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写《自然与人生》的日本作家德富芦花,观察过落日。他记录太阳由衔山到全然沉入地表,需要三分钟。我观察过一次日出,日出比日落缓慢。观看落日,大有守侍圣哲临终之感;观看日出,则像等待伟大英雄辉煌的诞生。太阳从露出一丝红线,到伸缩着跳上地表,用了约五分钟。世界上的事物在速度上,衰落胜于崛起。    我看到一具熊蜂的尸体,它是自然死亡,还是因疾病或敌害而死,不得而知。它偃卧在那里,翅零乱地散开,肢蜷曲在一起。它的尸身僵硬,很轻,最小的风能将它推动。我见过胡蜂巢、土蜂巢、蜜蜂巢和别的蜂巢,但从没有见过熊蜂巢。熊蜂是穴居者,它们将巢筑在房屋的立柱、檩条、横梁、椽子或枯死的树干上。熊蜂从不集群活动,它们个个都是英雄,单枪匹马到处闯荡。熊蜂是昆虫世界当然的王,它们身着的黑黄斑纹,是在地上最怵目的图案,高贵而恐怖。老人们告诉过孩子,它们能蜇死牛马。    麻雀在地面的时间比在树上的时间多。它们只是在吃足食物后,才飞到树上。它们将短硬的喙像北方农妇在缸沿砺刀那样,在枝上反复擦拭。麻雀蹲在枝上啼鸣,如孩子骑在父亲的肩上高声喊叫,这声音蕴含着依赖、信任、幸福和安全感。麻雀在树上就和孩子们在地上一样,它们的蹦跳就是孩子们的奔跑。树木伸展的愿望,是给鸟儿送来一个个广场。
——选自苇岸《大地上的事情》
【小题1】以上三个语段分别写了哪些事物?
【小题2】结合选文内容,作者从中得到了哪些启示?(用原文语句回答)
【小题3】文章采取了断片式写法,作者是怎样将它们串联为一个有机整体的?
【小题4】联系全文,你认为作者通过“大地上的事情”想要表达什么?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4-22 12:32:2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近几年,外卖行业发展迅速,从大学校园到办公室、住宅区,又登上高铁;从正餐到夜宵、下午茶,再到年夜饭,外卖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重要的影响。1月18日起,在“铁路12306”APP上预订高铁外卖时限缩短至开车前一小时。时下,不少餐饮品牌已推出了各色外卖年夜饭套餐。

2017年,外卖平台送的品类大大扩展,除了餐食,还有药品、鲜花、水果等,消费者需要什么还可以使用“代跑腿”服务。过去,人们订外卖主要集中在午餐和晚餐,2017年夜宵和早餐占比不断扩大。除了时间上的变化,在空间上,一线城市外卖订单量依旧领先,但二三线城市发展势头迅猛。

(摘编自2018年1月3l日《人民日报》)

材料二:

近年来,互联网对餐饮业持续渗透、赋能,推动外卖行业高速增长。外卖行业经过井喷式增长之后,步入稳定发展期,消费者对于外卖的选择也开始从价格导向往品牌导向转变。数据显示,2017年超过四分之一的外卖订单来自知名品牌商家。随着众多知名餐饮品牌与外卖平台合作,餐饮品牌的话语权将进一步加强,也促使更多非品牌商家开始注重打造品牌、发展优质外卖。

当前,网络餐饮发展过程中暴露出一些问题,主要集中在餐盒的环保问题、派送员的安全与道德问题和入网商家暴露出的后厨问题等食品安全隐患。

2017年12月底,为进一步明确责任,落实好《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的有关要求,国家食药监总局约谈饿了么、百度外卖、美团外卖等国内主要网络餐饮服务平台负责人。国务院食品安全办相关负责人强调,网络餐饮服务平台开办者要切实履行好第一责任人的责任,规范入网商家经营活动,配合监管部门共同营造良好的网络餐饮消费环境,促进“互联网+餐饮”健康发展。

消费者应提升自我保护意识,对食品安全违法现象和隐患积极监督、投诉举报。监管部门和平台应对违规商家建立分级与黑名单制,严重违规的应永久禁止进入平台。

(摘编自《告别井喷式增长,餐饮外卖注意力转向”高质量”》)

材料三:

(来自《2017中国外卖最新报告》)

