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黑马
安庆
那一年秋后犁地,我们借了岳父家的马。套上马,我在前边牵着马的笼头;然而,这匹马很不配合,它好像认生,像是知道犁的不是它家的地,就有些使性。它呼呼地走几步就停下来,头一扬,尾巴一甩,让在后边扶犁的哥哥几次摔倒。后来它又尥蹶子,我新婚的妻子来牵它,它照样不看面子,照样走几步又尾巴一甩停下来,太阳老高了还没犁几垄地。我赌气地把马牵回家,拴在院里的一棵榆树上,我开始教训马,用鞭子抽马,满脸汗水地骂着马,我想让马屈服,然后服服帖帖地犁地。可是马恼了,马又拚命地尥起蹄子,发出愤怒的叫声,尾巴翘起老高。我越是整它越反抗,我恼火地从地上抓起一块砖头,使劲地向马投去,我听见咚地一声,马颤抖了一下,接着它的一条腿颠了起来,马的屁股上浸出一层潮湿。唧唧——马无奈地叫着,我看见了马眼里的哀怨,凭我对动物的接触,我知道那是马最无奈的叫声。马在最痛苦的时候不是嘶鸣。当时我不知道马的那一条腿就这样完了,当我试图看看马的行走时,我失望了,我颤颤地去解开马的缰绳,马在走路时那条被我砸伤的腿稍一沾地就即刻弹起来,那条腿它再也没有放下来,四条腿的马现在要三条腿走路了。我心情沉重地把马再重新拴回。马残了,我不知道该怎样向妻子交待,我知道我是无意的,但我在冲动的刹那害了一匹马。我听见了妻子的哭声,一边哭一边念叨:咋弄啊,好好的一匹马,牵来时好好的,怎么就站不起来了?怎么让我跟娘家交待啊。我忽然害怕起来,对着那匹马流出了眼泪,我想逃跑。我对家里人说,不犁了,我自己把地全剜了。我扛着铁锹在地里呼呼地剜地,有时就独自一个人坐在地头发呆。那匹马后来被一个屠宰场拉走了,在马被拉走时我的心针扎一样地疼,妻子躲在一个角落偷偷地看着马被拉走。一匹马在睁着眼时就被屠夫牵走太伤一匹马的心了,简直是一种残忍。我就这样成了一匹马的杀手。
站在村外的旷野是一个深夜,我忽然看见那匹马向我奔来,马鬃在夜风中抖动,它沉默地站在我的对面,好像是一次邂逅、又好像是一种等待一种示威。我站着,想向马诉说我的忏悔,可是黑马转眼间又消失在无边的旷野,我听见风的涌动。忽然感觉我的愧疚和一匹马的生命相比多么卑微。
我离开了家去一个城市流浪,我的打工生活就这样开始了。我的目标是用一年的工钱买回一匹膘肥体壮的大马,然后和妻子牵着送到岳父家。这也许可以使我的心少一分惭愧。那段时间我一闭上眼它齐刷刷的鬃毛、黑色的眼睛就出现在我的面前,让我的惭愧在夜的漆黑里惊醒。我更加拼命地干活,想尽快地还了我的心债。有一次我遇见了一个老乡,他说,你是不是司家小二?我说我是。他说,你们家里人到处找你。我吓了一跳,更加地愧疚。可是,我不想见他们,因为我还没有挣到马钱,我往邮筒里塞了一封报平安的家信,又换了一个工地。
我决定再远走他乡,去遥远的草原,义务地做一个牧人,喂养和放牧草原上的那些马,让我的心在放牧中找到安慰。和包工头结了几个月的工钱,我在一个夜晚肩起了行李。我先走上回家的路,想看看村外的河和我的叫瓦塘南街的村庄。我站到沧河桥上,你们想不到我看见了什么,我在沧河桥上看见了一个女人,瘦瘦的的身影很像我的妻子;太动人心魄了,我甚至听见了马的响鼻,就是黑马临走前那一声让我永远记挂的响鼻,在朦胧的夜色里我真看见了一匹马的夜影……
是我的妻子。而且是岳父家的那匹黑马。
她在那个晚上告诉我,马的命是主贵的。它不会轻易离去,它在走向屠宰场的路上被一个老兽医救了。妻子说,真的,马真是命大,马在被拉走的途中碰到了老兽医,老兽医把马截住了,老兽医说这么好的马它不能死,当时就把它牵走了……
后来每天的傍晚她都牵着马在沧河桥等我,和黑马一起在等我的回来。
可老兽医已经走了。
第二天,我们去了老兽医的坟地。当我跪下时,我听见扑通一声——马跪下了双腿。我又听见了马的响鼻。
(选自《中国微型小说名家名作百年经典》,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写从岳父家借来的马在犁地时的不听使唤,交代故事的缘起,而“我”误伤了它这一情节则直接推动了故事的发展。
B.“我”因莽撞葬祸害了黑马,于是远走他乡,到边塞做了一个牧人,既是想挣钱买马还给岳父,也是想平衡自己的内心。
C.小说善于运用心理描写表现人物,多次写夜里邂近黑马,写出了“我”的不安与焦虑,以及“我”对黑马强烈的思念。
D.小说写“我”回家时看到妻子瘦瘦的的身影,颇有古诗意境,极具感染力,妻子的等待之苦、思念之深可谓尽在其中。
