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按要求完成文后练习。
我穿过一座又一座的院落,悄悄地向诸葛亮殿走去。这殿不像一般佛殿那样深暗,它曾为丞相治事之地,殿柱矗立,(甲)天地正气,殿门前敞,容万民之情。诸葛亮端坐在正中的龛台上,头戴纶巾,手持羽扇,正凝神沉思。往事(乙)千年,历史的风尘不能 ① 他聪慧的目光,墙外车马的喧闹也不能把他从沉思中唤醒。他的左右是其子诸葛瞻,其孙诸葛尚。瞻与尚在诸葛亮死后都为蜀汉政权战死沙场。殿后有铜鼓三面,为丞相当初治军之用,已绿锈斑驳,却余威尚存。我默对良久,隐隐地像听到了金戈铁马声。殿的左右两壁书着他的两篇名文,左为《隆中对》,(丙);右为《出师表》,(丁)。我透过他深沉的目光,努力想从中发现这位东方“思想家”的过去。我看到他在国乱家丧之时,布衣粗茶,耕读山中;我看到他初出茅庐,羽扇轻轻一挥,80万曹兵灰飞烟灭;我看到他在斩马谡时那一滴难言的浊泪;我看到他在向后主自报家产时那一颗 ② 的心。记得小时读《三国》,却总希望蜀国能赢,那实在不是为了刘备,而是为了诸葛亮。对于这样一位才比天高,德昭宇宙的人不赢,真是天理不容。但还是他输了,上帝为中国历史安排了一出最雄壮的悲剧。(戊)。我心中翻腾着这许多的“假如”,抬头一看,诸葛亮还是那样安静地坐着,目光更加明静,手中的羽扇像刚刚轻挥过一下。我不禁笑自己的胡思乱想。我知道他已这样静坐默想了1700年,他知道天命不可违,英雄无法造一个 ③ 。
(选自梁衡《武侯祠前的沉思》,有改动)
【小题1】文中加点字的读音和(甲)(乙)两处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A.龛(lóng)纶(lún)灌跃
B.龛(kān)纶(lún)贯跃
C.龛(kān)纶(guān)贯越
D.龛(lóng)纶(guān)灌越
【小题2】(小题2)根据文意,文中①-③四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遮挡公而忘私时事
B.遮掩坦然无私时势
C.遮挡坦然无私时势
D.遮掩公而忘私时事
【小题3】(小题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运用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这殿不像一般佛殿那样深暗
A.他们一见面就像是多年的朋友
B.隐隐地像听到了金戈铁马声
C.他急躁的性格很像他爸爸
D.手中的羽扇像刚刚轻挥过一下
【小题4】(小题4)文中划线语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透过他深沉的目光,努力想从中发现这位东方“思想家”的过去。
B.记得小时读《三国》,却总希望蜀国能赢,那实在不是为了刘备,而是为了诸葛亮。
C.对于这样一位才比天高,德昭宇宙的人不赢,真是天理不容。
D.但还是他输了,上帝为中国历史安排了一出最雄壮的悲剧。
【小题5】(小题5)将下面四句话组成两组对偶句后分别填入文中丙处和丁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 条分缕析 ② 慷慨陈词 ③ 痛表一颗忧国忧民心 ④ 预知数十年后天下事
A.①③/②④B.②③/①④C.②④/①③D.①④/②③
【小题6】(小题6)文中第二段开头横线戊处为以下三句话,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 假如他少一点愚忠,真按刘备的遗言,将阿斗取而代之,也许会又建一个什么新朝
② 假如他生在古周、盛唐,他会成为周公、魏征
③ 假如上天再给他十年时间(活到63岁不算老吧),他也许会再造一个盛汉
A.①③②B.②③①C.③②①D.①②③
【小题7】(小题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建安风骨”指中国建安时代(建安文学)作品中慷慨悲凉、刚健明朗的风格,代表人物有汉魏之际曹氏父子、建安七子等人。
B.杜甫《蜀相》表达了诗人对蜀汉丞相诸葛亮雄才大略、辅佐两朝、忠心报国的称颂以及对他出师未捷而身死的惋惜之情。
C.《三国志》是由三国时期范晔所著,是记载三国时代历史的断代史,同时也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前四史”之一。
D.曹操是建安文学新局面的开创者,曹丕的《燕歌行》在中国七言诗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曹植把文人五言诗的发展推到高峰。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4-12-01 03:57:2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孝是人生自然生发的一种亲情。任何个人都因其父母而来到这个世界上,而人的生命是如此脆弱,只有亲人时时刻刻地关照,才可度过其婴儿期。正是因为父母无私的爱,子女才得以成人。在子女年幼时,父母为子女尽心操心,是父母的责任与本分。父母孩子之间的情感自然产生,非外部所加,属于无条件的道德情感。在人的孩提时代,当我们觉察到自己的存在时,我们就知道自己已经有了双亲。基于对父母的爱和尊重之上的孝起初是孩子天性和爱心的觉醒,经过强化和培养,会逐渐成就孝道,然后进一步,成为超越任何个人私利的人格。

