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鹿的穷途

王开岭

①曾经,《齐鲁晚报》以《行人疯狂追杀野鹿》为题披露了一件骇人听闻的事,目击者称——一头从刘公岛“偷渡”出境的野生梅花鹿在威海市郊登陆后,竟招来行人追杀。于是,光天化日下,一场索命与逃亡的马拉松开始了:野鹿沿公路狂奔,越过2米高的围墙,躲进一所小学里,众人紧跟跳入;小学校长欲打110 报警,疯狂的逐鹿者夺过电话叫嚣,“抓住杀了,鹿血,鹿肉都值钱,能卖两万块!”并警告“少管闲事”。后来,鹿被堵在了一间乒乓球室,警方赶到后,场面仍无法控制,仍有人高吼“野鹿谁捡归谁!”情势危急,警方只好与刘公岛林业部门联系,直到鹿主赶来,事态才稍有缓和。由于天色已晚,轮渡停航,有关人员决定让鹿在学校暂避一宿。深夜,竟还有垂涎者在校外遛达,一副伺机抢鹿的架式……

②捏着这份报纸,我体味到一股冷,一股惊悚的饕餮之冷。不仅是对蒙昧的寒心,更有对人性和同类的陌生、对文明的迟疑与迷茫。有时,你不免疑虑:除了遮体的兽皮换成了化纤织物,人到底进化了多少?

③想起了人的遭遇。

④有时候,一头鹿的命运就是一个人、一类人的命运。“人——鹿”背后,隐匿的是“人——人”的关系。既然以此待鹿,怎能保证不以同样方式对同类下手呢?那些研制细菌战的人,不就把为人准备的东西先喂给了动物吗?那些窥视藏羚羊的枪口,不也毫不犹豫瞄准了环保志愿者吗?

⑤眼前,浮现出两幅情景——

一是歹徒行凶或英雄落难时,那黑压压一望无际的看客丛林。一是“文革”批斗会上,群情激昂、纷纷冲上台集体施暴甚至当众杀人的表演。诸如广西武宣县的食人案,据《武宣县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大事件》记载:“文革”中该县有一百多人遭食;有学生批斗老师后,在校园内就地架起炉灶,将之脔割烹煮。1968年6月18日,武宣中学教师吴树芳被批斗致死,其肝被烘烤药用……(见王毅《“文化大革命”野蛮性和残酷性的文化根源》)

⑦两幅情景,表面上一冷一热、一静一动。其实,冷漠与狂暴、怯懦与凶残,畏缩与嗜血、优柔与决绝、被虐与施虐……这些人性的两面,实乃一脉相承、同根同源,转化起来也一蹴而就,并无障碍。

⑧尤须注意的是,逐鹿者不仅是人,更是人群。上述的鹿和“文革”遇难者,其最大杀手即这种“集群”效应。法国人古·勒庞有本研究群众心理学的名著:《乌合之众》。他指出:群体氛围下,人的心理比平时更有武断、粗暴、专横的倾向,更易滋生犯罪和极端行为;约束个人的道德和社会契约,在狂热的群体中往往失效。

⑨群体掩护下的施暴,在欧洲异教冲突、法国大革命、德国“水晶之夜”、义和团运动、南京大屠杀、中国“文革”、波黑内战、科索沃纷争、印尼骚乱中已屡见不鲜。

⑩群恶群暴的因子,不会随伤疤和光阴一起消逝。它会像灰尘、蟑螂一样耐心地潜伏下来,趴在生活的旮旯里、皱褶里,寄生在人体的毛囊中,默默繁殖、变异,它时刻准备着,伺机掀起新的暴动……

⑪伏契克临终告诫:人们,我爱你们,可你要警惕啊。

(选自王开岭《精神明亮的人》,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详尽地叙写了“行人追杀野鹿”的事件,旨在用细节表现人类的随性而为,激发读者共鸣,为后文的议论作铺垫。
B.作者认为,群体掩护下的施暴行为从中国到外国,从过去到现在普遍存在着,伴随着人类发展的历史,还会伺机再次出现。
C.第⑩段用了比喻和比拟的手法,把人类群恶群暴思想比作灰尘和蟑螂,形象地表现了其肮脏、卑劣、普遍以及顽固的特点。
D.文章融记叙、议论、抒情为一体,旁征博引,有理有据。有较深的文化意蕴,也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引人深思。
【小题2】结合上下文,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A.
【小题3】结合全文,谈谈作者用“鹿的穷途”作为标题的用意。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4-22 11:17:5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又见荷塘月色

