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转场的哈萨克

刘斌立

十月,乌尔达拉克决定辞职了。

父亲三天前的电话,告诉他要转场到冬季牧场去。上百只牲畜,是他们家的全部财产,需要一起完成迁徙,这是一项非常浩大的“工程”。父亲已经年迈,需要人去帮他。乌尔达拉克是长子,下面只有一个还在读高中的妹妹,他必须回去。哈萨克族是一个永远在路上的马背民族。他们为了牲畜的生长,要在春夏秋冬辗转于四个牧场。这些年牧场退化,他们转场的次数越来越少了,只能夏季一个牧场,冬天迁到一个暖和一点的过冬处。

乌尔达拉克今年七月从乌鲁木齐的大学毕业,好不容易在一家经营医疗器材的公司找到了工作。这已经让很多不得已而回到家乡的同学艳羡了。大学时每到转场,乌尔达拉克都请假回家,帮家里打理异常辛苦的转场。可现在刚刚找到工作,马上请那么长时间的假,领导很难理解,更难同意。

乌尔达拉克和父亲在电话中发生了争吵,他觉得现在转场可以租用汽车,不用像以前那样骑马赶着羊群和骆驼。他说很多同学的家里已经用汽车运输物资和牲畜转场了。可是当父亲听到这些时变得异常生气。老人觉得,一个哈萨克人必须尊重传统,乌尔达拉克作为长子必须继承这些。

回到家已经是三天以后的夜晚,乌尔达拉克只跟母亲和妹妹打了招呼,并没有跟父亲说话。为了转场,工作丢了。父亲那晚安排着第二天的工作,要求乌尔达拉克独自完成拆卸毡房、查看病兽的事。乌尔达拉克回答:“以前都是跟着你做,我自己不会干。”父亲大怒:“哪个哈萨克男人不会做这些就是废物!”乌尔达拉克也不示弱:“我不需要靠做这些来生活。”话音刚落,父亲的马鞭就扫过来。乌尔达拉克流着泪,拿起强光手电,走出了毡房。

第二天清晨,父亲宰了生病的羊煮了肉。乌尔达拉克在母亲的协助下拆卸了毡房。

迁徙开始了,女人负责孩子和家当,男人要驱赶并追回跑丢的牲畜。当有大卡车拉着其他转场的人家从他们的身边开过时,父亲则用嘲讽的口气问候车上的族人。乌尔达拉克不多言语,只是在父亲的指挥下扬鞭策马。

五天的迁徙终于完成了。父亲搭建毡房,母亲煮奶茶准备吃食。乌尔达拉克准备宰杀体弱不能过冬的牲畜,用于狂欢、聚会。转场完成,人们都会聚在一起喝酒庆祝。

狂欢那晚,乌尔达拉克独自走出了毡房。刚才他听到父亲跟族人讲,他不想让女儿高中毕业就回家出嫁,他希望女儿也考上大学到城市里去。乌尔达拉克嘴角嘲讽地抽了一下,心想:“考上大学又有什么用,找到工作不是还得回来转场吗?”

秋夜,乌尔达拉克感觉到孤独、无助。工作已经辞了,父亲难道是真要让他回家放羊吗?“你知道我为什么给你取名乌尔达拉克吗?”父亲突然出现在他的身后,扔给他一件羊皮背心,“乌尔达拉克在哈萨克语中的意思就是孤独的人。哈萨克在草原上已经越来越孤独,牧场快养不活我们了。”

父亲坐在一块石头上,示意乌尔达拉克也坐下。“这是我们家最后一次转场,明年春天,我和你母亲就要去定居点了。政府在县城旁边修了很多房子,免费给我们住。你明天就回城做个城里人吧,你妹妹要是考上大学,让她也去。”父亲说着话,点了根烟。寒冷的空气中,白烟缭绕着特别显眼。

他并没有看到乌尔达拉克脸上的意外,继续说道:“我只是想你回来跟我学会如何转场,以后就再也没有机会了。我老了,草场一年不如一年,在马背上的日子要结束了。我只想我唯一的儿子,虽然进了城,但还是哈萨克,他应该知道怎么在马背上过日子。”

