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科学与人文

科学研究表明,与左半脑密切相关的逻辑思维同与右半脑密切相关的形象思维很有差异,与逻辑思维密切相关的科技活动同与形象思维密切相关的人文活动也很有差异。然而,这种差异,正好相互补充,相互支持,不同而和,浑成一体。人为地将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割裂,文理分离,学理工的不知人文,学人文的不知理工,就是所学的专业,内容也很窄狭。这势必严重地妨碍、制约、损害乃至扼杀人的本性、灵性、创造性的发展,势必导致培养出梁思成先生1948 年所讲的“半个人”,也就是“非全人”。

表面看来,科学是求真,解决对客观世界及其规律的认识问题。它要回答的是:是什么?为什么?回答得越符合客观世界及其规律就越真,越科学。科学技术活动主要同逻辑思维紧密联系,思维极为致密、严格,步步为营,不能越雷池半步。而人文是求善,解决精神世界的认识问题。它要回答的是:应该是什么?应该如何做?回答得越有利于人民就越善。人文活动主要同形象思维紧密联系,思维极为开放、奔放,规矩虚位,妙想天开。但是,科学与人文又是密切相关,不可分割的。

科学与人文都有着明确而强烈的追求。一个追求真,一个追求善,追求者都在为所追求的美好而献身,一生无悔。诺贝尔奖获得者、DNA 双螺旋结构的发现者克里克自传的题目就是“疯狂的追求”,曹雪芹在《红楼梦》开始就写道:“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一切献身于自己所追求的崇高事业的人,都是将一生与事业融为一体,如同苏轼赞扬一位画竹者时所写:“其身与竹化,无穷出清新。”这是一个人所具有的最崇高的素质。何况,真与善不可分割,真、善与美往往也是浑然一体的,求真、务善、完美。其中也包涵着“新”,发现、发明、创造、创新。《老子》讲得何等深刻:“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一个对自己事业的执著追求者,人可谢世,而精神、事业、价值却万古长青。科学与人文都承认客观实际,努力揭示客观本质,认识与尊重客观规律。因此,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干万件事,格物,致知,充分重视调查、实践、研究。科学技术固然如此,文学艺术也不例外。“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自横”二字准确地描写了无人的小舟在溪流急涌时,是横在溪流中,而不是依水流而纵置,这是水力学原理所致。“日照香炉生紫烟,遥望瀑布挂前川”,“紫”一字不是虚构,不是乱造,而是正确地反映了在一定条件下光发生“漫射”的结果。还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诗中的“直”、“圆”、“低”、“近”等字,既是诗人的所见、所闻、所感,又完全符合科学原理。苏轼说:“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如同科学一样,人文也力求透过现象,揭示客观本质。一个漫画家画某个人,不管如何美化或丑化,不管如何夸张,漫画几笔,确如其人。为什么?关键就是这几笔!这几笔就是现代数学一个分支“拓朴学”中的“特征不变量”。“拓朴学”是研究图形的,研究图形在各种变化中有哪些东西始终不变,这就是“特征不变量”,即事物在此条件下最具有本质的东西。漫画的几笔,在任何夸张即在任何变化下,仍能准确地反映其特色,揭示其本质,即所谓“神似”,不似的最似,而决非“形似”。这不是“特征不变量”是什么?严肃音乐中的主旋律,京剧中所谓“神似”的动作与意境,都是科学中的“特征不变量”。

人文也力求研究、认识与掌握客观规律。科学是求真求是,文艺创作又何尝不是如此?

“文以载道”,“道”就是客观实际及其本质与规律。一部《红楼梦》包含了大量的科学结论与人生哲理;一篇《种树郭橐驼传》揭示了种树的规律,道出了“无为而治”的本质;一篇《游褒禅山记》揭示了达到成功的三个条件:有志,有力,客观条件,多么准确!一篇《阿房宫赋》揭示了一个政权兴亡的规律。至于《徐霞客游记》、《水经注》等是科学著作,还是人文作品,更是难以分开了。

