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不明白
赵春亮
楼很高,究竟有多少层,刚子没数完就有点头晕,索性不数了。扑进眼帘的大理石墙砖像面镜子,刚子隐约看见自己衣衫不整、蓬头垢面,而擦肩而过的行人无不神定气闲、步履优雅。他自己吓了一跳,赶紧用手拢了拢头发,拍打拍打衣服,再看对面的自己,还是觉得不协调。
顾不上那么多了,衣兜里的钞票被身体捂得潮热,有些躁动。刚子推门进去,径直往里走。
先生,请问您要办理什么业务?门口站着的美女微微躬身发问。
问我吗?被称为先生,刚子有点心虚。
美女笑得很含蓄,说,是的,先生。
简直受宠若惊了,刚子赶紧挤出一丝笑,说,我给媳妇汇点钱。我在工地干活,她在农村老家……刚子还想多说几句,美女已经将一张薄薄的纸片儿交到刚子手中。先生,这是您的排号,请等叫号后,到7号窗口办理。美女再次躬身,并做出一个优雅的手势。
银行大厅里很暖和,与屋外的阴冷截然不同。刚子环视四周,也没发现有空调。也许是快下班了,大厅里的顾客并不多,各忙各的,安静有序。
在窗口前的椅子上坐下,刚子歪歪扭扭地将汇款单子填写好,又核对了一遍,确认无误后,才把贴身衣兜里的钞票掏出来,一股脑儿从窗口塞了进去。刚子脑海里不由地浮现出媳妇荷花拿到汇款单子眉开眼笑的模样,跟放电影一样清晰。这娘们儿,莫非钞票比你男人还亲?刚子在心里嗔骂了一句,自己倒先笑了。
“哒哒哒,哒哒哒,”一阵急促的高跟鞋叩击地面的声音,拽住了刚子的目光。一个女人疾步来到旁边的6号窗口,鲜艳的披肩随着女人摇摆的身体前后挥动,带来一阵微弱的凉风,刚子敏感的鼻子里蓦然多了一股好闻的香气。
这女人有30岁吗?念头一闪,随即被刚子否定了。不一定,城里的女人是看不出年龄的,木工老乔说过。在城市的工地上扑腾了大半辈子的老乔,眼界高,见识广,吐口唾沫是个钉。
女人语速很快,说,我的银行卡丢了,请帮我挂失。
请你提供身份证和银行卡号,还有10元手续费。营业员的声音透着一股慵懒的气息。
反正也没事,索性放肆一回。刚子认真打量着这个女人。咦?女人脸上全是疙疙瘩瘩的——也许是痤疮——暗红一片。厚嘴唇,小眼睛,稀疏的眉毛处被硬生生画上两道黑杠杠,一头栗色的时髦长发也掩饰不住底子。刚子在心底又想起媳妇来,细皮嫩肉的荷花要比这个女人漂亮一百倍。谁说城市里的女人都漂亮?这个恶毒的判断让刚子略略有些得意。
女人“窸窸窣窣”在怀里的包包里翻找,半天,才娇呼一声,糟了,走得急,我一分钱都没带。女人开始左顾右盼,瞬间与刚子的目光撞在了一起。
哥,先借我十块钱,好吗?女人问。这次刚子确信,女人是和自己说话,因为周围再没他人。我打电话让朋友来送钱,一会儿就还你。女人补充道。
既然这样,刚子不想表现出丝毫的犹豫,就从兜里“噌”地掏出一张十块钱递了过去。谢谢哦。女人说。
刚子的汇款很快办好了,接过从窗口递出来的汇款回执,他心里有些犹豫,接下来,是不是该傻乎乎地杵在女人身边等她还钱?这个问题让他一时不知是该继续坐着还是立刻站起。
先生,您还有什么问题吗?7号窗口里的营业员问。
哦,没有了。刚子站起来,瞬时做出一个决定。刚子对女人说,你慢慢办吧,我走了。
不行!我还没还你钱呢。女人也站起来了。
刚子笑了,一股豪迈之情让他下意识地挺了挺腰杆。没关系,就当帮你个忙,钱我不要了。刚子吐字清楚,铿锵有力,说完,迈步往外走。
站住,你不能走!女人在身后喊。接着刚子又听到哒哒哒的脚步声。刚子站住,说,我真不要了,不就是十块钱吗?我也做一次好事,你别客气。
我朋友一会儿就到,我必须还你。女人说。
我做好事还不行吗?
不行!
刚子有些不解,问,为什么?
女人顿了一下,说,不为什么。
那我走了。刚子不耐烦地挥挥手。
女人又“哒哒哒”地追过来,用身子将刚子堵在了大厅中央。女人用手捋捋栗色的长发,又上下打量了刚子一眼,悠悠地说,我是借你的,又不是讨!我自然有朋友来帮,明白不?
刚子顺势倚住大厅中央的那根光滑的柱子,不再看女人,迷惘的目光穿过温暖的大厅,停留在外面阴冷的屋檐下,然后学着女人慢悠悠的口气,一字一顿地说:不——明——白。
【小题1】下列对小说的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刚子把打工挣来的钱,邮寄给妻子,但他很不理解,自己的妻子为什么爱钞票胜过爱丈夫,他不由得在心里埋怨自己的妻子。
B.刚子将办银行卡挂失的城里女人与自己的妻子做了对比,认为城里的女人不比乡下的女子漂亮,他为自己这个恶毒的结论而得意。
C.刚在在办理汇款手续的过程中,借给城里女子10元钱,他豪迈地表示不要女子归还,算是做了一件好事,但借钱的女子坚决不同意。
D.办理银行卡挂失的城里女子坚决要求还钱,是因为他已经找了她的朋友,她对刚子的帮助非常感激,一定要还钱,不愿意让他吃亏。
E.刚子寄钱,只是一个引子,文章重点是在借钱与还钱的情节上;通过这段情节,展示彼此对对方的认知态度及行事方式、性格特点。
【小题2】文中两处划线部分的环境描写,对于表现人物形象有何作用?请分别说明。
【小题3】刚子这个人物形象有何特点,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小题4】请根据小说内容并结合社会现实,说说刚子不明白什么。你怎样看待当下这种社会现状?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8-17 05:43:4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黄昏来时,翠翠坐在家中屋后白塔下,看天空被夕阳供成桃花色的薄云。十四中寨逢场,城中生意人过中寨收买山货的很多,过渡人也特别多。祖父在溪中渡船上,忙个不息。天已快夜,别的雀子似乎都休息了,只有杜鹃叫个不息。石头泥土为白日晒了一整天,草木为白日晒了一整天,到这时节各放散出一种热气。空气中有泥土气味,有草木气味,还有各种甲虫类气味。翠翠看着天上的红云,听着渡口飘来乡生意人的杂乱声音,心中有些薄薄的凄凉。

