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各项中对课文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的一位国文老师》是梁实秋散文中写人的名篇,作者用风趣幽默而又饱含深情的笔调刻画了一个貌丑性凶但却敬业爱生的老师形象。
B.《送考》按时间顺序,先写赶考路上的情形,再写学生考试的情形,最后写发榜前后的情形,随着情节的发展,学生们的心理发生了一系列变化。
C.《云南冬天的树林》通过对一片树叶死去的全过程的细腻描写,赞美了“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奉献精神。
D.《想念地坛》中史铁生认为,只有柔弱,内心才能感受安静,才能让我们不断地回到零度,不断地审视自我,重新定位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7-07-26 07:37:2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吧?

周国平

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有一句名言:“人是一支有思想的芦苇。”他的意思是说,人的生命像芦苇一样脆弱,宇宙间任何东西都能置人于死地。可是,即使如此,人依然比宇宙间任何东西高贵得多,因为人有一颗能思想的灵魂。我们当然不能也不该否认肉身生活的必要,但是,人的高贵却在于他有灵魂生活。作为肉身的人,人并无高低贵贱之分。唯有作为灵魂的人,由于内心世界的巨大差异,人才分出了高贵和平庸,乃至高贵和卑鄙。

两千多年前,罗马军队攻进了希腊的一座城市,他们发现一个老人正蹲在沙地上专心研究一个图形。他就是古代最著名的物理学家阿基米德。

他很快便死在了罗马军人的剑下,当剑朝他劈来时,他只说了一句话:“不要踩坏我的圆!”在他看来,他画在地上的那个图形是比他的生命更加宝贵的。更早的时候,征服了欧亚大陆的亚历山大大帝视察希腊的另一座城市,遇到正躺在地上晒太阳的哲学家第欧根尼,便问他:“我能替你做些什么?”得到的回答是:“不要挡住我的阳光!”在他看来,面对他在阳光下的沉思,亚历山大大帝的赫赫战功显得无足轻重。这两则传为千古美谈的小故事表明了古希腊优秀人物对于灵魂生活的珍爱,他们爱思想胜于爱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把灵魂生活看得比任何外在的事物包括显赫的权势更加高贵。

珍惜内在的精神财富甚于外在的物质财富,这是古往今来一切贤哲的共同特点。英国作家王尔德到美国旅行,入境时,海关官员问他有什么东西要报关,他回答:“除了我的才华,什么也没有。”使他引以自豪的是,他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但他拥有不能用钱来估量的艺术才华。正是这位骄傲的作家在他的一部作品中告诉我们:“世间再没有比人的灵魂更宝贵的东西,任何东西都不能跟它相比。”

其实,无需举这些名人的事例,我们不妨稍微留心观察周的现象。我常常发现,在平庸的背景下,哪怕是一点不起眼的灵魂生活的迹象,也会闪放出一种很动人的光彩。

有一回,我乘车旅行。列车飞驰,车厢里闹哄哄的,旅客们在聊天、打牌、吃零食。一个少女躲在车厢的一角,全神贯注地读着一本书。她读得那么专心,还不时地往随身携带的一个小本子上记些什么,好像完全没有听见周围嘈杂的人声。望着她仿佛沐浴在一片光辉中的安静的侧影,我心中充满感动,想起了自己的少年时代。那时候我也和她一样,不管置身于多么混乱的环境,只要拿起一本好书,就会忘记一切。如今我自己已经是一个作家,出过好几本书了,可是我却羡慕这个埋头读书的少女,无限缅怀已经渐渐远逝的有着同样纯正追求的我的青春岁月。

每当北京举办世界名画展览时,便有许多默默无闻的青年画家节衣缩食,自筹旅费,从全国各地风尘仆仆来到首都,在名画前流连忘返。我站在展厅里,望着这一张张热忱仰望的年轻的面孔,心中也会充满感动。我对自己说:有着纯正追求的青春岁月的确是人生最美好的岁月。

若干年过去了,我还会常常不由自主地想起列车上的那个少女和展厅里的那些青年,揣摩他们现在不知怎样了。据我观察,人在年轻时多半是富于理想的,随着年龄增长就容易变得越来实际。由于生存斗争的压力和物质利益的诱惑,大家都把眼光和精力投向外部世界,不再关注自己内心世界。其结果是灵魂日益萎缩和空虚只剩下了一个在世界上忙碌不止的躯体,对于一个人说,没有比这更可悲的事情了,我暗暗祝愿他们仍然保持着纯正的追求,没有走上这条可悲的路。