那晚,乌尔达拉克喝了很多酒,第二天独自回城了。回城的路上,他看到了很多定居点的房子星罗棋布在城市的边缘。他想,那里真的是哈萨克的归宿吗?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3年第24期,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哈萨克族是一个永远在路上的马背民族”意思是说牧民们为了牲畜的生长,一年四季总是要辗转不同的牧场。
B.本小说的一大特点是善于综合运用神态、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手法来刻画“父亲”这个人物形象。
C.“乌尔达拉克嘴角嘲讽地抽了一下”这个细节表明了儿子认为父亲所说与所做自相矛盾,表达内心对父亲的不满。
D.乌尔达拉克对父亲让他回家转场这件事经历了不情愿—顶撞—无助—意外—理解的心理过程。
E.小说写了乌尔达拉克家最后的一次转场,说明哈萨克民族已经结束了马背上的日子。
【小题2】小说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怎样的父亲形象?请简要分析。
【小题3】文章第二到第四自然段在全文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
【小题4】小说结尾写乌尔达拉克在回城的路上,看到了很多定居点的房子星罗棋布在城市的边缘时,想到“那里真的是哈萨克的归宿吗”?就这个问题谈谈你的看法,并说说你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11-23 10:17:5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猎狼

梁亚平

猎人枪口对着一只花狼,三点一线,准备扣机。忽然听到呯一声枪响,又砰呯几声。
听到枪声,花狼一下子窜进树林里去了。
猎人趴在地上一动不动,侧耳细听,听到的还是风吹树叶的沙沙声;张眼细看,看到的还是茂密的丛林与荆棘。过了很久,确定安全了,猎人才从地上爬起来,提起猎枪,拎着刚才打的兔子,向家的方向走去。
地上躺着一个人!猎人提高警惕,放慢脚步,双手握枪,手指扳着扳机,一步一步探着上前。粗布衣服,衣服上满是血迹,显然受伤了——难道是野狼游击队?猎人左手提枪,腾出右手,一探鼻息,人还没死!怎么办?猎人解开纽扣,胸口上纹着狼头!猎人在周边找一些止血消炎的草药,放在嘴里,嚼烂,用手敷在伤口上,又在身上扯下一块破布,包扎伤口,血终于止住了。
前几天,猎人救过一人,说他是野狼游击队的,叫陈虎,胸口上就纹着狼头。
野狼游击队,在这一带活动频繁,经常在山下伏击敌人,敌人来了,就到山里,敌人多次搜索,都无功而返。
不知什么时候,这人醒了,对猎人说:“是你救我的? ”
猎人倒过一杯水,递过去。
这人接过水,说:“谢谢。”
“都是中国人,客气什么? ”
沉默一会儿,猎人问:“你是野狼游击队? ”
“是呀,你也知道野狼游击队?”
“你们野狼游击队在这一带打鬼子,谁人不知。”猪人说,“我还认识你们队里一个叫陈虎的呢。”
“他是我们队长,人称头狼——你怎么认识我们队长?”
猎人说:“前几天,我在打猎,听到枪声,发现一个人被鬼子追赶,还受了伤,我开枪引开鬼子,带鬼子在在山林里捉速藏,甩开了,再来救这个人,后来才知道,他是野狼游击队的陈虎。”猎人咬着牙说:“两年前,孩子他娘遭鬼子杀害,我就自制了一把猎枪杀了两个鬼子,为孩子娘报了仇,就带着孩子躲到山里来了。”
“鬼子太可恶了。”
“如果不是孩子还小,要人照顾,我还想跟你们野狼游击队打鬼子呢。”
谈话中,猎人了解到,这人在野狼游击队里,人称刀狼,猎人说:“子弹要赶快取出来,否则伤口会发炎。”
刀狼说:“你来吧!我忍得住。”
猎人取来一把小刀,把刀放到灶火上烘烧,又到门外找来消炎止血草药,放到碗里搞烂,再给刀狼一块毛巾,说:“咬住它。”
子弹取出来了,猎人把草药敷在伤口上,包扎好,说:“安心在这里养伤。”
刀狼在茅屋里住了下来。
一天,刀狼说:“我伤口没事了,我要回去找队伍。”
二天,刀狼又说:“我方向感差,虽然整天在大山里跑,还是认不得去石镇的路。”
三天,猎人也不挽留,拿出一件上衣,说:“你的衣服穿了几个洞,你换上我这件吧,虽然破旧了,可已经补好。”
四天,猎人又说:“这是你们队长的衣服,我给他补好了,你带回给他吧。”
五天,猎人还包了几个准备做午餐的煎饼,说:“带上路上吃。”
六天,猎人叫来10岁的儿子,咐:“你带叔叔去石镇。”
儿子在山林里生活了两年,大山就像自己家里一样熟悉。
“后会有期。”刀狼一抱拳,跟着孩子走了。
山高林密,孩子带着刀狼,在没有路的山上左拐右拐,上山,下山,就来到一个小山坡上,孩子指着前面的大山说:“沿着山脚一直走,走出大山,就到石镇。”说完就转身回家。
突然一声枪响,刀狼应声而倒。
猎人提着枪口还冒烟的猎枪走来,孩子问:“爹,干嘛打死野狼游击队叔叔? ”
猎人说:“他不是游击队叔叔,他是鬼子。”
“鬼子?你怎么知道他是鬼子?”
“刚才他想杀你。”
孩子一看,刀狼手上果然握着一把爹帮他取子弹的小刀。
“爹,他胸口不是也纹着狼头吗? ”
狼头谁都可以纹上去的,你还记得前些天我救的那位叔叔吗?他的衣服破了,把我的给他穿,他不要,他说共产党的队伍,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这个刀狼,他说大山里的路不熟悉,我就怀疑他不是野狼游击队。野狼游击队,就是依靠大山,与鬼子周旋,怎么可能认不得山路?我给衣服,是试探他,他穿了,我让他带衣服给队长,也是试探他,他也接了,他连队长穿什么衣服都不知道,就更加可疑了。我给他煎饼,他也拿了,这更加证实我的判断。我让你带路,我远远跟着,如果他是鬼子,一定在认得路之后,对你下手,果然,你一转身,他就拔刀。”
猎人踹一脚鬼子的尸体,狠狠地说:“真是一点人性都没有的狼,老子救了你,你还要杀我孩子。”

