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救命恩人
江岸
正是下班高峰。侯一凡挺起胸膛,绷紧双腿,笔直地站在工厂门口。他目送着下班的人群潮水一般陆续涌出工厂大门,后来,只有零星的工人一个个往外走的时候,他才稍微放松下来。
虽说只是一名工厂的保安,但是,侯一凡毕竟刚从武警部队退役半年,他站岗的姿势还是完全保留了真正的军人风范。
他晃晃微微发酸的脖子,扭动了一下腰肢,准备回值班室的时候,突然想起,怎么没看见吕晓红大姐走出来呢?
侯一凡愣了一下,勾头往厂区方向看去。他拥有一双视力在2.0以上的眼睛,一眼看去,能看得很远。他发现,正在往外走的工人,包括厂区纵深处三三两两的人影,都不是吕晓红。吕晓红平时上下班都很准时,今天怎么了?侯一凡决定在门口再站一会儿,等等吕晓红。
侯一凡在这个肉联厂虽然已经工作了半年时间,但是,认识的工人并不多,多数人只是在上下班的时候进出工厂,在他值班的时候,才在他面前晃一下。他一个从山区农村黄泥湾出来到城市打工的小保安,没有几个工人主动跟他搭讪,并告知他自己的名字。吕晓红这个名字也是他听别人喊的,可能听的次数稍微多了一些,他便牢牢记住了。
大概等了十多分钟,厂里没有一个人往厂门口走了,当然,吕晓红依然没有出来。侯一凡感觉有些不对劲,到底哪里不对劲,他一下子也想不起来。他只好给保卫科长打电话。
科长,你认识吕晓红吗?她是哪个车间的?
我不太清楚,怎么啦?
我没看见她下班出来,有些不放心。
下班的时候,工人一窝蜂地出来,你一个个都看清楚了?你点名了?你怎么知道她没有出来?
吕晓红和别人不一样,我知道的。
你别管闲事了,你又不是人事部的,考勤不归你管。看好你的门吧。
科长没好气地挂了电话。科长说到人事部,提醒了侯一凡。他查了一下人事部的电话,把电话打了过去。
请帮忙查一下,吕晓红是哪个车间的?
冷冻车间。
还没有等侯一凡再说点什么,人事部那个人已经火急火燎地挂了电话。他把电话打到冷冻车间,可是,没有人接电话。他只好硬着头皮把电话打到厂办公室。
冷冻车间的吕晓红,到现在没有出来。
怎么了?
我怀疑她会不会被关在冷库里了。
不会吧?
厂办公室的那个人漫不经心地挂了电话。该打的电话都打了,侯一凡没辙了。他在值班室坐了两分钟,椅子上好像放着一盆火,烧得他坐不住。终于,他站了起来,咬咬牙,拨通了厂长的电话。
厂长您好。我是保卫科小侯,向您报告一件事。
哦?说吧。
冷冻车间的吕晓红到现在还没有出来,我怀疑她被关进了冷库里。请您赶紧派人到冷库去看看吧。
有这样的事?我马上让冷冻车间主任去看看。
放下了电话,侯一凡惴惴不安地站在值班室门口,眼睛盯着大街。大约二十分钟左右,冷冻车间赵主任骑着摩托车,箭一般射过来。到了厂门口,他猛地刹车,停了下来。赵主任指着侯一凡的鼻子,喝道,就是你打电话给厂长,说冷库里面有人?
是我。侯一凡挺了挺身子。
老子喝个酒都喝不安生。如果我去看了,冷库里没有人,出来我揭了你的皮……说着,赵主任一加油门,摩托车嘶吼着冲进了大门。
后面的事情就不必细说了。
医院救护车开进厂区的时候,几滴泪水猛地涌出了侯一凡的眼眶,挂在了他的睫毛上。
吕晓红出院以后,买了一大兜水果,到厂门卫值班室感谢侯一凡。她紧紧握住侯一凡的手,说,大兄弟,如果不是你救了我,大姐就冻成死猪了。
大姐,其实不是我救了你,是你自己救了你。
为什么这样说?
侯一凡说,每天你上班,总是问候一声:你好;每天你下班,总是说一声:再见。我那天没有听到你说再见,所以知道你没有出来。否则,全厂五六百个工人,我怎么可能单单记得你呢?
