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自行车后座上的婚礼

邱长海

三叔从老家来省城帮儿子筹备国庆节举行的婚礼,看着儿子为找不到加长林肯或凯迪拉克作婚车而唉声叹气,他一次次欲言又止。这一晚,皓月当空,父子对饮。

1981年,鲁南山区,大豆高粱在田野里飘香。三叔的爹,我的爷爷忙着张罗第三个儿子的婚事。那时候,爷爷当了村主任,最后一个儿子的婚礼当然要办得风风光光。这天一擦黑儿,爷爷就提着两瓶兰陵大曲,揣着两盒孔府烟跑了十多里的山路,摸到前进村村主任何大把式家里。前进村原来叫水洼洼庄,改革开放后靠养鱼致了富,改名前进村,去年买了台手扶拖拉机,更是闻名方圆几十里。爷爷刚开口,就被对方堵了回来。国庆节日子旺,拖拉机早被乡长的公子结婚定下了。“要不,你把它推走?”何大把式指着墙根的一辆独轮车说,“咱也就配这档次。”爷爷脸一红,二话没说,拎起桌上的两瓶酒抬腿就走。

爷爷到家时,两瓶酒只剩下半瓶。老人家把三儿子招呼过来父子对饮,那晚,皓月当空

1953年秋天,爷爷娶奶奶的时候,换了身干净衣服空着手就进了岳母家的门,回来时,他手里就多了新媳妇的一只手。三十多里山路,奶奶的小脚实在走不动了,爷爷就向路边收庄稼的老乡借了辆独轮车,一边是黄澄澄的玉米,一边是腮上红扑扑的奶奶。车子“吱呀吱呀”唱了一路,像是最浪漫的婚礼进行曲,引着他们踏上了幸福生活之旅。

爷爷说这些时,一脸的甜蜜,听得三叔眼里潮潮的。

第二天的正午时分,爷爷满身大汗进了家门。院子里多了一辆崭新的大金鹿自行车。那时候,大金鹿还是个稀罕东西,不亚于今天谁家买了辆小轿车。全村人都羡慕得不行,就连母亲、二婶也看得眼睛放光,据说回家后闹了好几天。

眼看婚期将近,三叔抓紧时间练车。于是,早晨下地前或者傍晚回家后,村里人就看见三叔在村西的麦场里卖力地演练——对他来说,将要驮回的岂止是新媳妇,更是自己一辈子的幸福啊!

有了这辆自行车,就好像一桌酒席上有了鲍鱼,一家人顿时多了底气;有了这辆自行车,就好似一场演出来了名角儿,全村的人们都盼着好戏开演。

万众瞩目的日子终于来了。大金鹿前把上的大红花与三叔年轻的笑脸相映生辉。

三叔潇洒地跨上自行车,昂首挺胸上了路。身后是一支吹吹打打的迎亲队伍。

三婶在村里小姐妹们羡慕的目光中坐上三叔的自行车后座,一时间,唢呐叫得欢。在我们鲁南老家,新郎接新娘有很多规矩,其中一条就是:新娘不说话,新郎不回头。人逢喜事精神爽,秋风得意车轮急,三叔脚底生风,很快就把送亲的队伍甩在后边,三婶也不能说话。

三婶娘家到三叔家的路上有一段上坡路,三婶心疼累得满头大汗的三叔,就跳下了自行车,帮忙推了一把。上了坡,三叔不能回头看,根本不知道三婶下了车,也不知道她还没坐上来,就骑着空车走了。直到进了村,才发现坏了,在众人的哄笑声中掉头回去找新媳妇。

新媳妇根本没有回娘家——她哪里丢得起这个人哪!大家找来找去,终于在那段上坡路边还没收割的玉米地里找到了正生闷气的三婶。

当然,婚礼照常举行,乡亲们喜酒照喝,只不过留下了一段有趣的佳话。

三叔说这些时,一脸的幸福,听得儿子心里酸酸的。

三叔的儿子把父母的故事说给未婚妻听,她听得泪光闪烁,一脸的神往。恰好他们看到报纸上登着一家婚庆公司推出了自行车婚礼的消息。两人眼前一亮,手牵手走进那家婚庆公司,就像父辈一样,他们打算在这座城市里,举行一个自行车后座上的婚礼。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里,独轮车、自行车上的婚礼带给人们的幸福感,是现在的林肯、凯迪拉克带不来的。