(选自《小小说大世界》2019年第1期,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头描写突如其来的枪声,渲染了一种紧张危险的气氛,巧妙地设置悬念,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也为下文的情节发展做了铺垫。
B.小说从“一天”写到“六天”,并独立成段,看似繁琐实则巧妙:不但线索清晰,形式整饬,而且自然展现了时间的推移、情节的推进。
C.小说中野狼游击队队长陈虎虽没有正面出场,但透过猎人之口,读者仍可以看到一个纪律严明、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革命军人的生动形象。
D.小说以“猎狼”为题,一语双关:既指在大山里与敌周旋的野狼游击队,又喻猎人猎杀像狼一样“一点人性都没有的”恩将仇报的鬼子。
【小题2】小说中的猎人有哪些突出的性格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医生的职责
斯蒂芬凯伦(澳大利亚)
①诺顿将新来的病人领进诊室,对索勒大夫说:“大夫,这个病人好像受到了惊吓,总是惶恐不安。他是保加利亚人,英语说得不好。因为你也是保加利亚人,院长让我把他带到你这儿。”
②“交给我吧。”索勒大夫点点头,诺顿便离开了诊室。新来的病人白发苍苍,他佝偻着身子站在那里,不一会儿全身就哆嗦起来,然后他颤巍巍地举起左臂遮住了自己的脸。
③索勒医生操着保加利亚语对他说:“请坐,你不用害怕。我叫索勒·格鲍尔,你的主治医生。”
④熟悉的乡音使病人感到宽慰,他坐下来,探过身子低声地问道:“真高兴听到我们自己的语言,大夫,你是我们的同胞吗?”
⑤“我也是保加利亚人。”索勒医生点点头。
⑥“谢天谢地!”病人舒了口气。紧接着他又变得惊慌起来:“索勒大夫,他们穷追不舍,想杀死我。我吃不下、睡不着。昨天有人跟踪了我一整天,他们也许会对我下毒。索勒大夫,救救我,我不想死……”
⑦“你在这里很安全,没人想杀死你!”索勒大夫平静地告诉他。
⑧“他们会的,他们一定会杀死我!”病人坚持说道。
⑨索勒知道要想解开病人的心结,就应该了解问题的实质:“他们是谁?”
⑩“是那些犹太人!我是科洛内尔·扎卡洛夫,当年曾是索菲亚一个集中营的司令官,这些犹太人一直追踪我来到了澳大利亚,他们要杀死我……”
⑪索勒大夫默默地坐在那里倾听着病人近似呻吟的诉说,过了一会儿,他大声地对病人说道:“好了,科洛内尔·扎卡洛夫,你可以走了!”
⑫“谢谢,谢谢!”扎卡洛夫很感激。索勒大夫起身按铃,诺顿进来领走病人。病人刚一离开,索勒大夫便一屁股坐在椅子上,全身上下情不自禁地颤抖了起来。当年他和家人在集中营里惨遭迫害的情景又浮现在眼前。他趴在桌子上哭了起来,就像当年在科洛内尔·扎卡洛夫的集中营里目睹亲人惨死时那样无声地抽泣着。那个时候他还是个十四五岁的孩子,亲眼看到了爸爸、妈妈和姐姐被处死的情景。