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穿越
徐慧芬
过年的时候,家里开始有了家的气氛。儿子儿媳、孙子孙女,回到他身边,吃团圆饭来了。
除夕日正午,他在老伴的遗像前,上了一炷香,摆了几碟菜,这些菜都是她喜欢吃的。做菜是他的专长,退休前,他是一家大饭店的厨师;退休后,他的厨艺,只为老伴和子女服务。可是两年前老伴走了,把长长的寂寞留给了他。现在孩子们要回来过年了,还答应在这个老窝里住上几天,他多高兴呀!
毕竟他也老了,体力不似当年了,为了操持这顿团圆饭,也为了让这一家子团圆在一起的几天好吃好喝,他在腊月初就忙开了。采购选料,他样样亲力亲为。一个好厨师对菜肴的品质哪能放低要求呢?
厨房里,煎煮炖炒炸,十八般武艺都出手了。傍晚时分,一桌色香味俱全、充分展示他厨艺的年夜饭摆上了桌。“哇!”大家都欢呼起来,不约而同举起了手机,一阵“嚓嚓嚓”,把他的厨艺定格在相机里,又传向四方。听着这“嚓嚓嚓”的声音,他的心里荡漾开一朵花。他敲了敲酸疼的腰背,招呼大家:“吃吧吃吧,快吃吧!”
可是他渐渐觉得不对劲了。先是上小学的孙子离开了饭桌,拿个大盘子装满他爱吃的菜,端到隔壁房里在电脑前玩起了游戏,边玩边鼓动嘴巴。才上幼儿园的小孙女,也不肯放下手上的ipaD.摇头晃脑不停地刷屏,忘了吃饭。儿子儿媳的手机也不失时机地热闹起来,“滴滴滴”,“丁零零”,此起彼落。大家隔空对话,相互穿越,收信发信,不亦乐乎。
一盘春卷端上桌,他催促大家趁热吃,可没人理会。他夹了一个春卷送到电脑旁的孙子嘴里,问:“爷爷做的春卷好吃吗?”孙子盯着电脑屏幕说:“爷爷别烦我,我在穿越呢!”他回到厨房,一刻工夫,又端上来一大碗热气腾腾的汤圆,这汤圆里的配料是他的独门秘诀。他对儿子说:“这馅是你最喜欢吃的,还记得吗,有一次你吃得太快噎住了,你妈都急得哭了。”他说了两遍,儿子似乎向他点了点头,眼睛却对着手机屏幕放声笑。他又说起从前过年时的一些趣闻,可还是无人响应,即便偶尔搭上一句,面孔眼睛也并不朝向他。
散了席,他回到厨房,整理归置。不知怎么手一抖,一只瓷盘掉在地上,碎裂的声音不算轻,他探头朝外望,不知是否惊动了大家。晚辈们窝在沙发里,盯着屏幕摇着手机,正忙着抢红包,谁也没觉察到。他叹了口气,收拾完碎片,洗好碗,出去倒垃圾。
两个小时过去了,这群人才发现他不见了,于是开始着急起来,出门去寻找,附近的大街小巷跑了个来回没找到,又折回家里,还是没见人影,就开始往亲戚朋友那里打电话,都说没来过。
正要报警时,他拖着疲惫的身体回来了。一家子全都蹦到他跟前,问他究竟到什么地方去了,为什么不说一声,让大家好着急!
他一屁股坐到凳子上,埋下头不想说话。孙子催着问,他才有气无力地说:“爷爷穿越去了。”
孙子感到奇怪:“爷爷您还会穿越啊!刚才您穿越到哪里去了?”
他说:“爷爷呀,穿越到了一个古老的星球上,在那里很多人围在我身旁,陪我说话,哄我开心。我问他们:‘你们都是谁呀?’他们说:‘我们是您的孩子呀,您怎么不记得啦?’他们还对我说:‘您已是快七十的老人啦,应该享福啦,以后我们会陪着您照顾您,让您开心每一天……’”
他说不下去了,声音开始哽咽。
(选自2017年第5期《微型小说选刊》,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主人公在洗碗时不小心打碎了一只瓷盘,后来“他叹了口气”,这一细节表现了他既想引起家人关注却又怕被家人发现的矛盾心理。
B.家人发现“他”不见后,又是出门寻找,又是打电话向亲戚朋友询问,甚至想要报警,这反映出家人对此前的态度和行为深感愧疚,已幡然悔悟。
C.作者没有直接叙述主人公离家两个小时里的行踪,而是在后来与孙子的对话中进行补叙,这样写可使小说充满悬念,更易吸引读者。
D.小说写的是发生在一个家庭里的故事,但主人公的遭遇并非个别现象、偶然现象,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因而小说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E. 老人为儿孙端春卷、送汤圆的热情与儿孙回应的冷漠形成鲜明的对比,揭示出隔代人的心里隔膜。
【小题2】作者在文中反复提到主人公的“厨艺”,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小题3】小说的题目“穿越”包含了哪些丰富的意蕴?请结合相关内容加以探究。
【小题4】结尾句“他说不下去了,声音开始哽咽”,体会这“哽咽”中蕴含了老人怎样的复杂心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2-07 10:11:4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材料一
春节临近,烟花爆竹摆上了各地的零售摊点,随之而来的,则是“今年放不放鞭炮”的大讨论。
