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沈从文

场坪上,白日照着,一圈闲人,为小小热闹粘在那里。

一个年过六十的老人扛了一对大傀儡走来,到了场坪,四下望人,似乎很明白这不是玩傀儡的地方,但无可奈何的停了下来。

老头子把傀儡坐在场中烈日下,轻轻咳着,调理着嗓子。他除了那对脸儿一黑一白简陋呆板的傀儡以外,什么都没有!看的人也没有。

他发红小眼睛四方瞟着,场坪位置既不适宜,天又那么热,若无什么花样做出来,绝不能把闲人引过来。老头子便望着坐在坪里傀儡中白脸的一个,亲昵的低声的打着招呼,也似乎正用这种话安慰他自己。

“王九,不要着急,慢慢的会有人来的,咱们呆一会儿,就玩个什么给爷们看看,玩得好,还愁爷们不赏三枚五枚?玩得好,爷们回去还会说:王九赵四摔跤多扎实,六月天大日头下扭着蹩着搂着,还不出汗!可不是,天那么热,你也不累,好汉子!”

来了个学生,站着,没动。

老头子瞥了眼,微笑着,全身作成年轻人灵便姿势,膀子向上向下摇着,一面自言自语的说话,亲昵得如同家人父子:

“王九,你瞧,先生可来了。好,咱们动手,先生不会走的。你小心,别让赵四小子扔倒。先生帮咱们绷个场面,看你摔赵四这小子,先生准不走。”

他把傀儡扶起,整理傀儡身上的破旧长衫,又从衣下取出两只假腿来,把它缚在自己裤带上,再把傀儡举起,弯着腰,钻进傀儡所穿衣服里面去,用衣服罩好了自己,且把两只手套进假腿里,改正了两只假腿的位置,开始在灰土坪里扮演两人殴打的样子。他移动着傀儡的姿势,跳着,蹿着,有时又用真脚去捞那双用手套着的假脚,装作掼跤盘脚的动作。他既不能看清楚头上的傀儡,又不能看清楚场面上的观众,表演得却极有生气。

大学生笑了,有人注意到了这边,第二个人跑来了。

不久,第三个以至于第十三个皆跑来了。

闲人聚集得越来越多。

众人嘻嘻的笑着,从衣角里,老头子依稀看出一圈观众的腿脚,他便替王九用真脚绊倒了赵四的假脚,傀儡与藏在衣下玩傀儡的,一齐颓然倒在灰土里,场面上起了哄然的笑声,玩意儿也就小小的结束了。

老头子慢慢的从一堆破旧衣服里爬出来,露出一个白发苍苍满是热汗的头颅,发红的小脸上写着疲倦的微笑,又将傀儡扶起,自言自语:”王九,好小子。你玩得好,把赵四这小子扔倒了,大爷会大把子铜子儿撒来,回头咱们就有窝窝头啃了。你累了吗?热了吗?来,再来一趟,咱们赶明儿还上国术会打擂台,挣个大面子!”

众人又哄然大笑。

过一阵,围的人已不少,他便四面作揖说:”大爷们,大热天委屈了各位。爷们身边带了铜子儿的,帮忙随手撒几个,荷包空了的,帮忙呆一会儿,撑个场面。”

有人丢一枚两枚的,与其他袖手的,皆各站定原来位置不动,一个青年军官,却掷了一把铜子,皱着眉走开了。老头子为拾取这一把散乱满地的铜子,沿着场子走去,系在腰带上那两只假脚,很可笑的左右摆动着。

这老头子同社会上某种人差不多,扮戏给别人看,连唱带做,并不因做得特别好,就只因为在做,故多数人皆用希奇怜悯眼光瞧着。应出钱时,有钱的照例也不吝惜钱,但只要有了件新鲜事情,大家便会忘了这里,各自跑开了。

卖莲子小摊,有人中了暑,晕了过去,大家不知发生了什么事,见有人跑向那方面,也跟着跑去。只一会儿,玩傀儡的场坪观众就走去了大半,少数人也似乎才查觉了头上的烈日,渐渐散去了。

