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文学类文本阅读
天堂回信
【美】马戈·法伊尔
1993年10月的一个清晨,朗达·吉尔看到4岁的女儿戴瑟莉怀中放着9个月前去世的父亲的照片。“爸爸,”她轻声说道,“你为什么还不回来呀?”丈夫肯的去世已经让她痛不欲生,但女儿的极度悲伤更是令她难以忍受,朗达想,要是我能让她快乐起来就好了。
戴瑟莉不仅没有渐渐地适应父亲的去世,反而拒绝接受事实。“爸爸马上就会回家的,”她经常对妈妈说,“他现在正上班呢。”她会拿起自己的玩具电话,假装与父亲聊天儿。“我想你,爸爸,”她说,“你什么时候回来呀?”肯死后朗达就从尤巴市搬到了利物奥克附近的母亲家。葬礼过去近两个月,戴瑟莉仍很伤心,最后外祖母特里施带戴瑟莉去了肯的墓地,希望能使她接受父亲的死亡,孩子却将头靠在墓碑上说:“也许我使劲听,就能听到爸爸对我说话。”
1993年11月8日本该是肯的29岁生日。“我们怎么给我爸爸寄贺卡呀?”戴瑟莉问外祖母特里施。
“我们把信捆在气球上,寄到天堂去怎么样?”特里施说。戴瑟莉的眼睛立刻亮了起来。
她选了一个画着美人鱼的气球,图案的上方写着“生日快乐”。以前戴瑟莉经常和爸爸一起看美人鱼的录像。
在墓前摆放鲜花时,戴瑟莉口述了一封给爸爸的信。“生日快乐,我爱你,想念你,”她说着,“但愿你在天堂能收到这个气球,在我一月份过生日时给我写回信,好吗?”特里施将那段话和她们的地址记在了一张小纸片上,裹上一层塑料,最后戴瑟莉放飞了那只气球。
将近一个小时,她们就看着那个闪亮的光点慢慢地越飘越远、越变越小,戴瑟莉却兴奋地喊道:“看啊,爸爸收到我的气球了!”才不过几分钟,那气球就不见了。“现在爸爸要给我写回信了。”戴瑟莉说着向汽车走去。
在一个寒冷、微雨的11月的早晨,在加拿大东面的爱德华王子岛上,32岁的维德·麦金农准备出去打猎。他是一位森林管理员,与妻子和3个孩子住在美人鱼镇上。但那一天他没有去经常打猎的地方,而突然决定去两英里外的美人鱼湖。在岸边的灌木丛中,他发现杨梅树丛的枝条钩住了一只银色的气球,上面印着美人鱼的图案,线的顶端系着一张包着塑料的小纸条,已经被雨浸湿了。
回到家,维德小心地将潮湿的纸条摊开晾干。妻子唐娜回来时,维德给她看了气球和纸条,上面写着:“1993年11月8日,生日快乐,爸爸……”通信地址是加利福尼亚利物奥克。
“现在才11月12号,”维德说,“仅仅4天这只气球就飞越了3千英里!” “而且你看,”唐娜说着将气球翻了过来,“气球上印着美人鱼的图案,又正好落在了美人鱼湖边。”
“我们应该给戴瑟莉写封信,”维德说,“也许我们命中注定要帮助这个小姑娘。”
在沙勒特镇的书店里,唐娜·麦金农买了一本改编的《小美人鱼》。圣诞节过后几天,维德又买回了一张生日卡,上面写着:“给我亲爱的女儿,温馨的生日祝福。”1994年1月3日,唐娜坐下来给戴瑟莉写了封信,然后将信夹在贺卡中,与书装在一起寄了出去。
1月19日的傍晚,麦金农夫妇的包裹到了,那时朗达和戴瑟莉已经回尤巴市了,特里施决定第二天再送过去。
那天晚上特里施看电视时,怀着好奇心,她打开了包裹,先是看到一张贺卡,上面写着:“给我亲爱的女儿……”第二天清晨6点45分,哭红了眼睛的特里施将汽车停在朗达的门前。特里施说:“戴瑟莉,这是送给你的,”特里施将包裹放在她手里,“是你爸爸寄来的。”“代你爸爸祝你生日快乐,”特里施念道,“我想你一定会奇怪我是谁。其实一切都是从我丈夫维德11月去打野鸭的那一天开始的。你猜他发现了什么?是你寄给爸爸的美人鱼气球……”特里施停了一下,发现戴瑟莉的脸颊上闪烁一颗泪珠。“天堂里没有商店,但你爸爸希望有人能帮他给你买一份礼物,所以他就选中了我们,因为我们就住在一个叫做美人鱼的镇上。”
特里施继续读着:“我知道你爸爸一定希望你能快乐,而不要为他伤心;我知道他非常爱你,并会一直注视着你的成长。爱你的:麦金农夫妇。”
特里施读完看着戴瑟莉。“我知道爸爸不会忘记我的。”孩子说。
特里施眼里含着泪水,搂着戴瑟莉又读起了麦金农夫妇送的那本《小美人鱼》。故事中,邪恶的女巫割断了小美人鱼的尾巴,杀死了她,3个天使将她带走了。特里施读完,担心悲惨的结局会使外孙女伤心,但戴瑟莉却快乐地用双手托住了脸颊。“小美人鱼进天堂了!”她喊道,“爸爸送给我这本书,因为小美人鱼就像爸爸一样进了天堂!”  