【小题1】你高中所学过的周国平的作品是______。
【小题2】文中所举阿基米德和第欧根尼事例的作用是什么?
【小题3】第四段中王尔德报关时说的“除了我的才华什么也没有”的话表明了什么?
【小题4】第六段中加点的“好像”和“仿佛”两个词能不能省去?为什么?
【小题5】第七段中作者说道:“有着纯正追求的青春岁月的确是人生最美好的岁月。”结合自身实际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小题6】最后一段中“对于一个人来说没有比这更可悲的事情了”中的“事情”指的是_________。
【小题7】结合作者观点,举一人物事例谈谈你对“高贵”的理解。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小题。
包弟送走后,我下班回家,听不见狗叫声,看不见包弟向我作揖、跟着我进屋,我反而感到轻松,真有一种甩掉包袱的感觉。但是在我吞了两片眠尔通、上床许久还不能入睡的时候,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了包弟,想来想去,我又觉得我不但不曾甩掉什么,反而背上了更加沉重的包袱。在我眼前出现的不是摇头摆尾、连连作揖的小狗,而是躺在解剖桌上给割开肚皮的包弟。我再往下想,不仅是小狗包弟,连我自己也在受解剖。不能保护一条小狗,我感到羞耻;为了想保全自己,我把包弟送到解剖桌上,我瞧不起自己,我不能原谅自己!我就这样可耻地开始了十年浩劫中逆来顺受的苦难生活。一方面责备自己,另一方面又想保全自己,不要让一家人跟自己一起堕入地狱。我自己终于也变成了包弟,没有死在解剖桌上,倒是我的幸运。……
整整十三年零五个月过去了。我仍然住在这所楼房里,每天清早我在院子里散步,脚下是一片衰草,竹篱笆换成了无缝的砖墙。隔壁房屋里增加了几户新主人,高高墙壁上多开了两扇窗,有时倒下一点垃圾。当初刚搭起的葡萄架给虫蛀后早已塌下来扫掉,连葡萄藤也被挖走了。右面角上却添了一个大化粪池,是从紧靠着的五层楼公寓里迁过来的。少掉了好几株花,多了几棵不开花的树。我想念过去同我一起散步的人,在绿草如茵的时节,她常常弯着身子,或者坐在地上拔除杂草,在午饭前后她有时逗着包弟玩。……我好像做了一场大梦。满园的创伤使我的心仿佛又给放在油锅里熬煎。
这样的熬煎是不会有终结的,除非我给自己过去十年的苦难生活作了总结,还清了心灵上的欠债。这绝不是容易的事。那么我今后的日子不会是好过的吧。但是那十年我也活过来了。
即使在“说谎成风”的时期,人对自己也不会讲假话,何况在今天,我不怕大家嘲笑,我要说:我怀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
【小题1】下列对原文意思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终于”指的是正直的人在那个时代的必然命运,与小狗包弟一样,命运受到了摧残。
B.第二段主要借助对周围景物描写回忆往事的。这种描写在艺术上运用了回忆的手法,同时,以哀景抒哀情,更添一番悲凉。
C.文章结尾在简朴的语言中道出了真情,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表达了作者自己深深的歉意,同时也表现了作者敢于说真话的勇气。
D.“不能保护一条小狗,我感到羞耻;为了想保全自己,我把包弟送到解剖桌上,我瞧不起自己,我不能原谅自己!”短短的话包含着超人的勇气,体现了作者的“诚实”,更重要的是,它展现了作者崇高的精神境界,以及与之联系的对国家、历史、人民的高度责任感。
【小题2】第一节中两个“包袱”的具体意思是什么?
【小题3】第二节中说“我好像做了一场大梦。满园的创伤使我的心仿佛又给放在油锅里熬煎。”一个受害者,在看到满园的创伤的时候不应该是痛恨、抱怨、折磨吗?作者为什么感到“熬煎?”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夏威夷之焰

刘成章

我的眼睛贴着飞机的舷窗。夏威夷的大岛小屿以及礁岩,通通被雪白的浪花镶了个边,就像置在白色缎子上的一些珍贵文物,令人心醉神迷。而白云游荡的天堂,每一寸都像刚刚洗过,亮堂极了,清爽极了,但也简约极了,甚至不曾看见一只鹰雁之类的高飞的鸟。

