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农民贵族
周海亮
为成为贵族,他付出了多年时间的努力。现在,他终于有资格瞧不起他身边的土豪了。
他认为他们仅仅是土豪,而他才是真正的贵族。虽然贵族不是隐士,但贵族绝不可以天天混迹在令人讨厌的嘈杂的市井。而他,终于在静谧的大山里,有了一处他曾经梦寐以求的独属于他的宅院。
宅院并不豪华,这正是他所追求的原生态风格。每年他都会抽出几个月的时间,来到这个山野宅院,享受他世外桃源般的贵族生活。
那天,他躺在门口的藤椅里喝茶,邂逅一个进山砍柴的老农。他将老农请进来参观他的宅院,他给老农倒茶,上水果,并与老农闲聊。
你怎么会住在这里?老农问他,看你的模样应该是有钱人吧?但是这里,兔子都不屙屎……
我来这里是想享受真正安静的贵族生活。他说,您看看我的房子,是不是很棒?
老农四下看看。凑和吧。
怎么是凑和呢?他说,这房子是用石头和木头建造起来的,墙是土坯墙,我连砖都没有用。知道为什么不用砖吗?用砖,就失去了原始和粗犷的味道……
这不稀罕。老农撇撇嘴,说,俺们那个村子,家家都是这样的房子。
光房子还不行。他说,您看看院子里的这些花草,都是我从附近的山上移栽过来的。
这更不稀罕了。老农说,俺们村里遍地都是这些花草,想避都避不开,看得俺们烦。
您再尝尝这些水果。他说,全都是从附近收来的。绝对纯绿色无公害……
那你认为俺们吃的水果都是污染过的?老农说,老实跟你说,俺种了一辈子地,从来就不知道化肥是怎么回事……
我现在天天粗茶淡饭。他说,大饼子,小米粥,野菜,山上的绿茶……我一口酒都不喝……
俺也是啊。老农说。
我现在不用电话,不用电脑,不看电视,不看报纸。他说。
俺也是啊。老农说。
我现在基本与世隔绝。他说,除了每天去我自己开的那块地里浇浇水,拔拔草,回来就是喝茶,睡觉,晒太阳……
俺也是啊!老农说。
咱俩不一样的。他有点急了,虽然咱俩吃着同样的饭,做着同样的事情,但我是贵族,您不是。
俺看差不多……
肯定不一样。他说,我现在无欲无求,吃得饱,睡得香,就算天塌下来,也不关我的事情……
那你认为俺还指望发大财?还是想再娶房老婆?老农说,俺和俺们村里的人每天都过着你说的这种生活,咱们都是一样的……
绝对不一样!他真的急了,咱们怎么能一样呢?你生在乡下,长在乡下,你的职业就是农民,你做这些事太正常。而我呢?我是用了这么多年的时间才熬到了现在这种生活状态。什么状态?贵族的状态!现在,我有钱做这些事,有时间做这些事,有资格做这些事……种花,种菜,劈菜,喂马,住木屋,吃绿色食品,呼吸富含负离子的新鲜空气,这不是贵族的生活是什么?你知道我是怎么熬到这一步的吗?先玩命地赚钱,再玩命地健身,最后玩命地让自己厌倦城市里的高楼大厦、灯红酒绿以及虚伪的交际……
你这么说,俺总算弄明白了。老农笑笑说,咱俩唯一不一样的地方就是:你是玩命才成了贵族,俺一生下来就是贵族。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5年第5期,有改动)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_____)
A.小说没有刻意地去塑造人物,主要以行动描写和对话式的叙事表现人物个性,让人物“他”自己用行动完成对“贵族”形象的塑造。
B.小说集中叙述了自认为“贵族”的“他”的一系列外在表现,而完全隐匿了“贵族”的内在精神气质,为的正是引导读者自己去思考“贵族”的内涵。
C.故事的结尾耐人寻味,老农说,“咱俩唯一不一样的地方就是,你是玩命才成了贵族,俺一生下来就是贵族”,令读者读后忍不住会心一笑。
D.小说的故事架构奇诡独特,完全在“贵族”与老农的对话中展开,叙述风格沉稳老练,在不徐不疾中波澜起伏,扣人心弦,引人入胜。
E.两个形象的最大不同是:“贵族”有可以选择的权利,当他厌倦这种生活时,他可以改变;而老农虽然觉得那些花花草草厌烦,却无从改变,只能认命。
(2)“他”认为要成为“贵族”须满足哪些条件?请结合他的生活经历简要分析。
(3)“老农”在小说中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4) 老农说,“你是玩命才成了贵族,俺一生下来就是贵族。”你同意老农的观点吗?请说说你对“贵族”的看法,并结合小说中“他”和“老农”两个人物加以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4-20 12:39:2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我的民工弟弟

