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实干家
郭 选
县长是个实干家。这不,三伏天里,他又亲率一干人马,悄无声息地到王家庄帮农民锄草。
这是一块玉米地,地里的草可真多,密密麻麻,长得绿油油的。而玉米只稀稀疏疏几行,反倒像点缀了。县长二话没说,掂起锄头就干。其他人也跟着热火朝天地干起来。太阳火辣辣地照着,一丝风也没有,又闷又热。大伙儿平时坐在空调房里还嫌不舒服,啥时候受过这种罪,没干一会儿,个个头上冒汗,喉咙冒烟。可县长不休息,谁敢不干?累死也得撑着。
电视台不知从哪里得到消息,记者风风火火地赶来了,围着县长拍个没完。县长笑着说:“有什么好拍的?有这精力,还不如帮忙锄草呢。”几个记者红着脸,也忙活起来。
好一阵折腾,总算锄完草,又收拾干净了。就在这时,不知谁喊了一句:“王大伯来了!”只见一个戴着草帽的农民,满头大汗地跑过来,县长笑眯眯地迎上去。记者忙对好镜头,预备拍农民感动得热泪盈眶的特写。
农民呆呆地看着连个草尖儿都没有的地,惊讶得一句话也话不出来,突然,他抱着头蹲下身,呜呜地大哭起来。
大家吃了一惊,心想,也太夸张了吧!农民边哭边喊:“你们怎么把我留着招虫子的玉米留下,倒把草给我锄了呀?这可是从国外引进的优质草坪用草啊,光买种子就花了我一万多块呀!”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太阳火辣辣地照着,一丝风也没有,又闷又热。”这一处环境描写意在反衬县长及干部们不怕苦,不怕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B.“电视台不知从哪里得到消息,记者风风火火地赶来了,围着县长拍个没完。”还有县长在记者面前的两次“笑”,直接写出了县长及干部们请记者来为他们的作秀行为进行宣传。
C.“大伙儿平时坐在空调房里还嫌不舒服,啥时候受过这种罪”通过鲜明的对比讽刺了机关干部养尊处优的官僚作风。
D.文中通过王大伯的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描写,全方位地表现了他对草皮被毁的急切、紧张和伤心。
E.文中把干部们烈日下拔去优质草而留下招虫的玉米称作“好一阵折腾”,从中不难看出作者对他们的讽刺之意。
(2)简要分析小说第二段中的画线句子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3)有人称这篇小说的结尾极其巧妙,试分析其“巧妙”之处。
(4)小说开头就写 “县长是个实干家”,联系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含义及作用的理解。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6-28 04:58:3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老沙抬头看着太阳
马慧娟
①老沙蹲在田埂上不肯回家。中午的太阳在天空像个大火球,烤着他,也烤着他的玉米,他的脑门上全是细密的汗珠,多了就汇成一滴,顺着鼻尖、下巴滴到脚下的土地里。老沙脸上被汗拉出一道道印记,像一条条弯曲的小河。
②玉米底部的几片叶子已经枯黄,顶部的叶子不由自主地拧了起来。干早让它们拼尽最后一丝力气仍然不能避免枯萎。
③老沙脚下被汗滴湿了小小的一片,看着玉米无精打采,他的眼睛湿了。他是个勤快的农民,他一直相信只要勤快,土地就不会亏待人。
④自从搬迁到这个地方,他在这片土地上付出的劳动是别人的两倍。第一年地不平整,别人都凑合着种,老沙不,他叫了辆铲车把地整了一遍,然后平铲车铲出的壕沟又忙了半个月,结果种出的玉米还不如别人家的。
⑤第二年,别人还是按原来的方式种,老沙却种起了覆膜玉米。七月高温,覆膜的地非但没保墙,地表温度还比没覆膜的地高,把玉米差点烧死。老沙急了,不眠不休地在地里撕薄膜,一时成了别人的笑话。等秋收,玉米又一次不如别人家的好。
⑥近两年流行拿平地机平地,老沙又平了一遍地,把所有的农家肥集中到地里,又换着花样给地里上化肥。别人的地锄一遍,他骂着让家里的老婆儿子锄两遍;别人都用化肥车推化肥,他把化肥一把一把丢在玉米跟前,再拿铁锨铲土埋掉。他就不相信,他如此实诚地对待土地,土地还能亏了他?
⑦但是现在呢,脚下的土地干得快裂开口子了,急得他想用流出的汗、滴下的眼泪拯救一棵玉米。抬头看着天空,太阳面无表情,云彩也躲得没有一片。
⑧儿子出门打工去了,是和他吵了一架走的。儿子说他再这样种地,迟早要饿死在这片土地上。他暴怒:不种地你吃个啥?!儿子说:好多人不种地照样吃香的喝辣的,没见饿死一个,你就知道守着你的地,你守着,反正我不管了。老沙一巴掌扇在儿子脸上,说:你给我滚,不要再回来!
⑨老婆和一帮女人去温棚上摘辣椒了,一个小时六块钱。天没亮就走了,棚里温度那么高,一上午挣个二三十块钱有什么意思?可没这二三十也不行啊。老婆十天半个月也能给他几百块,要买农药,要买化肥。老婆今年都没有给她自己买两件衬衫,想到这,老沙有点怨恨脚下这片土地了,它怎么就像喂不熟的白眼狼呢?
⑩老沙被太阳晒得头晕,看着远处,大地似乎要着火了一样,翻腾着阵阵热浪。他听见有人喊他,一回头,老婆找来了。老婆头巾上还残留着几片辣椒叶子,衣服后背一片汗渍,眼睛有些失神。
⑪老婆抱怨他,这么热的天不在家待着跑出来干吗? 老沙哼了一声不愿意回答。老婆看着低头耷脑的玉米,重重地叹口气,也不知道说什么好了。两个人就这样站在田埂上,陪着玉米一起晒着。
⑫老沙的电话响了,掏出来一看,是儿子打来的。老沙把电话扔给老婆,老婆白了他一眼接通了,儿子问了一圈家里的事情,然后又问:玉米咋样?电话在免提上,老沙是能听到儿子的询问的,他一下子眼睛湿了,好像受人欺负的小孩看见大人了。
⑬儿子继续安慰,玉米已经那样了,让他们不要再难过了,老话说,犁得细,磨得光,真主不慈悯没指望。他在外边已经找到活儿了,让老沙不要担心,干到年底,一定比玉米的收成好。
⑭老沙又一次抬头看着太阳,太阳仍旧面无表情,想着儿子在外面每天顶着太阳要干十个小时的活几,老沙开始后悔打了儿子一巴掌。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7年第7期,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前两段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既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天气的炎热和土地的干旱,又表现了农民老沙的辛苦与焦急。
B.老沙总是勤快、实诚地对待土地,却多年收成不好,儿子不愿同守土地,选择出门打工,体现了两代人观念的差异。
C.小说善于通过细节表现人物,外出打工的儿子来电,“老沙把电话扔给老婆,老婆白了他一眼接通了”,体现了老沙的不善表达和老婆的不满。
D.文章综合运用动作、语言、心理等多种描写手法刻画了特征鲜明的人物形象,语言质朴,非常接地气,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小题2】小说第③段和第⑫段两次写到老沙“眼睛湿了”,请分析他这两次流泪的原因。
【小题3】小说以“老沙抬头看着太阳”为题有什么作用?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美女