吴兆民

①今晚上,我终于来到了清华园的荷塘,可是来迟了,已不见满塘的荷花荷叶。但月光很好,依然能伴我追寻当年来自清的足迹,也不能不说是非常惬意的事。

②荷塘边随风飘拂的杨柳,有好些一定目睹过朱自清的身影,那情意眷眷的样子就是对故人的怀念吧。昏黄的路灯把柳影映射到荷塘里,让人觉着塘中漂动着簇簇水草。我的身影则在这水草上滑过。今晚虽不是满月,但它的清辉似乎不减当时,对眼前的荷塘尽情倾洒。

③荷塘上虽然不见了荷花,但让人分明感到是有荷花的。因为朱自清已将它牢牢植根于人们的头脑里,我已从想象中活生生移植其上。看吧,这满塘袅娜地开着、羞涩地打着朵儿的不是荷花吗?那层层叠叠铺展在那里的不是荷叶吗?月光正像当时那样流泻在荷花、荷叶上,微风在那里吹拂,依然将那清新的荷香弥散。

④前面是石拱桥了。站在桥边向荷塘对面望去,近春园中那些大大小小的树木蓊蓊郁郁,白杨树最为高大,它的身影连同高处丛生的灌木被月光切割在塘水中,显得黝黑而错落。

⑤我沿着塘边昔日的小煤屑路向前。几盏温和的路灯紧贴荷塘小路亮着,倒映在水里的灯光显出一束束昏黄,把荷塘小路照得分明。左边一列高高土坡,密植森森柏树,黑压压一路绵延。荷塘那边,月亮透过摆动着的高大树枝不时瞟我一眼。

⑥眼前的莲桥把狭长的荷塘分成两半,稀疏的残荷漂浮在荷塘上,令我心生几许凄凉。走过莲桥,拐过小湾,我走进了近春园遗址深处,置身高高的白杨树下。眼前一片开阔,月光轻洒,充满空灵,草坪黑青黑青,上面有不少落叶。前面竖立着一块碑石,记载着近春园的历史。后面小土坡上的“荷塘月色”亭,显得有些静穆。月光在静静地往这里挥洒,近处的一切都给抹上了清灵灵的光彩,我也被其细心涂抹。我看看月光给我的身影,又不禁抬眼凝望天上的明月,它竟是那样邈远、透亮而圣洁,让人的心胸霎时跟着坦荡起来。极目远望,未见昔日那只有些大意的一带远山,恐是让长高了的树木遮住了吧。

⑦数十年前那个夜晚,朱自清独自一人来到这月下荷塘,一腔心绪凝结于荷花明月,一腔情感在这里倾泻,一生操守在这里坦白!要清洁,不要朽污;要清直,不要屈从;要清苦,不要奢靡——做一个清清白白、堂堂正正、朴朴素素的人,做一个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有益于民族的人。在那腥风血雨的岁月,有多少人经受不住磨难变节了,经受不住诱惑苟且了,经受不住清贫颓废了;而你没有。为了民族,为了家庭,也为了自己,你活出了尊严。那个夜晚,你一人在这里的联想和表白,说不上庄严,充其量只是几天后以《荷塘月色》艺术地向世人作了昭告;但你此后却真切地用自己的生命实践。没有哪一个要求你去这样做,也没有哪一个去监督你这样做。你靠的完全是自觉、意志、风范。你虽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壮举,却在贫病交加之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援面粉,成了承载一个民族的气节、尊严和大义的人。也许有人不屑,也确实有人不屑,但这反而衬托出你的崇高,因为那些不屑者不是同类。

⑧这样想着的时候,阵阵清寒和阴森不知从何方向我袭来,又想到这遗址就是八国联军焚烧圆明园而殃及近春园使之成为“荒岛”的地方,我再也受不住四围的清寒和阴森,只好回转到有路灯的荷塘边。放眼荷塘,只剩我一人。

⑨我在荷塘边漫步,回首荷塘上空,正有一束绿色聚光在不停旋扫。毕竟是现代文明社会了!我望望天上明月,又看看水中残荷,总是不能释怀。

⑩社会发展了,人还要不要操守?融入现代文明,民族还要不要气节?现实中的许多人和事都作了否定性回答。朱自清虽是旧时代知识分子,尚且坚守节操,洁身自好,成为一代楷模。就是这荷塘里的荷花也葆有自我净洁、出淤泥而不染的品质。作为领受现代文明熏陶的人,为什么就不能自我净持、自守律令、洁身自好?作为融入现代文明的民族又岂能不固守气节?我们必须重新审视人之为人这一陈旧而又永恒的人生命题,回到人之为人的本性上来,无论何时都不能消解、灭绝人的本性。不断温习、时时记取朱自清那份富有艺术魅力和人文情怀的深情告白,是回复我们人的本性的一剂良药。