2月中旬麦金农夫妇收到朗达的来信:“1月19日收到你们寄来的包裹时,我女儿的梦想实现了。”
如今戴瑟莉每次想要和爸爸说话时,就会打电话给麦金农夫妇,只有这种方式能安慰她幼小的心灵。
“人们都对我说:‘气球能落到那么远的美人鱼湖边,简直太巧了。’”朗达说,“但我知道是肯挑选了麦金农夫妇将自己的爱带给戴瑟莉,她现在懂得了父亲的爱会一直陪伴着她。”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戴瑟莉“却将头靠在墓碑上说:‘也许我使劲听,就能听到爸爸对我说话。’”,反映了戴瑟莉天真无邪的性格特点以及不愿承认父亲去世的心理。
B.“我们应该给戴瑟莉写封信,”维德说,“也许我们命中注定要帮助这个小姑娘。”表现了维德对戴瑟莉遭遇感到可怜和无奈,所以决定去帮助她。
C.文章围绕戴瑟莉对父亲的眷念和深挚的爱,写了母亲的担心和忧伤,写了外祖母的想尽一切办法,写了陌生人维德夫妇的帮助,从各个角度展现了“爱”的主题。
D.“戴瑟莉却快乐地用双手托住了脸颊”,这一描写,表现了戴瑟莉认为父亲还活着,所以她很高兴快乐。
E.作品以“天堂回信”为题,交代了故事情节,提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凸显了小说的主题和社会意义,引发读者的思考。
(2)这篇小说的开头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
(3)请简要分析作品中特里施的人物形象。
(4)请赏析小说中戴瑟莉放飞气球这个情节。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11-07 03:16:0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冰释
刘腊梅
这个暑假又长又闲,夸大了人的所有知觉。
芝化刚参加完初中升学考试,在家等待结果。在班主任的鼓励下,她报考了城里一所师范学校。
每年暑假,表妹都要来家里玩一段时间,尽管母亲从没有好脸子。对于褒和贬她都以没心没肺的坦诚笑容一一收受,高兴与不高兴都挂在脸上,心眼儿浅得一眼可以望到底。她并不知道自己成了舅妈与外婆恶劣关系的牺牲品,照样每年放暑假就来乡下消磨。有时候芝化也不亲表妹,因为她一来就分走了奶奶对她的专宠。奶奶对这个外孙女藏着好,是见不得人的那种,偏偏几次都被芝化撞见。比如偷偷塞个煮鸡蛋给表妹,或者悄悄拿两元卖破烂的钱给她零花。对于这份私情,表妹很懂事地配合,从不在第三者面前显摆。但这种私赠私授的诡秘感情,并没有瞒过母亲和芝化,芝化把它沉到心里,母亲把它挂在脸上。
这天晚饭时分,桌上多了一道薏米炖排骨,是奶奶用自己的私房钱来给表妹接风的,母亲才不会因为这个小客人的到来而改善伙食。而对于因表妹而开的洋荤,母女俩都不会领情。母亲因为头天晚上和父亲争论舅舅过生日送礼金的问题没有达成一致,一张脸冷得瘆人。芝化把喝汤的声音降到最低,排骨上残留的肉渣子也不敢用力地吮,怕弄出声响来给母亲找到发作的理由。
“芝化,快吃,完了和我一起去晒谷场收包谷。光吃不做,会消化不良的。”
除了芝化被迫接收这个信息外,全家人都当没听见。表妹把一块骨头拿在手里,啃得翻来覆去,有滋味得很。