黄昏照样的温柔、美丽和平静。但一个人若体念或追究到这个当前一切时,也就照样的在这黄昏中会有点儿薄薄的凄凉。于是,这日子成为痛苦的东西了。翠翠在成熟中的生命,觉得好像缺少了什么。好像眼见到这个日子过去了,想要在一件新的人事上攀住它,但不成。好像生活太平凡了,忍受不住。于是胡思乱想:

“我想坐船下桃源县过洞庭湖,让爷爷满城打锣去叫我,点了灯笼火把去找我。”

【小题1】黄昏到来,边城温柔、美丽、平静,翠翠心中却凄凉、痛苦,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
A.杜鹃叫个不息,啼叫令人悲愁
B.热气蒸人,各种气味令人烦闷
C.生意人杂乱声音,使人心里烦乱
D.生活太平凡,不能在一件新的人事上攀住,内心骚动不安的爱情无法表达。
【小题2】在寂寞难耐之下,翠翠想离家出走,表现了怎样的心态?
【小题3】节选文字在刻画人物心理时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麦穗儿
宋向阳
麦穗儿娘当年嫁给冯老三时,冯家的日子还算殷实,架不住冯老三好吃懒做,终究败落下来。冯老三常常跑到几十里外的赌局去玩,家里的活计都交给麦穗儿娘。输钱的时候,冯老三还会拿麦穗儿娘出气,把她身上打得青一块紫—块的。村里来了个卖货的小贩,她一狠心把女儿丢给上岁数的婆婆,跟人家跑了,再也没有消息。
打那以后,冯老三更不着家了。没出半年,麦穗儿的奶奶一病不起,也走了。冯老三想把麦穗儿送人,却没有找到合适的主儿。这时,政府对赌博抓得越来越紧。冯老三见—些赌友被关了起来,隔三差五才出去过过手瘾。五岁的麦稳儿开始和父亲相依为命。
麦穗儿学会了做饭,冯老三便落得了吃现成的。可是,冯老三又开始酗酒了。有时,他还嫌饭菜不对口味,把麦穗儿大骂一顿。麦穗儿从来不敢言语,等爹走了,才趴在炕上偷偷地哭。
这年冬天,外面下起了鹅毛大雪。麦穗儿做好了饭,还不见爹的身影,就跑到大街上等。同村的狗剩儿下班回来,对她说:麦穗儿,你爹在街东头趴着呢,好像喝醉了。麦穗儿听了,赶忙朝那个方向跑去。冯老三躺在一棵老槐树下,身上覆盖着雪花,鼾声如雷。
爹!麦穗儿惊叫着到了近前,拼尽全力去拽他。冯老三除了鼻子孔冒热气,根本没有别的反应。麦穗儿急得直哭,却扯不动父亲。一个街坊从这里路过,听到麦穗儿的哭声便撵了过来。两个人连拉带扯,总算把冯老三弄到了家里。
麦穗儿用笤帚把父亲身上的雪扫干净,脱掉他的棉鞋,给他盖上厚被。冯老三醒来后,麦穗儿又端上了一大碗姜汤。冯老三喝了以后,脸上有了一丝红润。他搂住麦穗儿说:好闺女,要不是你,爹得冻死外头。麦穗儿小声地说:麦穗儿已经没了娘,不想再没了爹。说着,她便哭了起来。冯老三的心顿时被融化了。
从此,冯老三不再打闺女了。
