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二叔
汪培君
二叔会看风水,谁家修宅基必来找他去看。二叔乐颠颠去乐颠颠回,从不收钱。我问二叔为什么?他反问我,你为什么喊我二叔?我回答按乡邻辈分。他又问,你知道为什么村里人见面该长称长称,该平称平称,从不像城里人老张小李地叫?我说,这个问题还真没想过。二叔就说,亏你还是村里的人头,一个村就是一个大家庭,为自家人干点事,能收钱吗?
我是村里的书记。
我吃了一惊,想不到二叔对乡邻的认识这么到位。
二叔不收钱,别人过意不去,就给他弄包烟弄瓶酒啥的。我不抽烟,但爱喝两盅,就常去二叔家蹭酒喝。二叔总是一撇嘴说,放着受贿的好酒不喝,来喝我这劣酒。我说我听您的,明天起开始受贿。二叔就故意拉长了脸说,你敢,我第一个实名举报你。——还加菜吗?我问还有什么?他指了指院子里的公鸡。我说麻烦,八月十五送我家去吧。二叔说想得美,来吃有你一口,不来吃连鸡毛也没你的。
我们村后面有一条河,河里有一块几十亩地的大沙湾,沙纯,层厚,被县城一个开发商看中了,要买。我摇摇头不答应,说二叔说过,大挖大掘是开膛破肚,伤元气,破风水。开发商贼精,笑着拍了拍我,财大气粗地说:“呵,学会谈生意了,不就是想要高价嘛,说。”
谈成了价,我问乡亲们卖不卖?只有二叔反对,说沙里藏金,那片沙滩是咱村里的金,金木水火土金占第一,挖走了就是五行缺首。风水破了,咱村非变穷不可。二叔知道我不信,特别盯着我说:“若是不信,你就等着遭报应吧!”
二叔“招报应的”声音被挖掘机声盖住了,沙子源源不断地运往县城。当然,票子则源源不断地飞进村里的账户。
与此同时,我请开发商给我们建了一个新村,一家一院,整整齐齐,亮亮堂堂;油漆的街道,笔直坚硬,平滑如镜。我对二叔说:“二叔,我行使一下手中的权力,您先选完我们再抓阄。”二叔说你小子想让我“腐败”呀,一家人,要抓都抓。我问二叔,看着这么漂亮的房子有何感想?他说,我没敢想。我说我就知道你不敢想,要不,我当人头你怎么当不了呢?
报应还真来了!
第二年的雨特别大,水积在沙坑里,越积越多, 渐渐溢出,淹掉了三百亩玉米。
这下村里炸了锅,都说是报应,弄得我灰心丧气。二叔却杀了公鸡叫我喝酒,我以为他会教训我,没想到他说:“要干事,就别怕嚼舌头。”我知道二叔是心里埋怨我口头上安慰我,但我仍然感激。
不久我找到了改造它的办法:其余的地作为口粮田种粮,把这三百亩弄成经济田,挖土筑堤,堤上栽果树,池里养莲藕。有那一坑水作保障,藕池里就断不了水。二叔急了,找到我家吼:“你小子怎么又要开膛破肚,破坏风水?”
荷花开了,没想到招惹了好多城里人来看,于是几家“农家乐”、一些小摊贩便应运而生。天天人来人往,把个小村庄弄得欢歌笑语,热热闹闹。
一天,我对二叔说,给您安排个工作,去当巡逻员,照看着花果,帮一下有需要的游客,给您重金。二叔说,你别埋汰我了,要找就找个四肢健全五官端正的,代表咱村形象。
二叔是个瘸子。
我说人家争破头地抢,你却让,是不是腿短心眼也……二叔一瞪眼打断我:“胡说八道。告诉你,别看二叔走路一歪一歪的,二叔的心眼不歪!”
原村址还闲着,我想不出干什么用好,就问二叔。不料二叔立刻冲我吼道:“你小子是不是又想开膛破肚,破坏风水?”
【小题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小说以平实的语言叙述了“我”与二叔的一些故事,表现了二叔对乡村真挚深厚的情感和正直无私的品德。
B.二叔认为农村按辈分称呼人,使得全村人亲如一家,因此,为村里人办事便不能收钱。
C.“我”要高价卖大沙湾,只有二叔反对,他预言的“报应”也成 为了现实,可见,二叔比“我”更明智。
D.“我”对村里的改造成就了小村庄旅游业的兴起,对此,“我”颇为得意,但二叔却很反感,认为“我”的心眼歪了。