昨天,首都文明办发出倡议书,号召市民绿色环保、文明出行过大年,留住“北京蓝”。北京市社情民意调查中心的民意调查显示,受访人群中82.9%表示今年春节期间在北京不打算燃放烟花爆竹,比去年同期上升6.4个百分点。按照规定,如果在春节期间遇到空气重污染橙色以上预警,北京市将全面禁放烟花爆竹,98.3%的被访者表示会严格遵守。
昨天,法晚记者从新浪微博等多渠道随机截取的1万8千余条网络留言显示,近四成网友不想燃放烟花爆竹是出于保护空气环境考虑,另外,有近一半的网友建议各地组织一次集中燃放,既安全又环保。
(节选自《法制晚报》)
材料二
近年来,随着雾霾天气的长期肆虐,人们对蓝天白云的迫切渴求,呼吁不放烟花爆竹的民间声音已经越来越强烈。首都文明办顺势而为,发出倡议,语言亲和平易,感情真诚友善,可谓顺应民心之举。相对于此前河南“禁炮令”的朝令夕改,高明了太多。
穹顶之下,雾霾肆虐,没有人能独善其身,也少有人是彻底的无辜者。人类存在于城市之中,每个人都在排放、每辆车都会排放PM2.5,每个家庭都在使用和消耗能源。通过行为的克制,为环保尽一份力,应该成为每一位有识之士的自觉行动。然而,自觉行动是一码事儿,强制限制是另一码事儿,春节期间的“禁炮令”不是不能出台,应确需充分的民意支持、经过充分酝酿讨论,完成行政和法律程序,方可实施。在此之前,引导工作就非常有价值。
(节选自《每日新报》)
材料三
给鞭炮热降温确有必要。除了固有的不安全因素外,对环境的污染,特别是对空气质量的影响也同样不容忽略。最近几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空气质量普遍偏差,一级二级预警天数显著增多。而燃放烟花爆竹,往往会让本来就很差的空气质量雪上加霜,严重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目前一些城市已经出台禁放、限放烟花爆竹措施,这确实大有必要。
烟花爆竹寄托着人们对新年的美好祝福。尽管燃放烟花爆竹具有极大的危害,我们很难一步到位将其彻底禁止。过年,人人都有权选择自己的过年方式。但前提是要遵守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遵守相应的操作规程。不能为了利益去铤而走险,做出违法的举动,这到头来只会是害人害己。而对绝大多数家庭来说,积极寻求新的、更安全、更环保、不扰民的过年欢乐方式,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所以说,确有必要给当前的“鞭炮热”降降温。
(节选自“东北新闻网”)
材料四
近年来,各地对于春节烟花爆竹的管理从限放到禁放,体现的是政府对环境治理的决心。而普通民众从对禁止放炮规则的抵制到主动执行,也说明大家环保意识在增强,人人都希望过一个祥和绿色的健康年。电子鞭炮作为年货“新宠”持续走俏,就是环保宣传、民众自省的最佳佐证。
事实上,“年味儿”并不等于“炮味儿”,传统的中国年有丰富的年俗,少了鞭炮,还有祭灶、除尘、写春联、挂年画、贴窗花、蒸年糕、包饺子、守岁、拜年、舞狮子、耍龙灯、逛花市、赏灯会等,这些方式都会使“年”更有味道。
越来越多的市民开始承担责任,自觉放弃燃放爆竹,为改变公共环境尽一份心力,形成了政府提醒、百姓配合的社会管理新局面。它的价值将远超春节不放爆竹本身。
(节选自《法制晚报》)
【小题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介绍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首都文明办发出绿色环保、文明出行倡议书,二是众多网友参与“今年放不放鞭炮”的讨论。
B.材料二认为春节“禁炮令”并不单是政府的工作,政府的规定要得到民众的认可,要交由民众充分商讨,完成行政和法律程序。
C.材料三分析了给鞭炮热降温的原因:一是烟花爆竹存在安全隐患,二是对环境尤其是空气质量影响很大。
D.材料四介绍政府对春节烟花爆竹管理变化和民众对禁止放炮规则的态度变化,说明政府对环境治理的决心和百姓的环保意识增强。
【小题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用具体的数字说话,如“上升6.4个百分点”说明认识烟花爆竹危害的人数增加,“98.3%”说明受访者对政府政策的执行力强。
B.材料一中记者从微博中获取信息说明当前的媒体注重网络调查,对网友的观点、态度很重视,同时也侧面表现了我国网民素质很好。
C.材料二用首都文明办的倡议书顺应民心以及河南朝令夕改的“禁炮令”的对比说明“禁炮令”政策不能随心而为,要注意地域特点。
D.材料三在讨论“禁炮令”时考虑问题全面,注重多方面的分析,比如第二段从民众有权选择自己的过年方式的角度进行细致分析。
【小题3】结合材料,谈谈如何才能做好禁止燃放鞭炮工作。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率先掌握铜冶炼技术之后,华夏民族逐渐发展出闪烁着民族文化精神和鲜明美学特质的金属艺术。