【小题2】小说以“黑马”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
【小题3】小说以“我”和“黑马”下跪在老兽医的坟地为结尾,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3-27 10:17:0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二维条形码
①条形码有一维条形码和二维条形码之分。一维条形码就是今天人们已经非常熟悉的普通条形码,它的信息仅靠黑白条纹的宽窄来表达,在平面上以单一方向分布排列。一维条形码虽然只能编码几十个字符、数字,还脱离不了对数据库的依赖,但它的使用已经极大地提高了电脑采集数据和处理信息的速度,促进了管理的科学化和现代化,大大改进了人们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眼下,这种条形码几乎覆盖了世界上绝大部分的商品和流动物件。二维条形码是在一维条形码不能满足大容量信息存储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至今不过20年历史。与一维条形码的区别是,它的信息以点的方式在x轴和y轴方向上同时分布。它除了可以存储字符、数字以外,还可以存储图形、生硬等一切可以数字化的信息,存储数据量很大。同时,它还具有信息存储成本低、可以用便携式识读设备直接读取内容而无须领结数据库、信息一旦存入其中就无法更改、能对污染的信息进行修复还原等特点。
②二维条形码从“质”上提高了条形码的应用水平,从“量”上拓宽了条形码的应用领域。将二维条形码应用在身份证、护照和机动车驾驶证等重要证件上后,因为二维条形码可以存储个人照片、声音、指纹、虹膜、基因状况等综合信息,假冒分子就很难得逞。二维条形码除了能“慧眼识人”以外,还能准确“认物”。将二维条形码应用在药物、高档家用电器等物品上后,因为二维条形码可以存储产地、生产厂家、品牌、质量指标、生产批号、安全性能等综合信息,伪劣产品就休想蒙混过关。在不与网络相连时,便携式识读设备读取的内容上传到有关数据库,以便“跟踪”某一物件流向。比如,有关机构可采用二维条形码为树木、邮件、汽车、军需物资、货运物品等制作“身份证”,使人们对它们的变化和流通情况了如指掌。此外,二维条形码还可应用在对管理程度要求较高的应行、工商、税务和海关等系统。
③目前,二维条形码的应用远没有一维条形码普及。原因之一是由于现有的各种二维条形码制在信息密度、编码语言、外形比例、识读成本等方面还存在技术缺陷,原因之二是世界上仅有极少数几个科技发达国家才拥有二维条形码的底层核心技术知识产权。
④中国是汉语的最大使用国,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十分需要创建一种既适合中国国情、又适应国际流通的二维条形码码制。最近,上海龙贝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开发成功的“龙贝二维条形码”, 具有很高的信息密度,很安全的加密功能,很灵活的外形比例、多向编码——译码功能和很强的抗畸变功能 ,能适用许多种类的识读器,可使用多达32种语言系统。“龙贝二维条形码”是我国拥有完全的底层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的编码——解码和识别系统。
⑤“龙贝二维条形编码”已在实际工作中得到了应用。比如,从2003年8月1日起,全国127个机场统一使用了印有6平方厘米面积的的“龙贝二维条形编码”的机动车驾驶证。将该驾驶证插入小巧轻便的识读器后,显示屏上就会立即显示出中英文两种文字表示的详尽个人基本信息和一张16384像素的个人彩色照片。而美国目前最先进的二维条形码证件“肯塔基州汽车驾驶证”上的二维条形码,面积为18.2平方厘米,其中存储的信息,除了简要的个人英文资料外,仅有一张2250像素的黑白照片。
【小题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①蒙混 ②畸变   
【小题2】文章第①段加线部分有用词不当的语病,请找出来并修改。
【小题3】文章主要说明二维条形码,为什么要先说明一维条形码?
