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后面题。
有一天,我有机会跟他谈了一件事,我忘不了那一天。我对他说:“格斯拉先生,你晓得吗,上一双在城里散步的靴子咯吱咯吱地响了。”
他看了我一下,没有做声,好像在盼望我撤回或重新考虑我的话;然后他说:
“那双靴子不该咯吱咯吱地响呀。”
“对不起,它响了。”
“你是不是在靴子还经穿的时候把它弄湿了呢?”
“我想没有吧。”
他听了这句话以后,蹙蹙眉头,好像在搜寻对那双靴子的回忆;我提起了这件严重的事情,真觉得难过。
“把靴子送回来!”他说,“我想看一看。”
由于我的咯吱咯吱响的靴子,我内心里涌起了一阵怜悯的感情;我完全可以想象到他埋头细看那双靴子时的历久不停的悲伤心情。
“有些靴子,”他慢慢地说,“做好的时候就是坏的。如果我不能把它修好,就不收你这双靴子的工钱。”——节选自《品质》
【小题1】“有些靴子,”他慢慢地说,“做好的时候就是坏的。如果我不能把它修好,就不收你这双靴子的工钱。”,这句话表现了格斯拉怎样的性格?
【小题2】“我”为什么“忘不了那一天”?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7-12 03:27:0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毕淑敏《翻浆》一文,完成小题。
那年,我放假回家,搭了一辆运送旧轮胎的货车,颠簸了一天,夜幕降临才进入戈壁。正是春天,道路翻浆①。
突然在无边的沉寂中,立起一根“土柱”,遮挡了银色的车灯。
“你找死吗?!”司机破口大骂。
我这才看清是个青年,穿着一件黄色旧大衣,拎着一个系着鬃绳的袋子。
“我要搭车,我得回家。”
“不带!哪有你的地方!”司机愤愤地说。
“我蹲大厢板就行。”
“不带!”司机说着,踩了油门,准备闪过他往前开。
那个人抱住车灯说:“我母亲病了……我到场部好不容易借到点小米……我母亲想吃……”
“让他上车吧!”我有些同情地说。
他立即抱着口袋往车厢上爬,“谢谢谢……谢……”最后一个“谢”字已是从轮胎缝隙里发出来的。
夜风在车窗外凄厉地呜叫。我找到司机身后小窗的一个小洞,屏住气向里窥探。
朦胧的月色中,那个青年龟缩在起伏的轮胎里。每一次颠簸,他都像被遗弃的篮球,被橡胶轮胎击打得嘭嘭作响。
“我好像觉得他要干什么。”司机说。
这一次,我看到青年敏捷地跳到两个大轮胎之间,手脚麻利地搬动着我的提包。那里装着我带给父母的礼物。“哎呀,他偷我东西呢!”
司机狠踩油门,车就像被横刺了一刀的烈马,疯狂地弹射出去。我顺着小洞看去,那人仿佛被冻僵了,弓着腰抱着头,企图凭借冰冷的橡胶御寒。我的提包虽已被挪了地方,但依旧完整。
司机说:“车速这么快,他不敢动了。”
路面变得更加难走,车速减慢了。我不知如何是好,紧张地盯着那个小洞。青年也觉察到了车速的变化,不失时机地站起身,重新搬动了我的提包。
我痛苦地几乎大叫。司机趁着车的趔趄,索性加大了摇晃的频率,车窗几乎吻到路旁的沙砾。再看青年,他扑倒在地,像一团被人践踏的草,虚弱但扔不失张牙舞爪的姿势,贪婪地守护着我的提包——他的猎物。