胥加山

弟弟背着沾满尘沙的蛇皮口袋,被我们公司的门卫拦了下来。

走出清凉的办公室,我被一阵热浪裹住,远地,看见弟弟坐在烈日下鼓鼓囊囊的蛇皮口袋上,不停地喝着硕大的雪碧瓶里的自来水。见我走来,他慌地站起身,擦了一下额头的汗,扶起倒在地上的蛇皮口袋。

我问他怎么不坐在传达室里等我。弟弟嗫嚅着,习惯了,再说怕弄脏人家传达室。看着弟弟被烈日蒸红的脸,我真想骂几个门卫两句。弟弟帮他们解了围,说是自己不愿意告诉他们他哥在这里做白领,才用我送他的旧手机给我打了电话。

弟弟在我的办公室只坐了五分钟。他说要在离我家不远的工地上打两个月工,想在我家住几宿,等工地安置好工棚就回到工地上。看着他被风沙揉红的眼睛,我脱口而出,这次打工就别住工棚了,天天晚上来家。弟弟激动得不知所措,他急急地说:“哥,你这里太凉了,我得走,再多坐一会儿,会感冒的!”

看着烈日下小弟的背影,我心中有种揪心的疼——同是一娘所生,我比他大三岁,他看上去却比我大;我在舒适的环境中拿着不菲的报酬,他却挥汗如雨,拼着死力挣着微薄的工资……

我提前下班,买了酒菜,把弟弟住的房间整理一新,等着弟弟。谁知妻却一口回绝我:“这怎么行,他住家里,我们都会不方便的!“不方便也得方便!”我有点强词夺理,妻不想跟我吵,进房甩上门。

弟一回到家,我便说他,工地下班怎么这么晚?弟弟说他早下班了,在工地上冲了把凉水澡。这时,我才闻到弟身上散发出的淡淡的花露水的清香。

我为小弟斟酒。弟小声地问我:“嫂还没下班?”“下班了,她今天工作有点儿累,先休息了!”弟一怔,不再作声,和我默默地喝着酒。

我安置好弟休息,回房。妻一骨碌起床,“咣”一声关门,准是去了她父母家。声音惊动了小弟,他慌张地来到我的房间问:“哥,嫂怎么啦?”“别管她!她爱去哪去哪,又不是小孩子,你去休息!明天还要上工呢!”弟没有再和我说什么。

第二天,我起了大早,准备为弟做早餐,谁知,弟却不知去向,锅中煮好了粥,家中的物什收拾一新,桌上留有纸条:哥,我还是住工地吧,你家有空调,夜里失眠,睡不习惯……

看着小弟的留言,我有一种莫名的愤怒要向妻吼叫。

晚上,小弟没有再来,而妻准时而归,眉梢上挂着得意。我还没向她发火,她倒口若悬河,说小弟如何懂道理,嘴巴多么甜,句句说到人心窝里,哪像你(没等妻把话说完,我随手把一只碗砸向地面,“咣当”声吓得妻直向后退。我咬牙切齿地连骂带吼:“你高人一等,你天生富贵……”

妻收敛了些,可还在自言自语:“他住家里我住娘家,我不是让步了吗?到底要我怎样,再说是他找到我们单位,说他在工地上住习惯了……”

我哪有心情听妻辩白,歇斯底里地痛哭起来,说着和弟的情分——弟上学时,成绩一直不错,可一见生病的爸爸和病恹恹的我过早懂事的他,14岁就辍学外出打工,供我读中专……

妻不知何时,递来了一条毛巾,怯生生地说“你怎么不早说?要不,明天我接他回来!”

