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草 医
刘群华
在草医的眼里,一株草是一味药,一坡的草是一坡的药。
草医在杏林中的地位很低,但常有一味单方气死良医的轶事。他们对自己生活的地方长着什么药了如指掌,比如屋顶上的石苇,溪边的旱莲草,路边的车前草,田埂上的半边莲,等等;跟人说起来像在说菜园子里的萝卜白菜,什么时候出苗,什么时候开花,什么时候结果,什么时候采摘最佳,滔滔不绝,如数家珍。甚至夜里碰到急诊的病人,提灯出门,在房前屋后转一圈,就把所需的鲜药摸回来了。
在我们村里,也有个草医,是一个孤寡老头子。他嗜酒,一日三餐总斟杯小酒。他的祖父是一个杏林名家,传到他手上仅剩几口草药了。他似乎善治妇科慢性病,嚼一大口黏稠的绿汁碎叶,敷在女人的小腹上,马上暖暖的,缓缓地温熨着直达病所。
他不讲究报酬,求诊者知其好酒,就都带壶酒去。大伙找他不难,下雨天多在屋里睡,倘若天晴,他则躺在那张烂竹椅上,背着阳光晒了左边晒右边。求诊的人喊他一句,他的眼睛倏地睁开了,瞟着桌子上的酒,不急也不慌,说:“拿么子酒哩!来就是了。”然后又说:“既然拿来了,就喝两口。”于是起身握盏,撬开酒瓶盖,提起就喝。偶尔不小心倒在桌面上,就忙俯身低头贴面吸着喝,边喝边叫:“好酒!好酒!太可惜了啊!”
他的那几口草药治好了不少人,也赚了不少好酒。在他陈旧破烂的柜子上,横七竖八放了若干个酒瓶子。我有次去他家,他在旁防贼一样盯着我,说:“别乱翻,这是我治好的医案。”我顺手拿出一个瓶子,他想都没想,随口道:“某某,女,某年某月某日入诊,发病三年,经前痛胀,经血黑而有块,夜口干舌燥,时有尿赤……”
我惊得目瞪口呆。这时的我在镇上的一条街上行医,常有患者提起他,便对他的草药有所耳闻。这次拜访,第一次见识他特殊的医案,足可觑其治病的认真与用心。我虚心地说:“要收徒弟吗?”
他看着我哈哈大笑。许久,他大手终于一挥,像放下一百斤重的担子,说:“带到土里也可惜,姑且就教给你吧。”
我们是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上进山的。我跟在他身后,他边走边说:“当阳坡地祛风多,利水草药去水沟。”他还说了很多,简单的顺口溜一串串,把草药的习性精准地概括描绘了出来。
那一次我们攀爬了七八座高峰。他休息时,不时从衣兜里摸出一瓶酒,然后咕噜咕噜吞几口。走到一棵古老遒劲的大树下,他指着树上寄生的一种盘曲如花的藤,说:“这药止血。”我爬上去摘下一蔸,藤身细而黑褐,叶当面有绒毛,背面呈红斑,肉粗,一嚼,一嘴的生涩,汁水绿稠稠的。我问:“它没有根啊?”他笑了笑说:“这是一种鸟吃了籽,屙在树上生的。寄生于此树的粗干,沐日月星辰,饮晓风夜露,有点仙风道骨的意思了。”
哦,原来药也修行啊,难怪如此慈眉善目,普度众生。
我和他行走于浅沟深壑,觉得土地馈赠给人的草药太丰富了,而中药房里的四百味显然太少了,那抽屉里的草木金石之药,只是这未知的或未纳入的草药中的一小部分。
以后的日子,我一有空就去找他。有一次,他躺在那张烂椅子上说:“草医不值价,用鲜草鲜叶治病,在乡村容易找,也不好收钱。草医忙,忙的是人情世故,是邻里之间的携扶。”然后他难过地长叹:“可惜,草医的经验没人学,快失传了。”他指着土坪边培育的一株草药,说:“牛苦胆,治肿瘤,散结活瘀,清火败毒,现在山上极其稀少了,很难找到。”
他担心草医消失的时候,一些珍贵的草药也随之消失。他的忐忑和恐慌,犹如那株牛苦胆一样苦恼。
在天地人这个整体中,阴阳调和、和谐相处,早已于药典里相传,而人是否已参悟透彻,我就不知道了。
故乡的草医,是一味平凡的草药,在田野山冈捣鼓着七经八脉的仁爱,也感触了五色五味的生命。
(选自2016年4月11日《人民日报》,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文章一开头就用一句话点出了草医和草药的关系,意在说明草药价钱不贵,容易寻找,我们应该大力发展草药草医。
B.文中的“杏林”本是中医学界的代称,草医在杏林中虽然地位最低,但草医常用一味草药去气死那些所谓的良医。
C.文章用牛苦胆比喻草医对一些珍贵草药可能会随草医的消失而消失的“忐忑和恐慌”,意在说明这些珍贵草药难于寻找。
D.作者在文章中透露出这样的思想:对于天地人阴阳调和、和平相处的道理,人们应该努力参悟,力求达到透彻。
【小题2】文中草医的形象有什么主要特点?试根据文本加以分析。
【小题3】文章结尾处说“故乡的草医,是一味平凡的草药”,对这句话该怎样理解?请结合全文简要说说。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1-04 06:31:1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网络文学进入2.0时代

