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小题
上班的诀窍
[德国]路·席波赖特
“哈姆森先生,这是新来的同事诺伊鲍尔先生,先让他同您在一个办公室里办公。他需要全面了解这儿各部门的情况,请您多关照他,指点他,对他说明一切情况。”
哈姆森见老板信赖地把新同事托付给他,不禁受宠若惊,唯唯诺诺地说道:“我一定照办。”
他同新同事离开了老板的办公室。
“喂,诺伊鲍尔先生,让我们来参观一下企业吧,这样您就会熟悉企业的情况了。”
“参观企业?”新同事不解地问。
“是啊。要是我们坐在办公室累了,想放松一下,到处游荡,那就说参观企业。我们离开工作岗位,老板见了当然不高兴,可我们总会找出一个理由的。”
“什么理由呢?”诺伊鲍尔饶有兴趣地问。
“您来学学吧。譬如,就说要商量和检查一些事情。当然有时确实是真的,有些事也可以检查两三次。不过您别忘了把文件夹啦、帐薄啦、货单啦诸如此类的东西带在身边,做出办公事的样子。这一来,您就可以在仓库里呆上几个小时。我们私下里说说,有几个仓库保管员喜欢打牌,常常需要找个玩牌的伙伴。如此消磨时间,您觉得怎样?”
“真有意思。”诺伊鲍尔说。
“喏,这是您的办公桌。”哈姆森说,“这儿有咖啡。喝咖啡嘛,本来只能在休息时间喝,否则顾客来了,看见我们在喝咖啡,就会留下不好的印象,为此我们想出了一个专门的办法。您瞧,很简单:我们把办公桌右下方的抽屉腾出来,放上咖啡杯,人一来,马上关上。抽屉里铺上了吸墨水纸,即使咖啡泼了出来,也没问题。我们私下里说说,我们同样可以喝酒。当然在上班时喝酒是禁止的,这是大家都清楚的。不过有时有人过生日,或者觉得不畅快,需要提提神,那他就把酒杯和酒瓶也放在抽屉里。”
“这真实用。”诺伊鲍尔说。
“还有一个内部的小秘密。您瞧,这扇门里有一个小房间,那是储藏室,谁也不会闯进去的。呆在里面,倒叫人感到挺舒服的。如果我们之中有谁喝多了感到不舒服,那他就干脆躺到里面的羊毛毯上睡觉。您可知道这句妙言:办公室里睡觉是最舒服的睡觉。当然,这是不能让老板知道的……”
“这我明白。”新同事说。
哈姆森真是一位乐于助人的同事,他把一切情况都说明了。“有一点我提出来请您注意:如果您早上睡过了头,就千万别赶来上班。弄得气喘吁吁地跑来,倒可能会迟到几分钟。迟到给人的印象不好。您可以这么办:干脆打个电话来,说您在医生或牙医那儿看病,要来得迟一点。您与其迟来一刻钟,倒不如迟来三小时。您要去理发或者干诸如此类的事,也可照此办理。我们在上班时间理发,这是因为我们的头发是在上班时间长长的。”
“这种见解是合乎逻辑的。”
“是啊,难道不是这么回事吗?您要是知道了这些上班的诀窍,就能在这儿混得很好。”
“嗯,我已尝到了各种诀窍,多谢您的关照。”
“嘿,这是我理应做的,我们是同事嘛。不过,您能对我说说,您是怎样搞到这份差事的?为什么要您熟悉各部门的情况呢?通常这儿雇佣的人只做某一件事。”
诺伊鲍尔说:“要我熟悉各部门的情况,是因为老板一退休,我就要接替他。那位老板是我的岳父。”
【小题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E.哈姆森真诚地想要帮助新同事能在公司“混得很好”,对此,诺伊鲍尔是满怀感激地表示“多谢关照”的。
A.为了报答老板的“信赖”,认真完成老板“关照他,指点他”的指示,哈姆森竭尽所能的讲说“上班的诀窍”,帮助新同事尽快融入到新环境。
B.诺伊鲍尔“不解”“饶有兴趣”的反应和他“有意思”“真实用”等等的响应哈姆森“指点”的细节,一步步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向前发展。
C.小说主要通过语言描写集中刻画了主人公哈姆森上班吃喝玩乐、工作时间睡觉、迟到撒谎的工作状态。
D.老板信赖下属员工,老员工满怀关爱地指点新员工,上下同心,同事之间互相信任,这家公司的工作气氛和谐。
【小题2】小说开头部分写老板跟哈姆森的对话,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小题3】办公室职员哈姆森先生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小题4】小说的题目是“上班的诀窍”,但主要内容是围绕哈姆森上班如何偷懒、耍滑展开的,如果以“偷懒的诀窍”为题,你认为是否合适?请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8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3-03 12:06:2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实用类),回答下面小题。