俄契诃夫

记得还是在做中学五年级或六年级学生的时候,我和爷爷到顿河区罗斯托夫去。那是八月里的一天,天气闷热,令人烦闷不堪。由于热、干燥,以及尘雾吹到我们身上的热风,眼睛困得睁不开,嘴巴发干;不想看,不想说,不想思索,当那睡意蒙眬的车夫乌克兰人卡尔波扬鞭打马,鞭子甩到我的制帽上的时候,我既不抗议,也不出声,只是从半睡中清醒过来,无精打采地瞥一眼远处透过烟尘能看到的村庄。我们停下来在亚美尼亚的一个大村庄巴赫契——萨拉赫爷爷熟识的富裕的亚美尼亚人家里喂马。

在这个亚美尼亚人的房间里,没有漆过油漆的木墙啦,家具啦,红褐色的地板啦,都散发出一股被太阳晒过的干木料的气味。无论你往哪儿看,到处是苍蝇、苍蝇、苍蝇……爷爷和亚美尼亚人正在谈论放牧啦,牧场啦,羊群啦……听着他们俩嘟嘟囔囔的谈话声,我开始对草原、太阳、苍蝇,等等,产生了怨恨的情绪。

亚美尼亚人不紧不慢地走进门厅,喊叫道:“玛霞!过来斟茶!你到哪儿去啦?玛霞!”