在父母和子女形成了一种基本的情感相通关系后,父母特别理会到孩子的需要,孩子则尤其亲近父母。两者相互都有亲近感,达到爱的统一。子女尽孝也就是爱的体现,这样一种爱,也是人对父母之外的他人的爱的起点。父母与子女的关系蕴含着父母养育子女、子女赡养父母的义务。这种关系既不是契约协定,也不是任何意义上的交换,而是人性的自然产物。因而,这里有着不可推卸的道德责任。

治国平天下是传统儒家的理想,从孝道上看,也就是把孝道弘扬光大,达到以孝治天下的目的。孝道把对国家的爱以及对君王的忠诚看成是孝的扩展和提升:“移孝作忠。”儒家伦理的核心是仁,而仁的核心则是“孝悌”。在孔子那里,他以“仁”为最高道德要求,而“孝悌”则是仁的基础。他说:“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并且明确地说:“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儒家的基本教育,是道德教育,而在道德教育中,孝的教育尤为重要。这里还需要指出一点,即儒家往往“孝悌”并用,孝是指对父母的德性要求,而悌则是指兄弟之间的相互尊重,但前者更为根本。

孟子也明确谈到“孝悌”作为基本的道德要求,并且把它看成是传统的社会伦理的核心地位,这也是儒家的基本观点,他不仅把“孝悌”看作是基本的德性,而且提出了“移孝作忠”的说法。汉代的董仲舒也说:“无孝悌则亡其所以生。”无孝悌则不配做人,更无从谈起政治上的公忠。

当代社会由于传统的断裂,对于孝与公忠两者的关系已经看不到基本的联系。多年来脱离个人的私德来讲政治,实践表明这样的政治是靠不住的。传统孝道认为为父母尽孝是一切教化之本,由亲亲施始,亲亲启蒙,人情陶冶,进而达到道德的升华。试想,谁会相信一个连侍奉双亲的德性都没有的人,会真诚热爱他人和国家呢?把孝与公忠联系起来,其起点就在于孝。教化强调施从亲始,而其根本精神在于更多地远离对自我利益的关切,把爱心更多放在社会和他人那里,从而养成一种关怀他人、关怀社会的胸怀和情怀。

(摘自龚群《孝道的情感与外推》,有删改)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是自然生发的,子女对父母的孝道是自然产生,无须后天培养。
B.正因为父母尽心尽力,子女才得以成长,所以父母年老后子女也应尽自己的孝心。
C.儒家的基本教育是道德教育,而“孝悌”是“仁”的基础,因此包含了儒家道德教育的全部内容。
D.孔子和孟子都认为,孝悌是一个人基本的道德要求,这也是儒家思想的伦理核心。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1段从孝的自然生发的特点讲到孝道的形成,引出了笫2段关于孝和忠关系的阐述。
B.作者将个人为父母尽孝与儒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相结合,是将孝与公忠结合起来。
C.文章以孔子、孟子和董仲舒的言论有力地论证了孝悌是仁爱、公忠等道德的基础。
D.文章的论述由现象到理念,由古代到当代,由孝道到公忠,逐层深入,层次分明。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孩子的孝需要经过强化、培养才能转化为孝道,可见孝道是需要后天学习修炼的人格。
B.为父母尽孝,是人对父母之外的他人和社会的爱的起点,可见孝是一切爱的核心。
C.儒家教化强调从侍奉双亲开始,就是以孝道推动公忠,以亲情陶冶来升华道德。
D.一个人的私德不好,必然会影响到对他的政治评价;不爱父母的人不会真正爱人爱国。

