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山里人家

陈孝荣

①走进鄂西大山,首先打动心灵的是那些山里人家。因为他们的微笑能立刻把人内心最温馨的情感,一把一把地扯出来,堆满周身,铺满峡谷,让人在瞬间感恩天地和世间的一切。刹那间,从内心涌动起的幸福感,也如海水般将人深深淹没,顷刻间让人忘记世间的一切烦忧,朴入大自然的怀抱。这就是鄂西山里人家。

②鄂西山里人家,有不少是经历了风霜雨雪的世紀老人,他们安坐在大山的深处,总是那样的慈眉善目。无论是阳光和风,还是狂风暴雨,他们总是始终如一地微笑着。看着他们那扬起的眉毛,眯着的眼睛,抿着的嘴巴,就好像他们从来不知道痛苦为何物。总是那样阳光,那样幸福,那样温馨,如同把幸福揉成阳光似的,洒满了整个屋宇,因而整个屋宇和村庄就亮堂堂一片。而且,他们又是那样静静的,轻轻的,不急不躁的。因而,那些青砖灰瓦就显得更加朴素。很显然,那是从大地深处生长出来的微笑,是扎在鄂西深山不老的根。

③山里人家,一般以土筑瓦盖的房屋居多Q根据山的走势,依山而建,临水而居。而依山,则不是随随便便地找个地方就能安家的。做屋前,得先请风水先生,择了黄道吉日选址。根据当家的生展八字和山的龙脉,认为天、地、人三者合一了,才能定下房屋的方向。之后,才能选择黄道吉日破土动工。而临水,则是与山涧的小溪比邻而居。溪水自山里发源而来,一路且歌且舞,招蜂引蝶。溪的两岸就引来了不少的人家。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一个的村寨。建筑风格也是小鸟依人式的,与山协调,与天协调。一般是一字瓦屋,分为三正一拖一偏,或是明三暗五式,或是吊脚楼式,也有四合院的。富裕人家则设天井,雕梁画栋。房屋竣工之后,一般就在房前屋后置上一园竹。就是从这一刻开始,山里人家的微笑就从大地深处生长了出来。

④微笑其实是一轮不落的太阳,它不懂黑暗,不知苦难,不畏艰难,永远悬在高空。因而山里人家的微笑就感染了群山,那些树木便赶紧郁郁葱葱起来,层层叠叠,碧波荡漾,组成了山的海洋。云贵高原看到了山里人家的微笑,也大老远奔赴而来,与巫山山脉在这里交汇,撒着欢,跳着舞,因而鄂西的山势显得特别狂欢,走向雄狮狂舞,极不一致。这样就让鄂西山里形成了“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一乡十五里,各有各乡风”的独特奇观。

⑤受益更多的自然是生活在屋宇下的山民们了。老人们学着屋宇和自然的样子,那脸上的微笑就如大山般丰富,行动若屋宇般安静,处事似流水般流畅,为人则行云流水般超然,与整个屋宇和大山相得益彰。他们在岁月里其实已经活成了屋宇和大山了。小孩子则是挂在屋檐下的开心果,他们用最响亮的声音把屋场闹腾得像过年一样热闹,把大人们深藏在内心里的希望喊得升成了天上的太阳,天天悬挂在他们的心空里,照耀着他们眼前的一切。而当家的女人们则是山里的月亮,从她们身上散发出来的温馨、柔情,如月亮的清辉一样,普照大山里的一切。她们用勤劳,把家的温馨升腾成炊烟在山里缭绕。她们用热情和好客,把纯朴的民风’架成不熄的火焰,在乡村熊熊燃烧。而当家的男人们则干脆是山神,他们自动地把山扛在肩上,风里来雨里去,用山的稳重为一家人带来平安,用幽默风趣为一家人送上快乐。

⑥山里的人们,无论男女老少,都长了一副山的骨头。他们勤劳又坚强,简单又丰富,善良又快乐。他们其实就是山的精灵,山的化身二9因为勤劳的种子只能生出坚强的未苗,简单的未苗只能开出丰富的花朵,善良的花朵只能结出快乐的果实。这是不老的法则。难怪山里人家总是微笑着。原来是山里人把微笑挂在门前,悬在山巅的呀。

(选自《文汇报》,有删改)

