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下列小题。
①理想的书房,春秋佳日,窗明几净,从窗纱透进庭前花草的芬芳和室内书香汇合,花间的蜂喧,使人觉得生意盎然。夏日,庭前蝉声耳,浓荫蔽地,檐前垂着斑竹堂帘,室中则清凉无暑,这个季节室中楠木樟木和老屋的黄松梁柱都散发浓郁的香味,使书香倍增。冬日阳光满屋,盆梅水仙的清香配合书香经久不散。但书房如果安放火炉,则书香和梅花水仙都为之色香骤减。隆冬季节只好在取书时盘片刻略享轻福,即携书回到温室阅读。具备上述条件,则群书永远静静地散发着书香。
②现在我的蜗居,空气中 没有书香的成份,我 可以打开书箱,拿出一两部残余的明刊本的书来欣赏,一股幽香当然是嗅觉的享受。
(节选自朱家溍《我家的藏书》)
【小题1】第①段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1)耳    (2)盘
A.(1)guō    (2)héngB.(1)guō    (2)huán
C.(1)kuò    (2)héngD.(1)kuò   (2)huán
【小题2】文中画线词语含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窗明几净B.浓荫蔽地C.书香倍增D.略享轻福
【小题3】联系上下文,填入第②段空格处恰当的一项是(   )
A.虽    仍B.也    就
C.虽    就D.也    仍
【小题4】依据第①段内容,概括“群书永远静静地散发着书香”的条件。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1-16 03:44:5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乳钉纹簋(音鬼)是一件春秋时期的青铜食器,1959年在安徽省由屯溪市弈棋公社修建飞机场时出土,埋藏地下已逾2500余年,仍然完好无损。它造型别致,独具风格,为春秋时期吴越地区铸造的一件很具特点的铜簋,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即国宝级文物,现藏安徽省博物馆。。
簋是盛放煮熟的黍、稷、稻、粱等饭食的器具,相当于现在的大碗,盛行于商周时期,春秋逐渐衰落,战国时就很少见了。簋的形态变化最多,一般是圆腹,侈口,圈足。商代簋无盖、无耳,或有双耳;西周和春秋的簋常带盖,有双耳或四耳;吴越地域的簋则基本上都是双耳无盖。此件乳钉纹簋呈圆形,口微侈,鼓腹,圈足,平底,通高16.5厘米,口径27.7厘米,重7公斤,设有双耳,耳背附镂空棱脊,这种装饰,极为少见,精致美观。腹部饰斜方格乳钉纹,规整突出,且以细密雷纹填底。颈、耳、足均用半浮雕手法饰以变形夔纹。夔是传说中的一种近似龙的动物,多为一角、一足、口张开、尾上卷。此簋上的变形夔已发展为几何图案化装饰。繁缛细密的变形夔纹与形象突出的乳钉纹组成了有规律的花纹图案,粗中有细,和谐统一,造成了形式上的变化和结构上的美感,这些都是当时吴越地区制造青铜簋的鲜明特点。与乳钉纹同时出土的一批铜器中,还有三件铜鼎和一件几何变形兽纹簋。簋的形状大小与乳钉纹簋基本相同,只是腹部作扁圆形,据专家研究,屯溪出土这两件青铜簋皆为吴越之器。
商周春秋时期的中原铜簋,器物敦厚凝重,纹饰粗放简单,到了春秋后期逐渐衰落。可是,这个时期的吴越地区铸造铜簋却异常发达,而且器壁很薄,花纹细密精致,既承袭了中原地区铸簋传统样式,又在生产技术和艺术水平方面注入新的生命。因此,考古专家盛赞这件乳钉纹簋是中原文化与吴越文化的完美结合,既是一件实用器皿,更是一件具有很高价值的工艺美术品,为同类器物中所罕见。 
簋在商周时期是重要的礼器,它和列鼎制度度一样,在祭祀和宴飨时与鼎配合使用,而且是以偶数出现。据史书记载,天子用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元士三鼎二簋。安徽屯溪同一古墓出土三鼎二簋,正与文献记载的情况相符。考古发现证明了历史的真实。
(选自人民网,有删改)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已经埋藏在地下超过2500年的乳钉纹簋,在1959年安徽省屯溪弈棋公社修建飞机场时出土,是春秋时期的一件青铜食器。
B.乳钉纹簋因为是春秋时期吴越地区铸造的具有特点的铜簋,独惧风格,所以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即国宝级文物。
C.簋相当于现在的大碗,是用来盛放煮熟的黍、稷、稻、粱等饭食的容器,春秋时期盛行,战国时就很少见了。