同类题2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阎肃:把灵魂融入艺术

1930年,阎肃出生于河北保定,1953年4月入党,1953年6月入伍,曾创作1000多部(首)作品,参与策划100多台重大文艺活动,获国家和军队大奖100余项。

1962年,阎肃从当时风行全国的小说《红岩》中得到灵感,决定以小说中的主人公江姐为主线,创作一部歌剧,反映共产党人的坚定信念和忠贞气节,为刚刚经过三年困难时期的国民鼓劲。

在探亲的假期中,阎肃思绪像奔涌的泉水,像爆发的火山,从笔端、从心中倾泻而出,整整写了18天,歌剧《江姐》的剧本初稿一气呵成。

剧本写作仅18天,而打磨、谱曲、排演却用了近3年。1964年9月,由阎肃作词,金砂、姜春阳、羊鸣作曲的歌剧《江姐》公演,旋即引起轰动,创造了中国歌剧史上5次复排、演出1000多场的奇迹,雪压不弯、风吹不倒,信念不变、失志不移的红梅精神,影响和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人。

1991年,阎肃创作歌剧《党的女儿》。其时,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国际风云变幻,而在世界东方,迎来70岁生日的***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坚定前行。

又是一个18天,他3天写一场戏,与作曲家和演员们合作,很快完成了整部戏的创作排练。作曲家王祖皆说:“耳顺之年,三天一场戏,没有坚定的信念,没有饱满的热情,是完成不了的”。而阎肃说:“当时,我的脑子里没想别的,就想告诉人们什么叫共产党、共产党在哪儿、共产党员是什么样”。歌剧《党的女儿》登上献礼***建党70周年的舞台,又一次盛况空前,引起轰动。

当年为了在歌剧《江姐》基础上改编京剧《红岩》,阎肃主动提出去曾经关押过江姐的渣滓洞体验生活,把手反铐上,戴上脚镣,脚镣很重,碰到踝骨那是钻心的疼,吃饭、睡觉都不解开那七天七夜,他感受到了铁窗内失去自由的痛苦,他看到了囯民党特务用来折磨革命者的各种刑具。为了体验上大刑,他还真的上了一回老虎凳,当捆绑的脚下加到第二块砖时,他两条腿的筋都快要绷断了。

那种刻入骨髓的炼狱生活,使他在进行创作时,一次又一次无法控制住自己的感情,他笔下流出的,字字是泪、句句是血,活生生的江姐就这样被他搬上了舞台。几度墨汁干,木発欲坐穿。望水想川江,梦里登红岩。经过两年锤炼,他对剧本和曲谱从头到尾整整修改了几十次,反复排练修改,最后连食堂的大师傅,听着排练厅传来的声音,一边和面,一边哼唱,也一边感动得流下眼泪。

阎肃的创作从未离开过人民和生活,他说:一旦确定干什么,就要学会扎猛子,往根上去。65年来,他几乎跑遍了空军所有的部队,机场、阵地、边防哨所,处处留下了足迹和歌声。65年来,他为部队写了多少军歌、师歌、团歌、连歌,他自己都数不清了。

凡作传世之试,必先有可以传世之心。阎肃说:“人年轻要多干、少争、少斗,多学别人的长处;人老了,尤其注重立德,要把名利看得很淡”。

作为文艺界的常青树,阎肃在拉大幕中开始了自己的艺术道路。在西南军区文工团时,阎肃被编入合唱队。那时候,要求演员一专三会八能,拉大幕、管汽灯、演出催场,阎肃什么都干,从拉大幕开始的艺术道路,到被称为文艺界的词坛泰斗国宝级艺术家,阎肃说:我感觉自己没做什么,怎么就有了这么高的评价。我唯一承认的,就是我很勤奋,我认真对待每一分钟。和阎肃合作创作了《江姐》等多部作品的作曲家羊鸣说:“阎肃不怕困难,年轻的时候,你只要提,他就干,对工作毫不挑剔,广种多收。再就是爱学习”。