【小题1】作者在第②段写到不少“经历了风霜雨雪的世纪老人”,写这些老人有什么作用?
【小题2】解释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1)微笑其实是一轮不落的太阳,它不懂黑暗,不知苦难,不畏艰难,永远悬在高空。
(2)她们用热情和好客,把淳朴的民风架成不熄的火焰,在乡村熊熊燃烧。
【小题3】结合全文,谈谈通过“山里人家”这一形象表达了作者对山里人家怎样的思想感情。
【小题4】文章结尾说:“原来是山里人把微笑挂在门前,悬在山巅的呀。”请结合全文,谈谈山里人家的微笑对你的启发。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3-03 11:55:1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凡在北国过过冬天的人,总都知道围炉煮茗,或吃涮羊肉,剥花生米,饮白干的滋味。而有地炉,暖炕等设备的人家,不管它门外面是雪深几尺,或风大若雷,而躲在屋里过活的两三个月的生活,却是一年之中最有劲的一段蛰居异境;老年人不必说,就是顶喜欢活动的小孩子们,总也是个个在怀恋的,因为当这中间,有的萝卜,雅儿梨等水果的闲食,还有大年夜,正月初一,元宵等热闹的节期。
②但在江南,可又不同;冬至过后,大江以南的树叶,也不至于脱尽。寒风一一西北风一一间或吹来,至多也不过冷了一日两日。到得灰云扫尽,落叶满街,晨霜白得象黑女脸上的脂粉似的清早,太阳一上屋檐,鸟雀便又在吱叫,泥地里便又放出水蒸气来,老翁小孩就又可以上门前的隙地里去坐着曝背谈天,营屋外的生涯了;这一种江南的冬景,岂不也可爱得很么?
③我生长江南,儿时所受的江南冬日的印象,铭刻特深;虽则渐入中年,又爱上了晚秋,以为秋天正是读读书,写写字的人的最惠节季,但对于江南的冬景,总觉得是可以抵得过北方夏夜的一种特殊情调,说得摩登些,便是一种明朗的情调。
④我也曾到过闽粤,在那里过冬天,和暖原极和暖,有时候到了阴历的年边,说不定还不得不拿出纱衫来着;走过野人的篱落,更还看得见许多杂七杂八的秋花!一番阵雨雷鸣过后,凉冷一点;至多也只好换上一件夹衣,在闽粤之间,皮袍棉袄是绝对用不着的;这一种极南的气候异状,并不是我所说的江南的冬景,只能叫它作南国的长春,是春或秋的延长。
⑤江南的地质丰腴而润泽,所以含得住热气,养得住植物;因而长江一带,芦花可以到冬至而不败,红时也有时候会保持得三个月以上的生命。象钱塘江两岸的乌桕树,红叶落后,还有雪白的桕子着在枝头,一点一丛,用照相机照将出来,可以乱梅花之真。草色顶多成了赭色,根边总带点绿意,非但野火烧不尽,就是寒风也吹不倒的。若遇到风和日暖的午后,你一个人肯上冬郊去走走,则青天碧落之下,你不但感不到岁时的肃杀,而且还可以饱觉着一种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若是冬天来了,春天也总马上会来”的诗人的名句,只有在江南的山野里,最容易体会得到。
【小题1】作者写江南的冬景,为什么要从北国冬景写起?
【小题2】文章第⑤段画线句子“你不但感不到岁时的肃杀,而且还可以饱觉着一种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的依据是什么?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后问题。

据说,这座用帕罗斯岛产的大理石雕刻而成的维纳斯像,是19世纪初叶米洛斯岛的一个农人在无意中发掘出来的,后被法国人购下,搬进了巴黎的罗浮宫博物馆。那时候,维纳斯就把她那两条玉臂巧妙地遗忘在故乡希腊的大海或是陆地的某个角落里,或者可以说是遗忘在俗世人间的某个秘密场所。不,说得更为正确些,她是为了自己的丽姿,无意识地隐藏了那两条玉臂,为了漂向更远更远的国度,为了超越更久更久的时代。对此,我既感到这是一次从特殊转向普遍的毫不矫揉造作的飞跃,也认为这是一次借舍弃部分来获取完整的偶然追求。