阵急促的脚步声,一个十五六岁的姑娘走进屋子,穿一身普通的花布连衣裙,戴着白头巾。她洗碗、斟茶的时候,背对着我站着,我只看见她腰身纤细,光着脚丫,裸露的小后脚跟被下垂的长裤脚盖住了。

主人请我过去喝茶。我坐到桌旁,姑娘给我斟了一杯茶,我看见她的脸,忽然感到,仿佛有一阵清风掠过我的心灵,把一天来的种种苦闷和灰尘通通吹散了。我看见了一张在光天化日下或梦里神游时从未见过的俏丽无比而神韵非常的脸。正如理解闪电一样,我一下子便意识到了:我面前站着个美女。

我敢起誓,玛莎,或照她父亲的叫法,玛霞,是真正的美女,但我不能证明这一点。往往有这种情况,大家都看晚霞,人人都说晚霞真美,但究竟美在哪里,谁也不知道,谁也说不出。

并非只我一个人发现那亚美尼亚姑娘美。我爷爷是个快80岁的老人,为人古板,对女性和自然美一向漠不关心,而现在却温存地看着玛霞足有一分钟,随即问道:“这是你的女儿吗,阿维特·那扎雷奇?”

“女儿!这是我女儿……”主人回答说。

“多好看的闺女呀!”爷爷称赞说。

亚美尼亚姑娘的这种美,艺术家或许会称作古典的或端庄的吧。也正是通过对这样的美的观察,上帝晓得是怎么回事,才会使人深信;您见到的容貌是端正的,头发、眼睛、鼻子、嘴、脖子、胸脯以及青春肌体的每一个动作都交织在一起,融会成一个完整的、和谐的旋律,在这旋律中大自然的音韵不差一个音符;您完全觉得,一个理想的美女就应该有玛莎那样笔直而略微凸起的鼻子那样大大的黑眼睛,又黑又长的睫毛,那样令人神魂颠倒的目光;她那黑黑的卷发和眉毛,就像翠绿的芦苇依恋静静的小溪,飘拂在温柔而白嫩的额头和面颊上。您看着她,不由自主地便会产生一种愿望,即跟玛霞说点什么,说点极愉快、真诚、美丽得跟她本人一样美丽的话。

对这种美,我的感受却很怪。玛莎在我心中激起的不是欲望,不是欣喜,不是快乐,而是一种愉快却痛苦的忧伤。这忧伤飘忽不定,朦朦胧胧,像一场梦。不知什么缘故,我为我自已,为我爷爷,为那亚美尼亚人感到惋惜,我有这样一种感觉:仿佛我们几个人都失去了对生活来说很重要、很必要的东西。爷爷也忧愁起来。他已不再谈起牧场和羊群,而是默默不语,若有所思地望着玛莎。

喝完茶,爷爷躺下午睡了,我走出屋子,坐在台阶上。我坐的台阶被晒得滚烫;太阳把我的头、胸、背晒得火辣辣的,可我并不以为怎样,我只觉得我身后的门厅里和房间里有一双赤脚踩在木制的地板上发出窸窣的声音。收拾完茶具,玛莎跑下台阶,我身边像有一股轻风吹过,然后她又像鸟儿一样跑进了一间被震黑的小房里(大概是厨房),从那里飘出了烤羊肉的香味和亚美尼亚人的说话声。她在黑暗的门道里消失了,不大工夫玛霞在门口露面了,厨房的热气弄得她满脸通红,她肩膀上扛着一大块黑面包;面包很重,她便优美地拱起腰身,穿过院子跑到打谷场,跳过篱笆,钻进残麦秸金色的云雾,在大车后边不见了。

她极其美丽的身影越是经常在我眼前闪现,我便越感到忧伤。我为自己、为她、为乌克兰人感到遗憾,她每次穿过谷壳的云雾向大车跑去的时候,乌克兰人总要满怀惆怅地目送她。或许这是我对美丽的嫉妒吧,或许我为这女孩不属于我,也永远不属于我,我对于她是个陌生者而感到遗憾吧,或许我隐约感觉到她的罕见的美是偶然现象,毫无用处,就像大地上的一切没有永恒一样,或许我的忧伤是人在观察真正的美的时候所产生的一种特殊的感觉吧,只有上帝才知道!

