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25分)

刘建超
基德老汉病了,病得不轻。村里人来看望他,说,叫你清风娃回来看看吧!基德老汉轻轻地摇着头,不用了,娃要招呼好多事,忙呐。  
村里人从基德老汉屋里出来也连连摇头,这个老倔头,硬说自己的娃在省城做大官呢。都这劲儿了,还嘴硬哩。  
“俺清风娃在省城做大官呢”这句话不知被基德老汉唠叨过多少回了。街坊邻居遇到个啥作难的事,这句话就会从基德老汉皱巴巴缺了牙的嘴里轻溜溜地滑出来。谁都知道,基德的娃是在外地,可从没有听说他的娃当啥大官。这个穷乡僻壤的村里,当官的只有一个,就是东街的狗毛在县城啥子公司当科长。村里人都知道狗毛的官大,因为狗毛每次回村都开个铁壳子车,给村里人发长长的带把儿的烟。
基德老汉的话不是没人信过。那年县里化肥脱销,村里人眼瞅着田里的苗施不上肥,急得牙根子上火。基德老汉一句“俺清风娃在省城做大官呢”的话,惹恼了村委主任,老爹,你就别添乱子了,你娃真当的是大官就让他给批点儿化肥来。看看人家狗毛家的地,早上了肥了。基德老汉就背了个包,搭车去了省里,三五天过去还真拉回一车尿素。价钱高了,可田不等人。肥用了,闲话也有了。还说娃在省里当啥官呢,连平价化肥都搞不到。基德老汉解释说,俺娃说,尿素上着比化肥好呢。庄稼人不愿意听,庄稼人图的是实惠。
基德老汉每年地里活闲的时候,就背着杂粮去省城娃家里住些天。回村里也给大家带些各种各样的吃食。
村里人就问,你娃清风就不给你带点儿高级烟?基德老汉说,俺娃不吸烟,说吸烟不健康。村里人又问,你娃也不捎点儿好酒?基德老汉说,俺娃也不喝酒。娃媳妇说了,喝酒也不健康。村里人就撇嘴了,那烟酒都不健康,国家卖它做啥?基德老汉也答不上来。
纳着鞋底子的媳妇们就问,城里住得好好的,急着回来做啥?基德老汉说,城里,咱乡下人住不来。上楼下楼都关在个铁壳子里,忽悠得人头晕。地上铺着实木块,油光光的直想打跟头。进屋还要换鞋。七老八十的人喽,娃媳妇还逼着喝酸奶。
年轻人逗趣地说:吹牛吧,你娃清风要是个大官,肯定也坐那铁壳子车。叫你娃开铁壳子车送你回来。
基德老汉再进城还真是坐着铁壳子小车回村的。
基德老汉说,在城里两天就待腻了,对清风娃说俺要回村呢。娃说去打火车票,俺说火车坐着头老晕。娃说那就打汽车票。俺说汽车开不到村里。爹老了,腿脚不利索了呢。你就用你成天坐的那种小车把俺送回去,村里人都惦记着呐。娃没说二话,打个电话就要来车。瞧瞧,排场不?红颜色,娃说吉利。基德老汉脸上堆满了欣慰。
一青年围着车转了一圈,认出了车上印的字,老爹,你坐的是出租车,要花大价钱雇呢。基德老汉说,俺一个子儿也没掏。
那是你娃给掏的呗。问问师傅从省城到咱村得多少钱。
开车师傅伸出手指头比画了个八字。
恁贵,八十块钱?基德老汉瞪圆了眼睛。
八十块钱?哈哈,八十块钱只能摸摸,给了八百我还不愿跑呢,回去得赶夜路呢。
基德老汉张大了嘴巴,像一下子矮了许多,见到大人小孩都低着头,从此不再说娃在省城做大官的话了。
村里遇上了干旱,地里的庄稼都蔫了。村主任急得满嘴起泡。村主任来找基德老汉,老爹,你娃不管当啥官,能不能找找人帮咱村里打几眼井啊?
主任交代的事就是天大的事。基德老汉就进城找清风娃,没待两天就回来了。村主任问,打井的人来了没有?