司机继续做着“高难”动作。我又去看那青年,他像夏日里一条疲倦的狗,无助地躺在了轮胎中央。
道路毫无先兆地平滑起来,翻浆也消失得无影无踪。司机说:“扶好你的脑袋。”就在他的右腿狠狠地踩下去之前,我双腿紧紧抵地,双腕死撑面前的铁板……
不用看我也知道,那个青年,在这突如其来的急刹车面前,可能要被卸成零件。“看他还有没有劲偷别人的东西! ”司机踌躇满志地说。
我心里安宁了许多。只见那个青年艰难地在轮胎缝里爬,不时还用手抹一下脸,把一种我看不清颜色的液体弹开……他把我的提包紧紧地抱在怀里,往手上哈着气,摆弄着拉锁上的提梁。这时,他扎在口袋上的绳子已经解开,就等着把我提包里的东西搬进去呢……
“他就要把我的东西拿走了!”我惊恐万状地说。师傅这次反倒不慌不忙,嘴角甚至显出隐隐的笑意。
我们到了一个兵站,也是离那个贼娃子住的村最近的公路,他家那儿是根本不通车的,至少还要往沙漠腹地走10公里……
那个青年挽着他的口袋,像个木偶似的往下爬,跪坐在地上。不过才个把时辰的车程,他脸上除了原有的土黄之外,还平添了青光,额上还有蜿蜒的血迹。
“学学啦……学学……”他的舌头冻僵了,把“谢”说成了“学”。
他说:“学学你们把车开得这样快,我知道你们是为我在赶路……学学……”他恋恋不舍地离开了我们。
看着他蹒跚的身影,我不由自主地喝了一声:“你停下!”
“我要查查我的东西少了没有。”我很严正地对他说。
司机赞许地冲我眨眨眼睛。
青年迷惑地面对我们,脖子柔软地耷拉下来,不堪重负的样子。我敏捷地爬上大厢板。我看到了我的提包。我摸索着它,每一环拉锁都像小兽的牙齿般细密结实。突然触到鬃毛样的粗糙,我意识到这正是搭车人袋子上那截失踪的鬃绳。它把我的提包牢牢地固定在大厢的木条上,像焊住一般结实。我的心像凌空遭遇寒流,冻得皱缩起来。(有删改)
注释①翻浆:春暖解冻时,地面或道路表面发生裂纹并渗出水分和泥浆。
【小题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小说以“翻浆”为题,除了点明小说的环境特点外,主要是为了凸显当时行车环境的恶劣以及青年在颠簸的车厢里被碰得鼻青脸肿、头破血流的事实。
B.司机起初不愿让青年搭车,表面原因是车中无座,实质上是因为不认识他,担心他有不良企图。
C.“夜风在车窗外凄厉地呜叫”这句环境描写营造了一种紧张的氛围,推动了后文的情节发展,暗示青年将要像以前的搭车人一样干坏事。
D.在怀疑青年是要偷我提包的贼后,我对青年的态度发生了变化,从“张牙舞爪”“贪婪”和“疲倦的狗”等文字,可看出我的鄙夷和厌恶。
E. 小说故事发生在夜晚的戈壁,气氛紧张;情节在窥视中展开,扣人心弦;人物形象塑造得丰满、鲜明:三个要素的成功使小说格外吸引读者。
【小题2】小说中的青年是怎样一个人?请结合文意加以分析。
【小题3】小说结尾部分情节设置很巧妙,请结合小说内容赏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老实疙瘩米好