母亲拿着笤帚与竹篓向晒谷场走去。芝化只好草草结束了晚饭:“表妹,我们一块儿去吧,东西多了我拿不了。”临走时她叫上了表妹,这算是好心还是歹念?表妹乐颠颠地跟在芝化后面,不知道她领受表姐给她找的这个为这餐好食必须付出代价的理由没有。表妹把事儿做得像玩游戏,有两分调皮,手上快一拍慢一拍,由着性子打发,晚饭的不愉快丝毫不影响她的心情。母亲看不惯这种小姐派头的作风,脸上写着嫌恶与不屑,呼呼的扫帚带起一层扑面的灰,像千军横扫的沙场。
“姐,我妈说你上了新学校,要经常来我家耍哟。”在表妹眼里,表姐可是要飞出山窝了,她先替表姐新鲜和高兴起来。母亲也受了点感染,脸色暖多了,对表妹说:“你爸爸一车货下来可不少挣钱,以后你外婆还指望着你们呢。”表妹并不懂得母亲在旁敲侧击地推卸责任。
住了一个星期,表妹回城了。
暑假很快结束,芝化落榜了,屈在家里不知去向。母亲病倒了,医生说是肝火过旺,气急攻心。
第三天里,表妹顶着毒辣辣的太阳来了,手里拎了两袋奶粉,两条黑亮的辫子和一张油亮的脸庞像被阳光镀了一层金。人在门外两米,声音已闯了进来:“姐,听外婆说舅妈生病了,我妈让我来看看。”芝化嘴角向里屋呶了呶,眼睛替母亲领受了谢意。表妹推开屋的门,把奶粉搁在床头:“妈让我拿了奶粉,你冲水喝,别人送的,我家没人喝。”表妹从不拿别人的人情替自己献礼。“我爸找人打听了,表姐只差两分,找个管事儿的熟人问问,再拿些钱应该还是可以去读的。爸爸说他先给表姐把学费垫上,去学校报了名再说……”芝化听得很囫囵,她看不到母亲的脸色,却知道她脸上一定正发生着阴晴变化,还是应接不暇的那种。
“你爸真这样说吗?”母亲找不到为自己下台的话来说,有点不敢相信那个发了迹的姑父。表妹这时候已经在找电视机的遥控器了,顾不上回答母亲,自己打开好多天不闻声息的电视,专注而投入。
“芝化,给表妹冲杯糖水,这么热的天,看这汗……”母亲怕表妹反悔似的,也不追问刚才的问题了。芝化不喜欢那黏腻的感情,给表妹端来一大杯凉白开。表妹咕咚咕咚灌了一杯。短短的十分钟内,芝化像是走了一程长长的路,风雨也淋了,风景也看了。母亲坐了起来,陪着表妹一起看电视。芝化敢说,这是母亲平生第一次认真看自己一点不喜欢的动画片,表情上写着看不懂的热情,是那种小孩子全心全意凑热闹的虔诚。表妹成了动画片里的一个角儿,被母亲一起慈爱地看进眼里。表妹还是没心没肺地笑着,忘我得很。
厨房里,奶奶又在张罗着腊肉猪脚汤。芝化静静地待在一边,心里不知道该高兴还是该难受。闻着肉香,好像这几天缺乏的烟火味儿全都找补回来了,特别饿,特别馋。
(选自2014年6月9日《羊城晚报》)
【小题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落榜”对芝化的打击很大,以致让她食不甘味,浑浑噩噩;而命运的转折和母亲态度的变化,又
让她找到了些许的信心。
B.奶奶是位慈祥的老人,她不仅爱自己的孙女,而且爱自己的外孙女,只是爱的方式不一样,常常要
招致孙女的责怨。
C.芝化非常懂事。她知道母亲和父亲头一天晚上又起纷争,吃饭时就谨小慎微,压抑着自己,害怕引
发母亲情绪的爆发。
D.母亲很世俗,听说芝化姑父能赚钱,就想将婆婆推给他赡养,听说他帮助芝化上成了学,才一改故
态对表妹“示好”。
E.城里的表妹,暑假来舅舅家玩,舅母对她从没有热情款待,这说明这位舅妈并不喜欢城里人,或者
