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作者是怎样描写易水诀别这一场面的?并说说这段描写烘托了怎样的气氛,其中的音乐描写有什么作用。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9-18 05:08:1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我的呈奶酪蛋糕形状的贫穷

日村上春树

我们都管那个地方叫“三角地带”。此外我琢磨不出如何称呼是好。因为那的的确确是个三角形,画上画的一般。细细长长,状如楔子。若说得再具体点,请你首先想象出一个正常尺寸的圆圆的奶酪蛋糕,再用厨刀将它均匀地切成十二份,也就是切成有十二道格的钟表盘那个样子。其结果,当然出现十二块尖角为三十度的蛋糕。那顶端尖尖的、细细长长的蛋糕片就是我们“三角地带”的准确形状。

从居住舒适度和居住功能来看,“三角地带”实在是一塌糊涂。首先噪音厉害,毕竟两条铁路左右相夹,不可能不吵。一开前门,眼前一列电车呼啸而过;一开后窗,眼前又一列电车咆哮而至。这儿压根儿就不存在什么末班车。旅客列车凌晨一时全部运行结束后,深夜班次的货物列车接踵而至;天明时分货车大体告一段落,翌日的客车又杀上门来。如此日复一日无尽无休。

我们所以特意选住这里,第一第二都是因为房租便宜。独门独院三个房间,有浴室,甚至有个小花园,而房租仅相当于公寓里一个六张榻榻米大小的房间。既是独门独院,那么猫也能养。简直就像专为我们准备的房子。

我们刚刚结婚,非我自吹,穷得上吉尼斯记录都绰绰有余。我们是在站前不动产中介店的贴纸上发现这房子的。仅就条件和租金和房子结构来看,堪称奇迹性发掘。

“便宜得很哟!”秃脑瓜子中介商说,“啊,吵倒是相当吵的,不过只消忍耐一下,未尝不可说是拾来的大元宝。”

从火车站看去,“三角地带”似乎近在眼前,但实际走起来,到那里花的时间相当惊人。在铁道上绕一圈,过天桥,沿脏兮兮的坡路上上下下,好歹从后面兜到了“三角地带”。周围商店之类形影皆无,寒碜得近乎完美。

我和她走进“三角地带”尖头的一座孤零零的房子,在里面逗留了一个小时。这时间里有相当之多的电车从房子两侧通过。特快通过时,窗玻璃“咔咔”作响。过车时间里听不到对方说话。正说着有车开来,我们便闭嘴等车过完。静下来刚开始说话,又一列电车尾随而至。

不过除去噪音,房子格调本身相当可以。式样古色古香,整体上没有硬伤,壁龛和檐廊也有,很够味道。从窗口泻进的春日阳光在榻榻米上做出小小的方形光照,很像我小时候住过的房子。

“租吧。”我说,“的确很吵,不过我想总可以习惯的。”

搬家用朋友一辆轻型客货两用车足矣。被褥、衣服、餐具、台灯、几册书和一只猫——这便是我们的全部家当。既无组合音响又无电视机,洗衣机没有电冰箱没有餐桌没有煤气灶没有电话没有电热水瓶没有吸尘器没有电烤箱没有,一无所有。我们就是穷到这个地步。所以虽说是搬家,三十分钟都没花上。没钱也好,人生简洁至极。最终,我们在那房子里住了两年。

房子建得极其马虎,到处有空隙来风。夏天自是开心惬意,冬天就成了地狱。买取暖炉的钱都没有,天一黑,我就和她和猫钻进被窝,那才叫不折不扣的相抱而眠。早上起来看到厨房洗涤槽已经结冰的事也屡见不鲜。

冬去春来。春天美妙无比。春天一到,我也好她也好猫也好无不如释重负。四月间铁路有几天罢工。一有罢工,我们真是欢欣鼓舞。一整天一列车都没有。我和她抱着猫到路轨上晒太阳。安静得简直像坐在湖底。我们年轻,新婚不久,阳光免费

至今每次听到“贫穷”二字,我都会想起那块三角形的细长土地。那房子现在到底住着什么人呢?