中国网络文学经过20年发展,不仅成为中国文学新力量,开辟出中国文学新场域,而且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关注,已经跟美国好菜坞电影、韩国影视剧,日本动漫并称为世界四大流行文化,弱冠之年如何端正方向、继续成长,实现自身迭代升级,成为摆在网络文学面前的重要课题。

伴随付费阅读模式的出现和成熟,网络文学平台和网络作家呈现爆发式增长。目前国内网络交学作者多达1400万人,读者规模突破4亿。但是,随着市场需求急剧扩张,不少从业者心态开始浮躁,以套路化创作快速获取商业回报。这些作品虽然“多,快、爽”,但是缺少文学的本质与内涵,失去对文字和艺术的敬畏之心,成为典型的快餐文化,严重者甚至剽窃抄袭,违法违规。与此同时,对网络文学的影视改编也存在“揠苗助长”的现象。制作方为快速收割网文作品在衍生层面的收益,草率加工,甚至篡改原著,受到读者与观众双差评。这种做法不但伤害网文作者,文学平台及众多读者,也给中国网络文学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中国网络文学亟须走出野蛮生长阶段,进入更健康有序的2.0时代。用来标记这个2.0时代的,一是内容的精品化,二是产业的融合化,这将使网络文学真正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应该聚焦好内容的培育。在整个文化市场以精品内容为王的大背景下,网络文学也不例外。什么是好内容?对网络文学来说,好内容的标准就是读者喜闻乐见和具有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所以应当引导网络文学作家创作更多表现真善美、生动反映时代生活的作品,把网络文学从单纯娱乐消费的倾向中扭转过来,向正能量与喜闻乐见相结合的方向转变。网络文学的“网络”二字并不意味着价值观的赦免,只要是文学,它所承担的价值引导功能就不会变。而且,网络文学因为其非凡传播力,在正能量传播引导上大有可为。

其次是融合发展。网络文学应该携手传统文学,构建全新的内容生态,融合共生,进一步推进产业整体升级。网络文学需要传统文学在内容上的滋养,借鉴其创作规律和手法,通过扎根现实的生活观察与体验,创作出有思想、有内涵,有高度的好作品,提升网络文学的创作及审核标准,为衍生做好铺垫。与此同时,传统文学也要实现互联网化,打通线上线下壁垒,让好内容更快速、更精准、更便捷地到达更多读者,使之产生更广泛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互联网企业要建立以阅读平台和iP联动平台为基础的综合型基础设施体系,并将其完善,为网络文学打造更加成熟的商业模式。

