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后面小题。
老黄牛
伍维平
还没有像往年一样为主人犁完五亩地,老黄牛的一条腿断了。
折腿的事就发生在昨天。①昨天的天气很好,风和日丽。这是个今年开春以来少有的好日子,农夫们不用互相招呼就纷纷踏上仍有些峭寒的田垄,一年的农事在鞭子的抽打声和吆喝声中开始了。老黄牛是一头经验丰富的耕牛,忠心耿耿,勤奋劳作。他像往年一样卖力耕田,但他在时光的打磨中已经很衰老了,拉着一驾犁好像拉着一座大山在走,异常沉重。主人斥责他,他羞愧难当,叹了一口气,一咬牙一使劲,他听到了发自身体内部的一声响,一条腿断了,他知道这意味着什么,这是生命戛然而止的声音。
②暮霭落尽,黑夜升满。老黄牛独自蜷伏在牛栏里,想着自己的心事。他抬起疲惫的头颅,凝视着星空下那片肥沃的黑土,心中充满眷念和回忆。他把自己的爱与恨、乐与苦、血与汗以及生命中的一切都交给了这片土地。日月作证,鲜嫩的青草作证,金黄的果实作证,还有孩子作证。
那是主人家的孩子,胖嘟嘟红扑扑的样子,一个很阳光的男孩。那天中午,小男孩跑到牛栏前,向老黄牛宣读了他的一篇获奖作文:“……我家的这头老黄牛,又高又大,浑身的皮毛是灰褐色的。嘴巴像个簸箕口,眼睛圆鼓鼓的很有神,一对牛角像拉满的弓箭,威武有力。它干起活儿来劲头大,也舍得卖力气。有一天中午,天气热极了,太阳像个火球似的挂在头顶,简直让人喘不过气来,我以为老黄牛一定不干活儿了,就跑到田间去看,它仍然还在拉犁耕田。它身上粘着一块块干泥巴,喘着粗气,双腿踏进没膝深的烂泥中,一步一步拉着犁,没有一点要停下来的样子。”老黄牛记得,那天小男孩给了它一把嫩青草和一个敬礼。
昨天下午,村里的兽医被请来。兽医一边查伤情一边摇头,只是对伤口作了简单的象征性包扎。兽医当着老黄牛的面对主人说,一头废牛,这种牛还能拉犁,真是怪事。主人呐,现在你只有一件事要做,宰掉它,然后卖钱。主人望着老黄牛,目光变得闪烁不定,但老黄牛知道,那里面暗藏着可怕的杀戮凶光。
③夜已三更,天空的星星被风吹得了无踪影,整个村子沉浸在死一般的寂静和黑暗中。倏然间,主人家正屋的灯亮了,磨刀的声音和屠夫特有的浑浊笑声敲碎了夜的寂寥。老黄牛知道大限将至。闭了眼任所有的泪水流尽。老黄牛最后大吼一声,用自己的方式结果了自己。
听到一声闷响,主人急忙领着提了刀的屠夫赶到牛栏。他们看到的只是扭断了脖子扑倒在地的老黄牛和一面粘满了老黄牛鲜血的土墙。
屠夫气愤地骂道,畜生,我这把刀白磨了。
主人却笑了,这畜生倒是挺体贴我呢,要我少花钱。
【小题1】文中画线处的景物描写分别有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
【小题2】小说结尾处主人对老黄牛的态度在上文中有多处伏笔,请把它们找出来并作简要说明。
【小题3】有人认为小说的结局过于消极,并设计了另—种结局——老黄牛在小男孩的保护下得以在主人家尽享天年。你更认可哪一种?请从立意的角度,谈谈你的看法。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5-31 12:46:4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扎满鲜花的吊桥

阿成

姑姑的第二故乡,在“白山王气,黑水霸图”的坡镇。那是中东铁路上的一个重要车站。旅客站在月台上环顾四周,的确有一种东北大野的苍茫之感。

镇子中央,便是那条古时可以扬帆的蚂蚁河。蚂蚁河源自张广才岭,早年水势极壮,清冽而湛凉。法国人产的三星啤酒,就是汲这里的水酿成,并从这儿运出去,享誉整个战乱迭起的欧洲市场。