基德老汉说,清风娃说了,这旱是全省旱,要那啥,统筹解决。村主任说,屁,等到统筹咱全村人都喝西北风了。基德老汉从布袋子里拿出一摞子钱,娃说了,让咱自己先打井干着。这是娃自己的五万块钱。你干不干?
干,全村人砸锅卖铁也得打井抗旱。
基德老汉病了,病得不轻。迷糊中的基德老汉嘴里念叨着:“井……水……”
基德老汉去了。清风娃从省里回了村。第二天村里来了一排溜大车小车,有省里、市里、县上的。村里人这才相信基德老汉的娃真是在省里当大官呢,管着全省人的吃喝拉撒。清风娃挨家挨户感谢乡亲对老爹的照顾,然后带着媳妇女儿在基德老汉的坟前跪了很久很久。
基德老汉的坟前摆放着几个大碗,碗里盛的是刚刚从机井里打出来的清凉凉的水。
(摘自《小说月刊》)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村里人来看望病得不轻的基德老汉,并向老汉提出叫清风娃回来看看,因为大家看到基德老汉的病很严重了。
B.“俺清风娃在省城做大官呢”这话惹恼了村委主任,是因为他怪清风娃没有给乡亲们解决平价的化肥问题。
C.基德老汉每次在城里清风娃家住的时间都不长,主要原因就是基德老汉的生活习惯和城里人的生活不同。
D.基德老汉之所以坐小汽车回来,是因为大家不相信他说的“儿子在城里做大官”的话,想以此来证明他没有吹牛。
 
E.村民们从来没有人相信过基德老汉的话,是清风娃回来给父亲办丧事时才知道基德老汉平时所说的话并没撒谎。
(2)基德老汉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和分析其性格特点。(6分)
(3)小说主要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其效果如何,请简要分析。(6分)
(4)小说为什么要以“清”为标题?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5-17 08:19:1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冬景
张炜
进入十一月,老人的神色变得沉重了。他一个人走向田野,注视天际,眉毛不停地抖动。天气晴和,人们在田里忙着,在海上打鱼,没人注意这样一个老人。
老人用一个网包往回背树叶,在自己的小院堆成一个垛子,又用秫秸、破渔网将垛子盖得结结实实。接下来的日子老人都到海边上去,提一个粪筐,沿着浪印往前走。海水不断推涌出一些碎煤和木块,他都捡到筐子里。
平时他走在路上,见到树枝什么的,都要捡起来;现在他每天都去海边捡东西。如果浪印上有一个蛤、一个螺、一条小鱼,他都随手取了放进筐里。
老人住的小院四四方方,是一人多高的围墙围成的,一角是他的小屋。煤和木块摊开来,占去了小院的大部分。
老人拌了一大堆草泥。他用筐子装上草泥,沿着小屋转着,哪里有裂缝、有小洞,都用草泥糊上。他将土炕凿开两个洞,又用土坯接通了这两个洞口,沿墙壁垒了一圈。这样土炕里的烟火就会蹿到墙壁上,形成火墙。从屋里出来,他用剩下的草泥加固了墙壁,然后出了院门。
老人在门口站了一会儿,又转回了院子,找出一些钓钩和丝线,准备到海上去钓鱼。在太阳和暖的日子里,他要把闪闪发亮的大鱼从海里拖上来,然后搓上盐,悬到半空里晒干。
老人的几位亲人都是在冬天故去的。
大儿子是个石匠,那年冬天被派到南山修水利,快过年了还没有回来。有人送信说,儿子被砸死在山洞里。
二儿子的一生与鱼紧相联系。他比大儿子矮上两寸,浑身皮肤像鱼一样滑。可惜啊,在一个出奇地多雪和寒冷的冬天,在海里栽流网,没有再上来。
第三个儿子参军走了,死在战场上,也是个冷酷无情、滴水成冰的冬天。
大约又过了两个冬天,陪伴老人熬过了一个又一个冬天的老伴也走了。
老人依然清晰记得大儿子死去的那个冬天——
拉儿子的木轮子车几次陷进雪里……
那个冬天哪,整个世界都是白的……
伤心过度的老婆子一头栽进了白雪里,咬紧了牙齿,脸色变青。老头子蹲下,安慰道:“走吧,回去还得过日子!”