对城里人有妒忌之心。
【小题2】作品中的“表妹”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小题3】“芝化”这一形象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小题4】有人说:幸福的婚姻,不仅需要一方对另一方个体的接纳,而且需要对另一方所属整个家庭的接纳。对此,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胖子和瘦子
【俄】契诃夫
在尼古拉铁路的一个火车站上,两位朋友,一个胖子和一个瘦子,相遇了。胖子刚刚在火车站餐厅里用过午餐,他的嘴唇油亮亮的,像熟透了的樱桃一样。他身上有一股核烈斯酒和橙花的气味。瘦子刚从车厢里下来,吃力地提着箱子、包裹和硬纸盒。他身上有一股火腿肠和咖啡渣的气味。在他背后,有个下巴很长的瘦女人不时探头张望——那是他的妻子,还有一个眯着一只眼的中学生,是他的儿子。
“波尔菲里!”胖子看到瘦子大声喊道,“是你吗?我亲爱的!有多少个冬天,多少个夏天没见面啦!”
“我的老天爷!”瘦子惊呼道,“这是米沙,小时候的朋友!你从哪儿来?”
两位朋友互相拥抱,一连吻了三次,然后彼此看着对方泪汪汪的眼睛。两人都感到又惊又喜。
“我亲爱的!”接吻后,瘦子开始道,“真没有料到!简直喜出望外!哎,你倒是仔细瞧瞧我!你呢,还是那么一个美男子,跟从前一样!还是那么个风流才子!还是那样喜欢打扮!咳,你,天哪!噢,你怎么样?发财了吧?结婚了吧?我已经成家了,你看……这是我的妻子路易莎,娘家姓万岑巴赫……她是新教徒……这是我的儿子纳法奈尔,中学三年级学生。纳法尼亚,这位是我小时候的朋友!中学同班同学!”
纳法奈尔犹豫一下,摘下帽子。
“中学同班同学!”瘦子接着说,“你可记得,同学们当时怎么拿你开心的?给你起了一个外号,叫赫洛斯特拉特,因为你用香烟把公家的一本图书烧了一个洞。
我的外号叫厄菲阿尔特,因为我喜欢告密。哈哈……当时都是小孩子哩!你别害怕,纳法尼亚!你走过来呀……噢,这是我的妻子,娘家姓万岑巴赫……新教徒。”
纳法奈尔犹豫一下,躲到父亲背后去了。
“喂,朋友,你生活得怎么样?”胖子热情地望着朋友,问道,“在哪儿供职?做多大的官啦?”
“我是在供职,我亲爱的!升了八品文官,已经做了两年了,还得了一枚圣斯坦尼斯拉夫勋章。薪金不高……咳,去它的!我妻子给人上音乐课,我呢,工作之余用木料做烟盒。烟盒很精致!我卖一卢布一个。若是有人要十个或十个以上,你知道,我就给他便宜点。好歹能维持生活。你知道,原来我在一个厅里做科员,现在把我调到这里任科长,还是原来那个部门……往后我就在这里工作了。噢,你怎么样?恐怕已经做到五品文官了吧?啊?”
“不对,亲爱的,再往上提,”胖子说,“我已经是三品文官了……有两枚星章了。”
刹那间,瘦子脸色发白,目瞪口呆,但很快他的脸往四下里扭动,做出一副喜气洋洋的笑容。似乎是,他的脸上,他的眼睛里直冒金星。他本人则蜷缩起来,弯腰曲背,矮了半截……他的那些箱子、包裹和硬纸盒也在缩小,皱眉蹙额……他妻子的长下巴拉得更长,纳法奈尔垂手直立,扣上了大衣上所有的纽扣……
“我,大人……非常高兴!您,可以说,原是我儿时的朋友,忽然间,青云直上,成了如此显赫的高官重臣!嘿嘿,大人!”