场中剩了七个人。

老头子微笑着,一句话不说,两只手互相捏了一会,又蹲下去把傀儡举起,罩在自己的头上,两手套进假腿里去,开始剧烈的摇着肩背,玩着之前的那一套。古怪动作招来了四个人,但不久去了五个人。等另一个地方真的殴打发生后,人便全跑去了。

老头子依然玩着,依然常常故意把假脚举起,作为其中一个全身均被举起的姿势,又把肩背极力倾斜向左向右,便仿佛傀儡相扑极烈。依然在一种规矩中倒下,毫不苟且的倒下。王九又把赵四战胜了。

他从那堆敝旧衣里爬出时,已空无一人。

于是他同傀儡一个样子坐在地下,数着铜子,一面向白脸傀儡王九笑着,说着前后相同既在博取观者大笑,又在自作嘲笑的笑话。他把话说得那么亲昵,那么柔和。他不让人知道他死去了的儿子就是王九,儿子的死,乃由于同赵四相拼,也不说明。他决不提这些事。他只让人眼见傀儡王九与傀儡赵四相殴相扑时,虽场面上王九常常不大顺手,上风皆由赵四占去,但每次最后的胜利,总仍然归那王九。

王九死了十年,老头子城里外表演王九打倒赵四也有了十年,真的赵四,五年前早就黄疸病死掉了。

(有删改)