第二天,我们租车在考爱岛走了大概半个小时,便已越过人烟的边界,进入了萧蓊郁郁的山野之中。我们走下车来,踩着满地的碧绿看山,山是那么高峻巍峨,在它的垒垒坚石和浓浓植被之中,谁知会隐藏着多少远古信息。顺手摘了些浆果放到嘴里咬咬,发现凡是枝上滚圆的东西,黄的、红的、紫的、硬的、软的,里面都悄悄地结下了籽粒。

“咯咯民——”突然,响起一声雄鸡的悠扬啼唱!我心上一怔,想:难道这儿还住有人家吗?巡睃了又巡睃,这儿绝无人家,片瓦也无。而鸡们却即刻出现在了我们的眼前,若霞块,若缎块,若雪块,若煤块,若金秋田畴之块,若燃烧的火焰……它们都有着我们心中稔熟的外观和动作,亲切而可爱——只是比我们常见的小了一个型号。它们悠闲地走动于大树根底、青草坪上。我们太惊奇了!

这些鸡难道是某种野鸡?显然不是。它们不但与家鸡的模样完全一样,性情也温顺。它们一副旁若无人的样子,毫无惧色,甚至任着你随意碰触。它们究竟是从哪儿来的呢?我一路上猜猜想想。

后来到了繁华的市中心,发现无论是公园里还是街道上,到处都有这样的鸡,它们有的低头觅食,有的缩起一只腿像诗人似的构思着作品,还有的母鸡,居然带了一毛茸茸的鸡雏,优哉游哉地横穿马路,而警察却在指挥来往车辆为母子们让路。

夏威夷天气炎热,仿佛全是由遍地燃烧的花朵所致,而这些鸡,就像是那些花朵的拷贝物——它们是会吃会走会唱的春色火焰。

原来,夏威夷是个由海底火山爆发形成的一串岛屿,与世隔绝着,起先没有人也没有动物。后来终于来了人,人带来了牛羊猪狗之类家畜,也带来了鸡,百余年前,这儿逢上一场罕见的暴风雨,好些养鸡场被吹得七零八落,鸡们死的死散的散,散的流落在四野八荒。但由于这儿不存在狼、狐之类的野兽,加上气候条件优越,这些鸡们便幸运地存活了下来,繁衍生息,最终野化,但它们的血管里却流着家鸡的血液。

我于是了悟,在这个世界上,生命不总是一味地简单传承,有时还会流转,会出人意料地逸出既定的轨道,打破原来的格局和秩序,由依附变为独立,听从自己心灵的召唤,从而别开生面。

我们在餐馆就餐,吃了一通“夏威夷鸡”,心想,夏威夷到处是鸡,是否就是先前看到的鸡?后来知道我们全想错了,夏威夷随处可见的这些野家鸡,是被政府和社会严加保护的,任何人不得随意侵害;食用的鸡毫无例外地出自一些大型养殖场。

终年飘香的夏威夷,花开不凋的夏威夷,它把草籽、昆虫和全部的爱,悉数提供给这些野家鸡,由它们游走,由它们享用,由它们以自己的意志生活,祥和安静地度过一生,这里显然是鸡们的桃花源。

此时,白云蓝天之下,温和湿润的海风之中,那些红的白的黑的芦花的夏威夷野家鸡,正迈着华尔兹的方步,何其舒心和自在,鸡们一时兴起,居然孩子似的打闹起来了。其中一只气宇轩昂,肉冠如颤动的火焰,背覆白羽,胸腹和尾巴黑中透着蓝绿,打闹中它最为显眼。当它遭到围攻的时候,竟嘎嘎地飞上树丫,而另一只也跟了上去,它的嘎嘎声随之爆开,接着,整个鸡群热闹起来了,谁也说不清那是多少声音,生命的洒脱宣泄,此起彼伏,如同一团燃烧的火焰,热烈到了极点。好大一阵子,才重归寂静。

(选自2018年2月23日《光明日报》,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描写从飞机舷窗俯瞰所见到的夏威夷景色,从海面写到天空,层面分明,画面优美,读之令人沉醉。
B.文章在写夏威夷鸡的出场时,别具匠心地运用先声夺人的手法;先闻其声,设置悬念;再绘其形,令人惊喜。
C.夏威夷鸡旁若无人,随处可见,甚至阻碍了交通,却受到夏威夷政府和社会的保护。对此,作者心中不以为然。
D.文章不仅描写了夏威夷鸡的种种特点,还由此触发对生命的深刻感悟,从而丰富了文章意蕴,提升了文章境界。
【小题2】画线的一段文字,在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小题3】如何理解标题“夏威夷之焰”的含意?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负重的河流