麦穗儿跟邻居大婶学会了针线活,爷儿俩的衣裳坏了,她就自己补。冯老三琢磨起出走的婆娘,就跟个傻子似的坐在那儿发呆。麦穗儿很懂事,总想法子让他开心。麦穗儿上学的时候,冯老三听从别人劝说,去建筑队干零工挣钱,家里日子渐渐好转起来。麦穗儿学习很用功,一直在班里排前几名。她考上高中那年,冯老三从脚手架上掉下来,把腿摔成了残废。为了照顾父亲,麦穗儿放弃学业回到了家里。冯老三叫她回学校,还冲她吼。麦穗儿把剪子对准脖子说:爹,横竖我也不回去了。冯老三心里翻江倒海,泪水鼻涕流了一脸,从此不敢再提上学的事了。麦穗儿在街头摆起了货摊。她很用心,待人又热情,每天都能赚几块钱。建筑队给了冯老三一笔工伤钱。在麦穗儿的张罗下,她家盖起了三间门房。麦穗儿办了工商执照,把商店开起来了。麦穗儿出去进货,冯老三就帮着打理,买卖越来越红火。
麦穗儿有了一个对象叫春生,头脑灵活还能吃苦。俩人一起孝顺冯老三,让他过上了幸福悠闲的日子。结婚后,春生在城里开了装潢公司,家里收入一天比一天高。冯老三与人说起姑爷,眉眼中总是溢满欢喜。后来,家里又盖起两层楼房,把小卖部变成了超市。
一次,麦穗儿去参加订货会。在商场外面,她看见一位华贵的妇人从豪车里走出,容貌似乎从哪里见过,却说不上来。麦穗儿的心腾腾直跳,加快脚步到了那个妇人跟前,皱着眉打量对方。妇人也在望着她,目光里装满疑惑。
“你是?”妇人嘴唇哆嗦着问。“我们好像见过。”麦穗儿嘟囔道。“姑娘,你家在哪儿?”妇人又问。“我是柳河村的。”麦穗儿故作平静地说。妇人在麦穗儿的左耳朵后找到一块豆粒大的黑痣。她的脸色顿时白了。麦穗儿突然明白了什么,猛地向后退了一步。
妇人的眼里湿润了,大声地说:“你是麦穗儿吧?”麦穗儿稳定着情绪说:对呀,我就是麦穗儿,一个在风雨里长大的麦穗儿。妇人抓住麦穗儿的手说:这么多年,你受苦了。麦穗儿笑着说:你想哪儿去了?我过得好着呢。她突然加快脚步,把妇人远远地抛在了后面。
在一个僻静处,麦穗儿回头望了望,突然蹲在那里,委屈地哭了。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麦穗儿放弃学业回到家里时,冯老三让她回到学校,麦穗儿把剪子对准脖子说:“爹,横竖我也不回去了。”说明麦穂儿也有不懂事的时候,她让父亲很失望。
B.小说写的是农村贫家女子麦穗儿艰苦的成长史,语言平白质朴,感情丰富自然,作品文笔流畅,声情并茂。
C.小说描写麦穗儿母女在商场外偶然相遇,两人似曾相识并相认的情景,情节设计巧妙且不影响故事的真实性。
D.小说赞颂了穷苦女子自强不息与命运相搏的精神,揭示了酗酒与嗜赌给农村社会带来的恶果。作品颇有现实意义。
【小题2】文中麦穗儿说“我就是麦穗儿,一个在风雨里长大的麦穗儿”,请结合小说,概括麦穂儿经历了哪些人生风雨。
【小题3】分析小说结尾采用了什么笔法,以及“麦穗儿笑着说:你想儿去了?我过得好着呢”和“在一个僻静处,麦穂儿回头望了望,突然蹲在那里,委屈地哭了”的作用。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土豆兄弟

