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稻香

符浩勇

李群忙完应酬,从亿丰商厦出来时已是晚上八点。他驱车走在繁华的街道上,心里并不平静。刚才酒桌上同行的话还响在耳膜:这些年,市县里只要有人进了省城站稳脚跟,你就无法摆脱市县来人的烦扰或者纠缠。你帮他把事办了,孝敬菩萨的话也会说;可要是帮砸了事,当面甩脸就走人。

他正步入中年,已是省城商业总公司的副总经理,就拿这次人力资源部门招聘来说,应聘者各显神通,各个渠道途径的招呼铺天盖地,应接不及。而二十多年前,他只身来到这座城市,却是举目无亲……

那年,家乡遭荒,娘给他一个地址,让他进城来找一个叫贾良的人,说他在家乡当过知青,会帮忙的。走的前夜,他和青梅竹马的稻香道别,他动情地说:“等我在城里站稳脚,就回来接你。”稻香却婉拒了:“你进城去了,就好好为前程奔,别惦记我了。”说罢转身就走。他没有去追她,却暗暗下了决心,在城里有出息了一定好好待她,就像他曾发誓不会忘记秋天田野的稻香。

次日,他挤上客车一路颠簸到了省城,好不容易转折打听到一家门牌下。他敲开门,门里挤出一张中年男人的长脸,警惕地盯着他:“你找谁?”他说:“我来找贾良,他在我们家乡当过知青……”那张长脸皱了皱眉说:“贾良不住这里了,他早搬走了。”他急忙问:“那他搬到哪里去了?”长脸回答说:“城里这么大,找一个人就像大海捞针,哪里去找他,你还是回家去吧。”说罢关上了门。他提着行囊像一只无头苍蝇走在宽阔繁华的街上,看着四周林立的高楼大厦,却找不到自己的立足之地。出来时,他只带了单程的路费,只得找了家小旅馆住下再作打算。

第二天他去找工作,准备先挣回家的盘缠。他走过几条街道,问了好多家店铺,找工都没着落;饥肠辘辘,看着店铺里熏蒸出笼的包子,他记起了家乡田野的稻香。忽然,他发现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孩在街边哭着,看样子显然是迷了路,一副又饿又怕的样子。许多人停下来看她,却又都走开了。他想起小时候有一次稻香上山打柴迷路的情景,就上前去,用他身上仅有的钱买了一块烧饼给了她。女孩不哭了,跟着他又拐过一个街口,却说不清家到底在哪里,他正焦急,女孩的父亲突然从天而降,问清缘由,对他谢天谢地。他已身无分文,正犹豫索要回家路费,没想到女孩父亲问:“你是进城找工的吧?要不到我们公司来干吧。”他喜出望外,差些流泪跪了下去。

在公司,他的勤勉和上进,很快在对外营销方面独当一面。在兼并一家公司时,他在一张人员花名册上看到了贾良的名字。起初他还想天下之大,同名同姓的人多了,等到真正见到贾良,居然正是当初自己刚进城时敲门后见到的那个长脸的中年男人。贾良见到他时,脸上也“唰”地红透了,不敢正视他。哦,当初他为何不愿意相认?是怕会给他带来麻烦,还是像稻香说的那样城里的人情比纸薄。而偏偏在这以后,他就是贾良的上司,虽然同在一家商厦里上班,在各种场合常常逢面,但却形同陌路;有好几次,他感觉到贾良似乎要跟自己和解打破僵局,但一想起当初的境遇,就懒得理睬他……

如今二十年过去,李群当上了公司的副总经理,有了一个温馨而安逸的家庭,妻子勤勉贤惠,女儿争气上了大学。尽管这些年在城里打拼滚爬,疲于奔波,但每当驱车回到居住小区,看到楼上亮着柔和灯光的窗户,还有妻子倚窗期待的身影,他就感到无限幸福和温暖。

他开车缓缓滑进车库,刚走出来,有个女孩就上前拦住他。他认为是为这次公司招考找他的,故作惊讶地问:“你找谁?”