(选自《中国文化报》,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阎肃认为,好歌不是凭空造的,它来自几十年的生活积累,同时也植根于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中。

(《阎肃:在风花雪月中为兵服务一辈子》)

②阎肃老师不管在什么岗位上,都兢競业业地展行自己的职责。满怀激情地创作,脑子里永远有最新鲜、最时尚的东西,他从不排斥新事物,时刻表现出执着、随和、青春、阳光,有“老顽童”“老时尚”“老玉米”的昵称。

(《羨慕阎肃老爷子》)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介绍阎肃的传世之心时,引用他本人的话直接表述了他对名利的看法。
B.阎肃创作歌剧《党的女儿》就是想告诉人们共产党的特点、共产党是为人民服务的等。
C.文章通过引用王祖皆的话,从侧面表现出阎肃在七十高龄时仍具有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
D.文章最后一段通过阎肃在西南军区文工团时的经历以及作曲家羊鸣的话,表现了阎肃是一位不怕困难,对工作不挑剔的艺术家。
【小题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文本第一段交代阎肃的出生年份、出生地以及入党、入伍时间和创作方面的重要贡献、获得的奖项等,概括介绍阎肃,引出下文对这些内容的具体表述。
B.阎肃喜欢下基层,几十年来,他跑了空军所有的部队,到哪里都亲自为战士唱歌,是一位为兵服务一辈子的文艺界常青树。
C.阎肃被人昵称为“老时尚”,体现了他对时尚的孜孜追求,也正是这种对最新鲜思想的深入理解,阎肃才能满怀激情地创作,才能在任何岗位上都很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
D.由阎肃作词的歌剧《江姐》历经3年的打磨、谱曲、排演,在公演时引起轰动,后来有5次复排,其中体现的红梅精神对后来者有着巨大的影响和教育。
E.在排练京剧《红岩》时,食堂大师傅都能唱《红岩》曲子的细节描写体现了《红岩》排练时间之长,剧情动人的特点,对阎肃的叙写也起到了侧面烘托的作用,表现了阎肃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
【小题3】阎肃在艺术创作方面成功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7年5月10日,位于我国南海的神狐海域,蓝鲸1号钻井平台上一束橙色火焰喷薄而出,标志着中国“可燃冰”试采成功!

深海“可燃冰”开采,是一个全新领域,美国、日本等技术先进国家也尚未攻克。此番“试剑”神狐深海,领跑“可燃冰”开采的总包方是中国海洋工程公司,他们完成了从100米浅海向1300米深海进军的大跨越,实现了从常规油气到“可燃冰”全新领域作业的大突破,创造了“可燃冰”试采产气时长和总量的世界纪录。

“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铁人王进喜攻坚克难的精神融入石油人血液。总经理刘圣志认为,惟有创新,方能为深海领域的“可燃冰”开采杀出一条路!泥质粉砂岩储层中的“可燃冰”开采,如同在“泥巴层里取气”,他们在无数次求解世界难题中寻到“最优”路径,通过60天连续试采,验证了防砂思路的科学性和防砂工艺的有效性。海洋工程公司组建了一支近800人的攻关团队,主力大多是80后。公司让年轻人大胆地练、铆劲儿地闯,一批深水石油人在实战中加速成长、历练。

(新浪网《找寻深海中的“可燃冰”密码》)

材料二:

(数据:人民日报 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材料三:

2017年7月29日,南海神狐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工程全面完成海上作业,我国首次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圆满结束。可燃冰具有燃烧值高、污染小储量大等特点,被各国视为未来石油天然气的战略性替代能源。9月16日,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文智在“中国能源研究会2017年会”上做演讲时表示。实现天然气水合物的规模、效益开发任重而道远。他说:“我国南海神狐海域天然气水合物采了31万方气,但我判断,只有一部分是水合物,还有相当多的是游离气。天然气水合物试采成功只是万里长征迈出的关键一步,实现产业化仍然面临着提高产量、降低成本、保护环境等诸多挑战。

(澎湃新闻《赵文智院士:南海可燃冰规模、效益开发任重而道远》)

材料四:

谱写中国人攀登世界科技高峰之歌,一位从事可燃冰研究20多年的专家功不可没,他就是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可燃冰试来工程首席科学家卢海龙。

198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球化学专业的卢海龙,赴日本留学深造,1998年成为日本第一个天然气水合物专业博士,第一次证明可然冰的真实存在,随后移居加拿大。卢海龙创造了多个世界性“首次”。他本人也得到日本和加拿大政府的充分肯定。

2014年,乘着国家”千人计划”的东风,他回到了祖同的怀抱,“我想为国家多做点事情”。回国后,卢海龙在北京大学组建了一支天然气水合物研究团队,为我国试采可燃冰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我国海域虽然可燃冰储量丰富,但储层条件并不好。卢海龙和科研团队咬定青山不放松,从试采前的勘查准备到提出试采方法,再到可能出现问题的预案,都做足了准备。

科研事业需要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年过五旬的卢海龙深知为国家培养人才的紧迫性,对待学生毫无保留,悉心培养。“卢老师非常希望把学生培养成独当一面的科研工作者,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河题的能力。”在博士生滕益华眼中,卢海龙时刻关注着学生的成长。

(2017年09月04日《人民日报》)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我国在美日等国尚未攻克可燃冰开采技术难题的悄况下,创造了“可燃冰"试采产气时长和总量的世界纪录。
B. 我国可燃冰可能储最高居各类能源可能储量榜苜,但开展海上大规模商业化试采,从2018年开始至少需要32年时间。
C. 可燃冰被各国视为未来石油、天然气的战略性替代能源,是因为其具有燃烧值高、污染小、储量大等特点。
D. 卢海龙北大毕业后赴日本留学深造,在日本创造了两个第一,随后移居加拿大,创造了多个世界性“首次”。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三都报道了中国“可燃冰”试采的消息,材料一侧重介绍团队,材料三侧重介绍开采价值。
B. 中国海洋工程公司“试剑”神狐深海,实现了作业海域深度的大跨越,实现了全新领域作业的大突破。
C. 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文智在演讲时对我国天然气水合物的规模、效益开发表示忧虑,认为前景不乐观。
D. 材料四描写卢海龙时正侧结合,运用了大量的细节表现其爱国奉献无私传承,充满责任感的精神。
【小题3】我国可燃冰实行产业化开采要想获得成功,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访草

陈冠学

我很少访人,却常访草。朋友们都有工作,各忙各的,而草则永远安详地在那儿。我自己便像一株草,总在家里,朋友们来,很少找不到我。

这个世界若没有了草,人便无法活下去。一个地方若望不见草,对于我来说就成了牢狱。此时我活在草种多到让我有选择的地方,就像食品多到让我只选取佳肴珍馐一般,故我感到十分幸福——虽然对于我自身以外的世界我感到十分不幸。

我的围墙门,就像陶渊明所说的“虽设而常关”,门闩经常蒙着一层锈,偶尔开门时(有客来时,到村子里去买吃食时,上城市买书时,出去访草时),就粘满了手。

单是庭面上便有三四十种草,其中如碎米知风草、小画眉草、线叶飘忽草,便可爱得有如小天使,又如天真稚气的小女孩。有了这些草,我实在可以不必再去拉动那生了锈的门闩到田野去。可是一如家里虽有几橱架的书,时而忍不住还是要出去买几本,这庭面边的草就好像是我的另一橱架的书,每日阅读着、摩挲着,给了我无上的快乐与安慰,然而既已知道外边还有些橱架上没有的,就忍不住要出去。

各个角落有各个角落的草。有时我不出门,就在屋角边访草,或者反过来说,草到家来访我了。一连下过一二十日的雨之后,那大树底下的屋基或后墙上,就不期然有一片新绿吸引住我的目光,苔藓和小冷水花不知几时来家了。

萧、艾、蒿是草原三姊妹。艾、蒿庭下就有,萧则已随童少年时光一起消失了,于是它成了我的童少年时光的象征,每怀念起童少年时光就想起萧,怀念起萧就想起童少年时光。那一年我在近山脚的荒地上发现了一小片萧,仿佛见着童少年时光返转。不久再去,已了无踪迹。一个小学生在那里放羊,问我何所寻。我说寻萧。小学生笑着说:“搬家了。”我问:“搬哪里去了?”小学生说:“搬到无人的地方去了。”的确,这个时代有人的地方万物就不好存活。最近我在绝对无人到的山脚溪床沙地上发现了一大片萧。啊,但愿这个地方永远不会有人到,好让我的童少年时光跟萧草群落一起长驻!