斗转星移,到了20世纪初,蚂蚁河的水势渐渐地小了,几叶扁舟,一域静水。于是,便有了那“座”用数十根粗麻绳拉就的绳索桥。若女人在桥上面走,悠悠然,十分的俏——这情景的确是坡镇的神来之笔。

到了盛夏避暑的季节,每值周末,照例会有一趟从省城哈尔滨驶向这里的旅游专列。那些到伪满洲淘金的俄国人、波兰人、法国人,纷纷洗净一双双掠夺的手,领着自己的家眷到山清水秀的坡镇来度假。

姑姑就住在蚂蚁河南岸的一幢俄式的铁路房里。

姑姑每天都要提一个很大的篮子,带着她的儿子,到阳光灿烂的南山坡上去采野花。那时姑姑已经20岁了。20岁的女人在那个时代,似乎是很大很大的岁数了。不像现在这个宽容而充满着同情心的年代,连40岁的女人依然可以甜甜地称自己是个“女孩儿”,并在自己很时尚的坤包上系一个可爱的小浣熊。

姑姑是坡镇上出名的美女。几十年后,我去看望姑姑,仍然能看出来姑姑年轻时那美人胚子的影子。

姑姑初到坡镇时,没人知道有关她的故事。单知道她的男人死了,带个儿子从她的第一故乡博平,千里迢迢到黑龙江来谋生。

在坡镇人的眼里,姑姑是一个谜一样的女人。

那时的坡镇,差不多是俄国人的地盘。不会俄语,几乎无法在这里谋生。于是,姑姑便进了当地俄国人开的女子中学。那时候姑姑只有18岁。两年后,姑姑已经可以讲一口流利的俄语了。

……坡镇的南山坡,俨然一个天然大花园,姹紫嫣红,盛开着数不清的百合、芍药、玫瑰、野菊花和达子香。姑姑要赶在省城来的那趟旅游列车到来之前,采满一大篮子的野花。然后,带着儿子,去那个横跨蚂蚁河的绳索桥,把采来的鲜花,分别扎在长长的绳索上……

旅游列车到了,一下车,就能看见那个扎满着鲜花的绳索桥,它像一条锦龙似地拦江而过,于是,那些来度假的洋人都欢呼起来。

这是姑姑的工作。由一家旅游公司付给她一点点微薄的工资。

有时候,姑姑用野花扎成一个个花环,卖给那些来这里度假的洋女人……

日月如梭,光阴如箭。蚂蚁河的水越发地瘦了,越发地憔悴了,只剩下深沟里的窄窄一束,坡镇人甚至可以赤着脚趟过去了。

那座绳索桥已经不见了,似乎已无存在的必要了。每逢周末的旅游列车早就停了,过去的一切恍如梦境了。

姑姑仍然住在蚂蚁河南岸的那幢铁路房里。姑姑的儿子已经长大成人了,壮实得像头牛,他完全有力气养活姑姑了。

姑姑老了,已经是满头的银丝了。每逢天清气朗的日子,姑姑照例要提个小篮子,去阳光灿烂的南山坡采野花。

清和的南山坡上空旷无人。年迈的姑姑把采来的芍药、玫瑰、野菊花,扎成一个绚丽的花环,然后戴在自己头上。

南山坡一下子变得神圣起来。姑姑曾经是一个美丽的少女,她也有一个女人的绚丽而温馨的梦啊……

一次,成了男子汉的儿子突然向姑姑问起了他的父亲。

姑姑凝视着儿子,突然苍老地痛哭起来……

儿子望着窗外,望着那开满鲜花的南山,长长地叹气了。

(选自阿成《扎满鲜花的吊桥》)