⑴下列对作品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文中多次描写老头子和傀儡”王九”的亲昵举动,这说明傀儡”王九”不仅是老头子表演的道具,更是老头子儿子的替身,是孤独人生的寄托。
B.老头子在闲人们纷纷离开时依然”在一种规矩中倒下,毫不苟且的倒下”,一方面是希望通过有趣、认真的表演吸引挽留闲人,另一方面也借摔倒来发泄心中的苦痛。
C.小说中的闲人们从”嘻嘻的笑着”到”场面上起了哄然的笑声”再到”众人又哄然大笑”,作者通过接二连三的笑声淋漓尽致地描绘出这群看客的百无聊赖与冷漠无情。
D.小说结尾交代老头子之子王九被人致死已有十年,但老头子十年来表演的傀儡戏中一直让王九在相拼中胜利,作者同情中又有对其人其行”怒其不争”的批判。
E.作者语言朴实,用从容淡然的笔调叙说了一个老卖艺人的悲苦人生,然而平静的文字下却蕴含了作者深沉的感喟和悲悯情怀。
⑵小说主人公老头子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⑶这篇小说的结尾令人印象深刻,请赏析它的妙处。
⑷小说题目“生”是解读作品主题的关键,请结合全文谈一谈你对小说主题的理解。你从这个主题中又获得什么人生启示?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8-11 12:01:2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品质
约翰·高尔斯华绥
我很年轻时就认识他了,因为他承做我父亲的靴子。他和他的哥哥合开一爿店,店房有两间打通的铺面,开设在一条横街上——这条街现在已经不存在了。
店铺的橱窗里陈列着几双靴子。那几双靴子太美观了,只有亲眼看过靴子灵魂的人才能做出那样的靴子。这些靴子体现了各种靴子的本质,确实是模范品。当然,我在后来才有这种想法。
我清楚地记得:有一天,我把幼小的脚伸到他跟前时,羞怯地问道:格斯拉先生,做靴子是不是很难的事呢?他回答说:这是一种手艺。他本人有点儿像皮革制成的人,因为皮革是一种死板板的物品,本来就有点儿僵硬和迟钝。
人们不可能时常到他那里去,因为他所做的靴子非常经穿,一时穿不坏的——他好像把靴子的本质缝到靴子里去了。
有一天,我有机会跟他谈了一件事,我忘不了那一天。我对他说:格斯拉先生,你晓得吗,上一双在城里散步的靴子咯吱咯吱地响了。
他看了我一下,没有作声,好像在盼望我撤回或重新考虑我的话;然后他说:“那双靴子不该咯吱咯吱地响呀。”
“对不起,它响了。”
“你是不是在靴子还经穿的时候把它弄湿了呢?”
“我想没有吧。”
他听了这句话以后,蹙蹙眉头,好像在搜寻对那双靴子的回忆;我提起了这件严重的事情,真觉得难过。
“把靴子送回来!”他说,“我想看一看。”
由于我的咯吱咯吱响的靴子,我内心里涌起了一阵怜悯的感情;我完全可以想象到他埋头细看那双靴子时的历久不停的悲惨心情。
“有些靴子”,他慢慢地说,“做好的时候就是坏的。如果我不能把它修好,就不收你这双靴子的工钱。”
有一次(也只有这一次),我穿着那双因为急需才在一家大公司买的靴子,漫不经心地走进他的店铺。我可以意识到他的眼睛在细看我脚上的次等皮革。他最后说:“那不是我做的靴子。”
他的语调里没有愤怒,也没有悲哀,连鄙视的情绪也没有,不过那里面却隐藏着可以冰冻血液的东西。为了讲究时髦,我左脚上的靴子有一处使人很不舒服;他把手伸下去,用一个手指在那块地方压了一下。
“这里疼痛吧”,他说,“这些大公司真不顾体面。可耻!”跟着,他心里好像有点儿沉不住气了,所以说了一连串的挖苦话。我听到他议论他的职业上的情况和艰难,这是唯一的一次。
“他们把一切垄断去了”,他说,“他们利用广告而不靠工作把一切垄断去了。我们热爱靴子,但是他们抢去了我们的生意,事到如今——我很快就要失业了。生意一年年地清淡下去——过后你会明白的。”我看看他满是褶皱的面孔,看到了我以前未曾注意到的东西:惨痛的东西和惨痛的奋斗——他原本的红胡子好像突然添上好多花白须毛了!
后来我再去他那里的时时候,我很惊奇地发现:他的店铺外边的两个橱窗中的一个漆上另外一个人的名字了。再后来,我发现他的姓氏不见了。橱窗里照样陈列着那几双靴子。