金属艺术熔炼着民族历史。《左传》记述,夏朝君主夏启令九州牧贡献青铜铸鼎,刻以各州形胜之地和奇异之物,以一鼎象征一州,于是九州定鼎成为夏王问鼎天下的标志。金属艺术凝聚着技术进步。汉代长信宫灯不仅外观精美雅致,更是一件科学性、艺术性与实用性高度结合的艺术作品:灯壁可开合转向,以调节灯光的强弱和方向;灯烟经执灯宫女铜像右臂进入中空的体内,再进入盛水的灯座中,避免污染空气。精美绝伦的制作工艺和巧妙独特的艺术构思令人叹为观止。金属艺术也承载着文化交流。唐代鎏金舞马衔杯银壶就是不同民族文化交融的物证。汉代丝绸之路带来中亚和西亚的金银器加工技术,与中原的技法交流融合,在唐代达到新的高度。得益于精湛的锤揲技法,银壶上骏马的细节才能表现清晰,口鼻眼的轮廓、躯干的肌肉线条都历历可见,形象呼之欲出。而皮囊形的壶身,显然是借鉴了游牧民族的器物形制。能工巧匠们萃取了各民族的艺术精华,创造出国宝级艺术珍品。

随着时间推移和社会发展,我国古代金属艺术的工艺技巧日趋精湛,作品更加注重装饰性,强调复杂的手工技法,艺术风格越来越华丽繁复。加之金属属于贵重材质,特别是黄金和白银是古代稀有的材料,用金银等加工制成的金属艺术品,更是华美珍贵的质料与精致繁复的技艺的结晶,具有市场和艺术的双重价值。工业革命的兴起推动世界的现代化进程,科技的飞速进步、机械化大生产的普及使得各类金属制品进入寻常百姓家,通信的发达和国际交往的频繁使得东西方艺术风格交流碰撞,追求简洁、几何化的现代审美风格逐渐风靡。而对于传统手工艺价值的反思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也随之兴起,当代金属艺术在手工艺与机械工艺的碰撞之下应运而生。