内容精品化和产业融合化紧密相连无论是文字还是其衍生的影视、游戏等,好内容才是支撑网络文学成果转化的核心元素,反过来,产业融合又给优质内容立足舞台中央提供绝佳机会。任何事物的发展必然要经历从萌芽到成长再到壮大的过程。网络文学在经过读者和市场淘洗与磨砺后,必然会转向精品内容和融合发展的道路上来,这样才能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提供精神食粮,才能再次激发文化市场的活力。这个过程会很漫长,需要所有从业者各司其职,共同努力,携手推动网络文学2.0时代的新发展。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好内容”需要网络文学从娱乐消费中解脱出来,体现积极的价值引导功能。
B.经历初期成功后,网络文学在作者、作品本身及影视改编等方面出现了问题。
C.内容精品化和产业融合化将使网络文学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D.网络文学“融合发展”就是借鉴传统文学的创作规律和手法,推进其产业升级。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阐述了网络文学进入2 0时代的生存与发展。
B.文章以现阶段网络文学面临的问题为前提,论述了网络文学如何走出野蛮生长的办法。
C.文章分别阐述了网络文学进入2.0时代的两个标记,并对二者进行对比论述,具有辩证性。
D.文章在论证“产业融合”时分别从网络文学、传统文学和互联网企业三个方面层层展开。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的网络文学成为世界四大流行文化之一,证明了中国的网络文学已走向世界。
B.网络文学创作如果与商业行为联系得特别紧密,那么它就会慢慢堕落,乃至消亡。
C.网络文学的传播力优于传统文学,所以网络文学能在价值观引导上发挥更大作用。
D.只要网络文学在写好内容和产业融台的道路上不断壮大,文化市场就能永葆活力。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水痘
刘正权
静子是那种小心翼翼的女人,成天为一些莫名其妙的事担惊,儿子正上幼儿园,静子心里就老是无端地不踏实。
这天,男人一大早又去跑生意了,静子刚心烦意乱走进菜市场,有感应似的,手机嘟嘟嘟叫了起来,静子手一抖,刚买的鱼险些掉在地上,那边传来一个温柔的女声,“请问是晓雅的家长吗?我是他班主任!”静子一迭声点头说是呀是呀,心却直打颤:“莫不是晓雅出事了?”正揣测呢,像印证这想法似的,那边又接口说:“麻烦你过来一下,行吗?”“出了什么事?”静子略带哭腔的声音吓了那边一大跳,那边就扑哧一笑,“也没啥事,您的儿子好像在出水痘,烦请您带到医院去检查一下!”静子这才静了心,一溜烟赶到了幼儿园。
水痘就是天花,每个小孩都要出的体内病毒,班主任长期从事幼儿教育,见多不怪,连声对静子说:“恭喜恭喜,过了这关又少了一桩心事!”在眼下,小孩出水痘实是一桩小事,吃点药,涂点膏再禁禁风就行了,只是需在家静养十天左右,这玩意儿特容易在小朋友之间相互传染。静子小心翼翼惯了的,牵了儿子的手匆匆便上医院,连声谢谢都忘了说。
十天也就那么一眨眼的工夫,儿子身上的痘消了,静子这天又送晓雅上幼儿园,班主任见了静子一拍脑门想起什么似的说:“糟,那天只顾和您开玩笑,忘了让您写请假条了!”静子吓一跳,还以为什么大不了的事儿呢,就半真半假说:“幼儿园充其量只能算游击队,又不像上小学初中是正规军,犯得着写请假条吗?”班主任说您误会了,我是说有请假条可以退那几天的生活费呢,园里有规定,请假一周以上就退。静子男人跑生意,日子还过得去,自然懒得讨麻烦,静子就笑笑说:“谢谢,为几十元钱费趟力气不值得!”也是的,几千元都交过来了,谁还在乎这点蝇头小利。班主任却不这样认为,说好歹也是血汗钱吧,就算大水冲来的,也得下水去捞不是,这样您找园长说说,我再证明一下就成了,不过走两步路的事,就当健了身的。静子听班主任这样一说,反倒不好推辞,再者丈夫虽说挣点小钱,想想也真是血汗呢。静子就找了园长,好歹也算有过一面之缘,没费多大事就成了,真如班主任所说只不过多走两步路的事。