两三个钟头之后,我们坐上大车,走出院子。我们坐在车上,都一声不响。仿佛在互相怄气似的。远远地可以看到罗斯托夫和那希切万了,一直默默不语的卡尔波突然回头看了看,说道:“亚美尼亚人的那个女孩真讨人喜欢!”他朝着马背抽了一鞭子。

(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小说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大家都看晚霞,人人都说晚霞真美,但究竟美在哪里,谁也不知道,谁也说不出”,这句话表明美是只可意会的,对美的感受因个体的不同而不同,这正好体现了作者的创作意图。
B.“我爷爷是个快80岁的老人,为人古板,对女性和自然美一向漠不关心,而现在却温存地看着玛霞足有一分钟”,在这里是为了说明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不受年龄、身份的限制。
C.小说主人公玛霞不仅外貌“端正”“美丽”,而且她身上洋溢着一种由内而外的自然、和谐、明丽的美,这正是“美女”摄人心魄的魅力所在。
D.小说没有跌岩起伏的情节,而是集中笔力从正面描写了一位有着姣好容颜,美妙身材,优雅气质的美女,这样的构思更能紧扣题目。
【小题2】小说开头两段的环境描写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小题3】日本作家川端康成曾说,“美与悲伤的意思是相通的”。这篇小说在表现美的同时,也透露出淡淡的忧伤,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刘建超
一间病房里住着两个女人。
略显白胖的女人看上去就是养尊处优经过大场面的人,言谈举止间有着一股说不清摸不透的派。瘦女人是刚住进来的。医院床位紧,况且还是干部病房。是胖女人住着寂寞,要求住个伴,得比她年纪大病也比她重些。瘦女人知道自己是沾了胖女人的光,很感激地对胖女人笑了笑。
来病房探望胖女人的人很多。上午医生查完房,护士刚刚给打上点滴,就有人拎着大包小包来看望胖女人。胖女人对来探望的人大都爱搭不理,有一句没一句搭讪着不冷不热的话。来探望的人却极具热心,几乎都关照医生护士要精心治疗护理。这些人离开的方式也近乎一致,手机一响,不是有会议就是有项紧急公务需他回去处理,一边说着安慰的话,一边匆匆离去。有时来探望的人多,她便挤坐在瘦女人的床边。瘦女人总是往里挪挪,尽量腾出些地方。胖女人觉得过意不去,瘦女人善解人意微微一笑。胖女人说,原打算住院能清静些呢。瘦女人说,你的工作重要啊。胖女人不屑地说,哪是我的工作,都是冲我老公来的。你说人家来看你吧,平日就没个来往,来了挺尴尬,不来吧又说不过去。
这种例行公事的应酬,没有更好。瘦女人宽慰她说,也是你的人缘好哇,病了没人看没人探的心里也不是个滋味。胖女人露出笑容,那我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喽。
瘦女人倒是挺清闲,几天中只有她的丈夫每天下午来坐一会儿。俩人悄悄地说着话,开心处俩人捂着嘴悄悄地笑。男人的手始终握着瘦女人的手不松开。男人走后,瘦女人会闭上眼睛,好像还在愉悦中徜徉。睁开眼睛,便对胖女人笑一笑,笑容里还夹着一丝少女般的羞涩。