【小题1】根据不同的要求,将画线句子变成不同的单句。
(1)突出维纳斯像的发掘情况:
(2)突出维纳斯像的最后结局:
【小题2】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对此”的“此”的指代对象说明正确的一项是
A.她是为了自己的丽姿,无意识地隐藏了那两条玉臂。
B.为了漂向更远更远的国度,为了超越更久更久的时代。
C.她是为了自己的丽姿,……更久更久的时代。
D.我既感到这是一次……偶然追求。
【小题3】用课文中的其他语句解释末段最后一句话的含意。
【小题4】结合全文,说明下面句子的含意:“人们只要一度被这神秘气氛所迷,必将暗自畏惧两条一览无遗的胳膊会重新出现在这雕像上。哪怕那是两条如何令人销魂勾魄的玉臂”。
【小题5】你见过断臂维纳斯吗?想办法见她一面,见后谈谈你的想法。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做“鸡蛋”也不坏
王开林
石头问鸡蛋:“你怕不怕我?”鸡蛋反问:“谁使你行恶?”石头问鸡蛋:“你恨不恨我?”鸡蛋反问:“谁使你成魔?”石头问鸡蛋:“你服不服我?”鸡蛋回答:“谁使你受挫?”
你也许会说,鸡蛋的反问不够给力,更给力的反问该当如何?甩出几句狠话并不难,但石头何时又会把鸡蛋的狠话当回事?狠角色不该是鸡蛋的自我定位,就像水不该拿山的尺码来自量身高一样。何况弱者的胜机恰好出现在强者的无限度耍狠之后。当年,甘地以“非暴力”思想引领印度脱离英国殖民统治,走向独立。起初谁也不看好他,一个简单的推理似乎就可以将他的“非暴力”主张变成大笑话:鸡蛋能禁得起石头砸吗?脑袋能禁得住棍棒敲吗?一边是“非暴力”,一边是血腥的镇压,谁都在想,甘地的忍耐力何时耗完?他会不会有忍无可忍的时候?但他以人道抗衡兽性,百折不回,百忍成钢,达到了人类从未达到过的忍耐边际。这时候,耍狠的石头竟然疲软下来,鸡蛋居然赢下了决赛,人类以非暴力的手法取得反暴政的胜利,这不是第一次,却是最为重大的一次。
在乱石纷飞的年代,做一个暴露于野的鸡蛋是异常艰危的,但并非毫无生机和胜机,关键是鸡蛋与鸡蛋之间不能自行割断爱的纽带,这种爱既是世俗的手足之情,也是超越世俗的恻隐之心。当狰狞的凶神恶煞在慈悲和善面前自惭形秽的时候,石头会对鸡蛋说:“原来你们是最懂得爱的,难怪会团结得如此紧密,相处得如此和谐。我们并不能从毁坏你们的快乐中得到快乐,也并不能从夷灭你们的幸福中得到幸福。对立不是最佳选择,对话会更为适当。”
一个孤绝的鸡蛋之所以不再感到孤绝,是因为它看到了另一个孤绝的鸡蛋没有放弃友爱之情;一个脆弱的鸡蛋之所以不再感到脆弱,是因为它发现另一个脆弱的鸡蛋破壳诞生了新的生命。他们彼此关注得越多,联系得越紧,采集的温情和善意也会愈加丰富。
鸡蛋问石头:“你认不认识虚妄?”石头回答:“虚妄就是我的父亲。”鸡蛋问石头:“你认不认识绝望?”石头回答:“绝望就是我的母亲。”鸡蛋问石头:“你认不认识希望?”石头沉默了,因为“希望”是他的梦中情人,总是披着月光婚纱在江边缥缈来去。鸡蛋知道,石头是需要黑夜的,因为黑夜能给他安排奇幻的梦境。于是鸡蛋告诉石头:“当希望降临的时候,你的父母就会死去,你怎么办?”石头回答:“只要她肯来到我身边,让老朽归天又有何妨!”鸡蛋笑了,石头却毫无表情。在石头群中,笑的失传甚至比爱的失传更彻底。真正值得同情的何尝不是内心阴暗的石头?他们不会爱,更不会笑。
做“鸡蛋”并不坏,这一点粗浅的认识你还不至于没有吧?“石头”变不成“鸡蛋”,这是石头不敢透露的最大的痛苦。当恶类无法行善时,它并不像我们以习惯思维想象的那样开心惬意。
(有删改)
【小题1】文中的“鸡蛋”与“石头”各比喻什么?为什么说“真正值得同情的何尝不是内心阴暗的石头”?
【小题2】请简要概括甘地“非暴力”思想成功的原因。
【小题3】请结合全文内容,分析开头“石头”与“鸡蛋”对话中“鸡蛋”反问的寓意。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易水不寒
卢世龙
①在漂泊与寻找之间,我总会有意或无意地感到岁月就像一条河。尽管河的左岸是难以释怀的记忆,右岸是充满玄奥的无穷未知,但河里飞快流逝的,绝对是人的鲜活生命。
②对于易水河的膜拜,源自一位名叫荆轲的英雄。世间孤胆锄暴的好汉多得很,然荆轲明知有去无回,仍临河高歌,绝尘远行。慷慨悲壮,不但成就了英雄,也成就了易水。
③那时,平静的燕国,大地常绿,燕山常青。冬日里,雪花大如席,漫天落下,给茫茫山岭笼罩厚重冰盖。然后,春夏之季,慢慢溶化。条条涓流融入易水河道,汇成清澈透明的涟漪,抚慰鲜活的水草游鱼,抚慰多姿的大地生灵……
④人生不过是一场漂泊,并无意义可言。而寻找精彩的漂泊方法,给灵魂一个好的归属,或许便是做人的意义所在