女孩说:“我来找李群叔,是我娘叫我来的,我娘叫稻香。”他凝眼一怔,仿佛看到稻香轻盈的身影。刚进城两年时,他回家乡,还带了城里的礼品去见稻香,她却已经嫁人了,山里的风霜削走了她的俊俏;她衷心祝贺他在城里站稳了脚跟。再后来,母亲过世,他就很少回家乡了。这些年因为业务忙于应酬,一次次盛宴的记忆荡然无味,也早忘却秋天田野的稻香。现在莫非家乡又遭了灾,稻香才想起了他,让女儿来投靠他?眼下已不是二十年前了,农民工涌进城来,就业机会竞争激烈。况且找工作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她要住多长时间?家里的房间也不宽敞。他不动声色地对女孩说:“李群已经不住这里了,他早搬走了。”女孩急问:“那他搬到哪里去了?”他说:“在城里,找一个人就像大海捞针,你找不到他的,还是回家去吧。”刚一说完,他就觉得这句话似曾耳闻,竟出自自己的嘴里。

女孩向他道谢准备离去。他忽然想起这与多年前自己来找贾良时的遭遇是何其相似。贾良鄙视他的那副嘴脸在心里生了根。贾良早已退休了,他却始终都不原谅他。而现在他怎么也成了这样!他心里一抖,记起稻香当年的温情,对女孩说:“我刚才没认出来,我就是你李群叔;先进家里住下吧,进城找工也不是一时半刻的事。”

女孩听了,向他嫣然一笑,说:“李群叔,你误会了,我不是来找工作的,我去年大学毕业,在一家公司上班,这次家乡要修大桥,我回去一趟,我娘让我给你带土特产来了。”