胖女人眼中流露着羡慕,瞧你们多好,还像一对年轻恋人。瘦女人说,当教师的,嘴还行。我就是被他那两片嘴骗上贼船的。你俩是教师?瘦女人点点头,市八中的。胖女人兴奋地说,我也是八中的校友啊。瘦女人仔细端详着胖女人,你是不是低我两届的小铁梅呀?那次汇演你把假辫子给捋下来,还随机应变唱打不尽豺狼决不把辫子留长。胖女人笑了,那你是——瘦女人捋捋额前发丝,认不出来吧,我给你们报过幕。胖女人吃了一惊,你是被称为八中校花的靓靓?!你怎么变得,变化太大了。瘦女人说,变老了变丑喽。这就是生活啊。胖女人说,当时好多男生追你,高年级低年级的都有,我们演出队的女生嫉妒得背后没少骂你呢。瘦女人笑出声,现在我是扔到大街上也没人要喽。身体也不行了,说倒下就躺进医院。小铁梅,你还好吧,听说我住进这病房还是沾了你的光。胖女人摇摇头,怎么说呢,生活是无忧无虑。男人是当地的父母官,别人都羡慕呢,我却越来越觉得寂寞无聊。我住院就是赌气,想让他来陪陪我。他只是头天转了一圈,听医生说没啥病,这些天就见不到他了。瘦女人宽慰她,管着几百万人的吃喝拉撒,忙呗。胖女人甩出一句,他有花花肠子了。俩女人住了嘴。
探望胖女人的人一天比一天多,各类礼品慰问品以及鲜花堆满了大半间屋。瘦女人还是只有她的干巴丈夫每天下午来陪陪她。
阳光明媚的上午,病房里显出一缕温馨。忽然,门外涌进一群欢蹦乱跳的学生,吵吵嚷嚷围在瘦女人床边。老师,你住院怎么不告诉我们?我们是悄悄地跟着肖老师才找到这儿的。大虎,你爸在这儿当院长,老师住院你都不知道,该罚。孩子说着笑着闹着。叫大虎的孩子挥挥手,老师,今天我们代表全班同学要组织一次阳光行动。同学们,阳光行动开始。孩子们欢雀着,把瘦女人的床抬起来,瘦女人说,同学们,别闹,这是医院。大虎说,我跟我爸说好了,他同意。老师,你一个星期没下床了,我们陪你去沐浴阳光。孩子们抬着床像一群快乐的小鸟飞翔。瘦女人幸福地笑着,脸上却挂着晶莹的泪珠。
胖女人看着瘦女人空空的床位,心里也空荡荡的。羡慕的眼神望着离去的孩子们。忽然,胖女人掀去身上的被子,起身下床,她也要去晒晒太阳。
(选自《高叫你的名字》)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胖女人要求同病房住个比她年纪大病更重的病人,消解寂寞,而瘦女人心怀感激的健康心态,更反衬出胖女人心理问题的严重。
B.胖女人每天有那么多人来热心看望,礼品等堆了大半间屋子,她还是高兴不起来,这说明了俗话说的“身在福中不知福”的道理。
C.小说的表达主要运用了对比手法,如胖女人的热闹和瘦女人的清闲对比,显示了她们不同的处境,进而表现了她们不同的心情。
D.阳光明媚的上午,一群孩子来病房抬着老师去沐浴阳光,画面温暖,场景感人,这是引发下文胖女人心理活动和行动的原因。
【小题2】“羡”在文中有多方面的含意,请简要说明。
【小题3】小说以胖女人起身下床,要去晒晒太阳结尾,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小题。
好牛
黄建国
牛在山坡上吃草。放牛人来发躺在一个土坎旁,用树叶遮住脸,呼呼睡觉。入睡前,来发咪着眼看了看他的牛。这是一头三岁口的牛,毛色驳杂,两只犄角成八字形,显得凶巴巴的。来发不怎么喜欢这头牛,平时很少给它吃料。“去,吃草去。”来发对牛说。来发晚上老做梦,现在很困,就睡着了。他这一觉睡得很死,没做什么梦。
来发睡觉的时候不知道牛的事。他没听见牛的吼叫。来发醒来后日已正午,春天的太阳红堂堂的。
来发看见牛站着不动,牛前面有一个东西,也不动。牛前蹄弯曲,后腿蹬直,脖子朝一边梗着。牛前面是一团斑驳的花点。来发揉揉眼,仔细看那团花点。
来发惊出一身冷汗。来发认出牛前面是一只豹子。他翻身跃起,把自己藏在塄坎下。牛和豹子依然凝立不动。来发小心地扔了一颗石子。还是不动。来发轻轻唤了一声牛:“嘿,狗日的!”牛慢慢摆了一下头,就见那花豹脱下的衣裳,缓缓团在地上。来发吁了一口气,站起身。
