弘,生动厚重,有历史时间跨度,所报道的地域较为典型,对可持续发展有启示意义。
【小题3】保护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有什么关系?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