事儿过了也就过了,那天晚上静子陪男人到同学家做客,同学恰好就在幼儿园上班。酒至半酣时同学忽然问静子,“听说你们为儿子出水痘时期的生活费还找过领导,是吗?”静子一愣说:“是呀,班主任让找的,不然我还真不知有这规定呢!”同学就一点头若有所思样,“是这么回事呀!”静子感到奇怪就追问:“咋啦?”同学吞吞吐吐说,“也没啥,只是听幼儿园的几个老师说得挺难听!”末了同学见静子脸色不太对劲又补上一句,“算了,你也只当我没说,反正那几位都不是什么善良之辈,只怕想私吞呢!”
静子对再上幼儿园送晓雅就没了兴趣,她怕碰上那几位老师亮晶晶的笑,静子总以为那笑容水嘟嘟的,像极了晓雅身上出痘时的水泡,莫名其妙地,她怕那笑容绽开后会蔓延出什么余病。静子男人无奈,只好整天亲自接送孩子入园离园。
《文艺生活(精选小小说)》2004年第9期
(1)下列对小说内容理解的分析鉴赏,最正确的两项是
A.正所谓“母子连心”,静子感知到儿子要出天花,所以那些日子里心里老是无端地不踏实。
B.小说中的静子一家生活富裕,对几十元的生活费本不在乎,是在班主任老师的劝说下静子才去找园长说明情况退款的。
C.晓雅的班主任在通知家长到校和告知病情时还和静子开玩笑,一点也不着急,表现了老师没有爱心,对生病的孩子不关心。
D.静子男人的同学饭桌上的无心之问,让静子感到不安,把小说情节推到高潮,也更加形象地体现了静子的性格特点。
E.静子找园长说明情况退回几十元生活费的举动是正确的,她不应该因为一些不善之人的言论而感到难堪。
(2)小说中的静子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小说题目“水痘”在文中有哪些作用?请联系全文简要分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辜振甫其人其事
①辜振甫,字公亮,1917年1月6日出生,台湾省彰化县人,祖籍福建省惠安县。1940年毕业于台北帝国大学(今国立台湾大学)政治学系,后到日本“帝国大学”(东京大学前身)做财政及工商管理研究。1975年获韩国高丽大学荣誉经济学博士学位。1990年11月21日,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以下称“海基会”)成立,辜振甫当选海基会董事长。1993年4月27日到28日,他代表台湾海基会与大陆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在新加坡举行了“汪辜会谈”。
②辜家是清康熙初年从泉州迁台的,世居台湾鹿港,“鹿港辜家”在台湾家喻户晓。辜振甫生于日本统治下的台湾,成长于中华文化孕育下的家庭,是唱着“教忠教孝的中国京戏”,吟着“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的《论语》长大的。50年代以地主的身份参与了土地改革。其间他在台湾“经贸外交”方面,建立了台湾与印尼的直接贸易关系,并为台湾纺织业打开了印尼市场。到了60年代,他成为台湾政商界的重量级人物,受到蒋氏父子的重视。特别是在中日建交前夕,他奉蒋经国之命,携75万美元,赴日秘密游说日本国会议员。他眼见大势已去,将美元原数携回,这使反商情结甚深的蒋经国对他印象十分深刻,曾一度想让他做行政院副院长。1981年国民党第十二届全会上,蒋经国提名他为“中常委”,从此他跻身于国民党党务系统的决策核心。