三儿子没有了,送回的是一枚立功奖章。小儿子抚摸着说:“要是金的,就要藏起来。”
老人倚着树干坐着,闭着眼睛。“你这个混蛋!”他骂了小儿子一句,仍然闭着眼睛。
小院的树枝上悬满了鱼。这棵树落光了叶子,又结满了“鱼果”。老人坐在树下,有时用脚踢一下树干。树木向阳那面悬着的鱼哗啦啦响,等到焦干的鱼片晒成时,他就取下来用马兰草捆起来,五张一叠,像捆烟叶那样。
整整几天没有看见小儿子了,老人心里有些不安。这是最小的一个儿子,也是唯一的一个。后来小儿子又活蹦乱跳地出现在海滩上了,他才专心地钓鱼。
老人钓着鱼,有一个冰凉的东西钻进衣领,后来才明白是雪花。他站起来看着,天边有一片灰色的云彩。第一场雪就这样开始了。他决定收起鱼钩。那个小院里已经准备了对付冬天的各种东西,当冬天走近时,他就缩进那个小窝里顽抗。他仔细地缠着鱼线,一边看着星星点点的雪花落进海里。
这一次的雪花越落越大,很快积了厚厚的一层。大雪下了三天。人们都呼喊着:“好大的雪呀!”老人用大扫帚将雪赶出小院,在心里说:“这算大雪吗?我经过的那三次大雪, 埋掉了三个儿子。”
门响了一下,小儿子提来一只鸡。老人把它收拾了一下,搓上盐和佐料,悬到树上。这是要做成一只“风干鸡”,它可以放到来年暮春。小儿子叹了口气。
一个个冬天逝去了,新的冬天又来临了。
雪还在落着。茫茫白雪泛出微微的光亮,从脚下铺到遥远的地方。老人的眼睛一动不动地看着雪地,他怀疑这个新的冬天会漫无尽头。“天哪,我已经损失了三个儿子,谁都会说那是三个好儿子。三个小伙子三个行当,他们是石匠、渔人、兵。”
老人像守门人似的,蹲在了小院门口……
(有删改)
【小题1】结合全文,概述“冬景”的含义。
【小题2】分析小说划线部分的作用。
【小题3】小说叙述了老人的人生遭遇,请探究作者在其中所寄寓的情感态度。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陈泥鳅
汪曾祺
邻近几个县的人都说我们县的人是“黑屁股”。气得我的一个姓孙的同学,有一次当着很多人褪下了裤子让人看:“你们看!黑吗?”我们当然都不是黑屁股。黑屁股指的是一种救生船。这种船专在大风大浪的湖水中救人、救船,因为船尾涂成黑色,所以叫作“黑屁股”。说的是船,不是人。
陈泥鳅就是这种救生船上的一个水手。
他水性极好,不愧是条泥鳅。运河有一段叫清水潭。这里的水深,三篙子都打不到底。行船到这里,不能撑篙,只能荡桨。水流也很急,水面上拧着一个一个漩涡儿。从来没有人敢在这里游水。陈泥鳅有一次和人打赌,一气儿游了个来回。当中有一截儿,他半天不露脑袋,岸上的人以为他沉了底,想不到一会儿,他笑嘻嘻地爬上岸来了!