也不知哭了多久,索勒慢慢地抬起头来,咬牙切齿地说道:“苍天有眼,这个该死的恶魔终于落到我的手上,我要亲手杀死他,为死去的亲人报仇!”说着,他打开一个上了锁的柜子,小心翼翼地拿出一个小药瓶,把它和一管注射器放进一个小盒子里。可是他抬头看到了挂在墙上的那幅《希波克拉底誓言》,不禁愣住了,脑中又闪出了在医科大学宣誓的那个场景,他想:“我是一名医生,医生的职责是治病救人。他现在是我的病人,我怎么能害死我的病人呢?”索勒医生痛苦地揪着自己的头发。整个下午,索勒大夫一直坐在那里没动,内心深处,医生的职责和复仇的欲望交织在一起,让他不能自拔。
⑬临近下班,索勒医生叹了一口气,站起身来取出盒子里的药瓶和注射器,把它们放回原处,然后收拾东西回家。
⑭这天晚上索勒大夫彻夜未眠,少年时代在集中营里遭受的苦难像演电影一样出现在脑海里。天快亮的时候,他才迷迷糊糊地闭上眼。忽然一阵猛烈的敲门声把他惊醒。索勒大夫打开门,看到诺顿站在那里。“不好了,新来的病人出事了!”诺顿惊慌失措地说道。“他怎么啦?”“我想可能是我的话刺激了他!”诺顿说。“到底怎么回事?”索勒大夫很着急。“昨天下午我送他回病房,曾经比划着告诉他,你当年曾在索菲亚的集中营里呆过。他似乎听懂了我的话,问我你为什么被关进集中营。我告诉他是保加利亚的纳粹分子把你一家投入了集中营,因为你是犹太人。”
⑮“他听后什么反应?”索勒大夫问。“他一声不吭,不过脸色非常难看,当时我也没在意。今天早上我去他病房,发现他倒在血泊中。他割断了自己的静脉,身边还留着一张纸条。”
⑯索勒大夫接过纸条,只见上面用保加利亚文写着:“假如有来生,我再也不会做过去的那些事情了,医生,对不起,请饶恕我们这些罪人吧!”尽管索勒大夫有一种解脱感,可他却高兴不起来,内心深处多少也感到了一些内疚,他赶紧对诺顿说:“快带我去他那儿,我们要救活他,绝不能让他死!”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小说通过言行、心理描写,刻画了索勒医生这一典型的战争受害者的形象,反映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严重的心理创伤。
B.科洛内尔·扎卡洛夫用近似呻吟的语气诉说自己的身份和经历,表明他年老体衰,惊恐万分,并对自己曾经的罪行感到愧疚。
C.临近下班,索勒医生取出盒子里的药瓶和注射器并把它们放回原处,这一细节表明他已经彻底地原谅了科洛内尔·扎卡洛夫。
D.诺顿告诉科洛内尔·扎卡洛夫,索勒医生是犹太人而且是集中营幸存者,只是无意中说出索勒医生的犹太人身份,并没有为了让科洛内尔·扎卡洛夫感到内疚的意图。
【小题2】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小说主人公索勒医生这一人物形象?
【小题3】文章第⑪段,索勒医生在听完病人扎卡洛夫自叙身世后大声让他离开,请从情节设置的角度分析其作用效果。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大头机器人