科学与人文共同培育人良好的非智力因素。调查表明,我国大学生事业上的成功,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占了80%。美国丹尼尔·戈尔曼在《情感智商》中指出,情感智商比智商对一个人事业的成功与生活的幸福所起的作用远为重要,所占比例达80%。其实,这里所讲的情感智商就是非智力因素。丹尼尔·戈尔曼在中文版序言中,将情感智商归纳为五个方面,概括地说,就是自我管理与调节人际关系,这正是人文所应解决的问题。只要研究一下《论语》中孔子对颜回的评价,就完全可以得到同样的结论,甚至比这更为丰富更为深刻。孔子讲的“仁”,核心就是正确处理人际关系。一方面,“君子成人之美”,“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这是“忠”;另一方面,君子“不成人之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恕”。而这一切应建立在承认客观实际的基础上,即科学的基础上。《大学》开章明义讲了“大学之道”后,立即指出“格物”、“致知”是平天下、治国、齐家、修身、正心、诚意的基础。格物,研究客观事物及其规律;致知,认识客观事物及其规律。这就是科学。

(摘编自杨叔子《融则利而育全人》)

【小题1】下列对“格物”、“致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格物”、“致知”就是提倡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干万件事,充分重视调查、实践、研究。
B.“格物”、“致知”就是在处理人际关系时,一切都要建立在承认客观实际,即科学的基础之上。
C.“格物”、“致知”,按照《大学》的观点,是平天下、治国、齐家、修身、正心、诚意的基础。
D.“格物”、“致知”就是要深入探索客观事物的内在规律,推究其原理法则,并把它总结为理性知识。
【小题2】下列对于“特征不变量”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一个漫画家在画某个人时,不管如何美化或夸张,寥寥数笔就能确如其人,这就是“特征不变量”。
B.现代数学中的“拓朴学”在研究图形变化时,把那些在一定条件下最具有本质的东西叫做“特征不变量”。
C.文学艺术作品中的所谓“神似”,不似的最似,决非“形似”,实际上这就是“特征不变量”。
D.严肃音乐中的主旋律,京剧中所谓“神似”的动作与意境,都是科学中的“特征不变量”。
【小题3】文中说:“文学艺术尊重客观实际,承认客观实际。”下列不能作为其证据的一项是
A.“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中的“自横”二字准确地描写了小舟在水力学原理作用下的情景。
B.“日照香炉生紫烟,遥望瀑布挂前川”中的“紫”字正确地反映了光能够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漫射”的结果。
C.“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诗句中的“直”和“圆”,既是诗人的所见、所闻、所感,又完全符合科学原理。
D.《红楼梦》里包含了大量的科学结论与人生哲理,《种树郭橐驼传》揭示了种树的规律,道出了“无为而治”的本质。
【小题4】下列能够说明“科学与人文都有着明确而强烈的追求”的一项是
A.科学重在求真,人文重在求善,科学家和人文学者都渴望献身于自己所追求的美好事业,无怨无悔。
B.诺贝尔奖获得者、DNA 双螺旋结构的发现者克里克的“自传”题目就是“疯狂的追求”。
C.曹雪芹在《红楼梦》开头就写道:“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D.一切献身于自己所追求的崇高事业的人,都会像苏轼笔下的画竹者那样:“其身与竹化,无穷出清新。”
【小题5】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科学家与人文学者在思维方式上具有明显的差异,如果能够相互补充,相互支持,就能达到互利双赢,获得成功。
B.真、善与美的追求应该是一致的,求真、务善、完美的同时,自然也包涵着发现、发明、创造、创新。
C.《老子》“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是说一个人只要对事业执著追求,即使死去,其精神也会不朽。
D.“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己欲立而立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反映了孔子所讲的“仁”的核心。
【小题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逻辑思维与左半脑密切相关,所以一般说来,科技工作者的左脑特别发达,而右脑则相对较弱。
B.人为地将科技与人文割裂,文理分科,学文的不知理,学理的不知文,导致我国学生创造性严重缺乏。
C.梁思成先生1948 年所讲到的“全人”,不仅要具有科学技术的素养,同时也要具有比较深厚的人文素质。
D.丹尼尔·戈尔曼把情商概括为自我管理与调节人际关系,这是人文所应解决的问题, 而与科学关系不大。
【小题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
A.对一件事情的性质和原因,我们要力求符合客观世界及其规律;对怎样做好一件事情,则要力求利益的最大化。
B.从我国对大学生的调查和丹尼尔·戈尔曼的论述来看,智力因素在一个人的事业和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并不重要。
C.表面上看,科学是求真,注重客观世界,人文是求善,注重主观世界,但二者又是紧密相关,不可分割的。
D.与《游褒禅山记》、《阿房宫赋》不同,对《徐霞客游记》和《水经注》,有人把它们归入科学著作,有人则归为文学作品。
E.孔子在《论语》中对颜回的评价,虽然没有认识到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性,但比丹尼尔·戈尔曼的论述更丰富,也更深刻。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2-11 06:01:2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井喷。如果不出意外的话,2015年中国就将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新能源汽车市场——全年的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达到22万~25万辆,而这也说明了高速发展的新能源汽车行业未来的潜力有多么巨大。
随之而来的,便是配套建设的机遇——2016年的锂电池和充电桩行业,也将迎来爆发期,牢牢记住这两个重点,你就能在2016年的新能源汽车行业里,挖掘到巨大的投资机会。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补贴力度不断加大,加上支持政策的逐渐完善,
新能源汽车产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作为我国解决能源短板同时扭转环境日益恶化趋势的新兴产业,新能源汽车还承载着我国汽车行业跨越式发展的重任。日后,随着国家扶持政策的不断加码,加上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产能的进一步释放,预计包括整车制造、锂电池、充电桩等产业链条上的各个子行业的高速增长仍然值得期待。
(摘编自2015年12月31日谢宏辰《新浪财经·每日经济新闻》)
材料二