(有删节)

【小题1】小说两次写到“皓月当空”,分别有什么作用?请简要概括。
【小题2】听了上辈人的婚礼故事后,“三叔”“儿子”“未婚妻”的反应与心理各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小题3】小说中的“三叔”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小题4】小说的情节安排有什么特点?请探究作者这样安排的用意。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5-03 05:33:1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竹叶舟
川端康成
秋子把水桶摆在蜀葵旁边,从梅树下的一棵矮竹上摘了几片叶子,做了几只竹叶舟,让它们在水桶里漂浮。
“瞧,小船。多有意思。”
小男孩蹲在水桶前,望着竹叶舟。然后他抬头瞅着秋子,微微一笑。
“多好的小船啊。阿弟很聪明,让姐姐给你做一只小船,陪你玩吧,”母亲说罢,返回了客厅。
她是秋子未婚夫的母亲。她好像有话要同秋子的父亲谈,秋子便离席了。因为小男孩磨人,于是她把小男孩带到庭院里来,小男孩是秋子未婚夫的弟弟。
小男孩把小手伸进水桶里,搅和了一通,说:“姐姐,船开战了。”
小男孩看见许多竹叶舟晃来荡去,高兴极了。
秋子走开,把洗完的单衣拧干,晾在竹竿上。
战争已经结束了。然而,未婚夫却没有回来。
“打呀,再打呀!打呀,再打呀!”小男孩一边叫嚷一边越来越使劲地搅起水来。水沫飞溅在他的脸上。
“瞧你,这不行啊。你脸上净是水沫星子了。”秋子制止说。
可是小男孩却说:“不行了,船都不走啦。”
那些船果真只浮在水上不走了。
“对,对,咱们到后面的河边去吧。把船放在那里速度会快些。”小男孩拿起竹叶舟。秋子把水倒在蜀葵下,将水桶放回厨房。
小男孩蹲在河下游的踏脚石上,将一只只竹叶舟放走,高兴得拍起手来。
“我的船最快。瞧,瞧。”
小男孩怕看不见最前头的竹叶舟,他顺着河水往下游跑去了。
秋子赶忙将剩下的竹叶舟全部放走,然后去追赶那孩子。
她突然意识到自己行走时使劲将左脚跟着地。
秋子患过小儿麻痹症,左腿小而无力,左脚跟够不着地,左脚背高高隆起,不能跳绳和远足。她本来打算独自一人,静静地度过一生,后来却意外地订了婚。她有信心用自己心灵去弥补肉体上的缺陷,可她从来也没有这样认真地将左脚跟着地练习走路。左脚趾总不容易挂住木履带,不过,秋子还是继续刻苦练习。然而,战败后她完全停止这种练习了。留在脚上的那道被木履带磨破的伤痕,好像是严重冻伤的痕迹。
小男孩是秋子未婚夫的小弟弟。在他面前,秋子下决心用左脚跟着地走路。她已经好久不这样做了。河床狭窄,杂草低垂在水面上,把三四只竹叶舟挂住了。
小男孩在十多米远的前方停下脚步,他似乎没有发现秋子走到他的身旁,只顾目送着顺流而下的竹叶舟。他看不见秋子走路的样子。
小男孩的脖颈深凹处很像秋子的未婚夫。秋子真想把他抱起来。
小男孩的母亲走过来,向秋子道过谢,催促孩子回家。
“再见。”小男孩爽快地说。
秋子思忖:他母亲可能是来谈儿子战死的消息,或解除婚约的事吧。愿意同一个跛足姑娘结婚,大概也是战争期间的一种感伤的表现吧。