【小题2】小说中的二叔有哪些突出的性格特点?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小题3】你认为小说的主人公是哪一位?请结合全文说明理由。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4-24 05:09:5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黄昏无下落
鲍尔吉·原野
是谁在人脸上镀上一层黄金?
人在慷慨的金色里变为红铜的勇士,破旧的衣裳连皱褶都像雕塑的手笔;人的脸棱角分明,不求肃穆,肃穆自来,这是在黄昏。
小时候,我无意中目睹到了黄昏。感受到那离奇的光从红里变出诡异的蓝。红里怎么会生出蓝呢?它们是两个色系。玫瑰红诞生其间,橘红诞生其间,旋生旋灭。
这是怎么啦?西方的天空发生了什么?我结结巴巴地问大人,那里发生了什么?大人瞟一眼,只说两个字:黄昏。
自那时起,我得知世上还有这两个字——黄昏,并知道这两个字里有忧伤。我盼着观黄昏,黄昏却不常有。多云天气或阴天,黄昏就没了下落。我站在我家屋顶看黄昏。西方的天际在柳树之上烂成一锅粥,云彩被夕阳绞碎,红云有如在烈火中逃窜的野兽,却逃不出西天的大火。太阳以如此大的排场谢幕,它用炽热的姿态告诉人它要落山了。人习以为常,不过瞟一眼,名之“黄昏”。而我心里隐隐有戚焉。假如太阳不再升起,全世界的人会在痛哭流涕中凝视黄昏,每日变成每夜,电不够用,煤更不够用,满街小偷。
黄昏里,屋顶一株青草在夕照里妖娆,想不到生于屋顶的草会这么漂亮,红瓦衬出草的青翠,晚霞又给高挑落下的叶子抹上一层柔情的红。草摇曳,像在瓦上跳舞。原来当一株草也挺好,如果能生在屋顶的话,是一位在夕阳里跳舞的新娘。地上的草叶金红,鹅卵金红,土里土气的酸菜缸金红,黄昏了。
我在牧区看到的黄昏惊心动魄。广大的地平线仿佛泼油烧起了火,烈火战车在天际穿行,在落日的光芒里,山峰变秃变矮。天空盛不下的金光全都倾泻在草地,一直流淌到脚下,黄牛红了,黑白花牛也红了,它们扭颈观看夕阳。天和地如此辽阔,我久久说不出话来,坐在草地上看黄昏,直到星星像纽扣一样别在白茫茫泛蓝的天际。
那时,我很想跟别人吹嘘我是一个看过牧区黄昏的人,但这事好像不值得吹嘘。什么事值得吹嘘?我觉得看过牧区的黄昏比有钱更值得吹嘘。那么大的场景,那么丰富的色彩,最后竟什么都没了,卸车都卸不了这么快。黄昏终于在夜晚来临之前昏了过去。
“我曾经见过最美丽的黄昏”,这么说话太像傻子了。但真正的傻子是见不到黄昏的人。在这个大城市,我已经二十六年没见过黄昏,西边的楼房永远是居然之家的楼房和广告牌,它代替了黄昏。城市的夜没经过黄昏的过渡直接来到街道,像一个虚假的夜,路灯先于星星亮起来,电视机代替了天上的月亮。这么多年我一直以为我失去的仅仅是黄昏,原来还有那么多东西。我一直觉得自己身上缺了一些东西,原以为是缺钱、缺车,后来知道我心里缺了天空对人的抚爱,因为许多年没见到黄昏。
(选自《青春美文》2013年7期,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第一段以发问领起下文对黄昏夕阳的描述,引发读者思考,表达上言简意赅,独立成段,点明题意。
B.作者对黄昏的情感由开始的好奇到忧伤,再到自豪直到最后的反思,逐层深入,每层的感受都与对黄昏夕阳的描写相结合。
C.文中最后一段两个加点的“傻子”含义区别明显:前者指自己对黄昏的痴迷,后者指对人间之美漠视的人,作者肯定了前者,否定了后者。
D.题目“黄昏无着落”寓意深刻,告诉我们一切美好的东西都容易消逝,而人们却无视它的存在,体现了全文忧伤的感情基调。
【小题2】“黄昏”一词在文中有着丰富内涵,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
【小题3】赏析文中画线语句的表达效果。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总有一些事情在大地上醒着