他在通湖桥下住。非遇风浪险恶时,救生船一般是不出动的。他看看天色,知道湖里不会出什么事,就待在家里。
他也好义,也好利。湖里大船出事,下水救人,这时是不能计较报酬的。有一次一只装豆子的船琵琶闸炸了,炸得粉碎。船碎了,人掉在水里。这时跳下水救人,能要钱吗?民国二十年,运河决口,陈泥鳅在激流里救起了很多人。被救起的都已经是家破人亡,一无所有了,陈泥鳅连人家的姓名都没有问,更谈不上要什么酬谢了。在活人身上,他不能讨价;在死人身上,他却是不少要钱的。
人淹死了,尸首找不着。事主家里求到时,得事先讲明,捞上来给多少酒钱,他才下去。有时讨价还价,得磨半天。陈泥鳅不着急,人反正已经死了,让他在水底多待一会儿没事。
陈泥鳅一辈子没少挣钱,但是他不置产业,一个积蓄也没有。他花钱很散漫,有钱就喝酒尿了,赌钱输了。有的时候,也偷偷地周济一些孤寡老人,但嘱咐他们千万不要说出去。他也不娶老婆。有人劝他成个家,他说:“瓦罐不离井上破,大将难免阵头亡。淹死的都是会水的。我见天跟水闹着玩,不定哪天龙王爷就把我请了去,留下孤儿寡妇,我死在阴间也不踏实。这样多好,吃饱了一家子不饥,无牵无挂!”
通湖桥桥洞里发现了一具女尸。怎么知道是女尸?她的长头发在洞口外飘动着。这座桥的桥洞很高,洞身也很长,但是很狭窄,只有人的肩膀那样宽。桥以西,桥以东,水面落差很大,水势很急,翻花卷浪,老远就听见訇訇的水声,像打雷一样。围观的人都不知这女尸怎么会卡在桥洞里,但也都知道不能就让她这么在桥洞里堵着。可是谁也想不出办法,谁也不敢下去。
公益会的人去找陈泥鳅。
陈泥鳅来了,看了看。
“十块现大洋,我把她弄出来。”
“十块?”公益会的人吃了一惊,“你要得太多了!”
“是多了点。我有急用。这是玩命的事!我得从桥洞西口顺水蹿进桥洞,一下子把她拨拉动了,就算成了。一下子拨拉不动,我就会塞在桥洞里,再也出不来了!你们也都知道,桥洞只有肩膀宽,没法转身。水流这样急,退不出来。那我就只好陪着她了。”
大家都说:“十块就十块吧!这是砂锅捣蒜——一锤子!”
陈泥鳅把浑身衣服脱得光光地道了一声:“对不起了!”纵身入水,顺着水流,笔直地蹿进了桥洞。大家都捏着一把汗。只听见嗖一声,女尸冲出来了。接着陈泥鳅从东面洞口凌空蹿出了水面。大家伙发了一声喊:“好水性!”
陈泥鳅跳上岸来,穿了衣服,拿了十块钱,说了声:“得罪得罪!”转身就走。
大家以为他又是进赌场或进酒店了。没有,他径直走进陈五奶奶家里。
陈五奶奶守寡多年。她有个儿子,去年死了,儿媳妇改了嫁,留下一个孩子。陈五奶奶就守着小孙子过,日子很紧巴。这孩子得了急惊风,浑身滚烫,鼻翅儿扇动,四肢抽搐,陈五奶奶正急得两眼发直。陈泥鳅把十块钱交在她手里,说:“赶紧先到万全堂,磨一点羚羊角,给孩子喝了,再抱到王淡人那里看看!”
说着抱了孩子,拉了陈五奶奶就走。
陈五奶奶也不知哪里来的劲儿,跟着他一同走得飞快。
(节选自汪曾祺《故里三陈》,有删改)
请结合文中“他也好义,也好利”这句话,简要分析陈泥鳅这一人物形象。

同类题3

(题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张爱玲
禄兴衔着旱烟管,叉着腰站在门口。雨才停,屋顶上的湿茅草亮晶晶地在滴水;地下,高高低低的黄泥潭子,汪着绿水。禄兴在板门上磕了磕烟灰,紧了一紧束腰的带子,向牛栏走去。牛栏里面,积灰尘的空水槽寂寞地躺着,上面铺了一层纸,晒着干菜。角落里,干草屑还存在。栅栏有一面磨擦得发白,那是从前牛吃饱了草颈项发痒时磨的。禄兴轻轻地把手放在磨坏的栅栏上,一缕辛酸慢慢堵住咽喉,泪水泛满了眼睛。
不知道什么时候起,禄兴娘子已经立在他身后,也直瞪瞪望着空的牛栏,头发被风吹得稀乱,下巴颏微微发抖,泪珠在眼里乱转。他不响,她也不响,然而各人心里的话大家看得雪亮。瘦怯怯的小鸡在狗尾草窝里簌簌踏过,四下里静得很。
“到底打定主意怎样?”她兜起蓝围裙来揩眼。
“不怎样。”
“眼见要立春了,家家牵了牛上田,我们的牛呢?”