③辜振甫有“台湾经贸大使”“无任所大使”之称,经常以工商团体代表身份参加各种国际经济会议,奔波于美国、日本、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为推行“务实外交”不遗余力。为此,李登辉曾颁授他景星勋章。他与日本朝野关系密切,多年来建立的日本政商界的人脉有早期的椎名悦三郎、岸信介、佐藤荣作、福田赳夫等。他与曾任日本首相的小渊惠三关系甚笃。
④辜振甫认为,“两岸是一个国家,处于分治状态,而且双方都处在追求统一的过程中”。对于两岸谈判,1998年1月6日他称,“假如两岸都了解目前是在追求国家和平统一的过程中,那么两岸之间就没有什么不能谈的。”
⑤辜振甫六七岁起就与京戏结缘,他的父亲辜显荣十分爱好京戏。早年辜家院子里有演京戏的戏院,他从小就耳濡目染。辜振甫曾到北平、上海、香港拜师学戏,曾拜余叔言为师。他认为,在他的戏曲人生中,最值得他回忆也是影响他最深的,则是他20岁左右在北平的那一段日子。“谭派”鼻祖谭鑫培的孙子谭富英的戏及李宝春的父亲李少春的戏,他听得不亦乐乎。还有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以及四小名旦李世芳、毛世来、张君秋、宋德珠等的戏,他也都看过。他不仅是戏迷,还是票友,登台演出过《李陵碑》《洪羊洞》《失空斩》《文昭关》等剧,其中最喜欢的戏是《二进宫》,辜振甫说,他喜欢听、唱悲壮的京戏。他认为,京剧是中国传统文化,应该予以重视、传承。他认为,“中国人的历史都在京剧中,包括忠孝节义,以及中国人做人的方法”。他说,“让大家对自己的历史、文化背景多了解,不是很好吗”,“不必分传统、本土、京剧、歌仔戏,都是中国的文化,均应重视、传承”。
⑥辜振甫喜怒不形于色,人脉丰沛,但生活严谨。此外,他还擅长油画,懂诗文,喜欢收藏文物。他的祖父辜鸿铭,为前清宿儒。父亲辜显荣,日据时期被封为日本“贵族议员”,但蒋氏父子认为辜显荣是“身在曹营心在汉”,蒋介石还赐给他八个字“眷怀祖国,独秉孤忠”。辜振甫的妻子严倬云,是福建省福州人,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是清末文坛名人严复的孙女。她于1949年与辜振甫结婚,育有三子三女。
(选自《中华工商时报》,有删改)
【小题1】文章说辜振甫是“吟着‘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的《论语》长大的”,有什么作用?(4分)
【小题2】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叙写辜振甫的?试分点归纳。(4分)
【小题3】第五段写辜振甫从小就与京戏结缘,到处拜师学戏,还以传主的口吻讲述了最值得他回忆也是影响他最深的一段日子,并引用了传主有代表性的语言。作者这样写有哪些意图?试简要分析。(4分)
【小题4】你认为辜振甫先生身上的什么情感特别强烈?试结合文本分析这一情感在他身上的具体体现,并联系现实谈谈爱国主义精神的现实意义。(6分)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日,河南省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对“电梯劝烟猝死案”作出二审判决,认定杨某劝阻段某某在电梯内吸烟的行为未超必要限度,属于正当劝阻行为,不承担侵权责任。
改判结果一出,人们纷纷点赞。因为判决终还杨某以公道,既没有让正直的人无辜受伤,也守护了社会正能量,彰显了司法的公平公正。
其实,一审法院在判决中也认为,杨某行为与段某某死亡之间并无必然的因果关系,但是根据公平原则,判决杨某补偿死者亲属1万5千元。死者亲属认为杨某存在过错,判决作出后,提出上诉。
段某某突发心脏病猝死,让人惋惜同情;但杨某热心反而“摊上事儿”,不免让人寒心。尤其是一审判决要求杨某无过错而补偿,让人免不了产生司法裁判在“和稀泥”的感觉。