李雪峰

①黄昏的时候,在浅山上吃草或者在田野里劳作的牛。跟着扛了一捆青草、柴禾,或者是被泥土擦得锃亮的农具的牧人或农人们踢踢沓脊地踏着暮色回来了。那些蠕动的灰白色山羊们,像一团团涌动的云朵,唇齿上还弥漫着青草的腥香,往往是一撮胡须被草汁染得绿着。它们也意犹未尽地飘回了村庄里。那些一天在野外觅食的鸟儿,它们慵懒地扇着翅膀,有些叼着虫子或草籽,有些叼着草茎或细微的树枝,也在暮色里飞回村庄,回到屋檐下或者村庄里那些榆树和桐树树缝间草碗一样的鸟巢里去。在院子里叼了一天虫子的鸡一只一只回到了鸡埘。在村庄野地和巷道里浪荡了一天看不到踪影的狗不声不响地溜回家里,蹲卧在被暮色染暗的檐下或大门口。一切生灵都带着怀想回到了村庄,夜晚的村庄是睡觉和做梦的地方。

②喧嚣在暮色里沉淀,不久,村庄就沉沉睡着了。灯一盏一盏地熄了,星星一粒一粒地稠了,显得越发地沉静。夜色让一切都沉沉睡熟,让一切生灵都沉入到睡梦中去了。

③但总有一些东西在夜晚是醒着的。

④那年七月,我在紧靠庄子的后地守青。很多个夜晚,我睡不着觉,一个人半卧在草庵里抽烟或想些乱七八糟的事情。远处的村庄睡熟的时候,玉米地里却嘈杂了起来,噼噼叭叭地,像下起了一片硕大的雨滴,那响声无边无际的,一声声清脆,响亮,像石粒掉在阔大的玉料叶子上,像鸟滴在宁静的池塘里。伸头望望庵外,星粒闪烁,一弯残月斜挂在天上,根本没有落雨的样子。直到第二天清晨的时候,我才惊讶地发现,地里的玉米秆子在一夜之间又长高了许多顶梢的茎上又冒出一截蛋黄一样的新茎,又隐隐生出一片嫩嫩的新叶。原来是玉米拔节生长的声音。

⑤还有一年,那是我十六七岁时的一个春天,我家刚刚搬到庄南头新盖不久的新居里,那是一座土屋,墙用新泥搪过,地我们用榔头狠命地砸捶过。有一天我弯腰在床底下潮湿的纸箱里找书,看见床底下的地上钻出一根鸡蛋粗的白色树芽来。我没理睬它,思谋床底下的东西难道还会成就出什么气候?第二天早上起床伸手去床里边摸衣裳的时候,我在衣裳下摸到一个又光又滑的东西,我大吃一惊,还以为是蛇呢,但定下神来一看,竟是那棵树芽,白白的,嫩嫩的,顶梢拳头一样没展开的地方,裹着一层滑腻的胎液。一夜竟长得比我的床还高了,这鬼东西,我睡着了,村庄睡着了,但它醒着。如果不理睬它,说不准有一天一觉醒来,我会发现自己已经浑然不觉地睡到了它长成的树上去了。

