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高昂的头,不会让饥饿的胃填饱
泽卡利亚·泰米尔
囚笼中的老虎怒视着笼子四周注视着它的人们。其中一人用平静的口吻说道:“干我们这一行的,就应该时刻牢记:对手的胃是第一个目标。你们会发现这个职业既困难又简单。”
老虎说道:“快拿吃的来,我该吃东西了。”
驯兽师故作惊讶:“你这个囚犯在命令我吗?真是可笑!要知道,我才有资格在这里发号施令。”
老虎说道:“没有人能命令老虎。”
驯兽师说道:“你在森林里才是老虎。现在你只是一个要听从命令的奴仆。”
老虎不屑地说:“我不会做任何人的奴隶。”
驯兽师说道:“你愿挨饿就挨饿吧,我不会强迫你做不情愿的事。”
老虎饿了,它伤心地回忆起来去如风、无拘无柬地追赶猎物的日子。
第二天,驯兽师说道:“你不饿吗?你肯定在饱受饥饿煎熬。说声饿,你就会有肉吃。”
老虎仍然沉默。驯兽师说:“照我说的做吧,别傻了。承认一下饿,你马上就会吃饱。”
老虎说道:“我饿。”
驯兽师笑了,老虎就获得了很多的肉。
第三天,驯兽师对老虎说:“如果你今天想得到食物,就得按我的要求做。”
老虎说道:“我不会听从你。”
驯兽师说道:“别着急,我的要求很简单。要你现在在笼里绕圜,等我说.停,,你就停下。”
老虎心想:“这要求不过小事一桩。我何必因为固执而挨饿!”于是绕起圈来。
驯兽师严厉地命令道:“停!”
老虎立刻站住不动,驯兽师很高兴,老虎也很高兴。
第四天,老虎对驯兽师说:“我饿了,命令我‘停,下来吧。”
驯兽师说:“今天你得学猫叫,才有吃的。”
它学了猫叫,驯兽师却皱了皱眉,责备道:“模仿得很差劲,你把咆哮当猫叫吗?你自己练
习吧,明天要是学不像,就别想吃。”
驯兽师慢吞吞地离开了老虎。老虎哀伤地呼唤森林,可惜森林很遥远。
第五天,老虎模仿了猫叫,驯兽师鼓起掌来,扔给它一大块肉。
第六天,驯兽师刚靠近老虎,它就迫不及待地学起了猫叫。可驯兽师让它改学驴叫。
老虎正色道:“我是老虎,我宁死不干!”
驯兽师一言不发地离开了虎笼。
第七天,驯兽师和颜悦色地来到笼前。老虎努力地回忆森林,但脑中一片空白。它双眼一
闭学起了驴叫。驯兽师说道:“学得不行,但是出于j情心我还是给你一块肉。”
第八天,驯兽师对老虎说:“我要作一段演讲,讲完了你要鼓掌叫好。”
驯兽师开始演说:“公民们……此前,我们曾经多次阐述过对一些命运攸关的问题的立
场,这一立场坚定而明确,无论敌对势力玩弄了什么阴谋都不会改变,凭着信仰我们必胜!”
老虎说:“请原谅。我没有文化,听不懂,但你讲得很精彩,让我鼓掌我就鼓掌吧。”
老虎鼓了掌,驯兽师却说:“我讨厌伪善和伪善家,作为惩罚,你今天不能吃东西。”
第九天,驯兽师抱来一捆草,扔给老虎说:“吃吧。从今天开始你只能吃草。”
老虎饿极了,就试着吃草,草的味道让它大倒胃口,它嫌恶地走开,但不久又回过头来,慢
慢地发现原来草也可以下咽。
第十天,驯兽师、老虎和笼子全都不见了。老虎变成了国民,笼子即是城市。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这篇小说看似荒诞,却脱胎于现实生活,借助虚幻的情节揭示深刻的道理。结尾处“老虎变成了国民,笼子即是城市”这句话直接点明喻意,深化了主题。
B.小说大量运用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生动刻画了驯兽师和老虎这两个形象,展现了这二者在十天里表现出的思想性格和精神面貌。
C.小说中反复出现的“森林”,其实是老虎内心的精神支柱。作者借老虎三次对森林及过往生活的怀恋,步步推进,表现出老虎心理的变化,为下文做了铺垫。
D.小说开头驯兽师说“这个职业既困难又简单”,困难之处是很难从精神上征服对手,简单之处是指只要牢牢控制住食物,就可以实现从身体到精神的征服。
E. 第八天,老虎无条件选择了顺从,可驯兽师不但没有高兴,反而惩罚了它。这是因为没有文化的老虎不懂装懂,此时已经变成令人讨厌的伪善家。
【小题2】老虎在驯化过程中经历了几个阶段?请结合全文加以概括分析。
【小题3】这篇小说还有一个题目是“第十日的虎”。你认为哪一个好?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4-05 10:38:4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丢失的钥匙
宝马风驰电掣,驶向福利院。
父亲中风偏瘫,病愈后走路得拄拐,为了减轻儿女负担,父亲主动提出到福利院。
儿子停下车,一手提着车钥匙,一手推开了福利院的大门。
父亲早就笑眯眯地候在门口了,密密匝匝的皱纹笑得拥挤不堪。儿子一手搀扶着父亲,一手在接电话。
父亲在儿子的搀扶下,慢悠悠地走着。拐杖拄在地板上,发出的笃笃声,格外清脆响亮,就像父亲此时的心情。