D.簋这形态变化最多,商代与西周和春秋的簋主要区别就在于盖和耳。商代簋无盖,无耳;西周和春秋的簋常带盖,有双耳或四耳。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文本第二段从形状、口、腹、足等方面详细的介绍了乳钉纹簋的样貌。精致美观的双耳背附镂空棱脊是一种极为少见的装饰。
B.乳钉纹簋颈、耳、足用变形夔纹装饰,且夔一发展为几何图案化装饰,足见当时器物装饰艺术的高超。
C.繁缛细密的变形夔纹与形象突出的乳钉纹组成了有规律的花纹图案,粗细和谐,有形式上的变化和结构上的美感,这些是当时吴越地区制造青铜簋的鲜明特点。
D.专家研究称屯溪出土的这两件青铜簋皆为吴越之器。几何变形兽纹簋的形状大小与乳钉纹簋基本相同,只是腹部作扁圆形。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商周春秋时期的中原铜簋与这个时期的吴越地区铸造的铜簋差异很大,吴越地区铸造的铜簋器壁很薄,花纹细密精致。
B.乳钉纹簋既有使用价值,又有很高的欣赏价值,是工艺美术品,在同类器物中罕见。
C.因为这件乳钉纹簋是中原文化与吴越文化的完美结合,所以它承袭了中原地区铸簋传统样式,又在生产技术和艺术水平方面注入新的生命。
D.簋在商周时期是重要的礼器,在祭祀和宴飨时与鼎配合使用,而且是以偶数出现。徽屯溪同一古墓出土三鼎二簋,正与文献记载的情况相符。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中国动漫行业的发展最早起步于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1957年建厂后摄制的动画片《神笔马良》、《小蝌蚪找妈妈》等作品制作精良,取得了良好的反响。90年代之后,以日本动漫为代表的海外作品大量涌入中国,使国产动漫一度失色。进入21世纪,为了提振国产动漫,国家推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包括动画创作竞赛、政府补贴及税收减免、鼓励衍生品经营等着力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国际动漫品牌。在政策推动下,一系列国产精品动漫如《秦时明月》、《熊出没》陆续问世,掀起收视热潮。此外,全面放开二胎预计将使我国在未来5至8年再次迎来生育高峰,新增受众有望推动产业持续发展。
动漫设计制作占据产业链上游,通过向中游动漫平台或发行商出售漫画版权获取收入。中游发行渠道收入则由作品发行收入和广告收入组成。由于动漫内容的延展性强、衍生品市场的销售成为动漫产业收入的主要增长源。其中动漫玩具占据了衍生品市场的半壁江山。此外,影视游戏开发商通过将具有影响力的动漫内容二次创作改编成电影、游戏等的方式也将获得可观的票房收入及流量导入。由此可见,优质动漫内容占据产业链核心地位,而衍生品市场的繁荣也对国产动漫的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
《2015年动漫行业分析报告》公布数据显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动漫作品中,国产动漫占11%,6成以上被日本动漫占据。此外,由动漫星空统计的2015年动漫排行榜中,Top10席位全部被日本动漫垄断。
(摘编自《2016年中国动漫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
材料二:
国产动漫沉寂了许多年,直到最近两年才被一系列高口碑、高票房的动画电影所点燃,自此踏入了一条高速发展的道路。截至201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49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7.9%,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动漫行业的传播和发展。
2014年年初,《熊出没之夺宝熊兵》电影取得了2.47亿元的票房收入,刷新了之前由《喜洋洋》系列动画电影所创造的票房纪录,拉开了国产动画电影爆发式增长的大幕。该片是《熊出没》电视动画系列的第一部贺岁影片,同时也是国内首部3D动画大电影。电影剔除了《熊出没之夺宝奇兵》颇为人诟病的消极因素,而是以精妙的剧情、精良的制作、细腻的表达而吸引观众,成为当年‚全家档优秀动画电影。
2014年的最后一天,一部叫做《十万个冷笑话》的电影登录院线。该电影取材“有妖气”网站的原创漫画“十万个冷笑话”,漫画在电影上映前就有15亿次网络点击和7300万完整阅读人次。上映仅一天半就实现盈利,票房最后统计为1.19亿。它是我国第一部“众筹”电影、同时也是国产“第一部票房过亿的非低龄国产动画电影”。