⑥我钻到床下扳掉了它。我知道,它是那棵泡桐树根绽出的新芽,那是一棵高大的泡桐,原来就长在我放床的地方,盖房时它碍事,就把它锯了,又挖六七尺,刨出它深藏的树墩,没想到它还会靠那些残根冒出树芽来。

⑦在那座老屋里,在那张床底下,我曾一次又一次扳倒过许多冒出的苍白树芽,直到几年后,当我扳得有些心烦意乱时,它才终于不再冒出新的树芽来,我想它还是终于睡着了,那棵泡桐树的灵魂终于睡熟了,或许是永远睡着了。

⑧前年老家的那座土屋坍塌了,家里人也没理睬它,不想从我以前放床的地方竟长出一棵树苗来,一个春天竟然长出了丈余高,我很惊讶,思谋已经十多年了,思谋它已经睡熟再不会醒来了,但它依旧醒着,几滴残雨几缕风它又长成一棵树了。

⑨鸟儿睡了,牲畜睡了,我们睡了,村庄睡了,世界睡了,但还是有一些东西在我们睡熟时它却醒着,在鸟儿滴下梦呓,在我们呼呼打着短促的鼾声时,它们在醒着,生长着。

【小题1】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语言优美,在描写拔节的玉米时,运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如将顶梢的新茎比作蛋黄等,形象鲜明、生动。
B.作者守青的地点以及不时醒来驱赶猪獾的行为,为下文描写玉米拔节的声音提供了一个的契机,自然而然,毫无牵强之感。
C.作者笔下的暮色乡村虽然没有小桥流水的淡雅,却充满着浓浓的乡村气息,具有一种让人沉醉的安然、和谐之美。
D.文章虽无隽永的哲理话语,但通过对乡村之景特点的描述,表达了对生命的惊叹与欣赏并引发读者的深思。
【小题2】文章第⑦段说“那棵泡桐树的灵魂,终于睡熟了,或许是永远睡着了”而在第⑧段又说“一个春天竟然长出了丈余高”。这样写是否矛盾,又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小题3】文章的题目是“总有一些事情在大地上醒着”,从全文看,哪些东西是醒着的?请加以分析归纳。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让我们重建自己的安全感
你有安全感吗
今天,安全感已经成为一部分人的基本话题,大家都会谈到,自己内心深处是否建构了安全感。
有一天,我坐在一辆公交车上,感觉椅子靠背似乎有一些松动了。当我全身 放松地靠上去的时候,椅子的靠背就慢慢向后滑下去,给后座的人造成了压迫感,后座的人自然会向后倾斜身体,躲避压迫。我迅速抱歉地将椅背调整好。但当我再次将疲倦了一天的身体靠上去的时候,椅背又开始慢慢地向后滑。这个过程,既让我感到尴尬,又让我疲倦的身体更加困顿。。
我们的人生不就如此吗?当我们在身心疲惫的时候,我们多想有一个坚实的 靠背,让自己在静静的倚靠中得以喘息。当工作中遇到麻烦,不断遭受上司、 客户苛责的时候,当生活中不顺心的事情接二连三地发生的时候,当某个意外事件突然降临的时候,我们被搞得疲惫不堪、心神不宁。这个时候,我们内心多么渴望有个安全、坚实的肩膀可以让我们倚靠,踏踏实实、彻底放松地倚靠着,不求回报,没有条件,只有对我们的爱、接纳、理解和宽容。