星新一

艾诺做企业很成功,是一位体面的人物。可是,世上没有完美无缺的人。他在性格上也有个健忘的毛病,并且不大相信人。

为了企业,必须有一名秘书。而且,由于他健忘,就要有一个记忆力较强的秘书才行。可是,偏偏不巧,艾诺先生又有一个不大相信人的缺点。

有些重大事宜,必须叫秘书记牢。不过,要是秘书把那些重大事宜传扬出去,或向别人透露,那就不好办了。如果秘书被其他企业公司的间谍收买,将本公司的秘密全都泄露出去,那可如何是好!艾诺先生每当想到这些,就感到十分焦虑。一般人会把这些事处理得合情合理,可是多疑的艾诺先生却一想起这些,总是放心不下。

但是,既富有又多才的艾诺先生,自有他独特的解决方式。他绞尽了脑汁,终于研制出一个机器人。就是说他用一个机器人充当秘书。那虽然是一个用金属制作的、丑陋的木偶般的机器人,但是,种种性能,倒也齐备。

艾诺先生向机器人说:“喂,我有了个好主意,你可要把它记住……”他一说,机器人连忙点头回答:“是,我明白了。”

过了几天,艾诺先生问机器人:“我曾经和你说过的那个好主意你还记得吗?”于是,机器人秘书便把上一次艾诺先生告诉他的那些话原原本本说了出来。而且,还打印成文字材料给他看。这可实在是再方便不过了。艾诺先生的健忘症总算有了对症之药。再说,机器人总不会被人收买,他便洋洋得意,和机器人秘书形影不离,连外出时也把它带去。这样一来,他的工作很顺利,企业的发展也很快。

有时,艾诺先生还把机器人带到酒巴间去。酒巴的女招待也觉得新鲜有趣,问机器人:“我说,机器人儿,你家主人平时都跟你说些什么?譬如,今天到这儿之前对你说了些……”

“啊,我说给你听。今天主人是和一个厂商商量怎样偷税、漏税。他还对我说,这些事情是不能上帐本的重大事,千万不能给我忘了。”

机器人说出这些话来,使艾诺大吃一惊,赶忙把它从酒巴间拖了出来,心里骂道:真是个混帐东西!

这可太大意了。虽然用金钱收买不了它,可是别人问它什么,不管对方是谁,它就如实招来。这比被收买更危险,非要彻底改造不可。尽管如此,发现的早总还真万幸。

艾诺先生拆开机器人,上了新零件,安装了能够辨认出艾诺语声的装置。这回,只有他问,机器人才答话。别人问话就不灵。因为多了些零件,机器人的头也大了一些。

他,“这下子可以放心啦。”

但是,很快就知道,这样还是不行。有一个休息日,他把机器人带到家去,放在屋里。当街坊的孩子们来到他家玩耍时,机器人竟和孩子们叨咕起来。他想,这又是怎么回事?

“喂,你们是怎样叫这个机器人说话的呢?”

“我们录了叔叔的声音放给机器人听,它就开始说话了。”

“原来是这么回事。太粗心了。还得改一改。”

于是,艾诺先生又改造起机器人的性能。他又把一些新的装置塞进了机器人的头颅中,结果,它的头又大了不少。他教给它一句暗语,如果他不说一句:“今天晴朗无云,啊——”机器人就不回答。

“这回大概没问题了。”

艾诺先生安心地埋头工作了。他把赚来的钱都放在金库里,那虽然是一个钢制的、开启十分复杂的金库,还是把开金库的方法教给了机器人秘书。果然,有了几天舒心的日子。

有一天,艾诺先生坐在椅子上,迷迷糊糊地在打盹儿。突然听到机器人秘书的声音,于是睁开了眼睛。他纳闷:真奇怪,这家伙怎么又说起话来了?不一会儿,他使得出结论:很可能他自己不知不觉说了梦话,糊里糊涂把暗语说出来了。果然如此,这也很不安全。刚才幸亏没人在场,万一有人偷听了我的梦话,那就糟了。

艾诺先生又着手改进机器人的性能。他在机器人的嘴边上开了一个钥匙孔,要使机器人说话,必须先把钥匙插入孔里旋转,然后说暗语才行.由于又塞了不少新的装置,机器人的头部又大了一圈。

不过,没有多久,他就明白了。这方法也并不十全十美。因为他生来健忘,不久就把钥匙忘在什么地方了。固然,不能事先告诉机器人放钥匙的位置,可是,没有那把钥匙,机器人可开不了口。

为了找到那把钥匙,他不惜翻箱倒柜地折腾了一场。这使得他再次琢磨如何改进机器人的性能。最后,他找到了一把决不会丢失、只有他自己才有的钥匙——指纹。

他在机器人的鼻子那儿安上了一种特殊装置,当他用右手食指一捺,机器人颅内装置使会确认那是他的指纹,然后答话。

“这就万无一生啦!”他这话刚出口,又觉得应该更小心才好。如果有个善于打坏主意的家伙,也有可能复制指纹的,比如注意观察艾诺触摸什么东西后,取了他的指纹,复制出一个他的指纹印模,并用来捺机器人秘书的鼻子。对此,也要想个好对策才是。