“哎,算了吧!”胖子皱起了眉头,“何必来这种腔调!你我是儿时朋友——何必来这一套官场里的奉承!”
“哪儿行呢……您怎么能这么说,大人……”瘦子缩得更小,嘿嘿笑着说,
“大人体恤下情……使我如蒙再生的甘露……这是,大人,我的儿子纳法奈尔……这是我妻子路易莎,新教徒,某种意义上说……”
胖子本想反驳他几句,但看到瘦子那副诚惶诚恐、阿谀奉承、低三下四的寒酸相,使得三品文官几乎要呕吐了。他扭过脸去,向瘦子伸出一只手告别。
瘦子握握他的三个指头,一躬到地,像中国人那样嘿嘿笑着。他妻子眉开眼笑。纳法奈尔喀嚓一声,收脚敬礼,把制帽掉到了地上。一家三口都感到又惊又喜。
一八八三年十月一日
注:①莫斯科至彼得堡的铁路,以沙皇尼古拉一世命名。②一种烈性白葡萄酒。③纳法奈尔的爱称。④古代希腊人,他为了扬名于世,在公元前三五六年焚烧了世界七大奇观之一的阿泰密斯神庙。⑤古代希腊人,曾引波兰军队入境。
(1)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小说通过两个老同学在车站邂逅的场景和对话,描绘了两个人的情绪变化,反应了俄国官场中的森严等级和小官吏的卑躬屈节,鞭挞伪善、庸俗的社会畸形心态。
B.这篇小说的开篇非常简洁,“在尼古拉铁路的一个火车站上,两位朋友,一个胖子和一个瘦子,相遇了。”一句话就把小说的地点、人物、事件交代齐备了。
C.这篇小说着重描写的人物是瘦子,对他前后的态度变化采取了夸张对比的写法,这使人物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
D.这篇小说情节离奇曲折,作者凭借精巧的细节对生活和人物作了真实的描写和刻画,从中展现了小说的重要意象。
(2)胖子后来说:“我已经是三品文官了……”在此之前,小说在哪些地方对胖子的身份作了暗示?请找出两处并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析“三号人物”纳法奈尔的人物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说为什么把讽刺的主要矛头对准小人物瘦子而不是达官贵人胖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鱼儿
陆颖默
鱼儿还是胚胎的时候,娘做梦见着一条大鱼。第二天部队就来了人,说是一艘潜艇在海下让什么卡住,鱼儿爹就潜了下去。后来潜艇上来了,鱼儿爹再也没有上来。娘听罢吐血后没几天,鱼儿就提前一个月来到人世。
娘非要起了这个名。
那时他的亲爹本在休假,该下海的是战友小杨子,那几天他刚让女友蹬了,领导上放心不下,鱼儿爹替他穿上了潜水服。半年后,小杨就成了鱼儿的后爸。
鱼儿的弱智是他学语时发现的。娘让他喊小杨爸爸,他就喊,可看见其他穿海军服的也叫爸爸。娘和小杨的心里都不是滋味,耐心地教他该叫别人叔叔,可他看见小杨也叫叔叔。娘眼泪汪汪地同小杨商量,小杨说:就这样叫吧。从此,家里只有“叔叔”的叫声。
两年后待鱼儿的弟弟出世,就出现了麻烦,随着弟弟学会叫人,他脑中早已无影的“爸爸”二字,再一次出现。他又见人就乱叫了。一回,娘和小杨刚出门,见一帮孩子在草坪上围着逗他:鱼儿,叫我爸爸。娘气得发抖,冲过去举起胳膊犹豫半天,终于打了鱼儿一个响亮的耳光,拎着他耳朵拖到家。小杨夺过鱼儿抚着他脸,第一次冲她发了火:“你打他他懂什么?要打打我!”鱼儿娘一愣,顺手扇了小杨一嘴巴。小杨倒让她打蒙了,也愣了愣,说:“你要是好受些你就再打吧,要不是我他爸也不会死,他也不会这样……”娘忽然像从大梦中醒来,扑到对方怀里,捉着小杨的手捶自己,尔后,夫妻俩抱着鱼儿默默流泪。
自此,不许弟弟当鱼儿面叫爸爸,偶有不慎弟弟叫出一两声,鱼儿竟不再学舌,反而害怕地颤着身子。
和往日一样,鱼儿穿一套后爸的旧冬装在基地院里背着手闲逛。走着走着和基地司令正好对面。将军看见一士兵没有领花肩章还背着手,居然还对自己熟视无睹,很有些恼火,喝令:“你站住!”