汪国真:触摸生命的极致

他不是诗人,不是书法家,不是画家,不是作曲家,他是汪国真——一个触摸生命极致的勇者。“一代人的文化偶像”汪国真走了,享年59岁,青春成为诗人最后一个注脚!

汪国真,一代人记忆深处的名字,曾承载着一代人的集体记忆。他的名字曾与诗歌紧密相连,让我们忆及那个传抄诗歌的年代特别的“时尚”。

在大学期间,汪国真便开始发表诗歌作品。很少有哪个诗人像汪国真一样,在诗集出版之前就拥有了那么多的读者。到90年代,汪国真出了五六十种诗文集,研究赏析其诗歌作品的书多达十几种,随之“汪国真热”席卷全国。1990年,汪国真的诗集大卖,有人把这一年称为出版界的“汪国真年”。甚至有人把当时的热潮称为“风暴”。

1985年开始进行诗歌的创作,至今坚持笔耕不辍二十余年,汪国真被誉为“中国诗歌最后一个辉煌的诗人”。曾有评论说:有青春的年代,就有汪国真的诗行。积极、昂扬的诗歌主题,让汪国真在年轻人群体中形成巨大影响,也让其作品带有启蒙意义,成为一代人的青春记忆。《诗刊》编辑、诗人彭敏说:“汪国真是一代人的文化偶像,他的诗歌成为无数文学青年的启蒙读物,他把诗歌的影响力扩大到整个社会,其诗歌的社会启蒙意义超过了文学价值本身。”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汪国真的诗,在一代人心中留下烙印,并继续发挥着社会影响。正如网友的悼词:“人生最艰难的时期,您的诗为我释怀。如今,夕阳涂满小路,荆棘已化杜鹃,您的背影消失在地平线,您的温暖真诚继续伴我们风雨兼程。”

细心人会发现,现在的许多报刊的一些栏目刊头的书写笔风一致,似乎一人所为。不错,这都是汪国真留的“墨迹”。汪国真书法作品乍看笔画舒展,章法潇洒,疏密有致,细赏稳健刚劲,豪迈磅礴,又不失典雅之美。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石宪章先生曾称汪国真是“书法界一颗璀璨的新星”。

汪国真什么时候开始涉足书法界?让人颇为不解。其实,汪国真从诗家到书法家,追根溯源全是因为签名“惹的祸”。1991年11月,汪国真应邀为北京大学演讲,学生们都拿着本子请他签名。汪国真的字写得有些“对不起观众”,他也不好推托。果不其然,一位拿到签名的女生失望地问他:“汪老师,你的诗写得好,字却怎么没诗好呢?”一句问话,问得汪国真满面通红。回到家,他决定从此练书法。让汪国真意想不到的是,他在北京琉璃厂一家字画店里看到自己的两页信待沽,他上前问值多少钱。店主说少于千元不卖。汪国真问真值这么多钱吗?店主说,世上有两种字最值钱,名人写的字即名人字和书法家写的字即字名人,而汪国真的字兼二者而有之,能不值钱吗?而今,汪国真的书法已高达每平尺万元。在《中国百年书画走红名家》上,竟也赫然列着汪国真的大名。