近六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走势图
材料三
中国将会是未来电动车最重要的市场,众多车企对这一点毫不怀疑。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有赖于各种政策的支持,政策的变动对行业、市场的走向有着极大的影响,而这也是车企目前需要考虑的关键问题。
在不远的未来,政府补贴及法规虽然是无法确定的,但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将是带动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电动车市场的重要一环。
显然,中国新能源销售量随着大力度的政府补贴而变化,如果不是受政策的影响,中国的消费者对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的兴趣其实并不大。因此,中国消费者的真正需求也依然难以预料。
早在今年1月份的时候,中国政府就宣布了将会减少补贴的政策,而到2021年时,这一补贴政策将会完全取消。同时,中国政府还表示,期望新能源汽车的产量和销售量可以在2025年时占到市场份额的20%。
(摘自2017年06月08日浙江汽车网)
材料四
最近几天,中德两国在新能源电动汽车领域的合作前景引发了各界广泛关注。据了解中国已经连续两年成为世界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同时,作为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产业链上的关键环节,中国各地的充电桩设施建设也持续加速。
充电桩之于新能源汽车,就像加油站之于传统汽车,都是驾车出行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对于以电力为主要动力的新能源车而言,能够获得及时充电更是实现安全续航的必要条件。
不过,作为新生事物的智能充电桩在运营过程中也并非一帆风顺。在一些老旧小区,充电桩建设、运营、使用都面临着不少问题。
(摘编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17年06月08日第03版)
【小题1】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表明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扩大,预计成为全球第一大新能源汽车市场,与之相关的配套建设也隐藏着巨大的商机。
B.材料一显示随着扶持政策的不断增加和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水平的不断改进,预计产业链条上的子行业也将迎来高速增长。
C.材料三表明当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有赖于各种政策的支持,一旦减少政策支持,消费者的兴趣也会随之完全消失。
D.材料三和材料四,说明外国汽车厂商也看准了中国这个巨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
A.材料二的数据表明,中国市场新能源汽车销量超过其他国家地区,这说明中国人的环保意识在增强。
B.材料二的数据印证了材料一中关于“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井喷”的说法,同时表明2016年,出现了飞跃式发展。
C.材料三显示中国政府期望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可以在2025年时占到市场份额的20%,表明2025年前补贴政策会继续实行。
D.材料四表明充电桩建设在全国各地都在持续加速,这是满足充电需求,实现安全续航的必要条件。
E. 如果能解决一些老旧小区充电桩建设、运营、使用的问题,新能源汽车将会在这些老旧的小区得到迅速发展。
【小题3】中国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意义是什么?你有哪些促其健康发展的建议?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身后的眼睛