鱼儿吓一跳,继而看见一张不大友好的面孔,马上撒腿就跑。将军拿出早晨练长跑的劲头追了上去。这一跑一追,马上引得路上不少人驻足。不远处巡逻的几个卫兵闻风包抄过来,把鱼儿截住。
将军喘着气大怒:“哪个单位的?姓名?”
鱼儿惊魂未定,呆呆地看着将军,见这么多人围着他,竟觉得有些好玩,傻笑起来。
将军越加气愤,要把鱼儿带走。这时,围观的人多了,自然有人认识鱼儿,忙说:“这是个呆子。”
将军一怔,看鱼儿的目光,果然有些独特。也就有些尴尬,命令卫兵:“去把他家大人找来,怎让他穿着军服出来瞎逛,太不像话了。”
鱼儿娘正好出来寻他,让哨兵领了过来。
将军见是个女的,又不是军人,忍了忍没有发作,但声音依旧严厉:“他爸爸呢?”
娘说:“他爸爸早就沉在海底了。”
将军一愣,问:“什么时候?”
娘指指鱼儿:“这孩子还没生……”
将军不再说话,似在想什么。
鱼儿看看母亲,再看看将军,冷不丁冲他叫了一声“爸爸”,也许是多少年不叫,幼儿学语那样,音不太准。
娘又气又恼,一把拉过鱼儿。
有个卫兵吼道:“瞎叫什么!”鱼儿赶紧躲到娘的身后。
将军喝住了卫兵,而后慢慢地走向娘儿俩,伸过手来,在鱼儿头上轻轻抚摸着、抚摸着。
娘说:“首长,实在对不起,他不懂事。”
将军轻叹一声,声音有些沙哑。他咽了几口唾沫,红着眼圈对鱼儿娘说:“我就是那个潜艇的艇长。”又抬起头,像是对自己又像是对众人说:“有时候,军人献出的,不仅仅是自己的生命……”
他没有期待别人说什么,对鱼儿说:“孩子,我送你回家。”
娘没有做声,慢慢地跟在他俩的后边。有一点她弄不明白:那潜艇艇长她认识,在后来的一次海战中已经牺牲了。
莫非还活着?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小说以对待抚养烈士遗孤为线索,委婉而曲折地勾勒出一种在和平年代中,战友之间、家庭之间,所要面对的使命、担当、牺牲和血肉相连的情感。
B.鱼儿的娘“非要起这个名”,是要以“鱼儿”为名来纪念抢救潜艇却为国捐躯的丈夫,也是为了让儿子长大以后像父亲那样参加潜艇部队报效祖国。
C.“娘”在鱼儿被人逗弄时打了他一耳光,“顺手扇了小杨一嘴巴”,表明她心里还一直对鱼儿爸当年替小杨去抢救潜艇而牺牲这件事耿耿于怀,内心对小杨是怨恨的。
D.小说结尾还有戏剧性,被鱼儿亲爸救了的那艘潜艇的艇长遇见了鱼儿,并送他回家,这一个温暖的结局,给小说抹上一层亮色。
E. 小说讲述了军人牺牲给家人造成的巨大的悲剧,让人潸然泪下,但更为军人们不顾个人安危、舍弃家人幸福为国牺牲而感动。这个故事以朴实衬托崇高,具有典型意义。
【小题2】如何理解“将军”喝止士兵,走到“娘儿俩”面前,“伸过手来,在鱼儿头上轻轻抚摸着、抚摸着”这一细节?