材料四:

2018年1月18日,美团外卖在京举办外卖产业大会,与会嘉宾就分享、共赢等问题展开讨论。中国外卖在以往依托于餐饮业发展的基础上,如今已经成长为一个新兴产业,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外卖平台相比,中国的外卖行业发展速度已经居于领先地位。

未来,外卖行业的发展将呈现如下趋势:

餐饮业的新需求越来越多,消费者开始追求个性化乃至私人定制化的消费,这就为外卖产业创新不断细分提供了新的需求土壤和条件。相关数据显示,“80后”“90后”在4亿人左右,约占人口总数的三分之一。而美团外卖的大数据显示,20-35岁的人群贡献了74%的消费额。这意味着年轻一代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在变化,他们对新的品牌和新的品类也更容易接受。

以盒马生鲜和7-11为代表的新零售、零售店业态开始经营餐饮模块,且餐饮模块在前者的经营中占据比重也越来越高。目前,快递餐饮行业整体对这种跨界经营反应却相对迟缓。与外卖配送向同城共享配送转变一致的现象是,鲜花绿植、医疗健康等类目的配送需求也在快速增长。美团外卖数据显示,2017年平台上生鲜果蔬、鲜花绿植等增长率均超过200%。

行业产业化之后,需要更加规范化,而行业玩家也需要承担更多社会责任。据悉,美团外卖将联合诸多餐饮商家在环境保护等方面发力,并已联合相关机构成立“青山基金”,用于外卖行业对环境保护探究,承担更多杜会责任。