当代金属艺术一方面重视体现传统手工艺的审美价值,强调与自然的和谐、对非完美的宽容、对过程的展示和对感性的释放;另一方面不断汲取机械工艺的优长,将新材料、新技术引入金属艺术创作,使金属艺术创作的材质从传统拓展到各类合金乃至综合材料,金属艺术工艺从传统发展到先进机械工艺乃至3D打印等。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当代金属艺术上承民族传统工艺的精神,下启独立审美表达、先进工艺技术与国际融合创新的未来。

(节选自王晓昕《熔古铸今话金工》,有删改)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夏启命令九州牧贡献青铜铸鼎,于是一鼎象征九州就成为夏王统治天下的标志。
B.汉代长信宫灯外观精美雅致,它的制作工艺和独特艺术构思至今仍然无法企及。
C.唐代鎏金舞马衔杯银壶萃取各个民族的艺术精华,它属于我国国宝级艺术珍品。
D.古代只有用金银等加工制成的艺术品,才算质料华美珍贵与技艺精致繁复的结晶。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阐明了金属艺术发展意义,即熔炼民族历史、凝聚技术进步与承载文化交流。
B.文章概括了我国古代金属艺术特征,指出工业革命兴起促进当代金属艺术的诞生。
C.文章分析了当代金属艺术具有既体现传统工艺价值又汲取机械工艺优长的特征。
D.文章先举例论证,继而对比论述古今金属艺术,最后进一步地论述当代金属艺术。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率先掌握了铜冶炼技术,成为华夏民族发展出独特的金属艺术的源头。
B.如果没有丝绸之路带来文化交流融合,唐代金属艺术就很难达到新的高度。
C.我国古代金属艺术追求作品装饰与技法复杂精湛,所以风格愈趋华丽繁复。
D.当代金属艺术创作只因引入新材料与新技术,所以其发展突破了传统限制。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基因决定你会胖?

尽管现在科学界已经普遍认可,肥胖基因是影响人体发胖的关键基因,但找到这个“凶手”作案的蛛丝马迹,不过是最近几年的事情。

在过去漫长的时间里,人们普遍认为,“少吃多动”就是造成肥胖的主要原因。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界定,成年人体重指数(按公斤计算的体重除以按米计算的身高的平方)等于或大于30为“肥胖”,而等于或大于25的为“超重”。

直到2007年,英国和科研人员才有了不同的发现。他们运用“全基因组扫描”的方法,将多名肥胖人士和身材标准者的全部基因进行比对,结果发现,带有某种基因变形的人们更容易发胖。在此之后,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都进行了类似的研究,得到的统计数据也证实,对于不同种族、国家、年龄的人们,这种基因都与肥胖有着显著的联系。

这个被命名为“肥胖基因”的DNA片段,也成为“嫌疑犯”进入了科学家的视野。甚至,在统计调查中科学们还发现,携带有肥胖基因的人们,胃口普遍比较好,也更不容易感到“饱”,这让科学家们忍不住猜测,这也许就是基因影响人们身材的原因。

不过,要给这个嫌疑犯定罪,还需要更多的证据。研究人员开始把目光转向小鼠。在一项实验中,科学家对老鼠胚胎进行处理,将肥胖基因“敲”掉,结果没有这段基因的老鼠与它的同伴们相比,身材明显苗条了许多。同时科学家也发现,现有肥胖基因的老鼠所消耗的氧气和排放的二氧化碳都大量增加,新陈代谢速度加快。于是他们推断,在老鼠体内,肥胖基因可能是通过调节能量消耗来影响老鼠的身材的。

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科学家确信,这种基因的确是造成肥胖的凶手。不过,接下来的问题却更加棘手:对于那些已经携带有肥胖基因变形的人,怎样才能让他们免除发胖的困扰呢?