当书法小有所成,他又开始学绘画。这两年,汪国真的书法和绘画作品在保利、瀚海等拍卖会上,成交价从数万到20多万元不等。最近的一次成交是1月24日的保利拍卖会,他的一幅书法作品卖到了12. 65万元。进入新世纪以来,汪国真又开始音乐的研究与创作,对自己的音乐作品,汪国真这么评价:“再过10年,有可能,我的音乐作品的影响力会超过诗歌。”这样的一生,何止“诗人”二字所能概括。

汪国真的身体最早发出预警是在1999年前后。人生的最后阶段,他完全在扮演一个空中飞人。编辑刘志宏是他这种生活的见证者。每次给汪国真寄送图书样稿时,刘志宏都得先打电话弄清楚汪国真在什么地方,以便他能及时看稿。

刘志宏曾问汪国真,你各方面都已经很成功了,为什么还要这么拼。汪国真告诉他:“不管多大岁数,也得努力啊。”这让他感受很深。

汪国真生前好友、著名作家张宝瑞用“他要掀起人生的第二个高峰”来形容汪国真当时的状态——到处开办工作室、主持电视节目、作品越来越得到认同,“好像有一个收藏家一年要收藏他200幅作品”。汪国真还是不愿错过任何机会,“他就想重新来个‘汪国真热”’。

汪国真的葬礼上,有副挽联来自书画家吴欢:“有人说汪国真不算好诗人,但好诗人不如汪国真。”

人生是一场漫长、没有终点的旅行,沿途的风景或许是悲凉的,或许是温暖的,或许是成功的、亦或是失败的。正如汪国真所说“人生也会因这一路风雨跋涉变得丰富而充实”,将有限的生命活出无限的可能,才算不虚此生。褪去这些璀璨的光环,汪国真留给我们的更多的是对生命的思考,影响一代人的又何止是他的诗歌。

【小题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是(  )
A.“他是汪国真——一个触摸生命极致的勇者”,文章开篇既直接点题,也表达了对汪国真热爱生命、思考人生的赞美。
B.汪国真的诗歌积极、昂扬,充满着正能量,总能在年轻人群体中形成巨大影响,从而成为一代人的青春记忆。
C.“一句问话,问的汪国真满面通红”,这里的神态描写凸显了汪国真的羞愧心理,字不好成了他涉足书法界的动力。
D.结尾在表现悼念汪国真的沉痛之情、评价其诗歌价值的同时,还含蓄的表达了作者对汪国真过分追逐生命璀璨光环的遗憾。
【小题2】本文分别引用彭敏、石宪章和吴欢对汪国真的评价,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小题3】“不管多大岁数,都得努力啊”,这句话在汪国真身上是如何体现的?给你怎样的启示?请结合文本和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同类题2

乙.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阿法狗大胜,人类该怎么办

起源于中国的围棋一向是智者的运动。其变化多端以及对大局观和战略观的高度要求常常被人称道,围

棋被认为是人工智能无法战胜人类的最后一项棋类运动。然而事情发生了变化:最近的人机大战中,电脑阿 法狗(AlphaGo)以 4:1 的总比分将韩国围棋名将李世石九段挑落下马。这不仅是世界围棋史上的大事,也 是人工智能发展的新阶段。

围棋是中国的国粹,在南北朝时传入日本。在唐朝年间,两国棋手有过不少切磋。进入 16 世纪,日本围 棋开始走上职业化的道路,棋手水平开始反超中国。特别是进入近代之后,中国国力贫弱,围棋水平不升反 降。围棋名手吴清源甚至不惜在抗战期间背负骂名加入日本国籍,以此来维系自己的职业生涯。

国运兴,棋运兴。日本棋手横行棋坛的时代正是日本国势强盛的时代;韩国棋手称雄棋坛的十年正是韩 国经济腾飞的十年;而中国棋手统治棋坛的那一年,中国的 CDP 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

然而,正当人们对世界围棋格局的中国王朝进行展望时,一位“棋手”横空出世,“他”不是中日韩棋手, 甚至不是人,而是人工智能棋手——阿法狗。

2018 年 1 月 27 日英国《自然》杂志刊登文章称,谷歌的人工智能系统阿法围棋 2018 年 10 月份以 5 比 0 的战绩完胜欧洲冠军,这是人类历史上,围棋人工智能(AI)第一次在公平比赛中战胜职业围棋手。2018 年 3 月,人机大战开始升级:阿法狗的对手换成了韩国名将,世界冠军的获得者李世石九段。