李汀

土豆,更像是我的兄弟。圆圆的头,憨厚、朴实,土头土脸。

一进入菜市场,每个摊位像是色彩斑斓的展台,每个菜品像瓷器一样光鲜,像涂上釉彩一样发亮。土豆挤在众多菜品中,有着大肚能容的气质,也有憨直肥胖的容颜。

土豆满身的泥土,鼓着腮帮子,像是有一大肚子的话要往出倒,却总一言不发。母亲说,土豆,是最贫贱的粮食,不用操那么多的心,泥土里的土豆悄悄在往大里长。母亲晓得,土豆不会骗她。

把土豆丢进堂屋疙瘩火堆里,“烤的疙瘩火,吃的洋芋果,”洋芋就是土豆,我老家把土豆叫成洋芋,是因为这家伙是外国人种的。我后来听说,德国光土豆博物馆就有三家,德国人一日三餐至少两餐吃土豆,在下萨克森州,青年男女热恋时,会送给对方一个土豆,因为对当地人来说,“爱情和土豆一样宝贵”。欧洲郁国干脆管德国叫“土豆国”。

把疙瘩火里的土豆翻个身,让它“扑哧扑哧”冒个气,火焰里“哗哗”响,像一场欢奏曲一样,老家吃火烧土豆,有说法:一捧二吹三拍四忽悠。一捧,就是不要把土豆抓在手里,要捧着土豆,不停轮换于双掌散热;二吹,嘴里不停地吹气,吹去灰烬和热气;三拍,用手轻轻拍打,拍净泥土灰烬;四忽悠,就是慢慢剥开,嘴与土豆始终保持相应的距离,同时持续不断均匀地哈气,吹散土豆心里的高温。几番下来,滚烫的土豆稍稍冷了,一边剥着土豆皮,一边该笑风生,心里是那么踏实。其实,生活不需要山珍海味,只需静坐下来,舒心吃上一颗火烧土豆就好了。

在我小时候的记忆里,土豆是最好侍弄的庄稼。惊蛰后,土地开始松动,春天启程。只要不是盐碱地,上豆挨土就能长,在缺吃的年代,土豆是个宝。记得土地刚刚承包到户,乡亲们找到了地里种啥自己做主的感觉,用力用肥多了,那年土地种啥成啥,土豆也比往年丰收,没有储存的地方了,家家户户就把土豆堆放在老屋街沿上。土豆收回家,天天吃土豆,各种吃法。蒸熟吃,在火堆里烤着吃。切成丝,炒土豆丝。切成片,与腊肉炒。