艾诺又往机器人的头部添了不少更复杂的设备,使机器入又多了一种性能。即不仅能够判断是谁的指纹,同时也能辨别出是不是活人的手指头。这样,就使除他而外的任何入也无法和机器人说话了。

疑心成癖的艾诺,费了如此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制造出一个完美无缺的、忠实的秘书——机器人。如果有人要拆卸机器人,内部的记忆装置就自动焚毁,想砸烂外壳或者硬要撬开它,起火装置就自动引爆而烧为灰烬。

“有了这些装置,无论出现什么情况,决不会叫人钻空子的。”

艾诺第一次感到心里踏实,并举起了酒杯。他喝得多了一点,醉醺醺的,站也站不住,便顺手抓住机器人。然而,几经改装,头重脚轻的机器人这时失去了重心,和艾诺双双倒了下去。不幸的是,倒在艾诺身旁的机器人,用它那沉重的脑袋压碎了主人的右手食指。

从那以后,艾诺成天搂住大头机器人哭个没完。他的财产数量,那些神机妙算,还有极其重要的秘密记录,机器人全都了如指掌。但是,无论他怎样向机器人秘书哭哭啼啼地苦苦哀求,机器人秘书却一直哑口无言。

(译自《新潮文库》1984年版星 新一著《未来的童话》,金哲华译)

(注)星新一(ほし しんいち,1926.9.6-1997.12.30),男,本名星亲一,日本现代科幻小说作家,被誉为“日本微型小说鼻祖”。
【小题1】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和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现在眼光看,这篇小说的科幻色彩并不很浓,因为这是几十年前的作品,近二十年科技突飞猛进,小说虚构的机器人秘书已有可能实现。
B.会记忆、会说话、会走路的机器人在作家那个时代、是匪夷所思的东西,故而小说中的人物,像女招待、孩子,对它都感到好奇。
C.小说以夸张的手法写艾诺的机器人秘书的故事,表现了现代人对个人信息保密的焦虑,从一个侧面表现了科技时代信息安全的重要性。
D.小说与现实生活有密切联系,比如收买别人的秘书以获取情报,偷税、漏税、指纹锁等,这些让小说读来,真实感很强。
【小题2】这篇小说虽然是科幻作品,但其艺术表现也值得称道,请从行文构思的角度欣赏小说的结尾。
【小题3】小说中的艾诺是一个怎样的人?作者塑造这样的一个人物形象,有什么用意?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良心的故事
梁晓声
①那是一头漂亮驴子,三岁多,能干不少活了。
②驴子属于牲畜。
③牲畜是世界性叫法;“牲口”是中国的特殊叫法。特殊就特殊在,视它们为册中的另“一口”。在过去,评估一个农村大家族时,每言人口多少,“牲口”多少。牛马骡驴,在四类“牲口”中,驴子的地位排在最后。通常情况下,驴的工作是拉磨。怕它晕,人要将它的眼罩上。秋季,须去壳的粮食多,一两个月内,它从早到晚被罩着眼,拉着沉重的磨扇,一千圈一千圈地转。壮年决不会用欣赏牛马骡的眼光来看驴的,但那孩子却经常以欣赏的目光望着自家的驴,在他眼中,驴好漂亮啊———一双大“兔耳”;长睫毛大眼睛;不宽不窄的头;不厚不薄的唇;肩部一条深色纹路;直直的腿……总之,他家的驴没有一处不耐看。
④小村在大山深处,几十户农家围着一片可怜的耕地散居着。不论人们多么勤劳,打下的粮食从没使人们吃饱过。