【小题1】简述第一段在文中的作用。
【小题2】请分别概括主人公租住房的优缺点。
【小题3】作者为著名的小说家,语言极有特色,请根据要求赏析下面的句子。
(1)请从文中找出一句与例句写法相似的句子并抄写下来,然后说明它和例句共同的特点。
例句:我们刚刚结婚,非我自吹,穷得上吉尼斯纪录都绰绰有余。
(2)请解释例句在文中的含意。
例句:我们年轻,新婚不久,阳光免费。
【小题4】结合标题和文意,试探究这篇小说的主题思想。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哀韦杰三君

朱自清

①韦杰三君是一个可爱的人;我第一回见他面时就这样想。这一天我正坐在房里,忽然有敲门的声音;进来的是一位温雅的少年。我问他“贵姓”的时候,他将他的姓名写在纸上给我看;说是苏甲荣先生介绍他来的。苏先生是我的同学,他的同乡,他说前一晚已来找过我了,我不在家;所以这回又特地来的。我们闲谈了一会,他说怕耽误我的时间,就告辞走了。是的,我们只谈了一会儿,而且并没有什么重要的话;——我现在已全忘记——但我觉得已懂得他了,我相信他是一个可爱的人。

②第二回来访,是在几天之后,那时新生甄别试验刚完,他的国文课是被分在钱子泉先生的班上。他来和我说,要转到我的班上。我和他说,钱先生的学问,是我素来佩服的;在他班上比在我班上一定好。而且已定的局面,因一个人而变动,也不大方便。他应了几声,也没有什么,就走了。从此他就不曾到我这里来。有一回,在三院第一排屋的后门口遇见他,他微笑着向我点头;他本是捧了书及墨盒去上课的,这时却站住了向我说:“常想到先生那里,只是功课太忙了,总想去的。”我说:“你闲时可以到我这里谈谈。”我们就点首作别。但我常是这样想:他是一个可爱的人。

③钱先生有一日告诉我,说韦君总想转到我班上;钱先生又说:“他知道不能转时,也很安心的用功了,笔记做得很详细的。”我说,自然还是在钱先生班上好。以后这件事还谈起一两次。直到三月十九日早,有人误报了韦君的死信;钱先生站在我屋外的台阶上惋惜说地:“他寒假中来和我谈。我因他常是忧郁的样子,便问他为何这样;是为了我么?他说:‘不是,先生很好的;我是因家境不宽,老是愁烦着。’他说他家里还有一个年老的父亲和未成年的弟弟;他说他弟弟因为家中无钱,已失学了。他又说他历年在外读书的钱,一小半是自己休了学去做教员弄来的,一大半是向人告贷来的。他又说,下半年的学费还没有着落呢。”但他却不愿平白地受人家的钱;我们只看他给大学部学生会起草的请改奖金制为借贷制与工读制的信,便知道他年纪虽轻,做人却有骨气。

④我最后见他,是在三月十八日早上,天安门下电车时。也照平常一样,微笑着向我点头。他的微笑显示他纯洁的心,告诉人,他愿意亲近一切;我是不会忘记的。所以我现在又想,他毕竟是一个可爱的人。

⑤三月十八日晚上,我知道他已危险。第二早天上,听见他死了,叹息而已!但走去看学生会的布告时,知他还在人世,觉得被鼓励似的,忙着将这消息告诉别人。有不信的,我立刻举出学生会布告为证。我二十日进城,到协和医院想去看看他;但不知道医院的规则,去迟了一点钟,不得进去。我很怅惘地在门外徘徊了一会,试问门役道:“你知道清华学校有一个韦杰三,死了没有?”他的回答,我原也知道的,是“不知道”三字!二十一日早上,便得着他死的信息——这回他真死了!他死在二十一日上午一时四十八分,就是二十日的夜里,我二十日若早去一点钟,还可见他一面呢。这真是十分遗憾的!二十三日同人及同学入城迎灵,我在城里十二点才见报,已赶不及了。下午回来,在校门外看见杠房里的人,知道柩已来了。我到古月堂一问,知道柩安放在旧礼堂里。我去的时候,正在重殓,韦君已穿好了殓衣在照相了。照相毕,入殓,我走到柩旁:韦君的脸已变了样子,我几乎不认识了!他的两颧骨突出,颊肉瘪下,掀唇露齿,那里还像我初见时的温雅呢?这必是他几日间的痛苦所致。唉,我们可以想见了!我正在乱想,棺盖已经盖上;唉,韦君,这真是最后一面了!我们从此真无再见之期了!死生之理,我不能懂得,但不能再见是事实,韦君,我们失掉了你,更将从何处觅你呢?