进了父亲居住的小屋,儿子终于打完了电话。他长长地喘口气说,爸爸,您看,我太忙了,公司里事情多,抽不开身,都半年没来看您了。
父亲始终微笑着,目不转睛看着儿子,仿佛永远看不够。父亲说,不怪你,你忙,我能理解。
冬日的阳光透过窗户照进来,暖暖的。父亲还是打开了空调。他对儿子说,你在空调屋里呆惯了,别冻感冒了。
父子俩坐着聊天。父亲询问儿子的生意,儿媳的工作,孙儿的学业,还有家里那只猫。
片刻,儿子感觉热,便将衣服脱下。父亲赶紧颤巍巍地接过,蹒跚着走到衣架前,仔细地替儿子挂好。那是一件名贵的皮衣。父亲拍拍,扯扯,再拍拍,连一点点皱褶都不放过。
爸爸,别管那衣服,过几天,我让洗衣店打理就是了。儿子说。
父亲说,记得吗,你妈妈去得早,小时候你们的衣服都是爸爸亲自熨烫。那次,边烧饭边熨衣服,忙忘了,将你那件蓝色上衣烫坏了。你那个伤心呀,嚎啕大哭,躺在地上,满地打滚。我就安慰说,马上去给你买件新的。你立即破涕为笑,一骨碌爬起来,眼泪也没擦,拉着我就上街。你弟弟妹妹却不干了,个个哭号着要新衣服,我只好给你们每人买一件。我怎么不记得?儿子打断父亲的话说,那些年,爸爸从来舍不得给自己买新衣服,还总穿补丁衣服呢。
父亲笑着说,那个年代讲求艰苦朴素,补丁算什么?记得你妹妹......
儿子急促的电话铃声打断了父亲的回忆。儿子一边摆手示意父亲别做声,一边走出屋外接电话。
儿子那个电话打得无比漫长。父亲望着儿子的背影,边听着他打电话,边继续为儿子打理衣服。
儿子打完电话,着急地说,爸爸,不好意思,公司有事,我得走了。等忙过了这阵子,我一定来看您!
没等父亲说话,儿子已急匆匆走到门口。
父亲眼巴巴地望着儿子的背影。
片刻,儿子又急匆匆地跑回来说,爸爸,我钥匙不见了!
什么钥匙?父亲问。
车钥匙。快帮我找找吧。我刚才进来时仿佛还在手上,后来不知放哪里了。
不着急,好好找一下!父亲弯腰看看凳子底下,看看床底下,都没有。
儿子焦急地对父亲说,只好让司机先给我送备用钥匙。
父亲说,多久才能来?
至少一个小时。儿子闷闷不乐。
父亲高兴地说,那进屋吧,咱俩再聊会儿。
聊什么呀?您不知道,就刚才那单生意,我不能按时赶回去,将损失几百万!儿子满脸懊恼。有那么严重吗?父亲吃惊地张大嘴巴。
怎么没有?爸爸,现在生意不好做,竞争激烈。本来,我今天是顺道来看您,只准备留半个小时,跟人家签合同的时间都约好了,谁知道钥匙不见了。
那要不我们再找找。
去哪里找啊?都找遍了!
我再去找找看!父亲拄着拐去了花园。片刻,父亲在楼下兴奋地喊道,儿子,找到了,在这里呢。准是你刚才一边打电话,一边揣钥匙,不小心揣掉了。幸亏找到了!父亲举着那车钥匙对儿子说。
儿子接过车钥匙,狐疑地看看父亲,终于笑了。
儿子对父亲说,爸爸,我走了,找时间再来看您!
父亲无言,朝儿子挥挥手,眼里噙满泪水。
儿子默默走出门,在门外打了个电话。电话里,儿子平静地拒绝了那个到手的合同。片刻,儿子又回来了,他对父亲说,爸爸,那合同改期了,明天签。今天我就不走了,留下来陪您聊天。
父亲悲喜交加,哽咽地说,真的?顿了顿,又说,你还是走吧,别耽误了生意。爸爸只是半年没见,想你了,刚才……
别说了,我知道。走吧,您看太阳多好,我们去院子里散步。儿子小心地搀扶着父亲,在冬日的暖阳里,缓缓地漫步。
父亲的笑容绽放着,如冬日的腊梅般芳香。
第二天清晨,儿子临别拉着父亲的手,笑着说,爸爸,以后,每周我都会来看您,那样,我的车钥匙就不会再丢了!
父亲搔搔后脑勺,红着脸,孩子似的笑了。
【小题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开头写到中风偏瘫病愈后的父亲为了减轻儿女的负担主动到福利院生活,反映了一种社会现象,写出了老一辈人对家庭、对孩子的责任感,令人感动。
B.父亲始终微笑着,目不转睛看着儿子,仿佛永远看不够。写出了父亲对儿子到来倍感高兴、幸福;也说明儿子很久没来看望父亲了,父亲一直都在期盼中等待。
C.找车钥匙过程中儿子很紧张,害怕合同签不了,造成损失,对父亲大加指责,父亲也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于是不加反驳,帮忙寻找车钥匙。
D.儿子接过车钥匙,狐疑地看看父亲,终于笑了,写出了找到车钥匙后,儿子才明白了车钥匙为何而丢的,从紧张、害怕合同丢失中明白过来,还有比合同更加重要的东西。说明儿子对父亲的在乎。
【小题2】“父亲说,记得吗”这一段介绍了小时候父亲为我们买衣服的事情,运用了什么叙述手法?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小题3】这篇小说反映了哪些社会问题?你怎样评价儿子后来的做法?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偷来一片冬日阳光