(摘编自《2017年我国动漫市场规模分析》)
材料三:
今天“首届全国动漫美术作品展览”在广东省博物馆开幕,此次展览是全国美展系列中首个动漫节展。此次展览不仅有年轻动漫创作势力入选,也吸引了包括香港漫画之父黄玉郎、享誉日本的唯美派漫画家平凡等大腕级动漫名家的作品参展。
广州是全国动漫重镇,在中国动漫业的发展上,广州军团可谓赫赫有名。建设“动漫之都”,已纳入广州文化发展“十三五”规划,通过举办各种与动漫相关的展览活动,将更多的动漫人才吸引到广州,将更多的动漫资源汇集到广州。广州从2008年开始举办中国国际漫画节,至今已举办了10届,日均超过5万人次,使该节成为中国漫画行业的国家品牌。
2000年初,广州青少年中就已经开始流行cosplay、组织同人社团,甚至还自费出版漫画作品,领全国风气之先。不过,动漫产业的快速发展,最重要的还在于政府的重视与扶持。早在2006年,广州就将动漫、软件作为重点产业打造,出台了相关的产业扶持政策,制定原创动画片播出补贴等优惠政策。从2007年起五年内,广州每年安排1.5亿元资金,用于扶持软件和动漫产业发展。
(摘自谭敏《打造广州动漫文化梦工厂》,2017年12月15日《广州日报》)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神笔马良》《小蝌蚪找妈妈》等上海美术电影制片摄制的动画片,播出后在社会上获得了良好的反响,后来国产动漫曾受到外来作品的巨大冲击。
B.在整个动漫产业链中,动漫设计制作虽位于产业链的上游,但其仅依靠出售漫画版权获取收入,比中游发行渠道收入以及衍生品市场获得的收入少。
C.2007——2015年的9年间,国产动画票房虽有两个年份与上年相比有所下降,一直低于进口动画票房,但整体呈现上升趋势。
D.《熊出没之夺宝熊兵》等一批国产动画电影,赢得了好口碑、高票房,使沉寂多年的国产动漫迈进了高速发展的道路。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2015年动漫行业分析报告》公布的数据及动漫星空统计的2015年动漫排行榜可知,无论是最具影响力的动漫作品数量还是Top1O席位方面,日本都远超我国。
B.目前我国动漫发展拥有诸多有利的条件,其中庞大的网民规模和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也是促进动漫产业持续发展的原因。
C.由材料二可知,自2011年起的5年里,伴随着国产动画票房的逐年升高,国产动画占比也呈现逐年增大的趋势,其中2015年约占到整个动画市场的一半。
D.动漫电影《十万个冷笑话》取材于网络热门原创漫画,它的成功上映表明具有影响力的动漫内容经过二次创作改编成电影,是可以获得好的票房收入的。
【小题3】作为全国的动漫重镇,广州动漫的发展走在了前列,其中有哪些值得其他城市学习和借鉴的经验?请结合材料进行概括。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在母语的屋檐下 彭程
少年时代的伙伴自大洋彼岸归来探亲,多年未见,把盏竟夜长谈。我们聊到故乡种种情形,特别谈到了家乡方言,兴之所至,后来两人干脆用家乡话谈起来。
本来以为这么多年不使用,很多方言都已忘记,不料却在此时鲜明地复活了。恍惚中,甚至忆起了听到这些话时的具体情境,眼前浮现出了说话人的模样。友人感慨:真过瘾。
在一种语言中浸润得深入长久,才有资格进入它的内部,感知它的种种微妙和玄奥,那些羽毛上的光色一样的波动,青瓷上的釉彩一般的韵味。几乎只有母语,我们从牙牙学语时就亲吻的语言,才应允我们做到这一点。
关于母语,英文里的一个说法,最有情感温度,也最能准确地贴近本质:mother tongue。直译就是“妈妈的舌头”。从妈妈舌头上发出的声音,是生命降临时听到的最初的声音,浸润着爱的声音。多么深邃动人的诗意!在母语的呼唤、吟唱和诵读中,我们张开眼睛,看到万物,理解生活,认识生命。
诗作为浓缩提炼过的语言,是语言的极致。它可以作为标尺,衡量一个人对一种语言熟悉和理解的程度。“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坍了”,说的是世事沧桑,人生无常。“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说的是心绪流转,昨日迢遥。没有历史文化为之打底,没有人生经历作为铺垫,就难以深入地感受和理解其间的沉痛和哀伤,无奈和迷茫。它们宜于意会,难以言传。