我走了进去,心里很不舒服。在那两间门面的店堂里——现在两间门面又合二为一了——只有一个长着英国人面貌的年轻人。“格斯拉先生在店里吗?”我问道。
他诧异地同时讨好地看了我一眼。“不在,先生”,他说,“但是我们可以很乐意地为你服务。我们已经把这个店铺过户过来了。毫无疑问,你已经看到隔壁门上的名字了吧。我们替上等人做靴子。”
“是的,是的”,我说,“但是格斯拉先生呢?”“啊!”他回答说,“死掉了!”
“死掉了?但是上星期三我才收到他给我做的靴子呀!”“啊!”他说,“真是怪事,可怜的老头儿是饿死的。”
“慈悲的上帝啊!”
“慢性饥饿,医生这样说的!你要晓得,他不让任何人碰他的靴子。他接了一份订货后,要费好长时间去做它。顾客可不愿等待呀。结果,他失去了所有的顾客。在伦敦,没有一个人可以比他做出更好的靴子!但是也得看看同业竞争呀!他从不登广告!他肯用最好的皮革,而且还要亲自做。好啦,这就是他的下场。照他的想法,你对他能有什么指望呢?”
“但是饿死——”
“这样说,也许有点儿夸张——但是我自己知道,他从早到晚坐在那里做靴子,一直做到最后的时刻。你知道,我往往在旁边看着他。他从不让自己有吃饭的时间;店里从来不存一个便士。所有的钱都用在房租和皮革上了。他怎么能活得这么久,我也莫名其妙。他经常断炊。他是个怪人。但是他做了顶好的靴子。”
“是的”,我说,“他做了顶好的靴子。”
(据沈长钺译本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中的“我”是一个线索式的人物,通过“我”与格斯拉的具体交往塑造了一个老手艺人的形象。
B.小说按照时间顺序展开情节,从中显示出格斯拉先生生意、生存状况的变化过程,但时间交代都不“具体”。
C.长着英国人面貌的年轻人的话语既显出他对格斯拉的否定与不屑,又显出他讨好、夸夸其谈的性格特点。
D.在本文中,对话是刻画人物的主要手段,也是结构全篇的重要特色,有力地烘托并丰富了小说的主题。
【小题2】小说讲格斯拉的故事,全文却用第一人称描写,其中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态度?请结合文章分析。
【小题3】有人说格斯拉是悲剧人物,也有人说格斯拉是英雄人物。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神奇魔术
戴玉祥
程咬铁正在玩尖刀刺喉的魔术。
程咬铁手提尖刀,在人群里连转三圈后,忽的将那尖刀砰的扔到地上。阳光碰到尖刀上,弹出晃眼的光芒。
围观的人齐喊:“真刀——”
程咬铁也不做声,左脚一点,那尖刀便被稳稳攥在右手。
程咬铁右手攥刀,后退几步,站定,右臂慢慢抬起,刀尖顶着喉结,微微闭上眼睛。
围观的人,心都提到嗓子眼。空气,似乎凝结。
突然,一声惨叫,那把刀,刀尖从后颈探出,殷红的鲜血,顺刀而流。
众人脸色大变,想喊,却喊不出声。
程咬铁忽的拔出尖刀,喉结处,丝毫无损。
众人如梦初醒,齐呼:“神奇!神奇!”
程咬铁面带微笑,不响一声。
这天,程咬铁正在院内练功,院外哭喊声骤起。
程咬铁跑出院子,只见日本兵凶煞煞赶着村民,迎面走。程咬铁想跑,但没有跑。程咬铁想知道这些日本兵,赶村民做什么。
原来,鬼子的运粮车在村南的戴家湾被八路抄了,鬼子怀疑村子里有八路,才这阵势。
村口,那爿空旷地上。
叫滕狼的少佐,手按军刀,咆哮:“八路的,交出!”
没有人回答。
“不交的,”少佐抽出军刀,“统统的,死啦死啦。”
还是没有人回答。
少佐抬起军靴,咯噔跨前一步,左手拽过刘老爷爷,右手举起军刀……
村民们闭上眼睛。
一声断喝:“住手!”
程咬铁跳到少佐面前。
“放了他!”程咬铁手指少佐,“我知道八路在哪里。”
“你的,知道?”少佐放开刘老爷爷,跨到程咬铁面前,“你的,良民大大的。”少佐脸挂狰狞。
村民们睥睨的目光,喷着忿怒。
“你的,快说!”少佐急了,“不说,统统的,死啦死啦。”少佐手握军刀,泛着绿光的眼睛,扫视着村民。突然,少佐抓过王家的小孙子,刀刃划着他的脸。惊惧的惨嚎声,令人心悸。
“住手!”程咬铁手指人群中的一位青年,声若蚊蝇,“就是他——”
那青年被拉了出来。
事后,村民的吐沫淹了程咬铁。程咬铁再玩魔术,也都不去看了。