⑪荷塘上的清风在月光辉映下吹拂着我,不断清理着我的思绪。我下意识地看着眼前的一切。荷塘还是那个荷塘,月色还是那样的月色,可我的内心却历尽沧桑。今晚曲曲折折的荷塘路上,虽然不见先人踽踽独行的风采,却留下了我深深的思考。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A.文章从怀着渴望已久的心情追寻朱自清的足迹写起,紧接着勾勒了荷塘月色,最后联系现实,评价朱自清先生高洁傲岸的人格。
B.第③段中,作者描写了眼前所见的月下荷塘的美景,荷花盛开,荷叶铺展,月光流泻,营造了空灵的意境。
C.“荷塘还是那个荷塘,月色还是那样的月色,可我的内心却历尽沧桑。”这句话的意思是,荷塘、月色依旧,而“我”的内心却思绪万千,既深切怀念朱自清先生,又对在险恶环境里变节投降的文人深表遗憾。
D.文章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抒情的表达方式,既评价了朱自清的人格,又结合现实,探求了发人深思的“陈旧而又永恒的人生命题”。
【小题2】第②段写到“我的身影则在这水草上滑过”,“滑”能不能改为“掠”?为什么?试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小题3】作者在第⑩段中所说的“无论何时都不能消解、灭绝人的本性”指的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说“人之为人”是“陈旧而又永恒的人生命题"?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芯片又被称为微电路、微芯片、集成电路,主要是指内含集成电路的硅片,体积很小,常常是计算机或其他电子设备的一部分,集成电路是使用半导体材料制成的,因而集成电路产业也被称为半导体产业,现在大部分电子产品如计算机,手机等都要采用半导体器件作为核心部件,数据显示,2010年全球芯片销售额为2994亿美元,到2017年已高达3970亿美元。

芯片被誉为“现代工业粮食”,在现代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地位,是物联、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产业的基石,更是国防科技、国防安全的核心,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技术革新、资本驱动和各国战略的推动下,芯片产业发展迅猛,随着5G,物联、人工智能等技术逐步成热,未来集成电路产业将成为这些新技术领域的战略制高点,手机,电脑等终端产品也将会越来越智能,这将为产业链相关公司带来战略性机遇。

芯片广泛应用在导航、航空、航天、雷达、导弹等多个军事领域。芯片的性能和安全对于信息化装备的作战能力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考虑到军工芯片的核心战略地位和国防安全的需要,采用自主研发的国产芯片已成各国共识。

(摘编自钟会民《物联资本论》)

材料二:

图表1:2017年全球半导体产业市场地区分布情况 图表2:2017年IC设计销售额占比

(单位:%)

图片:前瞻产业研究院

材料三:

近期中兴通讯被美国商务部制裁事件亦反映出我国在芯片领域的脆弱地位,推动集成电路发展已经上升至国家重中之重,芯片国产化率虽待提高。

基于芯片产业的发展现状及战略地位,我国政府一直在不断加大支持力度,《中国制造2025》讲细地规划了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关键技术等,并将其列为“加快制造强国建设”五大产业之首。

我国政府不仅在政策层面大力支持,还在逐步扩大国家集成电路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在政策、资本和市场需求牵引的支持下,国内芯片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结构中,集成电路设计占比为34.44%,集成电路制造业占比为27.19%,集成电路封装占比38.37%,已形成相对齐全的集成电路产业链,并实现了设计、制造、和封装三个分支的首次大幅增长。

(摘编自来清辉的《国产芯片的发展前景和机遇》)

材料四:

在高端芯片领域,由于国内产商尚未形成规模效应余集群效应,所以其生产仍以“代工”模式为主,曾经,有这么一个段子在市场上盛传;苹果一“饥渴”,其他品牌的手机就得“挨饿”,因为高端芯片的供应有限,所以芯片厂商在选择客户时,都是优先选择苹果,而国产手机产商只能“稍等片刻”。SEMI数据显示,中国本土公司芯片需求与供应额正精持续扩大,2017年中国公司仅能满足本土芯片需求的26%左右。

美国拥有高端芯片核心技术的绝对控制权,产业保护政策越来越严,竞争壁垒全越来越牢,“受制于人”的局面更加因扰中国的半导体及整机企业,而如今美国“芯片制裁令”的出现。使得“中国芯”国产化的呼声再起,中兴危机更激励自主芯片产业的崛起。但是,一切还需从长计议,一切进步都还需积淀。接句话说,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的步子不能乱,“整体推进、重点突破、自主发展、开放合作”的原则不能破。

当前中国的集成电路产业迎来历史上最好的黄金机遇,但要抓住发展机遇,还有很多难题高亲政克、首先是完善集成电路产业结构,重视我持集成电路设计业,设计是产业链的前感,免是面向应用的最终环节;其次,注重培养和吸引人才,芯片行业是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有持生不断的人才供应;最后,需要对全业并购重组提供指导和服务,并购重组有利于加快我图案成电路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摘编自刘斌的《“芯芯”向荣的半导体行业》)