刘建超

老街把憨厚实在的人称为“老实疙瘩”,如果说某某人是个老实疙瘩,多有褒奖的意思。米好就是个老实疙瘩。米好有句口头禅:“又能怎样?”就因为这一句口头禅,米好在老家有了名声。

米好又瘦又高,走路时还左右摇摆,总让人担心他两条细细的腿能否支撑住晃动的脑袋。米好的单位不错,旱涝保收,这样的单位,混日子还行,个人要想上进发展,施展的空间就狭窄了。位置少,上头也不重视,米好五十多岁的人,还是个副主任。大学同学聚会,不少人对自己的现状不满,个个慷慨陈词、牢骚满腹。好像天下所有的不公都落在自己的头上了。牢骚发完就猛劲喝酒。喝多了就又哭又闹。米好总是微笑着,把喝多的同学挨个往家里送。有的人吐了米好一身,米好也从不计较。有人问:“米好,你怎么从来就不抱怨?”米好说:“抱怨又能怎样?有位哲人说过,磨难是笔财富。吾辈有如此经历如此财富,也不枉人世走一回啊!”

米好对自己的副主任位置感到很安心,主任交办的事情都做得很尽心。哪怕是些鸡毛蒜皮的事,米好也做得一丝不苟。部门主任初到办公室时,还是刚出校门时间不长的毛孩子。对米好是一口一个“米老师”地叫。当时米好是很有可能被提拔为主任的,后来不知啥原因被搁置了。有人劝米好找领导活动活动,米好笑笑说:“活动活动又能怎样?当不当主任都得干好工作。”再后来那个毛孩子当上了主任,大家纷纷为米好抱不平,米好微笑着说:“年轻人有精力,有学历,发展快也是应该的,我做好本职工作就行了,又能怎样?”