这天,程咬铁正玩魔术,滕狼少佐走过。
“你的,魔术大大的好。”滕狼少佐泛着绿光的眼睛,直视着程咬铁,“你的,以后军营的耍。”
之后,村子里就没人见到程咬铁了。村民们见了面,就说,程咬铁这个大汉奸死了,报应。只是那个青年八路,死得太惨了。但也有人说,程咬铁没死。
程咬铁的确没死。
程咬铁在鬼子军营里,玩魔术。玩着玩着,便玩出些名堂。那些日本兵,没事就绕着程咬铁转。就连滕狼少佐,也喜欢上了。
一天,日军淮河战区机关长来少佐的军营,少佐讨好机关长,让程咬铁耍一出魔术。
程咬铁欣然答应。
程咬铁这次玩的是一种叫“推心置肺”的魔术。魔术开始后,程咬铁叫了二个日本兵过来,让二人分别躺在二只木箱里,罩上红布。程咬铁高挽衣袖,双手合拢,在人前连连走过三遭后,步到左边的木箱前,双手霍的插下去,旋即捧出一只血淋淋的的人心。
机关长腾的拔出手枪。滕狼少佐也站了起来。
程咬铁捧着血淋淋的人心,小声说道:“人命关天,千万不可弄出声响。”说后,将人心放进右边的木箱,再抬出手时,手里已提一叶人肺。
唏嘘声一片。
程咬铁将人肺放入左边木箱。
“下面,”程咬铁脸矮浅笑,“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程咬铁揭开红布,二个日本兵从箱子里爬了出。
有人跑过去,看那箱子,内里没有异样,更不见一点血迹。问那二个士兵,回答,好像睡了一觉。
神奇!神奇!
机关长更是觉得刺激。
程咬铁趁机激道:“各位长官,我看机关长兴致很高,有请机关长与滕狼少佐‘推心置肺’,好不好?”
众士兵齐呼:“大大的好!”
机关长有些犹豫,但见士兵们情绪高涨,不好拒绝,便与滕狼少佐走上台。
程序照旧。
所不同的,是程咬铁又拿了一块大红布,罩在二箱的红布之上。快结束的时候,程咬铁掀起大红布一角,神秘而认真地说:“人命关天,五分钟内,不可掀布。”说后,程咬铁钻了进去。
五分钟过去了。
十分钟过去了。
忽有人觉出不妙,跑过去,揭掉红布:机关长,还有滕狼少佐,皆已毙命。
机关长的心被挖,滕狼少佐的肺被掏。
程咬铁不见了。
此时,程咬铁正蹲在一座新坟前,泪流满面。坟里躺着的,就是在滕狼少佐面前,被他指认的那个八路。
只是,村里没有人知道那个八路,就是他的儿子。
(选自《天津文学》2013年第6期,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滕狼少佐拽过刘老爷爷,举起军刀,后又用刀刃划一个小孩的脸,这样写渲染了紧张气氛,凸显出程咬铁大义凛然的形象。
B.小说反复描写围观的村民们和日本兵看程咬铁玩魔术时的紧张、惊讶、叫好等反应,从侧面表现了程咬铁表演的魔术很神奇。
C.日军机关长和滕狼少佐觉得程咬铁表演的“推心置肺”魔术很刺激,于是上台配合程咬铁表演魔术,结果被程咬铁干掉。
D.小说结尾交代程咬铁指认的那个八路其实是他的儿子,村民们对程咬铁的误解至此真相大白,这表达了作者对他的同情。
E. 程咬铁身怀绝技,他的魔术既可以用来凝聚人心抗日,也可以用来杀掉穷凶极恶的敌人,这正是标题中的“神奇”的内涵。
【小题2】小说开头到“神奇!神奇!”这10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小题3】程咬铁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小题4】小说中表现了我们怎样的民族心理?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完成下题。
蓝宝石戒指
潋滟
12年前,当劳尔和邦妮携手步入婚姻殿堂时,他们曾双双对着神父发誓白头偕老相携一生。可时间的流转却渐渐磨钝了当初的爱情诺言。一年前,劳尔爱上了别的女子,夫妻俩最终决定平静地结束婚姻。
夫妻俩早早起草离婚协议书,但棘手的是怎样让11岁的儿子哈利平静地接受父母离婚的现实,并自主选择最终和谁生活在一起。
周末的时候,劳尔和邦妮决定一起带哈利去郊外玩,顺便跟儿子好好谈谈。一家人走在铺满金黄叶子的乡间大道上,劳尔跟儿子说:“哈利,如果让你选择跟父亲或者母亲单独生活的话,你会选择谁呢?”听到父亲的话,哈利突然停下脚步回答:“没有如果,因为我们三个人永远都在一起。”