妻去工地没有找到小弟,只带回工头的一句话,说小弟自愿去了更远的一家工地,本来他兴致勃勃地向工友们夸口,要是工头同意他到我家附近的工地做工,他会带他们来我家喝一顿酒……

我的民工弟弟走了,工头和工友们受小弟委托,不愿告诉我小弟所在的另一家工地的地址。其实我也知道,即使我请几天假,满城工地寻到小弟,他也不愿回来打扰我们平静的生活。而我内心的自责和疼痛会愈加沉重而无法化解……

(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标题点明了主人公的身份以及和我”的关系,故事开端又通过对动作、神态的描绘,表现了他农民工的特征,也表现了他的性格。
B.文中借对“我”的心理描写,交代了弟弟和“我”在各方面的巨大差距,表现了不同阶层生活的悬殊,表达了小说批判社会不平等的主题。
C.妻不愿意让“我”弟弟住在家里,但“我”和弟弟的亲情最终还是打动了她,她去接弟弟,弟弟却不想给哥嫂添麻烦,去了更远的一家工地。
D.小说以社会生活中容易被忽略的人物为主人公,选取兄弟之间交往的小事来写,结尾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凸显出主人公的可贵的品质。
【小题2】小说中“我”的弟弟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结合全文内容简要概括和分析。
【小题3】这篇小说中“我”的妻子的形象设置有哪些作用?请结合全文内容进行分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两所客店
法都德
①我已经在这沙漠中走了两个小时了,突然有一片白色的房子在我面前浮现出来。五六家农舍,红屋脊的长仓房。那小村落的边界上有两所大客店,静立在街的两旁彼此对望着。这两所客店极贴近,但其中却有一种奇怪的反衬。大道的那一边,是一所高大的新建筑,门都敞着,门前停着驿车,汗气蒸腾的马已卸下了辔头,远客们在短狭的墙荫覆着的大道旁酣饮。屋里溢出狂暴的呼号。酒杯在叮当地相碰,拳头在乱击着桌子。还有一种愉快的,清脆的歌声超出一切杂喧之上,唱得窗户都颤动……
②奇怪的是对面的客店呢,静悄悄地好像是没有人住:大门前乱草丛生,百叶窗扇都已破碎,门阶上铺着大道旁挪来的石块。进门来一看,是一间狭长的房子,从三个没有帘子的窗口中透入些微光,几张颠簸的桌子,上面放着积满灰尘的破玻璃杯。在这房子尽头,窗户的凹处,有一个妇人紧靠窗子站着,眼睛茫然地向外边张望,我叫了她两声:“喂!女店主呵!”她才慢慢地转过身来,于是我眼前现出一个衰老的农妇,皱痕满面,她戴着破的花边缝的长帽缘,和我们邻家的妇人所戴的一个样子。虽然她并不是一个老妇,但重重的悲哀使她完全萎败下来了。
③“你要什么?”她擦了一擦眼睛说道。“我想在这里休息,还想喝一杯酒。”她惊愕地注视着我,还是立着不动,像是没有听懂我的意思。“这不是一所客店么?”妇人长叹了一声。“如果你以为不错,就算是一所店客罢。但是为什么你不和大家一样到对面去呢?那里才热闹呵。”“我受不了这样的热闹,我愿意到这边来静憩一会儿。”
④也不等她的答复,我就在一张桌子旁边坐下。看出了我说的是实话,于是这女店主才显出忙碌的样子。经过了一刻钟,我面前有了一盘葡萄干,一块干面包,还有一瓶新制出来的酸酒。“替你预备好了。”这古怪的老妇说,她立刻又回到窗口去了。我一面喝酒,一面就想些话来和她攀谈。“可怜的女店主呵,不常有人到你这里来罢?”
