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根据《香雪》完成下列题目。
【小题1】试分析“哦,香雪”这一标题的好处。
【小题2】文中的木铅笔盒和自动铅笔盒有什么深层含义?这表现了香雪性格中的什么特点?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0-27 07:45:3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康家酒传奇

徐水法

康家酒很少流出庄外,这里有个秘密,康家酒的秘方来自洛阳福王,明末清初“康朱联姻”时朱家败落,这个王家酒方就来到了康家,外人一般不知。

为了保证酿酒秘方不外露,康家一代只有一人掌握整套酿酒技术,康豫就是目前这一代康家酒的传承人。

康豫酿出来的酒,只要喝过的人,没有一个不说好的。康豫不会喝酒,这是康家上下都知道的。酿酒的不喝酒,小一辈人不信,问康豫本人自然不会有结果,问老一辈人,得到的都是肯定的答案。

康豫的儿子长大了,要和邻村一家有些官家背景的乡绅结亲。按乡俗,女方应允婚事之前,男女双方的主要长辈要聚在一起喝顿结亲酒。康家有家酿的酒,酒宴上自然喝康家酒。康家酒的特点是绵甜醇香、回味悠长,入喉爽口甘甜,后劲很大。康家几位长辈酒过数巡后,纷纷表示不胜酒力。女方几位长辈也担心入口甜醇的酒有后劲,渐渐地都只是在礼节上举举杯了。独有女方一位族叔自恃酒量过人,在酒席上向康家人挑战,嘴里还不干不净地数落康家酒没劲,入口没一点呛劲,不如烧刀子过瘾。

康豫一直没有作声,毕竟自己是主人,再说酒桌上的酒话也当不得真,就随着这位族叔涨红着脸信口开河。

眼看自家的陪客都喝得差不多了,再也没人去应和客人的挑战。康豫就开口婉言劝说客人,暗示康家酒后劲较大,一会儿酒劲上来要撑不住的。谁知不说还好,一说反倒惹火了女方那位族叔,说除非康豫答应和他斗酒,不然这门婚事他第个不答应。要不,承认自己是个怂人也行,这酒就免了。也许是酒劲开始上来,女方客人中有几位居然也附和起这位族叔的话,一定要康豫答应斗酒,不然就不必谈亲事了。

这下把康豫逼到了墙角,再也没有退路了。康豫站起身说了一句“我答应”,转身叫人拿来一摞大碗,先在自己面前字排开放好,整整九只碗。又从桌旁捧起一坛没有开封的康家酒,拍掉泥封,将面前的碗“汩汩”倒满。

一连串的动作吓得在座的康家人目瞪口呆,有几位忍不住喊出来:“康豫是滴酒不沾的啊!”康豫一笑:“今天这阵仗我是不膛不行啊!只是有一点,待会我喝赢了,不要和我说话,扶我回去就是。”

康豫对女方客人说:“这几十年,我没有喝过一口酒,康家上下妇孺皆知。今天既然答应斗酒,我先喝三碗,算我弥补前面的。”说完,一口气喝完面前的三大碗。

随后对挑战的那位说:“接下来咱俩一对一吧!第一轮我先喝,第二轮你先喝,同意的话咱们就这样喝下去,谁喝不了就认输。”女方族叔已经被康豫的三大碗震慑住了,连连点头。

第一轮两人都一仰脖子“咕咚咕咚”喝了下去。第二碗女方族叔先喝,他中间停顿两次才喝完,康豫依然一仰脖子喝下去。第三轮开始,康豫似笑非笑地扫视了全场,双手捧碗,仍然一口气喝完。女方族叔喝第二碗时巳经慢了半拍,面对第三碗酒,有些犹豫。在场的人都起哄要他快点,他扶住桌子好半天才哆哆嗦嗦地站起身来。他伸出双手也想着像康豫一样双手捧住酒碗,结果双手颤抖不停,酒从晃动不已的碗四周荡出,还没举到嘴边,手一松,酒碗“哐当”一声掉落在地,紧跟着人也软泥一样瘫了下去。

康豫说一声“承让”,慢慢走回了家,睡了一天一夜才醒来。

女方那位族叔被人抬回家躺了三天三夜才醒过来,在床上打了一个长长的酒嗝叫一声“好酒好酒量”,又翻身睡了过去。再次醒来,带了礼品,专程到康家找康豫为自己酒席上的不当之言当面赔礼道歉。