一旁的邦妮听到儿子的回答,转身悄悄擦拭眼角的泪水。这个细微动作没能逃过哈利的眼睛,他边帮母亲擦眼泪,边问父亲:“你们是不是不再相爱了?”
面对儿子迎面的追问,劳尔和邦妮将他们准备离婚的打算告诉了哈利。哈利沉默了很久,然后问妈妈:“你们离婚后,会和现在有什么不同?”邦妮轻轻地告诉他:“除了你是我们共同的珍宝外,其他一切将被分离。”
这时,哈利突然看到母亲左手无名指上戴的那枚蓝宝石戒指,妈妈曾说,这枚戒指是她最珍贵的礼物,代表永恒的爱情和忠贞。打哈利懂事起,他就没见过母亲褪下这枚戒指。想到这里,哈利突然问父亲:“你们离婚后,妈妈的蓝宝石戒指就不能戴了吗?”
听到儿子天真的问题,邦妮打算将戒指还给劳尔,但戒指似乎已经长进骨髓,无论怎么用力都不能褪下。看着母亲忍着泪水使劲从红肿的手指上褪戒指,哈利对父亲说:“您的戒指已经长到母亲的手里去了,求求您别拿回去好吗?”劳尔哽咽着拍拍哈利的肩膀说:“我不会的。”
父亲的话让哈利喜形于色,他继续问道:“没有这枚蓝宝石戒指,你是不是不能娶别的女人呢?”儿子单纯的想法让劳尔无地自容。
但是心如死灰的邦妮不打算挽救这段婚姻。那天晚上,她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冲进卫生间往左手无名指上涂肥皂,将戒指取了下来,邦妮躲在卫生间嚎啕大哭,她不知道儿子一直跟在后面,小小年纪的他瞬间明白:离婚对母亲来说是噩耗,不是喜讯。
父亲不是说过,没有母亲手上的那枚戒指,他就不能再婚了吗?第二天早上,邦妮准备将戒指还给丈夫时,哈利突然一把将戒指夺过去:“戒指在我手上,你们不能离婚啦!”儿子的举动让邦妮既伤心又感动,她搂着儿子轻轻哭泣起来。劳尔缓缓走到儿子身边,将儿子和妻子紧紧搂在怀着说了声“对不起”。
晚上,邦妮告诉儿子,既然已经褪下了戒指,就表明她已经下定了离婚的决心。哈利紧张地问:“不戴戒指就表明要跟爸爸离婚吗?”邦妮抚摸着儿子的头说,你看妈妈现在两手空空,她已经丢了爱情。
那天晚上,11岁的哈利第一次陷入了深思:他左思右想,然后从柜子里找出一瓶万能胶水,打着手电,蹑手蹑脚来到了母亲的卧室。
母亲的左手刚好放在被子外面,哈利将涂了胶水的戒指往母亲的无名指上套,刚套到母亲手指上就被粘住了,哈利担心它再滑落,咬咬牙使劲将戒指往下推。睡梦中的邦妮感到一阵剧痛,她大声喊叫起来。睡在客厅的劳尔闻声赶进来,拉开灯,只见满脸泪痕的儿子呆呆地站在母亲床边,他的双手还捉着邦妮的左手无名指,因为戒指还没有套好……
房间里安静极了,劳尔沉默片刻后,将妻子手上的戒指轻轻褪下来转身进了卫生间。3分钟过后,这个泪流满面的男人将洗净的蓝宝石戒指重新套在了妻子的手指上。一旁的哈利笑着蹭到父母身边,现在他可以开心了,因为父亲正在深情地亲吻母亲……
【小题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哈利是小说的中心人物,他真挚的爱着父亲和母亲,尤其不忍心看到母亲成为失败婚姻的牺牲品,极力地挽救一场岌岌可危的婚姻,他的拳拳之心最终打动了劳尔,也渐渐改变了邦妮的决定。
B.当邦妮无论怎么用力都不能褪下戒指时,劳尔面对哈利不要拿回戒指的恳求,哽咽着拍拍哈利的肩膀答应了,这表明劳尔已经决定挽救这段婚姻。
C.蓝宝石戒指在邦妮心中是最珍贵的礼物,代表永恒的爱情和忠贞,在小说中又是情节发展的主要线索,自始至终贯穿全文。
D.小说最感人之处是劳尔拉开灯时发现满脸泪痕的儿子呆呆地站在母亲床边并为没有帮母亲套好戒指感到无奈,劳尔这一单纯幼稚的举动将小说的情节推向了高潮。
E.小说开头交代夫妻俩决定离婚的原因是劳尔爱上了别的女子,主要目的是说明劳尔是个薄情寡义的人。
【小题2】小说第一段和第二段交代了夫妻俩的离婚打算,第三段却描写劳尔与哈利谈话的优美环境以及哈利不假思索地回答,前后是否矛盾?谈这样写有何作用?
【小题3】小说四次写邦妮的哭,每次哭的表现都不同,心情也不一样。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具体分析邦妮前三次哭的心理。
【小题4】小说在塑造哈利这一人物形象时充分发挥了细节描写的作用,请结合文中具体内容谈谈小说的细节描写分别表现了哈利什么形象。

