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不需注释的生命
祝勇
⑴曾经觉得,注释是那般重要。记得有一次,一位年轻的朋友在编辑一本美国著名汉学家有关中国文化的专著时,将书后十几万字的注释全部删去,令我那么的心疼。我对他说,作者在那些注释里面凝结的心血,并不比他行文中的少啊。没有了注释,这本书将不再完美。
⑵红尘素居,碌碌诸事中,有的时候,我们是那么的需要一些注释,不论是注释自己,还是注释周围的人,注释整个世界。孩提时我们总是缠着妈妈问十万个为什么,就是在寻求着世界的注解,而当妈妈坐在我们的睡榻旁,安详地为我们一一作了解答,我们才能心满意足地带着一丝微笑睡去。
诗人以离人心上秋来注释,以黄鸡紫蟹堪携酒,红树青山好放船来注释,以“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来注释“思”,以“一叫千回首,天高不为闻”来注释“痛”,而我们在一个春天芳香的夜晚开始伏案写下的日记,亦是对自己生命的注释啊!
⑷我们已经习惯于给自己的生命一个解释。我们汲取知识,是因为我们需要聪慧的大脑;我们锻炼身体,是因为世界等着我们去创造;我们种花莳草,是因为它们的枝脉可以染绿我们的心灵;我们夜夜做梦,是因为我们瑰丽的幻想在夜晚也要接力奔跑……
⑸而每当做错一件事情,我们又总是百般地想给对方一个解释,通过对自己行为的注释,来赢得一点点的谅解以及内心的安宁。
⑹可是啊,我亲爱的朋友,有的时候,我们是不需要注释的,不论是我们的思想,还是我们的行为。沉默中,心有灵犀的人自能心领神会,而心律不同者即便你费尽口舌他仍会恍然不知。
⑺相传世尊一日在灵山会上,拈一枝金婆罗花示众。时众皆默然,不得其要领,只有迦叶尊者破颜而笑,于是佛祖便将其“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传给了迦叶。禅宗《无门关》第六则记载的这段“拈花一笑”的著名公案,是那么的令人心动。而且目不识丁的六祖慧能一听无尽藏比丘尼诵念《大涅盘经》便知其中妙义的故事,亦是那样传神。
⑻禅宗讲求“不立文字”、“以心传心”,而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不需彼此注释而“心有灵犀一点通”,该是一个多么动人的境界啊!
⑼俞伯牙摔琴谢知音,没必要诠释自己;管宁割席与友断交,亦毋须多言一句。最钦佩古时话本里那些特立独行、从不多言的英雄。大漠孤烟,夜黑风高,他们或杀身取义,或拔刀助友,绝不多说一句,从来不为自己的所作所为加上一段长长的注解。待血迹擦干,宝剑入鞘,是朋友,自会相视一笑。好汉武松本可不上景阳冈的,可他偏向虎山行;刺配二千里外的孟州,一路上本有机会逃跑,可他宁肯将卸下的木枷重新戴上,把印信贴上,一步步投孟州而来……不解者,百思不解;知其心者,自会竖起大拇指,由衷地说一声:“好!”  
⑽还有爱情,自古以来就令人“辗转反侧,寤寐思服”的爱情,更是不需要注解,也没有注解的。就像一首歌中唱的:“爱,不需要任何理由,就像你,注定跟我走。”我读书时曾结识一位从意大利米兰来中国留学的小姐,她在意大利学习了四年中国历史,又到中国研究古典文学,能写精美的绝句,曾令我惊叹不已。多年以后,我看电视,才知道她嫁给了大学的一位锅炉工。记者问她为什么嫁给一位中国的锅炉工,我就觉得这是一个愚蠢的问题。没有为什么,“不要问,不要说,一切尽在不言中”。屏幕上她为专心读书的丈夫扇扇子的情景,令我万分感慨。想起征婚广告中那么多比工程设计还要精确的择偶要求,我真的怀疑这样是否可以寻到真正的爱情。
⑾言传是必要的,可意会却是更高的境界。当我们温柔相对,让我们什么都别说,因为一切的解释,一切的评说,都有可能使我们之间的那汪意境褪色……
(选自《读者》2007年11期)
1.文章开头说:“曾经觉得,注释是那般重要。”那么,作者从哪些方面表明生命需要注释? 
答:
2.结合文中的语境,说说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曾经觉得,注释是那般重要。
答:
(2)而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不需彼此注释而“心有灵犀一点通”,该是一个多么动人的境界啊! 
答:
3.文章列举了迦叶尊者、俞伯牙、管宁、武松等人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什么道理?请简要概括。
答:
4.对作者“生命不需注释”的观点,你如何看?请写一段话,谈谈同意或不同意的理由。 
答: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3-03 11:56:2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天使的声音