你有这样的体验吗?有这样可以依靠的肩膀吗?大多数的现实是:身心疲惫 的我们环顾四周,却找不到一个可以彻底依靠的人。父母、同事、朋友、同学、 爱人、孩子…这些人中,有的我们知道不可以去靠;有的我们尝试着去靠,对方却向后躲避了;有的我们认为本应该可以靠,对方给予的却是责备和抱怨。 我们疲惫的肩膀空悬着,无助、无奈、恐惧、不安、紧张的情绪向我们内心袭来,这一刻我们感受便是缺乏安全感、归属感。
重归心理的安全。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头痛、头晕、全身不适,这一切都是正常的。探索心灵成长的过程,正如清洗一件昂贵的礼服一样,整个过程并不轻松。我无法教给你清洗的每个步骤与技巧,因为心灵的清刷不仅仅依靠技术,而是当你真正 愿意为自己做一些事情的时候,就自然而然地涌动出那种独特的体验与了悟, 这会使你真正在成长的道路上自由飞奔。当然,想做到这一点,我们首先要相 信自己,相信自己生命中绝对拥有这样的潜能,能够完成身心的自愈。其中也包括你将你的安全感建构在自己的生命中,而不是他人。即使你此刻还没有任 何体验也不要紧,请给自己充足的时间等待自己,让自己的生命从未知走向已知。
想要做到这些,你需要牢牢地记住--你是你生命的专家,并且为自己承诺:学会重视自己的身心,并关注它们。
之所以我们失去了安全感,是因为我们从小失去了被重视和被关注。
重视:在父母的眼中,能够真正看到自己的孩子,是原本的你,不是他们 期待中的你,不是比较中的你,不是物化的你。
关注:父母尊重孩子的选择、价值取向和意见;尊重孩子正当的言行(可以不喜欢,但需要尊重);欣赏并认同孩子。
如果你在父母那里并没有获得这些,那么,我奉劝你:不要再到处寻找, 或者期待父母有一天改变,或者期待自己的伴侣给予自己补偿,或者期待自己拼命工作后能在老板或社会中获得。因为,真正能够给予自己的只能是自己。
所以,从现在开始,你要学习重视自己,关注自己。这与我们以往所说“现在的孩子太自我,也太自私”的意义完全不同。前者,是要开始让我们学习自己做自己的父母,将我们曾经失去的体验,通过自我觉醒,慢慢寻找回来;而后者却是,由于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被压抑或缺少精神引导,而产生的叛逆心理与精神匮乏的表现。
那么,何为关注自己?例如:当你的身体在向你发出不舒服的信息时,你需 要重视并关注它;当你的情绪不好的时候,你不再是无意识地压抑,而是要懂得释放;当有人向你提出不合理要求的时候,你不再做心里不爽而嘴上却答应的快速反应,而是开始尝试真实表达自己的思想,并客气地拒绝。
从大脑接受到心理上体验再到行为上的熟知,这个个过程实在不易,但只要 我们愿意为自己承诺,美好的结果就会出现。
【小题1】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生活中不顺心的事情接二连三发生的时候,我们都渴望拥有爱、接纳、理解和宽容。
B.当不安等情绪向内心袭来的时候,这一刻,我们的感受便是缺乏安全感、归属感了。
C.父母如果重视孩子,才会真正看到自己的孩子,不是他们期待中的、比较中的样子。
D.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被压抑或缺少精神引导,产生叛逆心理,必形成自私等偏执个性。
【小题2】请结合文本,谈谈作为高中生的你是如何重视身心健康发展的。不少于80字。