秋子没有进屋,她去看了看邻居新盖的房子。那是这一带所没有的大房子,过往行人也总要驻足观望一番。战争期间,工程停了下来,放置木材的场地周围长满了高高的杂草。近来工程突然加快了进度,门前还栽了两棵有点怪异的松树。
秋子觉得这幢房子的外形并不典雅,而显得很简陋。窗户却很多,客厅四周都是窗户。
街坊邻里都在背地里议论:这房子会有什么人搬进来住呢?然而,谁也弄不清楚。
(选自《川端康成全集》,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秋子家屋外的小院子里,长着蜀葵、梅树和矮竹,有可供晾晒衣服的绳子或杆子之类,还有可供汲水的井,说明秋子生活充实。
B.“如果你听话,秋子就和你一起玩。”小男孩的妈妈说这句话,不仅鼓励小男孩听话,还暗含有让秋子就在院子陪小男孩玩的意思。
C.小男孩喜欢竹叶互打,体现了他好战的心性,这一点使得秋子想起了她的未婚夫,因为秋子的未婚夫是一位参战的士兵。
D.这篇小说在情节上较为平淡,几乎没有起伏变化,既没有一般小说的开端、发展,甚至没有一般小说的情节上的高潮。
E. 小说在表达上,虽然用语简淡洁静,较为客观冷静,但细细品味,仍能读出其中蕴含着一股深沉浓烈的情感。,
【小题2】小说三次写到竹叶,第一次是题目中,第二次是水桶中,第三次是河流中。竹叶在全文中三次出现有哪些作用?请分别简要分析。
【小题3】小说最后写秋子“没有进屋,她去看了看邻居新盖的房子”,你认为这个结尾好不好,请说说理由。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位 置
尹全生
胡集镇最棒的摄影师早把照相的家伙架好了,镇机关全体人员也都各就各位摆开阵势了,就等市、县领导到位,合影照就可以开拍了。
电话约定的时间是上午九点,这时间已经到了呀。负责组织照合影的镇文化站站长心里着急,便拨打手机询问。市文联主席回话说,距胡集镇10公里的地方公路塌方,正在疏通。
消息一传开,本已各就各位的人便“放羊”了。站长放开嗓子吆喝:“大家都不要远离,要招之即来呀!”他特地嘱咐王夏有:“市、县领导说不准啥时候到,你半步也不要离开这里!”
王夏有是这次合影的主角。他本是国企的下岗工人,托人帮忙才到镇螺丝钉厂打工,电工兼搬运工。就是这么个小人物,竟然神不知鬼不觉地写了部中篇小说,被国内某权威文学刊物刊发,且该刊物准备推荐其作品参评“鲁迅文学奖”!
王夏有用不起手机。该刊物编辑部急需了解其个人情况,站长说刊物编辑部是乱点鸳鸯谱:胡集镇就这么个屁股大的地方,哪个人能写出较顺溜的广播稿,哪个人曾在市、县报刊上发表过打油诗,站长心里还是有数的;别说胡集镇了,就是县文联的笔杆子们、市里的专业作家们,也没有参评“鲁迅文学奖”的能耐呀!
可是一了解,王夏有确有其人;再找到其本人询问,王夏有在某刊物发表中篇小说确有其事!
小镇突然冒出了个打工的“文曲星”,这一来动静就闹大了:市、县文联主席及分管领导,一起前来召开座谈会,会前安排了个合影的活动。
过了半点钟了。又过了半点钟了。市、县领导还没有来!
站长心急火燎的。他不但要安排照相,又要安排座谈会,还要安排中午会餐、领导午休……因此便交代王夏有继续原地等候,自己则见缝插针,离开照相现场忙活别的事去了。
站长忙完宾馆忙会场,到酒店后为件小事与老板争吵起来。正吵得天昏地暗时,他的手机响了。文联主席说市、县领导的车队已经通过塌方地点,马上就到!
站长看表已经十一点了,撇下老板冲出酒店,脚跟打屁股奔向照相现场。