2018 年 3 月 9 日,围棋人机大战在韩国首尔打响,最终比分定格为 1 比 4。阿法狗之所以获胜,在其具 备的三个巨大优势:第一,学习能力。阿法狗的核心技术是深度学习方法,它的围棋知识不是编在程序里的, 而是它通过大量棋谱和自我对弈自己学会掌握的。而且,这种学习能力具有相当大的通用性。自己学习的能 力,使得计算机有了进化的可能。

第二,局部落子和整体棋局着法的平衡能力。阿法狗通过深度学习产生出来的策略网络(或称走棋网络), 在对抗过程中可以实现既考虑局部得失,又考虑全局整体胜负。而这种全局性“直觉”平衡能力,正是过去我 们认为是人类独有的。

第三,超出人类对围棋博弈规律的理解能力。阿法狗的着法有些超出了人类棋手的预料,但事后评估又 认为是好棋。意味着阿法狗的深度学习算法,甚至可以从大数据中发现人类千百年来还未发现的规律和知识, 为人类扩展自己知识体系开辟了新的认识通道。

然而这场人机大战的意义不仅仅是在围棋领域,更在于人工智能方面。一般说来,机器智能主要分为三 大类:计算智能、感知智能和认知智能。在计算智能领域,以科学运算、逻辑处理、统计查询等形式化规则 运算为核心,在有些方面计算机早已超过了人类。但也有些还无法超越人类,比如复杂符号推理。在感知智 能领域,以图像理解、语音识别、语言翻译、运动控制等为代表,近期由于深度学习方法的突破,取得了重 大进展,开始连步趋于实用水平。

但是,在认知智能领域,以理解、推理和决策为代表,强调“会思考”、“能决策”等,因其综合性更强, 更接近人类智能,研究难度更大,长期以来一直进展缓慢。阿法狗在深度学习技术上的突破,使其在自主学 习、理解和推理能力上取得重大进步,使我们终于在认知智能万面看到了曙光,尽管现在还非常非常的初步。

然而这种进步对人类来说带来的并非全是福音。由于人工智能在催生更多的聪明武器和自主化无人平台、 提高对战场态势的认知速度、拓展认识信息化战争机理的新途径、助推兵棋推演实现真正的人机对抗、使指 挥信息系统克服智能辅助上瓶颈等防务领域的巨大价值,必然会被用于战争,如果是这样,恐非人类之福。

(摘自《世界博览》2018 年 7 期)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围棋大约在南北朝时传入日,历史上两国棋手多有交流。日本围棋在进入职业化之后,棋手水平开始反 超中国。
B.作为智者运动的围棋以其变化多端和对大局观及战略观的苛剥要求为人熟知,因而围棋被认为是人工智能无法战胜人类的最后一项运动。
C.围棋水平与国家的经济实力密切相关,日本国势强盛,日本棋手横行棋坛;韩国经济腾飞,韩国棋手称 雄;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中国棋手开始统治棋坛。
D.围棋大师吴清源背负骂名加入日本国籍,恰恰反映了当时中国围棋水平的落后,棋于若要寻求发展,只 能流落海外。
【小题2】下面的解释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深度学习方法是阿法狗的核心技术,它的围棋知识不是编在程序里的,而是通过自我对弈自己学会掌握 的。该能力具有相当大的通用性,既可以学习围棋,也可以学习其他。
B.从大数据中发现人类千百年来还未发现的规律和知识是阿法狗深度学习算法的一个重要特征,其实也为 人类扩展自己知识体系开辟了新的途径。
C.阿法狗在深度学习技术上的突破,使其在自主学习、理解和推理能力上取得重大进步,使人类终于在认 知智能方面看到了曙光,而这一领域,长期以来进展缓慢。
D.以图像理解、语音识别、语言翻译、运动控制等为代表的感知智能领域,由于深度学习方法的突破,取 得了重大进展,已经超过了人类的水平。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工智能的深度学习算法,基于对大数据的深入挖掘。拓展了人类原有的知识体系,为人类认识未知开 辟了新的认识通道。
B.人机大战的意义不仅仅是在围棋领域,其影响是多方面的,尤其是在人工智能方面,使人类看到了人工 智能在认知智能领域的曙光。
C.人工智能的巨大进步对人类来说并非全是福音。因为人工智能完全有可能被用于战争,其毁灭性将是巨 大的,可能毁灭全人类。
D.由于人工智能在防务领域有着巨大的潜能,机遇中也蕴含着巨大的风险,所以人类一定要慎重对待人工 智能,切不可盲目乐观。