⑥韦君现在一个人睡在刚秉庙的一间破屋里,等着他迢迢千里的老父,天气又这样坏;韦君,你的魂也彷徨着吧!

注:韦杰三(1903~1926),广西人。1925年考入清华。1926年3月18日参加爱国游行,在“三·一八”惨案中被反动政府杀害。
【小题1】根据文章①~④段内容,概括韦杰三的性格特点。
【小题2】作者在文中4次写到韦杰三“是一个可爱的人”,这样写有何作用?
【小题3】联系全文,概括本文的主旨。
【小题4】本文写韦杰三采用了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的方法,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

同类题3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小村即景

韩小蕙

这是晋中南广袤大地上的一个普通小村庄,普通到你都不必问起它的名字。

我曾到过许多名山大川,譬如“归来不必看五岳”的黄山,“浓妆淡抹总相宜”的西子湖,“千里江陵一日还”的长江三峡,“疑是银河落九天”的黄果树大瀑布等。但不知为什么,在这些有口皆碑的天下胜景面前,我一次也不曾体味到像古村这样的地域文化给予我的心灵震撼。

然而世事却偏偏这么奇妙。这晋中南的普通小村庄,竟使我体验到了一种地域的魅力

这一带的地貌真是奇特,令平原人看上一眼便永远难忘。

人正在大地上行走,突然,脚起脚落之间,路便没有了。探身一望,脚下就是直上直下的悬崖,有的深度达数十丈,令人头晕目眩。而身后,人刚才过来的地方,明明是平展展的土地。生着庄稼,长着树木,流着河水,跑着马车。还有一座座土砖结合而筑成的农舍和用秫秆隔成的农家小院。从里面,不时传来鸡鸣、羊叫和娃儿的笑声。

倏的,一群漂亮的狗你追我逐地奔了来,撒欢儿地在地上跑着、跳着、扑咬着,尽情地嬉戏,却没见一只掉下崖去。人正在惊疑之际,崖上崖下的乡亲便喊起话来:

“哎——吃哩?”

“哎——吃哩。”

这是汉子的声音。声音于崖上崖下巨大的空间之中,显得格外雄浑苍凉。倘是女子,便会于雄浑苍凉之中,又夹杂上缠绵悱恻的韵味,令人遐想无穷。

一忽儿,月上高崖,清辉撒满大地,崖上崖下便一起进入了这里才有的极其静谧旷远的夜世界……

借用地理学的名词术语,这是典型的丘陵地貌。再准确一点说,这是平原与山地的交界地带,因而既呈现平原的平整,又间有山地的起伏。起起伏伏之间,便出现大断大裂又错落有致的高崖低谷。人在高处放眼望去,但见对面崖壁像是一面巨大的史前壁画,那上面的神秘图形令你读不够也思不够。而远处,则是一派倒海翻江的山茆沟壑图,纵是天下最杰出的大师,也绘不出它们的英雄本色。

老乡们却绝少这样看景。他们更相信老辈人留下的传说。说是女娲炼石补天的那会儿,补到这里地界时伸了个懒腰,漏下一缕沙粒,地面上便不平起来。因为年深日久,他们早已没有了对女娲的愤激,生命的因子里,只留下择佳地而生息的顽强生命力。在极不规则的地表之上,他们竟顺势建起了房舍,形成村落,荷家养畜,婚丧嫁娶。虽然活得不轻松,但也能在春种秋收之中,闻得一些戏文。何况,当青草漫满黄土世界之时,山茆沟壑也显得蓊郁苍翠起来。鸟儿也能飞来几只,唧唧喳喳地叫上一阵。