每一种语言都连接着一种文化,通向一种共同的记忆。文化有着自己的基因,被封存在作为载体和符号的特有的语言中,仿佛一千零一夜的故事中,阿里巴巴的山洞里,藏着稀世的珍宝。
“芝麻开门吧!”咒语念起,山洞石门訇然敞开,堆积的珠宝浮光跃彩。
但洞察和把握一种语言的奥秘,不需要咒语,时间是最重要的条件。在一种语言中沉浸得足够久了,自然就会了解其精妙。有如窖藏老酒,被时光层层堆叠,然后醇香。瓜熟蒂落,风生水起,到了一定的时候,语言中的神秘和魅惑,次第显影。音调的升降平仄中,笔画的横竖撇捺里,有花朵摇曳的姿态,水波被风吹拂出的纹路,阳光下明媚的笑容,暗夜里隐忍的啜泣。
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只有母语,才有这样的魅力和魄力,承担和覆盖。日升月落,春秋代序;昼夜不舍的流水,亘古沉默的荒野;鹰隼呼啸着射向天空,羊群蠕动成地上的云团;一颗从眼角滑落的泪珠有怎样的哀怨,一声自喉咙迸发的呐喊有怎样的愤懑。一切,都被母语捕捉和绾结,表达和诉说。
我骄傲于自己母语的强大生命力,五千年的漫长历史,灾祸连绵,兵燹不绝,而一个个方块汉字,就是一块块砖石,当它们排列衔接时,便仿佛垒砌了一个广阔而坚固的壁垒,牢牢守卫了一种古老的文化,庇护了一代代呼吸沐浴着它的气息的亿兆的灵魂。
童年在农村度过。记事不久的年龄,有一年夏天,大人在睡午觉,我独自走出屋门到外面玩,追着一只蹦蹦跳跳的兔子,不小心走远了,一直走进村外一片茂密的树林中,迷路了,害怕得大哭。但四周没人听到,只好在林子里乱走。过了好久,终于从树干的缝隙间,望见了村头一户人家的屋檐。
一颗悬空的心倏地落地了。
对于长期漂泊在外的人,母语熟悉的音调,带给他的正应该是这样的一种返归家园之感。一个汉语的子民,寄居他乡,母语便是故乡的方言土语;置身异国,母语便是方块的中文汉字。“官秩加身应谬得,乡音到耳是真归”,故乡的语言,母语的最为具体直观的形式,甚至关联到了存在的确凿感。
因为时时相与,反而熟视无睹。就像对于一尾悠然游弋的鱼儿,水的环抱和裹挟是自然而然的,不需要去意识和诘问的。但一旦因某种缘故离开了那个环境,就会感受到置身盛夏沙漠中般的窒息。被拘禁于全然陌生的语言中,一个人也仿佛涸辙之鲋,最渴望母语的濡沫。那亲切的音节声调,是一股直透心底的清凉水流。
每一种语言的子民们,在自己母语的河流中,泅渡,游憩,俯仰,沉醉,吟咏,创造出灿烂的文化,并经由翻译传播,成为说着不同语言的人们共同的精神财富。以诗歌为证,《鲁拜集》中波斯大诗人伽亚谟及时行乐的咏叹,和《古诗十九首》里汉代中国人生命短暂的感喟,贯穿了相通的哲学追问;中世纪的意大利,彼特拉克对心上人劳拉的十四行诗倾诉,和晚唐洛阳城里,李商隐写给不知名恋人的无题七律,或者隽永清新,或者宛转迷离,各有一种入骨的缠绵,让不同的语言彼此尊重,在交流中使各自的美质得到彰显和分享。
热爱来自母亲的舌尖上的声音,应该被视为是一个人的职责,他的伦理的基点。他可以走向天高地阔,但母语是他的出发地,是他不断向前伸延的生命坐标轴线上,那一处不变的原点。
(原载《光明日报》,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用“羽毛上的光色一样的波动”“青瓷上的轴彩一般的韵味”来形容母语的微妙和玄奥,是说母语宜于意会,难以言传。
B.文中列举“昼夜不舍的流水”“亘占沉默的荒野”“一颗从眼角滑落的泪珠”等意象,意在说明,只有用母语才能准确言说它们的内在情韵。
C.文章第14段划线句运用比喻、对比等手法,揭示出人和母语之间难舍难离的关系,使事理具象化,生动形象而义饱含哲理。
D.文章融记叙、议论、打情为一体,引经据典,有较深的文化意蕴;以华美而不失厚重的语言,允满深情地诠释了母语的多重意义。
【小题2】作者回忆童年迷路的经历,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小题3】作者深情地诠释了母语的多重意义,请结合全文加以概括。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配角