小时候,母亲把新鲜土豆去皮磨浆,滤去渣,剩下的淀粉水沉淀晒干后,就成了土豆粉,母亲把晒干的土豆粉,加上白糖,边用开水冲,边用筷子搅拌,不一会儿,一碗土豆糊糊好了。一碗甜土豆糊,无疑是农村小孩子能够欢喜好几天的事情,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那个年代孩子们对于甜蜜食物的喜爱和表达,甜丝丝晶莹的土豆糊让我们三兄弟一个个长大成人。如今,我们生活在城市,在狭小的城市空间中游走,我们依然能够保持着泥土的品质,得益于土豆的恩赐。

土豆一直在地下行走着,那些拳头大小的籽实,很低调地放在泥土的里面,不去声张,静静等在那里。进城打工的乡亲们,在城市的街道小巷里谨慎穿梭,他们有时候用手撑在街道的电线杆上歇一歇气,有时侯蹲在街边行道树下喝一口水。他们是我的土豆兄弟。他们在城市游走、生存,他们的肤色、内心没有改变,他们和一颗土豆的肤色、内心竟是那么一致。他们身上的气味就是土豆的气味,就是村庄的气味。

夜幕四合了,他们回到城市的一角,吃着从家乡带进城的土豆。这多像梵高画的《吃土豆的人》。梵高在给提奥的信里说:“我一直想强调这些在灯下吃土豆的人,盘中取食所用的正是在田里掘地的同一双手,因此这幅画代表了手的操劳,代表了他们如何诚实地赚取吃食,”也许梵高没有发现土豆和人一起过冬的景象,要是发现了,他不会去画《吃土豆的人》,也许会画一幅《春天阳光里的土豆》。

堆在屋角的土豆,被冬天斜射进来的光线照耀着,一身的土色静静的。土豆就在这样的屋子里开始休眠,冬天屋子不多的温暖,一半被人呼吸,一半被土豆呼吸着。就在这温暖的土屋里,醒着的土豆开始冒芽。这是多么早的一个春天,多么温暖的一幅画。