同类题4

(题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法国作家福楼拜说过,科学和艺术总在山顶重逢。古希腊艺术家根据数的规律,赋予艺术品比例上美的和谐。例如,黄金分割比例是西方古典主义美学的基石,到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将其体现为光影、焦点透视、人体解剖学等科学原理和写实技法,从达·芬奇的许多机械发明手稿中就能看到科学与艺术完美结合的影子。无论是科学教育领域所提倡的STEAM(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教育理念,还是艺术领域对艺术和技术结合的诸多尝试,都是在同源中寻找更多交叉与融合的可能性。
在科学教育中,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不能仅仅喊口号,应该扎扎实实地进行实践与尝试。尤其在自然科学类博物馆,积极开展基于真实情境下的科学与艺术融合的体验,从审美和艺术层面扩大科学教育的影响。例如,上海科技馆联合多家博物馆、高校科研院,共同主办了“一带一路”科技文化展之“青出于蓝——青花瓷的起源、发展与交流”展。该展览不仅呈现了青花瓷的发展脉络、文化内涵、艺术鉴赏等,同时关注了青花瓷制瓷与科学研究的发展,为公众呈现了科学与艺术交融的“青花盛宴”。又如,中国科技大学梁琰老师拍摄了《美丽化学》系列视频,从艺术角度阐释了科学之美,让更多孩子在科学启蒙阶段就爱上化学。还有一些艺术家与科学家、音乐家合作,把气象数据改编成乐谱进行表演,用数据可视化的艺术方法呼吁人们关注气候变化。
近几年,国家对各类博物馆的投入力度很大,但是博物馆的教育服务和人才培养还没有跟上步伐。当前博物馆教育进行科学与艺术的融合,最大瓶颈就是缺少一批既能准确传递知识,又能跨界融合、引导公众去动手、理解和体悟的教育人员。因此,相关部门首先要加大对博物馆教育人员、展示设计人员的培训和培养,帮助他们打破科学与艺术之间思维惯性的屏障;其次,博物馆要积极争取各类社会资源,开展各种跨界合作,打开博物馆教育的新视野;最后,博物馆应积极发展覆盖高端人才的专业化师资队伍,弥补现有人才队伍的短板。
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也让喜爱的人参与跨界的事。例如,中国科学院的张双南教授除了给研究生讲授高能物理方面的专业课程,还开设了《科学方法与美学》课程,备受欢迎。博物馆就应该积极寻找这样的跨界科学家,用专业与热情弥补不足、放大长处。可以说,避免博物馆展示的同质化,尝试与艺术家、科学家和优质社会机构的跨界合作,不失为自然类博物馆展示创新的一大趋势。
(节选自《人民日报 》2017年12月01日 05 版)
【小题1】(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黄金分割比例的运用在达·芬奇之后才让人们看到科学与艺术完美结合的影子。
B.自然科学类博物馆基于真实情境下的科学与艺术融合的体验是有积极意义的实践与尝试。
C.上海科技馆主办的“一带一路”科技文化展为公众呈现了科学与艺术交融的“青花盛宴”。
D.相关部门要加大对博物馆教育人员的培训和培养,是因为他们无法打破思维惯性的屏障。
【小题2】(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引用福楼拜的话是为了说明科学与艺术在某些方面存在交叉和融合的可能性。
B.文章提出从审美和艺术层面扩大科学教育的影响,自然科学博物馆成为实践与尝试的重要平台。
C.文章认为科学与艺术的融合不能很好进行的原因在于教育服务、人才培养没有跟上步伐。
D.文章从理论到实践,多角度举例阐述了科学与艺术融合的相关措施。
【小题3】(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科学与艺术融合恰当就可以用直观生动的艺术方法呈现科学,让人易于理解和接受。
B.相关人才的培养不仅要打破思维惯性的屏障,还要打开教育新视野,壮大专业化师资队伍。
C.博物馆要积极争取各类社会资源,寻找跨界科学家合作,避免博物馆展示的同质化。