⑤然而那少年却有自己的梦。他家的驴是最好的,他的梦想是它每年都会生下小驴,一头头送给别人家,于是全村有很多驴,家家有小驴车。大家都可以进县城了。十六岁的他,还没进过县城。
⑥首先听他说过梦想的是他父亲。“不许你再做那种大头梦!你也是驴脑子呀?还梦想着家家都养驴!人不喝水啦?!!”父亲生气地一训,他就再也不在家里说他的梦想了。
⑦对于一个少年,心有梦想是憋不住的。不久,老师和同学们也知道他的梦想了。同学们对他的梦想都持嘲笑态度,老师却鼓励他写出来。他就写了。几个月后,他家的驴出了名,他也出了名,因为他的梦想登在县里的文学刊物上了。
⑧但是对那头驴,他父亲的既定方针并没改变―――尽快卖掉。
⑨老天似乎也容不下这头驴了。
⑩全村唯一的水井井水忽然变浅了,只能每家轮流用水。轮到谁家,谁家都全家出动,轮一次要一周多呢!轮到少年家时,他母亲将驴子也牵到井边。拽上的第一桶水先让驴子饮个够。但那水量毕竟有限,驴经常处于渴而无水可饮的情况,有几次都闯入邻家找水喝,为此引发了邻里之间大吵了一架。
⑪自从发生了吵架事件,父亲卖驴的想法更急迫了,只不过一时还找不到出价合理的买主。两年过去了,他家的驴却没卖。真相是——每天夜里,少年将驴牵到井边,将长绳的一端系在驴身上,另一端系自己腰上,一手拎小桶,缓缓下到十几米深的井里。驴也听话,命它在哪儿站定,就老老实实站在哪儿,一动不动待拎上半桶水,看着驴一口气饮光了,再下井,因为半夜饮足了水,那驴干起活来格外卖力。某夜下雪,留下了蹄印和足迹。天亮后,一些人聚到他家门前,指责家偷水。母亲臊得不出屋,父亲当众扇了他一耳光,保证杀驴,驴肉分给每家谢罪。少年流泪不止。驴也意识到大祸临头,在圈内贴壁而站惴惴不安。
⑫村里出现了军人,是招兵的。为首是位连长,被安排住到了他家。天黑后少年进了连长住的小屋,他哀求连长走时,将他家的驴买走。连长从枕下抽出两期杂志问:“这上边的散文是你写的?”他点点头,连长说:“你对你家的驴感情很深啊!”他说:“它是我朋友。它为我家干了那么多活,人得讲良心。”么多活,人得讲良心。
⑬十八岁的少年成了新兵。既将离村时,唯独他迟迟不出家门。连长边进他家院子,见他抱着驴哭呢。父亲值他,他就跪下了,对父亲说:“爸,千万别杀它!也别卖它!我走了,它喝我那份水!”连长为之戚然,也说:“老乡,回去我就号召捐软,争取能为你们再打一眼井!”
⑭连长和他刚走出院子,驴圈里猛响起一阵驴叫,听起来像是放声大哭……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很有特色,一共两句话却各自独立成段,一褒一贬,看似案兀,实则引起读者兴趣。
B.“驴子的地位排在最后”是因与牛马骡相比,驴子的体型和力气最小,不能负担太重的农活。
C.少年眼中驴子之所以最漂亮最好,是因为驴子是自己家里的,而且全村有少车家有一头驴子。
D.“老大似乎也容不下这头驴了”是指下文“全村唯一的水井井水忽然变浅了,只能每家轮流用水”。
【小题2】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含意。
【小题3】文章并没有写驴子最后的结局,它或是被杀了,或是被卖了,或是因为某种原因死了。结合全文分析,你认为哪种结局最好?为什么?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一无所有