【小题1】下列对材料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
A.从2017年全球半导体产业市场的分布来看,中国半导体产业市场规模远超美国。
B.目前,全球IC设计产业以美国企业为主导,而中国是芯片设计产业重要的参与者。
C.欧洲IC设计企业只占了全球市场很少的份额,而日本似乎对IC设计产业并不感兴趣。
D.中国与美国相比,不管是半导体产业市场分布,还IC设计销售额,中国都超过美国。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芯片是半导体产业最核心的基础,芯片业对于军事国防有重要意义,采用自主研发的国产芯片已成各国共识。
B.在国家大力倡导发展半导体的背景下,我国芯片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形成相对齐全的集成电路产业链,成为五大产业之首。
C.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链结构较为合理,设计、制造和封装三个分支近几年一直有较大增长,如今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市场。
D.随着中国本土公司芯片供应额持续扩大,“中国芯”产业崛起,中国的半导体及整机企业终于摆脱了“受制于人”的困境。
【小题3】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我国研发“中国芯”的必要性。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别了,“不列颠尼亚”
在香港飘扬了150多年的英国米字旗最后一次在这里降落后,接载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督彭定康回国的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驶离维多利亚港湾——这是英国撤离香港的最后时刻。
英国的告别仪式是30日下午在港岛半山上的港督府拉开序幕的。在蒙蒙细雨中,末任港督告别了这个曾居住过25任港督的庭院。
4时30分,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根据传统,每一位港督离任时,都举行降旗仪式。但这一次不同:永远都不会有另一面港督旗帜从这里升起。4时40分,代表英国女王统治了香港5年的彭定康登上带有皇家标记的黑色“劳斯莱斯”,最后一次离开了港督府。
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港督府于1885年建成,在以后的一个多世纪中,包括彭定康在内的许多港督曾对其进行过大规模改建、扩建和装修。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
晚6时15分,象征英国管治结束的告别仪式在距离驻港英军总部不远的添马舰东面举行。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邻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
此时,雨越下越大。查尔斯王子在雨中宣读英国女王赠言说:“英国国旗就要降下,中国国旗将飘扬于香港上空。一百五十多年的英国管治即将告终。”
7时45分,广场上灯光渐暗,开始了当天港岛上的第二次降旗仪式。156年前,一个叫爱德华·贝尔彻的英国舰长带领士兵占领了港岛,在这里升起了英国国旗;今天,另一名英国海军士兵在“威尔士亲王”军营旁的这个地方降下了米字旗。
当然,最为世人瞩目的是子夜时分中英香港交接仪式上的易帜。在1997年6月30日的最后一分钟,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宣告终结。
在新的一天来临的第一分钟,五星红旗伴着《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中国从此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与此同时,五星红旗在英军添马舰营区升起。两分钟前,“威尔士亲王”军营移交给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军开始接管香港防务。
0时40分,刚刚参加了交接仪式的查尔斯王子和第28任港督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的甲板。在英国军舰“漆咸号”及悬挂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的香港水警汽艇护卫下,将于1997年年底退役的“不列颠尼亚号”很快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
从1841年1月26日英国远征军第一次将米字旗插上港岛,至1997年7月1日五星红旗在香港升起,一共过去了156年5个月零4天。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
新华社香港1997年7月1日电
【小题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记者在文章中对香港游离祖国的岁月和英国统治终结的时刻的表达采用了反复的方法,借此传达着一种信念—虽经百年沧桑,但赢得最后胜利的还是中国。
B.最后一句,“大英帝国从海上来”是说当年不可一世的英国远征军强占了中国的领土,开始了殖民统治;“又从海上去”,明着是写查尔斯王子和末任港督彭定康离开香港,暗写英国的殖民统治结束。
C.本文结构安排繁简得当。全文有11个自然段,其中背景段、过渡段各1个,其余9个自然段勾勒出新闻现场的一个个画面。
D.历史事件的回顾、港督府的修建、统治香港的天数、米字旗第一次在香港升起等等,显现出本文历史跨度大、容量大的特点,使读者在丰富的历史知识中体味到深厚的历史内涵。
E. 新闻讲求客观、公正。本文在记叙香港回归祖国这一重大事件时,用平实的不含褒贬的语言进行报道就体现了这一特点,使人感到真实可信。
【小题2】文章题目采用倒装句有何含义?
【小题3】文章第六段,查尔斯王子宣读英国女王赠言时说:“一百五十多年的英国管治即将告终。”而第八段却说:“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宣告终结。”从“管治”到“统治”,分别体现了怎样的情感?
【小题4】本文以什么为线索?是通过对哪几个特定场景的描述来真实地再现香港回归祖国怀抱这一历史性时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