⑤“呵,不,从没有一个客人,先生,现在只有你我两个人在此相对,比起从前真差得远了。我们这里本是换马的处所,野鸭季里还要替打猎的人们预备晚餐,终年有牛马在这里停留往来。但是,自从我们邻人的铺子开张以后,就什么都完了。客人都跑到对面去,觉得这里太无趣味。实在呢,这屋子里确实没有一点儿快乐处。我既长得不好看,一向又害着热病,我的两个小女孩也都死了。对面店里可大不同,他们终日地欢笑。有一个从阿莱那里来的女人在看管店房。驿车上的车夫就是她的情人;所以把车子赶到那边去。她又雇了几个轻贱的女孩做使女,怎能不得顾客的欢心?她把从彼酥斯、莱特桑和约葛勒等处来的少年都勾引了去。车夫们不惜绕着远道在她的门前经过,但是我呢,终日看不见一个灵魂,只凄凉地在此守着。”
⑥她迷惘地,冷冷地把这番情形述说,她的前额还紧紧地压着玻璃,显然是由于对面店里的事情能引她的注意。突然间,大道的那边起了一阵骚动,驿马车轧着尘灰向前移动了。我听得鞭声在空中爆裂,御者的角声呜呜,跑到门外的女孩们都喊道:“再会呵!再会!”
⑦那里又发出一种洪亮的歌声,压下了别的声音,就是我刚才所听见过的。这歌声飘来,使女店主听了浑身颤抖。她回过身来对我说道:“你听见没有?那就是我的丈夫,唱得好么?”我吃惊地望着她:“什么?你的丈夫?你说他也上那边去了么?”
⑧她脸上现出伤心的神情,但又柔声答道:“你怎能猜得着呢?男人都是这样的,他们不愿看人对他悲苦;我自从两个女孩死后朝夕只是悲泣。这房子里充满了忧郁和苦痛,自然更没有人肯来了。他受不了这样的烦闷,我可怜的约瑟就跑过大道去喝酒了。他有一口好嗓子,那阿莱的女人就教他唱歌。”
⑨她僵直地站着,神魂恍惚,抖着,两手伸张,泪珠颗颗地从颊上滚下,她越显得难看了。
【小题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小说描绘新旧客店的不同景象,不仅形象而含蓄地表达对旧客店女主人的否定态度,也使小说的主题更加耐人寻味。
B.在对“我”的倾诉过程中,女店主对自己的悲苦现状深感无奈的同时,对丈夫的出走也给予理解和同情。这说明女店主麻木中还保持着善良的人性。
C.新客店无论在地理位置还是建筑方面,都占有一定的优势,加之女店主经营有方,所以客人众多,生意兴隆,呈现出一片热闹盛景。
D.小说第⑦自然段,写女店主听到丈夫的歌声后表现山激动的心情,说明她在欣赏丈夫歌声的同时也有对丈夫的留恋之情。
【小题2】小说以“我”来讲述故事,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
【小题3】小说开篇关于“两所客店”的场景描写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漂在河床上的麦穗

安庆

那个遥远的夏日,我和母亲去邻村捡麦,夏日的太阳下,我看见满地都是挎篮捡麦的女人。母亲佝偻的腰一次次弯下,凌乱的头发被风掀起。快晌午的时候,母亲把拾的麦子摁在那只荆条篮里,嘱咐我把麦子先送回去。

那段记忆就刻在我回家的路上。我沿着卫河大堤勿勿地行走,半途上我看见一棵粗大的桐树,树荫伸展遮住了整个路面。我拿定主意在树荫下凉快一阵儿再走,然而我忽然看见桐树下坐着一个满脸横肉的壮汉,身旁放一把铁锨和一顶草唱,一种不祥的预感生上心头。我打消歇息的念头,两眼直直地看着前方,勉强支撑着往前走。“站住!”一声断喝从身后传来,我一个激灵,下意识地护住篮子。那运着凶光的汉子已经站到我的眼前。

“在哪儿拾的麦子?”