毛孩子当主任初还“米老师米老师”地叫。后来就叫老米了。同事说毛孩子是个白眼狼,要米老师在关键时刻撂个挑子,拿捏拿捏这个小神经蛋。米好说:“一则咱确实比人家老,二则咱也没教孩子点啥。干好工作吧,又能怎样?又不是为主任一个人做工作。”

同事们看人家米好都不计较,自己凑啥热闹啊?“你呀,真是个老实疙瘩!”同事说这话带有嘲讽意味,米好也不计较。

米好三十岁才成家,媳妇小他八岁,长得很一般,同事说:“米好媳妇最大的特点就是没有特点。”但米好对媳妇疼爱有加,张张罗罗地几乎包揽了所有家务,羡慕得邻居女人直夸米好媳妇有福,便数落自己的丈夫:“也学学人家米好呀!看把媳妇金贵的,跟伺候皇后一样。”

同事便对米好发难,要他维护点男子汉的面子:“连媳妇内衣内裤都包揽了,还美得跟屁花子似的,你累不累啊?”

米好微笑着:“要想好,大让小嘛。嘿嘿,媳妇不就是娶回来疼的吗?洗的内衣内裤也是自个媳妇的,又能怎样?”

同事们嫉妒得跟媳妇嚷:“有本事你也小个七八岁呀!我当宝玉一样捧着你,耐烦着你,稀罕着你。”

米好结婚没几年,媳妇下岗了。媳妇又哭又闹,让米好去找领导。米好的单位也正好能管着点媳妇的单位。米好就去找媳妇的领导,媳妇领导对米好摆了一大堆难处,希望米好理解。

米好就说:“真是各有各的难处啊,下岗就下岗吧,(1)又能怎样?”媳妇说米好是个窝囊废。几天不给他好脸色,晚上也不让他上床。米好只是嘿嘿地笑,笑得还特别诚恳。媳妇也没辙了:“嫁给你算我倒霉,以后家务事都交给我,好好上你的班。”

米好长得干巴精瘦,一副刁刁的嘴脸,大家有事儿却都愿意同他交谈商量,碰上有人弄得脸红脖子粗,就说:“找米好给说道说道。”米好也就一本正经地陪上人家半天,还得泡着好茶,敬着好烟,到了饭点还留下吃饭。

媳妇有时都看出点名堂,说:“人家故意来蹭吃蹭喝,你傻呀?”

米好搂住媳妇说:“又能怎样?邻里关系越走越近,好事嘛!”

楼上邻居老王有个女儿,天天和一些不三不四的男人来往,常常唱歌跳舞喝酒折腾到半夜,闹得四邻不安,谁也管不了。老王享用着女儿带回的烟酒,睁只眼闭只眼,对邻居的抗议不闻不问。

终于出事了,女儿被强暴,家财被洗劫。

老王对着米好哭诉,米好说:“养不教,父之过。你女儿天天和一些不三不四的人来往。出事也在情理之中。邻居好言相劝,你置之不理,还骂人家狗拿耗子。你女儿遭强暴,家中遭洗劫,又能怎样,报应呗。”

老王大恸,邻里暗笑,都觉得解气。

米好去世是个意外,一个愣头小伙子骑摩托车将米好撞在石墙上。

米好弥留之际,对媳妇说:别难为人家,他也不是故意的,事情发生了又能怎样?

同事邻居来看望米好,米好说:“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早晚都是个走,只要活得快乐满足,又能怎样?”

米好的追悼会上,同事送的大大的横幅上写着:“米好走好,(2)又能怎样?”