我国《侵权责任法》规定:“受害人和行为人对损害的发生都没有过错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由双方分担损失。”适用此规定的前提,是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有法律上的因果关系,且受害人和行为人对损害的发生均无过错。本案中杨某劝阻吸烟行为与段某某的死亡固然有关,但是二者无法律上的因果关系。正如二审所指出的,杨某的劝阻理性、平和,未超必要限度,不会造成段某某死亡的结果。并且,杨某对段某某的死亡无法预见,也不存在疏忽或懈怠。因此,一审判决属于适用法律错误。
进一步讲,杨某劝阻吸烟的行为体现了一位公民所应有的公德心,这也是法律所予以鼓励的。作为地方性法规,《郑州市公共场所禁止吸烟条例》明确规定,公民有权制止在禁止吸烟的公共场所的吸烟者吸烟。如果因杨某一时的正直之举而施以惩罚,必将导致人们不愿、不敢阻止违反公德的行为,那么,闯红灯、扒窃等行为者可能会堂而皇之、畅行无阻,长此以往,社会道德水准必然大打折扣。
迈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对司法公正有更高的追求。如何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司法案件中感受公平正义?重要的一条是要把握好法律原则和法律条文背后的立法精神,让天理、国法、人情实现有机统一。这样即使是败诉一方,也会感觉自己的权利得到认真对待,进而服膺裁判结果。
一次严谨的司法判决,胜过百次法律宣传。每一次的热点案件中,法官敲击法槌的声音,不仅当事人双方听得到,也会长久回荡在公众的心里。
(摘编自靳昊《“电梯劝烟猝死案"改判:司法当为“好事者"撑腰》)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一审法院判决杨某虽然无过错,但是根据公平原则,要承担一定的侵权责任。
B.郑州中级人民法院二审认定杨某劝阻吸烟理性平和,未超必要限度,不承担侵权责任。
C.我国法律规定,受害人和行为人对损害的发生均无过错,可由双方分担损失。
D.郑州市相关地方性法规规定公民有权制止吸烟者吸烟,杨某行为符合此规定。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就电梯劝烟猝死案改判事件,阐发了司法当为“好事者”撑腰的观点。
B.第二段提出公众看法后,从当事人、司法、社会三方面阐发了判决结果。
C.文章先是概述事件,然后表明态度,进行分析,最后指出此次判决的意义。
D.文中两次引用相关的法律法规证明杨某做法的合理性,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审与二审判决均认为杨某行为无过错,区别在于是否依据公平原则进行补偿。
B.死者家属之所以提出上诉,是因为认为杨某有过错,补偿1万5千元不公平。
C.一审判决认为杨某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有法律上的因果关系,属适用法律错误。
D.如果司法判决实现天理、国法、人情的有机统一,可使各方甚至败诉方服膺。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样式雷”,是对清代200多年间主持皇家建筑设计的雷姓世家的誉称。天津大学“样式雷”研究专家王其亨教授说:“大量清代的皇家建筑,包括对世界文化产生巨大影响的国林建筑,都和‘样式雷’的名字相关联。可以这样说,我国已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单位,有五分之一是‘样式雷’世家的建筑作品,这在世界上找不出第二个。”因此,世称半部清代建筑史系由“样式雷”建筑世家谱写而成,当不为过。