站长满头大汗找到市文联主席请示问安,却遭到了一通责怪:“你起初不是说没有王夏有这么个人吗?”
站长解释说自己办公室座机有毛病,接听时噪声最少有100分贝,把王夏有误听成“王家牛”了:王夏有是我们文化站多年培养起来的,哪能……
这边还没解释完呢,镇长又过来催促,说是座谈会改到下午,现在十一点多了,上级领导该进餐了,马上安排照相吧!
站长就扯起嗓子喊:“各就各位啦——”
位置座次早上八点就排好了,领导还有王夏有的位置都预留在前排。可是,这就要开拍了才发现计划没有变化快:市、县领导不是10人而是15人!早忙晕了头的站长只得临时做工作:请原来安排在前排的副职镇领导改当“背景”。副职们都想落个“全尸”,迟迟疑疑地不愿挪窝。
镇长见状只能拿站长杀鸡吓猴:“上级领导在大太阳下晒着,你还指手画脚个啥?你们几个还是屈尊到后排吧!”
合影的阵势这才草草调整完毕。
站长刚随便找了个地方,“茄子”还没出口呢,咔嚓、咔嚓——摄影师已经把活儿干完了……
合影照第二天就出来了。照片上方有一行醒目的文字:“热烈祝贺王夏有作品参评鲁迅文学奖。”站长捧起照片端详,这一端详他的眼珠子就往外突了——从前排到后排,从左看到右,死活找不到王夏有!
他出了一头冷汗,找到正撅屁股干活儿的王夏有:“这照片上怎么没有你?”
年近五十的王夏有吭吭哧哧地说,当天快十一点时工厂电路出了故障,老板差人把他揪回厂排除故障去了,“老板说要是误了生产就炒我鱿鱼!”
站长的脚就乱跺开了:“这这这……”
(有删改)
文章开头写镇机关全体人员都各就各位摆开阵势准备照相的场面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猴精
侯发山
侯乡长到任后,推掉一切迎来送往,把所有的材料报表搁置一边,带上秘书小吴到各村调研。当他来到龙湾村后,看到村民们还没脱贫,住的还是茅草房,吃的还是腌萝卜,心里就很不是滋味。村主任老周也早从其他渠道得知侯乡长是个干事的人,忙不失时机地哭穷,说侯乡长,都改革开放这么多年了,俺村还是闺女穿她娘的鞋——老样子, 你得给想个法子啊。
那是,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侯乡长笑了笑,看着一望无际绿油油的麦田,换了一下口气,说大家一起想办法。咱龙湾村一马平川,不能说没有优势。不能老是种传统农作物,可以搞点其他的嘛。
老周说,侯乡长,村里的老少爷儿们不是没想过办法,关键是妮儿穿她娘的鞋——钱(前)紧。
侯乡长敛起笑容,点了点头。
老周想了想,斗胆说道,侯乡长,您看,能不能给俺村弄点资金?
没等侯乡长说话,小吴插嘴说,咱乡底子薄,财政上还是赤字,外面塌了不少账,银行对咱们也不感冒,想贷款几乎不可能。
那、那……老周一脸失望,那样子像是饿得饥肠辘辘的人捡到一个烧饼,仔细一看,原来是画在纸上的。
常言说,要想富,先修路。老周,咱就先把路修修?侯乡长眉毛一扬,不错眼珠地盯着老周。
老周张了张嘴,嗫嚅道,侯乡长,村里不有路吗?
在耕地上修路,东西一条,南北一条,双向六车道……等到路打通再说上项目的事。侯乡长指了指眼前的麦田,似乎很有信心。
老周看着侯乡长的脸,小心翼翼地说道,侯乡长,村里一分钱没有,咋个修法儿?
侯乡长,乡里也没钱啊,怎么修路?小吴也紧接着说道。新官上任三把火。他担心侯乡长脑子一热不顾一切。