若干年后,保持北方风味,具有绵甜清香、纯洁透亮、回味悠长特点的康家酒接待了老佛爷,被老佛爷赐名“康百万酒”已是后话。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项是(   )
A.小说开篇介绍康家酒与洛阳福王的关系和一代人只有一个人掌握整套酿酒技术等内容,引出小说的主人公康豫,暗示康家酒的品质,引出后文醉酒的情节。
B.小说开始交代康豫不会喝酒,后来写康豫在“结亲酒”的宴席上与女方族叔斗酒,通过康豫从不喝酒到斗酒的变化,塑造了康豫的形象。
C.小说在刻画康豫形象时十分注重动作描写,如在描写与女方族叔斗酒的情节时,用了“站”“转身”“排”“捧拍”“倒”等动词,形象地刻画出康豫豪爽的性格特征。
D.斗酒的结果是康豫睡了一天一夜才醒,女方族叔躺了三天三夜才醒。两个细节描写表现了康家酒的特点、二人在斗酒中都喝过量了、康豫比对方能喝三个方面的内容。
【小题2】请简要概括与康豫斗酒的女方族叔的性格特征。
【小题3】小说把主要场景设置为结亲双方主要长辈喝“结亲酒”的宴席上,这样安排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交通部科学研究院最近的报告显示,在共享单车推出之后,广州和深圳的拥堵程度分别下降6.8%和4.1%,同时自行车出行的占比从5.5%翻倍增长为11.6%。第二季度参与抽样的20座城市中,共享单车用户累计骑行11.98亿公里,节约汽油8388万升,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14661吨,减少PM2.5排放14.1吨。
自行车出行对减少拥堵和节能减排的贡献显而易见。中国曾经是自行车大国。但是随着城市的发展,很多城市自行车越来越少。一方面是因为经济发展后很多人开上了汽车,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现在城市中的住宅多为高楼,地面停车场所主要是为汽车服务,基本上没有专门的自行车停车场,而每天将自行车搬回高楼上的家里非常不方便,基本不现实。加上城市道路设计上更多考虑汽车的通行需求,忽视了自行车、行人等的需求,使城市道路上骑自行车经常是困难重重。这些都大大打击了人们骑自行车的积极性,于是城市街头自行车的身影越来越少了。
当汽车越来越多地带来了严重的拥堵和污染问题,政府希望通过加强公共交通建设尤其是轨道交通来解决。但是,即使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地铁越修越多,公交车也越来越多,但仍然没有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从地铁站到家,从地铁站到公司,超出舒适步行的范围,而骑自行车其实是非常好的解决办法。
共享单车这两年发展突飞猛进,是切实摸准了用户的需求,切中了用户需求的痛点,只要用一部手机,随时都可以解锁一辆自行车骑行,用完之后又可以在最方便的地方还车。正是由于共享单车的便捷,彻底释放了民众对自行车出行的需求。这从交通部科学研究院报告中广深两市自行车出行占比翻倍的数据中可以得到印证。以前骑自行车需要自己买,而且不能很方便地从一处携带到另一处,自然就没办法骑车,而共享单车不存在携带问题,可以随骑随走,骑车的次数自然就多了。
(摘编自辛省志《共享单车,继续鼓励和规范》2017年9月28日《南方周末》)
材料二:

(摘编自《大数据解读共享单车市场》,2017年2月28日《中商情报网》)
材料三:
今年以来,已有多家共享单车退出市场。
目前共享单车已从“明星”行业,开始向用户“雷区”演变。其中,涉及押金的监管难题最为突出。
今年8月交通运输部等10部门联合出台的《关于鼓励和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北京市今年9月发布的《北京市鼓励规范发展共享自行车的指导意见(试行)》均要求企业在注册地开立用户押金、预付资金专用账户,实施专款专用。尽管如此,押金监管缺失和退还难题仍然存在。
共享单车企业前期运营基本属于亏损状态,不仅面临极速扩张的要求,而且行业也还没有成熟的盈利模式。一旦资金周转速度跟不上扩张速度,就会出现资金困难,导致挪用押金等情况出现。此外还有一些企业,即使资金链不紧张,也有可能挪用押金用于其他投资。
多位业内人士观察,共享单车企业早期的押金问题主要是押金无法及时退还或退押金周期长,而现在问题已经升级为企业因经营不善导致资金链断裂,挪用用户押金。
上海社科院李易表示,按照公司法,如果公司宣布破产,资金会优先用于清偿债权人等,最后再解决用户需求,因此用户处于相对劣势的地位。押金的所有权本属于用户,但一些共享单车企业将其当成自有资金,或者把押金和企业自有资金混同一起用于经营支出,挪用、占用资金。
在实践操作中,一些共享单车企业声称在银行等第三方机构设立了专门账户,不会挪用押金,但事实上在专款专户的机制下,银行设立专门账户,只提供托管服务,未充分履行监管职责。
另一方面,银行的托管账户中每天新交和提取押金数量较多,由于两方数据不对称,银行并不掌握押金退还的真实情况,很难保障资金不被挪用。
(摘编自《又一家共享单车“突然死亡”?!你的押金还好吗》,2017年11月17日新华网)
【小题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共享单车用户的单次骑行距离分布来看,92%的用户的距离在五千米以内,单次骑行三千米以内的用户最多,其次是3-5千米的用户。
B.从城市维度来看,广州深圳用户单次骑行距离远的占比略高,是因两城市用户以骑车健身锻炼和与朋友骑车出游为主。
C.高达62.9%的用户使用共享单车完成地铁站/车站和目的地之间的距离,说明车站/地铁站和目的地之间容易形成短途出行的高频需求。
D.校园内通勤尽管占整体6.3%,但对于数量庞大的学生群体而言,在封闭校园中通勤的频率高而且规律明显,也有一定的需求量。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广州和深圳因共享单车的推出而受益,拥堵程度分别下降6.8%和4.1%,节约汽油8388万升,减少PM2.5排放14.1吨。
B.汽车大量进入中国家庭以及缺少专门的自行车停车场、专用道,使得城市里自行车数量一度明显减少。
C.人们的追捧共享单车就是因共享单车不存在携带的问题,可以随骑随走,用完之后又可以在最方便的地方还车。
D.人们为了节省时间,所以在步行的过程中,只要遇到共享单车,便会主动选择使用。
E. 共享单车的迅速发展得益于中国互联网技术的支持,因为解锁共享单车的“钥匙”,就是一部能上网的“智能手机”。
【小题3】怎样才能有效推进共享单车的良性发展?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一无所有

方闵

陈杰坐在濒临太平洋的“悬崖”酒屋一个厢座里,看了一会漆黑的大海,一无所见。看了看手表,快八点,朱阳快到了。他下意识地按了按西装内袋,放心了。然后,苦笑,摇头,那是自嘲。口袋里的钱是他从亡妻的遗物里搜到的,妻子患癌去世已三年,他一直无心整理教人伤心的衣柜。最近,他因遭清盘,房子要被拍卖,多余的旧物必须拋弃,才打叠精神,把妻子的衣物、手袋整理一遍,统统打包送给慈善机构或垃圾车,竟得到意外之财——五百多块,是妻子当年外出购物,无意间留下的。没有这笔钱,他不会来这里,因为用惯的信用卡全部失效,连买一打鸡蛋也要付现款。而他此来,是要和20年不见的好友见面深谈,连地主之谊也不能尽,他可要往太平洋里跳了。

陈杰移民32年,风生水起过,败北过。最近的失败是妻子亡故后的又一打击。他的中型超市,本来运作正常,这几年,因地铁站的工地就在隔壁,整天尘土漫天,机器嘶吼,吓跑了顾客,生意一直下跌,最后,分别欠供应商和国税局数百万,只好宣告破产。

陈杰向侍应生要了一杯双份“马天尼”,仰头喝了三分之一,长长吁一口气。哦,天意弄人,一以至此!他为了省房租,搬进女儿家的地下室以后,坚决不见人,尤其怕听成功者炫耀,连邻居隔着栅栏说“自家孙子得了全A”也感到刺耳。但他渴望见到朱阳。朱阳住在西雅图,他在微信告诉陈杰,他要来加州北部探望老姐,在陈杰的强烈要求下,答应来旧金山一聚。他们出国前是工厂的同事,最好的搭档。出国以后天各一方,但联络从不间断,从带邮票的书信到电话、电邮、微信、视频。彼此知心。陈杰知道,近年来朱阳和他一样,头头碰着黑。

朱阳坐出租车来到。两人握手,落座。陈杰看着对面的老友,十分诧异,怎么和想象差十万八千里?以为朱阳胡子老长,一头蓬乱,精神恍惚。不料他腰板挺拔,笑声朗朗。本来,陈杰拟了这样的开场白:“同是天涯沦落人,尽管倒苦水吧!”临时改了,说:“遇到大喜事似的,老天拌馅饼砸中你了?”