“在…在南地……”我战战兢兢地回答。

“不知道麦子不让拾吗?”汉子满脸凶气地问。

我说:“是……是一块放了荒的地。”

“胡说,放了荒也不能让外村人来拾,把麦子放下。”

“不。”我紧紧地着篮子。

“放下?”汉子凶凶地命令。

一种本能的恐惧使我擦着篮孑想夺路而逃,但篮子被振狠地扯住了。“哇!”我恐惧地哭了,静静的炎日下我的哭声在河谷回荡。

“把篮子放下!”汉子没有丝的妥协。

我在哭声中争辩,“这是我妈拾的麦子,为什么要给你留下?为什么给你留下?为什么?呜呜。”你不讲理,不讲理。

那人似于要和我赌气,猛地从我手里夺过篮子,我喙哭着和他去争。他离我几步,身子向后一趔,篮子被他狠狠地抛出去,在空中划过一道长长的弧线,转身看时,篮子已落进河床。

我眼泪哔哗地流着,然后是放声大哭,我想起母亲烈日下的辛苦,湿运的衬衫。我拼命地奔下河滩,鞋在奔跑中丢了一只,衣服被河坡上的荆棘挂破。

一双粗壮的大手拽住了我,我猛地扭过脸愤怒地盯着他,我狠狠地要咬他的手,他松了,有些手足无措地看着我。我跳进河里,泪水合着河水流消,我在哭声中捉住了那只荆篮,但篮里的麦穗已被河水冲中跑,我站在河水里,看着麦穗飘在河床上,河床上的波浪一波波把麦穗中走了,我就那样站在河水里看麦穗被一穗穗中远。后来我掂着滴着水珠的空篮,穿着一只鞋,穿过大堤,蹒跚地回家。

终于等到了母亲回来,母亲心疼地接着我,泪水滴下来。好久,母亲问:“河水深吗?”我说:“不深,再说,我已经会水了。”

妈说:可你还小啊,力气还没那么大。妈把我的手握在手里:“妈不该让你独自回家,怨妈。”我看见泪水在妈的脸上爬。之后妈再也没让我跟她去捡过麦子。

后来我知道那个扔我篮子的人是邻村当时的一个干部,姓胡。

没想到我后来要和老胡打那么多交道。多年后我被招聘到乡里,而老胡其时已经是邻村的支部书记。这之后,我因工作关系不得不多次和老胡接触,但那曾经经历的往事是不好说出口的。渐渐地我发现老胡并不是那么凶神恶煞,他在村里还颇有口碑,他带着群众调种植结构,在全村搞玉米制种,亩均收入是传统种植收入的几倍。

但那个结并没有从我的心中消失。

那年夏天,我陪种子公司的几个人在邻村待了几天。一天午后,我和老胡沿村东的河堤散步,走到一处排灌站老胡停下来。老胡看着静静流淌的河水忽然对我说:“我给你讲一个故事:十几年前,那时候我年轻气盛,我在河边伤害过一个孩子。那一天,我在树荫就是这棵老桐树,多少年了,我一直没让处理,那孩子挎着一篮沉甸甸的麦子,我一赌气把孩子的篮子扔进了河里。那孩子哭了,疯狂地跑下河滩。我忽然害怕了,我紧跑几步拽住了孩子。可那孩子两眼愤怒地盯着我,我丢开了他的胳溥。孩子什么也不顾地跳进河里,捞出了篮子,可麦子已被河水冲中走了;直到孩子安全地上岸,我才放下一颗悬着的心多少年过去了,我一直不能忘记那双倔强的眼睛。要是孩子那天有什么过失,我一生都不能心安啊。我真是……”老胡说着两眼怔怔地望着河水。而后,老胡又怔怔地说:“可惜,我已记不得当时孩子的面目了,也不知道他是谁,如果有一天,我能见到他,认出他,和他站到一起,我要向他深鞠一躬,向他道歉老胡的故事实在让我难以自制,不知道此刻该说些什么。

老胡从沉吟中醒过来,忽然问我:“你怎么了?”