(选自《人民日报》2017年02月20日,有删改)
【小题1】文章为什么宕开一笔写德国的土豆?
【小题2】文章标题“土豆兄弟”有哪些含义?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小题3】简要赏析文章结尾一段的表达效果。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25分)
别难过,妈妈
(加拿大)莫·卡拉汉
下班时间就要到了,阿尔弗雷多·希金斯穿上外套正准备回家,刚出门就撞上老板卡尔先生。他上下打量阿尔弗雷多几眼,用极低的声调说:“我想你最好还是把兜里的东西留下再走。”
他开始有些慌乱,但随即惊讶地说:“东西?……什么东西?我不明白您在说些什么。”
“一个粉盒,一支口红,还有……要我说得更清楚些吗?”卡尔先生冷冷地说。
阿尔弗雷多在卡尔先生冷峻的目光注视下,不知所措,根本不敢正视老板。又过了一会儿,他把手伸进口袋,交出了东西。
“我知道你这样干已经很久了。我不喜欢警察,但我要叫警察。不过在此之前我想打电话给你的父亲,告诉他我要把他的宝贝儿子送进监狱。”卡尔先生说着,向电话走去,脸上的笑容古怪极了。
阿尔弗雷多知道爸爸上夜班,但妈妈一定在家。他想象着待会儿的情景:妈妈迫不及待地闯进门来,怒气冲冲,眼里噙着泪花;他想上前解释,可她一把推开了他。噢,那太难堪了!尽管如此,他还是盼着妈妈快来,好在卡尔先生叫警察之前先把他接回去。
终于,有人敲门了,卡尔先生开了门。
“请进,您是希金斯太太吧?”他脸上毫无表情。
“我是希金斯太太,阿尔弗雷多的母亲。”希金斯太太大方地做着自我介绍,笑容可掬地和卡尔先生握手。
见此情景,卡尔先生一下子怔住了,他怎么也没想到她会那样从容不迫,落落大方。
“阿尔弗雷多遇到麻烦了,是吗?”她很从容地问。
“是的,太太。您儿子从我店里偷东西。不过都是些牙膏、口红之类的小玩意儿。”
“你干吗要干这种事?”她以略带伤感的口吻问儿子,并平静地看着他。
“我需要钱,妈妈。”
“钱?你要钱有什么用?跟坏孩子学坏吗?”
希金斯太太在阿尔弗雷多肩上轻轻拍了拍,就像她非常理解他那样,然后说:“要是你愿意听我一句话的话……”语气坚定,但忽然又停住了,她把头转到了一边,好像不该再往下说了。
“您打算怎么处理这件事呢,卡尔先生?”希金斯太太转过身来,依然笑容可掬地望着卡尔先生。
“我?我本想叫警察,那才是我该做的。”
“我本来无权过问您如何处理这件事,不过我总觉得对于一个男孩来说,有时候给他点忠告比惩罚更有必要。”
在阿尔弗雷多眼里,今晚妈妈好像完全是个陌生人。瞧,她笑得那么自然,神情那么和蔼可亲。
“我不知道您是否介意让我把他带回去,”她补充道,“像他这么大的孩子,有头脑的没几个。”
卡尔先生原以为希金斯太太会被吓得六神无主,一边流着泪,一边为她儿子求情,然而,事实却与此完全相反。她的沉着反倒使他自己感到很内疚。
“当然可以,”他说,“我不想太不近情理。告诉您儿子别再上这儿来了,至于今晚的事嘛……就让它过去吧。您看这样行吗,希金斯太太?”
他们的手紧紧握在一起,就像交情深厚的老朋友一样。
走出杂货铺,希金斯太太迈着大步,眼睛直勾勾地盯着前方,俩人都默默无话。过了一会儿,阿尔弗雷多终于忍不住开口了,“感谢上帝,结果是这样!”
“求你安静一会儿,别说话。阿尔弗雷多。”
到了家。希金斯太太脱了外套,看也不看儿子一眼。
“你不是好孩子,阿尔弗雷多,你为什么总是没完没了地闯祸呢?上帝饶恕他吧!你还傻愣着干什幺?快睡去吧。今晚的事别告诉你爸爸。”说完她进了厨房。
“妈妈太伟大了!”阿尔弗雷多自言自语道。他觉得应该立即去对她说她有多么了不起。
他走向厨房,妈妈正在喝茶。但那情景,让他大吃一惊。妈妈失魂落魄地坐在那儿,神态糟糕透了,根本不是杂货铺里那个沉着冷静的妈妈。她颤抖地端起茶杯,茶溅到了桌上;嘴唇紧张地抿着,似乎一下子老了许多。
阿尔弗雷多站在那里默默地看着,一声也不吭。他突然有股想哭的冲动。从那双颤巍巍的手上,那一条条刻在她脸上的皱纹里,他仿佛看到了妈妈内心所有的痛苦。他忽然意识到自己长大了。
今晚,阿尔弗雷多第一次认识了妈妈。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E.富有变化美是这篇小说的突出特点,不同场景之下人物的心理、言行皆有不同,而小说的主题也就蕴含在这前后的比照中,耐人寻味。
A.卡尔先生知道阿尔弗雷多干偷盗的勾当已经很久了,但他并没有早一点提醒、阻止他,这种等待他人多行不义之后再给予严惩的做法是十分阴险卑鄙的。
B.希金斯太太不让阿尔弗雷多告诉爸爸发生的一切,可能是不想让阿尔弗雷多的爸爸因儿子不断闯祸而痛苦。
C.阿尔弗雷多是小说中具有线索作用的人物,小说的情节是由他的偷窃行为引起的,卡尔先生和妈妈的言行也是通过他的观察和感受来描写的。
D.小说结尾几段通过对母亲喝茶的情景和阿尔弗雷多心理活动的描写,含蓄地表现了唯有母亲心如刀绞般的疼痛,才能唤醒误入迷途的孩子这一主题。
【小题2】简要概括卡尔先生见到希金斯太太后的心理变化过程,并指出作者这样写的主要作用。(6分)

【小题3】小说中的希金斯太太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小题4】小说题目是“别难过,妈妈”,也有版本将其译为“另一个妈妈”,你认为哪一个更合适?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8分)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的题目。

林冲棒打洪教头

(柴进与林冲正吃酒间,洪教头进来)林冲起身看时,只见那个教师入来,歪戴着一顶头巾,挺着脯子,来到后堂。林冲寻思道:“庄客称他做教师,必是大官人的师父。”急躬身唱喏道:“林冲谨参。”