黄毅

这是每一本地理书上都提到过的著名河流。一条河流在哪里出现,从哪里经过,又归属于哪里,决不是偶然的事。塔里木河的出现,再一次证明了作为一条河流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环峙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冰峰雪岭,阻隔着来自外界的声音,那些充满雨意的雷声只能在别人的天空奏响。那些令人神往的潮音,只能打湿他乡的梦。极度干旱的沙漠,裸陈着对天空的一次次叩问,而降雨量几乎等于零的天空,又一遍遍让塔克拉玛干落寞失意。巨大的苍黄壅塞着胸间,铺天盖地的尘沙装满眼眶。多么需要水,她是生活的全部,是生命中的生命。

这是一条多么率直的河流,坦荡、刚烈而勇敢。该扬波的时候必定扬波,该隐忍的时候必定隐忍,该奔涌的时候一定奔涌,该潆洄的时候就一定潆洄;流就流出气魄,纵横捭阖,摧枯拉朽;流就流出韵味,一波三折,百转千回。

你再不会见到反差如此巨大的河流。在枯水期,那是生命的一次休整与放松,河水浅吟低唱,嘤嘤细语,有些地方甚至大段大段露出河床,看上去是那样的羸弱;而洪水却是一次生命的张扬与放纵,洁浩荡荡,左奔右突,把河床扩大到几倍,处处呈现的是强悍与力量,时时迸射的是阳刚与霸气。

就是这样一条河,最终却不能冲出沙漠,当塔里木河挟着昆仑山的冰雪,一路呐喊冲向沙漠的时候,塔克拉玛干却不动声色,集合了亿万的沙粒,用最柔软的办法,让河水就范。当塔里木河切割开沙漠柔软的皮肤,你看到河的确是赢家,可是到最后,它却锈蚀在沙漠的肌体里,最终折断:当塔里木河饱蘸着冰雪水,在塔克拉玛干这张巨大的纸上写出一笔劲道的点画,那个2750公里的笔锋却在意犹未尽的时候,被沙漠吸尽了最后的墨迹。

有河总是有树。树是河流的另一种形式,是河接近蓝天白云的一种方式。站立起来的河,哗哗的林涛,让鸟像鱼一样游来游去。追随塔里木河的,是郁郁苍苍的胡杨林。它们高壮精神,粗枝大叶,缘着塔里木河这条苍青的脉管,排列着森森然的汗毛,英姿勃发。但是离塔里木河愈远就愈让人感到吃惊甚而震惊——那是些脱去了绿色的树——他们死了,但还以树的姿态直立着。是塔里木河抛弃了他们,还是他们走得太远?他们成了沙漠上没有归宿、没有目的、不知道要往哪里去的流徙者,他们永远挺起在走,而永远走不出这块沙质的土地。

塔里木河在不断萎缩,他的退却不仅让百万胡杨游离失所,更严重的是让人类自己饱尝苦果。罗布泊这个巨泽的消亡,与三大水源之一的塔里木河的断流,有着直接的关系。据清代《西域水道记》记载,罗布泊人“素习水居,不便陆徙”,而罗布泊据说在上世纪六十年代还有水,彻底干涸也就是近几十年的事。罗布泊人实际上应该是沙漠中的渔民,常以中空的胡杨树一劈为二作为行舟,在水面往来穿梭,迅如利箭。如今没有了水,罗布泊人只能以土为生。他们曾经以湖泊为伴,渔歌唱晚,渔樵互答,何曾想到周围的沙漠日近?何曾想到有一天河水会断流?又何曾会想到一片汪洋的大湖会彻底干涸?他们在罗布泊生活了几十代人之久,有一天忽然就被湖泊抛弃了!这是上苍对他们的戏弄,还是对世代拥有汪洋大泊的人以往的漫不经心和虚掷的惩戒?

这是每一本地理书都写进去的著名河流。我们愈是热爱,我们愈是惶恐;我们愈是负疚,我们愈是失魂落魄。一条河从昨天流到今天还要去明天,而我们的内心竟不能轻松如浪波。哦,塔里木河,你为什么这样浑浊?为什么又这样滞重?