“明天我找蒋天贵去。”
“天贵娘子当众说过的,要借牛,先付租钱。”
他垂下眼,弯腰把小鸡捉在手中,“不,不!”她激动地喊着,已领会到他无言的暗示了,用惊惶和恳求的眼色看着他,“这一次我无论如何不答应,先是我那牛活活给人牵去,又是银簪子,又轮到小鸡了! 我问你,小鸡是谁忍冻忍饿省下钱来买的?”她把蓝围裙蒙着脸哭了起来。
“闹着借牛的是你,舍不得鸡的也是你!”禄兴背过脸去吸烟。到底借牛是正事,不耕田,难道活等饿死吗?她懂得的。
黄黄的月亮斜挂在茅屋烟囱口上,把湿茅草照成一片清冷的白色,烟囱上正蓬蓬地冒着炊烟,熏得月色迷迷蒙蒙,鸡已经关进笼里,低低地、咯咯地叫着。
后天早上,鸡没有叫,禄兴娘子起身把灶上点了火,禄兴跟着起身,吃了一顿热气蓬蓬的煨南瓜,把红布缚了几只鸡的脚,倒提在手里,兴兴头头向蒋家走去。
黎明的天上才漏出美丽的雨过天青色,树枝才喷绿芽,露珠亮晶晶地,一个个牵了牛扛了锄头的农人唱着歌经过它们。蒋家的牛是一只雄伟漂亮的黑水牛,温柔的大眼睛在两只壮健的牛角的阴影下斜瞟着陌生的禄兴,在禄兴的眼里,它是一个极尊贵的王子,值得牺牲十只鸡,虽然它颈项上的皮被轭圈磨得稀烂。他俨然感到自己是王子的护卫统领,一种新的喜悦和骄傲充塞了他的心,一路上高声吹着口哨。
到目的地时,放牛的孩子再三叮咛他,又立在一边监视他为牛架上犁耙,然后离开。他开始赶牛,然而,牛似乎有意开玩笑,才走了三步便身子一沉,伏在地上不肯起来,任凭他用尽了种种手段,只在那粗牛角的阴影下狡猾地斜睨着他。太阳光热热地照在他棉袄上,他浑身都出了汗。远处的田埂上,农人顺利地赶着牛,唱着歌,在他的焦躁的心头掠过时,都带有一种讥嘲的滋味。
“杂种畜牲! 单单欺负你老子!”他焦躁地骂,刷地抽了它一鞭子。“你——你杂种的畜牲,还敢欺负你老子不敢?”