(选自《洛神》2016年第6期)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小说开篇写侯一凡值班站岗的情景,寥寥几笔就刻画出一个严肃认真,而又拘谨刻板的工厂保安形象,这种形象与下文他救人的执着是一脉相承的。
B.侯一凡在目送下班的人群陆续涌出工厂大门,准备回值班室的时候,想起没看见吕晓红走出来,然后觉得不大对劲,这说明他是一个细心留意的人。
C.多数职工只是在上下班的时候进出工厂,门卫侯一凡值班的时候只见他们一晃而过,这导致他不认识大多数人,从一个侧面表现了人际关系的单薄。
D.小说明写侯一凡疑心吕晓红留在冷库里,求人救出她,暗写吕晓红被关在冷库里,被救出,两条线索在救护车进厂时交会,这是小说构思的精巧之处。
【小题2】小说详细地叙述侯一凡打电话救人的过程,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小题3】“其实不是我救了你,是你自己救了你”这句话,对理解小说情节、主人公和主旨都很重要,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9-08 08:01:2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①瑞士数学家、物理学家欧拉善用简洁的函数表达真理,欧拉公式至今仍被认为是最具美感、最有魅力的公式之一。他还曾写下《音乐新理论的尝试》,将数学与艺术美结合在一起。这位天才数学家富有创造力的一生,给后人有益的启示:探究真理的动力中饱含着对美的追求,科学之美可诱发出科学家无限的创造力。
②尽管科学家们对科学美的阐述大多是零散的、即兴的,但不难看出他们对科学之美的肯定和重视。英国数学家和哲学家罗素从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中“读出音乐般的美妙”,德国生物学家海克尔从达尔文《物种起源》中“见出生物世界无与伦比的统一之美”。我国科学家杨振宁则引用高适在《答侯少府》中的诗句“性灵出万象,风骨超常伦”,来描述狄拉克方程和反粒子理论带来的精神震撼。他还曾以虹与霓为例描述科学之美:小时候看虹和霓,被极美的表面现象所吸引,长大懂得测量后发现这种现象的物理原因,体会到了一种极深层的理论架构的美。
③科学美是自然和谐之美的映射,是人们发现自然之秘而产生的自我超越感,是从科学和谐统一的思想中产生的愉悦自由的心理体验,是促使他们勇攀科学高峰的重要原动力。
④科学美还包括审美直觉和审美灵感,不少科学家在科学创造过程中最初的粗略选择,往往是依靠审美直觉来完成的。比如狄拉克的“单磁核”假说,就是从磁与电共有的对称美中获得启示,后来被实验证实;物理学家卢瑟福探索原子和结构时有种直觉,感到原子核是一颗“小太阳”;哥白尼在观察太阳系运动景象时这样描述:“太阳乘坐的宝座率领着它周围的行星家族”。正是这些审美想象,启发了科学家的灵感,引导着他们前往成功的彼岸。
⑤反观我们的现实,科学美却被有意无意地冷落甚至剥夺。备受推崇的奥林匹克竞赛,已异化为机械的题海战术,孩子们很难在独立思考中享受数学的韵律之美。在科研领域,不少人急功近利,把科学当做追名逐利的敲门砖,失去了探寻更高层次的科学美的机会。正如但丁所说,美是真理的光辉。漠视科学的美感,就很难探寻到真理的内核。如果在教育中,先让孩子欣赏“虹与霓”的现象美,再引导他们去挖掘背后的科学原理,是否更能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在科研中,少一些功利、多一份对美的追寻之心,把单调枯燥的实验变成美的探险,或许更容易到达真理的彼岸。
⑥科学本来就是美的,探索未知世界的过程应是充满新奇体验的美的旅程。
(选自《发明与创新》2013年06期,有修改)
【小题1】根据文章内容,下列对“科学美”的相关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审美想象会启发科学家的灵感,科学之美可以激发出科学家的无限创造力。
B.生物世界和物理世界都蕴含着无与伦比的统一之美,给人们带来精神震撼。
C.科学美是自然和谐之美在人们心灵中的映射,还包括审美直觉和审美灵感。
D.科学美是人们从科学和谐统一的思想中产生的一种愉悦自由的心理体验。
【小题2】下面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②段加点“这种现象”指“虹与霓”呈现的自然之美,其中蕴含有深层的理论架构之美。
B.第③段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表述了科学之美的本质、表现形式和对科学发现的作用。
C.第④段以三个事例论证了不少科学家的科学发现往往是依靠审美直觉来完成的。