聂鑫森

父亲邵伟夫,先是话剧演员,后来又成了电影、电视演员。他的名字很气派,“伟夫”者,伟丈夫之谓也。可惜他一辈子没演过主角,全是很不起眼的配角,虽是剧中有名有姓的人物,也就是说几句不痛不痒的台词,演绎几个小情节而已。他的形象呢,身材矮小,脸窄长如刀,眉粗眼小口阔,演的多是反派人物:黑社会小头目、国民党下级军官、现实生活中的可怜虫……

他的名字是当教师的爷爷起的,爷爷曾对他寄望很高。没想到他读中学时,有一次演一个小话剧的配角,神采飞扬,被动员去读一所中专艺校的话剧班,从此他就很满足地走上了演艺之路。

因为母亲是苗族人,可以生两胎,我下面还有一个妹妹。我叫邵小轩,妹妹叫邵小轮。通俗地说,我是小车子,妹妹是小轮子。我们的名字当然是父亲起的,母亲似乎很欣赏,觉得低调一些反而会有大出息。

母亲在街道居委会当个小干部,人很漂亮。我和妹妹似乎承袭了她的基因,长得都不丑。母亲对于嫁给了父亲,一直深怀悔意,原想会有一个大红大紫的丈夫,不料几十年来波澜不惊。我母亲都不让我们去剧院看父亲的戏;电视上一出现有父亲身影的剧目,她便立即换台。她还嘱咐我们,不要在人前提起父亲是演员这种守口如瓶的习惯,久而久之造就了我的孤僻性格,在什么场合都沉默寡言。

读初中时,一个男同学悄悄告诉我:“你爸爸的戏演得真好,可惜是个小角色。如果让他演主角, 肯定火!”

父亲在家里的时间很少,尤其是进入影视圈后,或是东奔西跑到一个个剧组去找活儿干,或是找到了活儿必须随剧组四处游走。每当他一脸倦色回到家里,首先会拿出各种小礼物,送给妈妈、我和妹妹,然后把一沓钞票交给妈妈。

我把男同学的话告诉父亲,他听了,微微一笑,说:“在一部戏中,只有小人物,没有小角色,这正如社会的分工不同,却都是平等的。主角造气氛,配角助气氛,谁也离不开谁。”

母亲轻轻“哼”了一声,然后下厨房为父亲做饭。

我看见父亲脸上的肌肉抽搐了一下,很痛苦的低下了头。

我读高中妹妹读初中时,父亲在外三个月后,回到家里。他这次是在一部《五台山传奇录》的电视连续剧里,演一个貌丑却佛法高深的老方丈的侍者,虽是配角,出场却较多,拿了五万元片酬,他给我和妹妹各买了一台笔记本电脑,给妈妈买了一枚钻石戒指。

我发现父亲的手腕上绑着纱布,便问:“爸爸,你受伤了 ?”