方法之一是像对待老鼠那样直接“敲”掉肥胖基因,但这种基因处理技术应用在人身上不太现实。因此,科学家们想到了另一个角度,如果能弄明白肥胖基因如何影响人的胖瘦,那也许就能找到一种办法,通过干预这种基因的作用机制来帮助那些天生的胖子。

基因要对复杂的人体产生影响,主要通过两个步骤。首先是通过“转录”,将自己所搭载的信息传递到核糖核酸(RNA)上,随后,这些RNA再通过“表达”的过程,合成蛋白质,实现特定的生物学功能。在此之前,研究人员已经发现,肥胖基因所表达出的“肥胖蛋白”在体外具有酶的特性。它可能作为一种催化剂实现其功能。科学家推测,这种酶的功能,也许就是肥胖基因“作案”的方式。

科学家开始将注意力投向肥胖基因,这是一项很有意义的研究,它不仅在微观的层面上能够揭示肥胖基因的工作原理,在现实生活中,也能够推动相关药物的研发,很有应用价值。

(选自《中国青年报》)

【小题1】下列关于“肥胖基因”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肥胖基因使人普遍感到胃口比较好,也不容易感到“饱”,这也许就是肥胖基因容易致使携带者身材发胖的原因。
B. 肥胖基因是人们发胖的关键基因这一说法得到普遍认可,而且经过实验研究,已经找到这个“凶手”的蛛丝马迹。
C. 研究发现,肥胖基因影响老鼠对氧气的消耗量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没有肥胖基因的老鼠新陈代谢速度加快,身体相对苗条。
D. 肥胖基因通过“转录”,将本身所搭载的信息传递到核糖核酸上,随后再通过“表达”的过程,合成具有酶的特性的“肥胖蛋白”。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英国科研人员运用“全基因组扫描”的方法,将肥胖人士和身材标准者的全部基因进行比对,发现带有肥胖基因变形的人们更容易发胖。
B. 科学家们弄明白了肥胖基因影响人胖瘦的机理,找到了一种干预肥胖基因作用的机制,就能让已经携带有肥胖基因变形的人免除发胖的困扰。
C. 许多国家的科学家都进行了基因比对的研究,得到的统计数据证实:对于不同种族、国家、年龄的人们,某种基因变形都与肥胖有着显著的联系。
D. 在一项实验中,研究人员对老鼠胚胎进行了处理,将肥胖基因“敲”掉,结果发现,与它的同伴相比,没有这段基因的老鼠身材明显苗条的许多。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敲”掉肥胖基因的老鼠身体相对苗条,是因为术后老鼠新陈代谢速度加快,这与肥胖基因可能通过调节能量消耗来老鼠的身材有关。
B. 世界卫生组织的办公室,25、30是衡量成年人体重是否超重、身材是否肥胖的重要指数,体重指数等于或超过25的人,肥胖凶手很可能是肥胖基因。
C. 肥胖者要想适当减少体重,一是改变“多吃少动”的生活习惯,二是通过手术“敲”掉肥胖基因,三是适量吃一些能够减肥的相关药物。
D. 能在微观的层面上提示肥胖基因的工作原理,在现实生活中以对科研人员研发相关药物也起到相应的推动作用,功劳在于肥胖基因的发现。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夏威夷之焰

刘成章

我的眼睛贴着飞机的舷窗。夏威夷的大岛小屿以及礁岩,通通被雪白的浪花镶了个边,就像置在白色缎子上的一些珍贵文物,令人心醉神迷。而白云游荡的天堂,每一寸都像刚刚洗过,亮堂极了,清爽极了,但也简约极了,甚至不曾看见一只鹰雁之类的高飞的鸟。

第二天,我们租车在考爱岛走了大概半个小时,便已越过人烟的边界,进入了萧蓊郁郁的山野之中。我们走下车来,踩着满地的碧绿看山,山是那么高峻巍峨,在它的垒垒坚石和浓浓植被之中,谁知会隐藏着多少远古信息。顺手摘了些浆果放到嘴里咬咬,发现凡是枝上滚圆的东西,黄的、红的、紫的、硬的、软的,里面都悄悄地结下了籽粒。

“咯咯民——”突然,响起一声雄鸡的悠扬啼唱!我心上一怔,想:难道这儿还住有人家吗?巡睃了又巡睃,这儿绝无人家,片瓦也无。而鸡们却即刻出现在了我们的眼前,若霞块,若缎块,若雪块,若煤块,若金秋田畴之块,若燃烧的火焰……它们都有着我们心中稔熟的外观和动作,亲切而可爱——只是比我们常见的小了一个型号。它们悠闲地走动于大树根底、青草坪上。我们太惊奇了!