乔叶

当我第一次教女儿使用“谢谢”这个词的时候,她好奇地问我:“为什么要这么说?”“因为这是一种礼节。”“什么是礼节?”“礼节就是各种惯用形式。”我用字典上的解释来敷衍她,然后很快岔开了话题。“大人们的事情,我老是想不明白。”女儿叹了口气,没有再问下去。不过,从那以后,她还是很乖地在各种场合说着“谢谢”。
一天下午,过马路的时候,她突然问:“是不是所有帮助过我们的人,我们都应该说声‘谢谢’?”“那当然!”穿过斑马线,她拉住我的手,让我在路边站住,问道:“那我们是不是也应该谢谢警察叔叔为我们指挥交通?”“是的。”“可是,他每天指挥这么多人,为什么却没有一个人去谢他呢?”“因为没有人认为有这个必要”,我真想这么说,然而想了想,还是笑道:“因为他要工作,要是每个人都跑去谢他,他还怎么工作呢?”“可是,好多天好多天,我都没有看见一个人去谢他呀!”女儿郑重地说。“妈妈,我想谢谢他。”“其实,我们没有必要去谢他。”我小心地斟酌词语,“要是这么说,我们要感谢的人就太多了。纺织工人为我们织衣料,我们应当感谢;老师教我们知识,我们也应当感谢;医生为我们看病,我们也要感谢。这一辈子要谢的人,谢都谢不完了。”我又好笑,又担心,又充满了不耐烦,可是我又能怎么对她讲,告诉她“这是个功利世界,你谁都没有必要去感谢”。我不能。
“妈妈,其实我一直想谢谢您。”女儿突然说。望着她小小的面容,我突然意识到自己对“谢谢”这个词的理解和使用一向是多么呆板和可笑。多少年了,我已经不懂得“感谢的核心意义了。我所谓的感谢不过是一个单纯的社交词语。它是一蓬覆盖在实惠和利益上的轻飘的茅草,微风一吹,就会全裸出冰冷的钢筋骨架。
谢谢,为什么要感谢?你为我做了什么呢?你给我多少好处?你能帮我什么忙?你为了我,还是为了你自己?紧张而繁华的生活渐渐让我们淡漠了一切、怀疑一切、利用一切、也玷污了一切。我们不知感恩,没有激情,机械地随波逐流。我们常常感叹找不到真实的东西,却不明白是我们心中的噪音,掩盖了耳边天使的歌声。
“妈妈,我可以向他说声谢谢吗?”女儿又问。“可以,不过要等他换过岗。”我认真地答应她,她高兴地点了点头。
我们站在路边的柳树下等了半个小时,那位警察终于下岗了,我领着女儿走到他的面前。“什么事?”他问。“我要谢谢你,你指挥交通太辛苦了。”女儿说。警察愣愣地看着我们,许久,他“噢”了一声,笑道:“你看,你看,这有什么,这有什么,天天这样的,天天这样的。”
我们默默地走在街上,我忍不住对女儿说:“妈妈也想谢谢你。”“为什么?”“不为什么,不为什么也可以谢的。”我说。
是的,不为什么也可以感谢的。或者说为了爱,为了感觉,为了彼此存在的需要,为了一些简单而朴素的事情,甚至仅仅为了活着本身,我们就可以有无数感谢的理由。而我之所以感谢女儿,也许仅仅是因为她的话语,像是出自天使的声音。

(选自央视国际网:电视散文)