十一月起,小金英(兔儿菜)遍地都是,随着朝日的升起,满田野绽开千千万万黄金似的小花,灿烂地闪烁着千千万万点的金光,仿佛随着季节来到,那土层中含蕴着的金质就凝聚着开成了花,要来增饰南台湾美丽的冬春二季一般。这个季节一到,我就频频拉动门闩,门闩再也不生锈了--而且雨季也过去了。小金英随着日出展蕊,直开到晌午便一齐闭合萎谢,第二天晨光到来它又随之而开。这半年花期的田野,上下午截然是两样世界。下午在田野间走着,会觉得上午直似幻境。但是这一两年来遭村人当药材无保留地采拔,景观已经衰残。

春天一到,满路满阡陌的黄蝴蝶,一忽儿停在草尖上,一忽儿飞起,千点万点,明明灭灭,起起落落,停下时是蝴蝶花,飞起时是花蝴蝶--我一直将它看成是世上唯一会飞舞的花,是异常珍贵的景观,而它却也已随着童少年时光消逝了。今年年初,我在一处已枯的豆田看见了约五十只的小景观,谛视良久,看到惨淡而且褪了色的童少年时光,不由感到一阵凄然。

村里每个人都记得全村人的名字,在村道上遇见,不单是点点头或挥挥手,而且还唤名。田野里的草,对于我,就跟村里人一样,在路旁田畔遇见,我总要唤唤它的名字;有的,我甚至会站在一旁告诉它,你晓得吗?你有许多名字,也唤这个,也唤那个。比如萧,也叫香蒿,又叫青蒿,又叫茵陈蒿,台湾农人还叫它蚊子香--农家大量用它来为牛熏蚊,这使得萧很快趋于绝灭;而现在农村没牛了,萧看着可能复苏了。

英国伟大散文家乔治吉辛喜欢遇见不认识的植物,借着书本的帮助,下一次看见它在路旁闪耀时叫出它的名字。能够叫出原是不认识的草的名字固然快乐,但熟悉的草,唤着它熟悉的名字更加亲切。