我说:"没事,我只是为这个故事感动……”可我的泪水已经挡不住了。

老胡忽然扳过我的肩膀:“你说,当年的那个孩子是不是你?多少年来我的脑子里一直恍惚留着那个孩子的印象,从第一次见你,就觉得你和当年那孩子那么相仿,孩子倔强回头的样子一直刻在我的心里,是不是你?是不是?”

我依然愣着。

老胡双手作揖,在我的面前深深地弓下了,一弯河水依然静静地流着。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中,三个“为什么”,两个“不讲理”运用反复手法,表现“我”的恐惧、委屈与愤怒,以及对母亲辛勤劳动的果实将被剥夺的惶惑不解和伤心不舍。
B.小说以简洁的语言交代了“我”参加工作之后对老胡其人的新发现,这处略写看似闲笔,
实则表达了当年涉世未深的“我”对冷酷、专断的成人世界的无知。
C.“忽然扳过“双手作排“弓下了腰”等动作描写,以及“是不是”的反复追问,这些都表明老胡对自己当年伤害了孩子而深感愧悔与真诚道歉的心意。
D.小说整体按时间先后顺序叙事,中同穿插老胡讲述的故事”,使之与“我”的记忆影像叠加,同时又推进情节。如此安排,叙事有波澜,避免平铺直叙。
【小题2】小说以第一人称叙事,有什么好处? 
【小题3】小说以“漂在河床上的麦穗”为中心谋篇布局,这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通读文本简要分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林冲雪夜上梁山

(一)林冲看见,奔入那酒店里来,揭起芦帘,拂身入去。到侧首看时,都是座头。拣一处坐下。只见一个酒保来问道:“客官打多少酒?”林冲道:“先取两角酒来。”酒保将个桶儿,打两角酒,将来放在桌上。林冲又问道:“有甚么下酒?”酒保道:“有生熟牛肉、肥鹅、嫩鸡。”林冲道:“先切二斤熟牛肉来。”酒保去不多时,将来铺下一大盘牛肉、数般菜蔬,放个大碗,一面筛酒。林冲吃了三四碗酒,只见店里一个人背叉着手走出来,门前看雪。那人问酒保道:“甚么人吃酒?”林冲看那人时,头戴深檐暖帽,身穿貂鼠皮袄,脚着一双獐皮窄靿靴,身材长大,貌相魁宏,双拳骨脸,三丫黄髯,只把头来摸着看雪。

(二)林冲叫酒保只顾筛酒。林冲说道:“酒保,你也来吃碗酒。”酒保吃了一碗。林冲问道:“此间去梁山泊还有多少路?”酒保答道:“此间要去梁山泊,虽只数里,却是水路,全无旱路。若要去时,须用船去,方才渡得到那里。”林冲道:“你可与我觅只船儿?”酒保道:“这般大雪,天色又晚了,那里去寻船只?”林冲道:“我与你些钱,央你觅只船来渡我过去。”酒保道:“却是没讨处。”林冲寻思道:“这般却怎地好?”又吃了几碗酒,闷上心来。蓦然想起:“我先在京师做教头,禁军中每日六街三市游玩吃酒,谁想今日被高俅这贼坑陷了我这一场,文了面,直断送到这里,闪得我有家难奔,有国难投,受此寂寞!”因感伤怀抱,问酒保借笔砚来,乘着一时酒兴,向那白粉壁上写下八句五言诗,写道:“仗义是林冲,为人最朴忠。江湖驰誉望,京国显英雄。身世悲浮梗,功名类转蓬。他年若得志,威镇泰山东。”