这地方只是不能过冬天。一到荒凉的冬季,造化的穷凶极恶便再难掩饰了。

每当钻天杨的最后一片叶子被狂风吹落之后,生命的绿色消失殆尽,苍茫的黄土高坡就裸露出它的贫穷。高崖与低谷之间,只萧疏着荆棘枯草的几只枝杈,天低云暗,更载不动悬崖、坡坡、沟沟、壑壑的忧并愁。而夹带黄土的狂风却全然不理会这些,只一阵紧似一阵地刮着,对准光秃秃的崖际,麻利地刮下一层又一层黄土,怪笑着抛洒向半空中。

在这样的日子里,连狗也不敢跑出门去;家家农户院子,更是门户紧闭。汉子蹲在炕沿上抽烟叶,婆姨搂着被吓坏的娃儿,满崖满坡满世界中,失却了一切人声兽语,只剩下黄土的怒号和黄土的呻吟……

这一切,是平原人无论如何也经受不住的。

与江南的鱼米之乡相比,不用说,这样的地域环境是太沉重了。

可无论历史上还是今天,这里始终被称为晋中南宝地。庄户人家的日子红火,为历史上偏居此隅的各路诸侯们奠定了太平昌盛的基础。气势恢弘的中原文化,也由这里播往陕北高原,甚至河西走廊、祁连山脉。就连异族侵略者,也不敢贸然践踏这片神圣的黄土地——有老乡告诉我,在抗战最严酷的1940年,小鬼子也只有在大规模“扫荡”时,才敢来村子里指指戳戳。

到底是谁的功勋呢?

人杰?地灵?还是天意?

天意不过是人们自己编造出来的感觉。地灵向来也是依靠人杰才得以体现的。归根结底,我以为,还是这里的人民是有血性的人民。自然环境的险恶,造就了他们的挑战意识。倘若人类不劳动,不创造,不抗争,不奋斗,天天依赖天上掉下来的馅饼优哉游哉地享受,恐怕这世界上根本就没今天这高度发达的人类社会。

这读不透也思不透的“史前壁画”,这倒海翻江的“山茆沟壑图”,特别是这依地势而形成和兴旺的小村,永远地载入我的记忆。我清楚,在今后的人生之旅上,我会常常想起它们来的。