D.第⑤段论证了如果在教育中不让孩子欣赏“虹与霓”的美,就不可能认识科学美。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欧几里德的数学专著《几何原本》、欧拉的《音乐新理论的尝试》都体现了数学与艺术美的结合。
B.尽管科学家对科学美的阐述虽然还是零散的、即兴的,但也可以看出他们对科学美的肯定和重视。
C.当奥林匹克竞赛异化为让孩子沉浸题海的时候,孩子们就难以在独立思考中享受到科学之美。
D.如果急功近利,把科学当做追名逐利的敲门砖,科学就会丧失美感,也很难达到真理的彼岸。

同类题2

材料二
从词义上说,茶道指基于茶自身的性质而淬炼出的精神世界。茶道正是以茶为载体在品茗中以茶说事、以茶喻理、以茶论道。从与中国传统思想的关联角度上看,中国茶道的具体内容可以表达为如下三个方面,即闲、隐、乐。三者统一到人,媒介是茶。
“闲”就是有工夫,并且肯在茶上下功夫,茶因闲得以成就,闲因茶得以充实。时间上的闲只是一个方面,重要的是心理上、精神上的闲,关键在于一种生活态度,即从容应对,等闲看待苦难沧桑,视荣辱或声誉为身外物,置之度外,心中只有茶,将我融于茶,将茶化作我。这样的“闲”正是精神成长、自我发掘和自由意志伸张所必备的思想品质,得闲之真谛的人才会在意向内观照,求取独立的自我。
茶道中的“隐”揭示的是茶人、饮者在社会生活中如何立身的大问题。隐后返本,身处闹市求心安,身处高位知进退,隐与显是一对相互依托的对立统一,隐后再显的是本真的我,不忘初心,为人处世不忘己身。“隐”要有强大的内心支持才可持久,避喧嚣而处落寞,离繁华而安清贫,这非一般人可为。陆羽在《茶经》里说 “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他不是说喝茶后,人就自动获得了“精行俭德”,相反,那些本就“精行俭德之人”是最宜饮茶的,陆羽的意思十分明了,那就是人选择了茶,茶的德行是人的德性之外显,饮者之品性投射到茶这一实物上。
“乐”是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主张。孔子曾言,“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孟子提出“与民同乐”,《太平经》云:“人最善者,莫若常欲乐生,汲汲若渴,乃后可也。”中国文化传统更加倾心于“德乐合一”,如助人为乐、乐于助人、乐善好施,都是将行善、助人与快乐联系在一起。这样的快乐是一种因所认同的价值得到实现而产生的内心愉悦,是一种精神快乐,体现了“众乐乐”般的精神快感。中国茶道之乐重申了对人身处其中境遇的关切,因此,中国茶道具有平实的表现形式和生活化的现实关怀。
(取材于李萍《中国文化传统与茶道四境说》)
【小题1】下列对材料二中出现的字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淬炼:淬,读作“cuì”。
B.载体:载,书写的第九笔是撇(丿)。
C.置之度外:度,义同“气度不凡”中的“度”。
D.众乐乐:乐,“快乐”之意。
【小题2】根据材料二,下列诗句表达的意境不符合茶道中“隐”的一项是(   )
A.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陶渊明《饮酒》)
B.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C.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王建《雨过山村》)
【小题3】根据材料二,下列对茶道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闲”不是指时间上的闲,重要的是一种生活态度。
B.茶道中的“隐”是指要避开喧嚣繁华而隐居山林。
C.陆羽认为饮茶可以使人成为“精行俭德之人”。
D.茶道体现了中国文化中“德乐合一”的乐观精神。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蜀道”艰险成过往 山河今朝更风流
——从秦蜀古道到西成高铁的时代跨越
①巍巍秦岭,如巨龙般橫亘于关中平原和四川盆地之间。千百年来,先民们凭借自己的智慧与坚韧,在万岭千峰之间开凿出了条条道路,后经不断完善,最终形成了连通秦蜀的七大古道。
②秦蜀古道随着时代变迁湮没于岁月烟尘之中,但是秦蜀两地的交通方式却在不断发展;从民国时期修筑的川陕公路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多条国道再到现在的高速公路,从宝成铁路再到现代化的西成高铁,秦岭由天堑逐步变成通途,秦蜀两地的时空距离被不断缩短,“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的嗟叹也将被“秦蜀两地一日还”的新时代华章所代替。