【小题4】二维条形码和一维条形码相比,有哪些进步?
【小题5】请简要概括文章第③段文字所说明的内容。
【小题6】我国自主开发的“龙贝二维条形编码”具有哪些特点?
【小题7】文章第⑤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意在说明什么?
【小题8】文章第②段运用了“慧眼识人”、 “认物”、 “跟踪”、“身份证”等词语,有什么表达作用?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戏剧和小说一样,在当代人的探索和实践中,出现过淡化情节、不要故事的倾向,但在中外文学史和戏剧史上似乎很难找到没有故事和情节的伟大小说或经典喜剧。英国小说家佛斯特曾强调“小说是故事”,王国维曾断言:“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高尔基说:“对戏剧的基本要求是:戏剧应该是现实的、有情节的、充满着行动的。”小说、戏剧同为叙事艺术,都是讲故事的艺术。戏剧是由演员扮演人物在舞台上面对观众表演故事。小说和戏剧不同在于,小说是讲故事,喜剧是演故事。而戏剧对于剧作家而言,还是讲故事,只是和小说家讲述的方式不同而已。因此,当代戏剧作家沈虹光坚持:“戏剧需要讲故事。”中外戏剧史上经典戏剧所讲述的故事人们耳熟能详,《俄狄浦斯王》《哈姆莱特》《罗密欧与朱丽叶》《窦娥冤》《赵氏孤儿》《梁山伯与祝英台》《暗恋桃花源》……无不情节精彩,故事感人。
《雷雨》的经典型首先体现在它戏剧故事的经典性,虽然仅有精彩的故事情节并不足以使一部戏剧成为一部经典,但精彩的故事情节却是一部伟大的喜剧不可缺少的要素,是其成功的基础和具有顽强舞台生命力的前提。
早在两千多年前,亚里士多德在《诗学》里第一次对悲剧进行理论阐释和总结时曾把情节列为悲剧艺术的“六个成分”的首位,指出“情节乃悲剧的基础,又似悲剧的灵魂。”亚里士多德是在考察了古希腊戏剧创作实践的基础上做出这样的判断的。他举例说:“情节的安排,务求人们只听事件的发展,不必看表演,也能因那些事件的结果而惊心动魄,发生怜悯之情。任何人听见《俄狄浦斯王》的情节,都会这样受感动。”亚里士多德谈的是悲剧,但适合于不同题材的戏剧,如喜剧和正剧。亚里士多德在《诗学》里以将近三分之一的篇幅重点讨论的“情节”指的是经过了布局安排的故事情节,实际上包含了我们今天所说的喜剧故事和戏剧结构。
故事情节之于戏剧之所以重要,原因之一,是故事情节乃是戏剧作家观察生活、深入思考、有所发现、有所感悟,进而呈现于戏剧中的现实的或历史的人生状态。戏剧是生活的反映,戏剧中的故事情节就是生活的缩影、人生的写照。精妙的戏剧故事往往具有原创性,改编自历史或民间传说的戏剧经典往往能脱胎换骨、推陈出新,其故事情节能体现出创作者新的思考和发现,显示出创作者的智慧。原因之二,故事情节是作为虚实艺术的戏剧得以立于舞台之上的基本骨架,没有精彩故事情节的戏剧犹如身体羸弱的病人,既不能以健康的形象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也不能有饱满旺盛的生命活力。原因之三,故事情节既是作家反映生活、思考人生、拷问人性、探寻心灵的载体,更是戏剧吸引观众走进剧场、进而波动观众的心弦,使之感动、沉思、悲伤、喜悦、激动、奋进的媒介。一出没有精彩故事情节的戏剧既难以集中再现人生的多变与精彩、人性的微妙与复杂,也难以将观众吸引进剧场并让观众在剧场屏息静气观赏至剧终。