他说:“拍最后一场戏时,和一个匪徒交手,从山岩上跌下来,把手跌断了。我咬着牙坚持把戏拍完,导演直夸我敬业哩。”

母亲说:“你也五十出头了,别去折腾了,多在家休息吧。”

他摇了摇头,说:“不!你工资不高,小轩、小轮正读书,将来还要给他们备一份像样的嫁妆。再说,小病小伤在拍戏中是常发生的,别当回事。”

我和妹妹不由得泪流满面。

后来,我考上了大学,学校就在岳麓山附近。三九严寒的冬天,母亲打电话告诉我,父亲在岳麓山的爱晚亭前拍戏,让我去看看父亲,还嘱咐我最好把自己伪装一下,别让父亲分神出了意外。

漫天大雪,朔风怒吼。

我戴上红绒线帽子、大口罩,围上羊毛围巾,穿上新买的中长羽绒袄,早早的来到爱晚亭前。到警戒线外,看热闹的人很多,我使劲地挤在人丛中。父亲演一个寻闹事的恶霸,样子很丑陋,说话还结巴,然后被一个江湖好汉狠狠地揍了一顿,上衣也被撕破了,痛得在地上翻滚。这场戏前后拍了三遍,导演才打了个响指,大声说:“行了 !”

我看见父亲长长地嘘了一口气,然后去卸了装,换上平常穿的旧军大衣。接着,又去忙着搬道具、清扫场地。等忙完了,他靠坐在几个叠起的道具箱旁边,疲倦地打起盹儿来,手指间还夹着一支燃了一半的香烟......

(本文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恰当的一项是 ( )
A.小说开头介绍父亲的名字很气派,但他其实只是个可有可无的“配角”而已,作者以一种欲抑先扬的手法巧妙设置悬念,引发了阅读兴趣。
B.小说中作者借“初中男同学”之口,既赞赏父亲精湛的演技,也隐约透露出父亲一辈子未能出演主角的复杂心理,体现了作者的精妙构思。
C.小说中画线的句子“漫天大雪,朔风怒吼”属于自然环境描写,突出了父亲工作环境的恶劣,同时也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D.小说几个人物形象都刻画得很生动,以“父亲”为例,除了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外,作者还特别重视描绘父亲细腻的心理变化过程。
【小题2】通读全文,说说母亲对父亲的情感态度是怎样变化的?
【小题3】有人认为,小说塑造的主人公是父亲,把题目改成“我的父亲”更好,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说说你的理由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你不了解你自己

(1)朋友夫妇有钱以后,就想在乡下租货田地,种植无公害的瓜果菜蔬,饲养绿色的鸡鸭鹅鱼,我因常说自己爱好自然向往田园,就被叫上一起去乡下见见世面。初夏,樱桃上市的季节,我们一起去了京郊出名的樱桃之乡沙谷堆。

(2)真是好地方,大片大片的樱桃园,被花椒树和玫瑰丛隔开,花椒树和玫瑰都有密集的刺,是天然的篱笆,我们走在篱笆外,望着树上姹紫嫣红的樱桃和盛放的玫瑰花,流着激动的口水和泪,走进去发现园主人没在屋里,只看见葡萄架下的破石桌子上放着一个搪瓷茶缸,里面滗得干干的,露出底下薄薄一层茶叶,一摞嘎嘎新的草帽撂在石凳上,约好的时间没人影,大家都抱怨道:“不靠谱!”

(3)朋友的媳妇是写字楼姑娘,问我草丛里那黄色的小花是什么,我说蒲公英,她尖叫一声“可以凉拌!”就一头伏下去,一面又叫丈夫把后备箱腾空。

(4)那天是一个澄净的阴天,头晚下过雨,天明却仍愀然不乐,一时晴不起来,云低低地浮在头上,却能望到很远很远,无边无际的清浅的灰蓝。

(5)我呆在一处缓缓的坡地,四下非常寂静,风穿过篱笆发出的哨音,蛐蛐的鸣叫,乃至一只马蜂振翅,都清楚极了。在樱桃树下,我们张着嘴仰着头痴痴笑着,被巨大的幸福感牢牢地坠定了腿脚,稍不留神就会瘫坐在地上。

(6)就这一会儿功夫,媳妇的裙兜已经运输了两趟蒲公英,又打老荠菜和马齿苋的主意。正忙活呢,忽听园门口传来一声劈哑的叫喊:“都不能摘——都扔下——”

(7)原来是园主人回来了,一边疾走过来一边气急败坏地嚷。我与朋友交换了眼色,他低声说:“野菜都要算钱,这生意没法谈了。”“等着挨宰吧。”我冷冷道,说话儿园主人就到跟前了,喘着气:“全都不能摘!早起园子刚打完农药,野菜都沾上了,可不能吃啊,姑娘您去洗个手吧。”