【小题1】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两次提及塔里木河是每一本地理书都写到的著名河流,前后照应,反复强调,蕴含着对塔里木河现状的深沉喟叹。
B.“那些令人神往的潮音,只能打湿他乡的梦”,形象地表现出沙漠对水和生命的渴望,蕴含着作者对沙漠缺水少雨的无奈与同情。
C.文章用历史材料证明罗布泊人在清代依然与湖为伴,古今对比,更能说明塔里木河的萎缩对人类文明产生的巨大影响。
D.作者认为缺乏对河流的珍视与保护,人类最终将自食其果,为此从不同方面对塔里木河的断流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小题2】文章第⑥段写胡杨林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小题3】从全文看,作者为什么说塔里木河是一条“负重的河流”?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春从心出
刘心武
(1)愿乘火车,喜欢那窗外舒卷的田园画面;愿乘轮船,喜欢那船头劈开的浪花飞溅;愿乘飞机,喜欢那舷窗外的云海无边……旅行之乐,在起点,在终点,更在那前往中的沿途浏览。
(2)愿有机会,被准允一个人进入没有演出的剧场,随便选一个适中的座位,静静地坐在那里,凝望那垂闭的大幕,在万籁俱寂中,以回忆,以想象,以对自己钟爱的编剧、导演和演员的深深感激,以对艺术的敬畏与对审美的忠贞,从心灵里,演绎出一幕又一幕的话剧,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神秘莫测,难以言喻……啊啊,那是怎样的一种超级享受!
(3)当近照堆积如山时,我们厌倦了摄影,甚至消退了清理回味的兴致。可是,我们对旧照片的窥视欲久盛不衰,难道,非得当那岁月梳篦过的残照,零星如梳齿上的断发时,我们才能懂得珍惜,生发出琴弦般颤动的情愫么?
(4)以往,害怕走进书店,是因为总觉得那陈列出的新书,有许许多多都应该抓紧购买,而自己囊中羞涩,欲壑难填——甚至仅仅是站在书店的橱窗前,便有一种受到特殊强刺激的感觉,怦然心动,难以自持;常常是,进去时拼命告诫自己不得癫狂,而出来时却囊空如洗,抱着一大包书,踽踽独行在长街之上,因为连乘公共汽车的钱也没留下,步行抱书回家真乃苦难的历程……及至回到家中,洗手沏茶,仰坐观书,那一份悠哉游哉的劲头,噫,亚赛小神仙!如今呢,害怕走进书店,是因为那些花花绿绿的出版物,虽然呈现着满坑满谷之势,不像以往那样隔着柜台,大半还得有劳售货员取拿,可以随意自选,浏览听便,可是,竟往往很难遇上一两本想买下的书,甚至带去打算购书的费用,竟有花不出去的苦闷;终于淘出购得数种,打“的”回到家中,照例洗手沏茶,倚在沙发上展读,那纸张没得说是雪白挺括的,装帧得也颇称“雅皮”,但仅是头一章,便几乎每页都有别字蹦出,如沙石硌牙,好不扫兴!
(5)书中毕竟有人生,人生毕竟一部书;书林杂芜,仍要耐心从中淘出善本精品,人生诡谲,仍要坚韧地追求活着的真谛。
(6)冬去春来,朋友打来电话,兴奋地报告,他那窗外的晴空中,出现了多年不见的南来雁群,一会儿呈一字,一会儿呈人字,跃然翩飞,引出他心中酽酽的诗意,多年不曾写诗的他,一时竟挥就了五首新作!放下电话,我也久久不能平静。我们的生命中最辉煌的时刻也只有那么一段。这都很像北国的春天,会飘然而至,绣出万紫千红,却又匆匆而去,甚至伴随着阵阵沙风,在你不经意时,已然落红满地。现代人里,谁还会像林黛玉那样哀伤地葬花?一时间你会觉得有许多俗众熙熙攘攘,无情地在你跟前践着落花去追名逐利,于是惆怅,你喟叹……但是,我鼓励自己,也劝告别人,像我那朋友一样,诗意地看待生命,看待青春,看待成败得失,看待生关死劫;需知,有一种春天是永存的,那便是从心灵滋生出来的,大雁跋涉般的豪情……
【小题1】作者在开篇强调“旅行之乐,在起点,在终点,更在那前往中的沿途浏览”,文中哪些内容体现了人生旅途中的“浏览”?
【小题2】结合文章内容,如何理解下面两句话。
(1)书中毕竟有人生,人生毕竟一部书。
(2)有一种春天是永存的,那便是从心灵滋生出来的,大雁跋涉般的豪情。
【小题3】从全文看,第六段“朋友打来电话”这件事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小题4】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本文主旨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