罗 艳

苏菲的脸渐渐融入了起居室冬日的灰暗中。她在丈夫乔为他们结婚40周年纪念所买的扶手椅上打盹儿。屋子里温暖而宁静,窗外静静地飘着雪。

一点一刻,邮差转个角来到艾伦大街上。他今天来晚了,并非因为这雪天,而是因为今天是情人节,邮件比往常多很多。

一辆花店货车驶入艾伦大街。透过玻璃窗,苏菲眼盯着货车。货车行驶缓慢,停下两次,又开始行驶了。接着,司机在隔壁梅森太太家门前停了下来。谁会给梅森太太送花呢?苏菲默想着,是她在威斯康星州的女儿还是她弟弟?不,她弟弟病得很严重,应该是她女儿吧,她女儿真孝顺啊。

鲜花令苏菲想起了乔。好一会儿,痛苦的回忆填满了苏菲的脑海。明天是15日,乔去世已经8个月了。

送花人敲起梅森太太家的前门,他手拿一只长长的白绿色相间的盒子和一个签字板。似乎没人应门。当然了,今天是星期五,梅森太太每个星期五下午都会去教堂。送花人四周看了看,接着往苏菲家走来。

苏菲忙从椅上起身,站到窗帘边。送花人敲起了门。苏菲用颤抖的双手捋了捋头发。敲第三下后,她来到前厅。

“谁啊?”她说着,从打开的门缝里打量着门外。“下午好,夫人。”送花人大声说,“您可以帮您的邻居签收一下吗?”