(摘编自胡德才《论<雷雨>故事与结构的经典性》)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当大人在戏剧和小说的创作过程中,进行过淡化情节、不要故事的探索和实验,但这不符合文学史和戏剧史的基本规律。
B.小说和戏剧都是讲故事的艺术,离不开情节,中外戏剧史上的著名作品,每一部都达到了情节精彩、故事感人的境界。
C.亚里士多德说“情节乃悲剧的基础,又似悲剧的灵魂”,把情节安排在悲剧艺术“六个成分”的首位,这表明了情节的重要性。
D.《诗学》用了不短的篇幅讨论“情节”并得出一些结论,虽然讨论的对象是悲剧,但其结论的适用性却不限于悲剧。
【小题2】下列作品的特征不符合画线句意思且无法作为论据的一项是(  )
A.王实甫的《西厢记》和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
B.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和雨果的《巴黎圣母院。》
C.吴承恩的《西游记》和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
D.陆蠡的《囚绿记》和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经过布局安排后的故事情节,实际上包含我们今天所说的戏剧故事和戏剧结构,这是今人研究《诗学》所得出的结论。
B.故事情节是剧作家在戏剧中所呈现的现实或历史的人生状态,蕴含着剧作家的思考和发现,折射出他们的创作智慧。
C.故事情节对戏剧这一舞台艺术来说,具有基本骨架的重要意义,否则将难以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也会缺乏生命活力。
D.故事情节是一种载体媒介,剧作家借助它反映生活、思考人生、拷问人性、探寻心灵,观众则被它引发多种情感体验。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问题。
用空气造汽油
用空气造汽油,听起来就像将石头变成黄金一样不靠谱。但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了这一事实,位于英国的“空气燃料合成公司”掌握了一项“空气捕获”技术,该技术只需利用空气和电就能合成汽油。
研究人员将两个月前花110万英镑用空气造出的5升汽油在汽车上作了现场演示。演示表明,“空气合成汽油”闻起来和看起来都和汽油一样,没有任何杂质,能够立即用到汽车上,且汽车不需要进行任何改造。而且和从石油中提取出的汽油相比,它具有更加清洁、更加耐用的优点。这项“空气合成汽油”技术还没有引起主流石油公司的兴趣,但却在科学界引发了巨大的轰动效应。
“空气捕获”技术,能从大气中有效提取出二氧化碳,再将其和氢氧化钠溶液进行混合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接着,“空气合成汽油”制造设备会对碳酸钠溶液进行电解,生产出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与此同时,机器还会通过电解水蒸气提取出氢气。最后,制造设备会将二氧化碳和氢气合成制造出甲醇。当甲醇再经过一个“汽油燃料反应器”后,就会变成可以使用的汽油了。