来发没有亲眼看见牛和豹子之间的搏斗。豹子已经死了,喉咙处有一个窟窿,汩汩往外冒血。牛的眼睛布满血丝,它看见来发,噗地吹了一口长气。来发说:“啊牛。”牛又吹了一口气,显出忧伤疲倦的样子,离开来发,默默去吃草。来发愣了一愣,扬扬手说:“吃去吧,吃去吧。”
来发扛起死豹子回家。他的牛给他弄了一只豹子。这样的牛,天底下真是少见。当初他从保当村花二百元买它的时候,只是觉得便宜,如今看来,它却是一条好牛。
“是我的牛,给我弄死了豹子。”来发对人说,“用犄角,戳破了豹子的喉管。”
村里的人个个称奇,嘘叹不已。
“这样的牛,百年不遇。”
“真是神牛啊。”
来发被村里人说的耳根发热,一拍大腿,吩咐他老婆说:“蒸一锅白面馍给牛吃!”他觉得他现在很喜欢这条牛了。
来发陶醉在牛给自己带来的荣耀中,他坐在院里的一块石头上,看着死豹,一边给村人夸他的牛,一边慢慢吃烟。
村里人走后,来发找出刀子肢解死豹。他小心翼翼地剥下豹皮,他拿定主意不卖这豹皮。他要把豹皮挂在家中最显眼的地方,使他的牛名扬百里。
来发收拾完豹子,又在石头上坐了一会儿,看见他老婆已蒸好白面馍凉在台阶上。他想,该把牛吆回来了,吃什么草呢,让它回来吃白面馍。
山坡上草很旺,绿汪汪望不到边。但牛没有吃草,牛卧在草地上,像一尊佛,半闭着眼养神。
“走,回家吃馍去。”来发说。
来发吹一声口哨,牛慢吞吞站起来,跟他回家。来发和他的牛从村街上走过时,感到有无数的目光投向他。来发得意地嘿嘿笑着,不时张扬地拍拍牛屁股。
“啊哈。”他说。
牛走进院子,仰头叫了一声。牛在仰头之际,看见了挂在墙上的豹皮。牛发出一声低沉的鼻息,突然扭头突奔。牛没有看见石头,牛头碰在石头上,牛轰然倒地。
这一切发生得太快,来发像在梦中一样。半晌,他哀哀痛哭起来。
“我的好牛啊,你叫我怎么给人说啊。”
【小题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A.“这是一头三岁口的牛,毛色驳杂,两只犄角成八字形,显得凶巴巴的。”说明这是一头凶狠的牛,为下文牛杀死豹子铺垫。
B.“村里的人个个称奇,嘘叹不已。‘这样的牛,百年不遇。’‘真是神牛啊。’”表现了村人群像,是来发生活的社会环境,同时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C.小说描写来发对牛态度大转时,作者诗意地把牛比作“一尊佛”,与兴奋的主人来发形成强烈的对比。这正是牛成为来发口中“好牛”的原因。
D.小小说特别注重抑扬手法的运用。小说写来发最后哀叫,与前文称颂声中耳根发热迥然相异,这里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
E.来发根本上就没有喜欢上那头牛,牛死了,他只是为难于如何与别人解释才能保全自己的面子,是他害了那可怜的牛。
【小题2】小说中来发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小题3】小说有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小题4】有人说,倒数第三自然段应作下列修改:“牛走进院子,仰头叫了一声。牛在仰头之际,看见了挂着的豹皮。猛然,一头撞在那挂着豹皮的碾轱辘上!犄角折断,头骨碎裂,倒在豹皮前面。”你同不同意这种修改,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二叔
汪培君
二叔会看风水,谁家修宅基必来找他去看。二叔乐颠颠去乐颠颠回,从不收钱。我问二叔为什么?他反问我,你为什么喊我二叔?我回答按乡邻辈分。他又问,你知道为什么村里人见面该长称长称,该平称平称,从不像城里人老张小李地叫?我说,这个问题还真没想过。二叔就说,亏你还是村里的人头,一个村就是一个大家庭,为自家人干点事,能收钱吗?