“好的。”苏菲答道,将门完全打开。“您希望我将这个放在哪儿?”送花人跨入室内时,很有礼貌地问道。

“请放在厨房吧,放餐桌上。”在苏菲眼里,这人太高大了,她都看不清他绿色的帽子和大胡子之间的那张脸。还好,他马上就离开了。他一走,她又锁上了门。

这盒子足有厨房餐桌那么长。苏菲凑近盒子,弯腰看了看盒子上的字“娜塔莉花店,一应俱全”。玫瑰馥郁的芳香淹没了苏菲。她闭上眼睛,舒缓呼吸,想象着黄色的玫瑰。乔就老选黄玫瑰。“送给我的阳光。”他会一边说,一边呈上超大的花束。他会爽朗地大声笑,亲吻她的额头,然后牵起她的手,对她唱道:“你是我的阳光。”

梅森太太敲苏菲的前门时,正值下午五点整。苏菲仍在餐桌旁,鲜花盒打开着,她将玫瑰放在腿上,轻轻摇着,抚摸着娇嫩的黄色花瓣。梅森太太又敲了敲门,但苏菲没听见。不久,邻居就离开了。

过了一会儿,苏菲起身,把花放在餐桌上,两颊羞红。她拖过一张梯子,站上去,从厨房最上面的角柜里取出一只白色瓷花瓶。她用水杯给花瓶灌上水,轻轻地将玫瑰和枝叶插入瓶中,将花瓶搬到起居室。

走到起居室中间时,苏菲笑了。她轻轻一转身,开始倾斜着身子,慢慢转起小圈来。她轻轻地、优雅地绕着起居室转着,转到厨房里,转到大厅里,又转回来。她跳啊跳啊,跳到双膝酸软才罢。然后,她倒进摇椅里,睡着了。

下午六点一刻,苏菲被响声惊醒了。这次是有人在敲后门,是梅森太太。

“你好,苏菲。”梅森太太招呼道,“你好吗?我刚才敲过门。你没来开门,我有点担心。是不是在睡觉?”她一边说个不停,一边将靴子上的雪蹭到门口脚垫上,走进来。“我真讨厌下雪,你呢?广播说这雪到午夜要下到6英寸呢。不过你知道。广播不可信的。还记得去年冬季,他们预报说要下4英寸吗?结果下了21英寸呢。21英寸啊,他们还说今年冬天会很暖和。哈,我可觉得这天很冷。你知道不,我上个月的油费都达到263美元了?就我这个小房子。”

苏菲漫不经心地听着。她忽然记起玫瑰花,脸因为羞愧涨了个通红。空空的鲜花盒子就在她身后的餐桌上。她该跟梅森太太怎么解释呢?

“ 我都不知道还能付得起多久的账单了。如果艾尔弗雷德——上帝保佑他——能像你们家乔瑟夫那样勤俭就好了。乔瑟夫,噢,上帝啊。我差点忘了玫瑰花。”

苏菲的两颊烧得通红。她结结巴巴地想道歉,让到一边让梅森太太看到空盒子。

“噢,太好了。”梅森太太不等苏菲开口,“你把玫瑰花插起来了。你应该看到卡片了吧。希望你看到乔瑟夫的笔迹不要太吃惊。乔瑟夫要我在他去世后的第一年给你送玫瑰花,正是他让我这么做的。他不想打扰你。‘玫瑰信托’,我想他是这么称呼这个安排的吧。他去年四月份就跟花店安排好了。你们家乔瑟夫,多么好的一个人啊……”