这些鸡难道是某种野鸡?显然不是。它们不但与家鸡的模样完全一样,性情也温顺。它们一副旁若无人的样子,毫无惧色,甚至任着你随意碰触。它们究竟是从哪儿来的呢?我一路上猜猜想想。

后来到了繁华的市中心,发现无论是公园里还是街道上,到处都有这样的鸡,它们有的低头觅食,有的缩起一只腿像诗人似的构思着作品,还有的母鸡,居然带了一毛茸茸的鸡雏,优哉游哉地横穿马路,而警察却在指挥来往车辆为母子们让路。

夏威夷天气炎热,仿佛全是由遍地燃烧的花朵所致,而这些鸡,就像是那些花朵的拷贝物——它们是会吃会走会唱的春色火焰。

原来,夏威夷是个由海底火山爆发形成的一串岛屿,与世隔绝着,起先没有人也没有动物。后来终于来了人,人带来了牛羊猪狗之类家畜,也带来了鸡,百余年前,这儿逢上一场罕见的暴风雨,好些养鸡场被吹得七零八落,鸡们死的死散的散,散的流落在四野八荒。但由于这儿不存在狼、狐之类的野兽,加上气候条件优越,这些鸡们便幸运地存活了下来,繁衍生息,最终野化,但它们的血管里却流着家鸡的血液。

我于是了悟,在这个世界上,生命不总是一味地简单传承,有时还会流转,会出人意料地逸出既定的轨道,打破原来的格局和秩序,由依附变为独立,听从自己心灵的召唤,从而别开生面。

我们在餐馆就餐,吃了一通“夏威夷鸡”,心想,夏威夷到处是鸡,是否就是先前看到的鸡?后来知道我们全想错了,夏威夷随处可见的这些野家鸡,是被政府和社会严加保护的,任何人不得随意侵害;食用的鸡毫无例外地出自一些大型养殖场。

终年飘香的夏威夷,花开不凋的夏威夷,它把草籽、昆虫和全部的爱,悉数提供给这些野家鸡,由它们游走,由它们享用,由它们以自己的意志生活,祥和安静地度过一生,这里显然是鸡们的桃花源。

此时,白云蓝天之下,温和湿润的海风之中,那些红的白的黑的芦花的夏威夷野家鸡,正迈着华尔兹的方步,何其舒心和自在,鸡们一时兴起,居然孩子似的打闹起来了。其中一只气宇轩昂,肉冠如颤动的火焰,背覆白羽,胸腹和尾巴黑中透着蓝绿,打闹中它最为显眼。当它遭到围攻的时候,竟嘎嘎地飞上树丫,而另一只也跟了上去,它的嘎嘎声随之爆开,接着,整个鸡群热闹起来了,谁也说不清那是多少声音,生命的洒脱宣泄,此起彼伏,如同一团燃烧的火焰,热烈到了极点。好大一阵子,才重归寂静。

(选自2018年2月23日《光明日报》,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描写从飞机舷窗俯瞰所见到的夏威夷景色,从海面写到天空,层面分明,画面优美,读之令人沉醉。
B.文章在写夏威夷鸡的出场时,别具匠心地运用先声夺人的手法;先闻其声,设置悬念;再绘其形,令人惊喜。
C.夏威夷鸡旁若无人,随处可见,甚至阻碍了交通,却受到夏威夷政府和社会的保护。对此,作者心中不以为然。
D.文章不仅描写了夏威夷鸡的种种特点,还由此触发对生命的深刻感悟,从而丰富了文章意蕴,提升了文章境界。
【小题2】画线的一段文字,在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小题3】如何理解标题“夏威夷之焰”的含意?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大众文化的冶炼

虞昕

在中国电影产业迅猛发展、取得一个又一个票房新高的同时,“轻电影”盛行,国产电影的文化厚度与博大、深沉的民族文化积淀不相匹配等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