【小题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标题“天使的声音”一语双关,既指女儿说“谢谢”的声音,又指来自内心深处毫无功利真诚的声音。
B.文章重点描述了女儿坚持要给警察叔叔说“谢谢”这件事,一方面引发了我对“谢谢”核心意义的思考,另一方面也表现了我对孩子爱心的呵护。
C.女儿认为“所有帮助过我们的人,我们都应该说声‘谢谢’”,说明她是一个单纯重视社交礼节、在各种场合说着“谢谢”的很乖的小姑娘。
D.文章写“我”最初对女儿的态度以及“警察愣愣地看着我们”这一细节,都是为了烘托“女儿”形象和表达主题服务的。
【小题2】阅读本文,联系生活实际,请你说说对“感谢”的核心意义的理解。
【小题3】文中画线句子很有表现力,请联系具体内容进行简要分析。
它是一蓬覆盖在实惠和利益上的轻飘的茅草,微风一吹,就会全裸出冰冷的钢筋骨架。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史学原以记述近现代事实为主要任务,任何时代的近现代史都是史学家的研究中心。史学容易触犯政治禁忌,成为文字狱和其它变相文字狱的主要对象。清代的文字狱几乎等于历史狱。朴学反是,以经常为中心,以小学(文字学)的训诂、音韵为附庸,在其范围内的诸子、古史考证、地理、方志等等,都和政治现实没有直接关系。清代顺、康、雍、乾文网太密,文字狱大兴之后,史学因为首当其冲而大衰,考证学因为可以避祸而极盛,便是明证。
由于中国封建社会历经的时期太长,君主权威无限大,一切都被严密控制,学术界便越来越明显地出现这种极其反常的怪现象:现代史成为空白点,近代史成为薄弱点,古代史成为集中点,越古越厚,越今越薄,甚至有古无今,许多学者都成为“信而好古”者。这自然是由于统治者极端专制和极端愚民造成的,而学术界死气沉沉,学术家畏难避祸,以古代史为防空洞、避风港,也是无法辩解和否认的原因。ZXXK
明末清初许多伟大的史学家,在国变之后,毅然决然地集中毕生精力,就亲身见闻去私编《明史》。《明史》就是他们的近代史。当时,从学术界老前辈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到万斯同、全祖望等大史学家,多专心致志私著《明史》,把私著《明史》看作高于一切的神圣的任务。黄、万、全等清初史学家在中国史学史上的地位是难以比拟的,因为在十四史中,只有《史记》敢于写到“今上”,即当代史。在明代以前,如后汉初修的《前汉书》,唐初的官修《隋书》,元初的官修《宋史》等,均属隔代修史,而且由于官修,那是根本谈不上史德问题的。在清代以后,如民国初年以清朝遗老为主官修的《清史稿》,等于清王朝的奴才为清王朝的主子服务,也是可鄙的。只有明清间的一大群史学家敢于不惜牺牲、无所畏惧地私著信史实录,确为难能可贵,这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值得大书特书的一点。这也可见史学是以同现实有密切关系的近现代历史为中心的,历史科学工作者必须是大智大勇者,缺乏勇敢精神,就不可能成为伟大的历史学家。
【小题1】下列说法,不是导致学术界产生“怪现象”的原因的一项是
A.中国史学多属于隔代修史和官修,无法做到信史实录。
B.史学的研究中心与政治现实有直接联系,容易触犯政治禁忌。
C.史学家畏难避祸,缺乏直言事宴的勇敢精神,于是转向考证学和古代史研究。
D.中国封建统治者为维护其专制权力,采用了极端的愚民政策,严密控制学术研究。
【小题2】(小题2)下列对文段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清代的考证学极其兴盛,是由于顺、康、雍、乾大兴文字狱后,史学研究大大衰落造成的。
B.朴学研究不易酿成文字狱,因为朴学以经学为中心,以小学的训诂、音韵等为附庸,它的各方面内容跟政治现实并没有直接的关系。
C.明代以前,后汉初修的《前汉书》,唐初的官修《隋史》,元初的官修《宋史》等,其史学价值都在官修《清史稿》之上。
D.黄、万、全等清初史学家在中国史学史上地位崇高,是因为他们私著《明史》的成就达到了司马迁《史记》的高度。
【小题3】(小题3)根据文段信息,下列推断有误的一项是
A.明清间一群史学家私著《明史》,表现出他们尊重历史事实,勇于牺牲的可贵精神和品格。
B.《史记》在中国史学史上有其重要地位,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司马迁是个大智大勇者,敢于记述当代史实。
C.一个编史者,既要有才智识见,又要有编修同现实有密切关系的近现代史的经历,更需要有勇敢精神,才可能成为伟大的历史学家。
D.史学原以记述近现代事实为主要任务,但隔代编修或者出于官修的史书,往往不能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因而缺少学术价值。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魏晋时期文学的自觉
鲁迅说:“曹丕的一个时代可以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或如近代所说,是为艺术而艺术的一派。”“为艺术而艺术”是相对于两汉文艺“厚人伦,美教化”的功利艺术而言。以曹丕为最早标志,它确乎是魏晋新风。