③2011年,陕西省文物局组织开展了秦蜀古道线性文化遗产的研究与保护。陕西省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赵静和她的同事们经过艰苦的野外考察,基本摸清了陕西秦蜀古道的底子:过去所称的“蜀道”,更全面的叫法应是秦蜀古道。它是古代修筑的关中平原通往四川盆地的7条主道路(分别为子午道、傥骆道、褒斜道、故道、金牛道、米仓道、荔枝道)的统称。
④考古人员发现,秦蜀古道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遗迹由栈道遗迹、栈桥遗迹、碥道遗迹构成,这三者构成的道路本体反映了秦蜀古道在修筑过程中“逢山开道,遇水架桥”的特点而秦蜀古道的修建和使用始于殷商,沿用至民国,前后有3000多年历史,堪称中国古代交通史上的奇迹。
⑤在古栈道线路选择上,先人的智慧与后世的科学不谋而合。“事实上,近现代穿越秦巴山区的几条公路和铁路基本上沿着秦蜀古道的选线在走。例如宝成铁路在秦岭山区基本沿着秦蜀古道中故道的线路修筑,而上世纪30年代修筑的川陕公路宝鸡至汉中段也基本沿着秦蜀古道修筑。”赵静说。
⑥随着时代的变迁,不同时期的人们试图打通秦岭屏障的努力,在陕川之间造就了古今道路并行的“奇观”。在距离汉中市区15公里的褒谷口,危崖陡立,怪石高耸,316国道在这里的山间蜿蜒穿行,山脚下则是民国时期修筑的川陕公路和古褒斜道遗迹;在四川境内,108国道与金牛道时分时合,若即若离,部分路段2008年之前曾檫着剑门雄关而过,让过往旅客在车上就能一睹其风采。
⑦新中国成立后,陕川之间先后建成了多条国道,但穿越秦岭的旅途仍难言轻松。一些老司机如此形容途经秦岭的行车之苦:“山高、坡陡、弯急、路窄,经常堵车,遇到冬天下雪,堵车时间就更长了,司机和乘客都苦不堪言。”2011年,陕西至四川的高速公路全线贯通,西安和成都的行车时间缩短为9个小时左右。曾经“难于上青天”的入蜀之道,从此不再是人们出行的畏途。
⑧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陕川之间的众多城市正告别过去的封闭状态。“一座山,两座山,刚刚才过剑门关”,路险难行曾是四川省广元市发展的极大障碍。作为四川的北大门,如今广元境内有多条国道、高速公路和铁路通过,不久前刚刚通车的兰渝铁路更使广元成为沟通大西南与大西北的铁路枢纽。广元农产品交易中心是四川北部最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如今里可以买到来自全国各地的蔬菜,而这都得益于铁路和公路物流的快捷输送。
⑨交通方式的变迁,印证着千百年来秦岭由天堑变通途的宏伟历史画卷。而即将建成的成都高铁,将使西安至成都之间的旅行时间缩短至3个半小时左右,中国人破解“蜀道难”的历史将再一次被改写。
(四川日报2017.12.1有删减)
【小题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A.秦蜀古道遗迹百分之九十以上是栈道遗迹、栈桥遗迹、碥道遗迹,这说明秦蜀古道在修筑时,确实是“逢山开路,遇水架桥”。
B.108国道沿金牛道修筑,始终与金牛道相伴而行,部分路段2008年之前曾擦着剑门雄关而过,让旅客在车上就能一睹其风采。
C.秦岭道路从“山高、坡陡、弯急、路窄”的国道到高速公路的贯通,逐渐缩短了旅行时间,也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D.本文多用引用手法,使文章更有内涵,更有说服力。例如,引用陕西省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赵静的话就增强了说服力。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恰当的一项是
A.新闻的副标题往往是重要事实、结果的提要,“从秦蜀古道到西成高铁的时代跨越”就是交代了事情的结果。
B.本文第一段是新闻的导语,它采用叙述的形式概述了新闻的主要内容或事实,鲜明地揭示新闻的中心意思。
C.新闻报道的语言多客观平实,而本文不仅引用古诗文、谚语,许多词语还很华美,说明新闻报道也可以有文学色彩。
D.秦蜀古道的变迁史,既是一部交通发展史,也是一部时代进步史。文章按照时间线索构文,行文流畅,思路清晰。
【小题3】请分别为③④段、⑤⑥段、⑦⑧⑨段拟一个小标题。每个小标题均不超过15个字,要能概括其内容。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宋代为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奉行“以防弊之政,为立国之法”的政策,在政治、军事、财政、法律等各个方面,制定了一整套严密的制度。在这些制度当中,对刑事审判的监督制约机制的安排,充分体现了宋朝“事为之防,曲为之制”的制度建设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刑事案件的公正审理,同时,也呈现出其有别于其他朝代的独特性。