开发“空气合成汽油”的费用有点承受不起,因此公司除了利用空气中提取出来的二氧化碳制造汽油外,还使用工业的二氧化碳制造汽油。通过“空气捕获”技术提取二氧化碳的成本目前仍然十分昂贵,但公司对研究的未来前景十分看好,并计划未来15年内,公司能够建立一个大型精炼厂级别的汽油工厂,生产的“空气合成汽油”能让许多英国家庭的汽车使用。
(相关资料)
①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的克劳斯·莱克纳教授对突破这一新技术充满了乐观的态度,他认为任何新技术的高成本都会随着时间而急剧下降。在过去一个世纪的时间中,生产一个电灯泡的成本也下降了7000倍。
②英国伦敦机械工程师学会行政总裁斯蒂芬·泰特勒对这项“空气合成汽油”技术作了极高评价:为减少碳排放创造了一个重要的机会,对全球气候变化和英国乃至全世界面临的能源危机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③英国克兰菲尔德大学化学安全、燃料与环境小组的研究人员卡彭特认为,碳氢燃料是“一个储存能量的好办法”,但将新的汽油生产技术和再生能源挂钩是站不住脚的。
(取材于《用空气造汽油》)
【小题1】根据文意,下列关于“空气合成汽油技术”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空气捕获技术”能把二氧化碳从大气中提取出来,之后与氢氧化钠溶液进行混合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B.“空气合成汽油”制造设备通过分别对碳酸钠溶液、水蒸气进行电解,可以制造出二氧化碳气体、提取出氢气。
C.“空气合成汽油”制造设备将二氧化碳和氢气合成制造出的甲醇经过“汽油燃料反应器”后,可以变成汽油。
D.“空气合成汽油技术”难以推广的原因是通过“空气捕捉”提取二氧化碳成本昂贵且技术不成熟。
【小题2】(小题2)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和推断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A.英国某公司已掌握了一项“空气捕获”技术,这项技术只需利用空气和电就能合成汽油。
B.实验证明“空气合成汽油”技术中的汽油具有更加清洁耐用的特点,能立即用到汽车上。
C.“空气合成汽油”技术在科学界引发了巨大的轰动效应,已引起了主流石油公司的兴趣。
D.新技术成本会随时间而下降,15年内,由空气合成的汽油能满足英国家庭汽车的需求。
E. 用“空气合成汽油”的技术,能有效移除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对全球气候会有深远影响。
【小题3】你认为“用空气制造汽油”的技术未来前景如何,请结合上述材料,简述理由。(5分)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迄今为止,对“美”字的起源和原意价廉物美并无明确的解说。一般根据后汉许慎《说文解字》,采用“羊大则美”的说法。“羊大”之所以为美,是由于其好吃。不过,《说文》紧接着便说,“美与善同意”。从甲骨文、金文的字形看,“美”原来含义或许是冠戴羊形或羊头装饰的大人(祭司或首长),他执掌巫术仪式,把羊头或羊角戴在头上显示神秘和权威。美就是这种动物扮演或图腾巫术在文字上的表现。这种解释具有很大的猜测性。
哲学美学感兴趣的在于:由个体身心直接参与、具有生物学基础的动物本能如何与社会性文化意识、观念相互交融渗透?也就是个人身心的感性形式与社会文化的理性内涵如何交融渗透?