我不是食草的动物,但我没有草便跟食草动物一样活不下去。我固然喜爱孤独,但若不是天上有千万点星星,地上有亿兆根青草,我一刻也无法孤独下去。其实我有这么多的伴,我并不曾孤独过。我所谓孤独,只是求脱出世尘的熏染而已。(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本文第一段,在结构上,直接点题引出下文要写的内容;在内容上,写“我”常访草,且运用比喻,把自己比喻成一株草,表达了对草的喜爱。
B.“萧、艾、是草原三姊妹”,以拟人手法来写三种草。形成今昔对比,从而突出“我”童少年对艾草的深厚情感,因失去而痛苦,又因见到而快乐。
C.小金英随日出展蕊,晌午闭合萎谢。这半年花期的田野,上下午截然是两样世界。这让作者联想到人生有黑夜白昼,应该珍惜生命好好利用。
D.结尾部分美国伟大散文家乔治·吉辛认为作者喜欢叫出不认识的植物名字固然快乐,但不如唤熟悉的名字亲切。看似闲笔,实则是点题“访”。
【小题2】如何理解“但若不是天上有千万点星星,地上有亿兆根青草,我一刻也无法孤独下去”这句话的含意?
【小题3】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调查报告,完成小题。
是谁扼杀了员工的敬业度?(有删节)
“敬业度”即员工在情感和知识方面对企业的一种承诺和投进,影响这种承诺和投进的因素主要集中在以下六个方面:工作的挑战性、领导治理水平的高低、公司福利待遇的好坏、个人的职业发展机会和空间、公司对员工能力的认可程度、个人职业化程度。某网站近期针对影响员工敬业度的这六个主要因素展开了一次专项在线调查。结果如下:
  1.“员工职业发展机会少”和“直接上级治理水平低”是罪魁
调查结果显示,“员工职业发展机会”和“直接上级治理水平”成为影响员工敬业程度的关键词,在参加调查投票的1382人中,有半数以上人的选择集中在了这两个因素上。
在调查结果的评论中,网友水莲居的留言有着一定的代表性:“职业发展机会应该是最重要的,年轻人究竟都会图个未来!”;网友T-L更夸大了“职业发展机会”的重要性,他以为:“只有具备职业发展机会,个人与企业才会双赢。否则,不是员工主动走,就是员工不得不走。”在参与调查的人中,有很多人是直接从事HR工作的,一位人力资源主管说:“在我所了解的情况中,直接领导的胸怀、治理方式、方法将直接影响个人和团队的长大,影响敬业程度。”
专家分析:职业发展机会是员工长期的物质与精神的需求,直接上级的治理水平决定着员工工作的人文环境,甚至决定了员工的生活质量,这两个因素是最能概括员工需求的。
2、“公司的认可度”比“福利待遇”更重要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福利待遇并非是影响员工敬业度乃至决定跳槽的最主要原因,与之相比,公司对员工的认可程度更能激发企业对于员工的向心吸引。18.16%的参与调查者以为假如公司对员工的工作能力、态度、成绩等能正确评估并给予充分的认可,则会大大调动起员工积极的工作态度。对于待遇福利,大多数人以为,这个因素固然能从一定程度上保障员工的敬业程度,但却并非是决定性因素。一位叫“我本善良”的网友留言评论说:“假如员工在公司的工作无法得到认可,那么他将无法对他的工作再感到爱好了,如此怎么谈得上敬业呢?”
3、敬业是“个人职业化程度”的基本要求
在中人网的调查及评论中,关于“个人的职业化程度”的讨论也非常热烈。六个因素中,其他因素都是从业者对企业客观环境的要求,惟有这个因素是员工对自身主体的要求。
网友hedgehog以为个人的职业化程度是其他因素产生影响的条件,他说:“敬业的工作态度是个人职业化的基本要求之一,也是实现自身价值的主观条件,是员工以后各种选择(包括职业的选择、对已供职企业的客观认知及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等)的根本性因素!”
专家分析,公司的认可程度、公司的待遇福利和工作挑战性都是通过职业发展机会的出现而得到满足,这些题目又需要一个良好的人文环境来支撑,也就是说上级的治理水平又决定着前面这些因素。
员工敬业度(Engagement)是公司治理需要认真考量的一个重要课题,员工敬业度高的企业,员工与公司恪守的价值观也是高度趋同的。基于对公司为实现其价值观所设定的目标、流程、架构和治理的认同,员工必然愿意主动自发地维系这一基础,并在这个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最大价值。因此,制定公道的治理体系,才能引导和诱发员工开释出工作热情。
【小题1】下列表述,最准确、恰当的两项是:()()
E、职业发展机会的出现可以满足公司认可、待遇福利、工作挑战等方面的要求,而上级治理水平又决定着实现上述满足所需的人文环境,因此,要想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让他们在工作中发挥自己最大的价值,企业需要制定公道的治理体系。
A.这是一篇通过网络完成的调查报告。由于参与调查的都是网友而非实实在在的公司职员,所以他们的评论作为调查数据显得可信度不足,也影响了调查目标的明确性。
B.“敬业度”是一个涉及员工情感领域的相对抽象的指数,它的高低体现了员工对公司价值观的认同程度,也决定了员工在维系实现本公司价值观基础的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努力程度。
C.影响“敬业度”的因素主要集中在六个方面,这六个方面既有员工对企业的客观要求,也包括其对自身的主观要求。
D.多数人认为“员工职业发展机会少”和“直接上级治理水平低”是扼杀员工敬业度的“罪魁祸首”,还有少数人认为“待遇福利”是保障员工敬业度的决定性因素。
【小题2】扼要概括此调查报告的基本情况。(6分)
【小题3】这篇调查报告每一部分都是先用数据,然后引用个别人的说法,最后再引专家的评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
【小题4】针对这则调查报告提出的题目,你能为企业进一步提高员工的敬业度提出哪些建设性意见?请扼要陈述。(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