D.与不同领域的专业、非专业人士跨界合作已然成为自然类博物馆展示创新的一大趋势。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小题。
倾听风沙的低吟
孤 岛
①我又听到风沙了。
②风沙是这么突然地来临的。它那么急切而匆促地敲打我的门窗,敲打我沉睡的梦境。而现在才三月。三月,风沙就来叩响我们所居住的塞上边城了。
③我的屋子似乎被风沙所围困。望窗外,在黑沉沉的大西北之夜,作一副称臣状。我感到无比的孤独。我感到无可奈何。唯有忍着心去倾听这来自遥远国度之暴徒的倾诉……听着听着,一会儿如雷鸣虎啸,一会儿如雪崩龙吟;一会儿引吭高歌,一会儿低音抽泣;一会儿像跌宕起伏的鼾声,一会儿又如浑浊不清的鼻息……千百年来,这风沙从没有失过约,一如既往地降临大西北的各个村庄和城市、草原和森林,不管你乐意不乐意,欢迎不欢迎。总是在春天,这样一个短如昙花美如昙花的季节。匆匆而来,匆匆而去。一溜烟似地消逝……
④大西北是沙的王国,也是风的领地。而花朵则只能从风的脚印里脱胎而出,一如灵魂摇曳在空旷的荒野。
⑤在春天,风沙匆匆掠过大地。我是被那样触动过的。我来自多风雨多湖海的地方,柳烟如愁,拱桥如梦。依稀中,记得“江南春来早”的意境。细若飘丝的雨溅湿黑油油的土地,春苗、树木、草在一片湿漉漉中露出勃勃生机。百鸟啼唱,春燕剪云,完成一部春的协奏曲。而这里不是,这里是大西北,首先来报春的是风沙,是它的喘息、愤怒、倾诉。它既是报春者,又是携眷者,同时又是葬春者。你看不见它,假如它没带来黄沙的话。
⑥在空空荡荡、无边无际的大漠上,你只能听见交战上空发出的金戈铁马声响,感觉到一阵阵无形无色无味的呼呼呼的气流拉扯你又冲撞你,吻你摸你打你,让你站也站不稳,逼得你屏住呼吸,想将头埋入双手里。但是你看不见它,甚至不知道它到底是谁,又是受了谁的支使的?还有,它从何而来,面目是可爱可怜还是可憎?你都不知道,你只能感觉到那种无处不见又无处不在的金戈铁马的声音在你体外的任何一个地方轰鸣着。你向空中一抓,什么也没有。而如果你向自己的胸腔一抓,倒有可能抓住一些缭绕不绝的风的余音。你看不见什么东西,可是你的脸上常有被绵里针扎的疼痛,细细的,却密密的。你一摸,却不见一滴血。然而,那疼痛几天几夜地伴随你。
⑦这无形而尖锐的力量,犹如鬼神一样深不可测。可以将草原吞没,可以摧毁家园,可以使一个女人刹那间老去十岁;还可以让正在飞驰的火车顿时变成一堆废铁。当然,也可以让一个诗人露出微笑,让一群无赖成为霸主。
⑧风沙,多少人渴望着它,它在北方几乎是春天的使者,盼到了风沙等于盼到了春天。风沙,又有多少人在颤栗,因为它又糟蹋着春天,蹂躏着春天。在塞上,最早开花的是榆叶梅,以鲜血喷发出红色花香,迎风沙和阳光而开,却又被风沙粉身碎骨地吹落,那初绿的柳树在风中疯狂地舞蹈,一边舞蹈一边撕扯自己的头发,仿佛正经历着伟大的内心疼痛。而风沙的确又一遍遍地扫荡天上的乌云、空气中的霉烂味、地上的虫豸。
⑨风沙扫荡过的地方,一切格外清新而又晴朗。而且在那一场大的“喧哗与骚动”过后。会出现大静穆,大静穆中隐含着无尽的禅意。
⑩据气象专家称,春天的风沙显示着偷渡玉门关的东南暖流与统治塞上的西北寒流的一场全面的较量和搏斗,看谁能最终占领亚洲中心腹地这个大盆地。在双方的交战中,风沙狂舞,硝烟弥漫,蒸腾起古战场的远景。
因为风沙的缘故,大西北的春天是躁动的,是粗暴的。这风沙曾经将万物生灵送入地下,使多少田野毁弃,多少儿女失散。然而,我们还不得不感激风沙。感激它那强悍的力量砸碎了冬天,砸碎了冰封的秩序和旧腐的理念,更重要的是许多西北男儿喝着这风沙长大,脸上刻有风的雕纹,体魄里有风沙的硬骨,灵魂里常常回荡着风沙的强音——如风电雷鸣,龙吟虎啸。我曾听说,那些在沙漠边沿嚼风沙长大成熟强悍的人,他们听惯了风沙交响的轰鸣之后,有一天突然告别了沙漠地,来到了大都市,或调到遥远的南方老家,却因为失却了风沙的低吟,而突然失眠,没日没夜地失眠。
风沙,是天神,也是魔鬼。
【小题1】结合全文,简要概括大西北风沙的特点。
【小题2】赏析第③段画线句的艺术技巧。
【小题3】作者在第⑤节中描绘了江南春天的景象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小题4】请探究题目“倾听风沙的低吟”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