曾经有人认为,中国没有所谓的科学建筑,中国系建筑缺少规划,主要凭借工匠的丰富经验。但实际上,“样式雷”家族,以及他们亲手设计流传的烫样却能很好地证明,那种说法才是“不科学”。

烫样是“样式雷”最有特点的工艺,是他们的一种创造。在施工前,作为建筑设计师的 “样式雷”需要先进行平面设计,画出建筑草图——图样,图样上有亭台楼阁、庭院山石的样貌,也有桥梁、水流的布局走向。图样经皇帝认可后,为了让皇族更直观地看到建筑建成后的样子,“样式雷”家族成员按照实物比例缩小,用草纸板、秫秸、油蜡和木料等材料加工制作出建筑模型,其形象生动逼真。因制作工艺中有一道熨烫工序,故称烫样。

虽然烫样只是小样,但它像一个立体的微缩景观,极为精致,各种构件可以灵活拆卸使用。内部的彩画、家具样式、梁架结构也都按照精确的比例进行复制,使建筑布局和空间形象一目了然。这些部件既可以组合,又可以随意拆分,各个建筑细部有所联系又不失独立。烫样还附加各种建筑数据,大多数能与实际建筑遗存的实物相对应,十分精致。

现保存在国家图书馆及故宫博物院等处的“样式雷”图样包括投影透视图、正面图、侧面图、平面图、旋转图、等高线图等类型。此外,“样式雷”图档还存有现场活计图,体现了建筑施工的系统程序,而且图样中由于经纬格网而采用确定的模数、标记相关的高程数据、推敲建筑平面布局、安排竖向设计的“平格”网绘制方式,类似于现代建筑外部空间设计原理及其运用,凸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设计的卓越智慧及别具一格的建筑工程图科学绘制方法。

“样式雷”图档不仅有大量的设计图纸,还有各种各样的文字档案,包括随工日记、家信、略节、旨意档和司谕档等内容。随工日记多是反映建筑工程进展的,几乎每天都有翔实的记述。家信从多个侧面记录了“样式雷”的真实生活,略节多提以汇报为目的,简要叙述建筑工程、勘察、测量等事的折单或整理汇总折单的簿册。旨意档和司谕档是样式房保存的帝后谕旨和内务府的指令。“样式雷”文档也是今人研究“样式雷”世家和清代皇家建筑的重要文献资料。

“样式雷”建筑图档形神兼备,不仅是表达其建筑设计思想的工具,也是传承其设计思想的手段,更是中国独特的建筑图学空间思维融形象性与数理逻辑性有机统一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标志,在世界建筑史乃至世界图学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堪称华夏建筑意匠的历史绝响。

(取材于网络)

材料二

“法天象地”“紫薇金銮”的故宫以及“天国地方”“崇天祭祖”的天坛等建筑始建于明代,“样式雷”对此只是有补充、改造、完善之功绩。原真的“样式雷”建筑范例,最重要的是园林与陵寝建筑。圆明园、颐和园、景山、天坛、北海、中南海,乃至北京城外的避暑山庄、清东陵、清西陵,这些至今仍在造福人民、多半已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著名建筑设计,皆出自雷氏之手。

“样式雷”设计的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圆明园等充分显示了皇家园林移天缩地在君怀、“纳千顷之汪洋,收四时之灿烂”、因地制宜的园林构想。

颐和园地处北京西北郊,自古有瓮山、西湖、清漪园等自然景致。“样式雷”利用原有的山水地形、地貌,大胆地进行整合改造,开挖水沟,疏通水系,使得园区水流绕山麓而转,变瓮山为万寿山、化西湖为昆明湖,再连接北麓开挖后湖,使得整个水系与山体形山环水绕的有机整体,同时又自然分成万寿山东部宫室景区、万寿山前山前湖景区、万寿山后山后湖景区、昆明湖与南湖及后湖景区等四个组成部分。颐和园以昆明湖大面积“虚”的浩瀚湖面水景,环绕衬托万寿山小面积的“实”的山体建筑,再将远处西山的景色巧妙地借入园区。颐和园以自然山水景致为主体以人工造景为辅助综合而成的皇家园林,气势恢弘地呈现出山明水秀的自然生态美。

避暑山庄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北部,这里峰峦起伏、沟壑城精。“样式雷”充分用地形设计修建相应的建筑物以突出峰峦沟壑的突兀之美。避暑山庄的东部是平原,平原的南部是大大小小的湖泊。“样式雷”在平原区修建万树园,在这里可以进行赛马、摔跤、骑射、篝火、痛饮、欢歌等草原救歌式的活动。“样式雷”在湖泊区修建桥、亭、榭、舟楫等玲珑剔透的小木作建筑来强化水域灵动的活力,并将江南水多的建构形式融化其中。山岳、平原、湖泊错落之美交相辉映,并自然成趣。这种趣味相较于颐和园的雅致,则是呈现一种自然天成的粗犷、豪迈、苍劲的野趣之美。“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言极是。