老街邻居同事们再次谈论起米好的时候,态度都是认认真真的。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7年第8期,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标题“老实疙瘩米好”既点明了主人公的主要性格特征,又表达了对主人公的尊敬赞美之意,同时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小说中第一处画线句子主要表现米好解决不了妻子工作问题的无奈;第二处表现了同事对米好意外去世的悲痛和对其为人的赞赏。
C.小说结尾“老街邻居同事们再谈论起米好时,态度都是认认真真的”照应前文“你呀,真是个老实疙瘩”,写出了人们对米好态度的变化。
D.小说语言风格明快风趣,率真不做作,尤其是口语化色彩浓郁,生活气息浓郁,如“也学学人家米好呀。看把媳妇金贵的,跟伺候皇后一样”。
【小题2】米好是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分析。
【小题3】这篇小说是怎样塑造主人公米好形象的?请简要赏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康熙字典
梁晓声
集市,即便在小镇,也还是热闹的。
少年面前的地上铺一张白纸,特白,闪着好纸的光芒。那是旧挂历的一页,是在集市上花一角钱买的——他自然舍不得花一角钱买,但馄饨铺的老板娘无论如何不肯白给他。
“都是去年的挂历了,你就扯一张给我,也不是什么损失。”
“不是什么损失?损失大了!你看那明星,结婚了,息影了。息影,知道怎么回事吗?就是再也看不到她演的影视剧了!一册挂历上全是她一个人,有收藏价值的。扯一张给你,不完整了,不完整了还有屁价值!”老板娘从挂历上扯下那一页时,表现得十分不情愿,仿佛真吃了极大的亏。
午后三点多,集市的热闹像戏剧的高潮过去一般退去了。少年仍蹲在那页白纸旁。白纸正中,摆着一部纸页破损、颜色像陈年谷子似的字典。1949年以后,全中国再没有任何一家出版社出版过那种字典。它已没了原先的封皮,后贴上去的封皮上写着“康熙字典”。笔迹工整又拘束,是少年写上去的。
他的左边,是卖肉的摊位,从上午到此刻,买肉的人络绎不绝,卖肉的汉子忙得不亦乐乎。右边,是卖油条的,生意也不错,农村人一年四季自家是炸不了几次的。跟着大人们赶集的小孩子,十之八九要央求大人给买了吃。城乡差别,至今仍明明白白地体现在细微处。而且,越是体现在细微处,越使农村的少男少女们做梦都想成为城里人。
这少年也有那样的梦。真的梦是无逻辑的,人生的梦却须循着某种规律。
少年凭着刻苦学习的一股韧劲考上县重点高中,那是他实现人生之梦的关键一步。拮据的家庭负担不起住校费用,为了圆梦,他想买辆旧自行车骑车上学,尽管每天要走几十里的路有些辛苦。可他靠卖废品才存下二十元,要拥有旧货店中那辆状况还算好的自行车,得先卖掉这部《康熙字典》。父亲病故了,母亲在南方打工。他清楚妈妈挣钱的辛苦,不忍向妈妈要;并且他也清楚,妈妈正省吃俭用地攒钱,以备他将来考上大学的花费。
集市渐渐冷清,卖肉的和炸油条的,在他的巴望之下先后离去。他和那页旧挂历纸的存在,总算是比较显眼了。炸油条的摊位那儿,留下了几块烧过的炭,他捡起一块,在纸上写出一个大大的“卖”字,那是他上学以来写的最大的字。  
天已傍晚。
终于有四个人围住了少年。其中一人三十六七岁,隔街走过来的,左腿一瘸一拐,看上去较有文化,他对字典的兴趣挺大,拿在手中翻看良久,少年将希望寄托在他身上。不料他说:“这字典其实没什么收藏价值,是1949年以前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学生字典而已,至今民间仍多的是。而且,显然做了手脚,把最后一页撕掉了,最后一页肯定印着出版年份什么的……”
“没做手脚!”少年愤怒了,他确实撕掉了最后一页,但不是为了骗人,而是最后一页太破了……少年的辩解已无济于事,他用半页挂历纸包起字典离开小镇时,天已黑下来。
“那孩子,过来,帮帮我!”他听出是那个坏了他事的男人的声音。原来那人的左腿有半截是假肢。他因为躲一辆卡车而摔倒,假肢的关节处摔坏了,站都站不起来,他的处境无疑很危险,路那么窄,不被压到才怪呢!少年尽管恨他,但还是站住了。
他是县重点高中的一位数学老师。开学后,任班主任的他手持名册点名时,意外地看到那卖《康熙字典》的少年应声站在他面前,他愕然了……
下课后,老师将他引到无人处,表示感谢,问:“字典卖掉了吗?”学生摇头。“我收回我的话,因为老师说的不对,那字典其实很有收藏价值……”
学生将目光望向别处,不言语。
“卖给我吧,我出两百元。”
“我不能和老师做交易!”学生说罢,转身跑了。
过了几天,老师旧话重提,学生还是说不能和老师做交易。
“老师都和你说过几次了,你都不给老师一点面子嘛?你本来就是想卖的,不是吗?有收藏价值的东西应该由知道它价值的人来收藏,对不对?”
最后一次,老师有点生气了。
于是,老师得到了“康熙字典”,学生得到了一辆自行车,新的。
三年弹指一挥间,少年考上了上海交大。临行,送给老师一张字条,上面写着——“老师,我明白你为什么非要买我那本《康熙字典》,也明白了某些东西的真正价值是什么。”每每看到它,老师心里就漾起一股暖意。
(有删改)
【小题1】小说中的少年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征?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小题2】小说多处写到“白纸”“旧挂历纸”,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这样写的作用。
【小题3】小说中的“老师”先说“这字典其实没什么收藏价值”,后来又高价买了《康熙字典》。这样写,有人认为很巧妙,有人认为不太好。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快乐与原则