方闵

陈杰坐在濒临太平洋的“悬崖”酒屋一个厢座里,看了一会漆黑的大海,一无所见。看了看手表,快八点,朱阳快到了。他下意识地按了按西装内袋,放心了。然后,苦笑,摇头,那是自嘲。口袋里的钱是他从亡妻的遗物里搜到的,妻子患癌去世已三年,他一直无心整理教人伤心的衣柜。最近,他因遭清盘,房子要被拍卖,多余的旧物必须拋弃,才打叠精神,把妻子的衣物、手袋整理一遍,统统打包送给慈善机构或垃圾车,竟得到意外之财——五百多块,是妻子当年外出购物,无意间留下的。没有这笔钱,他不会来这里,因为用惯的信用卡全部失效,连买一打鸡蛋也要付现款。而他此来,是要和20年不见的好友见面深谈,连地主之谊也不能尽,他可要往太平洋里跳了。

陈杰移民32年,风生水起过,败北过。最近的失败是妻子亡故后的又一打击。他的中型超市,本来运作正常,这几年,因地铁站的工地就在隔壁,整天尘土漫天,机器嘶吼,吓跑了顾客,生意一直下跌,最后,分别欠供应商和国税局数百万,只好宣告破产。

陈杰向侍应生要了一杯双份“马天尼”,仰头喝了三分之一,长长吁一口气。哦,天意弄人,一以至此!他为了省房租,搬进女儿家的地下室以后,坚决不见人,尤其怕听成功者炫耀,连邻居隔着栅栏说“自家孙子得了全A”也感到刺耳。但他渴望见到朱阳。朱阳住在西雅图,他在微信告诉陈杰,他要来加州北部探望老姐,在陈杰的强烈要求下,答应来旧金山一聚。他们出国前是工厂的同事,最好的搭档。出国以后天各一方,但联络从不间断,从带邮票的书信到电话、电邮、微信、视频。彼此知心。陈杰知道,近年来朱阳和他一样,头头碰着黑。

朱阳坐出租车来到。两人握手,落座。陈杰看着对面的老友,十分诧异,怎么和想象差十万八千里?以为朱阳胡子老长,一头蓬乱,精神恍惚。不料他腰板挺拔,笑声朗朗。本来,陈杰拟了这样的开场白:“同是天涯沦落人,尽管倒苦水吧!”临时改了,说:“遇到大喜事似的,老天拌馅饼砸中你了?”

不点烈酒的朱阳喝了一口苏打水,说:“差不多。”“中六合彩了?”“没有。”

那么,为何如此气定神闲?陈杰知道,论倒霉,朱阳和他是一百步和五十步之差。单说最近两年,朱阳就遭遇以下变故。一,独资经营的电器公司,因供应商供货严重拖期,被合同的另一方控告违约,对方胜诉,赔偿300万美元。二,他在国内与朋友合伙开生产太阳能面板的工厂,嗜赌合伙人去澳门拼搏,欠了巨债,冒朱阳的签名向银行借款,又输个精打光,工厂关门,被银行追还贷款,朱阳投入的资金全部泡汤。三,算致命一击的是:朱阳那染上毒瘾的小舅子,去他家把朱阳视作命根子的一块玛瑙偷走,卖掉。那是多年前朱阳以50万美元买下,珍藏的。朱阳多次对陈杰提起,如果变回穷光蛋,就变卖这块玉以打发余生。四,朱阳的太太为了弟弟,患了严重的抑郁症。

“为我们的一无所有,干杯!”陈杰为了调动气氛,举起杯子。朱阳呵呵笑了:你指的是钱?

“是啊,我们不都被剥夺得差不多了吗?”“慢着,你现在有多少钱?”

陈杰不好意思说出口袋里的确数,只说,反正我带的钱够今晚花。

“不是这个意思。”朱阳说,“你看我,身上穿的,戴的,值不值40美元?”

陈杰看了一眼他的领带、衬衫、夹克、手表,点点头,还是当“大老板”时的行头,旧是旧点,但无疑是高档货,便点了点头。

“兄弟,这不就成了?我们走下飞机,进入这个国家时,不就是带来40美元吗?”陈杰点头,

那是没办法的事,当时国家规定,换外汇以这个数目为限。何况,以他俩当年的经济能力,相当于40美元的人民币,有部分还是借来的。

“听着,无非是回到原点——40美元。说什么血本无归?你拥有的,只要超过这个数,就是赚了,成功了!”

陈杰的心陡地一颤,眼前顿时亮起来。是啊!自己这么多日子翻来覆去地计算失去多少,却没想到底线。

“举杯消愁愁更愁,咱不喝了!”陈杰的宣告充满底气,让一直为老友的精神状态担忧的朱阳喜出望外。他们站起来,请侍应生结账。

“出去,听涛!”朱阳牵起陈杰的手,出门,向海边走去。

(选自2019年9月3日《羊城晚报》)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紧承标题“一无所有”,讲述陈杰的故事,可引发读者对其同情与理解。
B.陈杰和朱阳遭遇相同,但是心态不同,精神状态和各自命运也有天壤之别。
C.在陈杰看来,朱阳遭遇的“倒霉”程度严重于他,其受伤程度应比他严重。
D.朱阳牵着陈杰,去海边“听涛”,暗示陈杰有了正确的态度对待人生变故。
【小题2】画线语句在作品中具有怎样的含意,又具有怎样的作用?请结合作品内容简要分析。
【小题3】希腊神话说,西西弗斯被责罚每天要推一块石头上山,于是他每个白天费了很大的劲把那块石头推到山顶,然后回家休息,但到了晚上石头又会自动地滚下来,似乎永远没有成功的可能,每日都要承受一无所成的痛苦。但是他只是想:推石头上山是我的责任,只要我把石头推上山顶,我的责任就尽到了,至于石头是否会滚下来,那不是我的事。其实,作品中的陈杰、朱阳也都是西西弗斯。对此,请谈谈你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