牛的瞳仁突然放大了,翻着眼望他,鼻孔涨大了,嘘嘘地吐着气,慢慢地、威严地站了起来,禄兴迅速地嗅着了空气中的危机。一种剧烈的恐怖的阴影突然落到他的心头,他一斜身躲过那两只向他冲来的巨角,很快地躺下地去和身一滚,骨碌碌直滚下斜坡的田陇去。一面滚,一面听见那涨大的牛鼻孔里咻咻的喘息声,觉得那一双狰狞的大眼睛越逼越近,越近越大——和车轮一样大,后来他觉得一阵刀刺似的剧痛,又咸又腥的血流进口腔里去——他失去了知觉,耳边似乎远远地听见牛的咻咻声和众人的喧嚷声。
又是一个黄昏的时候,禄兴娘子披麻戴孝,送着一个两人抬的黑棺材出门。她再三把脸贴在冰凉的棺材板上,用她披散的乱发揉擦着半干的封漆。那柔驯的棕色大眼睛里面塞满了眼泪;她用打颤的声音说:“先是……先是我那牛活活给牵走了……银簪子……陪嫁的亮晶晶的银簪子……接着是我的鸡……还有你……还有你也给人抬去了……”她哭得打噎——她觉得一生中遇到的可恋的东西都长了翅膀在凉润的晚风中渐渐地飞去。
黄黄的月亮斜挂在烟囱,被炊烟薰得迷迷濛濛,牵牛花在乱坟堆里张开粉紫的小喇叭,狗尾草簌簌地摇着栗色的穗子。展开在禄兴娘子前面的是漫漫的长夜——缺少了吱吱咯咯的鸡声和禄兴的高大的在灯前晃来晃去的影子的晚上,该是多么寂寞的晚上呵!(有删改)
【小题1】(小题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这篇小说用侧面描写的手法暗示禄兴家以前有过牛,展示出禄兴家没有了牛后的贫困窘迫,也为后文禄兴去借牛做了铺垫。
B.小说很注重细节描写,禄兴在空空的牛栏里,“抚摸着粗糙的木头,鼻梁上一缕辛酸味慢慢向上爬”,表现了禄兴对已经被牵走的牛的深厚感情。
C.禄兴娘子的形象很饱满。她勤劳坚忍,与丈夫辛苦持家,却过着极为艰难的生活,无法摆脱悲惨的命运。
D.禄兴虽然对蒋家的牛很是喜欢,以为“它是一个极尊贵的王子”,但终因它不是自家的牛而鞭打、激怒了它,导致悲剧的发生。
E. 小说使用了留白艺术,比如对于禄兴死亡的具体场景,作品没有做一点点的描绘,却能让人联想起当时的血腥画面。
【小题2】(小题2)小说中的主要人物禄兴娘子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试作简要分析。
【小题3】(小题3)小说为什么两次提及农人牵牛唱歌的情景?请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小题4】(小题4)有人说,张爱玲所看到的世界是一个“苍凉”的世界。请结合小说的内容探究“苍凉”的具体内涵。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空 床
那天,小艾跟妻子商量说,他想把次卧的那张空床撤了,然后买一张书柜放进去,改作书房。“这样不好吧?”妻子不无担忧地说,“以后来客人了咋办?”
“客人?咱们家两三年也没来一个客人!”小艾看了妻子一眼,不屑地撇了撇嘴。
“那爸妈来了呢?”妻子想了想,又问。
“爸妈来了可以睡在沙发上或者打地铺,”小艾说,“再说爸妈一年也来不了两次。”
小艾的父母不爱走动,很少来小艾这儿,就是来了,也是当天来当天赶回去,很少在小艾这儿过夜。妻子觉得小艾说得在理,便同意了。
书房弄好后没多久,国庆节就到了。小艾想他和妻子已经有些日子没去看父母了,何不趁这个机会回趟老家看看父母呢?于是小艾和妻子开着车子赶到了那个小县城。
老家的大门上着锁,父母没在,许是到菜市场卖菜去了。小艾自己用钥匙开了门,进屋后,当他的目光落在窗台边的那张空床时,不禁有些哭笑不得。那张空床是小艾上大学前睡的,挨着东边,是屋里采光最好的一个位置。
上大学后,小艾跟父母建议,把他的床撤了,给屋里腾点空间:父母住的是那种老式房子,空间很小,一张床就占了四分之一。父母不同意,父亲瞪着眼睛说:“那怎么行呢?放假了你住在哪里?”