他听着很羞愧,一脸窘态。待女孩走后,他忽然记起前不久接到家乡一个庆典请柬,他原打算找个借口搪塞过去,但此刻他决计了,不管多忙也要回一趟乡下去。

【小题1】主人公李群有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
【小题2】文中两处划线的人物语言几乎一样,这样写有何作用?
【小题3】“你误会了,我不是来找工作的……我娘让我给你带土特产来了。”小说安排这一情节有何妙用?
【小题4】小说用“稻香”作为标题,有何深意?试结合文本,谈谈自己的认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3-03 01:41:4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西湖大学将为解决多年来困扰高等教育创新发展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蹚路,为更多高校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所刚刚获批设立的大学究竟有着怎样的魅力,可以让施一公辞去清华大学副校长的职务,担任全职校长?可以吸引年事已高的杨振宁先生担任校董会名誉主席?可以吸引诺贝尔奖获得者戴维·巴尔的摩等一大批教育与科技的领军人物鼎力加盟?由社会力量举办、***钱颖一如此寄语。与以往的高等教育改革不同,西湖大学的成立彰显出不同的改革路径,从民办高校切入,能够在借鉴公立高校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发挥新型大学机制灵活的优势,从而更好地把先进的教育理念、创新理念转化为教学与科研成果。探索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推动高校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厘清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的边界……西湖大学的一系列制度创新,将为解决多年来困扰高等教育创新发展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蹚路,为更多高校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提供借鉴和参考。
天下事,唯有教育一事,与责任、温度、使命、情怀系得最紧、最密。西湖大学从筹备到建立的过程,倾注着党和政府对教育念兹在兹的关心,也展示着科学家群体报效祖国、立德树人的满腔热忱。西湖大学首任校长施一公在刚回国时就说“我回来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育人”,在竞聘演讲时更是直言“人生为一件大事而来,西湖大学就是我生命中的这件大事”。副校长许田教授辞去了耶鲁大学的终身教职,相信“这是一个可以一起奋斗和实现梦想的事情”。西湖大学从成立开始,就饱含家国情怀,承载复兴梦想,寄托殷殷期待,“有可能成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之路上的一座灯塔”。期待西湖大学能够破解深层次难题,激活高等教育的一池春水。
西湖大学恰如一面镜子,映射出我国高等教育在新时代焕发的生机与活力,也映照着我国高校向世界一流迈进的坚实脚步。教育改革进入深水区之后,每一项改革举措都行之不易,只有审慎推进,方能行稳致远。用施一公的一句话来说就是:今后的路道阻且长,但我们坚信,未来,我们终将不辱使命!
《 人民日报 》(______)年04月18日 05 版)
【小题1】下列关于“西湖大学”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西湖大学是由社会力量举办,国家重点支持的新型民办高等学校。
B.西湖大学开展前言基础科学研究,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契合整个社会对创新的更高要求。
C.西湖大学卓尔不群,坚持内涵发展、注重质量提升。
D.西湖大学只开设理学、工学和医学三门学科,“高起点、小而精、研究型”。
【小题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段总体介绍西湖大学与其他高校不同并且为更多高校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提供借鉴和参考。
B.第二段列举施一公、杨振宁、戴维·巴尔的摩等人物是为了突出西湖大学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C.西湖大学的成立因为顺应了国家高质量发展的大势,所以也探索了高等教育改革的多元路径。