同类题3

文学作品阅读(16分)
王安忆的世俗与清雅
舒晋瑜
  若用法国思想家罗兰·巴特的符号学原理来诠释,那么王安忆因其书写,可以说是上海某种不可替代的标志性符号:上海的世俗生活在她的笔下,被演绎出活色生香。
  上海给王安忆提供了基本的写作素材,“人自然要在某一个地方生活,上海恰恰是我生活的地方。我个人觉得我的写作同上海这座城市有着很辩证的关系。”《长恨歌》描写上世纪40年代至80年代沪上名媛王琦瑶的人生;《富萍》关注的是六七十年代上海的市民生活;《新加坡人》写的是当下的上海新贵;到了新作《天香》,她从明嘉靖三十八年一直写到明朝灭亡,所写虽始自大家族,最后仍回归市井。
  她把日常生活的精致繁杂表现到精妙,上海的气息由弄堂、流言,甚至由某个女人婀娜的步态弥漫开来。在王安忆看来,这沪上的清雅就杂在这俗世里面,沸反盈天。而她的文字则在经历了华丽堆砌的繁复之后,亦回到这清雅的平白简洁,就像冯梦龙编辑整理的《挂枝儿》。
  虽然写的是这琐细的市井生活,王安忆的笔下却时常透出她对人类生存现状的关怀与思考。在《遍地枭雄》中,书中人物目睹各地的变化,强势发展的痕迹仿佛在地上凿出一个个窟窿,满目疮痍。在小说集《乌托邦诗篇》中,王安忆写道,“我晓得这世界无论变到哪里去,人心总是古典的。” 她担心城市变化太急剧,担心人们对物质的抵抗力越来越弱。
  而她,就距离这喧嚣与繁华咫尺之遥,安守宁静寂寞。她一向觉得写作是诉诸内心的,也不喜欢和人打交道,曾经挂职到上海南市区文化局任局长助理,却只待了两个半天。在上海,她大概是最晚装电话的作家,从不上网。到现在,她仍然用笔写作,产量不是很高,对自己的要求也不是很多——每天只写一点儿。王安忆说,她特别想写一部关于养蚕的小说。下乡时在安徽农村看到养蚕的情景,至今留在她记忆的深处。这或者也可被视作王安忆的创作写照:不管外界如何喧嚣,始终严丝合缝地裹住自己,最终破茧而出。
 她本来也不怎么喜欢太多的人关注自己,最理想的状态便是“让我一个人静下心来慢慢写。”她曾经用“现代社会中的一个原始部落”形容自己缓慢的写作。恰如《天香》绵长遥远的由来,自有一种秩序隐藏在时间深处,想快也快不了。还是在很多年前,王安忆心生好奇地想去了解自己居住的这座城市。于是,她跑到图书馆和藏书楼里翻检。她何尝不知网络检索的快捷?只是在她看来,到故纸堆里翻检固然缓慢,但这自会生出一种经历。
  慢的写作追求与生活节奏,让王安忆的日子生出些许诗意。即使是到安徽农村插队时,在给母亲茹志鹃的信中,王安忆写到当时孤独无助又艰难的生活也是如此动人:“别人家屋梁上来了燕子,但我家的却没有来。”
  很多知名且成熟的作家,愿意划清严肃文学与通俗文学的界线。若以此区分,毫无疑问,王安忆要归到前者。可是她向来不排斥对畅销书优秀元素的吸纳,尤其喜欢推理小说。“生活的逻辑是很强大严密的,你必须掌握了逻辑才可能表现生活。为什么这样写,而不是那样写?你要不断问自己,这是很严格的事情,这就是小说的想象力,推到多远就看你的想象力的能量。”过去,她曾经诚实地表示自己是“比较笨的写作者”,如果完全没有发生过的事情,没有经验过的事情,她很难去想象。即使是获得茅盾文学奖的《长恨歌》,她最不满意的也是完全凭借想象的第一卷。可是到了纯粹信赖想象的《天香》里,她却渐入佳境,左右逢源。
  每次见到王安忆,总见她头发挽在脑后,清清爽爽,说话简洁,语速很快,举手投足都是高雅的气质。看起来不苟言笑的她,似乎不太容易亲近。而这在外人看来的疏离与冷静,掩盖了她丰富热忱的内心。在熟悉她的人眼中,王安忆是个坦率真实又细腻体贴的女人:她织好送给史铁生的毛衣,史铁生去世后,被妻子陈希米珍存着;她给病中的陈星儿送去自己熬的鱼片粥;陈世旭要买藤椅,她跑到家具店亲手一笔笔画下(不允许拍照 )寄给他……30年前,她在中央文学讲习所(现鲁迅文学院)学习,遇到不会写的字便转过身问:“陈世旭,‘兔zǎi子’的‘zǎi’怎么写?”越过几排桌椅,远处的莫伸插嘴道:“安忆也要用这样粗鲁的字吗?”
她让我想起她的《长恨歌》,“上海的弄堂总有着一股小女儿情态……这情态是有一些优美的,它不那么高不可攀,而是平易近人,可亲可爱的。”
【小题1】结合全文分析,为什么说王安忆是“上海某种不可替代的标志性符号”?(3分)
【小题2】 王安忆的“清雅”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根据文章筛选信息。(6分)
【小题3】“别人家屋梁上来了燕子,但我家的却没有来”一句有何动人之处?请谈谈你的理解。(3分)
【小题4】王安忆女士从不上网,用笔写作,在当下显得有些不合潮流,请你以其读者的身份写一段话,劝说其接受电脑,要求语言得体,字数50-80字(含标点)。(4分)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闫耀明