县是宋代的基层行政和司法单位,只能审判杖以下的刑事案件,而对徒罪以上的案件仅作预审,查清案情后,将犯人、证据等报州复审判决。知县拥有县内审判权,主簿协助知县审理案件,县尉负责抓捕盗贼,维护地方治安,但不参与审案。宋代州一级的行政区划中,
知州为最高行政长官,同时也是最高司法长官。其下设判官、推官、录事参军、司理参军、司户参军、司法参军等职,负责司法事务。北宋初期,州拥有徒、流罪及部分死刑的终审权。宋神宗元丰后,州判决的死刑案的终审权归于路级的提点刑狱司。在州一级的审判机关内部,实行审和判分离的“釉谳分司”制度,即州的录事参军、司理参军(在开封府则为司录参军)负贡确定事实及案件的具体审理工作,而州的司法参军(在开封府为法曹参军)负责“检法断刑”,即根据已定事实确定应适用的法律条文,最后由知州作出判决。
宋代在州之上的路级行政区划中,设提点刑狱司,专段负责审查监督地方案件。提点刑狱司始设于宋太宗淳化二年,后废,至宋真宗景德四年复置为路级常设机构,当时规定任提点刑狱官者不仅要巡查所部州县,监督复核刑事案件的审理情况,还负有弹动速法的司法官员之。宋代路级机构除主管司法的提点刑狱司外,尚有转运司、提举常平司和安抚使司,统称监司。这四个司在职能上有制重,但同时都拥有司法监察权,因此,州司法官员不仅受到主管司法的提点刑狱司的监督,而且还受到其他监司机构的监督。同时四司之间还要相互监蔡,防弊之网不可谓不严。
宋代中央的司法机关有大理寺、刑部和御史台。宋初时,大理寺负责断决全国各地上报的案件,再移送审刑院复审,之后将结果上报朝廷。宋神宗元丰元年复置大理狱,恢复了大理寺的审判职能。大理寺分设左断刑、右治狱两个系统,左断刑掌管大辟以下疑紫及命官、将校罪案的审理,右治狱负责京师百司之狱。刑部主要负责复核全国的已经判决的死刑案件。宋太宗为防止大理寺与刑部之间不能相互监督纠错的弊端,曾专门设置审刑院规定凡大理寺断决并送刑部复审的案件,都要再送审刑院复查,审刑院作为一个独立机构从外部监督大理寺、刑部。御史台本为宋代最高监察机构,职能是监察文武百官,包括司法官员。同时,御史台也具有审判职能,主要负责审理官员犯罪案件、诏狱、各级上报之重大疑难案件等。
除宋太宗设置审刑院对大理寺和刑部进行监督外,宋真宗于大中祥符二年,还专门设置了纠察在京刑狱司,从司法系统外部对包括御史台在内的中央及京畿司法机关进行纠察监督,如被纠举的机关有异议,则中央另外委派其他司法机关审核决定。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减)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宋代为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制定了一整套严密的制度,其中对刑事审判的监督制约机制保证了对刑事案件的公正审理。
B.宋代县只能审判杖以下的刑事案件,对徒罪以上的案件仅作预审,只有州以上司法单位才可能拥有死刑案的终审权。
C.宋代路级司法机构中设置四司,四司虽然职能上各有侧重,但都拥有司法监察权监察司法官员的同时也相互监察。
D.大理寺和御史台是宋代中央具有审判职能的两个司法机关,而刑部主要负责的是复核全国的已经判决的死刑案件。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宋神宗元丰元年以后,大辟以下的疑案命官、将校的罪案及京师百司之案的审理由大理寺负责,不属于刑部的职能范围。
B.就司法职能而言,县尉负责抓捕盗贼,维护地方治安,而知县可以审判权限范围之内的案件,主簿只是协助其审理案件。
C.宋代州里实行“鞫谳分司”制度,确认案件事实、审理案件,确定适用的法律条文作出判决,这些司法程序分别由不同的官员负责。
D.御史台作为宋代最高监察机构,它的主要职能是负责审理官员犯罪案件、诏狱、各级上报之重大疑难案件等。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司法制度的建设中,宋朝建立了司法系统自我监督纠错的内部监督机制,以及司法系统外部监督制约机制。
B.在宋代尽管具有死刑判决权的机构有州、路级提点刑狱司及其以上的司法部门,但最终都要报刑部复核审批,才能最终执行死刑。
C.地方的提点刑狱司、转运司等监司,中央的御史台等监察机构为宋代刑事审判监督机制和司法公正提供了机构保障。
D.审刑院和纠察在京刑狱司作为独立机构主要职能是从外部监督大理寺、刑部及包括御史台在内的中央及京畿司法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