侯乡长信心十足地说,这个不用管,我自有办法。
侯乡长,将来打算上啥项目?老周虽然不明白,但心里还是松了口气,他知道侯乡长肯定为龙湾村规划好了,要不然绝不会贸然提出修路。
我还没想好,不过,建工厂或是搞房地产,也不是没有可能……你要保密,不能乱说。现在的老百姓,猴精猴精的,不得不防啊。侯乡长说罢,对老周挤了下眼睛。
侯乡长是个雷厉风行的人,隔了两天就派人到龙湾村规划线路,一望无际的麦田里,麦苗刚露出头,几道石灰线很是显眼。
这下子,龙湾村热闹了。
村里的老少爷们也不傻,看到耕地被圈了起来,知道政府要修路,忙聚在一起商量。有的说弄大棚,有的说种树,有的说建厂子……经过权衡利弊,最后决定种树,种果树。主意一定,于是,不分白天黑夜纷纷行动起来,都把多年的积蓄拿出来,又借贷了一部分,派出几个人去邻县的果树培育基地采购了几货车果树,有核桃,有苹果,有鸭梨……随后,开始在自家的田地上挖坑栽树。这些村民们知道,乡里要修路,就得刨树;要刨树,就得给村民补偿!否则,就不同意乡里修路。
刚开始,是那些土地即将被占用的村民种果树。后来,那些土地没被占用的村民也种上了果树,因为路一旦修通,接下来就该规划他们的土地了。呵呵,短短半个月,龙湾村的土地上都种上了果树。真应了侯乡长的话,现在老百姓头脑不简单啊。
侯乡长得知消息,亲自到龙湾村查看。当他看到一片片果林如雨后春笋般立在龙湾村,一下子惊呆了!
老周不敢看侯乡长,也不知道该如何解释。
哼!侯乡长从鼻孔哼了一声,对老周说,没事的,村民们只是做个样子,要不了多久,这些果树就干枯了……到那时再修路吧。
当然,老周还是跟村民贴心,把侯乡长的话复制粘贴给了村民们。
村民们不敢怠慢,为了得到更多的补偿精心伺候那些果苗,浇水、施肥、打药,很是精心。
两年……乡里一直没提修路的事。
从第三年开始,龙湾村的果树开始开花、挂果了。村民们不敢怠慢,日夜守护,该浇水浇水,该施肥施肥,该打药打药。用老周的话说,比待自己的儿孙还用心。
城里的水果贩子得知消息后,趁着果子没成熟,就来订购了包销合同。
等到那些大车小车来拉水果的时候,侯乡长来了。看着一筐筐苹果、鸭梨被装上了车……他的脸上掠过一丝不易被察觉的微笑。
侯乡长,啥时间修路啊?老周又旧事重提。
侯乡长呵呵一笑说,老周,现在还用再修路吗?把这些果树砍了乡亲们还不把我骂死啊?说罢,他抓起一个苹果,“咔嚓”啃了一口,津津有味地吃着。
你看,你看,我真是老糊涂了!老周愣了愣,然后拍打了一下自己的脑袋。
(摘自《珠风小说》,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文章虽然没有直接说明,但是从细节描写中也能看出,其实侯乡长修路的决定是老周告诉给村民的。
B.文章标题“猴精”一语双关,表面上指的是村民的精明,实际上指更精明的是侯乡长,标题耐人寻味。
C.为村民办实事的领导值得点赞,但有的时候开动脑筋想办法,让村民自己走上致富路的领导更值得点赞。
D.老周在与侯乡长谈自己村子资金紧张时两次引到了谚语,这说明老周这个村长为人幽默,文化水平不低。
【小题2】候乡长修路是假,让大家致富是真。作者在文章中已经作了必要的铺垫,请指出。
【小题3】文章结尾写老周说自己“老糊涂”,并拍打自己的脑袋,有什么作用?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各题。