不点烈酒的朱阳喝了一口苏打水,说:“差不多。”“中六合彩了?”“没有。”

那么,为何如此气定神闲?陈杰知道,论倒霉,朱阳和他是一百步和五十步之差。单说最近两年,朱阳就遭遇以下变故。一,独资经营的电器公司,因供应商供货严重拖期,被合同的另一方控告违约,对方胜诉,赔偿300万美元。二,他在国内与朋友合伙开生产太阳能面板的工厂,嗜赌合伙人去澳门拼搏,欠了巨债,冒朱阳的签名向银行借款,又输个精打光,工厂关门,被银行追还贷款,朱阳投入的资金全部泡汤。三,算致命一击的是:朱阳那染上毒瘾的小舅子,去他家把朱阳视作命根子的一块玛瑙偷走,卖掉。那是多年前朱阳以50万美元买下,珍藏的。朱阳多次对陈杰提起,如果变回穷光蛋,就变卖这块玉以打发余生。四,朱阳的太太为了弟弟,患了严重的抑郁症。

“为我们的一无所有,干杯!”陈杰为了调动气氛,举起杯子。朱阳呵呵笑了:你指的是钱?

“是啊,我们不都被剥夺得差不多了吗?”“慢着,你现在有多少钱?”

陈杰不好意思说出口袋里的确数,只说,反正我带的钱够今晚花。

“不是这个意思。”朱阳说,“你看我,身上穿的,戴的,值不值40美元?”

陈杰看了一眼他的领带、衬衫、夹克、手表,点点头,还是当“大老板”时的行头,旧是旧点,但无疑是高档货,便点了点头。

“兄弟,这不就成了?我们走下飞机,进入这个国家时,不就是带来40美元吗?”陈杰点头,

那是没办法的事,当时国家规定,换外汇以这个数目为限。何况,以他俩当年的经济能力,相当于40美元的人民币,有部分还是借来的。

“听着,无非是回到原点——40美元。说什么血本无归?你拥有的,只要超过这个数,就是赚了,成功了!”

陈杰的心陡地一颤,眼前顿时亮起来。是啊!自己这么多日子翻来覆去地计算失去多少,却没想到底线。

“举杯消愁愁更愁,咱不喝了!”陈杰的宣告充满底气,让一直为老友的精神状态担忧的朱阳喜出望外。他们站起来,请侍应生结账。

“出去,听涛!”朱阳牵起陈杰的手,出门,向海边走去。

(选自2019年9月3日《羊城晚报》)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紧承标题“一无所有”,讲述陈杰的故事,可引发读者对其同情与理解。
B.陈杰和朱阳遭遇相同,但是心态不同,精神状态和各自命运也有天壤之别。
C.在陈杰看来,朱阳遭遇的“倒霉”程度严重于他,其受伤程度应比他严重。
D.朱阳牵着陈杰,去海边“听涛”,暗示陈杰有了正确的态度对待人生变故。
【小题2】画线语句在作品中具有怎样的含意,又具有怎样的作用?请结合作品内容简要分析。
【小题3】希腊神话说,西西弗斯被责罚每天要推一块石头上山,于是他每个白天费了很大的劲把那块石头推到山顶,然后回家休息,但到了晚上石头又会自动地滚下来,似乎永远没有成功的可能,每日都要承受一无所成的痛苦。但是他只是想:推石头上山是我的责任,只要我把石头推上山顶,我的责任就尽到了,至于石头是否会滚下来,那不是我的事。其实,作品中的陈杰、朱阳也都是西西弗斯。对此,请谈谈你的理解。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思想的空间