同类题4

阅读小小说《严重问题》,按要求完成后面各题。
严重问题
星期六下午,到任一个月的甄局长主持召开机关生活会。他说,今天他要搞点“特权”,请大家专门给他提意见,越尖锐越好,捕风捉影、道听途说也无妨,就是不要听赞歌。但是,多数发言不过是不痛不痒的“温吞水”,偶尔有几个重锤也是鼓槌举得高,落下来却又变成了蜻蜓点水。
会议进行到两个小时,卡了壳了。偌大一个会议室烟雾腾腾,暖气“咝儿咝儿”地叫得烦人。该说的都说了,不该说的谁也不想说,不冷场才怪呢。有人悄悄地瞟着一直阴沉着脸的甄局长,只等他一发话就收摊撒丫子。
“我提点——”
突然,秘书科的副科长严志广打破了沉默。“唰”的一下,大家把惊诧的目光全都对准了他。这位严副科长年方四十,赤红面子,连鼻子也红得发紫,因而他有一个当年曾令人艳羡不已的绰号——严红,并以长于抬轿而蜚声局内外。开会以来,他一直保持缄默,现在却一反常态,突然也要“提点”,真像甩出一颗氢弹。
“我考虑了很长时间,脑子里公与私也斗争了很长时间,想来想去,我还是要说,不要面子要真理嘛!我给甄局长提点意见,是个严重问题……”
开场白就非同小可。大家的脑神经全都绷得紧紧的,连爱喝茶的人也不敢喝了,唯恐喝茶的声音影响了听觉效果。
“这个严重问题如果不解决,要影响到党的事业,因此我打消了顾虑,本着对党的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
正如视察一颗定时炸弹一样,大家的眼睛瞪得溜溜圆,心都快提到嗓子眼儿了。严副科长神情庄重,往上推了推珐琅架眼镜,停了一下,又一板一眼地说:“甄局长到局一个月来,早来晚走,兢兢业业,身体一天天消瘦下去,长此以往,会影响健康,作为一位老干部,身体并不是自己的,而是党的,是党的宝贵财富,怎么可以随随便便糟蹋党的宝贵财富呢?……
难道这不是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吗?……”
关子卖完了,终于亮了相。全部发言充满了严密的逻辑、毫不含糊的推理和丰富的感情……
这回,轮到大家“唰”地一下把眼光对准这位“随随便便糟蹋党的宝贵财富”的甄局长了。 他听着,记着,直到严志广讲完,他慢慢地走到窗前,“哒”地一声推开了窗户,顿时一股加着雪花的凉气涌了进来,烟雾随着慢慢地向外飘散。他咬了咬嘴唇仿佛在痛苦地抑制自己。然后,他把几张记录从本子上撕下来,交给打字员,说:“请把严志广同志的发言打印100份,它也许可以从一个特殊的角度告诉我们各级领导干部,什么是‘严重问题’……”
【小题1】对文中画线部分所作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大家平心静气,聚精会神,都想听听严副科长究竟要说些什么问题,因为他今日一反常态,格外引人注目。
B.大家沉浸在严志广“充满了严密逻辑、毫不含糊的推理和丰富的感情”的发言之中。
C.这所机关长期以来没有民主作风,今天严副科长敢于当面指出刚到任的局长的“严重问题”,大家自然都感到震惊和不可思议。
D.作者以烘云托月的手法,用大家神情举止的变化,衬托出严副科长高度的政治责任感。
【小题2】本文中所说的“严重问题”实质上指的是什么?
【小题3】文中对暖气、烟雾、凉气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小题4】甄局长是怎样一个人?请概括其性格特点。
他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干部。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二叔
汪培君