【小题1】下列对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品写姑姑在异地他乡为了生存,很快学会了一口流利的俄语,不仅表现了姑姑的聪慧,也表现了她的顽强,对命运的不屈服。
B.作品的细节描写富有表现力,结尾写姑姑凝视着儿子,突然苍老地痛哭,是一种长久潜藏于心底的情感宣泄,有一种苍凉的况味。
C.作品的结尾写长成了男子汉的儿子突然向姑姑问起他的父亲,这一内容是文本故事的合理发展,也含蓄地交代了姑姑的身世之谜。
D.作品以抒情的笔调,叙述了姑姑艰辛抚养儿子的故事,不仅令人感动,还揭示出一个朴素而有意味的道理:苦难的生活泯灭不了美。
【小题2】作品是怎样叙述姑姑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小题3】作品多处写到“绳索桥”和“南山坡的野花”,有什么艺术效果?请结合文本进行分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铺邻

邢庆杰

杨老三的羊汤馆开业那天,他的对面也开了一家铺子,是老李家火烧铺。

杨老三的羊杂汤是用羊骨头在蜂窝煤炉子上细火熬出来的,整整熬一宿,那真叫个香。羊杂是货真价实的新鲜羊下货,自己放了各种香料煮的。

几天后,杨老三的羊汤馆火了,不但近处的居民来喝很多道儿远的顾客也开着车来这里喝羊汤。杨老三陆续雇了六个人,总算能照应过来了。

老李的火烧铺也同时火了起来。他们两口子每天天不亮就开始和面,等客人来时,已经做好了满满大竹箩火烧。这些火烧很快就会销售一空,他们再现做现卖,一刻也不得闲,门前还经常有十几个人等着。

人们吃早点的时间差别挺大,早一些的,六点就吃,晚一些的,能到十点。所以,上午这四个钟头,连喘气的工夫都没有的。只有过了十点,杨老三才能松口气儿。

这天上午,杨老三送走最后一位顾客,就遛到老李家火烧铺,掏出烟来,递一根给老李,叹口气说,真快累死人了。老李憨厚地笑说,累了好啊,不累就坏了。杨老三问,老李,这整天这么累死累活的,一个火烧能赚多少钱呢?老李迟疑了一下,随即就笑了,说,当着你这明白人不能说假话,一个火烧大体赚两毛钱左右吧。杨老三在心里算了一笔账,自己每天卖一千多碗羊杂汤,老李就卖一千多个火烧,这还不算饭量大吃俩火烧的,这一千个火烧就赚两百块钱哪,一个月下来就是六千块呀!自己雇了这么多人,每月除去各种费用,也赚不了多少钱了,这老李就俩人,却赚这么多……正想着,老李递过来一根烟说,咱这是秃子跟着月亮走,沾大兄弟的光呀!杨老三接过烟,笑了,笑得有些勉强。

从这天起,杨老三就有了个心病,老李每月这六千块钱是我这羊杂汤馆帮他赚的呀!要是这六千块钱是自己的多好……

几天后,杨老三做了一件大事儿,他在自己铺子旁租了间房,也开了一家火烧铺。他知道学不来老李的手艺,就弄了套现代化的电烤炉,按着使用说明试验了几次,也烤出了像模像样的火烧。他又雇了两个人,专门做火烧。

开始的几天,还真的卖了不少,很多人图个新鲜,也尝一尝杨老三的火烧。这一尝,每天就尝去了几百个。可几天以后,销量就开始大幅度下降了,一天只能卖几十个了。杨老三发现,只有对面的火烧铺没了货时,才有等不及的顾客来买他的火烧。一个月下来,杨老三的火烧铺子亏了不少,但羊汤馆的生意还一如既往地忙,经常有人端着碗找不到座位。这使杨老三想出了一记狠招,他做了一个大牌子,写上“本店谢绝自带火烧”。杨老三想,反正我这羊汤馆经常爆满,少来几个人也无所谓。

杨老三的这一招起初给他带来了点麻烦,有几个顾客不满意,和店里的员工发生了争执。但杨老三在这件事儿上一点儿也不含糊,他态度非常明确,本店就是这么个规定,谁不高兴可以自便。