曾 平

(1)那是一头野猪。

(2)天高月爽,四周清亮空明,皎洁的月光洒在波澜起伏的苞谷林上,也洒在对熟透的苞谷棒子垂涎欲滴的野猪身上。

(3)孩子的眼睛睁得圆圆的。野猪的眼睛也睁得圆圆的。孩子和野猪对视着。

(4)孩子的身后是一个临时搭建的窝棚,那是前几天他的父亲忙碌了一个下午的结果。窝棚的四周,是茂密的苞谷林,山风一吹,哗啦哗啦地响个不停。孩子把手中的木棒攥得水淋淋的,这是他目前惟一的武器和依靠。孩子的牙死死地咬紧,他怕自己一泄气,野猪趁势占了他的便宜。他是向父亲保证了的,他说他会比父亲看护得更好。父亲回家吃晚饭去了。孩子是吃了晚饭之后主动向妈妈提出来换父亲的。

(5)野猪的肚子已经多次轰隆隆地响个不停了。野猪眼露凶光,龇开满嘴獠牙,它向前一连迈出了三大步。

(6)孩子已经能嗅到野猪扑面而来的臊气。

(7)孩子完全可以放开喉咙喊他的父亲母亲。家就在不远的山坡下。但孩子没有,孩子握着木棒,勇敢地向野猪冲上去,尽管只有一小步。这已经让野猪吃惊不已。野猪没有料到孩子居然敢向它反击。野猪嗷嗷地叫个不停。野猪的头猛地一缩,准备拼着全身的力气和重量冲向孩子。

(8)在窝棚的一个角落,一个汉子举起了猎枪。正在他准备扣动扳机的时候,一双手拦住了汉子的猎枪。

(9)汉子是孩子的父亲。拦住孩子父亲的是孩子的母亲。

(10)孩子的母亲一边拦住孩子的父亲,一边悄悄地对孩子的父亲说,我们只需要一双

眼睛!

(11)汉子只好收回那只蓄势待发的手。

(12)孩子的父亲和母亲的目光全盯在孩子和野猪身上。月光洒在孩子父母紧张的脸上,一点也掩饰不住他们的担心。他们已经躲在窝棚的角落里有些时候了。

(13)孩子没有退缩,也没有呼喊。他死死地咬紧牙,举起木棒严阵以待。

(14)野猪和孩子对视着。

(15)野猪恨不得吞了孩子。孩子恨不得将手中的木棒插进野猪龇着獠牙的嘴里。

(16)野猪喘着呼噜呼噜的粗气。听得见孩子的心咚咚地跳动。

(17)月光照在孩子的脸上,青幽幽的。一粒粒的细汗,从孩子的额头,缓缓地沁出。

(18)野猪的身子立了起来。孩子的木棒举过了头顶。

(19)他们都在积蓄力量。

(20)突然,野猪扭转头,一溜烟地,跑了。

(21)孩子长长地吐了一口气,一屁股瘫在了地上。

(22)孩子的父亲母亲长长地吐了一口气,他们走了过来。父亲激动地说,儿子,你一个人打跑了一头野猪!父亲的脸上全是得意。

(23)孩子看见父亲母亲从窝棚里走出来,突然扑向母亲的怀抱,嚎啕大哭。孩子不依不饶,小拳头擂在母亲的胸上,说,你们为什么不帮我打野猪?一点也没有了先前的勇敢和

顽强。

(24)孩子的母亲抱起孩子,重复着父亲的话,说,儿子,你一个人打跑了一头野猪!母亲的脸上全是赞扬。

(25)孩子继续不依不饶,哭着说,你们为什么不帮我打野猪?母亲一本正经地说,我们帮了你啊!我和你父亲用眼睛在帮你!

(26)孩子似懂非懂。他只好仔细地看了又看父亲母亲的眼睛,父亲母亲的眼睛和平时一模一样,怎么帮的啊?