朱塞佩·托马西,迪·兰佩杜萨(意大利)

当他挤上公共汽车时,他激怒了车上的每个人。

   塞满了别人账簿的公事包,左臂夹着大盒子——这一切,都使他难以掏出回程票来。不得已,他把盒子放在检票员的凳子上。他踩了别人的脚,别人也踏到他的脚上。他引来了一片斥责。
到站了,他挤下来,总算是一个人走在了回家的那条坑坑洼洼的小径上。他急忙看了看他的塑料钱夹是否还在,然后,就开始轻松地品味起他的快乐。
钱夹里装着37245里拉——那是一个小时前,作为圣诞节的奖金,他刚刚领到的“第13个月的薪水”。这笔钱意味着许多麻烦都可以解决了。有了这几张高面值的钞票,就不用为下一张电费单而发愁,不用为瞥见孩子们的坏鞋而痛心。他心里充满一种玫瑰色的感觉,红润得就像甜点盒子包装纸的颜色。源源不断涌出的玫瑰色感觉来自他从办公室带回家的圣诞面包——一个7公斤重的节日果子面包,这个甜蜜的负担使他左臂发麻。虽然面包是有限的,但对他们全家来说,实在是太丰盛了!玛丽娅该有多高兴啊!孩子们该闹腾成什么样子呀!
不过,这些都属于另一种快乐,香草精和彩纸片带来的物质上的快乐,而他自己的快乐却全然不同——是一种建立在自豪之上精神上的快乐,对,是精神上的!
几个小时前,男爵——他们公司的董事长,在分发红包并致圣诞祝词时宣布,公司特制了一个7公斤重的节日果子面包,准备送给最该得到它的雇员,以表嘉奖。他恳请亲爱的同事们当场“民主”地推举出这个幸运的人。雇员们笑着,低声嘀咕了一阵,然后由董事长带头,大家一起喊出了他的名字。一种巨大的满足,一个保住职业的保证——总之一句话,一个胜利。接下去的任何事情都不可能减弱他的兴奋。
他朝自己的家走去。他打开门,走进窄窄的门厅,放下沉甸甸的面包盒子,放下装着账簿的公事包,又把他的围巾放在一个食盒般大小的柜子上。然后他喊起来:“玛丽娅,快来呀!快出来看呀——多漂亮的东西啊!”   
他的妻子从厨房跑出来,蓝围裙上沾着斑斑油污。拖着鼻涕的孩子们围在玫瑰色的大盒子边,谁也不敢用手去摸。
玛丽娅曾经非常漂亮。几年前,她还有着红润的小脸和充满幻想的眼睛,但是和商店老板们不断的口角使她的嗓音变得粗哑刺耳……只剩下高尚的心灵,坚强不屈,但失去了温柔;还有深藏在抱怨和节俭中的美德,拼命压抑却又根深蒂固的门第的骄傲,因为她是主街上一位大帽商的孙女。她看不起吉罗拉姆的出身——虽然他是她宠爱的傻孩子——因为同她自己的门第相比,他们都是下等人。
她的目光淡淡地扫过那个金光闪闪的大盒子。“很好,明天我们把它送给西歌诺·雷斯玛律师,我们欠了他那么多人情。”
两年前,雷斯玛律师给了他一份繁复的记账工作,完成之后除了付给报酬之外,还邀请他们夫妇俩到他富丽堂皇的寓所吃午饭,为此他还无比心痛地特意买了一双新鞋。现在,居然要他和他的玛丽娅、他的孩子们放弃盼望了好多年的唯一一次享用美味的机会,把它送给什么都不缺的律师。
他跑进厨房,抓起刀,冲出来就要割盒子上的金色带子。这时,一只通红的小手疲倦地搭在他的肩头:“吉罗拉姆,别耍孩子气——你知道,我们一定要报答雷斯玛的好意。”
那个绝对正确的帽商制定的原则在说话了。
“但是,亲爱的,这是奖品,是对我工作出色的奖赏,是我受人尊敬的标志!”
“别说了,你的同事们都是好人,心地都很善良!这是施舍,吉罗,这不过是施舍。”她叫着他旧日的昵称,“明天我去买一个小节日果子面包,够我们吃就行了,再到斯汤达的店里买四支螺旋形的红蜡烛,这就可以过一个很好的节日了。”
第二天,他买了一个小的节日果子面包。买了两根而不是四根贵得惊人的蜡烛,又花了200里拉,让代办进货店把那个巨大的面包给雷斯玛律师送去。
圣诞节过后,他不得不又买了一个节日果子面包,伪装得像是从大面包上切下来似的,给他的同事们带去。因为没能尝一口他的豪华的奖品,他们常常揶揄他。
最初那个大面包不知怎么样了。他到兰丁代办送货店去询问,服务员轻蔑地递给他一张由律师男仆签名的收条。不过,主显节①他们收到了一张贺卡:“诚挚的感谢和美好的祝愿。”
面子保全了。