“我可以睡在沙发上或者打地铺!”小艾说,“再说我一年也只住两个假期。”父母还是不同意,逼急了,父母就敷衍着说:“等你大学毕业了再说吧。”
大学毕业后,小艾在省城安了家。小艾想,这下父母该把空床撤了吧?可是没有,小艾每次从省城回来,那张空床还在窗台边安着,像生了根似的。小艾急眼了,威胁父母说,再不把空床撤了,他就不回来了。父母看小艾急眼了,便答应着说好。但父母总是动口不动手。
小艾没招了,每次回来都故意不睡在那张床上,打地铺或者睡沙发。父母也不管,你爱睡哪里就睡哪里,反正就不撤床。
半年前,小艾给父母进了些新家具,这下空间更小了,当时小艾就要把床撤走。
父亲叹了一口气,说:“撤就撤吧,不过得再放几天,那张床已经在窗台边放了二十多年,一下子还不习惯。”
现在都半年过去了,父亲还不动手,那就让我自己动手吧。小艾摇摇头,挽着袖子走了过去。
正当小艾卸第一个螺丝的时候,父母拎着菜筐回来了:“小艾,干啥呢?”父亲一看,变了脸色,一把扔掉菜筐,慌慌张张地跑了过来。
“这张床已经没什么用了,放在这里还占空间!”小艾说,“我叫你们撤了,你们就是不撤,我只好自己动手。”
“住手!”父亲吼道,“谁说这张床没用了,那是我们留给你睡的。”小艾哭丧着脸说:“关键是我已经有五六年没在上面睡过了。”“我不管你在哪里睡!”父亲说,“小艾你给我记住,无论空间再怎样狭小,家里永远会给你留一张床。”
小艾一惊,和妻子对视了一眼,他们决定,回去就把次卧里的那张空床支起来。
(选自《文苑》,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妻子并不同意小艾把次卧的空床撤了,她首先想到的是家里来客人该怎么办,而不是父母。由此可见,她对自己的公婆并不怎么关心。
B.小艾的父母住在一个小县城,尽管距离儿子家不是很远,但是也很少来小艾这儿。所以,在撤床的问题上,小艾认为不必考虑父母的感受。
C.小艾父母的住房简陋狭窄,尽管如此,父母还是在屋里采光最好处给小艾安了一张床。因为父母住的房子空间很小,只能安放东窗边。
D.小说运用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还采用插叙的叙述手法,在简练的叙事中融合了父母亲情,告诉了读者“大爱无声”的真正内涵。
【小题2】作者把“空床”作为小说的题目,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小题3】中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说:“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请结合小说,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一天晚餐时,话题偶然转到了珍珠那时候,报上谈论巧手的日本人生产人工养殖珍珠的问题很起劲,医生说,人工养殖的珠子必然会降低天然珍珠的价值现在的质量已经很不错,不久就会完美无缺了柯拉达先生一如既往,又就这个新题目滔滔不绝地发起议论来凡是有关珍珠的事,该知道的他都谈到了我估计兰赛先生对此根本一窍不通,但是他舍不得放过一个可以嘲弄近东人的机会于是,五分钟之后,一场激烈的辩论展开了我见过柯拉达先生的慷慨激昂,口若悬河,但是还从来没有见过他像现在这样口若悬河,激昂慷慨最后,兰赛说的一句什么话刺痛了他,他拍着桌子大声嚷起来:
“哼,我还不知道我谈的是什么吗?我到日本去,正是为了考察日本珍珠问题的我就是干这一行的,凡是这一行里的人,不论是谁,都会告诉你,只要是珍珠的事,就是我说了算全世界的最好的珍珠我统统都知道,我要是不知道的,那就根本不值得知道。”
这对我们倒是个新闻,因为柯拉达先生尽管多嘴多舌,还从来没有告诉过任何人他到底是干什么的我们只是隐约地知道他是因为商业方面的任务到日本去的这时,他踌躇满志地环顾全桌。
“他们搞人工养殖,永远也不要想搞出一颗骗得过像我这样一个专家的珠子来:我睁开半只眼睛就能把它看透”他指着兰赛太太佩戴的一串项链“你听我的没有错,兰赛太太,你戴的这串珠子,到什么时候也不会比现在少值一分钱的。”
兰赛太太不好意思地微微红了红脸,把项链塞进衣服里面兰赛把身子往前倾了过来他给我们大伙递了一个眼色,眼睛里闪烁着笑意
“兰赛太太这一串还漂亮,是吧?”
“我一眼就看出来了,”柯拉达先生说“嘿,我心里说,这一串才叫珍珠呢?”