太阳热得像块烧红的铁板,悬在头顶,把地面烤得快冒烟了。田地边的女儿河水如败兵一样,几天工夫就逃走了大半。春天快过完了,再不种地,就彻底晚了。家家户户都在用车拉女儿河里不多的水抓紧播种。

拉水播种是累活儿,家有男人的干起来都很打怵,桃子就更犯愁了。

桃子有男人。桃子的男人是乡长。乡长已经三四天不见踪影了。桃子就愁容满面地来到自家地前,发呆。眼看着别人家的地都种上了,可眼前这片地,她一个人实在是没有能力播种。

没有能力也得种,谷雨早就过了,总不能眼看着错过时日,节气不等人。种一垄是一垄吧,倔强的桃子挑来一副水桶,到女儿河里挑水,淋在干花花的地垄里,然后撒上玉米种。

听天气预报说,今年的春旱是近20年没遇到过的,而且,这种烈日炎炎的天气还要持续一段时间。

从女儿河到地边,大概有200米,桃子数了一下,她走了600多步。这600多步是她呲牙咧嘴一点点挪过来的。那一双铁皮水桶装上水原本没有多重,平日里桃子挑起来可以箭步如飞。可此时两桶水简直比满满一麻袋玉米还要重。桃子生自己男人气呢,生着气干活,哪有精神?