有几个人被气走了,扬言再也不来了,但杨老三的羊汤馆依旧兴隆。

老李家火烧铺门可罗雀了。老李硬撑了几天,后来在一个晚上悄悄搬走了,不知去向。

老李搬走后,杨老三的羊汤馆也发生了变化。先是开车来的人不见了,后来只有在附近居住的老顾客来吃饭了。连续多天,杨老三每天只能卖出二百多碗羊汤,二百多个火烧,他自己算了算,这样下去,每个月赚不了几个钱,比以前光开羊汤馆时差远了。

杨老三急于想找出原因,他从自己的羊杂和羊汤上都没有找出任何毛病,就问一个老顾客,我这羊汤还是以前那羊汤吗?

老顾客是位退休教师,他说,你这羊汤还是以前的羊汤,只是这火烧,可差了远了。

杨老三说,你们来这里不就是为了喝羊杂汤吗?对火烧还这么计较?

老顾客说,吃着老李家那外酥里软的火烧,再喝你这羊杂汤,那真是香到心里去了,没了他那火烧,你这羊汤的味道大打折扣呀!

杨老三半晌无语。

(摘自《小小说选刊》,有改动)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头交代“杨老三的羊汤馆开业那天,他的对面也开了一家铺子,是老李家火烧铺”照应了标题,也为叙写故事做铺垫。
B.杨老三遛到老李家的火烧铺,掏出烟来,递给老李,抱怨太累,他对累死累活的羊汤生意已经心生倦怠,有意寻找新的生意。
C.杨老三弄了套现代化的电烤炉,烤出了像模像样的火烧,但顾客却只是尝个鲜,不愿常吃,新工艺也超不过李家的火烧。
D.小说结尾,那位退休老教师的话,朴实真切,话语不长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故而杨老三半晌不语,陷入沉思之中。
【小题2】杨老三“本店谢绝自带火烧”的做法,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小题3】杨老三的羊汤馆生意,由“盛”到“衰”,你受到哪些启示?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河边的女子
修祥明
这是一个夏日的早晨。天亮得透透的了。日头还没有露脸。女子坐在河边的石蓬上洗衣裳。衣裳有一大堆——爹的、娘的、她的,还有仨门帘、俩被单、三块枕巾、一条线毯。没有云,也没有风,天蓝得像一湾清水似的。女子把一大堆衣裳泡湿和打上肥皂后.日头才从天边冒出了一小块儿来。那红红的一小块日头,像早起化妆的女人剩在那里的一堆胭脂似的。如果那真是一堆胭脂,她会不惜脚步和力气,回家拿一个雪花膏瓶子把它装起来。从河边到天边,看起来只有一两里地那么远,喝碗水的功夫就能走过去。但她明白,不用说这一辈子,就是再活一辈子,她日夜不停地走,也走不到天边。走不到那日头的身旁去。一群喜鹊飞了来。它们呼啦着翅膀在她的头顶转了一圈,然后在河南沿的两棵柳树上落下来。是五只吧?她数了数,是五只。数着喜鹊,她擦了擦前额上的汗,把贴在脸上的几根头发理到头上去。这群喜鹊住在她家天井的那棵老槐树上。喜鹊没有忧愁,成天价快快乐乐的。只要它们愿意,可以长久地在她家里住下去。但她却要走了,马上要嫁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去。日头又往上冒了二扁指。日光洒下来.河面上像漂着一层厚厚的、闪亮的蜂蜜似的。再过一集,她就要嫁到离村五十里远的南镇去。喜鹊能跟着飞去吗?喜鹊把两棵柳树的柱条压得摇摇晃晃,喜鹊也跟着摇晃着,似要闪下来,却又那么牢靠地立在上面。爹娘对这门亲事很满意,但她真要走了,他们又舍不得了。一群小鱼游到她身前的水面上来。这些日子,爹天天喘粗气。小鱼像线一样细、针那么长,粗一看,像一包针撒在水面上还没沉下去。那天,她和女婿去登了记,回到家,爹拿着那个登记证手抖,胳膊也抖,脸上的肉一揪一揪,嘴搅别来搅别去却说不出话,倒是落下一串比豆粒还大的热泪来。