苏菲已经什么都听不进去了。她拾起之前未曾看到的那个白色小信封,心怦怦地跳。信封一直躺在鲜花盒子边。她用颤抖的双手取出卡片。

“送给我的阳光。”卡片上写道,“我全心地爱着你。想起我时一定要快乐。爱你的,乔。”

【小题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老年妇女苏菲的丈夫乔去年去世,小说讲述了她在丈夫走后的第一个情人节里发生的故事。
B.当送花人敲苏菲家的门时,她用“颤抖”的双手捋了捋头发,这说明她对邮差的意外造访感到恐慌。
C.看到邮差给梅森太太送花,引起了她的猜想,这既为情节发展增加了波澜,也为下文做了铺垫。
D.从一点一刻到五点整,从五点整到六点一刻,作者如此详细地交待时间,对刻画人物形象有着独特的作用。
【小题2】小说并未正面描写苏菲的丈夫乔瑟夫,但这一人物形象却非常鲜明,请简要概括这个人物的形象特点。
【小题3】将别人的花插在自家的花瓶里,情不自禁地在起居室里跳舞,这些看似不合常情的细节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小题4】小说的题目是“偷来一片冬日阳光”,你觉得这个题目贴切吗?如果不恰当,如何调换?请说明理由。

同类题3

阅读小说,回答文后各题。
伞    汤学春
徒儿功成,拜别师父下山。师父送至山门。风雨凄迷,山色空蒙。
山风拂动师傅银髯,撩起师父衣带。师傅走了,就如山间一片飘零的黄叶。
这是师父最后一个徒儿,师父再也不会收徒了。师父潜心武功绝技“天罡刀法”的修炼,终生不娶,因而没有子嗣,以后就只有师父一个人孤守寒山了。这也是师父一生中最疼爱的一个徒儿,聪明好学,伶俐精明,平日饮食起居待师父如同亲父。师父于是把毕生心血全都传给了他。此时此刻,师父望着徒儿踽踽而行的背影,心想以后他立足江湖,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因而孤寒凄苦的同时,心中也就有了欣慰。
可是,就在这时候,徒儿回首了。
师父一怔。
徒儿不该回首,这是武林中的规矩。徒儿回首意味着他对师父还有所求。可是,这位风烛残年的师父已经一无所有了。
是师徒情份实在难分难舍么?师父想到这层,心中不快;似这等儿女情长,今后怎生成得大器?却又一热: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何况自己待他如同亲生,这孩子怎能丢舍得下也是人之常情。这么想着,又见那凄迷冷雨,徒儿可还是光着个脑袋呢!于是一阵心痛,慌忙回身找了把雨伞,给徒儿送去。
徒儿在前面断崖边的青石板小道上跪下了。师父热泪盈眶,慌忙上前伸出双手,欲将徒儿扶起。却是扶不起。
师父愕然。一会儿心里明白了,师傅好容易冷静下来,说:“天罡刀法乃我平生绝技,于今你已经得到了,可以无敌于天下了,你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徒儿拜磕在地,说:“师傅曾教我,金、木、水、火、土五行相克相生,徒儿想这天罡刀法总有解法,望师父教我。”
师父说:“刀法乃精、气、神所致,实在五行之外。” “谢师父。”徒儿起来,拱手。然后背转身去,却是不走。横在小道上,如一截树桩。“师父,天罡刀法就算无敌于天下,若是师父另传他人,徒儿与他也只是个平手。”师父长叹,说:“为师已是风烛残年,你是我最后一个徒弟,这话可不是今天说的呵!” “别怨徒儿放心不下。”徒儿说着,别过脸拿眼睛向小道一边的断崖斜斜,“师父从这儿跳下去,就算说了真话。”
断崖万丈,但见崖边烟缭雾绕。
师父心中打个寒噤,随即哈哈大笑。师父说:“只是担心爱徒的刀法未必学到了家。”徒儿想,他的刀法已经炉火纯青,这一点他自己心里绝对有把握;师父笑,说明这刀法果然有解。
“求师父指点。”徒儿又跪下了。师傅把撑着的伞收拢,一边说:“何必如此多礼,起来吧。”待徒儿起来,师父将那伞伸到他面前说:“你未必一刀能断得了它。”