⑤英雄去了远方,那里是另一个世界,谁也无法知道那边是个啥模样。不过,英雄和筑而歌,仰面痛饮,登车壮行的易水仍在,仍是千秋万代子孙们感受英雄精神的场所。物欲盛宴下的人群,没有人文精神壮骨活血,往往迷失自我。
⑥没错,面前的易水河,枯草杂存,乱石遍地,更像平缓沟渠。它非但无水,反倒让人燥热难奈。如此沧桑,或许是在证明,伴随时间河流消失的,更有自然河流。如同一个小小的“!”号,我再怎么疲惫不堪地为她奔波,也注定只会留下慨叹。使劲揉搓眼睛,擦拭满脸汗泥后,便想,这黄沙漫天,黄尘遍地的世界,真的是英雄所要拼却宝贵生命捍卫的家园吗?历史长风,蔓延一沟惆怅。既然眼睛看不到水,就用脚去看吧。尽管步履沉重,我仍打起精神,奢求收获易水对我的哪怕点滴馈赠。顺缓坡而下,我将苍凉枯槁沙沙踩伏大串印痕,它们也在我裤腿留下道道黄泥标志。有砂粒相继入鞋硌人,有顽石偶尔跌撞绊人。但生活路上的磕绊再怎么复杂多变,我们也不能因之忘却既定目标。我屏息直奔河的中心地带……不远处哄地飞出一只小鸟,吓一跳。原来,水是有的。密集枯苇菖蒲,裹挟一线时断时续的浊流,浮些黑不溜湫的塑料泡沫,猛一下还难看清水的模样。原来,似无却有的水,蜿蜒于沟心草丛,时不时蜷个凼,积成汪。
⑦我轻轻提起裤管,悄悄蹲下身去,生怕一不小心,扰乱这脆弱的宁静。慢慢拨开漂浮物,但见水底融着厚厚的黑色汁液,仔细瞧,怎么也看不清凼的底部是个啥模样。这简直就是中国历史的翻版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把底牌给藏着掖着可我依稀看见,水中有个秃秃的圆球,悬浮不定。人或许是生着一双什么样的眼睛,看到的事物就会是什么模样;也或许是身处什么样的环境,就会看到什么样的事物。醒过神来,才知那是自己的脑袋。世界真是越来越莫明其妙,对照浊流看自己,原来连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是谁。
⑧正感慨着,右脖颈生生地酸痒起来。抬头,满天沙尘纠结菖絮和杨絮,如城市噪音,一阵紧接一阵疯狂扑来。我将眼睛眯成一条缝,它们却魔鬼般钻进衣里,某处发痒,浑身难奈。这世间呀,人有什么样的追求,就会出现什么样的家园。所有追求,都直接影响人格发育。且人们让河流沧桑不堪,成了河不河鬼不鬼的样子;河流便让人们痛苦不堪,活得有话说却无处诉说地憋屈。于今的燕山系脉,恰似难于收拾的乱石堆;而纤毫般的易水,更像它的一行辛酸浊泪。
⑨我站在干枯的河床上,完全是在亲近易水河的残骸。
⑩一条以水承载人文精神的河流,于今连水都没有了,这失去的又岂止是蓬勃生机,它更是全部的精华和荣光啊。
⑪在华北平原的广袤背景里,易水显然不够小鸟们饮用。游人满怀肃穆接踵而至,满目苍凉,易水不寒,心寒。
⑫适有老汉路过,见我一身狼藉,面露哂容。遂问,这是易水河吗?答,那是荆轲塔,不是易水河是啥。这河三十年前还清水滔滔,断流也就近些年的事哩!顺老汉手指方向,山坡一座灰不溜湫的塔儿,孤立尘暴之中,情形酷似荆轲他老人家伫立云层,默默静观华厦众生茫无头绪地折腾时光。
⑬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在岁月长河里,这次生命实在过于短暂,寻找生命作为的机会便更加宝贵。舍个人生命,挽民族大厦于将倾也好,照亮他人行程也罢,给予他人福祉也行……生命的漂泊,原是个实践过程,只有及时而认真进行把握,才能找到真正意义的价值归属之地。
【小题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⑦段作者写自己认不清楚水中自己的脑袋,表现了易水河水的浑浊不堪,也勾连到当今世界人们容易迷失自我的社会现实。
B.文章从慷慨悲壮的英雄荆轲写起,引出易水的生存现状,主要表达作者对易水严重污染的痛心,启发读者思考人生的意义。
C.文章取材十分广泛,没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谈古论今,写人写水写人生,行文看似闲散,实则层层相连,紧凑有序。
D.文章采用夹叙夹议的艺术手法,叙述和议论交互穿插,浑然融合,笔法灵活多变,生动活泼,富有对人生的启迪。
【小题2】文章第③段写易水河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小题3】请结合文章内容,理解“而寻找精彩的漂泊方法,给灵魂一个好的归属,或许便是做人的意义所在”这句话的含意,再结合本文内容和荆轲的故事谈谈你从这句话中得到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