(摘编自《市场规模突破3000亿元,2018外卖产业化如何布局?》)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外卖行业目前得以迅速发展,与互联网对餐饮业的持续渗透和外卖业为消费者提供的个性化、多样化服务有着密切的关系。
B.当外卖行业进入稳步发展期之后,消费者选择导向有所变化,这会促使更多非品牌商家注重打造餐饮品牌、提供更优质的外卖。
C.2014年以前,中国在线订餐市场规模和用户规模增长率逐年上升,在此之后则逐年下降,近3年在线外卖市场发展态势不好。
D.作为一个新兴的充满生机的产业,中国外卖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诸如餐盒是否环保、派送员安全、食品安全等问题,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去解决。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2017年外卖行业表现出新的特点,如外卖平台配送的品类不限于餐食,订制夜宵和早餐占比不断扩大,二三线城市外卖发展势头迅猛。
B.从用户方面来看,2017年除住宅区等主要消费场景外,酒店、商铺等消费场景也有外卖订单,未来外卖行业可积极探索用户消费场景,扩充用户量,提升订单量。
C.“互联网+餐饮”的健康发展既需要网络餐饮服务平台开办者履行好自己的职责,也需要相关监管部门的有效监督。
D.近年来生鲜果蔬、鲜花绿植、医疗健康的配送需求在快速增长,导致外卖配送向同城共享配送转变这一现象的出现。
【小题3】根据材料四的相关内容,简要概括出我国外卖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有哪些。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慎独”的思想观念最早是由庄子阐述的,后被儒家发展为一个重要概念。慎独讲究个人道德水平的修养,看重个人的品行操守,是个人风范的最高境界。
《大学》和《中庸》都提到了“慎独”。《大学》说》“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哪怕是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一定要保持谨慎。“独”字理解为“独处之时”,“独”字被理解为“独处之时”。“慎独”所讲究的“独处之时”的时间观念,已经从外部时间转化为内部时间,即自我道德修养的关注、提升,追求自我内心的至善。又指出小人闲居独自做坏事时,什么都做得出来。见到君子的时候就畏畏缩缩,掩藏自己不善良的行为,而标榜自己的好处。其实别人看他,一目了然,因为内心的真实意念会显露于外表。这就说明表达诚意并非因想欺人而外显的,它应是真情实意的自然流露,故君子要疋心诚意,以达知行合一。
《中庸》一书对“慎独”的理解不尽相同,《中庸》认为“道”是须臾不能忘却与背离的,可以背离的“道”,就不是真正的道了。所以君子慎独。越是隐蔽的地方越是明显,越是细微的地方越是显著。人性向道,心虽然是“性”的表现,但并不是时时刻刻遵循性体的。因而,君子会有意识地节制心的活动,常存敬畏之心,以求达道。
尽管《中庸》和《大学》目标一致,但出发点却不同。《大学》讲君子慎独,是出自更具体形象地对“诚意”的理解:《中庸》意如书名,“慎独”是遵循中庸之道的具体表现,《中庸》中谈论“慎独”,用自我道德修养的方法对不正当的行为意念加以节制,“独”可作“仅仅”解,特指那些不正当、不合乎中庸之道的行为和观念;“慎”指“成慎恐惧”,强调言论的恰当与及行为正确。而《大学》中.“独”作“独 处之时”解,则将“慎独”的道德要求推进到一个更高的层次追求,不仅仅是在人监督或制度束缚的情况下,善于克制自己不良的思想与行为,谨言、慎行,而且要内化道德规范为人性信仰,知行合一。
“慎独”作为一种传统的道德修养方法,不仅在古代发挥过重要作用,如今仍可以为个人修养和社会道德水平的提高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也能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精神支持。
在享受现代物质文明的成果时,有些人却失去了灵魂家园的绿洲,有些人经不住各种诱惑,一不小心踩进罪恶的泥潭,这是不能谨守道德之心而造成的恶果。可见,“慎独”就是刻在心头的警言,是提升修养的一个弥久自新的好方法。那么怎样能做到“惧独”呢?当今时代要求我们拥有一份主动认识自身的自省意识,一份对主体觉醒所必备的忧患意识,这对于形成“慎独”至关重要。“慎独”就是一种简朴的修身方法,需要我们长久修炼,没有对“慎独”的执着追求,又怎能优化我们的人生?又怎能完美崇高的道德境界和人格魅力?
(选自《论慎独思想及其现实意义》有删改)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慎独”指君子在独处时也要保持谨憤,讲究个人修养,注重个人操守,它是懦家思想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B.“慎独”将外部时间转化为个人独处的内部时间,关注、提升自我的道德修养,追求自我内心达到至善至美境界。
C.小人与君子的区别在于小人独处时掩藏不了自己内心的恶,什么坏事都做得出;见到君子时则刻意标榜自己的好处。
D.君子要正心诚意,做到知行合一,因为诚意是真情实意的自然流露,一个人内心的真实意愿也终究会显露于外表。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项是
A.《中庸》认为,人性向道,君子需要慎独,因为“道”是不能忘却―与背离的,一旦背离,“道”就不是“道”了。
B.慎独是君子自我修炼的过程,心是“性”的表现,但心有时也会游离性体,君子慎独就需要节制心的活动,保持心静。