(8)园主人姓骆驼的骆,骆师傅,他说虽然种樱桃他家技术强,但他老了弄不动,意租出去,他做指导,包教工人操作,一边说一边打开怀里的黑塑料袋,把三瓶矿泉水一一摆上。“我这儿茶碗儿怕你们嫌不干净,我刚跑去供销站买的水。”又举起那一摞新草帽,“园子里晒,嘿,刚买来天就阴了!”说完仰头去喝茶缸里的水,哪还有几滴水,我听见里面发出海枯石烂的声音。

(9)结果他这园子里不仅有樱桃,还有很多花卉,最意外的,竟然有两株南天竹。南天竹在南方跟野生的一样,但在北方还是稀奇的。我非常贪图它携带着的家乡气,他得意道:“我在中山公园的朋友送的,他们培育出来很多,从中山公园给我拿来。”

(10)我非常想要这两棵南天竹,“骆师傅,卖我吧?”“那哪行啊,那不行,”“那我朋友送的,中山公园拿来的。”“我给钱,您说多少钱吧?”“那不是钱的事儿。”

(11)我从未在花卉市场看见南天竹,因为可观赏的只有枝叶、又无法在北京露天过冬,所以买卖起来太不上算,但我疯狂了,我决定不惜重金,“六十!我给您六十!”“真不是钱的事儿。”“七十!”“真不是——”“八十!我给您八十!八十!我豁出去了!”“唉你非要就拿去。”

(12)我掏出一百,他东拼西凑才找回二十,虽然就是两盆南方的野草,但我乐死了,那是一掷千金的快乐啊,我猜骆师傅也被我这样的大手笔刺激了。之后朋友夫妇与骆师傅谈生意,我自去园中游逛。

(13)这骆师傅真是很有审美眼光,一个农家果园收拾得像园林。砾石路边上种着樱桃树的幼苗,草地上有大片紫洇洇的二月兰,跟邻居的界篱上怒放着粉红色单瓣野蔷薇,走了一会儿太阳出来了,野薔薇好像被晒出了精油,空气马上就甜了。我凑上去,停在篱笆凹进去的一个角落,削尖脑袋往里挤,把身体嵌到野薔薇花的窝里,闭上眼睛,白白地享受着一场香薰,我感觉自己消失了。

(14)离我几十步的地方传来两个人的声音,一个是骆师傅,另一个不知是谁,仿佛是站在花篱那一边,“谈成了吗?”“没,压价压得太狠了,没那样儿的”“贼着呢,城里人。——叫他们摘樱桃了吗?”“那不能开这个口子,还不够他们摘的呢。俩女的想摘,那眼睛瞪得。”“贪着呢,”“老的那女的,非买我那两棵竹子,那吹的,我以为她能出多少钱呢,就给了八十!”“抠儿着呢。”

(15)老的那女的站在花窝里,身子缓缓矮下去,因为我感觉天灵盖似乎稍微高过花篱,这时候实在是万万不忍被骆师傅发现,骆师傅和邻居又聊了些不相干的话,以一个古典屈滕礼的形态,我在花窝里僵持着。

(16)贼着呢。贪着呢,抠儿着呢。

(17)北方初夏空气里有奇趣。太阳晒到的地方火烫,背阴处又凉浸浸的,风一吹,袭来无数阵儿不同温度的空气,扭股糖似地到缠在一起,扑在我脸上,热一阵冷一阵,冷一阵热一阵的。

(选自故园风雨前《幸得诸君慰平生)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你不了解你自己“为题。一方面预示了小说的主题,另一方面也预示了“我”发现自己并不了解别人眼中自己的结局。
B.小说开头交代了“我”与朋友来到樱桃园的原因,为下文情节展开埋下伏笔,同时与后文中骆师傅与人交谈中对“我”的评价形成了反差。
C.“我”与朋友夫妇抱怨骆师傅不守时,把阻拦他摘野菜误解为要算钱,这暴露了“我们”貌似财大气粗,实则斤斤计较、以己度人的真相。
D.虽然小说的主要形象是“我”,但文中也运用了语言、动作,心理以及侧面描写等方法,细致刻画了骆师傅这一直爽、质朴的农民形象。
【小题2】小说在收购樱桃园这一主线中,加入“我”购买南天竹这一情节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小题3】小说中有多处自然环境描写,请从文中举出三个作用不同的例子,并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