D.西湖大学的制度创新,将为解决多年来困扰高等教育创新发展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蹚路,为更多高校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提供借鉴和参考。
【小题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西湖大学准确的办学定位,党和政府对教育的关心以及校领导的满腔热忱使西湖大学破解深层次难题,激活高等教育的一池春水。
B.更好地把先进的教育理念、创新理念转化为教学与科研成果,是西湖大学的使命担当。
C.西湖大学的成立表明我国高等教育在新时代焕发出生机与活力。
D.新成立的西湖大学未来发展可能面临挫折和困难。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各题。
薛宝钗的悲剧人生
住大观园蘅芜苑的薛宝钗跟林黛玉相比,从外貌到性格,以至才情,是两种不同的美:一个丰满如太真,一个苗条如西子;一个端庄凝重,一个天真孤傲;一个雍容典雅,一个俏丽明洁;“若两峰对峙,双水分流,各及其妙,莫能相下”。(俞平伯语)
薛宝钗是一个特殊的悲剧人物。宝钗身上虽然也有少女的天真活泼,但她严格按照封建礼教做人:“罕言寡语”、“装愚守拙”,“不干己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她“人情练达”,“世事洞明”。加之她“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的容貌和知书识礼,勤于“女红”,完全达到了封建世家要求女子的“德、容、言、工”的标准,成为一个“宜至宜家”的“窈窕淑女”,在她身上,体现了几千年封建社会所要求于妇女的伦理和教养的标准。但她太冷漠和超然,其冷静几近于冷酷,书中就多次以“冷香丸”、“冷美人”、“任是无情也动人”等隐喻强调她性格的这一特点。当我们读到金钏儿投井、尤三姐自刎、柳湘莲出家及抄捡大观园等震撼人心的章节时,不难发现她超乎常人的冷静。我们是应该叹服她的冷静还是应该感叹于封建的道德标准对少女天真的扼杀。
就算对待爱情,宝钗也控制着,虽然她对贾宝玉并非全无感情,但她选择理智地听从于“父母之命”。在她的生命中不知道有没有贾宝玉之外的男人让她动心过, 但估计她是早就把自己的婚姻交给了左右她的封建力量。而她的贤淑、冷静和大度等封建伦理女性道德标准的楷模让她在和黛玉相比的劣势中最终获胜,所谓“金玉良缘”之说,虽是出于癞头和尚冥冥之中的安排,实则反映出贾府这样的“钟鸣鼎食之家,翰墨诗书之族”为迫使宝玉尽心“正务”,读书上进,以便继承祖业而在婚姻问题上作出的抉择。
照理说,宝钗获得了她需要的婚姻,成了贾府年轻女性人心所向的宝二奶奶,但她没有收获爱情的幸福,她和宝玉的生活态度和人生理想却大相径庭。因此,“金玉良缘”对宝玉、宝钗来说,只是一杯没有爱情的苦酒。尽管薛宝钗能克尽妇道,象传说中的孟光那样“举案齐眉”,几近完美;但贾宝玉仍不能忘情于悲凄而逝的林黛玉;而薛宝钗也不免在孤寂冷落中抱恨终身。
薛宝钗的悲剧很难引起人们的同情,却自有其发人深思之处。整个封建社会象张开的血盆大口,连拥护它的人也一并吞下腹去。说来可悲,封建伦理道德,可以让一个人顶礼膜拜,俯首贴耳到如此地步!宝钗实在是被吃的,但她是拿出以身殉道的精神,服服帖帖,泰然自若的面对悲剧结局,这是薛宝钗悲剧更深刻的体现。
【小题1】下列对贾母王夫人等选择宝钗不选黛玉的原因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贾母虽然知道宝玉喜欢黛玉,但还是选择宝钗的目的是为了家族的振兴。
B.宝钗更冷静、沉着和大气,不似林黛玉那样小气、斤斤计较、尖酸刻薄。
C.宝钗知书识礼,勤于“女红”,完全达到了封建世家要求女子的“德、容、言、工”的标准,她更能够帮助宝玉实现家族的振兴。
D.贾母的最终选择,说明贾母已然不喜欢先前十分宠爱的外孙、小气的黛玉了。
【小题2】下列对薛宝钗的悲剧人生理解,概括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薛宝钗的悲剧不是她自己造成的,根源主要在于封建伦理道德吞噬了女性美好的人生。
B.薛宝钗的悲剧主要体现在爱情上,她获得了她需要的婚姻,却没有获得宝玉的爱情。
C.薛宝钗的悲剧产生不是宝玉所造成的,因为宝玉也是受害者,贾母王夫人等让他娶了个自己不爱的人。
D.薛宝钗的悲剧的可悲之处在于,面对吞噬她美好幸福人生的礼教她竟然拿殉道者的精神,服服帖帖,泰然自若,这悲剧是深沉的。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准确的一项是(   )
A.在作者看来,薛宝钗死守封建教条,刻意按照封建女子的道德标准约束自己,不敢说、不敢爱,将婚姻幸福都交给父母,是咎由自取,不值得同情的。