相形之下,圆明园没有颐和园、避暑山庄那样的自然山水条件,得在地势低洼的平地造园,“样式雷”匠心独运地充分利用低洼多泉水的地质资源开凿出占全园一半以上面积的水域,聚而构成西面的后湖、东部的福海,散漫成为蜿蜒流畅的溪流,回环萦绕,将整个园区组成完整而错综复杂的水系。圆明园以水作为中心和主体,将全园分成40余处洲渚岛屿,各洲渚岛屿相应地设置汇聚古今中外文化精华的建筑、山石、树木、花草、禽兽等活化物。乾隆皇帝为40美景欣然题名赋诗。此外尚有增建的近10处园林风景群以及长春园、绮春园也分别修建了二三十处风景群。可惜这些美景均因八国联军火烧而成废墟。

这样的诗情画意的意境,诚如美学家叶郎所言:“中国古典美学的意境说,在建筑园林艺术中得到独特的体现。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意境的内涵,在建筑园林艺术中的显现,比较在其他门类艺术中的显现,要更为清晰,从而也更为容易把握。”“样式雷”设计的建筑是我国乃至世界的文化瑰宝。

(取材于网络)

【小题1】下列对材料一中第③④两段“烫样”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烫样是“样式雷”创造的一种最有特点的建筑类工艺品。
B.烫样是按照比例缩小加工制作出的形象逼真的建筑模型。
C.烫样清楚显示建筑布局和空间形象,像精致的微缩景观。
D.烫样附加的建筑数据大多与实际建筑遗存的实物相对应。
【小题2】根据材料一,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清代“样式雷”家族200多年间主持的皇家建筑设计,对世界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
B.“样式雷”家族的设计证明中国建筑并非凭借工匠的丰富经验,而是有规划的科学建筑。
C.“样式雷”全部图档资料凸现了中国古代别具一格的建筑工程图科学绘制方法。
D.大量的设计图纸和各种文档是研究“样式雷”世家及清代皇家建筑的重要文献资料。
【小题3】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清代的雷姓建筑设计世家因为多年主持皇家建筑而被誉称为“样式雷”。
B.为了得到皇帝的认可,“样式雷”制作了生动精致的建筑模型——烫样。
C.存世的各类视图程序图及数据等体现了“样式雷”建筑设计的卓越智慧。
D.“样式雷”建筑图档以其科学性享誉世界,是华夏建筑意匠的历史绝响。
【小题4】下列对材料一,材料二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形神兼备:指形貌和神情同时具备。
B.绝无仅有:形容极其少有,非常珍贵。
C.玲珑剔透:形容结构新奇,大气美观。
D.匠心独运:独创性地运用巧妙的心思。
【小题5】根据材料二,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样式雷”家族的宫殿、皇家园林及陵寝等最重要的建筑范例,多半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B.颐和园山环水绕,气势恢弘,以自然山水景致为主体呈现出山明水秀的自然生态美。
C.修建避暑山庄,“样式雷”因地制宜,在峰峦沟壑处、平原区、湖泊区有着不同的设计。
D.圆明园是平地造园,利用低洼多泉水的地质资源开凿出一个以水为主体的美丽园林。
【小题6】根据材料二,下列设计理念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故宫的建筑设计体现“法天象地”“紫薇金銮”,天坛的建筑设计体现“天圆地方”“崇天祭祖”,强调天人关系紧密相连,不可分割。
B.颐和园以昆明湖大面积“虚”的浩瀚湖面水景,环绕衬托万寿山小面积的“实”的山体建筑,再将远处西山景色巧妙地借入园区。
C.避暑山庄在湖泊区则修建桥、亭、榭、舟楫等玲珑剔透的小木作建筑来强化水域灵动的活力,并将江南水乡的建构形式融化其中。
D.圆明园以水为中心和主体,将全园分成40余处洲渚岛屿,并相应设置汇聚古今中外文化精华的建筑、山石、树木、禽兽等活化物。
【小题7】根据材料一、材料二,简要回答下面问题。
①为了建筑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而研究“样式雷”的材料有哪些?
②从建筑史学、建筑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角度,说明“样式雷”这一建筑文化遗产的价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