鲁迅又说:“汉文慢慢壮大是时代使然,非专靠曹氏父子之功的,但华丽好看,却是曹丕提倡的功劳。”曹丕地位甚高,后来又做了皇帝,极人世之崇荣,应该是实现了人生的最高理想了吧,然而并不。他依然感到“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两者并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帝王将相、富贵功名可能很快便是白骨荒丘,真正不朽、能够世代流传的却是精神生产的东西。“不假良史之词,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曹丕《典论•论文》)显赫一时的皇帝可以湮没无闻,华丽优美的词章并不依附什么却被人们长久传诵。可见曹丕所以讲求和提倡文章华美,是与他这种对人生“不朽”的追求相联系的。
这样,文学及其形式本身,其价值和地位便大不同于两汉。在当时,文学实际总是宫廷玩物。司马相如、东方朔这些专门的语言大师乃是皇帝弄臣,处于“俳优畜之”的地位。那些堂哉皇也的皇皇大赋,不过是歌功颂德、点缀升平,再加上一点所谓“讽喻”之类的尾巴以娱乐皇帝而已。至于绘画、书法等等,更不必说,这些艺术部类在奴隶制时代(作者持“魏晋封建说”,认为我国秦汉时期仍处于奴隶制社会,封建社会自魏晋开始。)更没有独立的地位。在两汉,文学与经术没有分家。《盐铁论》里的“文学”指的是儒生的政治学,贾谊、班固、张衡等人也不是作为文学家而是因具有政治家、大臣、史官等身份而有其地位的和名声的。
在两汉,门阀大族累世经学,家法师传,是当时的文化保护者、垄断者,当他们取得不受皇权任意支配的独立地位,即建立起封建前期的门阀统治后,这些世代沿袭着富贵荣华、什么也不缺少的贵族们,认为真正有价值有意义能传之久远以至不朽的,只有由文学表达出来的他们个人的思想、情感、精神、品格,从而刻意作文,“为艺术而艺术”,开始意识到诗文具有自身的价值意义,不只是功利附庸和政治工具,等等,便也是很自然的了。
所以,由曹丕提倡的这一新观念极为迅速地得到了广泛响应和长久的发展。曹植在当时之所以具有那么高的地位,钟嵘比之为“譬人伦之有周孔”,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从他开始讲究诗的炼词造句。所谓“起调多工”(如“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精心练字(如“惊风飘白日”“朱华冒绿池”等等),音调谐协(如“孤魂翔故城,灵柩寄京师”)……都表明他是在有意识地讲究作诗,大不同于以前了。自魏晋到南朝,讲求文词的华美,文体的划分,文笔的区别,文思的过程,文作的评议,文理的探求,以及文集的汇篆,都是前所未有的现象。它们成为这一历史时期意识形态的突出特征,都鲜明地表示了文的自觉。  
——摘自李泽厚《美的历程》(有删改)
【小题1】根据原文内容,以下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曹丕“为艺术而艺术”的观念能迅速地得到广泛响应和长久的发展绝非偶然,其背后有着与之相对应的经济和政治基础。
B.以曹丕为代表的一批贵族认为真正有价值的,只有由文学表达出来的他们个人的思想、情感、精神、品格。他们刻意作文,从而显现出了诗文具备的自身价值和意义。
C.贾谊、班固、张衡等人也不是作为文学家而是因具有政治家、大臣、史官等身份而有其地位的和名声的,说明文学在当时仍不具备独立地位。
D.“文的自觉”始于魏晋,从此文学不再只是功利附庸和政治工具,文学家也渐渐有了自己独立的地位。
【小题2】以下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曹丕对文章形式美的提倡,在曹植的诗歌创作实践中得到了具体体现,这也是曹植在当时具有极高的文学地位的重要原因之一。
B.曹丕认为人的寿命有限,富贵功名转瞬即逝,好的文章却可以不依托于外物而传于后世。所以从人生价值的角度看,写出传世的文章比位居帝王将相更有价值。
C.鲁迅说曹丕是“为艺术而艺术的一派”,是因为相对于“厚人伦,美教化”的功利艺术,曹丕更强调文学本身的形式和艺术价值。
D.司马相如、东方朔等语言大师也追求文章的形式,但其创作本身却是为了歌功颂德,娱乐皇帝,有着非常功利的目的,与“为艺术而艺术”相去甚远。
【小题3】下列各项所述现象中,不属于对文章所述“文的自觉”的体现的一项是(   )
A.陆机在《文赋》中说“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碑披文以相质,诔缠绵而凄怆”区分了诗、赋、碑、诔等不同文体的文体特征。
B.钟嵘的《诗品》强调“若乃经国文符,应资博古……至乎吟咏性情,亦何贵于干事?”把吟咏性情的诗和经事致用的经学儒术从创作特征上强调区别开。
C.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骈文讲究声律的和谐、用字的绮丽、辞汇的对偶和用典,体现了对文章形式美的刻意追求,甚至因此使文章在思想内容的表达上受到限制。
D.司马迁说自己创作史记的动机是“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鲁迅称赞《史记》是“无韵之离骚”,充分肯定了其经邦济世的历史成就。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随着百姓健身意识的进一步提升和健身房商业模式的进一步成熟,我国体育产业发展迅速,健身消费蓬勃兴起。国家体育总局颁布的《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提出,到2020年,每周参加1次及以上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7亿,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4.35亿,体育消费总规模达1.5万亿元。