【小题3】小说重多次写到鱼儿乱叫“爸爸”这一情节,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信任
甘晓成
某国将军战功赫赫,战后成了国家高级领导人。大乱初定,国内治安状况依然十分严峻。
将军决定为自己增加几个可靠的卫士。将军的贴身卫士当然必须百里挑一,副官汉克负责初选,整理好具体资料后,由将军亲自圈定。这一天,在汉克送来的名单里,将军圈点了一个叫斯曼的下士。斯曼射击、格斗等各项科目都是全优,父亲是中学教师,母亲是纺织工人,看起来没问题。
斯曼身高一米八,身体非常强壮,长相也极为英俊。将军看了非常满意,拍了拍斯曼结实的肩膀:“小伙子,好好在我身边干,你会有大好前程的。”斯曼并没有特别激动,自始至终表情一直很平静:“将军,谢谢你的提拔。”看着斯曼不同寻常的平静,汉克突然有一种不祥的感觉,他隐隐觉得这个斯曼看起来没有那么简单。
事实证明,斯曼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卫士。好几次,斯曼不费一枪一弹,就凭他那双铁钳一样的手和精湛的格斗本领,就轻而易举制服了企图对将军不利的暴徒。不知不觉,斯曼成了将军面前的红人,直到有一天……
这一天,汉克一脸紧张地来到将军办公室,说:“将军,那个斯曼,太危险了,不能留着他。”“什么问题?”将军顿时也紧张起来。
“将军,我无意中找到了斯曼入伍前的原始档案。他十一岁那年父母双亡,现在的父母只是其养父母,他的亲生父亲,是死去的麦克上校!”将军的脑袋里嗡了一声。十二年前,麦克上校是将军最强劲的竞争对手,后来将军抓住机会,以通敌叛国罪下令处决麦克上校全家,只有他不在家的小儿子得以幸免。没想到那孩子如今竟成了自己的贴身卫士!看将军沉默不语,汉克小声请示:“要不要把斯曼控制起来?”
将军沉思一会,脸上突然露出了笑容,说:“继续留用斯曼。另外,在适当的时候,把斯曼的身世和我用他做我卫士的故事,透露给报社。”
不久,全国各大报纸都刊登了将军与仇人儿子的故事。一时间,将军的宽阔胸怀,赢得了全国人民的爱戴。
将军和斯曼长谈了一次,斯曼的表情依然非常平静。他说父亲的确是想叛变投敌,将军处决他没有错。将军为斯曼的父亲大发感慨:“其实我与你父亲是很好的朋友,可军法无情,我也是没办法。”将军甚至掉了几滴眼泪,站在一旁的汉克,看着落泪的将军,突然感觉到一种阴冷的恐惧。
将军重用仇人儿子的事情,在喧嚣了一阵后平静了下来。
这天,将军应邀到一所大学演讲。斯曼着一身军装,腰佩手枪,不离将军左右。演讲进行到高潮时,斯曼突然发现,一个戴墨镜的男人形迹十分可疑!斯曼感觉情况不妙,把手按在了枪套上。突然,墨镜男人掏出了手枪。斯曼出枪更快,挡在将军面前,同时抢先向对方开火。斯曼的枪没有响,刺客的子弹却应声而至,射进了斯曼的胸膛。
刺客的子弹有毒,斯曼当场殒命。
在送别斯曼的葬礼上,将军泪流满面,再一次感动了全国人民。
汉克很疑惑,斯曼的手枪,关键时刻为什么不响呢?汉克反复检查斯曼使用过的手枪,发现,子弹里没有火药!所有的子弹都没有火药!
汉克当即向将军报告,将军轻描淡写地说:“我知道,是我让人做的。”汉克惊讶:“为什么?”“你以为我真的相信斯曼,他毕竟是我仇人的儿子,谁能保证他不会对我不利?实话对你说,自从我知道他的真实身份后,他的枪里就再也没有一颗真正的子弹了!”
当晚,将军被杀,他的脑袋被子弹打穿了,眼睛瞪得很大,死前似乎看到了什么可怕的东西,而汉克自此也消失得无影无踪……他留下了一张字条:世界上可怕的不是不被人信任,而是有人假装信任你!
【小题1】请简要概括将军的形象特点。
【小题2】请从情节设置的角度,简要分析汉克这一人物在小说中的作用。
【小题3】文中画线的句子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状态?
【小题4】请探究小说以“信任”为题的艺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