原始图腾舞蹈清楚的显示了这两者交叉汇合的最初形式。原始图腾舞蹈把各个本来分散的个体的感性存在和感性活动,有意识的紧密连成一片,溶为一体,它唤起、培育、训练了集体性、秩序性在行为中和观念中的建立,同时也是对个体性的情感、观念等等的规范化。其中既包含智力活动的萌芽,又是本能情感的抒发和宣泄。因为巫术图腾活动把现实生产和生活中各种分散的、零碎的、个别的事例、过程、因素集中地组织、构造起来了,所以,在培育、发展人的心理功能方面更为重要和直接。这当然不只是审美,但它有审美的因素和方面,那就是感知愉快和情感宣泄的人化,也就是动物性愉快的社会化、文化化。这里便与“羊大则美”的含义相联系起来了。
如果说“羊人为美”是社会性的建立规范和它向自然感性的沉积,那么“羊大则美”便是自然性的塑造陶冶和它向人的生成。前者是理性存积在感性中;后者是感性中有理性。它们从不同角度表现了人的“文化心理结构”的逐渐形成。
这一结构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行程。春秋时代大量的关于“五味”、“五色”、“五声”的论述,可以看做是这种历史行程成果的理论记录。因为把味、声、色区别为五类,并与各种社会性的内容、因素相联系相包容,实际是在理论上去建立和论证感性与理性、自然与社会的统一结构,这具有很重要的哲学意义。到春秋时,五味、五色、五声、五则、五星、五神等等已经普遍流行。人们已开始以五为数,把各种天文、地理、历算、气候、生死、等级、官制等所能接触、观察、经验到并扩大到不能接触、观察、经验到的对象,以及社会、政治、生活、个体生命的理想与现实,统统纳入到一个齐整的五行宇宙系统中。从美学上,这种系统的意义就在于,它强调了自然感官的享受愉快与社会文化的功能作用的交融统一,即“羊大则美”与“羊人为美”的统一。
从一开始,中国传统关于美和审美的意识便不是禁欲主义的,它不但不排斥而且还包容、肯定这种感性的快乐。但是,这种肯定又不是酒神型的狂放,它也不是纵欲主义的。它要求用社会的制度、礼仪去引导、规范、塑造、建构。它强调节制狂暴的感性,强调感性中的理性,自然性中的社会性。儒家所谓“发乎情止乎礼义”,就于这一远古传统。
(节选自李泽厚《华夏美学》)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迄今为止,学术界对于“美”字起源和原意依然没有一个令人信服的明确的解说,一般都采用《说文解字》中“羊大则美”的说法。
B.美字其实就是部落祭司或酋长头戴羊头或羊形装饰进行歌舞或巫术表演的浓缩性符号化表现。这一说法只是人们从文字象形角度进行的想象和推理。
C.对于“美”的解释,一般只采用“羊大则美”的说法,而不探究紧随其后的“美与善同意”的含义,这反映了古人求学上的某些简单和片面。
D.“羊大则美”和“羊人为美”的统一,恰恰反映了中国古代美学中感性与理性、自然性与社会性相结合统一的中庸传统。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原始图腾舞蹈清楚的显示了动物本能与文化意识观念、个人身心的感性形式与社会文化的理性内涵之间的相互交融和渗透。
B.原始图腾舞蹈既有利于集体性、秩序性在行为中和观念中的建立,也有利于对个体性的情感观念的规范化,其中包含着智力活动的萌芽。
C.在中国传统美学中,“羊大则美”强调了“美”的本能性和个人性,“羊人为美”则强调了“美”的文化性和社会性。
D.相比较于生活活动和生产活动,原始图腾舞蹈具有更大的美学意义,这是因为它更集中更强烈更震撼,所以在培育、发展人的心理功能方面更为重要和直接。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原始图腾舞蹈和“羊大则美”的联系就是,二者都是感知愉快和情感宣泄的人化,也就是动物性愉快的社会化、文化化。
B.人的文化心理结构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春秋时代“五味”、“五色”、“五声”等概念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人的文化心理结构的完全形成。
C.“羊大则美”是自然性的塑造陶冶和它向人的生成,是感性中有理性;“羊人为美”则是社会性的建立规范和它向自然感性的沉积,是理性存积在感性中。
D.春秋时期,一个整齐而统一的五行宇宙系统产生了,它的美学意义就是“羊大则美”与“羊人为美”的整合与统一。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策划大师的时代
吴晓波
在枯燥的生活中,人们总是心甘情愿地被一些热门话题包围着,有时候哪怕是你卖了一个破绽,那本身就可以构成一个热门话题。对此,作为国内“最著名”的策划大师,吴先生是心领意会得很。
日前,失业在家的吴先生开办了一次“热门话题培训班”,就在这次人数严格限制的培训中,他一下子就救活了十来个“奄奄一息”的社会名流。
第一个来讨教的是一位作曲家:“我作了一首流行歌曲,但就是流行不起来。”
“首先你要有一个可以流行的大新闻。比如说,这首歌曲的歌词是你在西北的某个乡村客栈的土墙上发现的,现在你愿意出价一百万元寻找这位词作者。”
“但那是我自己写的。”
“这不挺好嘛,你可以省下这一百万元。”
“可是,如果真有人硬说这是他写在土墙上的呢?