(三)林冲题罢诗,撇下笔,再取酒来。正饮之间,只见那个穿皮袄的汉子走向前来,把林冲劈腰揪住,说道:“你好大胆!你在沧州做下弥天大罪,却在这里!见今官司出三千贯赏钱捉你,却是要怎地?”林冲道:“你道我是谁?”那汉道:“你不是豹子头林冲?”林冲道:“我自姓张。”那汉笑道:“你莫胡说!见今壁上写下名字,你脸上文着金印,如何要赖得过?”林冲道:“你真个要拿我?”那汉笑道:“我却拿你做甚么?你跟我进来,到里面和你说话。”那汉放了手。林冲跟着,到后面一个水亭上,叫酒保点起灯来,和林冲施礼,对面坐下。

(四)那汉问道:“却才见兄长只顾问梁山泊路头,要寻船去,那里是强人山寨,你待要去做甚么?”林冲道:“实不相瞒,如今官司追捕小人紧急,无安身处,特投这山寨里好汉入伙。因此要去。”那汉道:“虽然如此,必有个人荐兄长来入伙。”林冲道:“沧州横海郡故友举荐将来。”那汉道:“莫非小旋风柴进么?”林冲道:“足下何以知之?”那汉道:“柴大官人与山寨中大王头领交厚,常有书信往来。”原来是王伦当初不得第之时,与杜迁投奔柴进,多得柴进留在庄子上住了几时。临起身,又赍发盘缠银两。因此有恩。

(五)林冲听了,便拜道:“有眼不识泰山。愿求大名。”那汉慌忙答礼,说道:“小人是王头领手下耳目。小人姓朱名贵,原是沂州沂水县人氏,江湖上但叫小弟做‘旱地忽律’。山寨里教小弟在此间开酒店为名,专一探听往来客商经过。但有财帛者,便去山寨里报知。但是孤单客人到此,无财帛的,放他过去。有财帛的来到这里,轻则蒙汗药麻翻,重则登时结果。却才见兄长只顾问梁山泊路头,因此不敢下手。次后见写出大名来。曾有东京来的人,传说兄长的豪杰,不期今日得会。既有柴大官人书笺相荐,亦是兄长名震寰海,王头领必当重用。”随即安排鱼肉盘馔酒肴,到来相待。两个在水亭上吃了半夜酒。林冲道:“如何能够船来渡过去?”朱贵道:“这里自有船只,兄长放心。且暂宿一宵,五更却请起来同往。”当时两个各自去歇息。