B.薛宝钗在贾府里谨言慎行,甚至于在金钏儿投井、尤三姐自刎、柳湘莲出家及抄捡大观园等震撼人心的章节时,表现出超乎常人的冷静,甚至冷酷,主要是为了做宝二奶奶而做出的隐忍之举。
C.宝钗和黛玉虽然性格志趣有很大差异,但“若两峰对峙,双水分流,各及其妙,莫能相下”,他们都同是悲剧人物,他们的幸福都是被封建道德礼教扼杀了的。
D.宝钗获得了她需要的婚姻,成了贾府年轻女性人心所向的宝二奶奶,但她没有收获爱情的幸福,根源是宝玉始终喜欢林黛玉。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躲雨
丁大成
这三月的天也是小孩儿的脸,说变就变,早上出门还是晴朗朗的天,半晌儿不到就下起了渐渐沥沥的雨。莽青山都躲到雨雾当中,鸟语听不见了,花香迷离。虽说雾里看花,不尽朦胧之美,眼看春衫湿透,无端风雨,未肯收尽余寒,得赶紧找个躲雨的地方,可荒山野岭,四野茫茫,都怪俺自己正路不走,迷恋风景,误入歧途。
顺着小溪能找到大海,逆着小路能找到人家。
翻过一山,走过一洼,果然出现一户人家,三间土瓦屋,屋顶冒着炊烟“吱呀”一声推门进屋,火塘边一男一女,男主人忙着打草鞋,女主人正在做针线.我礼貌地说:“表叔,麻烦,躲会儿。”老男人抬头刻了我一眼、脸色一沉,继续骑在长条凳上编草鞋,我尴尬地僵在那里。好半天主人望了男人一眼,抬起殿从这条板凳挪到那条板,算是给我台阶。我勉强坐下,烤湿透的布鞋。
山里人热心,像这样稀奇古怪的人家少。我小心翼翼,不敢多说话,左顾右盼。看老两口儿忙生活。
草鞋耙子钩在长凳上像个“丁“字。横梁上立着七根朝天小立柱,高低不同。草鞋刚刚起头,纲一端绾的两个圈挂在立柱上,用细芒麻编好的“鞋鼻子”系在腰间。老男人绷紧腰部,将苎麻合龙草搓成毛笔粗的绳,从纲绳里穿来穿去……他粗糙的双手很灵活,不一会儿编成一双草鞋。他满意地里外欣赏,打个喷嚏,盯住我的双脚。两只湿布鞋已烤出气味儿,我赶紧把双脚从火塘边缩回来。他弯腰捡起一副纲绳又开始编草鞋,这次他用的是布条,这双草鞋要高级得多。
山里的男人若是穿布鞋上山讨生活,多半搭不上伙儿找不到活儿,人家说你娇气吃不来苦。
女主人在做鞋底,她麻利地将鞋样缝在箬叶上,将多余的箬叶剪掉,再一层一层地缝铺陈……
雨故意跟我作对似的越下越大,打在瓦上啪地响。
火塘上吊子里的水开了,蒸气顶动壶盖噗噗地响。我哑了咂嘴,爬山出汗多,早渴了。女主人望男人一眼,起身给我泡了杯茶。茶水好香!
我怀疑这老两口儿都是哑巴。
屋里沉闷,我走到门口,一树桃花在淅淅沥沥的小雨中纷纷飘落,落到哗啦啦的小溪里.真是等花儿都谢了,雨,你快停下来吧!
门口风冷,我又坐到火塘边。
雄鸡唱午,女主人放下针线,望了男人一眼,从里屋端出一块腊肉。春荒头上还有腊肉!她把吊锅吊在火钩上,开始炒菜。腊肉炖山笋的香味儿让人实在受不了,这家人不年不节的,烧包!我起身到门口,落花休,凄雨惹人愁,长路难走,莫道何求……
“吃饭!”男人对着我喊。我装作没听见,饿死不吃脊梁沟的饭。
“客,吃饭吧。”女人走到我跟前柔声说。
“谢表婶,不饿。”我双手一禀。
“不吃饭,给我滚蛋!”表叔对我吼。
我心说,能滚蛋早就滚了。我勉强坐到“吊锅席”边,终抵不住诱惑,夹一块肥肉填进嘴里,满口油香!再去夹肉,老男人按住我的筷子:“当客要文明谦让装着点儿,一副馋相,人家看不起!”我不服气:“肉煮熟了,就是让客吃的”“哈哈……”他松开筷子问我,“来黄柏山忙啥?”我实话实说:“去三姨家借粮。”“都跑到我这儿来啦?”“躲雨。”“哦。”他脸色又不干净,“不上你二舅家?”我实话实说:“我娘说,我二舅那个人古怪。你要他的东西吧,他看不起你;你不要他的东西吧,他说你看不起他。连我表哥表姐都离他远远的。”
“她一辈子心高气做!你二舅我是那样的人吗?”他吼道,“你不认我这个亲娘舅,喊表叔,我还把你当客待,煮舍不得吃的腊肉!”
“算了算了,你的臭牌气真得改改!”妗子对二舅说,“你让外甥坐了半天的冷板凳,够本啦。你看孩于真的不晓得,不知者无罪呀。”妗子又对我说:“外甥,二舅有粮食,你使劲儿背!二舅还给你打了双草鞋,都长大了,莫到处瞎逛,你兄弟姊妹多,找点事儿做,帮帮你娘。”
(选自《小说选刊》2017年第10期,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以“躲雨“为燃,点明了“躲雨”是全的中心事件,巧妙地借主人公一“躲雨”时所见所闻所感展开故事情节,表达主题。
B.开篇描写淅沥沥的雨、莽莽青山、朦胧的雨雾和鸟语花香等等,为下文写“我”“迷恋风景误入歧途”做铺垫。
C.“他满意地里外欣赏,打个喷嚏,盯住我的双脚。”这里的细节描写,突出了男主人对自己不凡手艺的自信和得意,也表达了对“我”脚穿布鞋的羡慕之情。
D.小说最后点明“我”误入的竞是自己的二舅家,结尾“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这样写更能突出二舅可亲可敬、淳朴直率的山里人性格。
【小题2】简析小说中山里的这户人家的男主人的形象特点。
【小题3】小说中多处描写雨景,请结合作品,探究这样安排的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