(27)那孩子就是我。那年我七岁。

【小题1】“身后的眼睛”指什么?它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小题2】文中多处运用了环境描写,试结合文章说说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小题3】结合文章分析“我”的性格特点。
【小题4】孩子的父母本可以一枪打死野猪,可他们没有,为什么?请结合本文的立意和社会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同类题3

(附加题)阅读短文,归纳要点,分析问题。
有学者指出,长篇小说量多质差,“繁”而不“荣”,好的和比较好的作品所占的比例,一直徘徊在百分之一二左右,大量的是可出可不出、可看可不看的半成品、“膨化”品,还有不少次品、赝品,总之是泥沙俱下,相当芜杂。从生产环节看,出版运作越来越市场化是症结之一。“市场化”是把双刃剑,它的长驱直入使文学出版的路子更为宽广了,但随着市场运作与媒体炒作的日益深入,在长篇作品的出版领域,“市场化”的规则渐渐地代替了“文学化”的原则,“市场”这只看不见又无所不在的手,既把一些名家的新作打造成赚钱盈利的利器,又使一些新手的习作成为追名逐利的敲门砖。利润的杠杆,已成为长篇出版运作中的潜规则。从创作方面看,作者的心态在这样的环境中被引向了“实用”、“实惠”和“实利”,一些作者,包括一些名家,在市场的种种诱惑之下,都不同程度地改变了自己,用种种方式去屈就市场乃至迎合市场,甚至表现得相当地急功近利。他们一方面适应着市场使自己的写作“提速”或“变味”,一方面又待价而沽,吊人胃口;有的一年能写两三部长篇,有的光有个书名就签了合同,有的一部作品非一百万元不卖。这样他们就心甘情愿地被“市场”牵着鼻子走,从小说的创作者变成了“市场”的合谋者。从出版界看,现在各个出版社都把抓一原创作品尤其是长篇小说作为自己的出路之一,这在很大程度上也是造成长篇小说创作低迷的一个原因。加之出版商也在抓“原创”,这就超出了作家应有的创作能力。众所周知,长篇小说的创作有一定的规律,也有一定的限度,不管这些一味去抓,就构成了一种“强加”、“强制”行为,甚至是“催化”、“膨化”行动。这样的抓“原创”,对于文学创作的良性发展来说,并不具有什么积极意义。
【小题1】造成长篇小说量多质差的原因有哪些?
【小题2】如何看待文学出版的市场化?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练习。
“现代大国学”的内涵和魄力
当今“国学热”的兴起使中国人舒解了那种长期郁积的“可爱者不可信,可信者不可爱”的文化精神焦虑,启动了一种新的文化心理机制,开始重建文化自信,重振文化尊严,重新评估国学在应对全球化浪潮和强势文化的赐予及挑战中的根本价值,进而探讨国学与民族全面振兴相适应的当代创新形态。
那么,何为国学?国学既然姓“国”,它就不是一家或几家的私学,而是一种综合的公共的知识共同体,融汇着这个国家数千年的思想学术、典籍制度、百行百艺、族群民俗,蕴涵着国魂、国脉、国宝、国本,是中国人的尊严所在、根基所在,以原创性的智慧与世界进行平等对话的源泉所在。这就是所谓“大”,这就是《中庸》所说的: “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这就是说, “大”就要大到有吞吐天地山川的内涵和魄力。
因此国学价值的重新认定,理所当然地既激活世世代代铭刻在中国人心头的那份智慧的刚强,又激活世世代代流动在中国人心头的那份深情的柔软。它首先是中国人的性命之学。我们不避千辛万苦地穿越时间和历史,把今日之复兴和古老之文明在内在精神脉络上对接起来,是包含有几分感恩的,枝繁叶茂感恩于根系发达。感恩中孕育着创造,以创造来弘扬传统,使创造成为不失根本的、可以不断生长着的生命过程。国学的当代形态实际上已经涵盖了两个传统:一个是五千年的老传统,另一个是百年的新传统,二者之间难免有所扞格,但更值得重视的是二者已有所融合。超越扞格,古今贯通,抛弃画地为牢的小家子气,实行有根柢的深度创新, “致广大而尽精微”,乃是一个现代大国的文化魄力之所在。