二叔会看风水,谁家修宅基必来找他去看。二叔乐颠颠去乐颠颠回,从不收钱。我问二叔为什么?他反问我,你为什么喊我二叔?我回答按乡邻辈分。他又问,你知道为什么村里人见面该长称长称,该平称平称,从不像城里人老张小李地叫?我说,这个问题还真没想过。二叔就说,亏你还是村里的人头,一个村就是一个大家庭,为自家人干点事,能收钱吗?
我是村里的书记。
我吃了一惊,想不到二叔对乡邻的认识这么到位。
二叔不收钱,别人过意不去,就给他弄包烟弄瓶酒啥的。我不抽烟,但爱喝两盅,就常去二叔家蹭酒喝。二叔总是一撇嘴说,放着受贿的好酒不喝,来喝我这劣酒。我说我听您的,明天起开始受贿。二叔就故意拉长了脸说,你敢,我第一个实名举报你。——还加菜吗?我问还有什么?他指了指院子里的公鸡。我说麻烦,八月十五送我家去吧。二叔说想得美,来吃有你一口,不来吃连鸡毛也没你的。
我们村后面有一条河,河里有一块几十亩地的大沙湾,沙纯,层厚,被县城一个开发商看中了,要买。我摇摇头不答应,说二叔说过,大挖大掘是开膛破肚,伤元气,破风水。开发商贼精,笑着拍了拍我,财大气粗地说:“呵,学会谈生意了,不就是想要高价嘛,说。”
谈成了价,我问乡亲们卖不卖?只有二叔反对,说沙里藏金,那片沙滩是咱村里的金,金木水火土金占第一,挖走了就是五行缺首。风水破了,咱村非变穷不可。二叔知道我不信,特别盯着我说:“若是不信,你就等着遭报应吧!”
二叔“招报应的”声音被挖掘机声盖住了,沙子源源不断地运往县城。当然,票子则源源不断地飞进村里的账户。
与此同时,我请开发商给我们建了一个新村,一家一院,整整齐齐,亮亮堂堂;油漆的街道,笔直坚硬,平滑如镜。我对二叔说:“二叔,我行使一下手中的权力,您先选完我们再抓阄。”二叔说你小子想让我“腐败”呀,一家人,要抓都抓。我问二叔,看着这么漂亮的房子有何感想?他说,我没敢想。我说我就知道你不敢想,要不,我当人头你怎么当不了呢?
报应还真来了!
第二年的雨特别大,水积在沙坑里,越积越多, 渐渐溢出,淹掉了三百亩玉米。
这下村里炸了锅,都说是报应,弄得我灰心丧气。二叔却杀了公鸡叫我喝酒,我以为他会教训我,没想到他说:“要干事,就别怕嚼舌头。”我知道二叔是心里埋怨我口头上安慰我,但我仍然感激。
不久我找到了改造它的办法:其余的地作为口粮田种粮,把这三百亩弄成经济田,挖土筑堤,堤上栽果树,池里养莲藕。有那一坑水作保障,藕池里就断不了水。二叔急了,找到我家吼:“你小子怎么又要开膛破肚,破坏风水?”
荷花开了,没想到招惹了好多城里人来看,于是几家“农家乐”、一些小摊贩便应运而生。天天人来人往,把个小村庄弄得欢歌笑语,热热闹闹。
一天,我对二叔说,给您安排个工作,去当巡逻员,照看着花果,帮一下有需要的游客,给您重金。二叔说,你别埋汰我了,要找就找个四肢健全五官端正的,代表咱村形象。
二叔是个瘸子。
我说人家争破头地抢,你却让,是不是腿短心眼也……二叔一瞪眼打断我:“胡说八道。告诉你,别看二叔走路一歪一歪的,二叔的心眼不歪!”
原村址还闲着,我想不出干什么用好,就问二叔。不料二叔立刻冲我吼道:“你小子是不是又想开膛破肚,破坏风水?”
【小题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小说以平实的语言叙述了“我”与二叔的一些故事,表现了二叔对乡村真挚深厚的情感和正直无私的品德。
B.二叔认为农村按辈分称呼人,使得全村人亲如一家,因此,为村里人办事便不能收钱。
C.“我”要高价卖大沙湾,只有二叔反对,他预言的“报应”也成 为了现实,可见,二叔比“我”更明智。
D.“我”对村里的改造成就了小村庄旅游业的兴起,对此,“我”颇为得意,但二叔却很反感,认为“我”的心眼歪了。
【小题2】小说中的二叔有哪些突出的性格特点?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小题3】你认为小说的主人公是哪一位?请结合全文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