(选自《外国超短篇小说赏析》,有删改,杨幼力译)

(注)①主显节:基督教的一个节日。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最准确的两项是
A.玛丽娅围裙上的油污,和商店老板讨价还价而变得粗哑的声音以及虽然抱怨但十分节俭的美德,对丈夫的宠爱等都表现了玛丽娅是一位勤劳并且十分热爱家庭的女子。
B.从后文代办进货店送一个面包需要200里拉看,“第13个月的薪水”也不是巨款,但这笔钱对吉罗拉姆十分重要,关系到他的家庭的温饱问题和他们夫妇关系的密切程度。
C.律师雷斯玛是一位有爱心但又傲慢的人,他给吉罗拉姆找工作,邀请他们夫妇到家中做客,不过在圣诞节收到礼物后让男仆签名以及在主显节只送贺卡显示了他的傲慢。
D.题目中的“快乐”指男主人公吉罗拉姆获得公司嘉奖的礼物后的兴奋之情,“原则”指女主人公玛丽娅认为在圣诞节必须送面包给帮助过自己的人,以此表达感谢之情。
E.“甜蜜的负担”用看似矛盾的词语表达吉罗拉姆的复杂情感:“甜蜜”指面包的味道和他快乐的心情;“负担”主要指他用左臂夹着大盒子感觉乘车很累,表现其满足感。
(2)文中插入吉罗拉姆获得“7公斤重的节日果子面包”的内容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请简要概括玛丽娅的丈夫吉罗拉姆的性格特征。
(4)你认为玛丽娅把丈夫吉罗拉姆获得的“7公斤重的节日果子面包”送给雷斯玛律师这件事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请结合文本说说你的看法。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心与手
美欧·亨利
在丹佛车站,一帮旅客拥进开往东部方向的BM公司的快车车厢。在一节车厢里坐着一位衣着华丽的年轻女子,她身边摆满了有经验的旅行者才会携带的豪华物品。在新上车的旅客中走来了两个人。一位年轻英俊,神态举止显得果敢而又坦率;另一位则脸色阴沉,行动拖沓。他们被手铐铐在一起。
两个人穿过车厢过道,一张背向的位子是唯一空着的,而且正对着那位迷人的女人。他们就在这张空位子上坐了下来。年轻的女子看到他们,脸上即刻浮现出妩媚的笑容,圆润的双颊也有些发红。接着只见她伸出那戴着灰色手套的手与来客握手。她开口说话的声音听上去甜美而又舒缓,让人感到她是一位爱好交谈的人。
她说道:“噢,埃斯顿先生,怎么,他乡异地,连老朋友也不认识了?”
年轻英俊的那位听到她的声音,立刻强烈地一怔,显得局促不安起来,然后他用左手握住了她的手。
“费尔吉德小姐,”他笑着说,“我请求您原谅我不能用另一只手来握手,因为它现在正派用场呢。”
他微微地提起右手,只见一副闪亮的“手镯”正把他的右手腕和同伴的左手腕扣在一起。年轻姑娘眼中的兴奋神情渐渐地变成一种惶惑的恐惧,脸颊上的红色也消退了。她不解地张开双唇,力图缓解难过的心情。
埃斯顿微微一笑,好像是这位小姐的样子使他发笑一样。他刚要开口解释,他的同伴抢先说话了。这位脸色阴沉的人一直用他那锐利机敏的眼睛偷偷地察看着姑娘的表情。
“请允许我说话,小姐。我看得出您和这位警长一定很熟悉,如果您让他在判罪的时候替我说几句好话,那我的处境一定会好多了。他正送我去内森维茨监狱,我将因伪造罪在那儿被判处7年徒刑。”
“噢,”姑娘舒了口气,脸色恢复了自然,“那么这就是你现在做的差事,当个警长。”
“亲爱的费尔吉德小姐,”埃斯顿平静地说道,“我不得不找个差事来做。钱总是生翅而飞的。你也清楚在华盛顿要有钱才能和别人一样地生活。我发现西部是赚钱的好去处,所以——”
姑娘的眼光再次被吸引到了那副亮闪闪的手铐上,她睁大了眼睛。
“请别在意,小姐,”另外那位来客又说道,“为了不让犯人逃跑,所有的警长都把自己和犯人铐在一起,埃斯顿先生是懂得这一点的。”
“要过多久我们才能在华盛顿见面?”姑娘问。
“我想不会是马上,”埃斯顿回答,“我想恐怕我是不会有轻松自在的日子过了。”
“我喜爱西部。”姑娘不在意地说着,眼光温柔地闪动着。看着车窗外,她坦率自然,毫不掩饰地告诉他说:“妈妈和我在西部度过了整个夏天,因为父亲生病,她一星期前回去了。我在西部过得很愉快。金钱可代表不了一切,但人们常在这点上出差错,并执迷不悟地——”
“我说警长先生,”脸色阴沉的那位粗声地说道,“这太不公平了,我需要喝点酒,我一天没抽烟了。你们谈够了吗?现在带我去抽烟室好吗?我真想过过瘾。”
这两位系在一起的旅行者站起身来,埃斯顿脸上依旧挂着迟钝的微笑。
“我可不能拒绝一个抽烟的请求,”他轻声说,“这是一位不走运的朋友。再见,费尔吉德小姐,工作需要,你能理解。”他伸手来握别。
两位来客小心翼翼地穿过车厢过道进入吸烟室。
另外两个坐在一旁的旅客几乎听到他们的全部谈话,其中一个说道:“那个警长真是条好汉,很多西部人都这样棒。”
“如此年轻的小伙子就担任一个这么大的职务,是吗?”另一个问道。
“年轻!”第一个人大叫道,“为什么——噢!你真的看准了吗?我是说——你见过把犯人铐在自己右手上的警官吗?”
【小题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小说开头男女主人公依次出场,只介绍人物的外貌神态,并不点明人物的具体身份,目的是设置悬念,推动情节发展。
B.这篇小说讲述的故事,情节曲折离奇,读后给人带来一种悬疑得到解决的刺激,这也是这篇小说最大的魅力。
C.欧·亨利的小说一般具有讽刺的味道,这篇小说实际上是在嘲笑这个罪犯装得像真警察一样,讽刺了装腔作势的人。
D.欧·亨利的这篇小说技巧性很强,埋下伏笔,作好铺垫,勾勒矛盾,而情节的设置显得有些逊色,缺乏戏剧性。
E. 本文的结尾显示了欧·亨利的小说独特的艺术魅力,让读者感到出乎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
【小题2】请根据小说内容简要概括费尔吉德小姐的形象特点。
【小题3】小说的题目是“心与手”,请从情节和主题的角度探究以此为题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