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初中科学

题干

下面是某生物兴趣小组在菊花扦插的最佳时期,探究“影响菊花扦插成活因素“的实验结果,请你根据表格中的内容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分组处理
扦插土壤
插条切口
相对湿度(%)
插条选择
成活率(%)
第一组
不消毒
涂硫碘粉
50-85
嫩枝
47
第二组
消毒
不处理
50-85
嫩枝
42
第三组
消毒
涂硫磺粉
20-30
嫩枝
23
第四组
消毒
涂硫磺粉
50-85
老枝
10
笫五组
消毒
涂硫磺粉
50-85
嫩枝
92
环境条件:15℃~25℃散射光照,扦插数100根/组,培养时间3周
 
(1)扦插过程中一般采取避免阳光直射、除去插条上部分叶片等措施,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
(2)上述试验中,将土壤进行消毒、插条切口涂硫磺粉是为了保护插条切口,提高成活率之外,还有______.
(3)培养一段时间后,成活插条切口处长出的根称为______.
(4)第五组和第一组可以探究______与否对扦插成活率的影响.
(5)从表中第三组和第五组的数据分析可知_______是影响扦插成活率的主要因素.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None 更新时间:2019-07-23 08:10:3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如图是南美蟛蜞菊繁殖过程的示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

(1)图中的花具有艳丽的花冠,可推断该植物传粉需借助__________;南美蟛蜞菊常用扦插方式繁殖,这属于___________生殖。
(2)南美蟛蜞菊自然挥发物具有化感作用,即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会分泌次生代谢物——“化感物质”到环境中,对其周围其他植物的生长产生的影响。某兴趣小组想探究南美蟛蜞菊的化感作用对萝卜种子萌发的影响,从而了解南美蟛蜞菊与萝卜的种间关系。他们用DMSO溶剂来提取南美蟛蜞菊的化感物质,制备了不同浓度的南美蟛蜞菊化感物质浸提液处理萝卜种子,进行如下实验:
Ⅰ、取三个无色透明的玻璃杯,分别标记为A、B、C,在每个杯底铺等量适量餐巾纸,之后分别加入等量适量的水。放入25摄氏度的环境中。
Ⅱ、取300粒萝卜种子分3份,分别放入A、B、C杯中。
Ⅲ、将三个杯子内加入不同浓度的南美蟛蜞菊化感物质浸提液。每天观察发芽情况,得到如图。

①本实验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据图分析,在无南美蟛蜞菊浸提液存在时,萝卜种子于第5天达到最大发芽率;在质量浓度0g/L﹣200g/L范围内,萝卜种子发芽率逐渐_______(填“升高/降低);质量浓度为200g/L时,发芽率为___________。通过上述实验,你能得出的结论是:南美蟛蜞菊的化感作用对萝卜种子萌发有_____________(填“抑制/促进”)作用。

同类题5

人从灯下经过,会在地上投下影子,影子是光被不透明物体挡住后,在其背面形成的暗区。当光照强度不同时,影子(暗区)与周围亮区的明暗对比程度会发生变化,因此人会感觉影子有“浓淡”之别,影子的“浓淡程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存在怎样的关系呢?小明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可能与灯的功率存在一定关系。
猜想二:可能与影子离灯的距离存在一定关系。
猜想三:可能与人离灯的距离存在一定关系。
实验方法:在水平桌面上竖立一个不透明的白屏,在屏两侧等距离的位置各固定一根同样的木棒,在屏的两侧各点亮一盏灯,通过一定的方法同时观察屏上的木棒形成的影子的“浓淡程度”。调节一盏灯的位置,当两侧屏上的影子“浓淡程度”一样时,记录灯的功率和灯到屏的距离,分析相关数据,寻找规律。
具体实验如下:
步骤一,在屏两侧距屏1m处各点亮一盏25W的灯,观察到两侧屏上影子“浓淡程度”相同。
步骤二:将右侧25W的灯换成40W的灯,观察到两侧屏上影子“浓淡程度”不同。
步骤三:保持左侧25W的灯的位置不变,移动右侧40W的灯,直到两侧屏上影子“浓淡程度”一样时,记录相关数据。
步骤四:将右侧的灯依次换成60W,100W,250W,重复步骤三,实验结果如表所示:

灯的功率/W
灯功率的平方数
屏上影子离灯的距离/m
屏上影子离灯距离的平方数
25
625
1
1
40
1600
1.26
1.6
60
3600
1.55
2.4
100
10000
2
4
250
62500
3.16
10
 
(1)步骤一、步骤二的结果,可以支持哪个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现有一盏200W的灯,放在屏右侧距离屏________m处,屏上的影子“浓淡程度”会与左侧25W灯的影子“浓淡程度”相同。(,结果精确到0.01)
(3)根据实验结果分析,“灯的功率”和“屏上影子离灯的距离”哪个因素对影子“浓淡程度”影响更大?判断并说明理由: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