徒儿知道江湖上有以伞为兵器的,并且巧藏机关,暗器伤人煞是厉害。但是师父所用兵器虽多,唯独没用过伞;况且,这把普通的竹骨纸伞,还是他自己给师父买的,就在附近小镇上一家伞铺里买的。难道师父有什么神功一下子将它变成了铜针铁骨?即使是铜针铁骨,他的天罡刀法只要斜削下去也能将它挥为两段。
徒儿于是想:好吧,就削了这伞,看你老东西还有什么说的!想罢,抽出刀来,运足平生功力,斜着照准那伞,一刀挥去。
这自然是一把极普通的伞,哪里需要许多功力。一刀下去,纸伞顿时骨散筋飞,老师父手里握着的只是一把竹匕。然而说时迟那时快,就在徒儿用力躬身的一瞬,师父的竹匕也就从他的后脑直穿咽喉,把他钉在青石板上。
山雨凄迷,山风如诉。
师父老泪纵横,一声长啸,扑下山崖。
【小题1】下列关于小说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语出自《庄子》。“夫揭竿累,趣灌渎,守鲵鲋,其于得大鱼难矣;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表现了庄子当时对“小说”的赞美。
B.小说是一种由人物、情节和环境三要素构成的叙事性文学体裁,它以叙述完整的故事情节为中心任务。
C.人物形象的核心是人物的思想性格,人物描写的角度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侧面描写包括以他人言行来反映人物等。其刻画人物方法包括心理、动作、语言、外貌、神态。
D.小说与诗歌、散文、戏曲,并称“四大文学体裁”。
【小题2】本文写景简洁,关于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社会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环境和事情发生的背景作描写。如对人物活动的具体背景,处所,氛围以及人际关系等的描写。
B.自然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及花草鸟虫的描写。
C.本文的环境描写为作品定下了悲剧的基调,预示了作品情节的扑朔迷离,也为师傅雨中送伞埋下了伏笔。
D.自然环境描写在小说中还有烘托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暗示社会环境;深化作品主题的作用。
【小题3】本文中关于“伞”的含义和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伞,凝结了师徒之情;伞,又终结了师徒之义。
B.一把普通的伞,在师傅手中,能轻易化作一招毙命的利器,虽然徒弟死有余辜,但也含蓄的点出师傅确实有所保留。
C.结尾处的这场较量,其实已是人格武品的较量,通过师徒对伞的处理,高下已分。
D.小说散文在叙事时往往都会设置线索,本文就是以伞为线索,以小见大,深化主题。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珠光宝气
聂鑫森
北阙云从公家的文物商店退休十年了。只可惜老伴儿五年前过世,而儿子早去了太平洋彼岸,他的日子自然过得有些落寞。儿子儿媳很通情达理,劝他就地找个老伴儿,如果钱不够花,他们会每月补贴些美元。
他动心思了。半夜里醒来,连个说话的人也没有,到底不是个办法,是该找个伴儿了。于是他买好晨练的行头,就一头扎进那些晨练的老人团体,有滋有味儿地练起来。
还没等到他的枪口找到准确的目标,却有目标撞到他的枪口上来了。那天早晨,练完了太极剑,他正坐在一个石椅上休憩,蓦地旁边扬起一阵风,一个老太太坐在身边了。说是老太太,却并不显老,脸很白,露出一截光滑的手臂,像玉一样。还没等他说话,她朝他稠稠地一笑,说:“对不起,我坐一下。”
他说:“不要紧,你坐。你好像不住在这个社区?”