两棵柳树的枝条刚要停下来,喜鹊们跳来跳去又把它们弄得摇摆起来。喜鹊们来回晃着,像荡秋千似的。它们是特意找这种享受的吧?小鱼下面有一条大鲫鱼,比她家水瓮里的那条还大哩。娘对她是另一种疼法和牵挂。鲫鱼吃小鱼吗?娘一天到晚说,女曼,你爱吃什么就说,我一样样做给你吃。今早晨,娘在家里熬小米稀饭,烙锅饼,还蒸了一盘小咸鱼。娘说,女曼,我给你做不了几天饭吃了。大半个日头冒了出来。一只喜鹊落到河套的草丛里。是只老喜鹊,小喜鹊们应该叫它娘。娘还说,女曼,等你走了,我会几天几夜困不着觉、吃不下饭。这句话最让她动心。那四只喜鹊也落到草丛里,几只白色的蝴蝶被撵飞了。娘说,你是我身上掉下的一块肉,一下子走了,我怎么受得了?蝴蝶飞到一片苦菜花上,采着花粉,亮着翅儿。说完了,娘两个就搂到一起哭。她说,娘,我也不想走,让我在家里帮着您干两年活吧。这时候,娘就止住哭,抹着哭红的眼圈说,你已经二十五了,该走了,再不走,就像霜打的韭菜那样不值钱了。娘又给她擦着眼窝说,咱两个这是哭的啥,你出嫁该欢喜才是.你要是嫁不出去,我才害愁呢。喜鹊们高抬着头,大张着嘴,似在甜美地喝着湿鲜的空气。又似在抢着吃香喷喷的阳光哩。小鱼游向哪里去了?鲫鱼还在那里悬着。本来,她不想嫁到那么远的地方去。五十里地,没有一天的功夫,是难回来一趟的。那几只蝴蝶越过河面朝她飞了来。水面上蝴蝶的影子像一群小鸟飞着的样子。去年秋,她差点和东庄的那个小伙定了亲。定亲前的那个晚上,小伙子约她到河边来见面。当时,两个人也坐在这块石蓬上。那时河水没有这么深。小伙子的个头、身架和家境都不错,就是动手动脚的这个德行她看不中。女孩子不是一个耍物.也不是一件家什,不该碰的时候
是万万碰不得的。喜鹊们并排着到河边来喝水。喝一口,咂一咂嘴,好像这是世界上最甜的河水似的。那天晚上,小伙子的毛病又犯了。可能他认为第二天就要定亲了,所以比前几次更撒野,以至于把她衬衣上面的那个扣子弄了下来。喜鹊们喳喳地叫着朝村里飞了去。第二天,她让娘把所有的彩礼退了回去,这门眼看要成的亲事就这么拉倒了。小鱼们又游了回来,只更少了一些,但离水面更近了。过了没几天,后屋的二婶子给她扯上了南镇上的这门亲。这个女婿——可以叫女婿了,登记了嘛。女婿真老实,到现在连她的手都没拉一拉。日头升到柳树梢上来,像个红灯笼一样俊美耐看。其实他不碰着俺,俺也是他的。到了结婚那一天,一个清清白白的俺全是他的了……羞煞了,羞煞了。喜鹊又飞了回来。这遭,它们没有落到柳树上,而是在她的身旁转圈儿。喜鹊通人性,它们是来叫她回家去吃饭。正好衣裳洗完了。她端起衣裳往家走。喜鹊们前呼后应着她。喳喳地叫着,像她的一群姊妹似的。
(选自《金山》2004年第6期)
【小题1】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E.小说在表达上采用了夹叙夹议的手法,一边叙述女子即将出嫁的事,一边对女子出嫁前的矛盾心埋、对父母割舍不开的情感加以议论。
A.这篇小说没有故事情节,它主要是通过展现在读者面前的一幅幅色彩艳丽多变而又充满动感的画面和人物的心理活动来表现人物的。
B.从“爹拿着那个登记证手抖,胳膊也抖,……落下一串比豆粒还大的热泪来”的描写来看,“女子”的父亲是不希望她马上出嫁离家的。
C.小说对女子没有详细交代,只知道她叫“女曼”;对她生活的场所也没有交代,只写她在河边洗衣服,这一切都说明了她生活环境的封闭落后。
D.“日头升到柳树梢上来,像个红灯笼一样俊美耐看”,这种喜庆洋溢的景物描写明显是在象征她对也嫁的满意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小题2】“日头”“目光”的描写在小说中具有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小题3】小说中的“女子”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6分)