“难道你不会对当今社会的世风日下表示你的极大愤慨吗?这样,你很快就可以为自己树立起一个正义者的形象。”
热烈的掌声之中,一位大胡子画家哭丧着脸说:“我画了二十年的油画,到现在还没有找到知音。”
“在市场经济中,人的价值首先是以货币的形态体现的……,
画家听得一头雾水。吴先生不耐烦起来:“你应该立即把你的画背到上海外滩,并标价一百万美元,少一分钱也不卖。”
“一百万美元?如果有一百美元,我就给你30%的回扣。”
“傻瓜,你难道真的指望进账一百万美元?只是这样一炒,你的名声不就上去了,人一著名,画不就同时著名起来了吗?”
画家听得热泪盈眶,几乎要跪下来了。这时,一位身强力壮者把他挤到了一边:“我们企业的品牌老是打不响,你能给想个法儿吗?”
“企业的品牌就像一个苹果,你说,什么样的苹果最好吃?”循循善诱的吴先生说。
“甜的苹果。”显然,这位企业家的智商很有限。
“错,是大家都来抢的苹果最好吃。如果有一家美国公司出价一亿美元收购你的品牌,而几乎同时又有日本和德国的公司愿意出更高的价格,你猜会出现一番怎样激动人心的景象?”
“但是我到哪里去找这样的美国企业?”
“你不会自己到美国或德国或日本去注册一家公司吗?在那里注册一家公司,就像到菜市场买一株白莱一样容易。”
“如果真的被收购了……”
“错,你决不可以被收购。你应该经过了百般讨论、研究之后,在董事会上一举否决“外国人”的收购提议。很快,你的品牌就会成为一个国产名牌。”
一阵更热烈的掌声。这时,一个娇滴滴的声音越过所有的嘈杂,打动了吴先生的心:“吴先生,我演的电影已经好久没有轰动了……,
“这已经不是新闻了,你为什么不让自己成为一个癌症患者?”
花容顿时失色。只听吴先生慢条斯理地说:“你应该知道,没有什么比同情心更具有票房价值了。”
“但如果我一直不死呢?”恍然大悟的女演员还有点心有余悸。
“那不正好吗?你每年可以炒它一把,你演的每一部电影都会成为自强不息的典范。”
接下去的是一位可怜的导演:“我有一部片子,卖了一年还没有出手一个拷贝。”
“这很简单。你可以让片中男主角突然失踪了,然后在每个电影院都贴上寻人启事。”
“听说这一招已经有人用过了。”
“那你可以请观众来修改細节。”
“这一招好像……”
吴先生咬了咬牙,看来他并不是唯一的策划大师,“那只有最后的一招了,你可以请广电部封杀这部影片。”
“你还不如建议我自杀算了。”
“当然这只是传闻。当这一消息传遍了国内所有晚报之后,你便出来辟谣,并同第一个发布谣言的记者打一场轰轰烈烈的官司。”
导演若有所悟,但他还是不放心:“这不是坑了那位记者吗?”
“嘿,当今的记者谁不争着想当被告?炒来炒去,大家的知名度全上去了。你可千万不要把这个机会轻易给了别人!”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小说开头写人们总是心甘情愿被热门话题包围的现象,为下文策划大师吴先生的“热门话题培训班”成功举办埋下了伏笔。
B.小说叙述几位“奄奄一息”的社会名流求助策划大师的故事,主要采用语言、神态细节、心理等描写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
C.小说中求助者的身份有作曲家、画家、企业家、演员等,可以看出社会上这些行业存在炒作投机现象流露出作者的批判意味。
D.小说情节并不复杂,构思却很巧妙,通过是先生对求助者的事业特殊“策划”,让人反思在面临职业进步发展时我们到底该如何应对。
【小题2】请结合吴先生对求助者的“策划”建议,简要分析吴先生的人物形象。
【小题3】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语言特色。