“嗯啦。”声音很好听,有一点儿媚。
答话的时候,她转过了脸,身子再慢慢转过来,穿的居然是浅黑低领T恤衫,胸部凸得很高。他的心,怦怦地跳起来。
“我叫西门珠。你呢?”
“北阙云。从前在文物商店做事,早退休了。”
“我知道。”
“你怎么知道呢?”
“我怎么知道呢?我也不知道。”
他觉得她很调皮,很有趣。他想找个什么话题和人家聊聊,一时竟找不到。
突然,他看见她脖子上戴的一串珍珠,每颗都很圆,珠子因受潮而发黄,但最下面的那颗珠子很大,估计有一钱来重。在职时,他是专门经手珍珠翡翠类东西的,可以说是行家里手。他马上断定,这串珠子是野生的东珠,《满洲源流考》说东珠出自混同江等河中。这串珍珠是老珠,只可能是有身份的人家留传下来的,那么老太太应是名门之后了。重到一钱的大东珠,价钱恐怕在三十万元以上了,但这颗大东珠值不了这个价。
他有好话题了,说:“西门珠,你这串珍珠不错,只可惜不会养护,都发黄了,那颗大珠子里都有胎柳了。”
她脸红了,说:“瞧,你看到哪儿去了?什么叫胎柳呀?你说给我听听。”
“珍珠内有胎,这胎裂成两块,有了一条缝,像柳条似的,就叫胎柳。有了胎柳,这珠子就不值钱了。”
“黄的可以变白吗?胎柳可以愈合吗?怪不得人家都说这串珠子不好看。”西门珠显得很委屈。
他这一刻也为她委屈起来,小声说:“我可以修复它们。不过,你不要对任何人说。”
她说:“那我就交给你吧。”
“你放心?不怕我跑了?”
“我放心。我在……你跑到哪里去呢?”
这句话很含蓄,也很大胆,他的心都醉了。
他觉得自己年轻了许多。
他熬上三天,把那串珠子泡好、洗净、揉亮了,接下来该愈合胎柳了。他去商店买来一块四川白蜡,又去集市买了一只纯白母鸡,杀了,取出一块稠酽的鸡油。他把白蜡、鸡油和用小刀拨划过表皮的大东珠,同放在一个碗里。然后在灶上架起一口盛了水的铁锅,锅里放上笼屉,将碗放在笼屉中,盖上盖子。先用猛火把水煮沸,再改用文火慢慢熬煮,水少了,就添一勺半勺。一天一夜,他没有离开灶边。他仿佛看见白蜡、鸡油慢慢浸入珠体,那条胎柳正慢慢消失。他要让西门珠见识他的本领。当她戴上这串焕然一新且价值重新变得昂贵的珍珠项链时,他是不是可以向她求婚了?
十天过去了。
在灿烂的晨曦中,他把这串洁白无瑕的珍珠交给了她。她迫不及待地戴在脖子上,头微微扬起,有无数道目光都被吸引了过来。在这一刻,她高贵得让人嫉妒。
交谊舞的音乐响起来了。老头老太太们彼此相邀,步入水泥场地。
她说:“老北,我要好好谢谢你,我请你跳舞!”
他说:“好。”
他看着她雪白的脖颈上,珠串一晃一晃,并传出细脆的声音,太好听了……
第二天早晨,她没有来。
第三天早晨,她也没有来。
他向人打听她住在哪个社区,人家都摇摇头说不知道。
她像一缕云,像一丝风,不知从何而来,也不知向何处而去。
他突然觉得自己真的老了。
有一天夜里看电视,是一个拍卖珠宝翠玉的节目,他突然看见西门珠的那串珍珠了。
他冷冷地“哼”了一声,然后把电视关了。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北阙云退休前在公家的文物商店工作,对珍珠翡翠可谓行家里手,在认识西门珠后梦想借助自己的特长成就黄昏恋,没想却被骗了。
B.西门珠时尚貌美,热情大方,调皮有趣,并且有点儿媚,这让北阙云很是激动,以至他在与她的谈话中明显表示出对她的爱意。
C.西门珠脖子上戴着的珠子是野生东珠,价值不菲,但她却佩戴外出,高调暴露,实际上她是出身名门,生活奢靡。
D.小说通过语言、外貌、神态、心理等描写来塑造西门珠这一人物形象,又用一段文字详细介绍了北阙云愈合珍珠胎柳的过程,充分展现了他的专业特长。
【小题2】小说中的北阙云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
【小题3】“说是老太太,却并不显老,脸很白,露出一截光滑的手臂,像玉一样。”这一处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