【小题4】小说的写法很特别,在写女子时还写了喜鹊、小鱼、蝴蝶等。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请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8分)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你有多重要
孙道荣
汽车进入了山区,山路崎峭不平,颠得人五脏六腑都翻腾出来。车上只有十几个乘客,坐在后几排的乘客,因为颠得吃不消,都挪到了前排。
他却主动移到了最后一排,五个座位连在一起,正好可以躺下。他太需要休息了。这段日子,工作丢了,谈了好几年的女朋友也吹了,整个人完全处在心灰意冷中,连续十几天吃不下睡不着,他觉得自己走到了人生的绝境,自己是那么渺小,存不存在都不重要。此行,他想回老家看看父母,年迈的双亲培养出他这个大学生很不容易。他决定在了断自己之前,再看一恨可怜的双亲。
汽车颠簸着前进,乘客都昏昏欲睡。他也恍恍忽忽进入梦乡。
突然,在一阵剧烈的撞击后,汽车猛地停了下来。
所有的乘客,都被惊醒了。有人头撞在了前排椅子扶手上;有人被震碎的窗玻璃割伤;有人被抛出了座位;躺在后排的他,也被高高地弹起,又重重地摔了下来。——出车祸了!
车厢里,立即爆发出一片惊叫声,哭喊声。一片混乱之后,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虽然都有不同程度的撞伤,但看来都无大碍。大家稍稍松了口气,探头窗外,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这一看,让他们惊出一身冷汗:车子悬在路边的半空中,晃晃悠悠,犹如被折断翅膀的大雁随时可能跌落山崖,而下面,是一个深深的大峡谷!大家这才发现,车子是斜的!车头向下,尾巴翘起。
车内再次爆发绝望的哭喊声,混乱之中,倾斜的汽车剧烈地摇晃,随时都可能坠落。
他看看身边,最后一排只有他一个人。窗户是开的,他轻轻移到窗前,看看外面,还好,还有近半个车身挂在路牙上,只要从窗户跳出去,他就获救了,安全了。  
他站起来,探身准备往外跳,可是,因为他的移动,车厢猛烈地颤动了一下。他突然意识到,如果自己跳下去,整个汽车可能因为重心失衡而坠落。前面的乘客发出惊呼:你不能跳,不然我们可就都完了!
是的,他不能只顾自己跳出去,那将置一车人于死地。可是,如果不马上跳出去,汽车可能随时坠落,那自己将与大家同归于尽。他不怕死,他这次回乡,就已经做好了死的打算,只是没想到会是这种死法。
他深深地吸了口气。
他冷静地判断了一下形势。中学时,他的物理成绩就很好,他知道,在现在这种情况下,车头和车尾重量的稍稍改变,都可能使平衡打破,而致车毁人亡。其他乘客都在汽车的前半部分,车尾只有他一人,他是这个平衡系统中,最重要的一环。他这一生,从来也没有这么重要过!
现在,唯一可行的自救办法是,他保持不动,维持这个平衡,让前面的乘客,慢慢往后移,再从窗户逃出险境。
他对大家说,我不动,你们一个一个从前面挪过来。千万不能挤,不要慌张,一个一个来!
在他的指挥下,离他最近的一位乘客,一点一点,向车尾爬过来。汽车轻轻摇晃着,每一次抖动,都揪着大家的心。
第一位乘客,成功地移到他身边,从窗户跳了出去。又一位乘客,爬了过来。十几位乘客都获救了。受伤的司机,也从驾驶室爬了出来。他最后一个从窗户跳了出来。汽车晃了晃,没有坠落。