健身除了体育项目外,还有很多内容,大致分为器械锻炼和非器械锻炼。健身产业上游涉及健身器械、教练培训等,中游主要是各类健身服务,下游则是各类健身服装、装备等。带有大数据处理、云计算、传感器等先进科技手段的智能硬件与智能软件融合,可以使健身具有更强的计划性、针对性和科学性。尤其是在家庭健身中,通过智能化健身器材的引导与辅助,健身爱好者有望大幅增强健身效果。

就我国健身产业供给端来看,健身市场竞争激烈。随着国家大力支持鼓励全民健身、积极参加锻炼,我国居民健身意识不断提高,健身习惯正在稳步涵养中。

健身行业虽然总体保持增长,但业内竞争十分激烈。在一线城市,健身俱乐部的增长趋缓,一些私教工作室由于同质化问题,生存状况也不乐观,由此引发健身场馆倒闭的现象时有发生。对于一些采取会员制的健身房,消费者往往遭遇“会员费用难退还”的问题。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预付式消费是投诉热点,健身行业的预付式消费投诉数量也较为多发。

健身行业想要更好更快发展,需要更加规范的环境。专家认为,相关监管部门要当好消费者的后盾,让消费者在权益受损时有维权渠道,健身企业也要加强自我约束和管理。对于健身房来说,精细化运营、扩大营收非常关键。除了会员的入会费外,健身场馆应增加销售渠道、拓宽服务范围,通过多样化服务来增加收入。

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健身行业门槛较低,将面临新一轮洗牌。未来,连锁化、品牌化是健身行业的发展趋势,只有那些能提供更专业更多样服务、更好保护消费者权益的企业,才能在竞争中胜出。

《人民日报·健身消费,规范发展是关键》

材料二:

《人民日报·健身消费,规范发展是关键》

材料三:

中国目前的健身房市场形态非常类似于过去我国零售业发展态势,由最早小商小铺供不应求的市场发展到后来大规模的超市为主导,细分领域再从超市中再次分离出来,形成便利店零售、水果零售等。然而超市仍然作为主体,细分零售只是作为补充。从长远来看,随着市场容量的不断扩大,客户健身诉求的不断提高,新兴健身房简单的“团操”课与小面积、功能少的现状必然无法满足越来越多进阶健身用户对专业度的需求。功能更加齐全的大规模健身房仍是主导,小型细分的新兴健身房只是传统健身房的补充。传统健身房利用好自身积累的品牌认知与用户流量,借鉴新兴健身房的运营管理模式与新兴技术,市场会迎来新一轮生机。

对比具有悠久健身文化及产业历史的美国,可以看到中国健身行业的市场集中度低,产业结构单一,目前仍处于成长期,未来中国健身产业的市场潜力巨大。然而受制于国民可支配收入,未来短期内健身房市场增长缓慢。但是针对产业结构单一的现状,未来健身周边产品及服务会成为新的增长点。