飞翔的馒头

葛昕旭

那是一个特别寒冷的日子。大朵大朵的雪花,纷纷扬扬地在空中飘着。

父亲来到学校的时候,正是中午。小林子刚吃完饭,正和同学们一起趴在教学楼的栏杆上,伸手接着从天空飘落的雪花。小林子看见父亲瘸着腿,冒着风雪,从校门口一瘸一拐地走向教学楼时,愣了一下,手里的雪花慢慢地融化了。

小林子跑下楼,跑到父亲面前。父亲冻得僵硬的脸瞬间就活泼了起来,笑笑,双手忙捧到嘴边,哈了哈气,随后伸手帮小林子拍了拍身上的雪花,拍完,从身上掏出一个布包解开,拿出一大沓的零钞,说:“这是两百元,你拿着,买点啥好吃的,不要亏了自己的身体。”说完,把钱递到了小林子的手上。

小林子吸了一下鼻子,拿着钱,看着父亲,眼里顿时就有了湿润的感觉。

父亲伸手摸了摸小林子的脸,又问:“吃饭没?”

小林子朝父亲点了点头。

“要吃饱。”父亲边说边从身上摸出一个冷得干硬的大馒头,递给了小林子。

小林子看着父亲,摇摇头,没接,说:“爸,你吃!我不饿。”小林子知道,那是父亲从家里带来的,是父亲的中午饭。

父亲说:“我没事,走快点,早点赶到家,还能吃上午饭。你上学,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不吃饱咋行?”

小林子看着父亲,刚要伸手接,这时,站在楼上的几个同学朝小林子吹起了口哨。小林子愣了一下,转身看了看楼上,红着脸,把手缩了回去

父亲发火了,一把抓住小林子的手,说:“叫你接着你就接着!咋不听话呢?现在营养跟不上,把脑子费了咋办?”说完,把馒头硬塞进了小林子的手上小林子拿着大馒头,站在那里,脸更红了。

同学们“轰”的一声笑了起来。口哨声,尖叫声,起哄声,响成了一片。

父亲抬头看了看楼上的同学,脸也微微地红了红,叹了一口气,又拍了拍小林子肩膀上的雪花,然后转过身,蹒跚着腿,一瘸一拐地往校外走。

小林子看着父亲的背影,身体立马僵成了一根木棍,鼻子酸了酸,嘴张了张,想说点啥,结果啥都没说。

同学们全跑下楼围在了小林子的旁边。同学们一下来就开始抢夺小林子手上的馒头。小林子红着脸,把手中的馒头高高地举在了头顶。 同学们却不依不饶,紧紧地把小林子围在了中间。一边抢夺馒头,一边不停地说着一些嘲笑的话语。

小林子举着馒头,看着大家嘲笑的眼神,脸上终于挂不住了,转身看了看父亲。

父亲背着一身雪花,已经走到了校门口。

小林子转过身,看了看围在身边的同学,重重地哼了一声,忽然手一扬,那干硬的馒头,就犹如一只飞翔的小鸟,划着抛物线,直接飞向了教学楼旁边的操场。

父亲来到校门口。临出门,想再看一眼小林子,一转身,恰好看见了那飞翔的馒头。父亲愣了一下,脸一下就白了。父亲站住了。看了看站在同学们中间的小林子,父亲紧紧地咬了咬嘴唇,右手慢慢地就捏成了一个有力的拳头。

小林子看见父亲转身的瞬间,立刻就吓傻了,站在那里,不知所措。

父亲瘸着腿,忽然朝小林子跑了过来。

小林子忙扒开同学们的包围圈,迎着父亲跑了过去。父亲跑到小林子面前,推开小林子,跑向了操场。父亲捡起馒头,用手擦了擦上面的泥土,看了看,放进嘴里,慢慢地嚼了起来。

小林子跑到父亲面前,抱着父亲,泪水慢慢地就淌了下来。

此时,天空的雪花,越飘越大。

【小题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馒头的描写可以说是这篇小说的一大亮点。作者将“馒头”写进文题里,以馒头编织故事,以馒头刻画人物形象,使普通的馒头有了象征意味,发人深思。
B.小说为我们塑造的小林子虽然自私、虚伪,但仍然有着美好的心灵,如:他接过父亲的钱时,有点感动,最后当父亲回来后,他“抱着父亲,泪水慢慢地就淌了下来”,这些说明他本质是好的。
C.对小林子班上同学的描绘,也为塑造主要人物起到了对比反衬的作用,小说通过对这些同学的描写,揭示了一个鲜活的社会现实,强化了小说震撼人心的力量。
D.这篇小说语言质朴、生动,叙述详略得当,小说不靠离奇的情节取胜,却在看似平淡的描述中,以近乎工笔的写法凸显出其深厚的思想内容。
【小题2】读了这篇小说,读者会觉得小说中的“父亲”这个人物形象很熟悉,“父亲”有哪些性格特征?小说是通过什么手法来表现这些特征的?
【小题3】这篇小说对“雪”的描写很有特色。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作者描绘“雪”的作用和妙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