那人全不睬着,也不还礼。林冲不敢抬头。柴进指着林冲对洪教头道:“这位便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林武师林冲的便是,就请相见。”林冲听了,看着洪教头便拜。那洪教头说道:“休拜,起来。”却不躬身答礼。柴进看了,心中好不快意。林冲拜了两拜,起身让洪教头坐。洪教头亦不相让,便去上首便坐。柴进看了,又不喜欢。林冲只得肩下坐了,两个公人亦各坐了。

洪教头便问道:“大官人,今日何故厚礼管待配军?”柴进道:“这位非比其他的,乃是八十万禁军教头。师父如何轻慢?”洪教头道:“大官人只因好习枪棒上头,往往流配军人都来倚草附木,皆道我是枪棒教师,来投庄上,诱些酒食钱米。大官人如何忒认真?”林冲听了,并不作声。柴进说道:“凡人不可易相,休小觑他。”洪教头怪这柴进说“休小觑他”,便跳起身来道:“我不信他。他敢和我使一棒看,我便道他是真教头。”柴进大笑道:“也好,也好。林武师你心下如何?”林冲道:“小人却是不敢。”洪教头心中忖量道:“那人必是不会,心中先怯了。”因此越发惹林冲使棒。柴进道:“且把酒来吃着,待月上来也罢。”

当下又吃过了五七杯酒,却早月上来了,照见厅堂里面如同白日。柴进起身道:“二位教头较量一棒。”林冲自肚里寻思道:“这洪教头必是柴大官人师父,不争我一棒打翻了他,须不好看。”柴进见林冲踌躇,便道:“此位洪教头也到此不多时,此间又无对手,林武师休得要推辞。小可也正要看二位教头的本事。”柴进说这话,原来只怕林冲碍柴进的面皮,不肯使出真本事来。林冲见柴进说开就里,方才放心。只见洪教头先起身道:“来,来,来!和你使一棒看。”一齐都哄出堂后空地上。庄客拿一束杆棒来,放在地下。洪教头先脱了衣裳,拽扎起裙子,掣条棒使个旗鼓,喝道:“来,来,来!”柴进道:“林武师,请较量一棒。”林冲道:“大官人休要笑话。”就地也拿了一条棒起来道:“师父请教。”洪教头看了,恨不得一口水吞了他。林冲拿着棒,使出山东大擂,打将入来。洪教头把棒就地下鞭了一棒,来抢林冲。

两个教头在月明地上交手,使了四五合棒,柴进见林冲手轻,便叫道:“且住。”叫庄客取出一锭银来,重二十五两,无一时,至面前。柴进乃言:“二位教头比试,非比其他,这锭银子权为利物。若是赢的,便将此银子去。”柴进心中只要林冲把出本事来,故意将银子丢在地下。洪教头深怪林冲来,又要争这个大银子,又怕输了锐气,把棒来尽心使个旗鼓,吐个门户,唤做把火烧天势。林冲想道:“柴大官人心里只要我赢他。”也横着棒,使个门户,吐个势,唤做拔草寻蛇势。洪教头喝一声:“来,来,来!”便使棒盖将入来。林冲望后一退,洪教头赶入一步,提起棒又复一棒下来。林冲看他步已乱了,被林冲把棒从地下一跳,洪教头措手不及,就那一跳里和身一转,那棒直扫着洪教头臁儿骨上,撇了棒,扑地倒了。

柴进大喜,叫快将酒来把盏。众人一齐大笑。洪教头那里挣扎起来?众庄客一头笑着扶了。洪教头羞颜满面,自投庄外去了。

(节选自《水浒传》第九回,有删改)

【小题1】选文中用了多种手法刻画林冲这个人物形象,请选取两种手法做简要分析。
【小题2】选文的主要内容是“林冲棒打洪教头”,然而真正写到林、洪两人交手的笔墨很少。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小题3】有人说“柴进道:‘且把酒来吃着,待月上来也罢。’当下又吃过了五七杯酒,却早月上来了,照见厅堂里面如同白日”这几句话是闲笔,可以删掉,你怎么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