(1)思想需要空间,这是我在多年阅读以后忽然领悟的道理。尽管孔夫子早已说过“学而不思则罔”,叔本华也教导我们“不要让自己的头脑成为别人思想的跑马场”,但背名言是一回事,明晰其中的道理又是一回事。处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真的感到了为信息所驱使、所淹没的苦恼;读也读不完的书,看也看不完的报,使我们整天手不释卷,疲于奔命,依然欠下一屁股书债。望着日渐膨胀的书柜,总有几分莫名的惭愧和惆怅。虽说有些书本来是为了收藏的,但藏而不读的书正如存而不用的钞票,到底是一种资源,还是一种浪费呢?
(2)我们时时为此苦恼着。
(3)作为思想的载体,信息是无形的财富,是战略的资源。
(4)如今的时代号称是信息爆炸的时代,即使是在信息不甚发达的中国,每天也有两千多份报纸、上百种图书在印刷机上滚动,单是长篇小说,据说就已达日产两部的速度。不要说读,哪怕翻一翻,恐怕也要加快速度才行。大大小小的电视台,更是如凶猛的怪兽,时时考验着我们抵御诱惑的能力。更不要说小小寰宇正日益成为地球村,密密麻麻的因特网,打鱼似地将我们一网打尽,使我们只能在既广大又狭小的空间里挣扎。久而久之,我们不再是一株会思想的芦苇,而成为一只地道的网虫。
(5)信息时代造就了批量的信息傻瓜。他们无所不知,又一无所知。在电视机前打瞌睡、在报纸缝里觅趣闻,是这一代“文化人”常见的姿态。他们看起来倒也刻苦,但有点像伊索笔下那只犹豫不决的驴子;从一堆草料跑到另一堆草料,不知究竟先吃哪一堆更好。不同的是,那只可怜的驴子死在选择的不确定上,而我们多半要死在无力消化上。或者说,我们的肉体虽然没有被信息撑死,但精神早已丧失,与死去又有多少差别呢?
(6)英国路透社下属的一家公司,对1300名欧洲各国的企业经理进行调查,有40%以上的被调查者承认,由于每天要处理的信息超过他们分析和处理能力,使他们的决策效率受到影响。调查人员认为,目前收集不少信息所耗费的成本已经超过了信息本身的价值。据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的测算,许多企业花费昂贵代价建立起来的数据库,只有7%真正派上了用场。仅在英国由于信息过剩导致的工作效率下降,每年就要浪费3000万个工作日,折算下来,相当于30多亿美元的经济损失。
(7)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因特网的迅速普及,使得信息采集与传播的速度和规模达到空前水平。据统计,近30年来,人类生产的信息已超过过去5000年的信息生产总和。汹涌而来的信息让人无所适从。信息上瘾与信息过剩现象反映了知识经济时代在提供机会的同时所带来的问题和挑战。在瑞士达沃斯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上,一法国信息专家罗斯奈呼吁,要像节制午餐一样进行“信息节食”,使自己真正成为信息的主人,而不是它的俘虏。
(8)苏格拉底说过,未经省察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我想套用一句:未经思考的阅读是没有意义的。美国人从今年4月22日开始发起“一周不看电视”运动,迅速得到31个州的美国医生协会、小学校长协会、教师联盟等团体的广泛声援。我以为,不仅电视可以拒绝,过多的低质量的报纸可以拒绝,甚至大量泛滥的普通书籍也完全可以拒绝。吾生有涯,而学也无涯,怎能让思想和生命在低俗的阅读中消解和浪费?没有思想,就没有创造;没有创造,就没有人类的未来。给思想留下空间,就是给创造留下空间,就是给我们的未来留下希望。
【小题1】第(1)段中作者“惭愧和惆怅”的原因是指________
【小题2】把下列语句组织起来填入第(3)段方框中,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①思想的屋宇如果被功名利禄的算计充斥
②但财富的巨大诱惑常常让人沉溺其中不能自拔,过分膨胀的资源有时也会变成过重的负担
③结果大概也只能走到思想的反面
④当然失去了思考的余地
⑤思想的空间如果为各种杂多的信息霸占,使头脑和世事之间没有丝毫的距离
A.⑤④①③②
B.①③②⑤④
C.②①④⑤③
D.②⑤③①④
【小题3】第(4)段作者为什么要分析“中国”的现状?