惊魂未定的乘客们,都安全获救了。看着摇摇欲坠的客车,大家的脸上,流露出劫后余生的欣慰。等大家定下神来,才想起坐在最后一排的那个小伙子。如果没有他的沉着和勇敢,不敢想象,会是怎样不堪的后果。大家四处找他,要向他表达谢意,却没有找到。
他已经悄悄走了。他的家就在离此地只有几公里的山坳里,上中学时,为了省路费,他就常常一个人从这条山路步行回家。十年前,也是从这条山路,他走出了大山,他是他们山寨里出的第一个大学生,他曾经令多少人为之自豪啊。
落日的余晖洒满山林。他拐进一条小路,这样可以早一点到家。归巢的鸟儿们,成群结队,从头顶掠过。他要从这里,重新开始自己的生活。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第一段对山路崎岖难走的描述为下文车祸发生埋下伏笔;车上其他乘客都挪到了前排则为后文车祸发生后车内的惊险状况做了铺垫。
B.车祸是小说情节上的一个转折,当时也是主人公人公的转折点。经历车祸后,他认识到先前挫折的微不足道,也重新发现了自己的价值。
C.文中“他深深地吸了口气”体现了主人公内心的矛盾和挣扎,如果不及时跳窗逃生,自己会有性命之优;如果跳出去,整车人将失去生还的机会。
D.小说中人物的行动、心理等描写除了刻画人物形象,也有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并使作品更具真实而惊心动魄的艺术效果。
【小题2】小说标题“你有多重要”“有哪些含义?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小题3】小说最后一段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共20分)
布莱克·沃兹沃斯
一天下午大约四点钟的时候,来了一个非常古怪的流浪汉。我放学回家,听到他在叫我:“小弟弟,我可以进你家的院子吗?”他身材瘦小,穿戴整齐,戴着一顶帽子,穿着一件白衬衫和一条黑裤子。
我问道:“你想干啥?” 他说:“我想看看你们的蜜蜂。”
我家院里有四棵大王棕桐树的幼树,上面聚满了不请自来的蜜蜂。
妈妈走出来,上下打量着他,极不友善地问:“你要干吗?” 那人说:“我想看看你们的蜜蜂。”
我看出妈妈有些不放心。她对我说:“待在这儿,他看蜜蜂时盯着他点儿。”
我们一块儿看着蜜蜂。他和我,蹲在棕桐树下,大约有一个小时的光景。
那人说:“我喜欢看蜜蜂,小弟弟,你喜欢看蜜蜂吗?” 我说:“我可没那工夫。”
他说:“我能一连看上好几天。
我说:“你是干什么工作的,先生?”
他站起身来说:“我是诗人。”
“世界上最伟大的诗人。”他说,“就是看到一朵像牵牛花一样的小花,我都想哭出来。” 我问:“你为啥哭?” “为啥?等你长大了就会明白啦。你成了诗人以后,任何一件事都会使你哭出来的。”
他掏出一张印有铅字的纸片,说:“这上面是首描写母亲的最伟大的诗篇。我打算贱卖给你,只要四分钱。”
我跑进屋,说道:“妈,你想花四分钱买一首诗吗?”
妈妈说:“你听着,告诉那个该死的家伙,赶快给我夹起尾巴滚出去。”
沃兹沃斯(他告诉我这是他的名字)说:“这就是诗人的遭遇。”
大约一周以后的一天下午,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我在米格尔街的拐弯处又见到了他。
他说:“我已经等你很久啦,我院里有棵挺好的芒果树,是西班牙港最好的一棵。现在芒果都熟透了,红彤彤的,果汁又多又甜。我就为这事在这儿等你,一来告诉你,二来请你去吃芒果。
他住在阿尔贝托街上的一间小棚屋里。院子里绿茵茵的,还有一棵高大的芒果树、一棵可可树和一棵李子树,这地方看上去很荒凉,好像根本不在城里。
他说得不错,芒果汁又多又甜,我一连吃了六个。橘黄色的芒果汁顺着胳膊一直流到臂膀上,从嘴角流到下巴上,我的衬衫也染上了果汁。