我是村里的书记。
我吃了一惊,想不到二叔对乡邻的认识这么到位。
二叔不收钱,别人过意不去,就给他弄包烟弄瓶酒啥的。我不抽烟,但爱喝两盅,就常去二叔家蹭酒喝。二叔总是一撇嘴说,放着受贿的好酒不喝,来喝我这劣酒。我说我听您的,明天起开始受贿。二叔就故意拉长了脸说,你敢,我第一个实名举报你。——还加菜吗?我问还有什么?他指了指院子里的公鸡。我说麻烦,八月十五送我家去吧。二叔说想得美,来吃有你一口,不来吃连鸡毛也没你的。
我们村后面有一条河,河里有一块几十亩地的大沙湾,沙纯,层厚,被县城一个开发商看中了,要买。我摇摇头不答应,说二叔说过,大挖大掘是开膛破肚,伤元气,破风水。开发商贼精,笑着拍了拍我,财大气粗地说:“呵,学会谈生意了,不就是想要高价嘛,说。”
谈成了价,我问乡亲们卖不卖?只有二叔反对,说沙里藏金,那片沙滩是咱村里的金,金木水火土金占第一,挖走了就是五行缺首。风水破了,咱村非变穷不可。二叔知道我不信,特别盯着我说:“若是不信,你就等着遭报应吧!”
二叔“招报应的”声音被挖掘机声盖住了,沙子源源不断地运往县城。当然,票子则源源不断地飞进村里的账户。
与此同时,我请开发商给我们建了一个新村,一家一院,整整齐齐,亮亮堂堂;油漆的街道,笔直坚硬,平滑如镜。我对二叔说:“二叔,我行使一下手中的权力,您先选完我们再抓阄。”二叔说你小子想让我“腐败”呀,一家人,要抓都抓。我问二叔,看着这么漂亮的房子有何感想?他说,我没敢想。我说我就知道你不敢想,要不,我当人头你怎么当不了呢?
报应还真来了!
第二年的雨特别大,水积在沙坑里,越积越多, 渐渐溢出,淹掉了三百亩玉米。
这下村里炸了锅,都说是报应,弄得我灰心丧气。二叔却杀了公鸡叫我喝酒,我以为他会教训我,没想到他说:“要干事,就别怕嚼舌头。”我知道二叔是心里埋怨我口头上安慰我,但我仍然感激。
不久我找到了改造它的办法:其余的地作为口粮田种粮,把这三百亩弄成经济田,挖土筑堤,堤上栽果树,池里养莲藕。有那一坑水作保障,藕池里就断不了水。二叔急了,找到我家吼:“你小子怎么又要开膛破肚,破坏风水?”
荷花开了,没想到招惹了好多城里人来看,于是几家“农家乐”、一些小摊贩便应运而生。天天人来人往,把个小村庄弄得欢歌笑语,热热闹闹。
一天,我对二叔说,给您安排个工作,去当巡逻员,照看着花果,帮一下有需要的游客,给您重金。二叔说,你别埋汰我了,要找就找个四肢健全五官端正的,代表咱村形象。
二叔是个瘸子。
我说人家争破头地抢,你却让,是不是腿短心眼也……二叔一瞪眼打断我:“胡说八道。告诉你,别看二叔走路一歪一歪的,二叔的心眼不歪!”
原村址还闲着,我想不出干什么用好,就问二叔。不料二叔立刻冲我吼道:“你小子是不是又想开膛破肚,破坏风水?”
【小题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小说以平实的语言叙述了“我”与二叔的一些故事,表现了二叔对乡村真挚深厚的情感和正直无私的品德。
B.二叔认为农村按辈分称呼人,使得全村人亲如一家,因此,为村里人办事便不能收钱。
C.“我”要高价卖大沙湾,只有二叔反对,他预言的“报应”也成 为了现实,可见,二叔比“我”更明智。
D.“我”对村里的改造成就了小村庄旅游业的兴起,对此,“我”颇为得意,但二叔却很反感,认为“我”的心眼歪了。
【小题2】小说中的二叔有哪些突出的性格特点?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小题3】你认为小说的主人公是哪一位?请结合全文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