【小题4】下面对第(5)和第(7)段中划线词语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信息傻瓜”指占有大量信息却不知何为有效信息,看似无所不知实际一无所知的人。
B.“文化人”有嘲讽意味,是品位低俗“在电视机前打瞌睡、在报纸缝里觅趣闻”之人。
C.“犹豫不决的驴子”是指在多元信息选择面前无所适从、无力消化,精神沦丧之人。
D.“信息节食”指虽然身处信息爆炸时代,但不为所累,断然拒绝、超然局外的言行。
【小题5】从议论逐层展开的角度,概述本文的论证结构。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
隐 身 衣
杨绛
我们夫妇有时说废话玩儿。
“给你一件仙家法宝,你要什么?”
我们都要隐身衣;各披一件,同出遨游。我们只求摆脱羁束,到处阅历,并不想为非作歹。可是玩得高兴,不免放肆淘气,于是惊动了人,隐身不住,得赶紧逃跑。
“阿呀!还得有缩地法!”
“还要护身法!”
想的越周到,要求也越多,干脆隐身衣也不要了。
其实,如果不想干人世间所不容许的事,无需仙家法宝,凡间也有隐身衣;只是世人非但不以为宝,还惟恐穿在身上,像湿布衫一样脱不下。因为这种隐身衣的料子是卑微。身处卑微,人家就视而不见,见而无睹。
我记得我国笔记小说里讲一个人梦魂回家,见到了思念的家人,家里人却看不见他。他开口说话,也没人听见。家里人团坐吃饭,他欣然也想入座,却没有他的位子。身居卑微的人也仿佛这个人身的幽灵,会有同样的感受。人家眼里没有你,当然视而不见;心上不理会你,就会瞠目无睹。你的“自我”觉得受了轻视或怠慢或侮辱,人家却未知道有你;你虽然生活在人世间,却好像还未具人形,还未曾出生。这样活一辈子,不是虽生犹如未生吗?谁假如说,披了这种隐身衣如何受用,如何逍遥自在,听的人只会觉得这是发扬阿Q精神,或阐述“酸葡萄论”吧?
《儒林外史》二十六回里的王太太,津津乐道她在孙乡仲家的席上,坐在首位,一边一个丫头为她掠开满脸黄豆大的珍珠拖挂,让她露出嘴来吃蜜饯茶。而《堂吉诃德》十一章里的桑丘,却不爱坐酒席,宁愿在自己的角落里,不装斯文,不讲礼数,吃些面包葱头。
我国古人说:“彼人也,予亦人也。”这不过是勉人努力向上,勿自暴自弃。西班牙谚云:“干什么事,成什么人。”人的尊卑,不靠地位,不由出身,只看你自己的成就。我乡童谣有“荠菜开花赛牡丹”的话。我曾见草丝里一种细小的青花,常猜测那是否是西方称为“勿忘我”的草花,因为它太渺小,人家不容易看见。不过我想,野草野菜开一朵小花报答阳光雨露之恩,并不求人“勿忘我”,所谓“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苏东坡说:“山间之明月,水上之清风”是“造物之无尽藏”,可以随意享用。但造物所藏之外,还有世人所创的东西呢。世态人情,比明月清风更饶有滋味;可做书读,可当戏看。人情世态,都是天真自然的流露,往往超出情理之外……唯有身处卑微的人,最有机缘看到世态人情的真相,而不是面对观众的艺术表演。
不过这一派胡言纯是废话罢了。急要挣脱隐身衣的人,听了未必入耳;那些不知世间也有隐身衣的人,知道了也是不会开眼的。平心而论,隐身衣不管是仙家的或凡间的,穿上都不便──还不止小小的不便。
仙家隐身衣下面的血肉之躯,终究是凡胎俗骨,耐不得严寒酷热,也经不起任何损伤。穿了凡间的隐身衣也有同样不便。肉体包裹的心灵,也是经不起炎凉,受不起磕碰的。人生几何!凭一己的经历,沾沾自以为独具冷眼,阅尽人间,安知不招人暗笑。因为凡间的隐身衣不比仙家的法宝,到处都有,披着这种隐身衣的人多得很呢,他们都是瞎了眼吗!
但无论如何,隐身衣总比国王的新衣好
注①“国王的新衣”指安徒生童话《皇帝的新装》中骗子为皇帝“制作”的“新装”。
【小题1】文章开头写作者夫妇“说废话玩儿”,这些“废话”隐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和观点?这些文字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小题2】文中引用《儒林外史》中“王太太”和《堂吉诃德》中“桑丘”的例子,有什么用意?
【小题3】在作者看来,穿上凡间的隐身衣有哪些不便?又有哪些作用?
【小题4】请结合全文,探究“隐身衣”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