我很喜欢他的小房间,里面的家具不多,但看上去干净、舒服,可也显得很冷清。一天我问他为什么在院里留这么多灌木丛,会不会使这儿太潮湿。
他说:“听着,我给你讲个故事。很久很久以前,有个男孩遇见一位姑娘,他们很快相爱了,他们彼此深深地爱着,后来就结婚了。他俩都是诗人,少年喜欢优美的文学,姑娘酷爱花草树木。他们在一间小房子里生活得非常愉快。有一天,女诗人对那位少年诗人讲:‘咱们家里又要增加一个诗人啦!’但是,那个小诗人并没有出生,因为姑娘死了,他也随她去了,死在姑娘的肚子里。姑娘的丈夫非常难过,决定从此再也不去动姑娘花园里的一草一木。于是,花园留下来了,树木、花草没人管理,越长越高。”
我看着沃兹沃斯,当讲述这个动人的故事时,他显得更加苍老。
一天在他院里,他告诉我一个重要的秘密,他正在写一首诗。
他说:“这可不是一首普通的诗,它是世界上最伟大的诗篇。”
他说:“到现在,我已经写了五年啦,每月只写一行,不过肯定是非常出色的一行。我希望能把一个月的体会感受全部倾注到这行诗句中去。这样二十二年以后,我就会写出一首震撼全人类的诗篇。”
我问:“上个月写的那行是什么?”
他仰起头看着天空说:“往昔深邃而奇妙。”
但是,从此我再也没有听到那首世界上最伟大的诗篇。
我觉得他一天天在衰老下去。
一天,我到他的小房子里去看望他,发现他躺在小床上。他看上去是那么虚弱、苍老。
他说:“诗写得不太顺利。”
“二十岁的时候,我好像有使不完的劲。”他喃喃述说着,他的脸骤然变得更加苍老、疲倦。“可那……那已是很久以前的事啦。”
突然,我敏锐地感觉到了什么,我在他的脸上清楚地看到了这一点。谁都会看出的,死神已经爬上了那张布满皱纹的面孔。
他看着我,看见我眼含热泪,挣扎着坐起来。
他说:“过来。”我走过去坐到他的膝盖上。
他看着我的眼睛说:“嗯,你也看到它了,我一直说你具有诗人的眼光。”
看上去他并不难过,这使我再也控制不住,大声哭了起来。
他把我搂到他那瘦削的胸前,说:“你想听我再给你讲个有趣的故事吗?”他冲我鼓励地微笑着。
可是我什么也说不出来。
他说:“我给你讲完这个故事后,你要答应我马上回家,再也不要来看我了,好吗?”
我点点头。
他说:“很好,现在听我讲,以前我给你讲过一个关于少年诗人和女诗人的故事,你还记得吗?那不是真事,是我编出来的。还有那些什么作诗和世界上最伟大的诗,也是假的。你说这是不是你听过的最好笑的事情?”
他的声音中断了。
我离开了小房子,跑回家,大哭了起来。像诗人一样,看到什么都想哭。
一年后,我又来到阿尔贝托街,可是再也看不到那栋小房子了。一栋两层楼的建筑取代了它。芒果树、可可树还有李子树也被人们砍倒了,留下的只是一片水泥砖铺成的地面。

(节选自奈保尔《米格尔街》,有删改)

【小题1】第一次见到沃兹沃斯,“我”为什么觉得他是一个“古怪”的流浪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分析文中画横线语句表现了沃兹沃斯怎样的性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细节是情感的载体。请就文中画波浪线语段,举两例分别加以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文章最后,沃兹沃斯对“我”说,少年诗人和女诗人的故事是编的,作诗和世界上最伟大的诗歌也是假的。小说以此结尾,有何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试结合全文,探究造成沃兹沃斯悲剧人生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