(选自《水浒》第十一回,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林冲急于去梁山泊,可又没有船,正在为难之时,冒出一个朱贵,去梁山泊的问题瞬间得到了解决,可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B.林冲叫酒保也来吃碗酒,充分表现了林冲乐善好施的思想。得势时,他乐善好施;落难之时,他还是乐善好施。可见乐善好施的思想已经融化到他的灵魂深处去了。
C.酒保说没有船去梁山泊,其实说的是假话。酒保和朱贵一样,都是梁山泊义军派出的探子,他们开酒店是假,探听往来客商经过是真。
D.本文中的林冲已经对高俅有了深刻的认识,所以称他为“这贼”;但他对大宋王朝还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所以他还说出了“有国难投”的话。
【小题2】作者写林冲在酒店墙壁上题诗,有什么意图?
【小题3】金圣叹在评点本文第3段时三次使用了“奇”。你认为“奇”在哪里?这样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第六枚戒指
【美国】简·伯特
我17岁那年,好不容易找到一份临时工作。母亲喜忧参半:家有了指望,但又为我的毛手毛脚操心。
工作对我们孤女寡母太重要了。我中学毕业后,正赶上经济大萧条,一个差事会有几十、上百的失业者争夺。多亏母亲为我的面试赶做了一身整洁的海军蓝衣服,才得以被一家珠宝行录用。
在商店的一楼,我干得挺欢。第一周,受到领班的称赞。第二周,我被破例调到楼上。
楼上珠宝部是商场的心脏,专营珍宝和高级饰物。整层楼排列着气派很大的展品橱窗,还有两个专供客人看购珠宝的小屋。   ‘
我的职责是管理商品,在经理室外帮忙和传接电话。要干得热情、敏捷,还要防盗。
圣诞节临近,工作日趋紧张、兴奋,我也忧虑起来。忙季过后我就得走,回复往昔可怕的奔波日子。然而幸运之神却来临了。一天下午,我听到经理对总管说:“艾艾那个小管理员很不赖,我挺喜欢她那个快活劲。”
我竖起耳朵听到总管回答:“是,这姑娘挺不错,我正有留下她的意思。”
这让我回家时蹦跳了一路。
翌日,我冒雨赶到店里。距圣诞节只剩下一周时间,全店人员都绷紧了神经。
我整理戒指时,瞥见那边柜台前站着一个男人,高个头,白皮肤',约莫三十岁。但他脸上的表情吓我一跳,他几乎就是这不幸年代的贫民缩影。一脸的悲伤、愤怒、惶感,有如陷入了他人置下的陷阱。剪裁得体的法兰绒服装已是褴褛不堪,诉说着主人的遭遇。他用一种永不可及的绝望眼神,盯着那些宝石。
我感到因为同情而涌起的悲伤。但我还牵挂着其他事,很快就把他忘了。
小屋打来要货电话,我进揭窗最里边取珠宝。当我急急地挪出来时,衣柚碰落了一个碟子;六枚精美绝伦的钻石戒指滚落到地上。
总管先生激动不安地匆匆赶来,但没有发火。他知道我这一天是在怎样千的,只是说:“快检起来,放回碟子。”
我弯着腰.几欲泪下地说:“先生,小屋还有顾客等着呢 。”
“去那边,孩子。你快捡起这些戒指!”
我用近乎狂乱的速度捡回五枚成指,但怎么也找不到第六枚。我寻思它是滚落到橱窗的夹缝里,就跑过去细细搜寻。没有!我突然瞥见那个高个男子正向出口走去。顿时,我领悟到戒指在哪儿了。碟子打翻的一瞬,他正在场!
当他的手就要触及门柄时,我叫道:“对不起,先生。”
他转过身来。漫长的一分钟里,我们无言对视。我祈祷着,不管怎样,让我挽回我在商店里的未来吧。跌落戒指是很糟,但终会被忘却;要是丢掉一牧,那简直不敢想象!而此刻,我若表现得急躁一一即便我判断正确——也终会使我所有美好的希望化为泡影。
“什么事? ”他问。他的脸肌在抽搐。
我确信我的命运掌握在他手里。我能感觉得出他进店不是想偷什么。他也许想得到片刻温暖和感受一下美好的时辰。我深知什么是苦寻工作而又一无所获。我还能想象得出这个可怜人是以怎样的心情看这社会:一些人在购买奢侈品,而他一家老小却无以果腹。
“什么事?”他再次问道。猛地,我知道该怎样作答了。母亲说过,大多数人都是心地善良的。我不认为这个男人会伤害我。我望望窗外,此时大雾弥漫。
“这是我头回工作。现在找个事儿做很难,是不是? ”我说。
他长久地审视着我,渐渐,一丝十分柔和的微笑浮现在他脸上。“是的,的确如此。”他回答,“但我能肯定,你在这里会干得不错。我可以为你祝福吗? ”
他伸出手与我相握。我低声地说:“也祝您好运。”他推开店门,消失在浓雾里。
我慢慢转过身,将手中的第六枚戒指放回了原处。
(摘编自《小小说选刊》,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对高个男子的肖像及“悲伤、愤怒、惶惑”的神态推写为下文他捡到戒指并藏起来想要带走做铺垫。
B.“我望望窗外,此时大雾弥漫。”既是对当时环境的描写,也烘托了“我”鼓足勇气回答高个男子的问话,却又不知结果如何的迷惘心情。
C.“我确信我的命运掌握在他手里”这句话可以从两个层面去理解:一是“我”确信戒指就在他的手中;二是我将来过得是否幸福全在于他。
D.小说通过经济大萧条时期一个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故事,塑造了两个典型的人物形象,表达了对人类善良本性的赞美。
【小题2】小说以“第六枚戒指”为标题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小题3】小说突出地刻画了“艾艾”的哪些形象特征?请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