步履踉跄的桃子刚走到地边,脚下一软,一屁股坐在了地上,两桶水都洒了。看着很快渗进地里的水,桃子很委屈,鼻子一酸,泪水就涌了出来。她没有起来,依旧坐着,从兜里摸出手机,给男人打电话。男人的手机号码她已经按过无数遍了,可这次还和以前一样,那个好听的声音再次告诉她:该用户无法接通。

桃子气愤地把手机丢在地上。她更加生气了,当乡长怎么了,当乡长就可以不管自己家里的事?播种对于农民来说就是天大的事情,天大的事情他居然可以不管不问,连个电话也不打回来,甚至这些天他在干什么,桃子都不知道!桃子委屈的泪水又流了出来。

太阳偏西了,桃子已经累得筋疲力尽。可她连两垄玉米都没有种完。桃子坐在地边,傻呆呆的,不知道自己在想什么。

四轮拖拉机的“突突”声由远及近,二嘎来到了地边。

“嫂子!”二嘠跳下车,拎起桃子的水桶就从车上往下放水。车厢里,放着一个大大的水箱。

“这是……”桃子愣愣地看着二嘠。

二嘎拎起两桶水就往地里走。“嫂子,你撒种。”见桃子仍在发愣,二嘎说:“我借的这个大水箱,还真挺能装的。”

二嘎洒水,桃子撒种,两个人配合默契,活儿也干得很快。

“咋回事?”桃子心里满是疑惑,问。

可二嘎不说话,拎着水桶走得欢,水也洒得均匀。桃子不敢耽搁,紧跟着二嘎,撒种。

整块地快种完了,桃子趁二嘎走到身边,又问:“咋回事?”二嘎放下水桶,直起腰,歇歇,说:“嫂子,没啥。”他抹了抹额头上的汗水,“我二嘠以前是个不着调的人,嫂子最清楚,要不是乡长替我跑贷款做担保,帮我置办这台拖拉机跑运输,我二嘎能有今天?前阵子有人给我提了个对象,我们已经见面,正式处上了。嘿嘿,我这心里,高兴着呢。乡长不在家,我应该来帮嫂子种地。”

桃子松了一口气,说:“二嘠,嫂子祝福你。”

二嘎说:“乡长正在女儿河上游的偏岭子村组织人力打井呢。那儿的女儿河已经干了,一滴水也没有了,好几个村的人正眼巴巴盼着打井种地呢。我上午去给他们送的红砖,明天还得送水泥。”

桃子气愤地说:“我说呢,疯子似的好几天不着家,打电话也打不通。”

“那地方手机没信号,你根本联系不上他。”二嘠说,“乡长可是累坏了,他先是请县里的水利专家研究偏岭子村的水文资料,选打井的地点,然后联系机井队开始打井。他一直没离开工地,人瘦了一圈。”

桃子无语。桃子已经习惯了,男人经常不回家,忙起来经常忘记给家里打电话。

“二嘠,谢谢你。”桃子说,“不是你帮忙,嫂子累死也种不完。”

“嫂子,别客气。”二嘠继续洒水,“乡长在给偏岭子村打井送救命水,我帮你干这点活儿,不值一提。”

天擦黑,地种完了。二嘠发动起拖拉机,说:“嫂子,上车。”

桃子拎着水桶,却走不动。她的鼻子有点酸。她把水桶放在车厢里,说:“二嘎,明天你去偏岭子村送水泥,给他带去件厚背心。他胃寒,怕凉。”

坐在车上的桃子使劲忍着,可还是没有忍住,泪水簌簌地流了下来。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8年6期,有删减

【小题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开头部分属于景物描写,运用比喻、夸张的艺术手法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大旱时的情景,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展开提供了特殊的自然环境背景。
B.“这600多步是她呲牙咧嘴一点点挪过来的”,这句话通过具体数字和神情、动作描写表现了桃子挑水行走时的费力情况,也表现了桃子弱不禁风。
C.“那地方手机没信号,你根本联系不上他”,这句话和前文桃子给男人打电话怎么也打不通的情节呼应,这样叙述可以使故事情节更加合情合理。
D.这篇小说没有从正面描写乡长,而是通过桃子的心理活动和二嘎的叙述来从侧面展现他的事迹,这种叙述方式更客观、真实,易于读者接受。
【小题2】文章结尾处桃子对男人的情感和开篇有什么不同?这种情感的变化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有何益处?
【小题3】本文为何以“水”为题目?请结合内容加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