C.《大学》从“诚意”的角度提倡慎独,,《中庸》则从中庸之道的角度提倡慎独,强调言语行为的恰当性和行为的正确性。
D.《中庸》对慎独的要求层次低,流于形式;《大学》对惧独的要求较高,将道德规范内化为人性信仰,知行合一。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惧独”作为一种传统的道德修养方法,它对君子人格的追求,依然可以为当今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精神支持。
B.人们追求物质的享受导致灵魂出窍,踏进罪恶的泥潭,这表明,抛弃慎独,不谨守道德之心容易招致恶果。
C.在当今,“慎独”仍然可以为个人修养的提高发挥指导作用;做到“慎独”需要具有自省意识和忧患意识。
D.“慎独”虽简朴,但需要长久地坚持。坚持慎独能提高人的道德水平和人格魅力,达到个人风范的崇高境界。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酸橙
傅菲
①金华的亲戚送了我家一麻袋的橙子。橙甜,汁液淌嘴角。吃了橙,手也舍不得马上洗,用舌头舔一遍,把橙汁舔干净。村里没有人种橙。父亲说,这个橙好吃,下次来你带两棵橙苗来。
②第二年,我家后院的空地上种上了橙苗。
③又三年。橙子树高过了瓦屋,开了花。树冠伞形,圆圆的,撑开的伞一样。橙子花白白的,五片花瓣,中间黄色的花芯。满树的花,绿叶白花披在树上。我每天早上,起床第一件事,便是去看橙子花。花开时节,正是雨季,雨滴滴答答,也不停歇。每下一次暴雨,花落一地,树下白白的一片。雨季结束,花也谢完了。花凋谢了,青色的黄豆大的橙子,结了出来。
④橙子的皮还没发黄,青蓝青蓝,但个头已经塞满一只手掌心了。我便跑去摘橙子吃,用刀切开,掰开肉瓤,黄白色,汁液饱胀。我塞进嘴巴,又马上吐出来,眯起眼睛,浑身哆嗦。母亲笑了起来,是不是很酸啊。我说,牙齿都酸痛了,没见过比它更酸的东西,比醋还酸。母亲说,没熟透的果子都酸不溜秋的,等皮黄熟透了,酸就变成甜了。
皮黄了,和油菜花一样黄得澄明纯粹,可橙子还是酸得牙齿漂浮。我对这棵橙子树再也指望不上了。可父亲不死心,说,还是霜降呢,冬至以后肯定甜蜜蜜,野柿子也是冬至后甜蜜蜜的。过了冬至,剥橙子吃,还是酸。
⑥金华的亲戚又来了,我们这才知道原来是他给错了树苗。我们全家彻底死心了。橙子吊在树上,再也无人问津。
⑦橙子熟了,唯一吃它的,是鸟。鸟啄食的橙子会腐烂,掉下来。没有啄食的橙子,不落地,还吊在枝桠上,第二年又返青。
⑧过了几年,橙子树蓬蓬勃勃,树冠有一个稻草垛那么大。看着满树的花,我大哥不免叹气,说,这棵橙子树,像一个漂亮的女人却生怪胎。我书读不好,母亲以橙子树作例子,教育我:“你看看这棵橙子树,好看,结的橙子却难吃,是没用的。做人也一样,肚子里要有货。”
⑨有一次,我表哥来,他是镇里有名的厨师,看着树上黄澄澄的橙子说:“酸橙?这可是个好东西!烧鱼,用半个橙子,放点盐煮,比什么都鲜,什么佐料也不用放。做酸汤也好,不用醋不用酸菜,是做酸汤最好的料了。”我母亲说,哪有用酸橙子烧菜的。表哥掌勺,烧了鱼,烧了酸汤。我母亲吃了,说,确是好味道,一个酸橙,烧出两个好菜。
⑩邻居知道了酸橙可烧鲜鱼,烧酸汤,家里做喜事,提一个篮子来,向我母亲要十几个酸橙。提篮里,还拎十几个鸡蛋来。我母亲怎么也不收,说,以前觉得没用,现在可以提鲜,算是没白白种了它。
⑪后来,我父亲患了一种病,就是打嗝,怎么也控制不住。一次,有客人来,见我父亲不停打嗝,说,你这个病是不是好几年了。父亲说,是啊,大小医院看了十几家,没结果。客人是个医生,他说,有一样东西,可以断病根,只是很难找。父亲说,打嗝太难受了,难找也要找。客人说,用酸橙泡水喝,喝三个月,便好了。我父亲把他拉到后院,客人满脸惊喜:“这就是酸橙,熟后不落蒂,四季有鲜果。”
⑫有一年,村里来了一个收木料的人,对我父亲说,这棵树要不要卖呢?我出好价钱。父亲说,收它干啥?收木料的人说,酸橙木打木床,比任何木头都好,蚊子不入屋。我父亲说,钱再多,也会用完,树却年年开花,是钱换不来的。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散文围绕一棵酸橙“咸鱼翻身”的过程来写,虽然朴实无华,但细读很有深意,语言也颇具乡土特色,堪称美文。
B.第⑤段画线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橙子诱人的色泽,表达了“我”对橙子的喜爱和期待。
C.自从我家后院的空地上种上了橙苗后,“我们全家”对橙的情感经历了一个从期待到绝望再到惊喜的变化过程。
D.作者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紧扣我对酸橙的情感变化,形成一条脉络清晰的主线,使文章曲折有致,富有情趣。
【小题2】文章写的是酸橙,作者为什么却从吃甜橙写起?请简析。
【小题3】作者由物及人,托物寓理,借酸橙表达了丰富的意蕴。文章给我们带来哪些深刻的启迪?请概述。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随着大众旅游的兴起以及全域旅游的加速发展,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支撑得以持续增强,而以文化旅游为代表的新型业态也得以迅速崛起。文化旅游1.0时代主要依托的是老祖宗留下的资源,文物发掘、遗迹保护、古建修复、文化恢复是这一阶段最主要的开发形式。文化旅游2.0时代不以有限资源而以无限创意和科技创新为主要驱动力,“无中生有、变废为宝”是主要特征,文旅产业的智造业属性得以彰显,不断迭代成为必然的选择,“永远建不完的迪士尼”即是文化旅游2.0的典型代表。值得高兴的是,国内一些优秀的文旅企业,如无锡灵山、华强方特、宋城演艺、华夏文旅等也已经初步建立起以创意和科技为驱动的核心竞争力,成为文化旅游2.0时代的先行者。可以说,未来,谁拥有了创意和科技创新能力,谁就是文化旅游2.0时代的赢家。
(摘编自肖建勇《中国文化旅游发展报告2017》)
材料二:

(资料于《2016~2022年中国在线旅游行业市场运营态势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材料三:
大众旅游的旅游者并不是历史学者、文化学者,也不都期望以旅游来“阅读”中国文化这部恢弘的历史长卷。所以,在依据资源本身的文化类型进行产品组合时,应考虑到资源的功能性转换,使整个线路切合场景活动特点和旅游者的审美习惯,否则就可能脱离市场。毫无疑问,文化旅游产品应该具备相应的主题。主题越鲜明,越典型集中,越富层次感,就越有利于分层次、多视角地进行产品的设计和展示,使其内涵得到充分发挥,达到应有的广度和深度。文化旅游是一段时间有限、场景集中的经历与体验。旅游者在有限的时空中获得文化旅游的体验和感知,因此,文化旅游产品就必须用典型、形象、通俗、有趣的形式去展现文化,才算是选位得当。文化旅游不仅是一种文化观赏活动,也是一种文化介入和文化参与活动。崇尚参与和亲身感受是现代旅游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设计,有必要研究为旅游者提供亲身感受和亲自参与的机会的有效措施,以便旅游者进入体验旅游目的地文化的角色当中。
(摘编自张国洪《中国文化旅游理论、战略、实践》)
材料四:
随着旅游者对旅游活动内容的文化性需求不断提高,以感知异域文化特色、体验异域文化氛围为目的的个性化旅游正在成为旅游消费的主流,旅游目的也从单一的观光活动向更富于知识性的文化旅游转变。因此,选择文化旅游的开发模式,要结合区域特色、旅游者的消费需求,以及业态的发展趋势,开发出特点鲜明且具有体验性、创意性的文化旅游产品。但是,由于文化旅游带来的经济利益,很多城市开始竞相开展文化旅游,这其中出现了效仿现象,更有甚者,为了文化旅游利益而争夺历史文化发源地。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原本无可厚非,但是如果让历史文化遗产沦为金钱的附庸,那文化旅游也就失去了意义,更无特色可言。
(摘编自桑彬彬、黄敏《我国文化旅游开发模式研究》)
【小题1】下列对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支撑持续增强,一方面促使文化旅游迅速崛起,一方面推进大众旅游和全域旅游稳步发展。
B.文旅企业如果想要成为文化旅游2.0时代的赢家,就必然要以无限创意和科技创新为主要驱动力和核心竞争力。
C.从2015年旅游主题类型选择来看,50.7%的中国在线自由行用户偏好文化体验游,以21~40岁中青年群体为主。
D.文化旅游产品越能分层次、多视角地进行设计和展示,使其内涵得到充分发挥,也就越能切合不同旅游者的需求。
【小题2】下列对材料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依靠传统资源发展文化旅游并非新型旅游业态最主要的开发形式,未来的文旅产业更彰显其智造业的属性。
B.文化旅游崇尚文化参与,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设计十有必要进行研究,为旅游者提供亲身感受和参与的机会。
C.要让旅游者在一定文化场景中获得深刻丰富的体验和感知,必须用典型、形象、通俗、有趣的形式展现文化。
D.大众旅游的旅游者注重观光游览,而历史学者、文化学者更期望借助旅游来“阅读”中国文化这部历史长卷。
【小题3】中国文化旅游的发展现状如何?通过哪些途径可以解决发展中的问题?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2018年1月17日,中国银联发布《2017移动互联网支付安全调查报告》。这是中国银联连续第十年跟踪消费者支付习惯及风险偏好的变化情况。
手机闪付成为2017年市场份额增速最快的移动支付产品,6成受访者表示使用,较2016年增长1倍。主要原因在于手机闪付无需解锁、只需指纹验证,更加便捷,并具有金融芯片级安全防护,获得苹果、三星等国际知名手机品牌及华为、魅族、小米、中兴等国产手机主流厂商的高度认可。同时,使用人群结构变化更为明显,从中高端人群走向社会大众。随着手机厂商的大力支持及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手机闪付的普及程度或向扫码支付看齐。
数据显示,传统密码验证方式的使用比例较2016年下降25%;动态验证码的使用比例连续两年下滑,2017年再次下降20%。与此同时,以指纹识别为代表的生物识别认证因安全与便捷的独有优势获得青睐。本次被调查者中使用指纹识别方式的比例为48%,呈现出逐步替代传统密码的趋势。
(摘编自中国银联发布《2017移动互联网支付安全调查报告》,有删改)
材料二:
调查显示,5成以上的消费者通过手机支付完成线下购买实物、信用卡还款、外卖、打车及充值缴费等日常支付。其中,打车、叫外卖是90后、80后常用场景;买电影票、发红包是70后常用场景,资金转账则成为60后的首选。值得注意的是,外卖消费场景崛起迅速,移动支付比例超过6成,而80、90后男性群体对其增长贡献最大。