不过,单纯地批评中国电影人“没文化”是隔靴搔痒。电影并不是孤立的文化产品,而是植根于全社会大众文化土壤的创造物,是一个时期内大众文化样貌在银幕上的集中体现。譬如,近年来风靡全球的《复仇者联盟》《蝙蝠侠》等好莱坞超级英雄电影,都是由漫画原作改编而来;走入国际观众视野的中国“武侠电影”则脱胎于晚清民国以来品类丰富的武侠小说。这些作品是大众文化孕育多年后在电影领域的结晶,绝不是电影人单打独斗所能完成的。最近两年,综艺节目火爆,中国大银幕上也相继出现了《爸爸去哪儿》《奔跑吧兄弟》等高票房的国产“综艺电影”,这在世界电影产业史上是极为罕见的现象。由于制作上的粗糙以及观众新鲜感的减退,这类电影正在式微。但这个现象说明有怎样的大众文化,就有怎样的电影。

电影和大众文化本就相辅相成,互为因果。在今天的中国,电影——特别是观影人次多、舆论影响大的“大众电影”——本身就是大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引领力量,它极大地形塑着当下的大众文化。譬如随着一部电影的流行,其中的经典台词常常成为社会流行语;而像《亲爱的》这样反映某一社会问题的热映电影,甚至经由大众文化、社会舆论等影响到了相关立法,更是明证。

所以,电影人不能把电影的问题完全归罪于大众文化发育程度的不足。作为创作主体,电影人当然需要对泥沙俱下的大众文化进行引导和升华,而不是躺在大众文化的怀里坐享其成,这也是电影创作者应当保有的文化自觉。电影人不能一味地迎合、谄媚观众,将其作为不负责任和自以为是的票房策略。实际上,一些没有对大众文化承担责任的电影,往往因为缺少了文化的“灵魂”,而很难获得观众们发自内心的认同。

近几年来,中国愈发广阔的电影市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资金和资源,电影产业的从业队伍越发庞大,但能否孕育出强大的电影产业,还要看创作者能否在中国大众文化的土壤中吸收到精髓,淬炼出极致的影像作品。大众文化本身就是丰富而多层次的,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产品,绝大多数本身就蕴涵着丰富的严肃文化的因子,具有严整的内在的文化逻辑。电影创作者如果能充分重视大众文化,善于从中汲取营养,进行反思、提炼和再创作,定能创作出雅俗共赏的优秀作品,进而让电影与大众文化良性互动。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电影植根于大众文化同时又形塑着大众文化,电影本身就是大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引领力量。
B.“轻电影”盛行,导致国产电影的文化厚度与博大、深沉的民族文化积淀不相匹配等问题的产生。
C.“大众电影”作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产品,观影人次多、舆论影响大,应该对大众文化承担相应的责任。
D.电影人不能把电影的问题都归罪于大众文化发育程度的不足,因为电影和大众文化是相辅相成、互为因果的。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好莱坞超级英雄电影《复仇者联盟》《蝙蝠侠》以及中国的“武侠电影”等,是大众文化孕育多年后在电影领域的结晶。
B.反映某一社会问题的热映电影《亲爱的》,不仅它的经典台词成了社会流行语,甚至经由大众文化等影响到了相关立法。
C.《爸爸去哪儿》《奔跑吧兄弟》等高票房的国产“综艺电影”是大众文化的产物,这一现象在世界电影产业史上极为罕见。
D.一些电影人一味地迎合、谄媚观众,将其作为自以为是的票房策略,他们创作出的不对大众文化承担责任的电影往往缺少文化的“灵魂”。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火爆一时的国产“综艺电影”正在式微,主要是由于电影制作上的粗糙、观众新鲜感的减退。
B.一些电影人缺乏文化自觉,没有对泥沙俱下的大众文化加以引导和升华,其作品很难得到认同。
C.要创作出雅俗共赏的电影,需要充分重视大众文化,吸收大众文化的精髓并进行反思、提炼和再创作。
D.中国有愈发广阔的电影市场、庞大的从业队伍以及雄厚的资金和资源,这必将孕育出强大的电影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