把国学昌明从保守主义的陈陈相因的套数中剥离出来,乃是改革开放中深化思想解放的一项独特的收获。之所以称“独特”,有两重含义。首先的一重含义是,它打破了传统与现代截然对立的思维模式,重建中国文化现代性创造的主体性。究竟是把现代性创造扎根于自己的主体性土壤中,还是把现代性创造嫁接在他人的主体性枝杈上,这是现代文化转型的百年难题。割裂现代性和主体性的联系,陷入文化自虐的迷局,这种“失根创造”似乎追求“低成本”,实际上是游离了世界上属于一流的中国文化经验和智慧的优势的。如此追求文化上的“同步”,即便手忙脚乱地挦扯皮毛,也很难避免邯郸学步的尴尬。鲁迅曾经感慨: “中国的古书里有一个比喻,说:邯郸的步法是天下闻名的,有人去学,竟没有学好,但又已经忘却了自己原先的步法,于是只好爬回去了。我正爬着。但我想再学下去,站起来。”从爬到站,这是文化自主创造的姿态。当代国学形态的探索和创建,可能提倡一个新的契机,恢复文化创造主体的完整生命形态,首先站稳脚跟,同时总览世界当代思潮,把发现中国与发现世界有机地结合起来,用生命去拥有和消化林林总总的知识和思想,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出一条开拓现代大国文化创新体系的路子。历史的契机是要用文化自觉来把握的,不要再延耽在“雾失楼台,月迷津渡”的彷徨之中了。
其次的一重含义是,国学的升温超越了汹涌而至的物质主义和消费主义的世俗价值理念,在遭遇商品大潮中,坚守着人文精神价值的尊严。人文精神之用,不在于充饥,不在于炒股,也不能在金融风暴中“救世”。人文精神之用,乃是“无用之大用”,大在其可以丰富、美化、淬炼和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培养人的道德情操、人生智慧和审美趣味,提高人的文化素质和民族的凝聚力。记得一位前辈学者曾经做出如此精彩的发问:试想,如果我们的心灵中没有诗意,我们的记忆中没有历史,我们的思考中没有哲理,我们的生活将成为什么样子?总之,国学的当代价值,应该成为我们文化创造的主心骨,文化对话的身份证,文化旅行的精神家园。然而,国学遭遇商品大潮和进入现代传媒,在它被大众化从而做大做火的同时,也潜在着被异化的危险。民间的国学热情应该珍视,应该充实和提高,不容把它戏弄成为虚热或泡沫。
这就足以使我们明白,当代国学的品格,具有基础性,又具有尖端性。没有基础,尖端容易坍塌;没有尖端,基础则流于浅陋而庸俗。这就令人联想到胡适的一句名言: “为学要如金字塔,要能广大要能高。”引申而言之,讲的是当代国学的功能与出路,既追求高度创新,又追求广泛传播,把握住原创性和共享性这两个关键,使之各有侧重,又互动互补,在不同的维度上把国学做大、做新、做强。这部《    ——不可不知的国学一千问》,邀请北京一批学有所长的专家,就文、史、哲等十个科目的一千个国学知识点,以解惑释疑的问答体,提供简明扼要的基础知识。同时也是配合中央电视台“开心学国学”栏目开展全国性的大型国学知识竞赛活动而编纂的,旨在使国学知识如春风化雨,千点万滴洒入民众的心田。我们又回到孔夫子的话: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智慧也是含笑的。开心学国学如果能够抵达学思的好与乐的境界,那么它开启的就不是嬉皮笑脸的闹心,而是智慧的心扉向文化的尖端笑吟吟地敞开。
【小题1】第2段中“国”字为什么加引号?
【小题2】第3段“枝繁叶茂感恩于根系发达”在文中的意思是。
【小题3】辨析第3段和第6段划线句的作用。
【小题4】“独特”有两重含义,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现代国学要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土壤中,回归传统。
B.现代国学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要保持自己的主体性。
C.国学的价值不在于充饥,不在于金钱,不在于物质消费。
D.国学可以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但表面看起来好像是无用的。
【小题5】推断这本书的书名填写在第6段横线处,并简要说明理由。
【小题6】依据本文内容,写一段话说服你的同学参加学校的国学社团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