“当然,不是我自己买的我倒有兴趣知道,你估计是多少钱买的?”
“那个呀,同行内部买卖大约一万五千美元左右但是假如是在五号街上买的话,你告诉我你付了三万以内的数目,我都不会吃惊的。”
兰赛露出了严酷的笑容。
“你会吃惊的,告诉你吧,这串东西是兰赛太太在我们离开纽约的前一天,在一家百货公司买的,十八块钱。”
柯拉达先生涨红了脸。
“瞎说不光是真的,而且,像这么大小的珠子,我还没有见过比这一串更好的。”
“你愿意打赌吗?我赌你一百美元,这是假的。”
“一言为定。”
“哎哟,爱尔默,你明明知道是怎么回事,怎么能打赌呢?”兰赛太太说。
她唇边微带笑意,语调温柔而有愠意。
“怎么不能?有这样的便宜钱可拿,我不拿才是傻瓜透顶呢”
“但是怎么证明呢?”她接着说“我说我的,柯拉达先生说柯拉达先生的,没有别的根据。”
“让我看一下项链,要是假的,我马上就会告诉你我输得起一百块钱”柯拉达先生说
“摘下来,亲爱的让这位先生看看,愿意怎么看就怎么看。”
兰赛太太犹疑一下,两只手伸到了项链的扣襻上。
“我解不开,”她说“柯拉达先生只好以我的话为准了。”
我忽然感到,似乎有什么不幸的事情要发生,但是一时之间不知说什么好。
兰赛跳了起来。
“我来解!”
他把项链递给柯拉达先生近东人从衣袋里摸出一个放大镜,仔细察看起来他的刮得干干净净的浅黑色脸上,漾出了胜利的笑容他交回项链他准备说话了突然之间,他瞅见了兰赛太太的脸色她脸色煞白,似乎眼看就要晕倒的样子她眼睛睁得大大的瞪着他,露出恐惧的神色她的眼神送出来的是一个绝望的哀求;这意思实在是太明显了,我不明白她丈夫怎么会看不出来。
柯拉达先生张口结舌地愣住了,脸涨得通红你几乎可以看得出,他思想上在进行着激烈的斗争。
“我弄错了,”他说,“这个假货造得真好,但是当然啰,我用镜子一看,马上就看出它不是真货了这倒霉玩意儿,我看也就是值十八块钱左右的货色。”
他取出钱包,抽出一张一百美元的钞票,一言不发地递给兰塞。
“这也许可以给你一个教训,下回别再那么自以为是了,老弟”兰赛接过钞票说。
我注意到,柯拉达先生的手在颤抖。
这件事情,跟别的新鲜事一样传遍了全船,那天晚上他不能不忍受好多人的取笑万事通当场出丑,大家都觉得挺好玩的但是兰赛太太头疼,回自己的舱里休息去了。
第二天早上,我起床之后开始刮脸柯拉达先生躺在床上抽烟突然有一阵细小的窸窣声,我看到门底下有一封信塞进来我打开门一看,外面没有人我拾起信,看到是给麦克斯·柯拉达的姓名是用印刷体写的我递给他。
“谁来的信?”他拆开了信封“嘿!”
他从信封里取出来的不是信,而是一张一百美元的钞票他瞅我一眼,脸又红了他把信封撕得粉碎,把那些碎片交给我。
“劳驾,请你从舷窗里扔出去,好吗?”
我照办了,然后带笑看着他。
“被人弄得像一个十足的倒霉傻瓜,谁也不会乐意的”他说。
“那串珍珠是真的?”
“我要是有一个年轻貌美的小媳妇,才不自己呆在神户,让她到纽约去住一年呢”他说
这时,我不完全讨厌柯拉达先生了他伸手取出钱包,细心地把那张一百美元的钞票放了进去。
【小题1】用一句话概括文本选段的情节。
【小题2】“我”在小说中起何作用?
【小题3】小说选段中多次写到柯拉达先生的那“一百美元钞票”,分析它对塑造人物所起的作用。
【小题4】结合小说选段,谈谈在为人处事上,我们得到什么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