(选自《现代散文鉴赏》,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段点出小村的普通,引出了下文对小村地域魅力的描写,使文章有了悬念,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文中所说的“地域的魅力”指的是悬崖、坡坡、沟沟的奇特地貌,还有风沙怒吼、黄土呻吟的罕见气候。
C.文章划线的段落运用拟人和侧面描写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风之狂,造化的穷凶极恶,地域环境之沉重,突出了小村冬季环境之肃杀。
D.小村里的人“虽然活得不轻松”,但也能在春种秋收之中享受到些许乐趣,感受到大自然的生机,说明小村人民具有抗争奋斗的可贵精神。
【小题2】文章多处使用了对比的手法,请找出两处,并赏析其作用。
【小题3】本文题目是“小村即景”,但作者的用意显然不只是在写景,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这篇文章创作意图的理解。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下面小题。
家乡的小河
我的家乡有一条小河。这条河小得乡亲们都不知道她的名字,外村人甚至忽略了她的存在。她流过生养我的土地,流进我的人生,镶嵌于我的记忆,伴随着我的灵魂。
这条河滋养了我们祖祖辈輩,也造福方圆万家。肥沃的河湾地,早涝保收,家家食足。河边大片芦苇,经济有源,户户殷实。
当年妤多女子慕河而嫁。外村的妇女经常成群结队,身背一篓衣服,来河洗衣。来到河边,她们那高兴劲,真不像来劳动,而是像游玩娱乐来了,闹声笑声此起彼伏。
生长在旱塬上的孩子们,也常常嫉妒我们河边的小孩。俯视到我们在河边开心地玩,便喊:“水青蛙,水青蛙”,我们回喊,“早老蛙,旱老蛙”。有时他们不服气就说,“来个百年不遇的洪涝,我们塬边洗脚。”我们也回应:“来个百日大旱,你们饿肚子讨饭时,来我家吧。
早塬上的人们,看到我们的果园菜园、满囤的粮食、富裕的生活,妤羡慕我们的河。果实成熟的季节,常有来河边的果园、庄稼地做一回“梁上君子”的外村人。每逢周末,蔡家坡、虢镇的工人就来河里捕鱼捉鳖,猎获野鹜。
俯瞰小河,林木繁茂,芦苇连片,一条绿带蔓河蜿蜒。
亲临小河,河水清澈见底,河道蜿蜒绵亘,河湾沼泽棋布,河滩涌泉不断。虫息鸟栖,物种繁荣。
春来,河柳飘絮,芦芽如锥。柳梢帽环头上戴,柳枝蜕骨吹喇叭。
夏至,蝌蚪摆尾,河滩径幽。林荫,青年男女谈理想谈人生;河畔,“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竽呱呱”啼晓蛙唱晩,“水蚂蚱”打溏河面滑。
暑期,孩子们捣鸟窝,打水仗。鱼翅划破了你的手,水蛭钻进了他的腿。“大转湾”,“抽水站”到处是欢闹的乐园。竹篓作网捞黯鱼,泥滩踏鳖捉王八。
秋末,田园黛青,秋高气爽。“燕喳呐”叽喳栖柿树,风拂素绢芦苇花。
小河伴我邀明月,三人把酒话桑麻。
小时候,河就是我们的伙伴,河畔的草木虫鸟就是我们的朋友。
最喜欢听的故事就是关于河的故事。
有位长者说:很久的时候,有个专管河流的神官,他很会治理河流。他修的桥,大水冲不垮,他治过的河,河水不横溢。彪角陈家石桥就是他所造,苟家往上游的河床,就是他所治。
传说,当年修陈家桥时,他早早告知彪角一大户人家说,今晚要雇用你家的牛帮我们运送石料,你提早把牲畜喂饱。主人早早喂饱牛等客人来用,到深夜还不见客官来牵牲口。他就到客店去问咋回事。客人说,你的牛刚使唤完,你回去看看就知道了。那人回来看,几头牛个个身上热气腾腾,汗珠子往下滚。主人明白了,他不是凡人。这位神官治理河道也有一套。水到平川,他固岸疏导,使河水直畅快行。若河水遇阻,则迂回弯曲,随势委婉向前。他常常夜里施工,某晚,当他治理河道至苟家时,雄鸡鸣叫,神官收兵回营,一去再未复回。
经年,多次暴发洪水,陈家的石桥,固若如初。苟家往上游的河床,洪水从未横溢出河床。
每听一次小河的故事,就对小河多一份眷恋。
河,千回百折弯弯曲曲,有大河有小溪,有狭窄有宽阔,有舒缓有湍急,有清澈有浑浊。
悠悠小河,潺潺远流。她吹老了岁月,吹远了浮华,吹醒我悟得“上善若水”的真道。她却吹不老我的记忆,吹不远我的思念,吹不断我“从善如流”的执着。
每次回老家,自必到小河看看。每当站在小河边,看着河畔的一切,我就像婴儿躺在母亲怀抱里那样从容安详。
小河处处都有,美丽的地方到处都是。可是,在我的心里,没有什么地方比我老家的小河更恬静更怡人。清澈小河,悠幽长流,多少朝圣者的灵魂被她带到了宁静的远方!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这篇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写到当年好多女子慕河而嫁,来到我的家乡,是因为她们的家乡缺水干早,生活无助,从而心生恐慌和不安。
B.作者描绘了小河春夏秋冬四季的风光,河畔的草木虫鸟是孩子们的朋友,优美如画的小河也是青年男女畅谈人生理想的场所。
C.本文的语言富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如“水青蛙”“旱老蛙”“竽呱呱”“燕喳呐”等,幽默诙谐,生动风趣,乡土气息浓郁。
D.悠悠小河,她吹老了我的记忆,吹远了我的思念,吹醒了我悟得“上善若水”的真道,却吹不断我“从善如流”的执着。
【小题2】文中插叙了一段长者讲述的小河的故事,作用是什么?
【小题3】作者在文中综合使用了多种修辞方法,请举例并简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