报告显示,70后、80后是网络消费主力军,其中男性月均网上消费额超过5000元的比例(23%)首次超越女性(15%)8个百分点。值得注意的事,调查显示,90后收入情况虽不及其他年龄段人群,但每月网上消费金额高于5000元以上的比例(23%)却高于其他所有年龄段人群,年轻群体在移动支付领域的消费具有巨大潜力。
(摘编自《经济日报》,2018年1月,有删改)
材料三:
移动互联网支付安全调查报告代际特征一览表

(摘编自“搜狐网”,2018年1月18日,有删改)
材料四:
90后人群在使用移动支付时,往往看中便捷性,对安全性有所忽略,如泄露注册金融账号并透露银行卡号等重要信息,在Wi-Fi网络下输入移动支付密码等。
70后、80后中仍有超过一半人群并未购买账户安全险,对于账户安全险的重视度不够,存有侥幸心理,认为被盗刷的可能性低,没有必要办理。
60后人群容易受优惠信息的吸引,对于不明二维码防范意识差,对于任何渠道有优惠的促销的二维码都会去扫一扫。
调查显示,相比2016年,自行承担所有损失的消费者占比下降12%,其中商业保险、风险赔付、欺诈资金与货物拦截等产业风险保障机制发挥了积极作用。在遭遇诈骗后,及时联系银行挂失卡片可帮助减少损失。受访者中,拨打银行客服挂失卡片,遭遇诈骗但未蒙受损失的比例为47%,而通过第三方挂失等其他方式止损,该比例仅为30%左右。
(摘编自“搜狐网”,2018年1月18日,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需解锁、只需指纹验证,更加便捷,并具有金融芯片级安全防护,手机闪付获得国内外手机生产商的高度认可,是手机闪付成为增速最快的移动支付产品的主要原因。
B.以指纹识别为代表的生物识别认证因安全与便捷的独有优势获得青睐,呈现出逐步替代传统密码的趋势。
C.80后和90后这两个群体的消费习惯的改变,使得外卖消费移动支付场景崛起迅速,比例占总消费的9成左右。
D.手机支付改变着消费者的使用习惯,不同年龄群体常用的消费场景各有不同:如90后和80后习惯打车、叫外卖,70后买电影票、发红包,60后资金转账。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分析了手机闪付比例迅速上升的原因,便捷性与安全性是其不断普及的主要原因。
B.材料二概括分析了不同年龄段以及不同性别在移动支付比例上升中的贡献及原因,其中年轻群体在移动支付领域的消费具有巨大潜力。
C.材料三显示,50岁以上人群中发生损失后,采取及时补救措施的比例低于其他年龄段,因而,50岁以上的人群一旦遭骗后,遭受的损失可能相对较大。
D.由于商业保险、风险赔付、欺诈资金与货物拦截等产业风险保障机制发挥了积极作用,2017年遭遇诈骗后自行承担所有损失的消费者占比,相较2016年有所下降。
【小题3】根据材料内容,简要分析移动支付时,如何规避风险,减少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