《2019健身报告:传统还是互联网健身公司,谁是最后赢家?》

【小题1】下列不属于健身产业的一项是
A.经营健身房,提供健身服务。
B.专卖各类健身服装、健身器械。
C.专门培训健身房营销人员、健身教练。
D.参加专业跑团,进行健身训练。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2013年起,我国健身人口的规模及增速都呈现出稳定增长的态势,反映出我国人民普遍认识到了全民健身的重要性。
B.从统计数据来看,30岁以下的人倾向接受专业健身指导的比例相对较高,但从总体来看,倾向接受专业健身指导的比例偏低。
C.未来的健身产业发展方向是大规模健身房功能更加齐全,满足进阶健身用户对专业度的需求的小型细分的新兴健身房越来越多。
D.目前中国健身行业还处于成长期,未来中国健身产业的市场潜力巨大,国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速直接影响着健身房市场增长速度。
【小题3】请结合材料,概括分析我国健身产业怎样才能做到健康发展。

同类题5

阅读文章节选,完成各题。

第十年年底,债都还清了,连那高额的利息和利上加利滚成的数目都还清了。

路瓦栽夫人现在显得老了。她成了一个穷苦人家的粗壮耐劳的妇女了。她胡乱地挽着头发,歪斜地系着裙子,露着一双通红的手,高声大气地说着话,用大桶的水刷洗地板。但是有时候,她丈夫办公去了,她一个人坐在窗前,就回想起当年那个舞会来,那个晚上,她多么美丽,多么使人倾倒啊!

要是那时候没有丢掉那挂项链,她现在是怎样一个境况呢?谁知道呢?谁知道呢?(1)人生是多么奇怪,多么变幻无常啊,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

有一个星期天,她到极乐公园去走走,舒散一星期来的疲劳。这时候,她忽然看见一个妇人领着一个孩子在散步。原来就是佛来思节夫人,她(2)依旧年轻,依旧美丽动人

路瓦栽夫人无限感慨。她要上前跟佛来思节夫人说话吗?当然,一定得去。而且现在她把债都还清,她可以完全告诉她了。为什么不呢?

她走上前去。

“你好,珍妮。”

那一个竟一点也不认识她了。一个平民妇人这样亲昵地叫她,她非常惊讶。她磕磕巴巴地说:

“可是……太太……我不知道……你一定是认错了。”

“没有错。我是玛蒂尔德·路瓦栽。”

她的朋友叫了一声:

“啊!……(3)我可怜的玛蒂尔德,你怎么变成这样了!……”

“是的,多年不见面了,这些年来我忍受着许多苦楚,……而且都是因为你!……”

“因为我?……这是怎么讲的?”

“你一定记得你借给我的那挂项链吧,我戴了去参加教育部夜会的那挂。”

“记得。怎么样呢?”

“怎么样?我把它丢了。”

“哪儿的话!你已经还给我了。”

“我还给你的是另一挂,跟你那挂完全相同。你瞧,我们花了十年工夫,才付清它的代价。你知道,对于我们这样什么也没有的人,这可不是容易的啊!……不过事情到底了结了,我倒很高兴了。”

佛来思节夫人停下脚步,说:

“你是说你买了一挂钻石项链赔我吗?”

“对呀。你当时没有看出来?简直一模一样的啊。”

于是她带着天真的得意的神情笑了。

佛来思节夫人感动极了,抓住她的双手,说;

“唉!(4)我可怜的玛蒂尔德!可是我那一挂是假的,至多值五百法郎!

【小题1】 “她一个人坐在窗前,就回想起当年那个舞会来,那个晚上,她多么美丽,多么使人倾倒啊”意在表明___________
【小题2】对划线句(1),有以下几种说法, 解释合理的一项是_________
A.作者将写作《项链》的全部旨意和盘托出。
B.作者对人生的这种看法只局限于对生活现象的描述。
C.作者在嘲弄人生,借以增加文章的讽刺性。
D.作者试图对玛蒂尔德的命运做出自己的诠释。
【小题3】划线句(2)的人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文中佛来思节夫人的两句感叹——“我可怜的玛蒂尔德”——含义有什么不同?
【小题5】根据《项链》的内容,以“玛蒂尔德,我想对你说”为话题,写一段60字左右的话。
【小题6】根据课文《项链》的内容,完成下面这副对联
上联:一夜风光,项链成锁链;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